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

时间:2022-08-06 07:36: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你终硕”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

篇1: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 -诗词大全

题萧山庙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故道木阴浓,荒祠山影东。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

客奠晓莎湿,马嘶秋庙空。夜深池上歇,龙入古潭中。

篇2:题木兰庙

唐代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译文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注释

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篇3:杜牧《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②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③。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④上祝明妃⑤。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⑤明妃:指王昭君。

【白话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拓展阅读:杜牧生平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生平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篇4: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②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③。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④上祝明妃⑤。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⑤明妃:指王昭君。

【白话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拓展阅读:杜牧生平

杜牧,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杜牧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 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篇5:《题木兰庙》杜牧

弯弓征战②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③。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④上祝明妃⑤。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⑤明妃:指王昭君。

【白话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拓展阅读:《感怀诗》杜牧

感怀诗一首

高文会隋季⑴,提剑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⑵,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

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

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⑶。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

篇6:题木兰庙原文及赏析

题木兰庙原文及赏析

原文: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祭自己画眉。

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注释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蒙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弯弓征战作男儿:言木女扮男装兰代父征戎。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

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蒙明妃。王嫱远嫁匈奴,蒙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篇7:题木兰庙古诗赏析

题木兰庙古诗赏析

【说明】

本诗为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登木兰山、凭吊木兰庙时所作。诗人文才武略兼备,渴望为国效力,却始终不得机缘。他借吟咏传说中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在颂扬这位巾帼英雄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立功报国的一片忠心。诗中将“弯弓征战”的戎马生涯和“梦里画眉”的儿女柔情结合起来描绘,格调明快,形象完整逼真。

【原文】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乡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释】

作男儿:女扮男装。

与:在。

拂云堆:也称拂云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唐代曾于其地筑中受降城。这里指木兰征战到塞外。

明妃:指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古代对昭君远嫁都很哀怜,这两句意思是,木兰身处塞外,乡思频动,不禁想起当年去和番的王昭君,一次次地把酒向她祈祷祝愿。

篇8:杜牧《题木兰庙》赏析

杜牧《题木兰庙》赏析

杜牧的《题木兰庙》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题木兰庙①

弯弓征战②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③。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④上祝明妃⑤。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⑤明妃:指王昭君。

【白话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拓展阅读:杜牧轶事

杜牧性聪颖,刚直而有奇节。其诗豪迈清新,有独创性。身处晚唐,朝政败坏,民怨沸腾,在胸怀大志、报效无门的情形下,杜牧本就有之的`风流、疏野、放荡一面,也有相当的显现。

一、《阿房宫赋》为杜牧中进士助一臂之力

侍郞崔郾奉朝廷之命主持科举考试,即将前往洛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官员都到长乐传舍为他饯行。此时,太学博士吴武陵骑着瘦驴来见崔郾。崔郾离席与他交谈。吴武陵说:“侍郞你有着高尚道德,崇高威望,担当了为圣明天子选拔人才的重任,武陵我怎敢不尽一点微弱的力量。前不久,我偶然遇到数十位太学生,他们正扬着眉毛,拍着手,读着一卷书。我凑到眼前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像他这样的人,才是皇上的辅弼之才。侍郞你是大官,恐怕没有时间看这样的文字吧?”说着就将预先带来的《阿房宫赋》朗诵一遍。崔郾听得十分惊奇。吴武陵便请求说:“侍郞,你把他列为状元吧。”崔郾说:“已经有人选了。”吴武陵说:“不行的话,就列为第二名。”崔郾说:“也有人选了。”吴武陵说:“实在不得已,就排在第五名吧?”崔郾没有立即回答。吴武陵说:“不能这样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吧。”崔郾连忙应声说:“就遵从你的教诲吧。”

崔郾回到席上,对在座各公说道:“刚才吴太学给推荐了第五名进士。”有人问:“是谁?”崔郾说:“杜牧。”有人就提出杜牧不拘小节的问题。崔郾说:“后汉书载孔稚珪有言曰:以天下为重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小节。我已经应许了吴太学,就算杜牧是杀狗的,也不能更改了。

崔郾在东都洛阳放榜后,领着新进士们回到长安参拜宰相和中书舍人,杜牧有诗一首,表达他金榜题名的心情:

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二、扬州艳游与牛僧儒的监控

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文。实在也是大材小用。来到扬州这个花花世界,杜牧几乎每夜都到青楼去尽情游乐。此时他的身后总有二三十名兵士,换了便衣,暗中保护着他。杜牧觉得这情形对他很好,泰然处之。几年后,皇帝让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气概来担任这样的职务,一定还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随便应付说:“幸亏我还能经常检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让侍童取来一个小书箱,当着杜牧的面打开,原来里边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后边的便衣士兵写的秘密报告,有好几十份。写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饮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饮宴,平安无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泪向牛僧儒下拜致谢。牛僧儒死后,墓志铭是杜牧所撰,也是对牛僧儒的一点答谢。

篇9:《题木兰庙》原文及赏析

《题木兰庙》原文及赏析

题木兰庙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译文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赏析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可见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孩儿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它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表现出诗人的创新。

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排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

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永远博得后世的同情。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篇10:题木兰庙翻译及赏析

题木兰庙翻译及赏析

《题木兰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前言】

《题木兰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⑤明妃:指王昭君。

【翻译】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赏析】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篇11:题木兰庙与木兰诗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此诗据缪钺的《杜牧传》谓:“黄州城西北百五十里有木兰山,南齐时曾在此设县,名木兰县,梁朝改名曰梁安县,隋又改为木兰县,唐朝并入黄冈县。北朝有一首民间故事诗,名《木兰诗》,写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在塞外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的英勇故事。木兰是北方人,本与黄州无关,大概在木兰故事流传之后,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以祀木兰。杜牧也曾来此游赏,作了一首《题木兰庙诗》。”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12:《题桃花夫人庙》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②,脉脉无言③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④?可怜金谷坠楼人⑤。

【注释】

①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息夫人姓妫(guī),春秋时陈侯之女,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楚文王喜欢息妫美貌,于是灭掉息国,强纳息妫为夫人。庙在黄陂县(今湖北省黄陂县)。

②细腰宫:指楚王宫。《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露:读lù。

③脉脉:读mò mò。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④至竟:究竟。息亡:息国灭亡。缘:因为。底事:什么事。

⑤金谷堕楼人:指绿珠。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因自投楼下而死。

【白话译文】

楚王宫里的桃花又开了,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息夫人苦衷的见证了。息亡不正为夫人的颜色吗,她的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咎无愧?息侯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妫氏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大约作于会昌年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作者当时游桃花夫人庙有感,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赏析】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拓展阅读:杜牧轶事之——十年之约

杜牧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 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妹子太正了,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俩人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大意是: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本诗一语双关,感慨万千。自己与当年的佳人,有缘无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重在行动啊!

巫山神女庙,巫山神女庙刘禹锡,巫山神女庙的意思,巫山神女庙赏析

温庭筠唐诗阅读

古诗鉴赏作文

拜佛高一作文

写杏花的诗句

杏花的诗句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皓庙,四皓庙罗隐,四皓庙的意思,四皓庙赏析

温庭筠《苏武庙》教学设计

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温庭筠,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的意思,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题萧山庙,题萧山庙温庭筠,题萧山庙的意思,题萧山庙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题谷隐兰若,题谷隐兰若段成式,题谷隐兰若的意思,题谷隐兰若赏析2024-02-09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2022-09-12

秋游抒怀四年级作文500字2023-12-22

《苏武庙》唐诗鉴赏2023-03-26

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2022-05-07

《拜谒三苏园》阅读训练及答案2024-02-16

唐诗之温庭筠:苏武庙2022-08-02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商山早行的鉴赏2023-03-12

温庭筠《苏武庙》之苏武2023-08-15

鉴赏谈咏史怀古诗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