杜牧《叹花》的由来

时间:2022-09-29 07:55: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杜牧《叹花》的由来(整理10篇)由网友“明亮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杜牧《叹花》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杜牧《叹花》的由来

篇1:杜牧《叹花》的由来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

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的历史介绍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

杜牧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董其昌 :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晚唐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危在旦夕。杜牧死后数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被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杜牧将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春满人间。

篇2:叹花 杜牧

唐诗人杜牧《叹花》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译文:

自己懊悔,寻芳到的时候已经迟了,往年曾经看见它未开的模样。如今风摆残红,一地狼藉,树上绿叶浓密成阴,果实挂满枝头。

杜牧《叹花》浅析

杜牧曾游湖州,见一少女聪慧美丽,下了珍贵的聘礼,约定十年之内来娶她,十四年后杜牧来湖州作刺史,想践前约,可是女子已经出嫁三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杜牧懊悔不已,悲伤之余写下了这首叹花诗。看到情人由蓓蕾初开的少女,变成儿女成行的母亲,作者由此联想到春去夏来,绿肥红瘦的景色变化。又把这种现象融进短小精悍的诗词中,用精炼的语言,在哀而不伤的前提下,描绘出生动,优美的画面,使有相同经历和类似情感的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无尽的回味。

[叹花 杜牧]

篇3:《叹花》杜牧唐诗鉴赏

《叹花》杜牧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叹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原文】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⑴,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⑵,绿叶成阴子满枝⑶。

【注释】

⑴寻芳:游赏美景。唐姚合《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⑵狼籍: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⑶绿叶成阴: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白话译文】

都怪自己寻访春色到得太晚,以前曾经见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儿已然不见。如今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零落,已是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创作背景】

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文集》未载此诗。但唐宋人笔记小说中却载有与此诗相关的故事:杜牧早年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事见晚唐人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这是对此诗的最早记载。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确定的。

【赏析】

此诗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写寻春之人的.怅惘,是主人公的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篇4:杜牧《叹花》背后的故事

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家世显赫,多才多艺,在诗、赋、古文等方面都有许多传世佳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传说称杜牧风流却不同于凡俗。太和二年(西元828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可谓春风得意。以后几年在各地任幕僚。

据《唐阙史·卷上》记载,那时杜牧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当幕僚。他听说湖州的景色秀丽且美女如云,长眉纤腰有似神仙,所以在公事之余就去那里游览。当时的湖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且有兵权)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就热情的款待他。刺史把全城的官妓都找来陪酒,但杜牧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

杜牧在那玩了几天,临行之前,刺史又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赛船大会,引得全城的姑娘都出来观看,杜牧沿着两岸的景色一路物色过去,也看不到一个中意的姑娘,船会将散,杜牧突然看到曲岸上有一位中年妇人牵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款款走来,杜牧一看那小姑娘,就认为是绝色,忙命人到岸上请那对母女上彩船一叙。母女俩上船后看到有很多当官的在船上,惊慌失措的不敢说话。杜牧明说了要娶这位姑娘为妻,但那位中年妇人因为女孩年纪尚小而面露难色。杜牧不想为难这对母女,就说:“不然这样,我留下聘书一封,十年内我一定要到湖州当刺史,到时再娶你家姑娘。如果我十年内不来,你家姑娘就嫁给他人吧。”并送了那对母女一箱的绫罗绸缎为聘礼。中年妇人收下聘书和聘礼后带少女离去。

杜牧后来被调到京城就职。十四年后才出任湖州刺史,到任后的第三天,即命人寻访当年的那对母女。手下的人回来告之,当年的那个女孩已经在三年前出嫁了,并生了两个儿子。杜牧伤心之余,又命人请那对母女到衙门来,想问问看是怎么回事。?

唐朝的刺史可是一个州(省)的军政长官,在初唐时期大多是由皇子担任,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几个弟弟都曾担任过刺史一职。那位姑娘的丈夫担心自己妻子会被刺史大人抢去,所以不敢让妻子去见杜牧,跟老太太一合计,姑娘的母亲和姑娘的丈夫抱着两个儿子来见杜牧。

杜牧见了老太太就问:“您女儿既然收了我的聘礼,为什么不遵守诺言却嫁给别人?”老太太惶恐的说:“我女儿等了大人十年都没来,到了第十一年才嫁人,三年内生了两个儿子,并非不守诺言啊!”说着拿出当年杜牧亲笔写的聘书,杜牧仔细一看,发觉确实是这么回事;不仅没有生气,为了表彰这对母女信守诺言行为,杜牧当场写了一首《叹花》诗赠给那个老太太。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虽可感受到作者一句三叹的心情,却不见一个“叹”字;立意新颖而别致。头两句写了往年曾见花未开时的样子,可是现在自己寻芳去的'太迟了。虽说有自我开解的意思在,看似豁达,但字句中却流露出无奈和惋惜的心情。后两句写大风把树上盛开的花朵吹的凋零而满地狼藉,只剩下已经形成绿荫的树叶和累累的果实。表面上是写花的变化,实际上是在写人。用花开花谢、果实满枝来比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并借花的变化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缘份,包括夫妻缘,都是天注定的,半点不由人。

从《唐阙史》记载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事者双方都能信守诺言;这对母女并没有因为杜牧是个新科进士或大官就刻意的巴结;杜牧也没有因为心愿未成而迁怒与她们。这十多年来,杜牧在历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又被调入京城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可能是为了与姑娘完婚,杜牧才向朝廷请求为湖州刺史。虽然最终未能与自己的意中人谐成连理,但杜牧却能安于天定之缘份而不以官欺民。古人处世的态度及道德水值得现在的人学习。

《叹花》

唐 杜牧

自是寻春去较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篇5:紫薇花杜牧

唐代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翻译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

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赏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诗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

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

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杜牧便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称。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篇6:杜牧:紫薇花

《紫薇花》

作者:杜牧

原文:

晓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翻译: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

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

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

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赏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诗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杜牧便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称。

篇7:杜牧唐诗《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前言】

《叹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注释】

(1)自是:都怪自己

(2)校:即“较”,比较

(3)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4)深红色:借指鲜花

(5)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翻译】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赏析】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又题作《怅诗》,文亦有不同:“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全唐诗》卷五二四)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 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篇8:杜牧描写春天的诗词《叹花/怅诗》阅读

叹花/怅诗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译文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

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注释

自是:都怪自己

校:即“较”,比较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深红色:借指鲜花

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赏析二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篇9:叹花高中作文

叹花高中作文

湖州的天空一片昏暗,灰蒙蒙的天空,使人心里感到一阵莫名的沉重。

每一次来,都有这种感觉,会很自然地想起她。那个小女孩,她告诉我,要是做人老是愁眉苦脸,会错过很多快乐的事情的。那一刻,她笑得好美。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笑容可以温暖一切冰冷,一切痛苦。当她拉起我的手,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心跳和她的一切。

忽然间,一丝冰凉落在我的.额头,下雨了。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雨水打在我的脸颊上。这种感觉很像我离开时,她的泪水滴在我的脸上,我告诉她,十年后,我一定会回来娶她。

如今,已经是第十四年,我回来了。我相信,她,一定在等我,一定!

越过一个山头后,雨停了。天上的乌云却没有散去的迹象,依然是一片混沌。

这时,已经是卯时。前面,是她的家。屋里没有点灯,窗户也没有开。一定还在睡吧?算了,还是不要吵醒她。于是,我坐在门口等着。

屋里突然响起一阵婴儿哭声,我的心一阵收缩。婴儿哭声中夹着母亲哄孩子的歌声。这时,一个男人的咳嗽惹得婴儿越发哭了起来。屋里一阵响动。“要去上工了?”一个很美的声音响起。这个声音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的心抽了一下,好难受。

“嗯。在家照顾好孩子,放工后,我去给他们买几个小玩意儿。”一个男人说。“好。”她说。

他们开门之前,我已经跳进屋旁的草丛。我不想让她看见我。

“吱呀”一声,门开了。那张似曾相似的脸,真的是她!我没有去看那个男人的容貌。只是看着那张曾经属于我的脸。她的丈夫走了,她望着他的背影,嘴边挂着自豪的笑容。这种目光和笑容曾经是属于我的,而如今,我不可能拥有了,永远不可能了。

天空上,闪电绝望而无奈地划过。雨,狠狠地打在我身上。想着她那美得让人绝望的笑容。心,仿佛被撕裂。只留下无穷无尽的痛苦。

后记: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荫子满枝。

篇10:高中花叹人生作文

你一定钟爱着一种花,它一定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深深地吸引着你。你会把自己的人生,朝着这花儿的方向去培养。首当其冲的便是那花中之王牡丹。所谓花中之王,自然不可少了那王者的风范,凝重厚实的花瓣层层叠叠,巧妙地构织在一起,金灿灿的花蕊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其中,在墨绿的叶子的衬托下,风韵傲然,在风中频频向人们点头致意。传说,在三九严寒之中,女皇武则天命百花齐放,一夜间,显出了与冬天极不相称的姹紫嫣红。唯有牡丹,不为帝王的威逼所屈,没有花朵的枝干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我想,悠久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定它为国花,定有深刻的寓意。它就像那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贤士,用自己的心血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有和牡丹一样的高风亮节。桃花,自古被喻为凄凉薄命之物,可古人们却似乎忘记了花落之后的果实。五个桃形的小瓣精致地镶嵌在一起,堪称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蜂蝶总是围着它们转来转去,使其增趣不少。这片红霞飘浮在天地之间,艳美无比。花开花落,总不禁使人徒增一番伤感之情,但亦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凋落了自己,又孕育了新的生命,每当那水蜜桃从口中甜到心里的时候,人们可曾想到这些呢?一些人的一生平平淡淡,只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别人总觉得他们是碌碌无为的。但是在受益于他做过的那些小事之后,对自己的成见将作何感想? 不起眼的花,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那小小的二月兰,便是如此。豆大的花冠,毫无造型之美感,浅浅的紫,没有一丝一缕的芳香。但是它,从未因此而不振,无怨无悔地绽放,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散下了星星点点的紫珍珠。它尽自己那份微薄的力量,点缀着大自然。它仅仅是点缀,起着陪衬的作用,从来没有谁把它当作一个主体。但它甘心,义无反顾地做着默默的奉献。它多像我们的老师,不求名利,勤勤恳恳,为了我们梦想的实现,奉献着自己的宝贵人生。芙蓉的清逸,无人不赞,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美得典雅,美得含蓄,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美称。终日在水面上欣赏着自己的倩影,知道自己的风姿绰约,冰雕玉砌。但始终一派清高,孤芳自赏,与世 无争。这倒是符合那些隐士们的作风,不受世俗礼教束缚,无所拘牵。他们不在意自己的遁世思想,觉得像自己这样的闲云野鹤,终日只需以饮酒做诗为乐,落得个清闲自在便知足了。花间芍药,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份古朴、端庄,一举一动之间,都显得矜持,凝重。大片大片的花瓣错落有致,精美绝伦。它的色泽总是给人沉沉的感觉,沉得那花瓣都要盛不住了,似乎将要滴下来一样,那神韵有一种脱俗的美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息。这也许就是古典的魅力。这芍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比拟的,我觉得它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化身,只因为他们深深的为古典所痴,为古典所迷,终日沉浸在那一片古典的世界里。那郁金香的美丽,是众所周知的,造型独特美观,明丽的色彩仿佛要喷出来一样。而美丽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是丑陋,是邪恶。毒素就贮藏在那妖美的身躯内,借着美丽外表的掩饰,危及人命。茫茫人海中,桃花面,蝎子心的人不计其数,口蜜腹剑者更是与此无二了。你闪动着晶莹的泪光,看见蔷薇在黑暗的墙角里静静的怒放,它以微笑期盼着未来,从容地抹去眼角那呜咽的泪光。你震惊,小小的花朵何以如此坚强?饱经挫折的人们啊,为何不像这蔷薇一样,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生就是一支花,当你的那朵将要枯萎,飘零之际,回想自己的一生,虽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但是也可为自己曾拥有一朵较满意的人生之花而欣慰。无 论此时是悲是喜。

诗人杜牧的轶事典故

描写狂风的经典诗句赏析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唐诗赏析

现代诗歌:怅月侠诗

写春的古诗

春天诗句摘抄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词阅读

感恩的四字成语故事

《题齐安城楼》杜牧

秋天季节的诗句

杜牧《叹花》的由来
《杜牧《叹花》的由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杜牧《叹花》的由来(整理10篇)】相关文章:

杜牧的经典名言2023-01-14

家有逸事作文2022-05-04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2023-07-31

古诗江南春2023-04-30

江南春 古诗2023-05-05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2022-09-18

抒发亲情的诗句2022-12-31

含有成语的诗句2022-10-30

春天的诗句古诗2022-08-17

描写寄情于景的诗句2022-08-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