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共11篇)由网友“wsmwang1983”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
新课标指出:“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高段侧重解决阅读、习作问题”。大家都知道,学生在低段识字能力的强弱,识字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阅读能力。只有在低段大量识字,才可能逐步增大阅读量;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据统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中要求“会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字,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0个左右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语文教学时间似乎显得特别紧,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完成识字任务,别的内容如何优化?课改实验中两极分化现象似乎比较严重,又怎么办?这些都是摆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和具体的操作办法。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
第一,要树立“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观。新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有十几个要求学生“会认” 的字,六七个要求学生“会写” 的字。而以前的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极少,扫除文字障碍不需要多少时间,一般一篇课文一课时就可以完成,但依据“教学进度”,我们却拥有三至四课时的教学时间,时间绰绰有余,我们便认为一篇课文的生字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稳扎稳打。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就一定要牢固地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任何一个字都是被控制在局部的极短的时间段内强化教学。每一个“生字”都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且几乎要求人人过关。在新课程背景中,学期总体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课文也长了,生字量更大了,这种“一步到位” 的识字教学客观上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刚开始使用实验教材时,我也是不断地“顾此失彼”,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担心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少了,又怕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其实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的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 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会逐步全方位的“认识”它。
第二,要正确处理“识”与“写”的关系。真正做到认写分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往的教材因为识字量小,所以将“识”与“写” 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生字”都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大识字量” 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却要求我们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会认的字就只要求会认,不要随意拔高要求,会写的字就一定要会写,不能随意降低目标。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我们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很困难。对儿童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相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况且刚入学的儿童,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人教版新教材生字的呈现方式也是按“识写分流”这一理念来设计的。人教版新教材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它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则是一些高频率的字,多笔画的字并没有刻意被安排在后面。所以,新课标明确要求读写不同步,读的多,写的少。
第三,要正确处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关系。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记住字的字形,有机会再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字义,这两个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求同步,是可以有先后的。如果这个生字的字义比较具体,结合具体的语境学生能理解其意义,那么我就把它确定为这篇课文分散识字的对象。如果这个生字字义比较抽象,估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时还无法了解其意义,那么我就不把它作为这篇课文分散识字的对象,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呈现它的时候,再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理解。
具体的操作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只有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去组织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提高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文同小学课改实验年级的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中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热情。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由此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如教学《观察人体识汉字》时,何艳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播放课件):1、展示了“人、手、足、口、目、耳”6个字由象形到小篆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形象生动。2、打乱生字宝宝的顺序让学生读,画面生动有趣,学生争先恐后。3、去掉音节读,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符合规律。4、字义显而易见,学生触手可及,无需语言描述,所以何老师设计了将汉字与实物连接起来的巩固练习。5、教学生写“人、口”两个字时,用媒体演示笔画顺序,多形象!多生动!学生怎么会不乐意学呢?这样一些多媒体课件,利用声音、图象、色彩等效果,把久远、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有意注意,并激发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 另外,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时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在教学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一课时,我让学生事先都准备好一种商品。在课前,把学生带来的所有商品放置在课堂内的一角,创设了一个关于“自选商场”的情境。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商品”以及这个“自选商场”的作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二、开展活动游戏,愉快识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教学“灭”字时我做了个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点燃蜡烛,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杯口。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种种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火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一”把“火”盖住,可以“灭火”。有时,我还在黑板上画好巨大的田字格,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请几个同学合作(一人写一个笔画)把生字写出来。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猜猜。如:教学“哭”这个字时编了谜语:“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教学“鲜”字后,我让同学们猜:一个字儿生得巧,半边长鳞半边毛,半边入水难活命,半边没水活不了;教学“好”字时让同学们猜:左边是女,右边是男,站在一起,人人称赞;甚至有的学生还编出了“一女一男”的谜面;学习器字时让他们猜:上边两口,下边两口,看看中间,还有条狗;教学“笼”字时,让他们猜:竹儿遮着天,龙儿藏下边。类似的简单字谜还可以叫学生自己动脑筋编,再叫大家猜猜。学生猜谜语或编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这样,既增加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语言要有童趣,如:要求学生划出生字叫做“送生字回家”,并提醒他们“别走错家门”,给生字写上音节叫“给生字宝宝戴帽子”,理解生字在文章中组成的词语的意义叫“看生字做事”,并要求他们要认真仔细,用生字组词叫‘带生字出门”。其他的识字游戏还有摘字宝宝、抢读生字卡片、找朋友等等。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新精神。
三、交给识记方法,自主识字。“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识记方法,引导自主识字。如象形记忆法、形声记忆法、加减笔画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歌诀记忆法、猜编谜语法等等。这些学习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生字,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同一个生字。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创新其他的记忆方法,教师将学生分组搭配,或学生自由组合,生生合作学习,记忆生字快的去教暂时还不能记住的,交流记字方法,有些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老师不一定设想得到,所以老师大胆的让学生去教会学生,学生去影响学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看”字时,学生就发现了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尽快的认识汉字。
四、营造教学氛围,拓展识字。学生的识字天地十分广阔,不局限于课本,也不局限于小小一堂课,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相沟通 。我们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教学完《我在街上识汉字》、《自选商场》、《操场上》等课文时,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把知识带回来。同时注意开发校本课程,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的校牌校训、校纪班规、校歌歌词、“盐亭城市市民十不准”等,都是很不错的识字教材,学生在有意或无意注意中,一举两得。另外,我们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形式多种多样,巩固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1、课堂上让学生用生字说词说句,同桌互相听写,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让孩子们写出反犬旁的字,他们发现这些字跟动物有关;找出衣字旁的字,他们会发现这些字和布或衣服有关……这样,学生记住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
2、课后走进生活“巩固”字。我们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教完一课的生字后,我让学生也回家当当小老师,教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这样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识字的成就感.
3、阅读当中熟悉字。我们让学生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经过训练,第二个学期,学生就可以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一年以后,不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也能读。一年半后,适合儿童读的少儿读物,大部分学生能拿起来就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根据拼音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自己解决,这又增加了一部分识字量。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4、识字促进习作,习作巩固识字。我让学生从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我要求学生每日一写,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他人或查字典自行解决。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期末考试“写话”一项,有话可说,错别字很少。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于不会写的字,通过想办法会写了,等于又学了新的字。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5、除了以上方法,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了生字卡片的作用,课堂识字用完后就将这些卡片贴在教室的墙上,学生多次有意或无意的注意,必定能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六、重视写字指导,每课一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中,我们坚持每节课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并在展示台的一角开辟了“瞧,我写的字有多漂亮!”的评比栏,将写得正确、工整的字展示出来,在另一角开辟了“老师夸我有进步”评比栏。这样,每个孩子都会真正产生“好写字,写好字”的愿望,识字成果得以巩固,良好的书写习惯得以养成。
七、尊重学生个性,不必一律。在识字教学中要给学生个性以发挥的余地。赞科夫这样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失的一般发展。”关于这点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间的差异,不能过分追求堂堂清,生生清,个个清。对某些学生,应当允许他们发展慢一些,一篇课文那么多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有时哪怕是一个字的学习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以上仅为我的一家之言,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老师们,让我们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识字教学既新又活,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感受到识字的快乐!
[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篇2:识字教学的新趋势──兼谈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的新趋势──兼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
今天,人教版教材的识字课为我们打开了识字教学的又一扇窗,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和一些新的启示。“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是归类识字,是注音识字,是情境识字,也是随文识字,各种识字途径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识字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识字的要求,变多维的识字教学要求为单纬度的“会认”,为大量识字和大量阅读做好准备;同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开发孩子更多的识字潜能。
朗读这样的识字教材应该不会再觉得枯燥了,那样的抑扬起伏、琅琅上口,孩子们应该会把它当作歌来唱的。在这样的识字教材中理解汉字的意义应该是很有趣的,那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会开发出更多更灵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会认汉字,比如:可以让孩子画画写写;可以让孩子在其他的读物上找一找春天和春天的字词;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加深对所认生字的印象等。
二、强化整体性:由孤立走向综合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识字课多是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编排的,或者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者是一组字形相似、字音相近的汉字,这种看似科学的编排,实则是“科学主义”的表现。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的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整体”替代了活生生的语境。在孩子的心中,识字课是最枯燥的,最令人厌烦的,因为识字已经简化为最单纯的识字,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更怀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其实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阅读。在认教版的实验教材就体现了这种意图:“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土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试想,孩子们在愉快的儿歌朗读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生字,会多么惊喜!孩子们认识了几个生字能马上阅读,会有多大的成就感!
从理性的角度看,综合的识字就是在阅读中识字,就是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结合的形式是很多的,比如,教师自编句子、儿歌、谜语;或者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从书报上找到刚认的字等,这样,不仅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而且也是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也许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认识的汉子,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应该是更亲切,更有生命力吧!
三、丰富文化性:由淡薄走向丰厚
谁也不会否认,汉字是一种文化,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有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以往我们对这一点关注得太不够了,我们只是看到了汉字的音、形、义,看到了汉字的外表,我们期待学生掌握的也只有这些。这也许只是我们的一时粗心,而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我们的狭隘,我们的急功近利。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识字课中有一种“对对子”的形式:“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话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面对这样的识字课,我们还会只是进行简单的识字训练吗?在让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下,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感受,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云和雾,雪和霜以及和风和细雨等事物之间的对应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尽管我们并不期待孩子领悟什么,明白什么,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朗读中去感受去体验;对对子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多少中国的智慧,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尽管我们也不能期待孩子懂得多少,但是可以通过吟诵获得春雨般的滋润,可以在孩子纯净的心灵中奠基。
识字教学中文化性的扩张和丰厚,是整个语文教学文化性的根基,也是一个完全的'人发展的根基。有了这样的认识也许我们的眼光会更长远一些,期待会更全面一些,识字教学也会更加枝繁叶茂,更加理直气壮。
四、增添情趣性:由严肃走向生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
识字教学也是一样,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记。识字教学追求情趣,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活生生的更有生命力的字。
从教学的操作层面来看,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比如,学习“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一课,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来到春天的原野上;为了巩固生字我们可以用摘苹果、找朋友、大转盘等游戏的方式或采用同位或小组比赛的方式看谁认得快、记得牢等。从教学的内在机制来看,情趣来自于思维的挑战、想象的飞扬和情感的交流。比如:教学“……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一课,如果我们在看到生字的同时还能看到意象,让孩子的想象去完成意向的组合;如果我们在要求会认生字的同时还能更注重诵读,让孩子在诵读中表现自己的神气和自豪;如果我们在强调词组的同时还能发现意义的跳跃,让孩子的思维去联系这种跳跃,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趣味盎然的。
五、坚持开放性:由课堂走向生活
识字教学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识字教学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开放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象世界的过程;开放识字教学的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识字教学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作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经常地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生活识字本”,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成册;有的老师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有的老师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有的老师每周设立“识字交流时间”,交流识字成果,评比“识字大王”。
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坚持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人教网小语论坛篇3:识字教学的新趋势──兼谈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的新趋势──兼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八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八个主题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其次,识字课的形式翻陈出新,分别运用了对对子、三字经、谚语、儿歌、词组串、谜语等,使古老的语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识字课的内容意蕴深远,一组词就是一幅图,一句话就是一首诗。这种新的富含张力和活力识字编排方式,隐藏着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式,预示着一种识字教学的新趋势。概括地讲,主要是这样五个趋势:
一、重构基础性:由呆板走向灵活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会认”这个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在这方面我们曾经作出过努力的探索,注音识字有利于孩子尽快地读出汉字的音,从而会认汉字;集中识字遵循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利于孩子记住汉字的字形,从而会认汉字;随文识字提供汉字生存的基本语境,有利于孩子了解汉字的意义,从而会认汉字……我们也曾经对识字提出过很多的要求,比如“四会”,即会认、会写、会读、会用等。这种单向度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繁琐的部件分析、枯燥的反复朗读、重复的机械抄写、魔术般的卡片认读……
今天,人教版教材的识字课为我们打开了识字教学的又一扇窗,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和一些新的启示。“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是归类识字,是注音识字,是情境识字,也是随文识字,各种识字途径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识字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识字的要求,变多维的识字教学要求为单纬度的“会认”,为大量识字和大量阅读做好准备;同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开发孩子更多的识字潜能。
朗读这样的识字教材应该不会再觉得枯燥了,那样的抑扬起伏、琅琅上口,孩子们应该会把它当作歌来唱的。在这样的识字教材中理解汉字的意义应该是很有趣的,那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会开发出更多更灵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会认汉字,比如:可以让孩子画画写写;可以让孩子在其他的读物上找一找春天和春天的字词;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加深对所认生字的印象等。
二、强化整体性:由孤立走向综合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识字课多是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编排的,或者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者是一组字形相似、字音相近的汉字,这种看似科学的编排,实则是“科学主义”的表现。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的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整体”替代了活生生的语境。在
[1] [2]
篇4: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125003
第四单元指要:
本组教材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主要由一课识字、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五篇课文中有两首古诗,三篇童话故事,其中《荷叶圆圆》和《夏夜多美》为主课文。
这五篇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气象常识的,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课堂,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留心街道两旁的招牌字,注意积累,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描写了圆圆的荷叶。教学时教师要抓住2――5自然段,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创设语言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和感悟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夏夜多美》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在夏天的傍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流畅,使学生感到夏天的夜景美,小动物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教师可抓住小动物的对话,结合插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熏陶。
识字4
课前透视
本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快乐。本课共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教师要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课文插图,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6种小动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信息资料:
1、课件或动物图片、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豆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
小飞机,绿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2、演示课件。(播放小动物活动的场面)夏天到了,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师;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让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吧。
对话平台
自学(在读文中标记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自由读儿歌,用喜欢的标记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的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儿歌。
识字(利用构字规律识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效率)
1、同桌交流:把你圈画的.动物名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观察特点引导发现:
(1)课件出示带虫子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有虫子旁,与小动物有关)
(2)读一读,想想这些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可出示例子点拨:蜻――虫、青;蝴――虫、胡)
(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运用“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朗读(把识字放到儿歌情境中,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读儿歌的兴趣)
结合插图,采用多种形式读儿歌。
练习(游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小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方法:出示有六种小动物图案的儿歌。小组读后,选派代表负责把小动物送到金房子里。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多形式复习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师生共做“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
3、读读有这些生词的儿歌。
识字(巧识字,发展学生语言)
1、课件出示“网、运、展”所在的句子,指名读。
2、猜字谜:
(1)猜网字:师读生找卡。读句子:蜘蛛为什么结网?你还知道什么网?
(2)猜运字:师做动作生猜。还可以运什么?怎么运?练习说话。
(3)猜展字:做动作理解伸展的意思。
(有层次有梯度地把字词句联系起来,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情感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练习(利用课本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结合搜集的课外资料模仿课文说一说。
2、学生交流感兴趣的动物资料,开展“动物王国趣事多”发布会。
写字(书写和评议结合,激发写字兴趣)
1、学习书写“空、运、展”,学生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2、展示书写作业:自评、互评与师议结合。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其他带虫字旁的字,放在识字袋中,看谁查得多,识记方法巧。
伴教锦囊(略)
篇5: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一
一、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的一个编排的特点和亮点
识字有三大渠道:一是集中识字;二是课文识字;三是语文园地识字,在园地里通过“识字加油站”板块识记生字。小朋友把低年级该掌握的20xx字左右的生字,基本上通过三大渠道在两年之内要掌握。
集中识字,认识这一个单元里的所有生字,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目标,还要透过这些识字课让小朋友掌握识字的方法,并能在后期的`学习当中能够利用这些方法来识字。课文识字,识记课文中的生字,也是最基础的目标,同时要借助生字的学习促进课文的理解。语文园地识字,除了掌握生字之外,还要将识字指向生活,指向运用。
篇6: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一
在单元识字里识记的生字,识字量并不是最大的,而是课文识字的量是最大的。所以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心里就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识字、练习流畅朗读的时间。
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活动,到底可以怎么去设计
(一)基于热情与兴趣激发的识字教学活动设计。
其实基于热情与兴趣激发的识字教学活动,设计方法是很多的,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用微课来呈现,所以我把它叫做微课呈现法;第二个就是调动孩子的身体,所以把它叫做是具身学习法;第三个就是进行情境转换法。
(二)基于思维与想象打开的识字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思维与想象打开的识字教学活动设计,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就是根据字形来组块,第二个根据词义来组块。
如“根据词义来组”:认识“人”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让小朋友感知“人”字的文化内涵。如:人与人见面了,互相鞠躬,人是知礼仪的;人会劳动,和动物不一样。再引导学生读准“人”字。我们就得读准“人”字设计成学习活动。那可以怎么设计呢?可以让小朋友来跟对对子。这样就把“人”放到具体的词语学习活动当中,学习起来也就比较有趣味了。
篇7: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相应有一些词语,句子或儿歌,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学习拼音和识字,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初入学的儿童能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这样先进的理念与教师在课堂上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下面是我听的一些拼音课的思考,这些实践中的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拼音教学的特点,拓展汉语拼音教学的新视野。
第一节语文课
听了2节一年级的拼音课,执教者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上的内容都是a o e。先不说老师上课怎样,只说学生的表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认真听讲的没几个。老师也想了很多方法组织教学,但收获不大。其中有一个班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都很专注,那是老师拿着小汽车带他们玩声调游戏,这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着黑板,闪着一丝光亮。仅此而已。
a o e可以说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也许在他今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的无数语文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认为这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如果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就能用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语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对他今后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积极的影响。孩子是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学校的。如果第一节语文课就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以后花几倍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孩子们对这一课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还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早已学过,会了,再听,觉得没意思;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又觉得跟不上等等。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怎样想办法让这第一节语文课有趣一点,能吸引学生呢?
孩子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心理上应该重视,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起点。在这一节课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有趣,语文有用,语文老师可亲。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盼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想能否从下面几方面做点努力。
1、开学前了解全班孩子拼音掌握情况。学前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拼音。如果教师不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开展教学,必将使新入学孩子对学习的的兴趣断送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给学过的孩子以展示的机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成功的感受可以更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没有基础的孩子多一份耐心,给他信心,让他觉得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学好。
2、教师语言要有儿童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往往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
3、教学形式要多样活泼。在活动中,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步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
由两节课想到的几个问题
今天听了两节拼音课,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对一年级学生要求过高。如,一位老师贴出wu yu的四声,一口气提了三个要求:先按顺序读;再跳者读;然后组词。结果学生茫然了,教师只好又重复第一个要要求,学生才开始读,但后面2个要求都落空了。又如,另一位教师复习时问:“上周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太抽象了。孩子们想了好一会,终于有孩子说“学会拼音了,会用拼音认字了。”其实最后老师的用意是问学了哪些单韵母,复习学过的单韵母。绕了一个圈子,回到最基本的上来了。
2、要顾及每一个孩子。老师在抽卡片读书时喜欢走到孩子跟前,这样读卡片的孩子感到了受重视,但是其他的孩子被忽略了,个别学生可以偶尔走到跟前读,一般应在前面大家都看的见的地方,别人读,其他孩子要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情景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利于对 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可借助图画学拼音,先看图认识事物,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再学字母和音节,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好字母和音节。
4、开课和表扬语用英语,听着真别扭,要纯洁我们的.语文课。
5、yu是难点,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没有强化最主要的脱帽敬礼,学生只是觉得好玩,如果故事讲完编个儿歌强化难点就好了。
少一点限制 多一点发现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很有创意,把声母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u wu跟韵母iuú一起学。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迁移和规律学好这2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早拼读。书上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方块,把这些字母按颜色分类排列。
老师们教学时也都领会编者的意图,在黑板上画出 3块地方,写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孩子们也都很乖巧,几个班都准确无误地按老师的要求区分开来。有一个班的老师没有画方块,拿来三个篮子,让学生把这些字母分别送回家。没有明确说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但老师是希望孩子们按书上的颜色提示分类的,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按读音把这些字母放到了三个篮子里。机灵的老师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放法也是对的。再引导孩子们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放法。幸亏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否则会扼杀了孩子多么可贵的独特的思维啊,这个孩子没有受书上颜色的影响,有 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是很可贵的。
这种现象在其他班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因为老师和编者都用自己大眼光和思维给孩子们过多的限制。抛去这些限制,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孩子们会有许多令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都是动态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9.12
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
开学以来,听了十几节拼音课,总的感觉我们的课堂没有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学得比较枯燥。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吸引住孩子。确实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班级建设也很麻烦。老师们都感觉忙的不行。一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说,以前带毕业班还有时间翻 翻当天的报纸,现在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相信她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两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上班一周后嗓子已经哑了。语文老师很多精力花在教学以外的事务性上去了,真正用到教学上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一起研讨,没有时间准备教具。但是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 们如果意识到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今后的语文以及其他学习中的重要性,我想改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可以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留恋忘返。怎能让孩子在今后语文这片浩瀚的大海中自由、愉快地遨游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些努力:
[1] [2] [3] 下一页
篇8: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相应有一些词语,句子或儿歌,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学习拼音和识字,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初入学的儿童能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这样先进的理念与教师在课堂上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下面是我听的一些拼音课的思考,这些实践中的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拼音教学的特点,拓展汉语拼音教学的新视野。
第一节语文课
听了2节一年级的拼音课,执教者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上的内容都是a o e。先不说老师上课怎样,只说学生的表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认真听讲的没几个。老师也想了很多方法组织教学,但收获不大。其中有一个班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都很专注,那是老师拿着小汽车带他们玩声调游戏,这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着黑板,闪着一丝光亮。仅此而已。
a o e可以说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也许在他今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的无数语文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认为这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如果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就能用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语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对他今后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积极的影响。孩子是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学校的。如果第一节语文课就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以后花几倍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孩子们对这一课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还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早已学过,会了,再听,觉得没意思;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又觉得跟不上等等。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怎样想办法让这第一节语文课有趣一点,能吸引学生呢?
孩子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心理上应该重视,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起点。在这一节课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有趣,语文有用,语文老师可亲。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盼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想能否从下面几方面做点努力。
1、开学前了解全班孩子拼音掌握情况。学前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拼音。如果教师不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开展教学,必将使新入学孩子对学习的的兴趣断送在萌
[1] [2] [3] [4] [5] [6] [7]
篇9:一年级实验教材课后练习的新特点的教学论文
一年级实验教材课后练习的新特点的教学论文
看过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实验教材,感觉是明快活泼、童趣十足,而在使用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后,才真切体会到新教材的独运匠心和超前理念。这套实验教材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文本与学生对话”的编写形式,不但改变了传统命令方式,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而且用一些商量的口气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我喜欢用这种方法学汉字”“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课文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 的设计很有新意,内容和形式都是崭新的面貌,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少而精” 的改革精神。
一、题目的改变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最显而易见的表现是题目以“我会” 的形式出现,如设计了“我会写”“我会连”“我会说”“我会读”“我会认”“我会找”“我会填”“我会猜”等学习形式,贯通多种学习途径,多渠道学习语文。“我会” 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心。
二、练习设计的灵活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
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如《自己去吧》一课的练习是“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使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沟通,在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认字有这样一些练习:“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你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识很多字呢!” 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大量实践,不断扩大识字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练习设计的综合性注重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培养。新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这一综合性质。例如《四季》的课后练习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圆一画”。《兰兰过桥》一文后思考题:“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分头想一想,然后把它画下来吧!”又如《松鼠和松果》问题设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把它画出来吧!”《王二小》问题设计:“我们一起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这些练习设计都是融音乐、美术为一体,注意了语文知识与美术、音乐的沟通,让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设计的开放性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开放的问题意味着答案的多元化,学生作答可以借助图画,联系课文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到生活中、图书中、社会中去寻求答案。学生可以进行合理想像,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例如:《雪孩子》一课的练习:“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练习:“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春雨的色彩》一课练习:“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呢?”《乌鸦喝水》一课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些练习的设计让孩子们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疑难,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引导学生去想像,积极去探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而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练习设计中充分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教材的课文练习中处处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时空,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诸如“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说说”“读读演演”“读读做做”“读读比比”“读读记记”都是从展示的角度来设计的,都给予了学生展示的暗示。如《识字8》课后“我还知道别的谚语呢!”,就是一种展示活动的提示。
新版实验教材把原来的单元复习改名为“语文园地”,这其中设有很多栏目,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展示台”等,给学生创设发现探究的契机,展示语文才能的舞台。例如“我的发现” 中,大部分是复习学过的字,同时也带出少量生字,加以归类,启发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不断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台”栏目的设置,更是给学生提供舞台,不断引导学生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己语文能力的平台。这样学生从自己的发现和展示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渐渐获得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不难看出,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积累性学习。这套实验教材所设计的课后练习既灵活多样,又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少而精”“重视朗读”“重视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等课程改革要求。而在使用中,也特别体会到教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鲜明特性。
<
篇10:课改实验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课改实验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理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小语园地百花开”。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迷人的“风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就识字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削弱、忽略其他语文训练。二是片面理解学生的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教学目标不明确,贪多求全,失去重点。四是注重形式,忽视效果。下面对这四个问题作以下具体分析:
一、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削弱、忽略其他语文训练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大量识字,因为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地表达。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及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以及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略,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在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学生的识字巩固率很高,但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却很差。生字换个语境就不能准确流利认读,口语表达不能围绕中心连贯地说几句话,观察、联想和想象力差。从中可以看出,识字教学的方法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过程是脱离语境、枯燥乏味的,目标的落实是单一的、低层面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要有机整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以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识字只是教学目标最基本的层面。识字目标的实现要依赖“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支持与促进。所以,识字教学不能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不仅要明确学什么,还要考虑学生应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习得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教学活动设计要让师生充满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一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时将所教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写观察日记等等。这些训练可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识字能力。在识字的同时,达到听、说、读、写、思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我们从改变考试内容入手,期
[1] [2]
篇11:课改实验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课改实验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理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小语园地百花开”。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迷人的“风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就识字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削弱、忽略其他语文训练。二是片面理解学生的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教学目标不明确,贪多求全,失去重点。四是注重形式,忽视效果。下面对这四个问题作以下具体分析:
一、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削弱、忽略其他语文训练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大量识字,因为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地表达。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及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以及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略,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在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学生的识字巩固率很高,但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却很差。生字换个语境就不能准确流利认读,口语表达不能围绕中心连贯地说几句话,观察、联想和想象力差。从中可以看出,识字教学的方法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过程是脱离语境、枯燥乏味的,目标的落实是单一的、低层面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要有机整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以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识字只是教学目标最基本的层面。识字目标的实现要依赖“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支持与促进。所以,识字教学不能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不仅要明确学什么,还要考虑学生应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习得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教学活动设计要让师生充满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一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时将所教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写观察日记等等。这些训练可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识字能力。在识字的同时,达到听、说、读、写、思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我们从改变考试内容入手,期末不但测查课内识字,还测查课外识字,对要求四会的字,要选50个编排在短文或句子中,看拼音写汉字,同时还要测查朗读、口语表达和写字的能力。
二、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例如,随文识字,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画出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既不带拼音,也不带熟字,孤零零地写在卡片或黑板上,让学生读几遍以后,再想想怎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从学生汇报情况看,只会用分析字形的方法来记字。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体现不出与众不同学习方法,更看不出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当然学生认记生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种所谓的自主学习,形式上是刻板的、模式化的,课课都可以这么上,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教与学的关系是失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自己探究了,教师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于是,备课不认真,不了解学情;上课不讲解、不引导、不订正,好像是学习活动的旁观者,以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怎样构建灵活、开放、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1.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学。例如,找朋友、小猫钓鱼、快乐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争当“识字大王”,给生字编故事,编儿歌等等,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
2.注重基本的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基本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本领。所以说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了,而是教师的教更要体现规律,渗透方法。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比尾巴》,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贪多求全,失去重点
在众多语文课里,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自己对课标新的领悟。正是受此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比如,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文刚读两遍就开始自学生字,小组交流,没交流两分钟就开始检查提问。生字卡片一晃读两遍,就开始读课文,课文还没读熟,就让学生喜欢哪段读哪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又分角色又表演,最后还把课外收集的跟这节课毫无联系的商标拿出来读。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像跑龙套似的,没有轻重,本末倒置,看不出识字、读书的重点和层次。最后字没学会,书也没读好。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一些教师的眼中,教学目标是个空壳,大而空,公式化,千篇 一律,无非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我以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应该再细腻些、实在些。比如,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哪几个字的字义难以理解,需要怎样引导,都要心中有数。在教法的选择上是突出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读、说训练也要因课文特色确定各有侧重的训练,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从知识到教法、学法,以及情感态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能突出重点,每一课、每一块、每一层都有明确的目标,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雨过地皮湿”,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如《在家里》,图下面有8个词语,其中4个是本课要学的字,另外4个不要求学。这种内容编排体现了新教材灵活、开放的特点。不要求学的字,也要图文对照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能认多少认多少,要求认的4个词语要作为重点,多读、多练。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分主次,8个词语平均用力:有的教师把不要求认的字放在一边不管了,这就是不理解教材编排特点造成的。
四、注重形式,忽视效果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体现课改的这一精神,我们很多教师上课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新。这本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好,活动的组织、安排欠考虑,造成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质上脱离了教学目标、走过场。有的活动学生参与面小,效果不好;有的活动组织得不好,秩序混乱,浪费了教学时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过短,没有起到合作交流的作用。
寓教于乐,寓学与乐。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说、读、写、看、想,也包括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动是一种教学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的目的要明确,不光是激发兴趣,更不能只为图热闹,走形式;(2)参与的面要大,不能只是选几个“演员”演演而已;(3)活动前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方法),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4)活动中要了解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5)活动后要检查评议、反馈指导,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现获得成功的快乐。
过去的一年,我们感觉到我市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是在顺利进行、健康发展的,初步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课改实验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
★ 以人为本 个别关爱 有序启动 异步推进――“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
【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共11篇)】相关文章:
CAI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3-08-21
发挥CAI在化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功能2023-03-06
论文语文教学艺术2023-06-05
新课标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2024-01-26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网友来稿)2022-10-26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论文2022-08-13
古典诗歌鉴赏刍议(网友来稿)2022-05-07
《现代文表现手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高三下册)2023-07-06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网友来稿)2022-05-07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