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冰雪美人》赏析(合集10篇)由网友“Ivytwine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莫言《冰雪美人》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读罢莫言的短篇新作 《冰雪美人》,掩卷沉思之间,女主人公孟喜喜临死前那 “冰一样透明”的脸庞渐渐凸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是那样的令人心生寒意而又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石舒清在 《清水里的刀子》中是把宗教情怀赋予那被杀后 “硕大的牛头”,使人们感动于那张 “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那么,莫言则是满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对自由和美的崇拜,让我们震撼于那张冰清玉洁、将死而又不改其从容不失其尊严的生者的脸。我相信,每一位敬畏生命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对孟喜喜的意外死亡悄然动容,甚至潸然泣泪;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倘使人物命运失去了其艺术真实性,则无论接受者有多么强烈的情感反应都是肤浅而不可靠的。因此,我们在感动之余完全有必要对小说文本质疑问难:孟喜喜的非自然死亡有没有其必然性?谁该为她的死负责任?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探询和解答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价值评判,也关系到对作家艺术匠心的理解与把握。
我们从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得知:孟喜喜的直接死因是延误了诊治。那么,作家在小说中设置的 “延宕”有无必然性呢?我们自然不能忽略小说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情节:一是孙七姑之母的化脓性阑尾炎急需手术;二是被连珠炮炸暴了眼珠的马奎需及时处理。这两个情节虽然也还衔接得不算牵强,但显然带有太多的巧合。这种巧合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在情节设置上似乎过分追求戏剧性而有失其必然性。然而,小说文本的自足和复杂却告诫我绝不能如此草率地作出定论。这里,我们有必要细味一下小说对管医生在孟喜喜急切求医之时反而动作迟缓的描写:初到诊所,打完身上的雪, “又点上一支烟,慢条斯理地抽起
来”;拿茶叶时甚至还在手心“掂量了一下”;第一个手术前先 “咕咕嘟嘟地灌下半缸子水”;手术完了 “坐在椅子上吸足了烟喝饱了水”才开始理会孟喜喜,但立即又被新来的病人打断了。叔叔 “特别能喝水”的生活习性在这里成了他延缓时间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家为什么在小说前半部分要用整整一大段文字来浓墨重彩地渲染叔叔嗜茶如命的怪癖。其实,叔叔对医生这个职业并无多大热情,而且 “又是一个骄傲透顶的家伙”,这样的医生自然不会对病人有好脸色。更何况,叔叔对孟喜喜确实存在着偏见。当 “我”告知他病人是孟喜喜时,他 “哼了一声”说:“她能有什么病?”当孟喜喜招呼他时,他又是 “哼了一声,根本不看她”,他对病人的冷漠与傲慢在此表露无遗。危急之中的孟喜喜求救于这样的医生,又遇上那么巧的 “干扰性”事件,自然就在劫难逃了。
至此,我们可以较确凿地说:莫言所设置的 “延宕”意在彰显医生的傲慢和偏见,而正是这种傲慢和偏见导致了孟喜喜难以避免的死亡。然而,作者却不仅没有把管医生写成一个大恶之人而成为孟喜喜的对立面,而且对其愤世嫉俗的性格还颇有些欣赏之意。这是否与作者同情孟喜喜的情感指向有矛盾呢?我认为,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处理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显示了莫言的匠心别具: 《冰雪美人》再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批评医德或抨击世风的作品。作家清醒地意识到许多类似管医生的愤世嫉俗者固然也是出自向善的心理动机而对孟喜喜这样的所谓 “堕落者”深恶痛绝,但是又有几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现实处境、探究过他们 “堕落”的深层原因呢?
如果只是作出一副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姿态,那也许很容易,但是往往很难有感同身受的理解。正因为就连管医生这样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程度超越精神的人都轻视孟喜喜,我们才更深刻地理解孟喜喜在社会中找到精神上的认同者是何等艰难(“我”父亲为孟氏母女的辩护只是一种同情而不是精神上的价值认同)。因此,管医生作为非反面形象(当然亦非正面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致命的偏见加重了小说的悲剧意味,让读者心头的寒意更为浓厚,从而引起我们更多更深沉的思索。
诚然,叔叔对孟喜喜的偏见也不是没有缘由,就连一直暗恋孟喜喜的 “我”都相信她“干上那行了”,对她不甚了解的 “叔叔”就更加会把她视为低俗之人了。但叔叔的态度又与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歧视有着极大的不同。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恶毒攻击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校纪校规,而从其潜意识来看就是出于一种嫉妒——对孟喜喜的美貌和青春的嫉妒,人性之恶在年级主任对一个清纯少女的精神迫害过程中得以彰显,令人不寒而栗;而那些对孟氏母女说三道四的人也多半是出于与此相似的又一种嫉妒心理——对别人拥有财富的嫉妒。虽然叔叔开初是把孟喜喜视为众多风尘女子中的一员而冷漠相待,但我认为叔叔最终还是意识到了孟喜喜超俗的个性及其独特的精神价值。这可以从叔叔最后全力抢救孟喜喜的焦急、抢救失败后的沮丧以及呵斥婶婶的愤怒等表现中得到充分的印证。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医生抢救病人的正常反应,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认为,对于一般的医生而言,也许的确如此。但我们绝不能忽视管医生作为 “这一个”的特殊性,更不能忽视作者在小说开头不惜以较多篇幅凸显管医生鲜明个性的用心所在。他的行医哲学是 “当医生其实和当土匪一样”, “真正的大医生看起来像杀猪的”,他在手术台上搞实验, “把几个不该死的人给治死了”。像这样一个一贯 “胆大包天”的医生何以对孟喜喜的突发性死亡独能有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呢?比较合理的解释即是: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与孟喜喜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精神契合,孟喜喜的现场表现又使得他将这种潜在的契合感受挑到了意识的层面,于是,他对自己先前的傲慢和偏见已有了深深的内疚,孟喜喜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使他受到了震撼;而且这种内疚的强烈程度与孟喜喜精神的高贵显现是相伴而生的。我认为,孟喜喜临死前的精神魅力就在于:承受巨大痛苦的坚强以及在生命尽头所展现的优雅与尊严—— 这无疑是 “冰雪美人”这个形象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孟喜喜与莫言早期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在精神特质上的一脉相承。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说: “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我们不妨再具体一点说: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亲属,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比如,我们完全能够将孟喜喜视为 《红高粱》中罗汉大爷、甚至曾经作恶的余大牙的后裔。罗汉大爷在被剥皮时的那种神一样的尊严给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就是那个因强暴民女被枪杀的余大牙在临死前也表现出了令人难忘的 “英雄气概”。莫言曾在 《红高粱》中写到: “人在临死前的一瞬间,都会使人肃然起敬。”孟喜喜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在那令人感叹的一瞬,而且也更多地体现在她最后几个小时内与死神顽强对抗的全过程。她始终都是那么优雅从容,那么彬彬有礼:进屋前是传来 “轻轻的敲门声”,然后是 “客气地对着我点点头,柔声问我”,听到回答后又 “微微一笑”,当叔叔进屋后,她是 “站起来”打招呼……与周围那些猥琐之人相比,她简直称得上高贵了。最让人震动的是当她病情不断加剧而叔叔又无暇顾及她时,她所表现出的那种隐忍和坚强。
当叔叔第一次撇开她时, “孟喜喜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在这 “想说”和 “没说”之间潜伏着何等激烈的内心冲突和肉体痛苦! 当孙氏兄弟在屋内制造出浑浊的空气时, “孟喜喜脸上的汗珠子成串滚下,表情十分痛苦,但她的身体还保持正直……”;“我”叫她喝水时,她 “痛苦的脸上挤出一个扭曲的微笑”,还低声道谢; “当我满怀着同情和歉疚看她时,她对着我摇摇头,似乎在劝解我,或者是在告诉我她对叔叔的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而她自己并不要紧”……在这些令人心颤的细节中,孟喜喜虽然经历着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但她始终都没有像另外两位病人那样大喊大叫。那两位是故意夸大自己的病痛,表现得尤其懦弱,而孟喜喜恰恰是竭力压制自己的痛苦,尽量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孟喜喜的肉体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她精神上的勇毅与坚韧却会令许多号称 “强大”者汗颜。和罗汉大爷等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相类似,孟喜喜之死的人性启示意义即在于:尽管人永远也摆脱不了各种痛苦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但是我们却可以凭着强大的意志力量使自己在面对痛苦和死亡时获得人类理应持有的尊严,从而在精神上对痛苦和死亡作出可贵的超越和升华。
我们自然无须把孟喜喜的隐忍生硬地提升为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如果注意到她在学校时承受辱骂和责罚的那份坦然与平静,我们就会发现:孟喜喜这种强忍痛苦而保持从容的生命姿态正是她一贯受辱不惊的精神气度的显现和延伸。因此,孟喜喜对管医生的怠慢并不是太在意,与在学校里她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相比,管医生已经算够客气的了。换言之,对于受惯了年级主任之流的恶毒攻击和世人冷眼的孟喜喜而言,叔叔那含义模糊的 “点点头”也许已是对她极大的尊重了。由此,我们才会真正理解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心灵戕害达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她那有失教师身份的恶毒让年少的孟喜喜过早地体验到了人心之阴冷、人世之险恶;使她逐渐地习惯了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正,从而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姿态,并用这“不在乎”维持着自己有限的自尊。同时我们也才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孟喜喜平常生活在一个怎样严酷的环境中,又忍受了多少屈辱与伤害。因为,当一个本性善良的人长期承受太多会压力所致的痛苦时,他就会因承受力的加强而忽略或轻视很多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痛苦。
如果说孟喜喜隐忍的性格是导致她死亡的内因之一的话,那么我们绝不能说她是自作自受,因为形成这种性格的基础除了她的本性善良之外,还有环境的因素。孟喜喜的意外死亡虽然只是发生在诊所里,但是却与年级主任以及那些冷酷的社会心理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牵连,孟喜喜的悲剧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所致,而绝不仅仅与管医生一人有关。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算对本文开头的问题有了较明确的回答,至此,我们也才较准确地触摸到了这个悲剧故事的内核。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我认为孟喜喜作为受难者形象的价值就显现于她被毁灭的过程中。当听到她最后那一声 “悠长的叹息”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如此感叹:她死得多么像一位圣徒啊!“冰雪美人”的意象在此刻获得了圣光照耀而动人心魄。对于充满同情心的读者来说,谁都不希望孟喜喜就此死掉,但就艺术形象的圆满性而言,正是她意外的死亡成全了 “冰雪美人”这一雕塑般的形象—— 莫言正是以合乎逻辑的人物命运轨迹实现了艺术的必然。
篇2: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冰雪美人》是莫言作于的一部短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孟喜喜因为长得太漂亮,加上她那独特的傲立于冰雪的性格而引起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人们用冷漠和鄙视无情地“杀害”了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作品写了一个颇似“ 红颜薄命”的凄美感伤的故事 ,也是一出关于美的毁灭的几乎无事的悲剧。主人公孟喜喜本是一名女学生 ,只因为长相出众,又懂得打扮 ,加上个性活泼开朗 、不苟言笑 ,因而在那所“ 十分保守 ”的乡镇中学里总显得“ 太过分 ” 先是被年级主任视为异端,大加挞伐 ,后被学校以“ 作风不正 ”宣布开除 。回家后孤女寡母合力经营鱼头火锅餐馆 ,却又因她“ 化着浓妆,站在店门口 招徕顾客而招致种种非议,声名狼藉。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她来到镇上惟一的私家诊所就诊 ,不料医生忙于给两个后来的急诊患者施治,受到冷落的她竟寂然倒毙。
篇3:莫言《大风》赏析
在莫言的短篇小说中,觉得《大风》最打动人心,让人沉思。《大风》写的是因86岁的爷爷去世,我赶回故乡。母亲递给我爷爷留下的一棵不知名的茅草,我由此想起幼时与爷爷割草,归途遭遇一场飓风,最后整车草全被刮走,只剩一棵老茅草夹在车榫缝里,也被我不在乎地扔掉了。
龙卷风可怕的,可以席卷、肢解旋涡内的一切物体,活了大半辈子的爷爷不可能不知道。在龙卷风来前小说写道:“我偶尔回过头,从草捆缝隙里望望爷爷。爷爷眼泪汪汪地盯着我……”
“眼泪汪汪”,预示爷爷知道将会遭遇一场龙卷风,一大把年纪,难道一天的劳作就这样打了水漂,付之东流?爷爷的眼泪,还存有为“我”这个不知世事的孙子而担心。出人意料的是,当年少的我感到莫名的恐惧时,爷爷未做任何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使劲拉吧,孩子”,没有挣扎,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任何动作上的爱抚。但这并不是说爷爷不爱孙子,爷爷是认命的,我们不要忘记小说开篇第二段那淡淡的一笔:
爷爷是个干瘦的小老头儿,肤色黝黑,眼白是灰色,人极慈祥,对我很疼爱。我很小时,父亲就病故了,本来已经“交权”的爷爷,重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率领着母亲和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在与龙卷风殊死搏斗时:“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一个刚毅的、坚强的东北乡汉子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此一位老者,面对自然对生命摧残的态度,令人震撼。龙卷风后,只剩下一棵茅草,它是否具有一种象征意味?草,也许是爷爷不屈的象征,不屈服于自然,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第一次,我还幼小,并不理解这棵草的意义,也不理解爷爷的精神。多年以后,爷爷又去了东北洼割草,带回一棵草的当晚去世,我忽然感到一种震撼力。此时,我理解了这棵草的象征意义。爷爷为减轻家庭负担,用自己苍老的力量去换取劳动果实而不幸去世,但是,只要草在,爷爷的精神就在。《大风》的题目中,莫言是否向读者透漏着这样的信息?
在阅读《大风》的过程中,忽然想到了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84天,还没捕到一条鱼,最后决定去深海打鱼。老人发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捕获了它。但在返回途中,遇到鲨鱼,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巨大的白骨架。
《大风》里的那棵草,是否与《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剩下的巨大鱼骨架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的真正胜利,是精神的胜利;物质上,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会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
两位老人,内心的壮丽,奋勇。永不言弃,永不言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内在的意志却神圣不可侵犯。这,才是伟大的定义。
在一片无际的大海上,一叶扁舟,小舟上站着一位老人。他正在与现实及命运作无声、顽强、激烈地斗争,他就是桑迪亚哥。那么,《大风》中的爷爷,是中国的“桑提亚哥”吗?耳中传来了爷爷节拍缓慢的歌,曲调古老、悲壮苍凉,响起在坦荡荡的、浮着雾气的清晨旷野之上。
篇4:莫言《母亲》赏析
莫言《母亲》赏析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赏析】
莫言的散文作为他小说的藤蔓,更是全面理解他作品的灯塔。他的这篇叙事散文《母亲》更是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这篇散文从传统类的叙写母亲及母子亲情之外拓开一笔,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作者把这种对生命载体——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上升为他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母性意识与生命意识。
散文视野广阔,结构谨严。这篇散文撇开了一般描写母亲与母子亲情的传统模式,以宏大的视野,在平实的叙述中,层层铺叙母亲作为生命之载体与精神之源,在苦难日子里给“我”的希望,勇气与信念,这里的母亲,不仅是赋予“我”生命的载体,亦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生命的本体,对于母亲的讴歌与尊重,亦是对于生命本身的讴歌与尊重。这种对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关注,因而使这篇叙事散文有一种阔大的视野和别样的韵味。
文章以母亲捶打野菜的特写镜头开篇,苦涩的气味、沉闷潮湿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作者还以盛开的梨花这一优美的背景,反衬这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为下文的叙述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接下来,作者用“劳作最辛苦”“饥饿最严重”与“哼唱小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亲的乐观。其中“愁容满面”“哼唱小曲”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细腻地体现出母亲既为家人的生活忧愁,又不向命运低头的心理。
作者在“偏僻落后”“艰难的岁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继续讲述家中的背景:父亲被诬陷,家中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村子中几个女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自杀,我们可以想像作者母亲内心该有多么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具体叙述了找不到母亲而痛哭的情形,表现出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更衬托出母亲的坚强。特定的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如《背影》就是把“南京送别”置于“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的背景之下,才使父亲强压心头的烦忧、无微不至的爱子之情感人至深的。本文中具体背景的交代,使得母亲的坚强更加难能可贵。作者还接着以饱含深情的议论,表达出母亲的话语对自己的影响和激励。
作者记述中,宕开一笔,由母亲的坚强而联想到另一位坚强的老太太:在战争的硝烟中叫卖蔬菜,即使吃沙土也要活下去,这看似与母亲无关的叙写,实际上突出地衬托了母亲坚强的形象,作者还由此而引发议论,拓展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得母亲的坚强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篇散文还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色彩。不管读莫言的小说还是读他的散文,我们都会强烈感受到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作家个人色彩。这种强烈的个性色彩,既是内容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是莫言先生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这篇散文也是立足他深深记念的故乡 山东高密东北乡及这片热土上生活着普通的母亲,父亲和爷爷。如果说母亲给了他生命之源,不如说是故乡这片热土给了他生命之源。莫言作品的内容上不仅打上了鲜明的个人记忆的烙印。其感情也是莫言式的,极富感性化色彩,本文作者以简洁的文笔,包含了深沉,丰富的感情,融叙事,抒情与议论于一体,读来令人感到回肠荡气,酣畅淋漓。
如果我们再细细品读,就会得到写作方面的有益启示:以特写镜头描写人物,凸现人物形象;将人物置于具体情境中,细致描写言行,使人物性格鲜明;运用联想,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本文语言也独具特色,在看似平淡,简洁的语言中,包含了深厚的感情与丰富的韵味。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篇5:莫言经典语录赏析
莫言经典语录赏析
1. 女人的感情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喷泉;女人的感情是金丝燕嘴里的唾液。--你知道吗?这种华贵的小鸟,它的唾液只能垒出一个晶莹的燕窝;到了第二个,吐出的全是血。 --莫言 《我们的荆轲》
2. 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3. 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我的病就要好了。 --莫言 《蛙》
4. 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莫言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5.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莫言 《生死疲劳》
6.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莫言 《酒色赋》
7. 这亲戚,听起来怪神圣的,可仔细一想,所谓亲戚,都建立在男人和女人睡觉的关系上。 --莫言 《丰乳肥臀》
8. 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莫言《生死疲劳》
9. 曲调很古老。节拍很缓慢。歌声悲壮苍凉。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的歌声,空气因歌声而起伏,没散尽的雾也在动。 --莫言 《大风》
10.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莫言《生死疲劳》
11. 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莫言
12.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
13. 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有感觉,在乎,痛过,落泪了,说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个人。 --莫言
14. 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莫言
15. 有一种爱情,是插在心上的刀。 --莫言 《生死疲劳》
16. 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莫言 《蛙》
17.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
18. 轻易不动感情的人,一旦动情,就会地裂山崩,把自己燃烧成一堆灰烬,被他爱上的人,也会被这狼烟烈火烧烤得痛不欲生。 --莫言 《我们的荆轲》
19.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 --莫言
20. 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切莫贪图了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 --莫言
21. 时间是剪不掉的,剪掉的是废话,剩下的是时间 --莫言
22.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莫言 《生命中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23. 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莫言 《蛙》
24. 这是个性相似的两个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为正负,合起来是一个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莫言 《生死疲劳》
25. 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懦弱、无用的人,越可以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得特有本事。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莫言
26.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极度虚伪的社会的反映,而暴力的语言是社会暴行的前驱。 --莫言《生死疲劳》
27. 嗨,都说是人活一口气,还不如说人活一口食儿。肚子里有食,要脸要貌;肚子里无食,没羞没臊。 --莫言 《檀香刑》
28. 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 --莫言 《月光斩》
29. 当年,鲁迅用他的笔,揭露了“看客”心理,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这不独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而是全人类的劣根性。 --莫言
30. 文学远远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人打架,文学教人恋爱。 --莫言
31. 他想起自己的恩师余姥姥的话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睛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在他的眼睛里,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 --莫言 《檀香刑》
32. 但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 --莫言 《蛙》
33.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莫言 《生死疲劳》
34. 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莫言 《蛙》
35. “花朵为什么会有血腥味呢?因为大地浸透了人类的鲜血。”这哪里是社会?这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丛林。这哪里有幸福?只有在苦难的芒刺间刹那虚无的快感。 --莫言 《丰乳肥臀》
36. 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莫言 《蛙》
37. 鹰对尸首也有兴趣,它们也是噬腐者,但它们不与乌鸦合流,保持着虚伪的.高傲态度。 --莫言 《丰乳肥臀》
38. 伟大的作品,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 --莫言
39. 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用那只浑浊的狗眼。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 --莫言 《白狗秋千架》
40. 四姐冷笑道“你们斗争我是假,想看我是真,隔着衣服看,多别扭,老娘今日给你们个痛快的吧,”她说着,手熟练地解开腋下的纽扣,然后猛地掀开胸襟,旗袍落地,四姐赤裸了身体,她尖利地叫着“看吧,都睁开眼看吧!靠什么剥削,靠这个,靠这个,还靠这个!谁给我钱就让谁干!这可是个享福的差事,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吃香的喝辣的,天天当新娘,夜夜入洞房!你们家里有老婆有闺女的,都让她们干这行吧,都让她们来找我,我教她们吹拉弹唱,我教会她们侍候男人的十八般武艺,让她们成为你们的摇钱树!大老爷们,谁想干?老娘今日布施,倒贴免费侍候,让你们尝尝红卖身女的滋味!怎么啦?都草鸡了?都像出了的一样蔫了?” --莫言 《丰乳肥臀》
41. 当哭成为表演,应当允许有人不哭。 --莫言
42. 世界上的人最喜欢把正常的人叫做“疯子”。 --莫言 《怀抱鲜花的女人》
43. 一人一个活法 。 --莫言 《红高粱》
44. “母亲说“我变了,也没变。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的死,一茬茬的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我要看到我的后代儿孙浮上水来那一天,你们都要给我争气!” --莫言 《丰乳肥臀》
45. 当年许多神圣的掉脑袋的事情,今天看起来狗屁不是。 --莫言 《生死疲劳》
46. 如果冷漠也算是一种感情,那他的感情只有冷漠. --莫言 《檀香刑》
47. 使那些凶狠残忍的人,骨头断裂,内脏震动,嘴巴里发出青蛙一样的叫声,就算金龙是你的儿子,但那也是你为驴为牛之前的往事,六道轮回之中,多少人吃了父亲,多少人又奸了自己的母亲,你何必那么认真? --莫言 《生死疲劳》
48. 我跪在地上,给师傅磕头,我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其实,舅舅的死活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还是我自己。我的热泪盈眶,是因为我想不到白天的梦想很快地就变成了现实。我也想做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砍下人头的人,他们冷酷的风度如晶亮的冰块,在我的梦想中闪闪发光。 --莫言 《檀香刑》
49. 墙上悬挂着一些因年久而丧失了色彩的油画,画上画着一些光屁股的小孩,她们都生着肉翅膀,胖得像红皮大西瓜,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名字叫天使。教堂尽头,是一个砖砌的台子,台子上吊着一个用沉重坚硬的枣木雕成的男人,由于雕刻技术太差,或者由于枣木质地太硬,所以这吊着的男人基本不像人,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耶稣基督,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善人。 --莫言 《丰乳肥臀》
50. 我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莫言 《蛙》
51. 俺对着那面水银玻璃镜子,悄悄地那么一瞅,里边是一个水灵灵的风流美人。俺自己看了都爱,何况那些个男人。尽管因为爹的事俺心中悲酸,但干爹说心中越是痛,脸上要越是欢,不能把窝囊样子给人看。好吧好吧好吧好,看吧看吧看吧看,今日老娘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们好好地赛一赛,什么举人家的小姐,什么翰林府里的千金,比不上老娘一根脚趾头。 --莫言 《檀香刑》
52. 人不能把自己看低了,这是爹晚年悟出的道理 --莫言 《檀香刑》
53. 孩子,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灯瞎火里干出来的。 --莫言《丰乳肥臀》
54. 在血红黄昏的无边寂静里,响着沉重的脚步声,响着晚风从麦梢上掠过的声音,响着我沙哑的啼哭声,响着在墓地中央那棵华盖般的大桑树上昏睡一天的肥胖猫头鹰睡眼乍睁时的第一声哀怨的长鸣。 --莫言 《丰乳肥臀》
55. 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显微镜下。 --莫言 《蛙》
56. 老铁匠操着小锺,与其说是打,毋宁说是抚摸了一下那蓝钢。三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各操着十八磅的大锺,各打了一锺,挟带着狂热与激昂,如同奔驰中的烈马之蹄,迅速无比但又节点分明地砸下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声音。往常这父子四人打铁时发出的声响半条街都能听到,连火车的汽笛声都能被盖住,但现在,这锻打,这劳动,剧烈至极,连墙角上蟋蟀的鸣叫都声声入耳,让人感觉到深秋之悲凉,生命之短暂。 --莫言 《月光斩》
57. 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质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我母亲的诉说。 --莫言
58. 狭窄的青石街道上人们摩肩擦背,碰碰撞撞,由于都沉默,人们变得特别友善。只有油锅里炸物的哧啦声,只有刀在案板上的噼啪声,只有人嘴咀嚼时的吧嗒声,只有那些被现场宰杀的小鸟的唧唧声。他混迹在这崭新城市的故意装哑巴的食客中,眼睛饱览了美食,鼻子饱嗅了美味,嘴巴却淡得飞出了小鸟。 --莫言 《丰乳肥臀》
59. 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混在一起,一个锅里摸勺子,哪里去找好? --莫言《生死疲劳》
60. 最终我还是认为,归根结底,一个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因为作家的职业决定了写作才是他最神圣的职责。如果一个人只有作家的名号,没有小说、诗歌,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那么算个什么作家呢?什么叫作家?因为他写了作品;什么叫著名作家?因为他写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什么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所以作家的名号是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作品,那么你这个作家的身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然我想每个人都不彻底,我也不彻底。 --莫言
61. 一群如痴如醉的观众,犹如汹涌的潮水,突破了监刑队的密集防线,扑了上来。疯狂的人群吓跑了吃人肉的凶禽和猛兽。他们要抢那只耳朵,也许是为了那只挂在耳垂上的金耳环。师傅见势不好,风快地旋下卖身女的另外一只耳朵,用力地、夸张地甩到极远地方。疯狂的人群立刻分流。 --莫言 《檀香刑》
62. 如果我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要尽量排除掉我个人的审美偏好,尽量客观地评价别人。但是我作为一个作家,我就可以非常个性化地选择我所喜欢的,不读我不喜欢的。刚才一位先生提到了作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尤其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好的文学、好的作家当然离不开社会生活。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必须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保持一种高度的兴趣,而且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莫言
篇6:莫言诗歌全文及赏析
莫言诗歌全文及赏析
莫言诗歌全文及赏析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莫言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
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篇7:母亲莫言赏析
母亲莫言赏析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篇8:莫言《母亲》(节选)赏析
莫言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倾听他以高密人的朴实的话语,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他的见闻经历,诉说他的生活感悟,感觉是那样的`随和。而读后再细细一品味,就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艺术魅力。
《母亲》一文,作者如话家常地叙写母亲在艰难岁月里的经历,刻画了一位坚强、乐观的母亲形象。
一
文章以母亲捶打野菜的特写镜头开篇,苦涩的气味、沉闷潮湿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作者还以盛开的梨花这一优美的背景,反衬这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为下文的叙述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接下来,作者用“劳作最辛苦”“饥饿最严重”与“哼唱小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亲的乐观。其中“愁容满面”“哼唱小曲”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细腻地体现出母亲既为家人的生活忧愁,又不向命运低头的心理。
二
作者在“偏僻落后”“艰难的岁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继续讲述家中的背景:父亲被诬陷,家中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村子中几个女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自杀,我们可以想像作者母亲内心该有多么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具体叙述了找不到母亲而痛哭的情形,表现出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更衬托出母亲的坚强。
特定的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如《背影》就是把“南京送别”置于“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的背景之下,才使父亲强压心头的烦忧、无微不至的爱子之情感人至深的。本文中具体背景的交代,使得母亲的坚强更加难能可贵。作者还接着以饱含深情的议论,表达出母亲的话语对自己的影响和激励。
三
作者在继续的讲述中,宕开一笔,由母亲的坚强而联想到另一位坚强的老太太:在战争的硝烟中叫卖蔬菜,即使吃沙土也要活下去,这看似与母亲无关的叙写,实际上突出地衬托了母亲坚强的形象,作者还由此而引发议论,拓展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得母亲的坚强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深化了文章主题。
如果我们再细细品读,就会得到写作方面的有益启示:以特写镜头描写人物,凸现人物形象;将人物置于具体情境中,细致描写言行,使人物性格鲜明;运用联想,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篇9: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称莫言是“怪才”、“鬼才”,源于其作品的怪味。对于莫言本人,有什么奇特之处?
一.“怪味”研究
人称莫言是“怪才”、“鬼才”,源于其作品的怪味。这怪味从何而来?
张卫中在《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一文中认为,莫言1985年以后产生的蜕变深受“福克纳与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艺术观念方面的启迪,从而使得莫言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并确立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乡土意识。其次表现在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反叛精神,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索提供了一种心理依据,使得原体沉淀在记忆中的内容毫不犹豫地翻腾出来。分析福马对莫言创作影响的文章还有王国华等人的《莫言福克纳》,张学军的《莫言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姜智芹在《他者及其作品在国外》中也认为,莫言的创作深受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影响。但姜智芹同时也认为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莫言的这种影响并非刻意模仿他们的故事内容和叙事手法,而是深入地研究他们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莫言小说之所以被人认为怪,是因为他的作品与我们日常所见之作品有较大的不同。刘广远在《论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模式》中认为在传统小说中,作者仿佛就是一切,具有支配权、评论权和决断权,而在复调小说世界中不是这样的。莫言正是利用复调这种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陌生化的思考,其作品总能给人一种新鲜感觉。因为他的小说的叙述充满怪诞现实主义的色彩,以怪诞的方式叙述了现代社会现象,在荒诞原则下建立起虚构话语世界,这与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是相悖的。而郭并茹在《寻找一种叙述方式》中认为:“莫言的小说也许无意于为正史补阕,但其实录的史传笔记以及借小人物写时代的表现方式却接续了传统的叙述方式。”
有人另辟蹊径从艺术、哲学等视角来探讨其“怪”的渊源。吴非《莫言小说与印象派之后的色彩美学》中认为,《红高粱》、《红蝗》、《白棉花》等作品在艺术语言上主动认同于西方现代绘画美学,这种色彩感在作品的情感 ――形式结构中的表现,吴非称之为绘画对文学的占有。而刘清虎《莫言的生存哲学》中认为,莫言为笔下的人物提供了两种生存方式――反抗与忍耐,但同时又对其作用和力量进行消解,这其实反映出一种生存悖论。也正是由此引出的深入思考促使莫言对自己的生存哲学和“高密东北乡”进行改造。他不仅对这个荒诞颓废的世界和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在苦苦的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拯救的武器――诉说。文章却对此表示了怀疑,以为莫言关心的已经不是偏于一隅的某些人的生命意义上的生存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哲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了。
二.感觉书写研究
莫言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是独特的,他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对外部世界的摹写,而着力写于主观情感的挥洒。关于莫言感觉的特点,赵勇参考朱向前、张志忠等人的观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给人强烈刺激的感官、动感、通感、感觉变形,赋予抽象的思想或情感以鲜明的感觉,神秘超验的感觉。这种归结虽然穷尽,但为人们步入莫言的感觉世界指点了迷津。
关于莫言感觉的分类,钟本康在《感觉的超越,意象的编织――莫言〈罪过〉的语言分析》一文中,将其分为三种:超越阀限的感觉、超越时空的感觉和超越神秘的感觉。
关于莫言感觉的是与非,利与弊,评论界说法不一。朱向前在《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的漫评》一文中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说,莫言那特殊的艺术感觉,往往用直观方法赋予天地万物以生命,捕捉瞬间的殊异状态,加以联想生发和通感。将一个充满声、色、味、形的活生生宇宙和盘托出,使人如问其见,可触可摸。哪怕是一点微小的感触,也描绘出一个有声有色的艺术情境。这不仅使作家获得了既节省素材又反映深刻的高产高质的创作效应,还丰富了读者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感知方式与审美情趣,使莫言创作呈现出一种“写意现实主义”的风貌。
齐慧爽与郭俊娟在《论莫言小说的感觉世界》中认为,莫言给我们的感觉世界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上的感官体验,甚至于情绪印象、幻象、错觉,以及潜意识、下意识体验。这种表现手法会使读者产生种种复杂的情绪,也能使读者更好地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
三.童年视角研究
莫言以童年视角窥视社会、人生、人性揉搓进个人的人生遭际,以及对那个时代人性灾难的反思。他自己正是因为“中农”的家庭成分,度过了一段痛苦压抑的黑孩般的童年,他说:“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是一曲本质是忧悒的埋葬了童年的挽歌,我用这些作品为我的童年,倾注了一座灰色的坟墓。”
曹金合在《多彩的旋律》中认为,苦难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一直是莫言挥之不去的梦魇,顽童心态正是指饱受苦难的少年儿童的心态。同样,程德培《被记忆缠绕的世界中》认为,莫言作品的儿童视角不止是在于他经常地把孩提时代作为描写的对象,重要的是他表现了儿童所惯有的不定向性和浮光掠影的印象,那个被记忆缠绕的童年世界,使作者叙事小说投影的外视角和内视角呈现一种淡淡的覆盖一切的色调,就是在一切艺术手段背后的感觉的底色。
对莫言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评论颇多。但归结起来可以看出,这些评论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童年视角在莫言作品中的:一、苦难的童年生活给莫言本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二、以儿童的视角化荒诞为平常;三、以儿童的多视角来观察成人社会;四、莫言本身的童心。莫言小说为何以儿童视角作为自身叙事要素?究其原因,都和莫言本人的童年经历有关。
四.文体透视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的文体是独具一格的。就像多棱多角的玉石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对莫言文体的研究历来评论家都做了自己的见解:孙东在《怪才莫言》第十章中对莫言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说:“生命、感觉、和意象是莫言小说的三大支柱,支撑着莫言小说的叙述模式,使之幻化出缤纷的色彩。”文章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叙述主体的分化。叙述主体随着作品的展开而不断的转换,时而是作品的叙述者,时而是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时而又是作者本人。这种叙述主体的分化转换的现象,使莫言的小说充满灵性,变幻莫测,也使他的小说意蕴更加丰富。二、叙述视角的更迭。莫言小说的叙述视角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复合性和多元性。正是众多的叙述视角复合交叠在一起,整合于超乎寻常的感受之下,从而形成了莫言笔下一个异彩纷呈,奇诡横生的艺术世界。三、叙述结构的复合。莫言复合的共时叙述结构的最大特点,在于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用感觉和意象连缀着故事的发展,充实并且透视出更为隐秘的心理内涵。四、叙述基调的对立,这种就是指“忧悒与欢乐并存,惨烈与悲壮共生”。朱向前在《莫言小说写意散论》一文中指出写意的特点:一、天马行空的创新精神――手法的多样性、结构的随意性、语言的独特性。二、奇异超人的艺术感觉――生理感觉、心理感觉。感觉互通有无感觉变形。三、朦胧空灵的美学意境――形象的具体与寓意的暧昧从而构成整体上的空灵神秘。
莫言作品的语言新颖独特活泼传神,尤其是相对欧化的长句式,不时地发出“怪”味。
杨联芬在《莫言小说的价值与缺陷》一文中将其归结为四点:以色彩负载情感,以意象制造喧嚣,冷静的诗和陌生的语言。季红真在《现代人的民族民间神话――莫言散论之一》一文中,对莫言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陌生化效果的手段有三种首先是语词的任意搭配。这种搭配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即与全部乡土社会传统相关联的北方民间口语和与城市文化相关联浸透着现代人自我意识的当代书面语。其次是指称色彩的语词概念的大量出现,这些概念,一方面写实的状物有关,另一方面也带有极强烈的主观随意性。
莫言已经走向了世界,世界也很看好莫言,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即是明证。
篇10:莫言经典语录赏析
51。 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52。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为我认为敢于最早地举起反叛义旗的孩子必定是乱世或者治世英雄的雏鸟。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最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53。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54。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55。 但这种或者叫散文或者叫随笔或者叫杂文的鸡零狗碎的小文章,作者写作时往往忘了掩饰,所以就更容易暴露了作者的真面孔。如果是貌比潘安,暴露了正是一件幸事;如果是貌比莫言,暴露了岂不麻烦?
56。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有自知之明。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思想,我没有思想,有的只是一些粗俗的胡思乱想。
57。 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学问,我没有学问,有的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语村言;据说写散文要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理想,这两样东西我都没有,有的只是草民的念头和生理性的感受,所以我轻易不敢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示众。
58。 就像我的存在使一直嘲笑我相貌丑陋的那些貌比潘安的男作家更潘安一样,我的散文随笔集的出版,也会使中国的散文随笔集们深刻的显得更深刻,渊博的显得更渊博,高尚的显得更高尚,美好的显得更美好。
59。 其实在这个年代里,多一本书或是少一本书,就像菜市上多一棵白菜还是少一棵白菜一样,甚至还不如。
60。 一个爱好的男人,偏偏喜欢写一些赞美妻子的文章。一个在海外混得很惨的人,可以大写自己在美国的辉煌经历,可以写自家的游泳池和后花园,可以写自己被克林顿请到白宫里去喝葡萄酒,希拉里还送给他一件花边内衣。
61。 前几年有人还批评人家台湾的三毛,说她的那些关于大沙漠的散文是胡编的。我觉得这些人真是迂腐,谁告诉你散文随笔都是真的?你回头看看几十年来咱们那些著名的散文随笔,有几篇是真的?大家伙儿都心照不宣地胡编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许人家三毛胡编?
62。 你要想到,越是那些所谓的散文随笔大师的作品,越是他娘的胡扯大胆,天下的巧事儿怎么可能都让他碰到了呢?如果你经常地翻翻那本十分畅销的<读者文摘>,你就会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其实都是克隆文。
63。 虽然没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虽然不缺[零件”但缺少最重要的灵气,所以也不能算真正的文学作品。
64。 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65。 我之所以答应在网上开专栏,就是要借助网络厚颜无耻地吹捧自己,就是要借助网络胆大包天地批评别人。
66。 某种语言在脑子里盘旋久了,就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一旦写起来就会有一种冲击力。
67。 我写作时,常常感到自己都控制不住,不是我可以要寻找某种语言,而是某种叙述腔调一经确定并有东西要讲时,小说的语言就会自己蹦跳出来,自言自语,自我狂欢,根本用不着多思考怎么说,怎么写,到了人物该出场时,就会有人物出场,到了该叙事时,就会叙事。
68。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69。 我们现在一提到民间,就会想起穷乡僻壤荒山野岭,把偏僻以及落后两个词与之相联系。但我觉得它的涵义不应该如此狭隘。我会写高密县,因为这是我的民间;而王安忆会写上海,因为这是她的民间。民间是每个人心底的故乡,只是它以不同的形态呈现。
70。 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
★ 读莫言散文有感
★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 介绍我的作品作文
【莫言《冰雪美人》赏析(合集10篇)】相关文章:
浪淘沙刘禹锡解析2023-12-24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语文的美2022-04-29
刘禹锡《浪淘沙》的翻译2023-03-30
浪淘沙 古诗2022-04-29
高中生优秀作文赏析(附点评): 青春的选择2024-01-25
落花言作文650字2022-11-17
浪淘沙,浪淘沙裴湘,浪淘沙的意思,浪淘沙赏析2024-04-18
浪淘沙 刘禹锡加拼音2022-05-04
浪淘沙刘禹锡朗诵2022-09-29
浪淘沙,浪淘沙宋先生,浪淘沙的意思,浪淘沙赏析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