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

时间:2022-10-10 07:55: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通用8篇)由网友“专业盲人纹身”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

篇1: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

初识《钟馗》是年幼之时,我的祖爷爷是河北省梆子剧院的舞美老师,儿时的记忆里,他会经常牵着我的小手,去小礼堂看各种剧目。裴艳玲的一招一式,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回家后我会拿起祖爷爷那把煞有介事的扇子,模仿台上钟馗的样子,扇子在手中有节奏的摇摆着,缓缓地站起又蹲下……后来上学之后便渐渐地知道钟馗的故事了,隐约的记得《红楼梦》中联句时,贾母曾说过一句:“这鬼抱住钟馗腿了”。后来剧院从新排演了《钟馗》,我对历史是不够考究的,只是隐隐的知道《钟馗》的故事很早就有了记载。从我开始记事起,《钟馗》便已在我的心里了,家中打扫装修时无意间又翻到了《钟馗》的原著剧本。细细读来,依然热泪溢出。

被经过各个艺术门类精心打造并最终搬上舞台的《钟馗》,他的唱词一句句分明体现了对当时科考制度的失望与自身抱负无法实现的沉闷的心情,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时代背景下的书生本应该是勤读诗书,尽力朝廷报效国家的,可是当今他却沦落在乡村市井。整出戏的基调是悲凉的。钟馗本人早就把科考以及当时的社会看透了。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些相似之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都是对事态不公的忧愤与无奈,对自己前途的心灰意冷。

文人亘古以来就不怕天也不怕地,他们带着一腔正义的热血,我想支撑着这一腔热情的就是那一股傲气,面对邪恶与黑暗敢于拍案而起。就像《我的“自白”书》里陈然写的一样: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钟馗是一个典型文人形象,他是有才的、耿直的、骄傲的,又是感情丰富并细腻的。自古文人多磨难,毫无置疑,最先受到迫害的当然也是文人。鸡蛋与石头的碰撞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至少会发出点声响,也就是这一点点声响,却碰撞出了作为一个文人的骨气。

兄妹惜别,是很温情的一场文戏,无论钟馗是怎样的耿直,又是怎样的刚烈,他是一个人,依然有很深厚丰富并细腻的感情,他对妹妹至情至浓的爱,他是柔软的。《钟馗》兄妹惜别时有几句唱词,这几句写的相当有意境:一声多珍重,离别泪千行。明日阳关道,烟水两茫茫。离别的悲凉,仿佛已经暗示了后来钟馗一身披挂的再一次回到家门前犹豫,徘徊,复杂的心情以及此时此地的悲情恨意。因为爱妹妹,死后才会率领众鬼嫁妹,来了却他生前唯一的夙愿。这一刻钟馗是侠骨柔情的。

坎坷之路,多一知己同行,无数艰难一扫而光,留下的只有温馨。历尽艰难和险阻,方知行路难。钟馗的勇敢大胆与杜平的怯懦胆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怕鬼与打鬼,为了体现钟馗的救人于危难、武艺超群、大无畏的精神。并且为殿试斥奸埋下了伏笔,一个连鬼都不怕的人,会怕人吗?由此而来钟馗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钟馗是勇敢正义的,又是侠骨柔情的。这一刻在我心里钟馗是可爱又伟大的,无论他是生还是死。

人,与生俱来的自私和阴险,圆滑与世故,善良与无奈,还有那种刚正不阿的气概,都在殿试斥奸一场表现的淋漓尽致。徐大人,无奈之下有负圣恩,愤慨抛帽,弃官而去。而钟馗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反抗却徒劳的路。黑与白、是与非稳稳的呈现在众人面前,钟馗是倔强的。那一个瞬间,我分明看到,蓝天插入了白鸽,白鸽尖叫着,朱红色的鲜血一迸而出……

“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奇枝。留取暗香闻广陌,不以颜色媚于斯。”思绪随着这首抑扬顿挫的梅花赋,将我拉回到了“河北梆子”那个曾经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好一派丽景的年月,那时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空气是清新的,眼神是清澈的,小草是嫩绿的,门外的池塘是至清的,金鱼是水红的。我也分明看到了钟馗被埋没的忧愤和无奈,被压抑的愤慨与坚持,以及他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骨气都随着这一首谦逊又潇洒梅花赋,跃然纸上。好一位潇潇洒洒的奇才傲骨!

满腹才华,学富五车的钟馗进京赶考位居榜首,却活生生被人取而代之。本对现实无限的希望和憧憬,上堂讲理时,有目共睹的才华,却被现实一头棒喝击成碎片。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时。却没有想到这一夙愿再没有实现的可能,绝望悲愤各种复杂的情绪都郁结于心间。人生的希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绝望又绝望,对生不再有任何的依恋,不如一死了之罢,“自古人生谁无死,拼将热血抗强横。”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英雄的选择。

听着荒凉的原野中杜平凄厉的呼声,划破长空。震碎了凋零的枯叶。也喊出了杜平的心声。那时的怯懦与现在的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朋友情谊似乎已经升华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悲痛的,爱恋的,又是钦佩抑或是敬仰的?于是,他毅然决然的冒死前往,为钟馗埋尸立碑,鸣冤于世。

“一路长风伴我行,夜色重,寂无声,故园热土一望中,物是人非倍伤情。来到家门前,门庭多清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未语泪先淌啊,暗呀暗吞声”。

想来别人家都是温烛闪耀,人丰家旺。只有这扇门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比以往显得更加清冷孤独……门的那一边灯光昏暗,寂静无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离家前,哥哥是俊雅奇男子,短短数日却如此容形大变。爱的是琴剑书箱,手捧着平安,头顶着吉庆,乘着骞驴屹蹬蹬踏遍白云深处,插着花枝,伴着月光归来……他心有悲伤,心有欣喜,心有惆怅,心有迫切。瞬间,这个曾经鬼窟救人铮铮铁骨的英雄,这个曾经殿试斥奸的烈士,徘徊了,流泪了。这一刻钟馗是细腻的。

临走劝妹妹“你的大喜之日,你莫要落泪。”临走前回望阳世,那无奈与洒脱的一甩袖,今生所有的悲欢离合似乎都在这一袖之间,随着钟馗最后三声,哈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亦哭亦笑……悲喜交加又撕心裂肺般,告别了尘世所有的.难过,不舍,悲哀,和痛彻心扉的无奈和疼痛,永远去往了另外一个世界。

轮回的路上,让善意盈盈的每一段路。都写着努力与光明,写着平安与喜乐,写着坚持与梦想,写着慈悲与智慧。

我想方辰先生在构思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一定不想看到一个彻底的悲剧呈现在世人面前,因为人心是善良的,他不忍让这个故事彻底的变成悲剧,虽然现实无法改变,可他通过自己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来向我们深刻诠释了正义的最终胜利。于是封神的故事出生了。想象力升华了现实,是善良的人们对世事的一种期盼,一种寄托。我想,他在创作深挖时,也曾在无数个深夜里一次次眼泪滂沱;我想,他一定看到在看到钟馗“行路”时,一身披挂从三丈“悬崖”上凌空翻下时,在热烈爆满的掌声中一次次泪湿眼眶;我想,当最后幕布缓缓拉上时,在台下热烈且经久不衰的掌声中,他一定会又一次眼泪成疾……我想,那一刻他分明感受到我们接受了《钟馗》。我们互相理解了。理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戏剧的魅力便是如此。

梆子相伴三十余载,它高亢激越,时而高音凄厉,时而低回婉转,跌宕起伏的情感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段段正义,一篇篇充满正能量的文武盛宴。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间,《钟馗》褪去岁月洗去的一一铅华,朴素又温暖的站在我们面前。他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将我带进人生也当如戏的夹缝。

钟馗本就是亲切可爱,如此刚烈却妩媚,又如此那般美好的一个角色。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美好的东西不会因为是否完整而损失它本身的价值。钟馗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无论是生是死,他的价值不会影响任何。

想说的,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这一生能为你做什么,我愿意……

谨以此文献给远在天堂的你。以及我与《钟馗》一生不解的情结。

篇2:杨贵妃与钟馗

杨贵妃与钟馗

钟馗王,钟馗故里、财神之乡陕西户县整理,《长恨歌》的传说:

杨贵妃,原名杨芙蓉,小名玉环,道号太真,杨玉环天生丽质,姿色超群,性格婉顺,善解人意,精通音律,尤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于天宝四年(745)选入宫中,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岁)。临潼骊山北麓华清池的“贵妃池”是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

话说钟馗被唐玄宗封为“赐福镇宅圣君”后,由吴道子绘成《钟馗赐福镇宅图》悬于宫庭大内杨贵妃卧内,宫内盛传“赐福镇宅,唯真钟馗”“钟馗真神显,送来福禄寿禧安”,为祈福佑安,杨贵妃日日虔诚膜拜,檀香氤氲缭绕。整日面对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的钟馗画像,贵妃不由日久生情,将钟馗视同自己唯一的`知音和知已,时常与钟馗倾诉衷肠将心中的悲喜说与钟馗,还为钟馗弹琵琶,跳歌舞《霓裳羽夜曲》,设酒宴。

由于有真神钟馗相伴,杨贵妃气定神闲,无牵无挂,日渐丰满。

有一天,天降大雨,杨贵妃又君呀郎呀的祷念起来,这时旦见空中一道电闪雷鸣,钟馗显圣道“皇之妃,镇钟馗,莫妄为!”铿铿作响,贵妃幡然悔悟,跪拜谢神。自此一后,贵妃更加敬重钟馗,称钟馗为“正人真君”一心事皇,再无二心。

为了报答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知遇之恩,后来钟馗托梦给周至县尉白居易,为红颜知己写下了千古绝唱: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篇3: 钟馗舞端阳优美散文

钟馗舞端阳优美散文

正正乌纱,捋顺红袍;深吸一口气,耸肩,挺胸,提臀;用力一跺底高五寸的皂靴,铿锵的鼓点里猛一声霹雳似的叫板:“哇呀呀——”摇摇摆摆地舞到了烟火弥漫的红氍毹正中心。聚光灯下,一张花脸狰狞而妩媚,威猛而温和。

“蹭——”,腰间长剑出鞘,钟馗睁圆了那双倒吊三角金睛眼,透过重重迷雾,借着手中利剑吞吐的万丈寒光,怒视着这个乌云缭绕的苍茫大地。

五月初五,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天,这应该是三界魑魅最畏惧的日子吧。钟馗微微有些得意,罡风里,长袖飘飘。忽然,他看到了那只趾高气扬地在身边翩翩翻飞的黑蝙蝠,这不禽不兽的丑陋东西令他心里不禁有些发堵。扭转头,马上有个猥琐的小鬼谄笑着送上手巾。钟馗暗暗叹了口气,他讨厌它们,却又离不开它们。比如那只腥臭的蝙蝠,黑暗里,他全仗着它那物以类聚的方向感寻找邪恶。

他突然觉得软弱和疲惫:他怀疑起自己的力量是否真能抵抗无处不在的罪恶。他感到了一阵痛楚,就像当年在人间金銮殿上一头撞向石阶时的刻骨铭心。不自觉地他摸了摸额头,满手血红的油彩。

五月初五,首先属于草木。如果不同的时间会呈现不同的质地,那么,这一天的二十四个时辰,必然汁水饱满、气息泼辣。

这是一年中与中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节日。“艾蒿”、“菖蒲”、“雄黄”,把这几味药名放在一起,几乎就能使中国人的脑海中立即跳出“端午”两个字。

端午各地习俗不一,但几千年来,大多数地方都要在门上高挂艾蒿菖蒲、饮雄黄酒、洒雄黄水。这几种药其实效果各不相同:像艾蒿,药书中正名叫艾叶,功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捣绒制条烧炙,使热气内注人体,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菖蒲则能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神志昏乱、胸腹胀闷等症;而雄黄可解毒杀虫,多外用治疗痈疽疔疮、疥癣、虫毒蛇伤。乍看上去,这几味药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似乎不该出现在一起,但仔细一琢磨,它们还是存在着共性,都有特异的气味:艾蒿与菖蒲是浓郁的清香,就连矿石类的雄黄也有类似于蒜的浊香。有气味的植物多含有挥发油,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蒿与菖蒲的挥发油都能抗菌,加上雄黄一起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古人没有现代化学知识,一般的药物知识都从经验中得来,有些还来自于神秘的感观。像菖蒲,别名水剑草,因为叶片狭长,中心有脊,很像一把剑,应该就能辟邪;并且生命力顽强,几可“不假日色、不资寸土”,很早便被视作神药,如《仙经》称之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历代都有服食菖蒲得长生甚至成仙的传说。而雄黄自从被炼丹术士采用后,功效传得愈发神奇,古籍记载:“(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民间故事中,只一碗雄黄酒就令千年白蛇现了蛇形。艾则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古人以为艾炙能治百病,而且年头越久越灵验,《孟子》中就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来比喻如果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如此看来,这三种药都来历不凡,药力非同寻常。古人在千万种药物中独独挑出这三味,于端午这日郑重使用,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深吸一口弥漫于端午的药香,便能依稀嗅出一缕来自远古的神秘味道。

端午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崇拜说等等,但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由来最早的,可能还是恶日说。

端午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个吉日良辰,甚至可以说是个凶险的关口。

早在先秦,五月便被视作恶月。《礼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五月进入夏至,而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从此盛极转衰,所以这是阴阳二气交战最激烈的一个月,生物和死物各半,也就是生死概率各占一半。按干支历,五月属于午月,自然午月中的午日更是恶中之恶——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渐渐把五日当成了午日,尽管根据历法两者有时并不是同一日。

一言概之,五月五日,乃是古人心目中的阳月阳日,故又称端阳,意味着阳盛之极,不合协调中和之道,因而是一个不祥的恶日。

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此月此日不祥的记载,如《风俗通》说这月诸事不顺:“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从此再也别想升官,只能等着被撤职。此外更云五月五日所生之子甚是可怕:“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几千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不幸赶在五月来投胎的婴儿被恐惧的父母扼杀在襁褓之中。但也有不少漏网之鱼在历史上踩下了脚印,如战国时大名鼎鼎的孟尝君,便是他母亲背着丈夫偷偷抚养长大的;东晋名将王镇恶也是生于这日,父母本要将他送人——由此可知此陋俗在魏晋南北朝还未衰——但祖父前秦重臣王猛,高人的眼光独特,一见之下便说这孩子不一般,这才忐忑地留了下来,可毕竟心有芥蒂,于是取了个名叫镇恶。

镇恶,这两个字代表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端午日的畏惧和希冀平安度过的祷祝。但这端午之“恶”,究竟该如何镇法呢?

对于这根据阴阳五行推算出来的邪恶,人们用同样的理论设计出了一些驱避的法子,如汉俗在端午这天要用五色丝线系于臂上,叫“长命缕”(魏晋之后战乱频仍,这种丝索多了一个功能,又被称为“避兵缯”);或者高悬五色桃符,据说这样也可以驱邪。

但阴阳二气毕竟高妙,看不见摸不着,战况再惨烈,凡夫俗子也难以感觉。玄虚之外,老百姓自有老百姓所理解的端午邪恶:毒虫瘟疫。

农历五月是热天的开端,在惊蛰雷声中蠕蠕而动的蝎虿毒虫经过一春的成长已经羽翼丰满;而随着暑热一些瘟疫之气也降临人间,加之天气炎热食物易腐坏也导致了很多肠道疾病,在医疗水平较低的古代,如何适应入夏的气候确实是对人体健康的一个考验,尤其是对于抵抗力弱的儿童。被动的方法是逃避,如“躲端午”:端午这天,父母带着孩子去外婆家躲一躲,以避不吉,至今不少地方还有这种习俗。但走到哪里这天都是端午,躲避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人们还有减少毒害的现实方法:那就是在端午这天进行大规模的清洁洒扫、杀毒辟邪气。

于是艾蒿、菖蒲、雄黄被选中了,这些有着浓郁气味——人们都愿意相信那就是能避秽的正气——而又古老神奇的药物成了安然过端午的法宝。

如此用药物避瘟邪的习俗也很悠久,相传为夏朝的历书《夏小正》中便有记载:“是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总之,几千年来,在端午这天,人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取种种措施,无论有理无理、有效无效,以禳除不祥——镇恶。

人们总是希望保护自己的力量能够更强悍些的。纤细易断的丝线怎么看也不像有多大的神效,雄黄菖蒲之类究竟也不过是几味常见的中药。为了稳妥起见,端午这日,庇护苍生的神灵在百姓的虔诚祷告下终于下凡了。

根据史料,至晚在北宋,端午日便有了张贴天师符、五雷符等符咒的习俗;还制成各种张天师的神像,有泥捏的,有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用百草编成的,还有用通草菖蒲雕成的等等,悬于门楣之上镇凶。天师需要法器坐骑,于是古老的菖蒲艾蒿也被收了编:菖蒲叶被截成了宝剑状,菖蒲根被刻成了神龙,艾叶被编成了猛虎,就连雄黄也多了一项任务,在小儿额上画王字,象征天师虎附体保佑。

民间信仰多种多样,道家张天师不是端午唯一的守护神,他的同行还有佛门护法韦陀,甚至还有年纪一大把的姜太公。但如果要为端午选一位最权威的神祗,或者说端午的形象代言人,这几位都得自觉靠边站,空出宽阔的神案,迎接一位后起的神灵——

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鬼,一位以捉鬼出名的鬼。

钟馗。

传说钟馗是唐时人,籍贯终南山。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明《天中记》所录《唐逸史》,在历史上最早提到了钟馗其人其事。云唐玄宗有次病了,据说是恶性疟疾,太医忙活多日也不见好转。一夜玄宗昏沉睡去,梦见有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自己的玉笛,正待大怒,其时有一大鬼傲然而来,一把抓住贼鬼,二话不说,先挖出眼珠再撕扯着大嚼起来。玄宗问他是谁,大鬼答:“臣终南进士钟馗,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誓为陛下除天下之妖孽!”玄宗惊醒之后,疾病竟霍然而愈。于是命吴道子画钟馗像,画成之后瞠目久之,说:“你难道与我做了同一个梦吗?怎么能这样像呢?”于是便高悬钟馗像于宫门之上辟邪,并刻版印刷赏赐大臣,后来还形成了习俗,每年岁暮与来年历书一起颁发给众臣,从此钟馗名满天下。起先是做为门神,之后地位越来越高,明朝起渐渐登堂入室,逢年过节都被高高供上中堂辟邪,端午这日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了镇恶求祥的职责。

吴道子的原画早已不存,据有幸见过真迹的.人描述,吴笔下的钟馗是如此尊容:“衣衫褴褛,只有一只脚穿着靴子,瞎了一眼,腰带上别着笏版,戴着头巾而头发蓬乱(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画圣一笔定形,从此钟馗的法相便以奇丑的特点牢牢篆刻在了世人的印象中,好像千百年来所有人都做过同样的梦,都见过钟馗真身。

可自身也不过是一个鬼的钟馗是从哪里得来的法力呢,居然能使堂堂天师、韦陀也悄悄退居二线?

难道只凭一张丑脸就能吓破鬼怪的胆吗?

历代有好事者考证这个在大唐横空出世的钟馗的来历,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偏向于钟馗的名称其实早已存在。如明人胡应麟说:“钟馗之名,盖自六朝之前因已有之,流传执鬼非一日矣”;还有人发现南北朝时就有很多人取名“钟葵”或者“终葵”以辟邪的。顺着这个谐音的线索一直往上探究,明学者杨慎、顾炎武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钟馗者,即为远古逐鬼之椎也!

早在《周礼》中便提到了“终葵”,而注疏中解释为:“终葵,椎也。”椎,即古代驱邪仪式上用来打鬼的大棒槌,多为桃木。考据很有力,从音韵学角度来看,“钟馗”或者“终葵”二字反切快读,正是“椎”字!

这么说,钟馗的原型应该是一根桃木大棒槌。

当然还有其他解释,比如说可能是远古祭禳驱瘟的傩仪上的主角,大神“方相”的演变。从有些流传至今的傩戏上可以看见,傩面具都雕画得穷凶极恶,这也可以说明钟馗貌丑的由来。

从这个角度看,由逐鬼法器或者上古神灵演变而来的钟馗,的确应该拥有几千年的法力,远比张天师姜太公深厚。可问题在于,这些考证,都是钟馗盛行之后由后世学者在故纸堆上推演出来的,民间百姓并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钟馗也就不能与远古神力搭上线,他们所信赖的钟馗神通,究竟从何而来呢?

或者换个问题:从远古到大唐盛世,中间相隔几千年,为何作为一个人格神的钟馗,要隐藏在幕后这么久才蓦然现身呢?

自吴道子起,钟馗便是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之一,传世佳作很多,专门形成了一类“钟馗画”。入画的钟馗形态各异,但大部分都是戴纱帽或头巾、着长衫,一幅文人装扮。而后人附会的钟馗事迹,包括现存的三部明清钟馗小说,更是进一步发挥了钟馗的原话,把他塑造为科举失意的举人。说钟馗本是才华出众之士,高中状元,但皇帝肉眼凡胎,殿试时被他的恶貌吓住了,挥笔勾去了他的资格;钟馗悲愤之极,就一头在皇帝面前撞墙而亡。

很多钟馗画上,干脆题名“钟进士”。

这个面相可怖、法力高强,能震慑天下鬼怪的剽悍神灵,竟然是一个才高八斗的文人——

而且是个惨败于人间的自杀文人!

也许不少人会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但从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这样说,钟馗神通的根源,很可能正是来自于一个“文”字。

更确切应该说,来自于“皇”字支撑起来的“文”字。

说到底,钟馗是被唐玄宗一梦迎到人间的。而这位风流天子所掌管的天下,空前太平繁荣,正处于整个古代社会的巅峰,相比前几百年往往连自家性命都难以保全的乱世皇帝、割据皇帝、空头皇帝,自有后者远不可企及的权威和神圣。尽管之后很快玄宗就带领着他的王朝走向衰落,但毕竟从此历史大势是皇权越来越集中。这个趋势反映在民间,就是天子金口玉言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便是谁,得了皇帝的册封便可脱胎换骨,何况钟馗一出场便露了一手食鬼绝活。在小说《斩鬼传》中,钟馗被皇帝封为驱魔大神,马上由一个冤死鬼变成了一个连阎王都得“下座相迎”的尊神。

但古往今来,得到皇帝册封的神祗不计其数,为何一个只出现在梦里的虚幻大鬼钟馗,却能跻身苍生最信赖最喜爱的神灵行列呢?

皇帝只是提供了一个封号,而为钟馗齐齐整整穿戴好官袍纱帽、佩上玉带宝剑的,却是历代文人。他们如此热心装扮钟馗,应该是钟馗出场的那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们的心:“臣终南进士钟馗,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原来这位钟兄,也是我斯文同道,而且,也是一位时乖命蹇的倒霉鬼!

篇4:读书人钟馗心愿优美散文

读书人钟馗心愿优美散文

一碗黄昏掺半枝月莲,冷风凉断人生绿黄间,青山流水琴弦断,不见春江可又见。浮萍流水怎生怨?心生清来入黄连,渡口摆渡寻篙人,等了百年又千年。

阴风涟涟无人怜,吹落白发落虎涧;孟婆可怜念世惨,不肯忘魂酒来伴,许了愿,许了愿,许我坐在渡河边,静等月莲摆渡缘;我坐在奈何望人间,灯火阑珊看心愿,雪花生魂棉花团,柳枝冷怨春剪断,明月舞袖竹卷帘,苦等了风霜吐冰蚕,百年又千年。

皮肤破了旧书念,年少灯光钟馗传,念来念去,天光一道闪,闪出天火神光把我渡口摆,涉江一海脚印踩,手举宝莲把妖斩,石门重关现当年,轩辕洞口蛇赤炎,蚩尤洞内黑风怪,雁荡山下狼白眼,玉门关外匈奴箭,只见我钟馗神符灵光闪,一火烧尽人间黑势怪,来点电闪,太阳神灯点,来点雷鸣,火焰山点,黑势残害沉玄藏取经路西边。

一壶清风吟清莲,清凉烛灯伴书卷,影移桃李半生缘,一半纸字一亩田。披风岁月碎在书案前,青绿染田,今生吐尽,青发已残年,漏茅檐下,几道黑枝刀影何时入棺棂,了我读书人钟馗心愿。

篇5:钟馗与财神刘海的传说

摘录:那跛足道人,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与我同样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它欲夺我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又想破坏你我美好婚姻。”

神话故事之钟馗与财神刘海的传说

钟馗故里,财神之乡陕西户县由钟馗王整理的传说:“刘海生来有仙根,生在户县曲抱村,玉帝将我亲封过,封我四方活财神,福泉之水撒人间,行走步步撒金钱,一变十来百变千,有福有财都是仙。”

这是流传在“道教祖庭”户县人中关于财神刘海的民谣。

相传刘海从小家贫,靠打柴养活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他干活勤快,为人老诚,对母亲也十分孝敬。

一日,刘海打柴回来,于村西小石桥边的阿福泉内偶遇一金蟾,生三只脚,背黄腹白,见他过来不躲不闪。刘海甚是稀奇,每次路过,都要和它戏耍一番,才肯离去。

年复一年,刘海长大了,担的柴也多了。有一次,他担柴下山,被一位年青女子挡住了去路。那女子说她叫梅姑,从小看刘海在这打柴,勤俭老诚,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刘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追求,恋恋不舍,逼得刘海无法,才答应回家和母亲商量后再说。

回到阿福泉家里,母亲听得此事,十分乐意。后来,刘海就答应了梅姑,一同下山结成夫妻。

梅姑来后,果然对母亲十分孝敬。不久,母亲去世,他们依然相亲相爱,刘海打柴回来也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高兴得他整天乐悠悠的。

这一天他又从桥边走过,想把自己的欣喜告诉那只金蟾,但朝桥下一看,金蟾却不见了。正疑虑间,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对他说:“刘海呀!听说你娶了个好媳妇,但她虽好,却不是人,是个狐狸精。”刘海不信,说他胡说八道,那道人嘿嘿一笑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着肚子疼,她便给你一颗宝珠,你把这个宝珠吞下肚里,便知她是谁了。”说罢,道人不见了。

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放下空柴担就声称肚子疼。梅姑百般抚慰并将王渼陂所赐,熬汤医治,都无济于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他噙在嘴里。刘海得了宝珠,连忙爬起来就要朝肚里吞。梅姑看出破绽,经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告诉了梅姑。

梅姑听罢,对刘海说:“那跛足道人,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与我同样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它欲夺我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又想破坏你我美好婚姻。”刘海这才恍然大悟,把宝珠还给梅姑,提起斧子,要去找金蟾算账,梅姑连忙拦住他,嘱咐道:“村头弥陀寺东边钟馗,我们耕读传家,钟馗武读传家有赐福驱魔大法,唐僧学了灵验,你去请教请教”,又把宝珠交给他,才把他送出门。

刘海来到石桥边,口念“赐福驱魔大法”,照着梅姑的嘱咐,拿出宝珠,刘海逗着它左转十八圈,右转十八圈,不一会那金蟾果然浑身哆嗦,心口作呕,吐出了宝珠似的仙丹来,刘海连忙将仙丹捡起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仙丹,失去法力,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来,洒遍人间,接济苦难。

篇6: 我与散文

喜欢的它的简洁,喜欢它的明了,喜欢它的深邃,喜欢它的干练整洁,喜欢它的烂漫,喜欢它独特的风格。所以就喜欢收集一些名家对散文的文字。

老舍在《散文重要》中说:散文是加工过的语言,讲话与散文原是“一家人”。自古以来,还有这样一位诗人,诗极其精彩,而写信却糊里糊涂的,所以只要写好了散,写评论,报告,信札,话剧等等就是顺手成章的事了。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说:散文这枝花,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在开,但这花开得还是不够绚丽,我们现在所读到的散文,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少之又少。

所以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

一切的'散文形式都应该提倡的,各种形式都该尽量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除了先进的思想是长期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之外,内容和形式的老套单调,任何时候都是文学创作中必须避免的毛病。

生存的散文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是战斗之前的准备。

鲁讯《南腔北调集》中说: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赖于作者具有先进的思想,深厚广泛的生活知识,储备的词汇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是一方面存在缺陷,就一定给作品带来瑕疵,以至失败、错误。

散文无论篇幅长短,思想是一切的灵魂,在先进、成熟的思想指引下,丰富的生活知识,大量的词汇就能活跃起来了。要使文笔锋利、简洁,非得对于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不可。

用一般的语言,而不敢写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而没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缺乏生命力的。

徐迟在《说散文》中说:散文即要讲究文体,又要讲究风格,它不讲究散漫,而讲究精炼,它不讲究繁杂,而讲究集中、齐整、洁净。

所以,读一篇好的散文读就像品一杯酒,意犹未尽,绵软醇香;读一篇好的散文总是能让文中的文字敲击心底,溅出许多美丽的小花;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喝了一杯清泉,甘洌纯净,沁入心脾,涤荡心灵。

我爱散文,这辈子要与散文结缘,永不言弃,绝不后悔!

篇7:一份美丽心情与您散文

一份美丽心情与您分享散文

在每一个的机遇中,

忙忙碌碌而又实实在在的。

我都用最美丽。最灿烂的笑容

把的心情张扬

快乐着我心中守候的结局,因为我快乐着!

守侯着朋友们期待祝福的消息。

守候着同事们围在一起的嘻嘻哈哈!

我心中有着惦念的期盼,有着守候的希望,热切切的等待中有了甜蜜。

好象实现的愿望就在眼前,眼睁睁地望着终点,心中乐开了花。

用心守候着每一天的美丽心情。

潇洒而爽朗中把梦想逍遥,难得糊涂。

糊涂了的日子没有烦恼,糊涂了的'眼睛没有叫真,糊涂了的心里没了压力。

就这样走好每一天,每一步。

让清醒的头脑和糊涂的心里一起守候,守候每一次朗朗的笑声。

人生不可能平平顺顺,每天你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高兴的,悲伤的,收获的,失去的

不可能清清楚楚斤斤计较地盘算每件事的来龙去脉,验证它的是非曲直。

大度一点,麻痹一点,也许你会更轻松,更自在。

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都不知道,难得糊涂呀!

老妈也曾担心我长不大,象个傻孩子。

告知妈妈,轻轻地微笑,说傻子有傻福呢。

说不来我还大智若愚呢,太聪明的人费神。

于是就这样与世无争地过着每一天。

其实,也有那么几天是烦恼郁闷的时候,有悲伤难过的情景,泪水滂沱的时候。

就让它痛痛快快地流,流尽我的委屈与无耐。

静静地守在无人的夜里望着窗外无人的星空久久、久久。

有时候会突然发现无耐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我守候着我的美丽心情,希望与我作伴的是实实在在。

我喜悦着我的收获,悲伤着我的痛苦,只是渴望把希望守候。

笑出我的眼泪,笑走我的烦恼,笑出我的难言或委屈,笑出我每一天的美丽心情。

用心守候着,珍惜着拥有的机会。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我的路,这路在我心中温暖着我忙忙碌碌的身影。

有了匆忙,有了实实在在的干事,我没有机会思考我的得与失

没有时间计较你的冷暖冰冷,因为我的思维在紧张地运动着,它奔跑着前方的别致,奔跑着另一番奇异景色*。

用心守护着我的工作,用真心守候着我的感情,是中国十三亿分之一的缘。

用满足守护着我的幸福,用真诚守候着朋友们

用爱守护着我生命中的他们,他们是我灵动的源泉。

快乐着的就是有希望的,有希望的就是充满真挚的,真挚的就是不想放弃的。

篇8:美丽与苍凉的散文

美丽与苍凉的散文

任老师的书掩卷看完已有几日了,书确实写的还不错,有民国女子的那种调子,一人喁喁独语,满怀感情的道尽她对张爱玲的欢喜,或许还夹杂着自己的影子,孤傲和表面的那种清高和不和群。

书的构思和色彩也很鲜明,全书的篇章都是有颜色构成,正如张爱玲的文章和传奇经历一样,颗颗珍珠折射着耀眼的缤纷与奇异。

八种颜色八个篇章,分别是灰绿:成长的底色,雪青:少女旧事堪凄凉;葱绿:学生天长梦;孔雀绿:横空出世;橙红:倾城之恋;深赫:无奈的作别;银白:执子之手;青白:天涯孤旅。

里面有不曾见的张爱玲早期散文的描写,是其中收获颇大的一部分,以这样的文笔却出自初中女孩之手,确实是天才一样的角色。

摘抄如下:

散文《迟暮》发表在1933年的校刊: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馨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的口。”

写这样的时候年仅12岁。

在《凤藻》1936年刊的文章《秋雨》: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惟一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整个秋的世界。”

张爱玲传奇的一生,除了她的才气之外,家庭的血缘,流淌在身上的远古的气息却是使这传奇加倍的扩张漫延着,“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有,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夜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张爱玲成于这种背景,那种古不古、旧不旧彷徨的身份,让她遥望着远处,一处坟冥,而张望着未来呢,却也是朦胧看不到头的,一处更大的荒凉,一定程度上,这种荒凉与五四过后人们的无路可走的苦闷,是精神上有着因缘的,爱和恨、理想与破灭纠缠在一起,囚在铁窗中,沉闷的痛苦着,但倘若有人砸破着铁窗,却只不过发现铁窗外面更深的封锁,我们仍然是望不到天的,隔着那些栅栏,发出的也只有一声叹息而已,以及更大的梦想的破灭。

所以有了不得不行的放手,对理想、对童稚、对生命,包括对爱情,“人生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而我们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人的命运沉浮在时代里,我们可以决定我们可以决定的小命运,而那更大的决定命运的巨手,我们确是永远无法支配与奢望改变的,人巨大着同时也渺小着,可敬着,同时也可怜着,就象张爱玲自己说的,“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命运中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不能放弃的东西,即使生命,那爱情又能在哪个更高的位置呢?放生吧,放手吧,什么是可以强求的来的,于是在即将离开胡兰成时,她说了寥寥几句伤心的话: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可是又能怎样呢,在所有经历悟彻,爱在时光流逝、命运无奈的催促下,一切情爱都变得不得不去稀薄了,于是“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而你却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

从民国到新中国、再到远漂海外的辗转,生命淹然进行的让人疼痛,张爱玲死于是1995年9月8日,那天正是旧历中国中秋节,月亮的意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无论是怎样的日子,想是都蒙上一层黯淡的,那一夜的月不知会怎样,或许也是依旧的苍凉,依旧的让人无恨感伤哀叹。

“时代的车轰轰地向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有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象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在每一幢接踵而至的房屋里,我们看到了现代人精神的疲乏和苍白的脸,每个房间都有许多不同的摆设,然而却都收容着许多寂寞,张爱玲的故事写于民国最繁荣的时候,都市是不同时间的都市,却有着相同的意义,因此张爱玲的故事有着她的对于今天的寓言意义,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上演,而相同的却是一样的脸庞和内心。

夕阳向暖散文

忘记的折子戏散文

端午的征文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的原因

新年习俗你知道哪些

红叶谷游记作文

端午节作文之五月初五话端午

庆祝端午 最全的端午节信息

艾香悠长散文

银河星月流年一季散文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与美丽的《钟馗》散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医者忧患的散文2023-11-02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500字2023-08-05

海丝文化家风孝道征文2022-05-06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又是端午2023-12-11

贾平凹散文2022-11-19

驱鬼记作文2023-06-16

李白的驱鬼2023-04-21

李白 驱鬼2022-08-15

以话端午为题的作文2022-09-06

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2023-01-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