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共8篇)由网友“蒜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丁宁进入大庆体校。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底到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篇2:中考人物素材:奥运冠军丁宁
中考人物素材:奥运冠军丁宁
早年经历
丁宁从小在体育馆工作的母亲就带着她让她跟着一群小朋友练乒乓球,后母亲自费送丁宁去参加辽宁省乒乓苗子集训,结果被甄九祥教练看中;19她来到北京被周树森教练看中加入北京队。
,丁宁进入的中国国家青年队;2005年被选入中国国家队。
人物评价
跟丁宁打球,一旦打到她路子上,你赢她一个球都比较难,丁宁确实比过去越来越成熟了。在中远台的转攻能力是她的优势。丁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北京队的环境为她创造了很好很好的机会。有张怡宁和郭焱带着她,张怡宁教她技术,郭焱带动她,她潜移默化中得到很扎实的提高。所以看她比赛都觉得很实在。(李隼评)
她每一板球都很实,是真功夫、不虚。丁宁是一走上场就有气场,是大腕。(杨影评)丁宁近一年半上升势头明显,是女队中坚力量。”孔令辉评)
丁宁的成长故事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19,丁宁进入大庆体校。19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年底到年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00年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2005年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2005年10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2005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20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20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篇3: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人物简介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原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涯中共获19个世界冠军。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张怡宁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奥运冠军。3月31日,张怡宁正式对外宣布退役。
成长故事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下子从世界亚军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张怡宁感觉天都变成阴沉沉的了。苦闷彷徨之后,张怡宁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自己打球走过的路:从小打球都很顺,只凭感觉和兴趣,过于注重形式,因此忽视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张怡宁下决心从头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本动作开始练起。那年年底去欧洲比赛,张怡宁一改过去的作风,对每场球都准备得细致充分,哪怕对手只是一个欧洲青年赛的冠军,她也严阵以待,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对手的.情况。于是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杀入决赛和欧洲强手鲍罗斯相遇。苦战五局,张怡宁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国外的媒体也用”Cool"来评价这个面无表情的冠军。
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张怡宁一直坚持写训练日记,从没间断过。至今为止,她一共写了多少本日记,张怡宁自己也不记得了。每一次比赛前,她都在日记中仔细分析对手的特点,设想在形势有利时该怎么打,情况不利的时候该怎么打,遇到突然的情况又该怎么打。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准备充分后,赛场上的张怡宁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了。
篇4:雅典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扮酷的丫头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下子从世界亚军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张怡宁感觉天都变成阴沉沉的了。苦闷彷徨之后,张怡宁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自己打球走过的路:从小打球都很顺,只凭感觉和兴趣,过于注重形式,因此忽视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张怡宁下决心从头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本动作开始练起。那年年底去欧洲比赛,张怡宁一改过去的作风,对每场球都准备得细致充分,哪怕对手只是一个欧洲青年赛的冠军,她也严阵以待,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对手的情况。于是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杀入决赛和欧洲强手鲍罗斯相遇。苦战五局,张怡宁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国外的媒体也用“cool”来评价这个面无表情的冠军。
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张怡宁一直坚持写训练日记,从没间断过。至今为止,她一共写了多少本日记,张怡宁自己也不记得了。每一次比赛前,她都在日记中仔细分析对手的特点,设想在形势有利时该怎么打,情况不利的时候该怎么打,遇到突然的情况又该怎么打。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准备充分后,赛场上的张怡宁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了。
犯傻的丫头
张怡宁打球很仔细,其他方面却有些马虎,因此她妈妈老叫她“傻丫头”。
20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在女单决赛中以4∶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取胜。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突然问道:“张怡宁,你的金牌呢?”
“真的,金牌呢?”
记者的提问把张怡宁给搞懵了。她赶紧跑回赛场去找,可是没有找到。这下可出大事了,金牌丢了!再摸摸裤兜,硬梆梆的,不是在这里吗?虚惊一场,张怡宁理了一下衣领,认真地把金牌重新挂上,在场的人都笑了。
还有一次在国内比赛时,张怡宁将号码布塞在裤兜里,第二天比赛前换了裤子,结果临上场才发现没有号码布,她急得不得了,赶紧借来好友刘佳的号码布,用一个曲别针别上——只用一个曲别针,这样耷拉的一个角刚好遮挡住号码。这场比赛张怡宁打得魂不守舍,既担心被裁判识破,又担心她这边比赛没打完,那边就轮到刘佳上场了。真是万幸,那边刘佳上场时,她这边的“战斗”刚好结束,还赢了这场球。原来“傻丫头”还有点傻福呢!
篇5:里约奥运丁宁夺冠喜极而泣的故事
首先告诉妈妈
“来里约之前我就看好丁宁拿下冠军,她的表现配得上这枚金牌。”丁宁夺冠后一个半小时,北京晨报记者致电在前方的《米兰体育报》资深记者吉纳罗。电话那头,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老朋友语气透着激动。
以往外界普遍认为丁宁怕削球,但半决赛面对朝鲜“黑马”金宋依,丁宁在没有与对手交过手的情况下全场占据主动,在吉纳罗看来,丁宁这一场的表现比决赛更值得称道。“我对这个选手(金宋依)有些陌生,后来才知道她参加国际赛事只有一年多。但丁宁对这场比赛的准备非常充分,对手的球路、旋转,还有进攻的时机,她都能掌握住。这一场比赛后,丁宁怕打削球的说法就不再成立了。”
守在电视机前的丁宁妈妈高凤梅则看到了女儿的成熟和愈加沉稳。“以前她打比赛我不敢看,但现在我的女儿。”看到女儿跪地哭泣,母亲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拿到金牌的第一时间,丁宁就给家里打电话:“妈,我好像在梦里一样!”
四年之前 失败刻骨铭心
吉纳罗从来不掩饰对丁宁的喜爱。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丁宁3次下蹲式发球被判违例,惹怒了这位意大利老头。他不留情面地撰文批评自己的同胞——来自意大利的当值主裁判,“她在国际大赛中执裁的经验并不多,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让她担任奥运会决赛的主裁判!”但稿子最终却被主编“毙掉”。
第一次拿到奥运会单打资格的丁宁就闯进决赛,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而等待她的是彻底崩溃:发球绝招不被认可,乒乓球赛场上少见的'黄牌甚至红牌都出现在自己身上。丁宁边擦眼泪边打完比赛,红着眼圈戴上银牌。
那是第一次先单打后团体的奥运会。规则甫一公布,就被认为是国际乒联试图影响中国的“阴谋”。最终,女团金牌并未旁落。北京晨报记者问过北京乒乓球队总教练张雷,这段插曲会不会影响丁宁和李晓霞的关系。张雷笑了笑:“俩人玩得好着呢!小丁人很理智,这事怨不着李晓霞。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这一点她很清楚,当时她就跟教练组说,会尽快调整好,绝不影响团体比赛。”
从头再来 默默承受压力
新奥运周期,丁宁决心改进技术,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全运会前回北京队合练,她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陈彬也前去关注,与张雷共同商量。
“她已经是具备很强实力的运动员,这次改技术不是说强化细节,而是像‘扒掉一层皮’,”陈彬这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改或不改是件很纠结的事:不改可能能守一段时间,改的话就需要牺牲掉自己现有的一些成就。”新周期刚开始,以朱雨玲为代表的“小花”冲击力十足,丁宁虽然是奥运会亚军,在内部竞争中也不能确保绝对不可撼动的位置。
打击如期而至,最险的一次是“直通巴黎”:错过了前四个直通名额,直到第三阶段才拿到第五个入场券,最终在世乒赛进入单打四强。陈彬和丁宁制定的目标就是检验成果,“名次不是我们最看重的。”
那次比赛结束回国在首都机场,丁宁笑着接受采访,亲切与接机粉丝交流。陈彬却感叹:“她展现给你们的都是最阳光的一面,其实承受的压力是你们无法想象的。她不轻易掉眼泪,我都不知道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咬牙的。”
开始蜕变 无视外界质疑
经历的痛苦终于结出果实,去年的苏州世乒赛,北京晨报记者又见到自费来看球的吉纳罗,问他还力挺丁宁吗,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一次丁宁最大的对手是刘诗雯。”老头又说对了。“小枣”半决赛4比1战胜李晓霞晋级决赛,甚至成为更被看好的一方。比赛进程中出现意外。丁宁3比1领先被追平,决胜局一上来扭伤了脚踝,带伤作战捧起冠军。但她个人第二个世乒赛单打冠军却被质疑成色不足,自身的伤痛被视为干扰对手的因素,让比赛的天平倾斜。
除了“继续打好女双”,丁宁没多说什么,吉纳罗却坐不住了。“这样的声音对两个选手都不公平,她们打出了精彩的比赛,特别是丁宁,展现出了最伟大的精神,真的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
回到北京后,北京晨报记者又与陈彬有过交流。师徒二人并不在意这样的质疑,而是专注于训练。用陈彬的话说,比这些严重得多的,弟子都承受住了。
完美结局 上最高领奖台
去年乒超联赛期间,丁宁在国家队力量房蹲着杠铃。陈彬说,新塑料球对球速和力量提出更高要求,弟子需要通过身体训练来满足技术上的变革。昨天赛后丁宁拥抱的红衣帅哥,就是她的专职体能教练任满迎。他说服丁宁练就了强大的下肢力量,就像给了丁宁一台有力的发动机。
吉隆坡世乒赛,惊险逆转荷兰的削球手李洁,也有过连扳三局战胜伊藤美诚,丁宁的这次团体赛没有顺风顺水,却表现出打逆风球时强大的心理。奥运亚洲区预选赛,她输给了伊藤美诚,而刘诗雯也不敌杜凯琹。奥运会前再遇波澜,来自亲人的力量帮助丁宁坚定了信心,“有些事,做到了是成功,做不到也不能掩盖丁宁在乒乓球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只要你去做了,结果水到渠成。”
教练组还是把另一张单打入场券给了外战成绩出色的丁宁,伴着争议声展开单打之旅,丁宁终于在经历了生涯最重一击的四年之后,骄傲地站上了奥运女单的最高领奖台。
篇6:里约奥运冠军曹缘的人生故事
“淘气”曹缘
因为淘气,曹缘经常会做出吓人的举动。一次教练一进门,看见他正坐在窗台上,而跳水队的宿舍在10楼!由于精力旺盛,他与小伙伴中午从不睡午觉,把10楼搅得天翻地覆,以至于楼下的女手队员经常向教练告状。当时的主管教练李薇回忆:“处理办法是,让3人在楼道倒立。”
那会儿因为淘气,曹缘把同学和队友弄伤的事儿经常发生,曹妈妈非常通情达理,队里说该怎么处罚就怎么接受,马上带人家去看病,但孩子不在眼前的时候,曹妈妈在教练跟前儿也没少为淘气惹祸的儿子掉眼泪。
不过淘气归淘气,曹缘却不混,知道错了是真害怕,也服管教。“这孩子知道深浅,要是真做错了事儿,你一吓唬,他真害怕。”李薇教练说,“有一回他跟人打架,把我气坏了,拿着塑料拖鞋就冲过去了,曹缘一看主动趴床上,把裤子脱了等我打。”
“情义”曹缘
曹缘这个孩子挺“厚道”,有情有义。他的启蒙教练彭园春罹患肺癌,英年早逝,已进了国家跳水队的曹缘,在启蒙教练病重的时候,多次前去探望教练,教练过世后,他也去送了教练最后一程。
曹缘是个单纯的`孩子,到国家队后,有时学了一个新的难度动作,他会高兴地跑回来,到北京队里和教练们详说一番。“余教练,我学会了新的技术动作。”曹缘兴奋地和北京跳水队领队余俭说,可余俭只简单地“哦”了一声,结果曹缘失望之余,当时就说:“余教练怎么一点儿都不兴奋啊!”听话听音,这孩子早把教练当成了家人,在领导面前一点儿也没藏着掖着,啥心里话都说了。
在做人行事方面,曹缘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记得刚入队的时候,学校伙食很好,许多外地孩子吃不了也拿一堆,最后都糟蹋了,但曹缘没有,这虽然和他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有关,但也能看出这孩子不贪心。”李薇教练说,“有时候看见他鼻青脸肿的,问他怎么回事儿,他从来不说是谁打的,只说从床上掉下来摔的。”
“能说”曹缘
实力大增的曹缘真到了要进国家队门儿时,他却不是高兴,反而“哇哇”地大哭了起来:“我不去!我舍不得现在的队友和教练!”这孩子有意思吧?
“曹缘”这个名字第一次引人注意,是在10月的第11届全国运动会跳水比赛中。当时年仅14岁的曹缘不到1.5米,站在北京队老大哥林跃(微博 )的身边,显得非常“袖珍”,这也成为“圆月(缘跃)组合”的一个话题点,以至于曹缘一段时间总说:“我希望能长高点儿,1.7米最好。不过太高了不好做动作,最好是退役后再长。”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是北京队老大哥林跃的“陪衬”。但作为北京孩子,大多数都能说会道,曹缘也不例外。
,曹缘与国家队双人搭档张雁全(微博 )拿下了跳水世界杯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这是两人自20配对以来,拿下的第一个大赛冠军。赛后接受采访时,曹缘表现得相当从容:“大家都说我和田亮长得很像!”记者打趣道:“你眼睛有那么大吗?”曹缘回答:“差不多吧!”
20全国锦标赛上,曹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5156B(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高难度动作的选手,由此大热。在年广州亚运会上,他力压国家队前辈火亮(微博 )拿下冠军,夺得单人项目上第一个有分量的冠军头衔。这时,曹缘打开了话匣子,秀了秀“口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我算是一个锻炼吧!”他说,“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拿奥运冠军,而且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曹缘时代!”
“时代”曹缘
话题既然说到了“开创时代”上,自然就不能不交代一些背景。曹缘在中国队中的教练是张挺,他上一位弟子是田亮,那可是一个响当当地开创了自己时代的跳水名将。尽管随便在网上一搜,你可能得到的有关曹缘偶像的答案都是“林跃”,但这事儿有个段子。年济南全运会 上,在那场让曹缘紧张得有些无语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曹缘偶像是谁,曹缘随口就说出坐在一边的国家跳水队队友“周吕鑫(微博 )”的名字,这时有人赶紧提醒他,怎么能不讲“老大哥”?曹缘于是马上补了一句“还有林跃哥”,所谓曹缘的偶像就是这么来的。当然,在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认知和阅历的发展,“偶像”是会有变化的,但既然能说出要“开创时代”,各位中国 男台的偶像们,恐怕在曹缘心中扎得最稳的,还是跳台上那“最亮的十米”。
今年只有17岁的曹缘,将来的路还长,也许真就开创一个时代也未尝可知,很多人认为眼下的伦敦奥运会,必定是曹缘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但在记者看来,曹缘一路走来,从一个泳联大奖赛分站冠军,到亚洲冠军,到世界冠军,再到奥运会冠军,哪个冠军也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与其看冠军的成色,倒不如去瞅瞅那个爱听笑话,喜欢看小品的曹缘,因为这才真正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他曾在微博里这么写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在赶超一些人,同时也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意义,一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二是抵达遥远的终点。人生的秘诀,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乐,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从这段颇有哲理的话中,我们是不是能看出,曹缘为什么会成功。
曹缘:谢谢妈妈
昨天夺冠之后,曹缘圆满完成了此次伦敦奥运会的比赛任务,“但我不会马上回去。”他笑着说,“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正好想好好逛逛,看看能给妈妈买些什么礼物。”
当年,正是曹妈妈将曹缘送上了跳水之路,这么多年,家人为曹缘付出了很多,所以曹缘昨天夺冠后感慨地说:“我很感谢妈妈!她一直教育我,养育我这么多年,从小送我来练习跳水,为让我跳水自己付出了很多,我今天拿到这枚金牌 ,也算没有白费她的苦心。”
篇7:里约奥运女单冠军丁宁那些年的故事
大气
——要敢于展示自我。
“国家队的孩子们,不是谁都敢现场说唱就唱的。”这是北京广播电台的记者在和丁宁做了一次节目后,对丁宁的评价。节目中主持人即兴邀请丁宁清唱一首歌,丁宁二话不说,直接亮嗓。
丁宁在舞台上的大气,我们在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直播上见识过了一次。在舞台上丁宁跳得有板有眼,谁能想到,当时国家队正在冬训,从学舞到上台,丁宁在导演眼皮底下学习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几个小时。“丁宁能做得到。”当时的主教练施之皓看好她,因为他知道,丁宁是个敢于尝试的小孩。
“其实有些时候让我做,我也很紧张,挺害怕的。去年央视让我上台表演,我第一反应就感觉真做不到。一是现场直播,二是也不能给我多长时间去排练。上场之前我特紧张,真比我打比赛还紧张。一上舞台,就觉得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整个人反倒静了下来,一心想着怎么去做动作。”
说她这是大气,丁宁有点不好意思,她更愿意把这种不怯场的气质归结为她性格中的一部分。“可能真像很多人说的那样,‘90后’比较放得开。每一代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后的运动员可能会比我放得更开,更加多才多艺。每个运动员从小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会学习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会挖掘出不一样的潜力,在受到大家关注之后,大家从他身上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闪光点。”细看这段话,恍然大悟丁宁的大气并不紧紧局限在舞台上不怯场的气质,更多的大气体现在她对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做作、不夸张、不骄傲。
——喜欢丁宁,会变得想挑战自己。
执着
——坚定梦想。
把事业这个词用在活泼年轻的丁宁身上,总觉得有些沉重。但如同丁宁自己说的,她从小就投入到了乒乓球[微博]这项事业中,小时候被妈妈“连哄带吓”地打球,后来渐渐明白如何把打球当做自己的事业,练就了永远不放弃的信念,还有一颗经得住挫折的大心脏。
“我是双子座,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比较重,很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好多带过我的教练都觉得我性格上有些固执——不是有些固执,是很固执——我在技术的学习上非常固执,不是学得慢,而是如果我不能够很好地去理解,让我去做一件事情是很难的。我打球比较固执,我觉得这方面也好也坏,坏的是有时候,比较难改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但好的一方面是,固执也是执着,我特别执着,永远不会放弃。”
对乒乓球、对大满贯,丁宁对于这些梦想,有着坚定的心,她会分辨对她有益的建议,绝不盲从,就因为她的固执和执着。
——喜欢丁宁,会觉得梦想不远。
努力
——付出努力的人比只有天赋的人得到更多。
丁宁说,她不属于天赋很高的运动员,手感、爆发力、力量和各种身体条件,都不是特别好。“我属于勤奋型的,努力的成分比天赋多。”
丁宁在乒乓球上的努力,在的《乒乓世界》上就有体现,封闭训练期间采访队医,队医说丁宁是每天练习到最晚的那个。奥运会后,丁宁的努力也从乒乓球训练延伸到了推广乒乓球的领域。自从进入中国乒乓球学院学习,丁宁的身边一直有一位英语老师,在去年的波兰公开赛上,丁宁首次在赛后用英语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觉得现在乒乓球确实越来越职业化了,如果你多会一门语言,在各个方面对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和裁判沟通时英语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以前虽然也很想学好英语,但时间上不允许,奥运会之后我进入中国乒乓球学院,有了个契机,学院派了个老师随队教我英语,北京队也同意比赛的时候安排她跟我一起去。从联赛开始学到现在,真的也没有学得有多好,白天训练一天,晚上学一个小时,但精力有限,好多时候我都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记不住。我的老师姓陶,很辛苦,总要配合我的时间。”说到这,丁宁突然捂脸笑了起来,“我有很多球迷给我微博上留言开始用英语,还会送我英语书,但我学习的时间不太多,真的很难啊,但我会努力看的!”
——喜欢丁宁,会坚信天道酬勤。
真实
——不去刻意表现,一切顺其自然
丁宁说运动员是个很矛盾的职业,有很多人对场下的他们感到好奇,因此总有人问“你平时看电视剧吗?逛街吗?”“平时的训练枯燥吗?”每当这个时候,丁宁就会很认真地回答:“我们平时的生活当然比较枯燥,比赛任务繁重的时候要训练,看技术录像做分析,但其实我们放假的时候也会休息,调整自己。我们跟大家一样,看韩剧,追电视剧,逛街吃饭,都一样,爱好也和普通人都差不多。”
但矛盾在于,展示场下的东西多了,又会有人要求运动员用成绩说话。“比如你想多参加一些活动,希望去推广乒乓球,但这样势必会分散精力。有一些人可能会想你是一个运动员,你应该练好球,打好球,而不是当空中飞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不会有助于你打球。面对这些矛盾,我的解决办法是不要刻意去表现,一切顺其自然。大家在场上看到的,就是真的我,场下的也是真的我。”
——喜欢丁宁,会变得自然。
感恩
——每时每刻抱有感恩的心。
从运动生涯看,丁宁是个经历过挫折的人,这类人往往更懂得感恩。对于每场比赛都会去现场支持她的球迷,丁宁非常感谢他们。“我觉得球迷能喜欢我,我就应该感谢他们。我的很多球迷,不管在我成绩好的时候,还是差的时候,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相信我。很多时候我想,即使我不能成为特别伟大,特别优秀的运动员,但我能有这些死忠球迷,也值了,也算没有白付出和努力了这么多年。我的球迷都很体谅我,赛前从不找我签名或者合影,既然人家赛前没有打扰你,那你比赛完,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该做到你能做的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我觉得这都是互相的体谅。”
丁宁的妈妈第一次被丁宁“吓”到,是因为在好几年前丁宁就说:“等我有了自己的球迷,我一定对他们特别好,总要感谢他们。”那时候的丁宁还在羡慕北京队的张怡宁[微博]和郭焱每次打比赛后都会被人围着签名合影。如今,凡是到了北京控股的主场,丁宁都会迎来一帮属于自己的球迷,“我的很多球迷主场的比赛都会来看,这些球迷都有自己的学业和工作要忙,我很感谢他们能够来主场给我们加油。”
除了对球迷,丁宁对所有教过她的教练和帮助过、鼓励过她的人,都带着感恩的心。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结束后,两位切身经历过莫斯科世乒赛失利之痛的人——施之皓和丁宁留在混合区接受采访到最后,丁宁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在赢这场比赛。”
“在国家队,首先我自己的努力是必须的,我希望有好的成绩,或达到更好的竞技水平,如果身边没有人帮助我的话,是不可能完成这件事的。为什么说国家队团队的力量是最大的,为什么我们队里一直强调团队精神,原因就在此。前几年我年纪比较小,对这个认识并不是很深。但从2010年开始,我也经历过挫折,也拿到了成绩,这些过程让我自己感觉这个团队,也可以说是身边的人对我的帮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对我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比如人家为什么要陪你训练,我觉得有太多太多的人在你身后默默地帮你做了很多。”
丁宁说,感恩可以让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成为动力,更可以让她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清醒。
——喜欢丁宁,会感到内心温暖。
微笑
——面对阴霾时自己温暖自己的能量。
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场上丁宁的眼泪,和第二天团体比赛时她肿着眼睛的笑,都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现在再谈起那场比赛,丁宁表情淡然,手里却把每天陪她睡觉的维尼玩具熊攥得紧紧的。她不是不懂难过,她只是敢于重新微笑。
“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来那场比赛的`细节了,只有裁判对我判罚的点还记得,有些比赛我回想起来会觉得输得很痛苦,或者赢了很开心,场上的各种状态都让我有印象。但奥运会对于我来讲,记忆只停留在半决赛。决赛的球,我就跟没打一样,感觉人都是懵的。感觉那东西不是我踏踏实实走过来的,留下的记忆是乱七八糟的。
决赛的那种过程让我很难受。我觉得这么长时间——从小打球开始就是为了奥运会决赛这一天,每一个运动员都想去参加奥运会,都想拿奥运会冠军,这是每个运动员的梦一样。裁判对我的判罚,我感觉特别的莫名,比赛后我去尿检,进去之前我给我妈打电话,我这边一直哭,我妈一声都没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我妈特别镇定,她跟我说:宁宁你现在抬起头,擦干眼泪,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当时听她这么一说,我就立刻就傻了,也忘了哭,当时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股家人支持的力量。我当时就想到奥运会比赛还没有结束,还有团体赛要我去打。
回到公寓里,我记得当时我就坐在屋里,当时邵总(邵博云)让我吃点东西,我说我不饿,不想吃。但当时根本没人听我的,就给我做好了吃的放在那。公寓里也没有人跟我说没关系,也没有人安慰我,但当时他们这样做就让我感受到一种集体的温暖和支持。
那时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后面还有团体比赛,都希望我在团体赛当中能够振作起来,虽然大家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当时我就想我必须放下,不管我心里能不能过这道坎,都得过。
到了团体赛,头两场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通过和施指导、蔡指导的沟通,加上自身的调动,到最后我还是做到了,在团体赛中能够发挥出来。我觉得团体赛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难就难在知道要做好的情况下,我能不能做到,很多时候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很多时候人会丧失理性,就会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我觉得当时的我是能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对自己团体比赛的整个发挥非常满意。”
从奥运会后回来,每次参加活动,对丁宁来说也是种考验。“奥运会过去快半年了,现在依然有人会跟我谈起奥运会单打比赛,这场比赛让我不想都不行。更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从失利中走出来,这让我想起2010年莫斯科失利后,我真的是用了两年的时间,直到在20世乒赛团体赛中出场赢了冯天薇[微博],才真正证明我走出来了。所以对于奥运会决赛失利,我到底走没走出来,也不是我一两句话就能回答得了的。
相比于奥运会,我觉得当然是莫斯科输球后更难过。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经历过很多挫折了,人也成熟了,两年前的我是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事,而且那时候的难还不是一时的难,难了一年多,哭了太多次,天都黑了。
有时候我也会想,不知道自己是很命苦,还是很幸运。我觉得老天爷真是挺能磨炼我的,我是既感谢它,又恨它,因为它给予了我磨炼,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过了很多别人没过过的坎,然后它又不断给我更深的坎……”说到这里,丁宁又无奈又调皮地笑了起来,“重新开始吧。”她放下了手里一直攥着的熊,坦然地说。
——喜欢丁宁,会明白坚强的定义。
自律
——每个人都需要时刻认清自己,鞭策自己。
丁宁的妈妈说,小时候丁宁特别不喜欢和队友打比赛,前一秒还无话不谈的朋友,到了赛场上就要争个你死我活,丁宁曾经哭着说她受不了这种感觉。后来丁宁10岁独自来到北京,逐渐适应了省市队和国家队残酷的竞争,虽然直到现在她还会被师姐张怡宁评价为“不够狠”。
“我们队里面的竞争包括各个方面都很残酷,但是对大家都一样,慢进则退。我还希望在下届奥运会上能完成梦想,如果只是保持现有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所改变,必须要进步。改变的过程,不会这么简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必须得做。
同时,危机感我肯定有,竞争是肯定有的,我自己也是这样竞争上来的,所以我不会害怕竞争。被冲击是很正常的事,现在我要做的是从零开始,四年时间确实很长,变数也很大但我不会去在这方面想太多,不会想我会不会被淘汰,这四年也是自我完善的时间,这个事情都是有双方面的,这个机会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说到竞争,丁宁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张怡宁给她留下的很多印象,这些回忆经常能帮助现在的丁宁鞭策自己。
“以前和宁姐交流,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一般都是在我看来非常难的事,她一两句话就能解决。我以前经常问她的是,在赛场上尽力了却赢不了怎么办,对方拼得太凶了我怎么办等等。她会告诉我很多她的经历,但当时我没法理解,比如以前一起训练,总觉得宁姐已经这么厉害了,还练到这么晚干什么?弄得我都不敢提前走。现在,特别是2010年以后,我就逐渐能理解宁姐了。除了训练要越来越刻苦以外,另一个感受深的是现在我的球迷也越来越多,像宁姐当时一样,感觉打比赛时身上多了份责任。”
——喜欢丁宁,会知道不要停止奋斗。
孩子气
——童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丁宁有一大堆好玩的事,用她自己的话说,小时候的逗事,说多久都说不完。正是因为这些记忆,让现在的丁宁笑起来,依然纯真得过分。
“小时候打比赛之前,要和妈妈谈条件,打第一名送我两套漫画书,进前三就买一套。但是我不会那么老实,买一套的意思是妈妈一套,爸爸一套,奶奶一套,姥姥一套。”
“来北京队的时候,我床底下塞了一麻袋的漫画书,一直到上了二队,我还在追着看《网球王子》和《火影忍者》。”
“我的钱到现在都是我妈管着,我要买什么东西都会和妈妈说。我不怎么爱逛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衣服,试了一两套我就觉得烦,说什么都不买了。后来我妈练就‘绝技’,买衣服都不用我出马,她都能帮我搞定。到现在她也会给我买衣服,有时候在大庆那边看到好看的,就给我快递过来。她对我特别了解,给我买的衣服都特适合我。”
“我刚进北京队不久,正好赶上全运会,当时北京队有全运会灶,跟我们吃的不一样,每个人有一盒那时候刚流行起来的雀巢咖啡奶,冰镇的,盒子上还有水珠。那时候我特别想喝,到现在都忘不了。我们那帮小队员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不当运动员了,当大厨也行啊,能吃全运灶。”
——喜欢丁宁,会觉得心很年轻。
在丁宁心里,一直有一个关于“乒乓偶像”的定义。
“我觉得偶像应该很能感染大家,通过丰富的感染力让大家感受到一些正能量。作为运动员,主要搞的是竞技,竞技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顽强的、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运动员应该能用这些精神感染大家,让大家感受到一些东西,能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有所启发。另外偶像还具有一个责任,就是努力去做好,发展和推广这项运动,通过你,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这种运动。”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丁宁?理由其实永远都比我们现在总结的的再多一个——因为,每个乒乓球爱好者心中都有自己喜欢丁宁的独一无二的理由。
篇8:特步老板丁水波:冰棍少年走上人生巅峰的创业故事
卖冰棍起家
1970年11月,丁水波出生在福建晋江。父亲是拖拉机手,常年奔波在外,作为长子的丁水波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必须绞尽脑汁赚钱”。
9岁那年夏天,地面温度高达38度,很多农民在田里插半天秧的功夫,就晒掉一层皮。“冰棍一定行销”丁水波连夜去了镇里,用父亲留下的20元书杂费买了一只大冰桶和50只冰棍。
结果,3分钱一只的冰棍,他一个暑假就卖了1万多根,净赚150多元。
搭棚生产妥协
1987年春天,改革之风吹到晋江。一夜之间,光着脚在田里插秧的农民,纷纷上岸,家家户户开起了制鞋小作坊。
就连村东头捡破烂的老李家,也在镇里支个棚子卖拖鞋。3个月不到,就买了一台摩托车,神气得一塌糊涂。
丁水波心里开始痒痒,他把课本一扔,拿着卖冰棍赚来的150元,也在乌河的西边搭起一个小棚,开始做起拖鞋。
由于力度掌握不好,丁水波经常两只手被锥子扎得血肉模糊,别人一天做20双,他连10双都做不上。好在销路不愁,半年后,丁水波也攒下2000多块。
成立“三兴”
1987年秋天,丁水波成立了三兴制鞋公司“主做运动鞋”。
刚开始,丁水波随大流,啥最流行就做啥,结果头三个月,不但本钱没赚回来,还倒贴了1000多块。
1988年五一,镇上来了一位成都的鞋贩,不过那家伙兜里没钱,所以绕遍了镇里所有的鞋店,都被赶了出来。
在丁水波的摊前,他重复着同样的话,“想赊500多鞋子,拿到成都的荷花池批发市场去卖。”反正也是赔,丁水波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先拿去100双。”
出乎意外的是,“三兴”鞋到了成都格外受欢迎,“家族兴旺、事业兴隆、民族兴盛”,招牌一贴出来,老老少少觉得吉利,结果3天的功夫,100双鞋就卖光了。
此后的一个星期后,那位成都商人不仅把货款全部结清,又追加了800双鞋,“三兴”一下子就火了。
短短4年间,“三兴”的产量就突破了10万双。
开拓国外市场,成为“外销之王”
到了1992年,我国外贸行业开始出现加速井喷。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丁水波第一次听说重庆有个姓牟的商人,用罐头换了四架俄罗斯飞机。
丁水波决定北上碰碰运气。那年夏天,他带着500双鞋子去到黑河,结果刚下火车就被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俄罗斯人盯上了“1000卢布一双,全包了”。原来那哥们专门倒腾中国日用品,在海参崴有一个1万多平米的仓库。
就这样,丁水波的“三兴”鞋子顺利进入了俄罗斯。
可是,丁水波没有经验,结算用的是卢布。这边鞋子卖得呼呼的,那边卢布一天贬500%,“头天还可以买幢别墅,过一夜就连个面包都买不起了。”半年后一算账,丁水波反而赔了20多万。
来不及抹眼泪,丁水波就把目标对准了美国。1995年初,丁水波来到纽约。就在与一家百货商场谈判之时,韩国的一家企业突然插一杠子,“把订单给截胡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丁水波要出口恶气,他第二天清早就找到商场负责人“我比他的价格低一倍,供货快一周,如何?”老韩以为丁水波疯了“抢不过了,俺认怂了”。
丁水波疯了?当然没有。你知道的,当时国内有的是农民工,丁水波一招手,就有1000多工人进厂,3班倒,连轴转了一个月,最后如期交货。
三兴就此在美国立住了脚。
此后4年不到,丁水波相继在西班牙、南美、非洲等地成立了10多个分公司,丁水波也成了晋江有名的“外销之王”。
★ 丁宁的励志故事
★ 丁宁《愧疚》
★ 丁晓兵颁奖词
★ 兵乓球的快乐作文
【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共8篇)】相关文章: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2022-06-06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2023-05-28
超越自我优秀作文600字2023-02-24
体坛风云人物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2023-10-25
伦敦奥运会口号2023-04-05
2022北京冬奥会荣耀时刻作文2024-04-10
为六一健儿加油稿2023-10-09
冬日伦敦行作文2023-01-26
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作文2022-08-23
奥运会,奖牌多作文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