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合集7篇)由网友“今天天气真不错”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希望大家喜欢!
篇1: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郾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郾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郾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篇2:如何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如何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作者/何玲
摘 要:地理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地理的学习能力除了对文字的掌握能力之外,还有对图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而对图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地理图表读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论述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地理;读图能力;理解能力;训练方法;以图析题
有句古话:左书右图,说明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加形象、直观,但是也正因为将复杂的内容融合到了简单的图片当中,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地理读图的技巧,这样才能正确读图,获得信息。
一、重视读图步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阅读地图是有科学的步骤可以遵循的,这不是思维定式,而是一种高效率、准确的读图方法。首先要看地图名称,确定图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所研究事物的位置和方向;再根据各种山脉、河流、交通线等标志性的事物来确定其周围环境;接着要看地图的.比例,来确定实际距离和面积;最后是根据等高线来读懂地形、起伏大小等等。重点要求图文结合,重视文字的引导,观察图片的细节。对于综合题,答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从图中找信息,组织答案有针对性地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二、重视读图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有助于理论理解,能够解释一些只有理论的图像,有利于学生把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对于一些读图理论,只有进行了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够正确掌握,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老师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步骤之后,要用大量的练习使其巩固。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视知识总结
地图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还包含一些隐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析图能力,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那么看图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地图,先设计问题,依靠问题的导向作用来纠正学生析图的方向。接着要引导学生对图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对其进行归纳和整合。最后是对地图提供信息的思考,衍生地图的知识。要多问:为什么,是哪里,是什么等问题。学生自己要通过实践总结自己的读图经验,不断纠正自己的读图误区,完善读图能力,延伸读图范围。
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水平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掌握读图能力,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3:地理读图描述能力的提高
地理读图描述能力的提高
江苏省邗江中学 潘竹娟
“读图描述能力”即通过读图分析,把握地理图像所表现的事物形态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将其叙述的能力。图像内容简单,比较好描述;图像内容复杂,描述的难度就大了。读图描述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同时高考中读图描述题常常是回答其他小题的基础,此题答错可能会导致这一道综合题全军覆没,所以必须着力培养。
一、梳理地理特征,掌握观察图像的角度
面对一幅图不知道怎样描述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怎样观察,从哪些角度观察。平时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梳理,使学生懂得从哪些角度观察图像,把握图像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并使用什么学科术语进行描述。如:“据等高线地形图描述一地地形特征”, 学生首先必须清楚“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这五大地貌的海拔标准,并懂得“地形特征主要包括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有无特殊地貌、总体海拔等”,掌握了这些,看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分析图像类型,掌握各种读图方法
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图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从一幅图上读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点”状分布,图上的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较小,这就要在大范围观察分析基础上说清楚“沿某个方向较稀或较密,或集中在某区域”。
二是“线”状分布,线状分布图最多的是等值线分布,有的是要求描述一条线的分布特征,如果线的伸展方向单一,说清楚由什么方向向什么方向延伸就行,如线的伸展方向复杂如图1中的0℃等温线,就要在整体把握基础上,进行分段说明。还有的多条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往往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面积等方面去考虑。如“读图2,分析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可先找全最大值1000mm,和最小值200mm的分布区,再观察空间变化趋势,然后综合得出“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部、西部递减,呈半环状”这样的答案。这里的两类极值一定要找全,否则就会出现“从东向西递减”或“从北、东、南向中部递减”等错误的或不完整的答案。
三是面状分布图,该类图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该类图阅读时一定要做到“抓整体,关注重要细节”。如“根据图3我国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区划,描述我国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区划特点”,用“抓整体,关注重要细节”的方法,通过仔细读图,不难得出“从西北到东南沿海,中国的气候区划呈现从大陆性气候到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四川盆地虽然远离海洋但它也属于海洋性气候区域”的正确描述。
第二类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图往往是两幅图进行比较,要求常是描述其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此类题难度较大。因呈现两幅图,图上事物如果复杂,许多学生读图时有眼花缭乱之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抓不住重点,描述不完整。读这一类图要做到:一读准图名,二读清图例,三先比较总体变化,四再将重要细节一一比较,得出其变化特征。
“抓整体,关注重要细节”的读图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坐标图的阅读上。如“读图4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图和图5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983年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异同”。在读准图名,读清图例和纵横坐标含义的基础上,先比较两地气温变化的共同点,再将重要差异一一比较,从而得出“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南京市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正确答案。
当然坐标图的阅读往往要求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在做题时一定要重视其坐标代表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描述。描述时注意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如果是两幅坐标图比较,就要特别看清纵横坐标量距是否一致。
读图描述能力是学生的观察分析地理图像能力、对相关原理和规律理解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梳理,并有意识地系统培养。
个人简介:潘竹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邗江中学地理教研室主任,扬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扬州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从暑期至今一直任教高三地理,高考成绩一直很优异,曾做过若干省、市、区级的高考辅导讲座。
篇4: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地理的读图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地理的读图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地理的读图能力文/任 彪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在地理学科的测试中,往往运用地图作载体,传递信息,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基本技能。因此,读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看图
要指导学生有序看图。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一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进行。比如,看区域位置图,就应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一步步地进行指导。通过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训练。二是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借助多媒体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如,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上,可以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区域,从黄河、长江各流域,从各地形区甚至各省区等不同角度去认识。
二、懂得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学生对图像展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活动。它的根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分析出“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有的互为因果,有的相互制约,并且这些联系之间一般有普遍规律、共同原理可循。如,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与其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并对工农业生产、建筑交通、旅游和聚落等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自然资源、能源、交通、人口分布等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等。学生多方位地联系分析,放开思路,其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认真绘图
全面细致绘图,是读图的继续和深化,可以深化图形记忆,概括图形规律,加深对图形的辨析。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学生在纸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使他们形成空间观念。可以先让学生画简图,关键是画出区域的特点。比如,欧洲西部,先画出四大半岛、地中海和大致三角形的.轮廓,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把它画好。这样整个地理学习过程紧紧围绕读图、用图进行,就脱离了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地完成。
四、考查填图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适当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填图不但可以复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知识,如,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人种宗教分布等,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图,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示范填图,最后通过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通过读图,可在图中感悟地理事物,在图中感知地理信息,并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事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篇5: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山东 莒南 ●王秀建
纵观现在初中地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叙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图表。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我们理解初中地理知识。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征以及人口、交通、资源等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读图能力,图表的展示不仅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反而理解地图成为他们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图,对于刚刚触及初中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对于专业地图(比如等高线图)理解更为吃力。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对读图能力的训练应当贯穿于每一节地理课堂当中,有耐心地从基础开始教学。在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中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即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以及图例。
在教学中学生清楚扎实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基础后,方能继续深入地理解地图的内涵。在这一基本训练之上,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地图的类型。这其中包括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各种类型,经常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就能够区别每种地图不同的特点、性质以及各自不同的读图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看图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三、培养感情
由于读图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图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觉记忆各个大洲、大洋的轮廓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可以展开一个绘画竞赛,主题就是描绘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并要展开丰富联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轮廓再进行创作性的绘画。(范文网 )比如中国的疆域轮廓可以指引学生记忆成一只大公鸡,或是一个穿着纱裙的美少女战士。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四、贯穿教学
对于读图能力训练并不能脱离课堂,只要求学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一方面通过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做到图文并茂,将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时,在介绍当地地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一部分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图片或视频,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图片,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地区的兴趣。之后将这一地区的自然山川景观图片抽象化,向学生展示地形图和农牧业分布图等地理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结合书本知识,讲解图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补充训练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影响读图、识图能力。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学生丧失耐心,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读图能力补充训练。比如和他们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动的图形记忆法来区分各大洲、大洋的轮廓;进行一系列的填图训练,或是裁剪一些简易地图。
总之,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单纯的背诵地理知识以应付考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莒南县筵宾镇初级中学)
篇6: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论文
【摘要】: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培养学生读图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地图读图读图方法读图习惯读图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地位不容忽视。读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可以说是题必图,特别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地图三要素,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其中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先明确方向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比例尺和方向,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二、诱导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兴趣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习惯。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与地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明确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三、强化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的显性信息,还要挖掘地图中的隐性信息,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使用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多看地图,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图技巧。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养成绘图习惯,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及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养成绘图习惯重在老师引导。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近几年地球知识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抽象图出现,难度大,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转绘成平面图问题就很好解决,因而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
学生习惯文字的表达方式,不习惯利用图来表达地理现象,更不用说在这两者之间转换。有时候文字的表述过于累赘,用图形来表示会清晰很多,有时候图的表达不够详细,要文字的补充说明。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要进行图图转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图文和图图转换能力。例如:太阳光照图中侧视图和极地图的转换,抽象图和平面图的转换。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篇7: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作者/ 石 杰
摘 要:通过读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通过有序的图片描述,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能力;课堂教学
正常来讲,学生们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和图画有过多的接触,对于读图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和认知了。而到了上学的阶段,许多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一幅完整的图画来展现出来的。如“数一数”中就通过简单的图片来表现校园,图中有国旗、单杠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资源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学生理解文中内涵的时候,要多发掘图画中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他们热爱数学,走进数学的海洋。
一、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是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必须要接受的基本能力之一。由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观察力不通透,随意性较强,没有任何目的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诱发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清晰地表达。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讲“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全面地观察图片,然后说出每组图片的意思,最后再提出问题:图中有几幅单杠?(直到完整回答:图中共有2副单杠)有几只小鸟?几条板凳?几棵树?……引导学生们对自然数感知的概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数数以及感知事物的能力,也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儿童天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模仿自己,再用导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先说出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教学生“9的加法”时,我让学生们用这样的方式读图:右面有4只蜻蜓,左面有5只蜻蜓,它们聚到一起一共有几只蜻蜓?或者有5只蜻蜓落在一片草丛中,过会儿又飞来了4只,这片草丛现在共有几只蜻蜓?同时,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讲清楚大括号的作用。在教导学生连加和连减时,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和“有……去掉……再去
掉……还剩……”诸如此类的语句来进行读图。在表达解题思路时,我们要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数学教学论文 )左边也有……右边也有……总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语句表达。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地养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课本中有很多是和数学没有关系的信息,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进每一个学习场景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关小兔子要建房子的图片,在孩子们眼中这些都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要表达的信息,因此我提出了质疑,向孩子们问:(1)小兔盖房子来了多少兔子朋友呀?(2)小兔子们一共抱着多少砖头?砖头与小兔子的`数量一样多吗?经过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图片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1)共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一共抬了几根木头?(3)是木头多还是小猪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猪和木头的图片,这样,学生们就理解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引导,也能感受到“比较事物多少”的关键就是“谁和谁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读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图文并茂的题目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但是还是有学生意识到了字忽略了图,意识到了图忽略了字。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有这样的题目: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大树旁边又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4人被大树遮挡)”……这是一道典型的考验学生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的题目。这道题中,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注意到文字,光数着图画本身的人数,完全忽略了图文中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看图,并与文字相结合,根据已知的图片信息,再结合文字信息,发现其中的联系,正确引导学生们将图文结合悟透。学生只有认真读图并理解图的意思,明确了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变得轻松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他们只有将图片吃透读懂,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有很好的读图能力,在解题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田茂全,杨吉成。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典型 运用[N].黔西南日报, 2012-4-10.
[2]吴志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N].抚州日报,2011-10-27.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 建筑读图范文
★ 地理试卷分析范文
★ 初一地理试卷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合集7篇)】相关文章:
气温和降水复习课件2022-08-09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2023-05-02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2023-10-20
《中东》说课稿2022-08-14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2022-05-17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022-06-02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2022-05-20
地理教学年终工作总结2023-05-28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与大洋教学反思2023-03-27
区域地理北美洲课件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