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腊八节的典故和具体意义(推荐8篇)由网友“不错”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2022年腊八节的典故和具体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篇1:2022年腊八节的典故和具体意义
关于“腊八节”的典故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的“感恩节”
古代寺院中,信徒拜佛总会送米送面给寺庙,而僧人们会在腊月最冷的时候,会将没吃完多出的米面拿出来熬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现在,它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表达寺庙对普罗大众的一种祝福,希望民众能懂得感恩。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之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是纪念朱元璋落难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又冷又饿的他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五谷杂粮,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给这锅杂粮粥起名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称帝,便把落难之日定为腊八节。
传统的腊八粥
传统的腊八粥有18种材料,主料为糯米、晚粳米和黑米,配料除赤豆、花生、米仁、红枣、莲子、桂圆老六样外,还有豇豆、葡萄干,为了能更好地起到健脾胃的作用,还会加入枸杞、山药、茯苓等中药材。
腊八节的具体意义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一年最后一个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风俗
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透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辅料,则更加美味。它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与肉类搭配,或炒或炖,都是美味。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的模样,淋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6、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篇2:2022年腊八节的禁忌和意义
1、出嫁的女儿,腊八节不准回娘家
老话说:腊八节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腊八这天,如果出嫁的女儿吃娘家的饭,会穷自己的家。
2、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风水上有讲:腊月是寒气比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听上去还是有点道理。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过去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增加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担心对身体不好,需要提前暖暖屋才好。
3、吃腊八粥不过午
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准备腊八食材,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还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因为流传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寓意来年丰收有个好兆头。
篇3:2022年腊八节的禁忌和意义
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篇4:腊八节有什么典故
腊八节有什么典故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的“感恩节”
古代寺院中,信徒拜佛总会送米送面给寺庙,而僧人们会在腊月最冷的时候,会将没吃完多出的米面拿出来熬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现在,它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表达寺庙对普罗大众的一种祝福,希望民众能懂得感恩。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之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是纪念朱元璋落难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又冷又饿的他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五谷杂粮,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给这锅杂粮粥起名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称帝,便把落难之日定为腊八节。
传统的腊八粥
传统的腊八粥有18种材料,主料为糯米、晚粳米和黑米,配料除赤豆、花生、米仁、红枣、莲子、桂圆老六样外,还有豇豆、葡萄干,为了能更好地起到健脾胃的作用,还会加入枸杞、山药、茯苓等中药材。
腊八节的童谣儿歌有哪些
儿歌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儿歌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儿歌三
腊八腊八,冷啊冷啊。
喝口稀饭,暖啊暖啊。
看看月亮,圆啊圆啊。
想起朋友,甜啊甜啊!
儿歌四
大雪纷飞腊月到,
一年节俭到今朝;
积得粮食烧锅粥,
暖暖和和渡寒宵。
儿歌五
驿路羁旅赏梅花,欢天喜地过腊八。
粥敬如来佛开光,仁义忠孝蔚云霞。
儿不嫌母雏恋妈,春晖寸草难报答。
羊跪乳,鸦反哺,穷途发奋望腾达。
饮水思源身独善,知恩播爱济天下。
真情反馈福社会,戮力同心泽大家。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罡风护奇葩。
江海行歌当此时,翠染沃野靓中华!
腊八节的习俗和吃什么
1.祭祀
腊八节最早就是为祭祀而产生的节日,不过现代社会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虽然正儿八经的祭祀现在是一件很遥不可及的事,但在这个日子缅怀一下逝去的人还是可以的。
2.腊八粥
腊八节最为风靡的习惯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
3.腊八面
北方很多地区有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4.腊八蒜
腊八节还有压制腊八蒜的习俗。
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5.腊八豆腐
安徽省黟县地区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6.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7.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篇5:2022年人们过腊八节有什么意义
2022年人们过腊八节有什么意义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传说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也有这不同的纪念意义,对于节日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并弘扬,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腊八节人们有什么习俗
1、吃腊八粥
腊八节最大的习俗就是吃腊八粥了,因为传说的缘故,大家会用八种谷物混合在一起熬粥,比如大米、绿豆、红豆等等。而且熬好的粥,最好能在中午之前分给周围的邻居。在古代有些富裕人家,还会熬腊八粥施舍给周围的群人,以此来积德行善,期望将来能够有的好的回报。
2、吃冰块
在北方的有些地区,腊八还有吃冰块的习俗。人们会在腊八的前一天,装一碗干净的水放置,到了第二天碗里的水就会结冰,家人们将这碗冰吃下去。这个习俗的由来也是有说法的,从前的人们认为腊八这一天如果吃冰,将来一整年肚子都不会疼。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有些不合理,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古人为了让后人记住粮食的重要性,督促人们要努力勤劳,不然的话就只有吃冰块了。
篇6: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除磨面碾米、杀猪宰羊、磨豆腐、蒸馒头等年事活动之外,还要提早进行沤制肥料、清点种子等活计。“载腊八冰便是沤水沤肥的一个信号”,还有“谁家早载冰柱早吃饭来年的庄稼早熟早收”的谚语为戒。
俗话说:“注户靠早起。”人们“半夜起来吃饭就是新一轮早起晚睡的总动员,而吃腊八粥就是借展示粮、豆、果、蔬丰富多彩生活的动员令的实质内容”。可以说脂腊八节既是由“冬闲”转入“冬忙”的关节点,更是从上一年农忙转入下一年农忙的动员令。
我国渔、猎业的发展历史虽然十分久远,但农业自远古时代起就长期居于百业之冠。腊八节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
腊八节传说
1 “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2 “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3 “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
4 “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篇7: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腊八节的意义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腊八节传说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风俗
1、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2、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3、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6、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7、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篇8:传统腊八节意义是什么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除磨面碾米、杀猪宰羊、磨豆腐、蒸馒头等年事活动之外,还要提早进行沤制肥料、清点种子等活计。“载腊八冰便是沤水沤肥的一个信号”,还有“谁家早载冰柱早吃饭来年的庄稼早熟早收”的谚语为戒。
俗话说:“注户靠早起。”人们“半夜起来吃饭就是新一轮早起晚睡的总动员,而吃腊八粥就是借展示粮、豆、果、蔬丰富多彩生活的动员令的实质内容”。可以说脂腊八节既是由“冬闲”转入“冬忙”的关节点,更是从上一年农忙转入下一年农忙的动员令。
我国渔、猎业的发展历史虽然十分久远,但农业自远古时代起就长期居于百业之冠。腊八节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
<<<返回目录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另有一说是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汉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腊八粥材料展示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返回目录
腊八节的经典古诗诗句10首
1.《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 宋 )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3.《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4.《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5.《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6.《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腊八一过就是年,每逢佳节倍思亲。
7.《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8.《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9.《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10.《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返回目录
★ 三八节节日对联
★ 腊八节有什么典故
★ 长白山在哪个省
★ 餐饮促销活动方案
★ 腊八节活动策划
【2022年腊八节的典故和具体意义(推荐8篇)】相关文章:
我的腊八节作文1000字2023-01-07
白居易进长安的典故2023-03-05
林业高级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022-05-26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2023-07-08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023-11-26
任现职以来工作总结2023-12-03
关于庆祝节日的对联2023-10-02
腊八节趣事作文2022-10-31
传统文化教案2022-05-04
腊八节的作文750字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