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秦观:词(通用10篇)由网友“樱桃老丸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北宋诗人秦观: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北宋诗人秦观:词
北宋诗人秦观:词5首
鹊桥仙【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北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che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北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浣溪沙【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北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喜读兵书。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元祐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坐党籍,削秩,徙郴州,又徙雷州。徽宗朝,赦还,至藤州卒。其词清丽和婉,深有情致,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代表作有《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篇2:论北宋诗人秦观
论北宋诗人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是北宋杰出的词人,也是近几年词学研究的热点词人之一。—间,有关秦观词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其中比较有开拓性的论文有:
任翌的《论秦观变革词风的转捩点》(《古典文学知识》20第3期),从整个北宋文化的大背景下,指出秦观词“变而不失其正”,变歌辞之词为“作家歌”。“作家歌”就其形式特征而言,是在保留歌辞的演唱特点外,着重于文字的构撰。在语言形制上,典雅精工,却不奥博难懂;平易自然,又不流于浅易发露,须在浅易与典雅间作很好的调适。“作家歌”要改变歌辞以口语式散句为主的句式特征,大量使用俪偶句式。其意义不止是语言表达技巧的提高,重要的是更自觉地体现出士大夫文人的价值取向:1、下字运意,渐离浅近尘下趣味,自觉归趋主流文化;2、宋代文人以才识学问打通诸类文体,运诗文句法于小词,在以诗文之精神来提升慢词的品格,这是“作家歌”最重要的精神本质。秦观取骈文句法入词,形成典丽雅致、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正是在这一精神层面上,他与东坡异构同质,共同以诗文精神提高词格。但东坡以诗法入词,突破音律拘束,在当时不被认为是“本色”之词。而秦观改良词风保守而婉转,适度地调节了词的传统体性与文人意绪的关系。所以,就词的发展、词风的转变而言,秦观之“变”,在当时更“自然”,其对词的革新也更有影响。
傅蓉蓉的《论秦观对苏门词学“诗化运动”的推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第4期),开篇便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观点,认为秦观的创作实践中明显地体现了“诗化”的因子,受当时师长同门词风的“濡染”,具体体现在他以词写文人情态和词之语言的雅化两个方面。同时也强调了他的大多数词还是遵循“花间”的缘情传统进行创作的,透露出了秦观创作中显现的回归诗本位与固守词文曲子本位的摇摆。秦观调和诗化词学内在难以消弥的矛盾,也切实地汲取“诗化”词学理念中有价值的部分注入词体,创造了一种更高规格的曲子——文人雅曲,在创作实践中客观上构成了新的审美指向,对词学向诗本位的回归是一种有价值的推动,从而也肯定了他对词学发展历史进程的作用。
刘海清的《秦观性格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着力从秦观入仕前后的诗文词中探讨秦观性格的变化。历代的词人词风往往与词人性格有着相应的关系。而秦观之词,似远不能与其性格相吻合。但细究词人作品,联系词人生平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出秦观性格在其人生过程中的明显变化,其创作风格前后渐变与其性格变化的轨迹是吻合的。少游早年的性格是豪隽慷慨、不拘礼节的,而入仕以后,由于政治斗争使秦观屡遭贬谪,其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既忧郁哀愁、缠绵凄恻又时见萧散的个性,从一个慷慨豪俊的才子沉沦为忧郁百结的谪宦。这既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也反映了北宋党争对文人的无情摧残。对秦观性格的探讨,能使人更全面地去理解秦观的作品。
刘尊明《20世纪秦观词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2期),则开辟了20世纪秦观词学术史研究的新领域。该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0世纪秦观词研究成果的检索统计和量化分析,来考究20世纪秦观词研究的现状和格局,借以反映20世纪秦观词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当代词学研究中的地位,以期对秦观在宋代词坛和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给予更为准确的评价和定位。同时文中所列“20世纪宋代主要词人研究成果排名表”,“20世纪秦观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20世纪秦观词研究成果分类一览表”等五项表格和数据,可为秦观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与启示。
秦观除词之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这些作品都收录在《淮海集》中。自宋以来历代都有《淮海集》的刻本,卷数各异,现存有二十多种版本。这两年有两篇考证其版本源流的论文,颇堪注意。
毛凌文的《〈淮海集〉宋代版本源流考》(《文献》20第4期),经过勾稽排比,认为《淮海集》在宋代有五种传刻本:北宋元丰七年(1084)十卷本,北宋末三十卷本,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十九卷本(包括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绍熙三年(1192年)谢雩重修本,南宋中期眉山刻本。而秦宝庭的《北宋官本〈淮海集〉考证》(《文献》2001年第4期),不同意毛氏所说南宋乾道刻本是《淮海集》的祖本,而对北宋官本《淮海集》的成书时间和流传过程作了新的考证,认为北宋官本《淮海集》的成书不是一次完成,其成书时间应在1085至11之间。北宋流传的《淮海集》,有四十六卷本和四十卷本等。
秦观以词名家,然诗作也有二百四十多首。长期以来,对其诗文的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却有所改观。马良信的《试论秦少游诗基本内容及其诗风的发展》(《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将少游诗分为三个时期,前一、二期包括三十七岁通籍前和“俯仰斛棱十载间”的十年;后期从四十六岁坐党籍至客死岭南。并概括出少游诗的基本内容:经邦济世、平民意识、山湖情绪和佛道思想;指出秦诗的艺术风格是随着其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前期诗作“清新明丽,软媚纤细”;后期诗变为“严重高古,自成一家”。马良信的另一篇《闪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的绚丽篇章——试评秦少游的策论》(《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专门论述了秦观的五十篇策论。秦观在他年轻的时候起就产生了“扫除烦苛之患”的革新意识,反对侵略、“收复西夏故墟”的报国之志。其策论从政治、经济、法制、人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略,集中表现了秦观匡时济世、爱国忧民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秦观的认识与了解。
篇3: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沈际飞:(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臭为神奇! (《草堂诗余四集·正集》)
李攀龙: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能醒人心目。 (《草堂诗余集》)
黄苏: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臭腐为神奇。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少游以坐党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侧缠绵,令人意远矣。 (《蓼园词选》)
【词牌格律】
词牌说明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格律对照
(上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下片)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说明:平,平声;仄,仄声;中,可平可仄。加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篇4:浣溪沙 北宋 秦观
浣溪沙 北宋 秦观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时间地点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篇5:北宋词人秦观爱情诗
北宋词人秦观爱情诗2首
《鹊桥仙·纤云弄巧》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 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 ,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 ,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 ,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 ,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 ,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①“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流泪不止。
②韶华:青春年华。
【评解】
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少游既是一个情种,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羁旅的生涯,和失恋的萦绕所侵袭,因而使他变为一个伤心厌世的词人。所以他的词往往含蕴着极浓厚的凄婉情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尾两句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 。“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 ,“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 ,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 ,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 ,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 ,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篇6:北宋秦观鹊桥仙
北宋秦观鹊桥仙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词牌说明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公元1094—10)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篇7:解读北宋文学家秦观
解读北宋文学家秦观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徽宗元符三年(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人。他主要经历了神宗(1068—1085)、哲宗(1086—1100)两朝。这是王安石变法渐次失败、旧党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又再次退出的时期。在这时期内,社会危机日益加剧,统治层的内部斗争也日益激烈。而且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骚扰边境,无力制止的宋王朝就以每年供给巨额岁币的条件求得妥协。这种内忧外患的时代困境,成为士大夫心中的重负,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所以宋人不像天马行空、气冲牛斗的唐人般洒脱浪漫,而是普遍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今天我们看宋朝文人的诗文,很容易感受到严谨、深沉的特征。面对时代的困境,宋人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兼容整合,向内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完善自我的人格修养。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也因而更趋冷静、理性、脚踏实地,以平淡为美。这是少游生活的时代大背景,翻阅少游一生心血所结的《淮海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同样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这样的时代困境。
根据秦观的生活历程,大致上可以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分期参考徐培均《淮海集笺注》前言)。
前期从熙宁二年(1069)作《浮山赋》始,至元丰八年(1085)止,其中有两度漫游(熙宁九年与孙莘老、参寥子同游汤泉,以及元丰二年春搭乘苏轼调任湖州的便船南下,从游八月)、三次应举(分别在元丰元年、五年和八年),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家读书,有时也会参加轻微的田间劳动。高邮物产丰富,但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秦观曾表明他对农民起义是持反对态度的,元丰初年曾写策论《盗贼》等,向上献治民术,这显然与他的经历分不开。另外,因为当时的考试制度的关系,秦观在仁宗至和元年(1054)入小学,至熙宁四年有十六年的时间寒窗苦读,除了四书五经、佛老哲学及一些兵家书以外,主要是为诗赋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底子。又因熙宁四年以后科举改用经义、策论,少游出于“养亲”需要闭门却扫“与诸弟辈学时文应举”,所以元丰年间他更加留心时事、历史,他的策论也渐渐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轼及后之论者均赞誉有加。《淮海集》中策论的品质是相当高的。
青年时期的秦观是理想高远、慷慨豪隽的。他曾对好友陈师道说:“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恰同学少年,他是意气风发的,然而每当他的个人理想在现实中受挫,他就会流露出悲观、苦闷的情绪:“人生忤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答朱广微》)“莫嫌天地少含弘,自是人生多偏
狭。”(《自警》)这固然是因为年轻气盛人生经验尚浅,所以心胸和眼界也不够豁达开阔。但是与苏轼相比,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也是面对人生的疑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6岁便有如此充满智慧与哲思的见识。东坡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到晚年也从未被诸事蹉跎、人生艰难而磨灭,反而是愈挫愈勇。但是其实即使在科场上有过两次失败,少游也没有放松学业。“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他是抱有大器晚成的信心的。而且在元丰五年第二次考试失败的时候,他积极自勉,针对自己以往“不勤”和“善忘”的缺点,极其勤奋认真的进行调整,取经传子史之文编成若干卷,朝夕讽诵。
值得一提的还有,元丰二年春少游赴会稽省亲,为时达半年多。时乌台诗案发,苏轼就逮。诗人赶回湖州打听消息沉痛的写道:“七年三过白蘋洲,长与诸豪载酒游。旧事欲寻无问处,雨荷风蓼不胜秋。”少游曾在熙宁五年初访孙莘老、熙宁七年访李公择以及元丰二年随东坡共三至湖州,前后七年。这首诗细细读来还是很有一番深沉感慨的味道的。这个时候少游三十出头,正是而立达不惑之年。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记游之作占多,是创作上的发韧期。
中期从元丰八年(1085)考中进士开始至绍圣元年(1094)止,经历整个元祐时期。
元丰八年少游登焦蹈榜进士第,除定海主簿,不久调蔡州主簿。至于他回京在职,经过元祐初年苏轼、曾肇等人的引荐,元祐三年秦观被召回京,但是未能授馆职。这个时候洛党、蜀党相互攻击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苏轼以病疾乞请到外郡任职,少游自然也是受到牵连,郁闷的引疾回到蔡州。元祐五年(1090)五月以后因范纯仁、蔡肇荐,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历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在京四年。少游曾两度遭到政治打击,分别在元祐三年和元祐六年七月,他并未直接发之于吟咏,只在某些诗篇中作了一些曲折的反映。这一时期的作品篇章相当丰富,内容也较复杂,同前期模山范水之外加入了对政治的关心,是为创作的发展期。
在这段时期,少游虽然不得意,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毕竟还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仕途上还没有到绝望的境地,总是有希望在召唤着他。所以,作品虽然大都写得比较缠绵婉转,还保留着一种朝气和对生活的追求,语意“清新妩丽,鲍谢似之”。抒离别之情也只是一种淡烟流水般的哀思,是一种可以随时摆脱得了的愁苦。后人有讥评秦少游诗为“女郎诗”,固然是从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少游诗风妩丽的特点,但在笔者看来更有一层暧昧的色彩,因为在理学儒教盛行的宋元以“女郎诗”讥之,很容易给人造成某些误解,尤其是给几百年后的读者来说。吕本中在《吕氏童蒙诗训》中评论到“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与旧作不同”,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谈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为词,寄慨身世,闲情有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无论是“严重高古”、“有古风”,还是词才词心之论,都说明少游贬谪时期的诗歌与前期相比确实是不同的。前期佳作读来是如饮醇醪,沁人心脾。而后期诗作中有的是回肠荡气的身世之慨。然而遗山“乞命于毡裘之君,假息于崩角之帅,而可以女郎少少游哉!”
这段时期少游刚刚步入仕途,元祐三年应制科(既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就有进策三十篇、论二十篇。这些政论文大都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其言明且清”“开阖见日星”(黄庭坚《晚泊长沙示秦楚度范元实》),前人对其评价已是甚高,说是“至于灼见一代之利害,建事揆策,与贾谊、陆贽争长;沉味幽玄,博参诸子之精蕴;雄篇大笔,宛然古作者之风”。少游的政论的确是写的相当活,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苏轼的指导下写就的,所以当然是不会差了。在新旧党的斗争中,少游也采取过折衷的态度,但是在对待国防问题上,少游甚至是不顾传统制度提出“材兼文武”者为将帅而各置边疆,可见其担当与勇气。少游政论文一般少有书生之空谈,可行性比较强。朱东润先生也曾言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不得不说我们后人读少游策论文章,也的确是非常畅快的,见得深、说得透。元祐八年也写了不少充满了鼓舞斗志、收复失地的热烈情感的诗歌,可以看到少游对于国事的关心,从他的作品中很容易就能读到他的爱国情怀,这是不容否定的。
后期是从绍圣元年(1094)三月被放出京至元符三年(1100)八月卒于藤州。南宋岳珂曾亲见少游当时知某知州书简:“观虽已罢免,然所承者公坐耳,不烦深念也。兼已被省符令,在外听候指挥,吏议才毕,便还淮南待报。然亲老高年,时气向热,须官舟以济,辄欲从使府射一舟到高邮,幸望开允。”可知少游四五月天气炎热尚在贬途中。绍圣三年(1096)秦观削秩,以“不职罢”,送郴州编管。绍圣四年春徙横州。元符元年,少游又从横州被送往雷州编管(三次迁徙具体时间小有争议,笔者参考中华书局《秦观资料汇编》)。三年连徙三地,宋哲宗对元祐党人的惩治日益严酷,秦观由贬官削秩直至永不叙用。
可以说绍圣年间的贬谪,终于无情的把秦少游这片本就在秋风中颤栗的秋叶那最后的一点残阳都剥夺了去:一方面年事已高,不可能再有太多的时间与机会供其选择;另一方面也看够了仕途的风风雨雨,对自己的前景也完全失去了信心。绍圣三年徙郴州,“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心意之曲、情味之苦,此等情绪实在伤心,“不辨是血是泪”。少游本就生有一张繁复的心弦,说他性格里存在较软弱的方面也不为过。“可无霎时风雨”,抑扬百感,这个时候他对外面世界的温柔多情已经更深凝为一种莫名的恐惧了,是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辛稼轩“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个中滋味,读来让人实在不忍。
后期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了一贯的.淡雅清丽和凄凉酸楚的基础上,更是形成了一种秦观特有的高古豪放,如《海康书事十首》有:“卜居近流水,小巢依嵚岑。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鑪香入幽梦,海月明孤斟。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质朴而真挚。所谓“诗壮语易,苦语难”,少游晚年的自作挽词,最让人潸然泪下……正是这种凄凉和高古的交织,构成了秦观贬谪时期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奠定了其贬谪时期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后期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今存作品仅五十七首。一是放逐之中有使者承风望指严加监督,另一方面不断迁徙有作品也容易散失。然而,这段时期无论在抒情的深度或是艺术的技巧上,都达到了少游创作的成熟期。在北宋表现岭南生活的作家中,除了苏轼之外应推少游。
今天我们看李白会说他是“谪仙人”,因为他的天才似乎真的不来自人间,那种浪漫和狂荡是与这个尘世格格不入的。然而我们说苏轼为“坡仙”,更多的是敬仰他有天生的、一股天才式的聪慧,品性醇厚,试红尘炼心、而超脱于尘世间纷扰与污浊的那份气度与格局,是仙人才有的能耐。然而再看秦观,我们会说,好平凡。但是他平凡却不平庸,为什么?像惠洪说的“少游钟情,故其诗酸楚”,我说少游钟情,所以他不平庸。品李白的人生,像是喝咖啡,浪漫绮逸,很容易就能够自作多情一番;赏东坡的人生,像是喝茶,最是一壶铁观音,厚大而沉重的叶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沉入壶底,卷曲的叶片舒展到最自然的状态,金黄的茶汤甘甜而清香,心性也容易变得明朗、澄澈。然而体味秦观的人生,我找不到非常适合的事物来形容他,只能谈谈我最初喜欢上他的原因与感受。那是在读懂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后,用梦来形容飞花,用愁来说丝雨,这中间的味道实在是太耐人咀嚼了,少游的词才与词心也终于是将我真正的打动了。埃克苏佩里有一篇童话小说《小王子》,秦观就像是小王子的家B-612行星上的那株玫瑰花,它外表弱不禁风似乎一阵风吹来它就会凋谢,对这个世界似乎总有不满,甚至是让自己浑身都长满了刺。但是其实它不需要呵护就能独自坚守在那。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它,这就是它爱小王子、爱纯真美好本身的方式,因为它自己也拥有这样纯真善良的花心。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秦观也是如此,他是敏感多情的,不然哪里会有如此敏锐而真诚的诗心?“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就是凭着这样一份赤子之心,任凭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也能够温柔地爱着这个世界,即使最后用早逝的生命的代价做终,谁说这样不好,谁说这样不美呢?
篇8:秦观 北宋 千秋岁
秦观 北宋 千秋岁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赏析】
该词一起句就标明了作者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水边沙外”。地点: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边,面对青田县城(后文再作补叙)。时间:暮春季节。以“外”字连带“城郭”,正是“城郭轻寒退”的时候。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这里已是绿意盎然。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论水边沙外还是内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气息。“春寒退”,春天即将归去。这种恋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词人惆怅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乱,莺声碎”,写“花影”,可见阳光明媚;写“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莺声”相互照应,应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乱”、“碎”二字,联系上文的惆怅之情和下文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看,则乱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虽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乱。这就自然地引起“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怀人之情。“飘零”是说自己遭受贬谪,“酒盏”是指与朋辈把酒共话。一个“疏”字,写出词人仕途坎坷,半生飘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饮、谈诗论政了。对这种友情的无尽相思,使人衣带渐宽身渐瘦。“离别宽衣带”所说的“离别”,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贬谪,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离别,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词人明知相见不易,却又无时不产生强烈的愿望。但翘首远望,昔日挚友又在何处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渐渐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恼,在“人不见”、“空相对”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两句,这里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鹭”是两种鸟名,因其飞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盖”,车盖,指车。这两句是追忆当年与同僚友好,飞车赴会的盛况。这次盛会,参加者三十六人,皆当时名公文人,他们纵谈阔论,宴饮畅游,从早至晚,极尽欢娱。但,俱往矣!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不能不使词人发出“携手处,今谁在?”的凄怆悲呼。“日边清梦断”,“日边”指帝京,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既往之日不可复回。本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可在梦中寻求,但是“清梦断”,词人清醒地认识到重返帝京、旧友重聚已不可能。这种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镜里朱颜改”。难怪孔毅甫见“镜里朱颜改”一句时,惊道:“少游盛年,何为悲怆如此。”“春去也”呼应开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而“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飘零衬愁情,其悲怆绝望的心情更令读者惊心,以海喻愁乃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泪凝聚而成。
此词为怀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词人贬谪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写离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则抚今追昔道出了如海愁情。在语言上不脱清丽俊逸本色,虽有仿用前人诗词语意之处,但却自成格调,情韵天然。
【试题阅读】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答案:“春去也”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
(3)“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碎”写出了莺声的 。
(4)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5、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6、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5分)
参考答案:
(3)“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字写出莺声的清脆、杂乱。
(4)“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5.“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写出莺声的间关、杂乱,形象生动,描写精当。(2分)眼前“花影乱”,耳边“莺声碎”,“乱”、“碎”实际是写失意飘零的词人内心的烦乱,以乐景写哀情,给人凄迷之感。(2分)
6、虚实结合,回忆过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词人两次被贬,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击,他自觉再也没有伸展抱负的机会了。“日边清梦断”,可见他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颜改,指青春年华消逝,寓政治理想破灭,飘泊憔悴之叹。(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飞红比喻成海,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这种感伤所以要惊呼。(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给分)
【评解】
这是一首感事伤别之作。春回大地而人却“不见”。眼前“花影乱”,耳边“莺声碎”,这情景对一个失意飘零的人,更会勾起回忆与哀伤。昔日与众友人欢聚的地方,如今还有谁在?抚今追昔,愈觉韶华易逝,流光似水。诗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全词写得凄凉哀婉,工丽自然。“飞红万点愁如海”句,尤为人们所称赏。
【集评】
《汲古阁本》题作“谪虔州日作”。
《艇斋诗话》:少游“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词,为张芸叟作。有简与芸叟云:“古者以代劳歌,此真所谓劳歌。”秦少游词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今人多能歌此。方少游作此词时,传至予家丞相(曾布),丞相曰:“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已而少游果下世。少游第七,故云秦七。
《独醒杂志》卷五: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
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遂赓其韵以解之。居数日,别去。毅甫送之于郊,复相语终日,归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果卒。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诗话》谓少游此词,“想见其神情在绛阙道山之间”,乃和其韵。《后山诗话》云: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后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耳。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如玉田所举诸句,能似此者甚罕。少游殁于藤州,山谷过其地,追和此调以吊之。
篇9:诗人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hán)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秦观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诗人秦观的艺术成就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篇10:宋代诗人秦观
宋代诗人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世称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他年轻的时候非常贫困,在京城做黄本校勘。大家可以来了解秦观相关的信息。
人物简介/秦观
秦观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人物生平/秦观
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来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婚姻家庭/秦观
秦观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文章里交代的。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关于其妻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观的诗文中再无丁点提及,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观钟爱的女子。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的爱情”。《茹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事。秦观在绍兴的时候,由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宾馆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妓,于是赋《满庭芳》,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楼婉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还费心地将楼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照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秦观还有过一位叫陶心儿的情人,他曾赠一首《南歌子》给这位名妓,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
才情都用在妖女身上,是不是有点“浪费”。以至于黄庭坚都看不过去了,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很不高兴。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时,总是定性为写“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人物评价/秦观
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晁无咎)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陈后山)
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李清照)
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胡元任)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叔夏)
观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四库提要》)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 诗人秦观简介
★ 宋 秦观《秋日》
★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
★ 苏轼拜访秦观
★ 如梦令春景秦观
【北宋诗人秦观:词(通用10篇)】相关文章:
点绛唇 秦观2023-01-04
秦观的诗2022-12-19
《千秋岁秦观》诠释2023-01-23
秦观诗2023-04-04
晓日,晓日韩??,晓日的意思,晓日赏析2023-02-14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2023-04-27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与赏析2022-05-07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赏析2024-03-22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简介2022-05-06
秦观 踏莎行晓树啼莺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