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时间:2022-10-10 08:13: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共8篇)由网友“lidiw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篇1: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名人故事大全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

范仲淹童年读书,就非常专心。十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作主食。副食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个南部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却不以为苦,只顾埋头学习,觉得很稀奇,回去讲给他父亲听。他父亲说:“这是个有出 息的孩子。你把公厨里的食物拿一些送给他吃吧!”南部留守是声势显赫的大官,一般人得到他的馈赠,会视作莫大的光荣。范仲淹却不是这样。

当南 都留守的儿子奉了父命送来东西的时候,他再三推辞,争执了半天,才勉强收下。可是,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他送的食物并没有被吃掉,已经放坏了。他自然 很不高兴,问范仲淹道:“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地让我送了些饭菜,而你却不肯下筷,奠非认为这样做,就污了你品行吗?”

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了。”

由于范仲淹出身贫寒,艰苦备尝,因而对民间疾苦深为同情。他做官以后,提出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利的改革弊政的主张。

篇2: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

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篇3:《范仲淹断齑划粥》读后感

《范仲淹断齑划粥》读后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感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篇4:断齑划粥的名人故事

断齑划粥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

范仲淹童年读书,就非常专心。十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作主食。副食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个南部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却不以为苦,只顾埋头学习,觉得很稀奇,回去讲给他父亲听。他父亲说:“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你把公厨里的.食物拿一些送给他吃吧!”南部留守是声势显赫的大官,一般人得到他的馈赠,会视作莫大的光荣。范仲淹却不是这样。

当南都留守的儿子奉了父命送来东西的时候,他再三推辞,争执了半天,才勉强收下。可是,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他送的食物并没有被吃掉,已经放坏了。他自然很不高兴,问范仲淹道:“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地让我送了些饭菜,而你却不肯下筷,奠非认为这样做,就污了你品行吗?”

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了。”

由于范仲淹出身贫寒,艰苦备尝,因而对民间疾苦深为同情。他做官以后,提出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利的改革弊政的主张。

篇5:划粥断齑的成语故事

划粥断齑的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青天大老爷包拯同朝)。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此后,家境日益衰落。

有天,小范仲淹砍柴回家的路上,看见一群小朋友们拿着书高高兴兴地跑进学堂,很是羡慕。回到家后,懂事的范仲淹知道家里穷,母亲没钱供他读书,便问母亲:“有没有不要钱的学堂啊?”因为他实在是太想读书了!母亲建议他住到醴(lǐ)泉寺里,帮着做些事情,顺便跟寺里那个很有学问的住持学习读书写字。

范仲淹来到醴泉寺,住持告诉他:“天下能成大事的人,只有刻苦勤奋这一条路可以走,没有其他的奥秘。”他时刻牢记这些话,白天烧饭时也不忘读书。晚上,就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常常读书到深夜。有时太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由于寺庙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范仲淹就将饭由一天三顿减为两顿。说是饭,其实就是稀粥罢了。即使这样,他也丝毫不觉得苦,常常用“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所谓好学者也。”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还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当成座右铭,磨练自己吃苦的意志。

后来,他为了节省粮食,居然晚上把稀饭凝成冻,第二天早晨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弄一些腌(yān)菜吃。这就是“划粥断齑(jī)”。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依旧专心读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寺院的住持,住持就推荐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高兴极了。

到了学舍,他依旧吃冰粥腌菜,抓紧时间读书写字。当地一个富家公子看到这些后,十分感动,便从家里给他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

几天后,这个富家公子又来看范仲淹,却发现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放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很是惊讶。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有多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佳肴,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

这位公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他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勤学人,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正是凭着这股苦读的劲头,日后,范仲淹做了北宋的宰相,忧国忧民,勤劳不息,除此之外,他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呢。

——《湘山野录》

【划粥断齑的意思】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

【活学活用】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划粥断齑,终成一代名相。

【妙语点拨】范仲淹划粥断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志向,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面对困境思考出来的方法。记得有人说过,方法永远比困难多。范仲淹以控制最低饮食的方法,勤学苦读,艰辛地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为困苦的时光,最终找到了光明的一片天。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绕道,殊不知,放弃的是成功,绕过的是经验。当遇到种种挫折、逆境时,请牢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篇6:范仲淹食粥故事翻译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翻译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天天煮米,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要回到家乡陪父亲,临走前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字解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fǔ):锅。

3)画:划。

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

7)同学:一起学习。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为什么 。

16) 盖:因为。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篇7:范仲淹吃粥充饥故事

另作:断齑画粥 ( duàn jī huà zhōu )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形容生活清苦,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成语。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篇8: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

【原文】

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1),作粥一器,经宿遂凝(2),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注释】

(1)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附近。僧舍:指长白山上的醴泉寺。(2)凝:指稀饭经过一晚上凝结起来。(3)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啖:吃。

【今译】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长白山僧房里读书时,用容器煮一锅粥,过了一晚上,稀饭就凝结起来了。范仲淹用刀把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几十根咸菜做小菜,每天吃粥时吃一点。

【故事】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莱,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后终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学习札记】

《范仲淹断齑画粥》,是个著名的读书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据网上一些成语词典说这个故事的出处是《东斋实录》,但是我在《东斋实录》中没有找到,成语词典也没有注明第几卷。网上还有的成语辞典说是在《湘山野录》,我自己的《中华成语大辞典》和《古今汉语成语词典》也说在《湘山野录》,《古今汉语成语词典》还引了上面原文栏目中的一段文字,《中华成语大辞典》只说“事见《湘山野录》”,但是没有引文,倒是引了《故事成语考·饮食》:“苦学仲淹,惟有断齑画粥。”《故事成语考·饮食》是本什么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湘山野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4年7月第1版)中也没有找到。网上还有的成语词典提到《五朝名臣言行录》,我没有这本书,我自己则是在《幼学琼林》中找到这个典故,但《幼学琼林》不是出处。

《宋史·范仲淹列传第73》说到范仲淹小时候的事情:“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这里没有谈到“断齑画粥”的具体文字,但“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已经隐约说到此事。

范文正公划粥

不领情的范仲淹名人故事

有哪些关于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尊师的故事

效率的小故事作文

名人小时候的理想故事

范仲淹的作品有哪些

古代名人的励志句子

高二读书的700字作文

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名人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共8篇)】相关文章:

写樱花的相关中考满分作文2023-10-19

南宋诗人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2022-04-30

坚持不懈作文素材2023-02-02

欧阳修《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词2022-04-29

范仲淹的读书故事2023-12-18

我心中的范仲淹作文400字2023-10-25

为感动插上翅膀六年级作文2023-04-14

写辛弃疾的中考满分作文2023-05-07

为感动插上翅膀作文2023-09-09

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_名人励志故事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