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10-02 07:47: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集锦10篇)由网友“大鱼非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1: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网友来稿)

人教版一年级第3册 上传者:张小明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2、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网友来稿)]

篇2: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      钱亮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2、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1] [2]

篇3:低年级识字途径与方法尝试论文

低年级识字途径与方法尝试论文

摘要: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着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一切途径,在识字的快乐中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识字途径 广泛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出“早、多、杂”的特点。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着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一切途径,在识字的快乐中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一、游戏中识字,兴趣盎然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玩中学,乐意学。

此外,教学时我还注意了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情绪,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尽可能地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识字,从而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致,比如:

1.找朋友。发给学生可以连成词的字卡,学生边唱“找朋友”的歌谣,边找到可以连成词语的伙伴,一起把词语读三遍。

2.说句子。每出一张字卡,就说出一句话,字卡不断地出,学生不断地说出带这个字的句子。

3.猜字。背着某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直到猜对为止。

4.变魔术,讲故事。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时,我先画出物体,然后再把它变一变,写成字,孩子记起来就很容易。

5.编谜语。让学生根据生字特点编谜语,老师适当修改,再让学生背。

二、生活中识字,乐在其中

在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果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无意地在生活中让学生识字,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会更大,而且识字的数量也会大增。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我们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途径外,我还在教学及活动时间中告诉学生更多的识字途径:读儿歌、做游戏、唱歌曲、打电脑……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都是识字的好地方,让孩子们主动地、无意识、有趣地和新字交朋友。我们应当努力使识字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打破识字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主动识字,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三、阅读中识字,互相促进

新教材是要让学生“随文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在一年级的教材中,阅读内容多为诗歌和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这样的选材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在阅读中依据语言环境识字,并从阅读中了解字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教学生字词,把识字教学融入阅读中。如教学“数不清”:我先出现“数”、“清”,读准字音后,再出现“数不清”,接着我问学生:“什么东西数不清?”同学们的答案可多了,纷纷说出了不同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了这个词语后,我又教学“飘落”,先后出现生字“飘”、“落”,再读词“飘落”,用“一张纸片”演示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后,我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还会飘落下来?学生结合生活所见,说了自己的答案,如此自然地,我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并指导学生读好了这个句子。“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它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更多的知识,因此,课外拓展延伸,有选择地阅读书籍当然是一种经典的学习方法。而通过广泛阅读,又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正因为此,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每日的经典诵读;给学生讲一些经典的故事,随手写下故事的名字、人物、场景等等;《少年先锋报》到了,孩子们簇拥在一起,大家一起读故事,读完以后,再来个知识竞赛,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认识了更多的字,一举两得;班上设立一个图书角,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或坐在地上,或靠在墙上,读得津津有味;我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365页儿歌》、《日有所诵》、《一千零一夜》等,在班上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比赛。就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地进行了自主识字;而在自主识字的同时,也必定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他们是高兴的,愉悦的,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会是最棒的!

总而言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重复性、生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识字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做到扎实,才能有效地为阅读及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素质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素质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我们知道,过去的教育体制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侧重于知识结果的传授,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以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新课程改革中,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成为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要建立起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手册,并充分利用好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手册,将评价手册与分数或等级评定结合起来,完善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这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较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升入中学(小学也可以实行)后,将每学期的评价内容认真充实,在学期末由评价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学期表现分类、分项赋值,将所有8个学期的分数或等级累加起来,按百分数计入到升学成绩中,将升学文化课及特长、实验等项分数也按一定比例,二者相加即为综合素质及能力测试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而终地贯穿起来,既有对素质的评价,又有对能力的认定,避免了只凭升学考试一张卷决定命运的弊端,学生对平日的各项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又便于教师有效组织。

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学生素质的每项评价内容都由专门设立的学生素质评价委员会进行。学生素质评价委员会由两部分人组成:教师及学生各占百分之五十,分别由教职工及学生集体推荐产生。为确保这一工作的真实、公正,可通过适当的条例来约束。

篇5: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部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和“反思”五方面人手。

2.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2)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书。这一节分四部分内容: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我分别请同学来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认识了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了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还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内涵。教科书中提到自动控制中有“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有学生提出应该存在“非门电路”。我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这三个电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或”、“且”、“非”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2)质疑

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比如在“集合”的教学中,学生对“空集”的有关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此时若简单地用“这是规定”来解释,实际上就是一种搪塞,学生是决不会满意的,也失去了一次发展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去争论,并在争论中给予启发、提示。结果,学生联想到许多有关问题。本来用幂的定义看“a0”,它们简直“不是个东西”,但规定了它们的含义后,指数运算法则就适用于更大的范围,数学理论变得更加顺畅、和谐和系统。基于此,空集的有关规定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于“平面向量”的教学中,“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在后继的学习中,对于“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也有类似的讨论。

再如,在“椭圆”的教学中,学生开始就不同意用比值“c/a”、而执意主张用“c/a”作为“离心率”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并振振有辞地说:“b、a分别是椭圆的`短半轴和长半轴的长,用它们的比值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多么直观形象!”此时,我没有急于将自己(即课本)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去领悟。在学习了整个“圆锥曲线”后,我发现学生们不但自然接受了为什么要如此定义离心率,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定义的意蕴。

(3)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4)实践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5)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数学反思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学习档案。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2)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反思老师讲解,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如对于极坐标系这节课,反思应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要引入极坐标系、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特点有何不同,以求顺利掌握极坐标系处理问题的方法。

(3)解题反思。问题解答后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充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等。

(4)写数学周记。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小处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6: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生 体育兴趣 更新

论文摘要: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体育锻炼,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体育也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

1.体育教学目标的更新

体育教学过程究竟追求什么目标,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学校体育理论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质的增强。目前,它已逐渐转变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上来了。新课标思想正是从这一高度来看待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新课标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新课标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是否愿意学习体育,以及愿意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新课标思想本身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标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2.体育意识的更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进行教育培养的客体,只有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结果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泯灭。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发展个性,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人。

新课标新思想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体育教育的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决定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发展发挥作用。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体育基础,学习目标与追求、个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具有鲜明“这一个”特征,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产生。

三、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使人易于产生运动的欲望。在学校里,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多项的运动设施,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教学中场地的设计,场地布置必须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并通过器材摆放和运用各种标志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育实习中立定跳远教学的场地布置上,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能和水平不同,设计每十厘米一级的距离段,让学生看到不同远度的标志,一次一次的对比着练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教学器材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和发现器材的客观不足,给学生带来的恐惧心理。如我在跳远腾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经常在踏跳板的前面放置有一定高度的.横杆,要求练习者腾空时越过横杆,结果很多学生畏惧前面的横杆,不敢大胆地进行练习。课后,我反复思索,在第二节跳远课上改用橡皮筋代替横杆,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兴趣大增。因此,及时巧用器材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体育知识、运动、比赛等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和脑海里。我想这样的教学手段和环境,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应该是直接的、显著的。诚然,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还需要我们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3.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教师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的正”“怎样才能团的紧”等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腭下夹手帕”、利用后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尝试探究不同情境下运用滚翻(从上向下、突然摔倒)的区别及合理的自我保护方法。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演示,了解从山坡上滚落时应横向滚动,以减速和自我保护;突然摔倒时应用一侧身体先着地等要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不但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学练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动作学习。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认知新课标、更新新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01).

篇7: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和“反思”五方面人手。

2.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2)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书。这一节分四部分内容: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我分别请同学来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认识了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了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还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内涵。教科书中提到自动控制中有“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有学生提出应该存在“非门电路”。我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这三个电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或”、“且”、“非”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及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

[1] [2] [3]

篇8: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初中语文 潘月华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就在实验中学工作了三年。在这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该如何设计与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们教师也应不断发展创新,采用更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特别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要紧跟时代,不断前进。

下面,结合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几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从以下几面入手,谈一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是基础知识中,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还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除了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布置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其他篇目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是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传统语文教学“一刀

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这个学期我布置课文背诵时,就尝试着用了这种方法。给每个小组长都印有一份背诵表格,包括课内背诵和课外背诵,成绩好的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全部的背诵任务,程度差的只能完成课内的。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三是结合课文,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结合课文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熏陶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我很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课后作业中我也同样注意这一点。比如讲《邓稼先》《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时,我让学生观看电影《邓稼先》《居里夫人》,感受科学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讲《猫的故事》时,我推荐他们看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动物也是有人性的,要爱护动物。 四是激发兴趣,布置一些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外作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学会的学习动机。在做作业中也是这样,饶有兴趣的作业题目会有一种吸引力,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全部智力水平去完成它。如果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注意到兴趣性,这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这里所谈的兴趣性,不仅是作业内容的兴趣化,而且包括促进学生勤奋钻研的其它

心理因素。例如,今年的中秋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是每人制作一份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假期结束,有一半同学认真完成了,我挑选其中优秀习作贴在教室里展览。受此启发,我准备寒假我还会布置此类的作业,主题可以设成关于某部名著的,或关于某几部电影的'(电影最好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者关于中央电视台拍的系列诗词故事节目等。

五是联系生活,布置关系学生日常的作业。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日常生活。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告诉他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战争或局部冲突,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查找有关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全球发生的战争资料,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作业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战争的种种态度,包括对正义的支持,对侵略者的蔑视,对人民的同情,对强权的愤怒??应该说正是学生们去感受生活才能够有这么多的体会。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利用语文学科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后作业,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课后作业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篇9: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转变

《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面实施,它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和地位。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应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课堂教学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对于课程发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来说,要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各种新课题的研究者,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1.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

以往,很多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关于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上七年级 Unit 9《How was Your Weekend Section B》时,我通过用学过的句型“What did you do?”要学生单独上黑板,用画简图的游戏形式来操练,表达一些动词过去式短语,而另外一些同学则用“Did you ...?”这样的句型和动词词组去猜,当时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这个“动”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画了图,写了动词词组;第二是每个学生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我只是坐在台下欣赏学生的活动,在恰当的时候点评、纠错。在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时候,我的教学任务及内容(特殊疑问句“What did you do?”,一般疑问句“Did you ...?”及答语“Yes,I did.”“No,I didn&apost.”,否定句“I didn&apost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并运用得十分自如,我非常有成就感。

2.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教师讲授得越精细、充分就越好的思想是错误的,那种认为学生要安静,老师讲、学生记的观念也非改不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有教科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小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况,令自己措手不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伙伴与帮助者,在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差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困难时,随时准备伸出帮助之手。要非常注意课堂上持不同意见、看法的同学,非常欣赏有创新精神的同学,当他们在创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有困难时,要是他们友好的帮助者。

4.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课题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是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大多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学研究工作。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教学活动没有创新,得不到提高和深化,教学与教研相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极其不利。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将产生新的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决。教师应该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课题的研究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课改,推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并运用于实践,做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5.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调查表明,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教。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运作上有较多的空间。新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具备创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应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或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专业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篇10: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尊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交流与合作,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些观点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作 者:吴海荣 朱德全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400715 刊 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22(1) 分类号:B089 关键词:人本主义   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浅谈课外识字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题目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论文

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小学一年级课外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小学生识字教学 论文

识字教学开题报告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两只小山羊 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2023-02-01

识字教学的论文2022-09-17

关于识字教学论文的标题2024-02-26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陆灵艳2023-08-12

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2023-10-19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论文开题2024-04-17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4-01-07

小学识字教学的翻转论文2023-08-01

一年级语文的教研的工作计划2022-07-25

小学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3-0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