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拜访秦观(精选8篇)由网友“花儿”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苏轼拜访秦观,希望大家喜欢!
篇1:苏轼拜访秦观
苏轼(1037~1101)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和淮海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从历史年龄来看,两人相差一轮(12岁),属相相同,怪不得这么投机呢,呵呵。
史实中的关系
1、师徒关系:
秦观久仰苏轼的大名,于是以学生的名义拜在苏轼的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其实秦观是半路入门,苏轼那时已经朝中居官,名满天下。这个师徒关系只是为秦观通畅仕途而做的门面活。从后来两人的书信来看,与其说是师徒,不如说是挚友。
2、同党关系:
同为苏门,在朝廷两人同一立场,当然也同样被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所排挤、打压。
民间传说中的关系:
传说秦观是苏轼妹妹苏小妹的老公。
宋神宗是1067年登位的,神宗元年历史上是没有的,如果以登位的年代算,神宗元年苏轼31岁,秦观19岁(虚岁)。
篇2:闲谈苏轼和秦观
闲谈苏轼和秦观
苏轼和秦观好像总是提在一起,在我看来,不过是因了苏轼的那句:“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再准确的说,我觉得应当是,提起秦观时,必将提起苏轼,当然还有那句话;反之则不然。
苏轼,我倒是极其的喜欢。其实多半是因了他的那首《定**》,不见得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词,但我却是最爱的。苏轼的词,有豪放的,有旷达的,有婉约的。多半人们记得的是那首“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乎,苏轼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多是豪放了。从前,似乎总这样的一个影像在脑海中:一个衣着简朴的男人,就是那种极其普通的灰色长衫,胡子拉扎的,眼角有些许的皱纹,但他在大笑,很豁然的那种大笑。然而,前段时间上网查了一查关于他的资料,有一句话却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句话是这样的:豪放之词是其有意而为之,旷达之词是其性情使然,婉约之词则是其寻常之作。如此看来,苏轼的婉约之词反是更多的咯?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怪自己读得词实在是太少。但这个说法真的是极其有意思。在婉约成风的时期,苏轼的豪放独树一帜,确实是抢去了不少的眼球,当然他确实也是写得极好,只能说,他的心确实是是豁达开朗的,不然,这样的好词自是写不出来的,写出来了,也只是惺惺作态,让人觉得矫情做作罢了。
然而在豪放,旷达,婉约之中选其一种风格,我还是选旷达。不用多说,就是那首《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再说苏轼的爱情。苏轼一生中有三个女人。
第一个是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她们两个算是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的了,然而不幸的是,王弗在28岁的时候就死了。十年后,苏轼写了那著名的《江城子》。
很少有词能够给我一种很厚重的感觉,就是那个低低的沉沉的感觉。但首词是个例外。十年过去了,再想起亡妻,是怎样的一种悲痛与凄凉。悲恸但不矫情,大气但不夸浮。
第二个是王润之。她是王弗的表妹吧,我也不太记得了,但反正和王弗是有亲戚关系的。她自小就崇拜苏轼,现在即使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她也无悔的一直陪伴在苏轼的身旁,苏轼对她有没有情感我不知道,但起码苏轼最后对她是好的,苏轼死后,他的孩子将他和王润之合葬了的,这要求自然是苏轼提出的,我觉得这就够了。
第三个是朝云。这个女子极有才,被苏轼视之为红颜知己。传说中的苏小妹的原型其实是朝云。她们两没有结婚,但苏轼最痛苦最艰难的几年人生就是朝云在一旁陪伴,朝云曾育有一子,不过夭折了。
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是从一而终的那个人,但这也怨不得他。他不三心二意,这就够了,和一个在一起,他便待那个人很好。三个女人在他那里都得到了各自的'幸福吧。
对比秦观呢,反正我是不喜欢秦观的,也没有认真的读过他的词。大多数人认识他应该是从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开始的吧,本身这两句词真的很美,浅显易懂又打动人心。不过我讲一个故事,传说秦观曾遇到一位歌女,而这个歌女呢,本身十分的喜欢秦观的词,可以说,秦观是她的偶像吧,初见偶像,这位歌女呢激动不已,以身相许,秦观也因她的容貌而在那个歌女那住了几日,怕是甜言蜜语也没少说多少,几日后,秦观要走了,女子不舍,秦观便说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女子自此为他从良了,一心等他回来,只可惜我们的秦学士啊早已将她忘得一干二净了。纵使我们今人也有不少人被这句诗打动,更何况古代的那些个弱女子呢。只是啊,当这两句成了一种推脱之词时,我再也多这两句诗喜欢不起来,谁丫以后多我说这两句,丫等着over吧!秦观也自然是喜欢不起来了的。秦观的妻子秦观从来没有喜欢过,而他也是一直流连于烟花柳巷。
男人不一定要从一而终,但请不要三心二意。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请重视别人的感情。
篇3:秦观苏轼小词赏析
秦观苏轼小词两首赏析
古代诗词鉴赏浣 溪 沙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秦观(1409-14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秦观这位婉约派杰出的词人,其词作一向以情韵兼胜,清丽淡雅而著称。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白描的物法,委婉细腻地抒发了词中主人公的春愁。全词六句都是写景,但句句又都含有主人公主观上的情思意绪。表达了词中主人公的`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
词的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把人们不知不觉地引入词中所规定的境界。“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者,弥漫、轻淡也。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的侵入小楼。时届暮春,天气为什么这样冷呢?“晓阴无赖似穷秋。”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像秋天一般。以上两句,一“小楼”,一“晓阴”,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的交代得清清楚楚。至“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诗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望,唯见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 。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影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油然而生。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作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构成一个凄清婉美、轻灵杳眇的艺术境界。“宝帘闲挂小银钩”就是说宝帘已被阴沟高高挂起,着一“闲”字,一“小”字,便融情入景,韵味悠然,将人物感情隐于这一静景之中,形成一种恬静悠闲的境界。
这首词不仅具有清丽的画面美,而且诗情浓郁,韵律流转和谐。是婉约派中不可多得的一首抒情小词。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被捕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6年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也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点。首句便及此意。
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便觉清光更多。没有这层“面纱”先衬托一下,便显不出如此效果。“银汉无声转玉盘”,这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他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而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中秋月明,诚然可爱,更值兄弟团聚,共度元宵,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别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有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
作者长期外放,屡经迁徙。“明年何处”,实寓行踪萍寄之感。全词避开情事的实写,只在“中秋月”上着笔。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篇4:诗人秦观与苏轼
诗人秦观与苏轼
苏轼与秦观
苏轼和秦观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观是婉约派词人代表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苏轼比秦观大12岁,俩人虽然是师徒关系,却也是生活中的挚友。苏轼名满天下时,秦观还是一位学子,他十分欣赏苏轼的才情和文风,便以弟子身份拜在了苏东坡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后来,俩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良师益友。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时,苏轼经常给秦观写信,让秦观多写一些作品。苏轼鼓励秦观说,秦观之前所写的“练兵”和“治盗”两篇文章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对统治者来说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随后,苏轼还劝告秦观,让他在学校之中少谈论政事,毕竟谈论政治立场是一件忌讳的事情。同时,苏轼劝告秦观,让他一面写文一面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轼全集》中有有两篇是苏轼写给王安石的书信,其中有一篇就是苏轼给王安石的推荐信。这封信的内容比较长,他列举了秦观是位全方位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提拔秦观,让他为北宋朝廷献出一份力量。当时,王安石在北宋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王安石能重用秦观,那么秦观也就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民间传说中,秦观是苏轼妹妹的丈夫。相传,苏轼有一个长相美丽且冰雪聪明的妹妹,名为苏小妹,而这位苏小妹长大后嫁给了秦观。民间广为流传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就讲述的是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
民间故事中,秦观和苏小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俩人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相传,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因秦观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苏小妹的亲睐。随后,俩人便成亲,洞房花烛夜时,“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凭借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苏小妹的对联,赢得世人赞赏。
“梦中题诗”也是关于秦观的一个故事。秦观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做梦见了一位九天仙女拿着一幅画像让秦观题字。秦观二话不说就写下:“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观醒来后,刚才的梦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还能记住他在梦中的题字。秦观拿出纸笔,立马写下这段话。后来,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斋夜话》一书。书中写到自己在天宁寺亲眼见过这幅字,并确定这幅字出自于秦观之手。清代一部名为《宋稗类钞》书籍,也提到秦观题字这一事,并表示真迹存在于雷州天宁寺中。
秦观代表作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婉转清丽,深得世人追捧。根据史料记载,秦观共著有一百多首词,其中最为著名的词作是《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等。
脍炙人口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于秦观所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全词的内容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已成为文人笔下爱情的象征,在这首词中,秦观既吟唱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歌,又高歌出词人对爱情坚贞的精神。这首词将悲调和喜调融为一体,展现了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上阕中,词人借牛郎和织女的典故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下阕中,词人用简练的语言告诉世人,只要俩人真心相爱,就能克服千难万阻。这首词的后两句也成为恋人们常用的爱情誓言,表达出对对方忠贞的爱情态度。
后来,秦观遭到莫名地贬谪之后,他的词作大多以抒发苦闷心情为主,呐喊出对现实的不满。感情基调沉闷而压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观遭遇贬谪后的代表作。言词之间充满了悲凉、伤感之意,抒发了诗人对政治的强烈不满。
秦观与苏小妹
秦观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弟子,而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苏小何许人也?相传是苏轼的妹妹,这位苏小妹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爱。而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最早源自于明代冯梦龙所写的《醒世恒言》一书。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讲述的是“苏小妹三难新郎”,而文中这位新郎,就是秦观。话说,苏小妹不但长得美丽,并且才华横溢。苏小妹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后,前来求亲的青年才俊们趋之若鹜。苏小妹的父亲决定举办一场比文招婿,如果苏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么他就有幸成为苏小妹的丈夫。前来参加比赛的人非常多,苏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苏小妹喜欢的。当苏小妹看到秦观文章时,心情大悦。她认为除了哥哥苏轼和苏辙外,秦观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于是,苏小妹决定嫁给秦观为妻。俩人拜堂成亲后,苏小妹在洞房花烛之夜,又以三副对联为难秦观。幸亏秦观才气颇高,加上苏东坡的帮助,很快就对上了苏小妹的对联。此后,俩人生活十分幸福。“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在民间有很高的传唱度,一方面因为百姓都喜欢听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为人们对秦观风流倜傥的性格非常认同,更加觉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三是苏轼重视秦观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了使这份情谊永久地发展下去,秦观娶了苏小妹,两家更加亲上加亲。
苏轼秦观师徒情
熙宁十年(1077),苏东坡从密州太守移任徐州太守,秦观前往拜谒,师徒二人欢聚了一段时间。嗣后,秦观仿照李白的名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写诗向苏东坡致意:“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邢恕评论秦观的文章铢两不差,不是从大秤上称来的,而是从戥子上戥来的。有人告诉秦观:“东坡先生夸赞你的诗文如美玉无瑕,倘若较量精雕细琢的功夫,没几个人能比得上!”秦观说:“年少时,我喜欢作赋,雕琢的习惯早已养成,对于炼字我从不畏难。但有时候雕琢太过,就会辞华气弱。”秦观有自知之明,这个优点许多文人都不具备。后来,李清照将秦观的词定性为“小家碧玉”,元好问将秦观的诗定性为“女郎诗”,都是针对他“辞华气弱”的短板而言。
苏东坡将秦观视为“异代之宝”,盛赞这位门徒有“屈宋之才”,但他偶尔也会出语批评。有一次,苏东坡对秦观说:“真没想到,你近来居然学习柳耆卿,创作艳词。”秦观辩解道:“虽然我学问不济,但还不至于此。”苏东坡就拎出秦观的词句“销魂当此际”来敲打他,认为这是典型的柳永句式。敲打完毕,苏东坡问起秦观的新作,秦观随即吟诵“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东坡说:“十三个字只描写了一个人骑马从楼前经过,太浪费笔墨。”很显然,苏东坡对秦观的作品期望值很高,他特别欣赏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当众称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谪居黄州时,苏东坡写信给秦观,劝他多著书,此前所论“练兵”、“治盗”的篇目很好,具备实用价值。至于时政,多有忌讳,少谈为佳。苏东坡还劝导秦观在著书的同时积极应举,争取早日考中进士。
在《苏轼全集》中,收录了苏东坡写给王安石的两封书信,其中一封书信的篇幅较长,主题却只有一个: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表彰秦观的几大优点:“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苏东坡深知王安石的影响力巨大,只要他肯在公开场合夸赞秦观几句,世人就会重视秦观的才华和品德。
苏东坡有一个苦命的同胞姐姐,由于婚姻生活不幸,年纪轻轻就弃世了。民间故事却给他杜撰出一个才智不凡的同胞妹妹。“苏小妹三难新郎”流传甚广,那位遭到编派的新郎就是秦观。倘若不是苏东坡从旁支招,新婚之夜,秦观连洞房都进不了。实际上,秦观的妻子是徐文美,他钟爱的女人是边朝华。
古人认为,玄虚的诗谶非常灵验。宋朝时,于诗谶之外,又添词谶。秦观在处州梦中作词,结尾是“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预示他将死于古藤州(今广西藤县)。后来,苏东坡听侬君沔讲起秦观的这桩轶事,为之老泪纵横。
元符三年(1100)初夏,苏东坡奉命从海南儋州移居广西廉州,他写信约秦观在海康县见面。令苏东坡高兴的是,秦观“意色自若,与平日不少异”,但令他吃惊的是,秦观自作挽词一首:“……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蒿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秦观自料身后事如此凄凉,字字催人泪下。
只过了一个多月,秦观就在藤州光化亭中暑去世。死前,他给客人讲述梦中所得的长短句,直讲得唇干舌燥,想要喝水,凉茶端来了,他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微笑而逝。
苏东坡得悉噩耗,两天吃不下东西,但他怀疑这个消息属于误传和谣传。别人曾多次误传和谣传过他的死讯,不足为奇。苏东坡抵达白州(广西博白县)那天,秦观的死讯得到证实。他写信给欧阳元老,哀叹道:“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此人在,必大用于世;不用,必有所论著以晓后人。前此所著,已足不朽,然未尽也。哀哉!哀哉!”
秦观死于知命之年,在苏门四学士中,年寿最短。噩耗传开,一位爱慕他的歌姬伤心不已,自杀身亡。一年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
篇5:苏轼与秦观的故事
苏轼和秦观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观是婉约派词人代表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苏轼比秦观大12岁,俩人虽然是师徒关系,却也是生活中的挚友。苏轼名满天下时,秦观还是一位学子,他十分欣赏苏轼的才情和文风,便以弟子身份拜在了苏东坡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后来,俩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良师益友。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时,苏轼经常给秦观写信,让秦观多写一些作品。苏轼鼓励秦观说,秦观之前所写的“练兵”和“治盗”两篇文章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对统治者来说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随后,苏轼还劝告秦观,让他在学校之中少谈论政事,毕竟谈论政治立场是一件忌讳的事情。同时,苏轼劝告秦观,让他一面写文一面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轼全集》中有有两篇是苏轼写给王安石的书信,其中有一篇就是苏轼给王安石的推荐信。这封信的内容比较长,他列举了秦观是位全方位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提拔秦观,让他为北宋朝廷献出一份力量。当时,王安石在北宋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王安石能重用秦观,那么秦观也就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民间传说中,秦观是苏轼妹妹的丈夫。相传,苏轼有一个长相美丽且冰雪聪明的妹妹,名为苏小妹,而这位苏小妹长大后嫁给了秦观。民间广为流传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就讲述的是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
秦观与苏小妹
秦观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弟子,而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苏小何许人也?相传是苏轼的妹妹,这位苏小妹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爱。而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最早源自于明代冯梦龙所写的《醒世恒言》一书。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讲述的是“苏小妹三难新郎”,而文中这位新郎,就是秦观。话说,苏小妹不但长得美丽,并且才华横溢。苏小妹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后,前来求亲的青年才俊们趋之若鹜。苏小妹的父亲决定举办一场比文招婿,如果苏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么他就有幸成为苏小妹的丈夫。前来参加比赛的人非常多,苏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苏小妹喜欢的。当苏小妹看到秦观文章时,心情大悦。她认为除了哥哥苏轼和苏辙外,秦观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于是,苏小妹决定嫁给秦观为妻。俩人拜堂成亲后,苏小妹在洞房花烛之夜,又以三副对联为难秦观。幸亏秦观才气颇高,加上苏东坡的帮助,很快就对上了苏小妹的对联。此后,俩人生活十分幸福。“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在民间有很高的传唱度,一方面因为百姓都喜欢听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为人们对秦观风流倜傥的性格非常认同,更加觉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三是苏轼重视秦观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了使这份情谊永久地发展下去,秦观娶了苏小妹,两家更加亲上加亲。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词上都有很高的建树,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自幼喜欢文学和史学,因仰慕苏轼的才华,便拜入到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看重秦观的才情,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向他积极地推荐秦观。
民间故事中,秦观和苏小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俩人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相传,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因秦观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苏小妹的亲睐。随后,俩人便成亲,洞房花烛夜时,“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凭借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苏小妹的对联,赢得世人赞赏。
“梦中题诗”也是关于秦观的一个故事。秦观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做梦见了一位九天仙女拿着一幅画像让秦观题字。秦观二话不说就写下:“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观醒来后,刚才的梦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还能记住他在梦中的题字。秦观拿出纸笔,立马写下这段话。后来,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斋夜话》一书。书中写到自己在天宁寺亲眼见过这幅字,并确定这幅字出自于秦观之手。清代一部名为《宋稗类钞》书籍,也提到秦观题字这一事,并表示真迹存在于雷州天宁寺中。
秦观老婆是谁
首先是正史派的出场,翻阅相关历史记录,可以查出秦观的老婆姓徐,名文美,是一大富商的女儿,从秦观的后世之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徐文美的确是没有半分爱情成分在里面的。年轻的秦观,可谓是英俊不凡,风度翩翩,惹得无数少女怀春,只为一睹真颜。但秦观少时家境不好,人们猜测秦观之所以娶徐文美为其可能是金钱利益的结盟而已,这也是符合秦观的爱情观,也是后世之作中鲜少提及其发妻的主要原因。
正史派还未离场,野史派就忙不迭的入场了。野史派说秦观一生最唯美的就是他的婚姻,他的爱情了,他的老婆其实是他师父的妹子,也就是苏小妹。秦观尚未成名之时,曾拜苏轼为师,苏轼有一聪明伶俐的妹子,秦观在与其相处之中,深深被她的美貌,她的才华所折服,相当于是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见倾心。而秦观的才气,才情和英俊的外貌也引得苏小妹的垂青,郎有情来妹有意,在父母师父的主持之下,也就自然喜结良缘,成就一段佳话了。
为严谨着想,显然是正史派的理论更经得住历史的盘查;但为浪漫着想,人们往往更情愿相信野史派的说法,苏小妹才是秦观的一生佳偶。
篇6:秦观给苏轼的诗
熙宁十年(1077),苏东坡从密州太守移任徐州太守,秦观前往拜谒,师徒二人欢聚了一段时间。嗣后,秦观仿照李白的名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写诗向苏东坡致意:“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邢恕评论秦观的文章铢两不差,不是从大秤上称来的,而是从戥子上戥来的。有人告诉秦观:“东坡先生夸赞你的诗文如美玉无瑕,倘若较量精雕细琢的功夫,没几个人能比得上!”秦观说:“年少时,我喜欢作赋,雕琢的习惯早已养成,对于炼字我从不畏难。但有时候雕琢太过,就会辞华气弱。”秦观有自知之明,这个优点许多文人都不具备。后来,李清照将秦观的词定性为“小家碧玉”,元好问将秦观的诗定性为“女郎诗”,都是针对他“辞华气弱”的短板而言。
苏东坡将秦观视为“异代之宝”,盛赞这位门徒有“屈宋之才”,但他偶尔也会出语批评。有一次,苏东坡对秦观说:“真没想到,你近来居然学习柳耆卿,创作艳词。”秦观辩解道:“虽然我学问不济,但还不至于此。”苏东坡就拎出秦观的词句“销魂当此际”来敲打他,认为这是典型的柳永句式。敲打完毕,苏东坡问起秦观的新作,秦观随即吟诵“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东坡说:“十三个字只描写了一个人骑马从楼前经过,太浪费笔墨。”很显然,苏东坡对秦观的作品期望值很高,他特别欣赏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当众称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谪居黄州时,苏东坡写信给秦观,劝他多著书,此前所论“练兵”、“治盗”的篇目很好,具备实用价值。至于时政,多有忌讳,少谈为佳。苏东坡还劝导秦观在著书的同时积极应举,争取早日考中进士。
在《苏轼全集》中,收录了苏东坡写给王安石的两封书信,其中一封书信的篇幅较长,主题却只有一个: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表彰秦观的几大优点:“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苏东坡深知王安石的影响力巨大,只要他肯在公开场合夸赞秦观几句,世人就会重视秦观的才华和品德。
苏东坡有一个苦命的同胞姐姐,由于婚姻生活不幸,年纪轻轻就弃世了。民间故事却给他杜撰出一个才智不凡的同胞妹妹。“苏小妹三难新郎”流传甚广,那位遭到编派的新郎就是秦观。倘若不是苏东坡从旁支招,新婚之夜,秦观连洞房都进不了。实际上,秦观的妻子是徐文美,他钟爱的女人是边朝华。
古人认为,玄虚的诗谶非常灵验。宋朝时,于诗谶之外,又添词谶。秦观在处州梦中作词,结尾是“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预示他将死于古藤州(今广西藤县)。后来,苏东坡听侬君沔讲起秦观的这桩轶事,为之老泪纵横。
元符三年(1100)初夏,苏东坡奉命从海南儋州移居广西廉州,他写信约秦观在海康县见面。令苏东坡高兴的是,秦观“意色自若,与平日不少异”,但令他吃惊的是,秦观自作挽词一首:“……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蒿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秦观自料身后事如此凄凉,字字催人泪下。
只过了一个多月,秦观就在藤州光化亭中暑去世。死前,他给客人讲述梦中所得的长短句,直讲得唇干舌燥,想要喝水,凉茶端来了,他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微笑而逝。
苏东坡得悉噩耗,两天吃不下东西,但他怀疑这个消息属于误传和谣传。别人曾多次误传和谣传过他的死讯,不足为奇。苏东坡抵达白州(广西博白县)那天,秦观的死讯得到证实。他写信给欧阳元老,哀叹道:“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此人在,必大用于世;不用,必有所论著以晓后人。前此所著,已足不朽,然未尽也。哀哉!哀哉!”
秦观死于知命之年,在苏门四学士中,年寿最短。噩耗传开,一位爱慕他的'歌姬伤心不已,自杀身亡。一年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
篇7:苏轼与秦观的师徒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篇8:读李白苏轼秦观的诗感悟
读李白苏轼秦观的诗感悟
读李白的诗,感觉那不是文学,是摄影作品。
李白使用文字,就如同摄影师使用照相机。他有能力用文字摄影,把雄伟浪漫,美仑美幻的自然真实准确的呈现给你。
当我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时候,总有种感觉:李白真神人也!
苏轼更喜欢在他的诗词里展示他的精神世界,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这是苏轼和李白最大的文学气质差异。
同样是写庐山,李白喜欢写庐山的雄伟,于是就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更愿意思考庐山的内涵,于是就有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精神世界,是非常难以把握分寸和尺度的。正如曹操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比甜多,那么我们怎么可以不写人生的苦呢!
我们应该怎样描写苦,才是文学的巅峰,才是众生的福音。
戴复古写过一首词,有曰:“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如果一个作家写的苦让我们的读者更愤怒了,更压抑了,更纠结了,更失去方向了,这样的文学真的是上乘之作吗!?我们应该这样刻画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苦吗!?
苏轼的朋友因为乌台诗案被牵连,发配蛮夷之地的岭南,归来京城后与苏轼相聚畅饮。席间,苏轼和朋友歌女的一番对话让苏轼诗兴大发,挥笔写就那首著名的《定**,常羡人间琢玉郎》。
“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蒙冤受屈,背井离乡,艰苦卓绝的生活后,那个人回来了,那个人似乎是比从前年轻了,而且那个人是笑着回来了,笑得那么自然,美好,带着岭南梅子的香甜。
于是观众大惊,难道痛苦让人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吗!?
于是答案呼之欲出,那答案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痛苦被文学家转化为轻松和答案后,我还是想哭泣,但我绝对不会迷茫。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在秦观的作品里,到处都是苏轼的影子。
下面,我想引用能让我泪流满面地一首词,那就是秦观的《鹊桥仙》。
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在飞奔的泪水中体味下什么叫做顿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爱情,有着迢迢银河阻渡,多么悲凉。
然而在诗人眼里,一年一度的相逢,却胜似人间厮守的无数,这是为什么呀?难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都不忍回头看鹊桥的归路般深厚的爱情,相逢一次就足够了吗!?难道一年一度的相逢不是可悲可叹的悲剧吗!?于是我们再次需要答案。
那答案就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肉体远隔天涯海角,但是情在那里,但是心在一起,难道这不是最美的爱情吗!?难道这不是最真的答案吗!?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拍摄真实,他就是诗仙。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把痛苦转化为轻松和答案,他就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领袖。
★ 郴州苏仙岭 范文
★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 秦观诗
★ 秦观的诗
【苏轼拜访秦观(精选8篇)】相关文章:
水龙吟,水龙吟卫宗武,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3-03-25
水龙吟,水龙吟张榘,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3-01-30
水龙吟,水龙吟张?t,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2-07-23
《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2022-04-30
水龙吟,水龙吟黄霁宇,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2-12-14
水龙吟,水龙吟王哲,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3-07-15
水龙吟,水龙吟赵以夫,水龙吟的意思,水龙吟赏析2023-07-08
苏轼小故事2024-04-09
满庭芳,满庭芳黄机,满庭芳的意思,满庭芳赏析2024-01-28
水龙吟赏析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