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锦集3篇)由网友“colleenwoods”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高中生物复习资料,方便大家学习。
篇1: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1: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精原细胞(卵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即次级精母(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每个次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共产生4个
2.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大)、极体(小),极体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形成2个小的极体,而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卵细胞(大)、极体(小),最后3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7.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联会)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8.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高茎和矮茎、长毛和短毛。
9.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10.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如A和a)。
11.纯合子(如AA、aa的个体);杂合子(Aa)
12.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13.杂交;自交;测交
14.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5.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16.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配对T(胸腺嘧啶),C(胞嘧啶)配对G(鸟嘌呤)
注:RNA中没有T,而是U(尿嘧啶)
17.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8.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注: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37.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具有密码子)。
原料:氨基酸(20种)。搬运工具:tRNA(具有反密码子)
19.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0.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特点:①发生频率低:②不定向③多害少利④普遍存在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应用——诱变育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黑农5号大豆)
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3.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2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25.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当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26.染色体组: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27.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二倍体、三倍体…….)。
28.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9.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
30.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常隐,红绿色盲:伴X隐性)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3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32.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3)运载体:质粒(化学本质DNA)、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4.物种的形成: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6.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37.遗传方式的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有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有中生物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有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2: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内环境的各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pH7.35~7.45(有缓冲物质起作用),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人体内环境温度37摄氏度左右。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双向。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单向。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后膜。
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较慢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6.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
7.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温觉,冷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
8.言语区:W,V,S,H区
9.人体各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0.血糖平衡的调节:正常人的血糖含量0.8-1.2g/l(80-120mg/dl)。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由胰岛B细胞分泌(二者属于拮抗作用)。
11.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12.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3)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只由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P37)
14.过敏反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发生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5.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背光侧生长的快。
16.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17.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缩写:IAA。
生长素的运输: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生长素的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8.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19.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如生长素类似物2,4-D、乙烯利、NAA
20.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要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N:M=n:m
22.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理想条件下,实验室),
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环境容纳量K不是固定不变的,在K/2时,种群增长率,理论上最适合捕捞)
24.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种类的多少。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5.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2)捕食(3)竞争(4)寄生
26.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次生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27.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产者(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2)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3)分解者;(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9.碳循环的主要形式:CO2,在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间循环利用。
3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物理信息(光、声音、电、磁、湿度、温度、颜色、形状)
(2)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
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也越差
3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最有效,如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精子库、种子库)
3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光、科学研究、文艺创作
(2)间接价值:与生态功能有关
(3)潜在价值:未知的
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3: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4: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考高中生物复习资料5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3、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4、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5、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6、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篇2:苏教版高中生物复习资料有哪些
苏教版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4.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5.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元素N、P。
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7.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8.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9.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10.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11.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12.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3.无机盐的功能:①组成复杂化合物;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组成活动两平衡)
1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1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1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1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24、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6、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27.细胞器参与的一些生命活动
(1)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2)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4)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
28.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29.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30.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高中生物复习建议
增加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量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
生物复习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从生物复习总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还是三轮复习,都是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控制练习的数量
在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度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三选择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复习用书、一份优秀生物复习辅导报纸足以应对高考,庞杂的资料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浪费时间而已。
“题海战术”不可取。若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就会感觉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复习的动力。因此,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有的练习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找找“感觉”。而有的练习可以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以激活思维和合理迁移。同时,对于所做的练习,应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增加对错题的积累量
进入高三后,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即错题本)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三到五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增加对典型例题的拥有量
对典型例题特别是图表分析题、实验设计题等应该是学会分析的方法和解题的步骤,切不可心不在焉或不加思索地死记硬背答案。因为题目是可以变化的,一个人记忆量是有限的。最好自己要能够发生联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巩固作用,更能活跃自己的发散思维。
合理的时间利用量
高三各门高考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抢时间的现象,学生可能疲于应付,常常是自我支配时间的较少。如何解决生物学科应有的时间分配?升爷认为,每天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小时,但1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配:早晨20分钟早读、傍晚40分钟的暮读或翻阅或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反思或做生物作业。因为生物知识的回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切不可考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来应付考试。因此,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用时应该有一个合理量。
高中生物复习注意事项
一、注意图表的整理
高考生物复习,要注意课本图表的整理和汇总,最好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图表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不仅数量大,篇幅多,而且类型丰富,这些图表在高考(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材中的图表比较分散,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复习,就能形成体系,更好地把图表题的解题技巧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识图、绘图、析表、制表能力,还能消除单独看书的疲惫,达到迅速整合教材知识,准确把握学科体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对每个图表进行有效复习呢?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以图转文:对照教材中的插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并进行联想,挖掘隐含条件,如第一册教材第21页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立体图),首先识别各部分的结构,依据结构联想功能,再进行知识的发散: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的知识,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等,然后与其平面图形(第28页复习题中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比较,挖掘图中的隐含,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分布最广的膜结构,还可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出题点、提问方式、得出答案等。再与第21页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进行比较得出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以文转文:对一些叙述较多,不易记住的文字内容,可用图表帮助记忆,如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用数轴图、圆形图等表示,直观且容易记忆。
图图转换:如第一册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DNA分子的数目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图转化为曲线图或表格等。
图图组合:高考许多试题就是将高中生物教材的图进行改造或重组而成,复习时同学们也应对一些图进行改造或重组,如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图组合;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图进行组合等。
总之,可用图表表示的内容应尽量用图表表达,这不仅是提高能力所必需的,也是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记忆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重视基础和训练量
1、落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2、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篇3: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总结
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 高中生物备考方案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锦集3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2022-08-27
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2023-01-10
高中生物教师培训总结2022-07-21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新教学大纲特点浅析2022-11-24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反思2022-04-30
高中生物老师工作总结2023-06-01
高中生物中的对比教学论文2023-04-02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2022-11-28
生物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2023-11-17
如何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有哪些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