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

时间:2022-10-26 08:03:4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精选8篇)由网友“不吃饭就会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

篇1: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

基金代码

基金名称

基金范例

创立日期

49.OF

天弘安康养老

ピ有

-11-28

519050.OF

海富通养老收益

ピ有

-05-29

000121.OF

中原永福养老理财

ピ有

2013-08-13

000507.OF

泰达宏利养老

ピ有

-03-05

000367.OF

国泰安康养老按期付出

ピ有

2014-04-30

000639.OF

宝盈吉祥养老

ピ有

2014-05-21

000684.OF

长盛养老康健财富机动设置

ピ有

000854.OF

鹏华养老财富

股票型

资料来历:众禄基金研究中心

注:数据制止2014.11.24

在以通过严控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不变增值养老主题基金方面,这类基金的共性是,预设股票仓位很是低,投资中以债券等牢靠收益类资产为主,其虽为ピ有突金,但却具有明显的偏债性子。如天弘安康养老、中原永福养老理财、泰达宏利养老、国泰安控养老按期付出的股票资产比例设定为0%-30%,宝盈吉祥养老的股票资产比重为0%-40%。节制股票仓位是基金节制投资风险的最常用且行之有用的要领,这类产物的特性每每示意为预期收益中等偏低、预期风险程度也中等偏低。在现有的这几只产物里,提议可以存眷红利手段相对更强一些的宝盈吉祥养老、中原永福养老、天弘安康养老。

在以养老财富企业为首要投资标的的养老主题基金方面,长盛养老康健财富为ピ有突金,股票资产比例0%-95%,业绩较量基准为5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相对来说,长盛养老康健财富的股票仓位会较量机动、对风险的管控空间较大也越发追求妥当。该基金的养老康健财富观念,首要涵盖养老财富链的养老地产、晚年医疗照顾护士、养老凵ァ⒀老金融等四大方面以及康健财富链的度假地产、行为健身、康健食物、医疗保健、康健金融等五大方面。鹏华养老财富则是股票型基金,股票资产比重为80%-95%,较高预期风险的特性较前者越发明显。该基金界定的养老财富包罗与养老相干的医疗保健、食物、房地产、处事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两只基金因为还没有投入运作,因此也较量难精确地说存眷哪一只较量好。但从其产物计划来看,长盛养老康健财富仓位机动、在风控上也许会做得更好,投资风险偏好不是很高的投资者也可以存眷,鹏华养老财富则仓位上会相对起劲一些,预期风险程度更高一点,相对更得当较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在以高机动股票仓位为基本,在投资中追求妥当收益的机动设置ピ有偷难老主题基金方面,因为这类基金的养老特色并不突出,因此不再赘述。

第一、二类养老主题基金对比,两类基金的投资计策与预期风险、预期收益有着很大差别,就养老主题基金而言,提议真正的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可以存眷第一类的养老主题基金,而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可以思量第二类养老主题基金中的长盛养老康健财富,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存眷第二类养老主题基金中的长盛养老康健财富、鹏华养老财富。

篇2:养老基金相干动静

养老金投资运营改良方案出台 多措并举确保基金投资安详性 养老金投资运营:担保安详是大条件

备受存眷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千呼万唤始出来”――6月29日,人社部和财务部会同有关部分就《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稿(以下简称步伐)向社会果真征求意见。步伐指出,养老基金投资该当僵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在担保基金资产安详性、活动性的条件下,实现保值增值。

6月30日,人社部召开消息宣布会,环绕步伐拟定的配景环境、基金投资政策及资金运营安详性等核心题目答复记者提问。

完美养老基金投资政策 应对老龄化

人社部宣布的《中国社会保险成长年度陈诉2014》表现,制止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到达3.5万亿元。同时,跟着包围城乡住民社会保险系统的成立和完美,尤其是我国生齿老龄化岑岭的日益邻近,根基养老金的付出压力一连加大,对付养老金举办投资保值的呼声不绝。

“凭证现行政策,基金投资范畴严酷限制于银行存款和买国债,榨取投入其他金融和策划性奇迹,这对保障基金安详起到了重要浸染。但也确实存在投资渠道偏窄、基金贬值缩水的题目,倒霉于替换群众参保缴费的起劲性,影响基金的支撑手段,也制约这个制度的可一连成长,以是急切必要进一步完美投资运营政策。”人社部消息讲话人李忠以为,在生齿老龄化挑衅日益严厉的配景下,加速完美养老基金投资政策,促使养老基金举办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是形势成长的客观要求,机缘异常有利。

“一是有利于加逼迫度的吸引力,替换群众缴费的起劲性,有利于扩大参保包围面;二是有利于拓宽基金来历,减轻企业和财务承担,推进世界统筹;三是有利于加强养老基金的支撑手段,促进制度的可一连成长;四是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促进经济成长,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另外,成本市场禁锢的慢慢类型,也为养老基金的投资缔造了较好的外部情形。”李忠暗示。

从连年的环境看,养老基金收益率较低,仅为2%阁下。对比之下,用于计谋储蓄的世界社会保障基金,因为应承市场化运营,自创立至年底,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远高出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

稳妥推进养老基金市场化

对衷耘帔物的投资比例,步伐也举办了严酷限定。“制度计划的总体思绪是,风险低的比例较高,风险高的比例较低。按照金融市场的变革和投资运营的环境,可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畴和比例举办调解。虽然这统统都是以维护基金的安详为条件。”李忠夸大。

步伐划定,养老基金限于境内投资。在投资范畴上,首要包罗银行存款类产物、债券类产物,以及股票、基金类产物。个中明晰划定,养老基金投资活动性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投资股票、股票基金、ピ踊金、股票型养老金产物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有的人一听养老金投资运营,就领略为养老金都要买股票了,继而担忧其安详性。现实上,按照征求意见稿,投资股票等产物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意味着并不会有多高的比例去投入股市。养老基金是黎民的养命钱,安详性是投资打点的大条件,相干部分将增强监视,稳妥地推进市场化。”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

李忠暗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对股市会发生必然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平和缓循规蹈矩的。“在现实运营中,进入股市的基金局限和时点不是由当局来直接操纵,而是由授权受托的市场机构来详细运作,并且也不行能很快到达投资比例30%的上限。”

多措并举确保基金投资安详性

养老保险基金是老黎民的养命钱,有人担忧,假如呈现吃亏的话,怎么办?

“我们在制定这个步伐的时辰,一个最首要的思量就是担保基金的绝对安详,不能让老黎民的养命钱呈现重大风险。”李忠暗示,凭证安详第一的原则,步伐对严酷节制风险从五个方面作了制度布置和政策类型。

一是别离明晰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打点机构的各自权力、责任,成立彼此制衡的机制。

二是要求打点机组成立健全养老基金投资打点内部节制制度,增强风险管控,维护委托人好处;相干事恋职员要遵守职业类型,严禁操作职务便利为本身和他人谋取好处。

三是公道举办资产设置。明晰今朝只在境内投资;严酷节制投资产物种类,首要是一些较量成熟的投资品种。

四是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别离按打点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成立风险筹备金,专项用于补充养老基金投资产生的吃亏。

五是当局有关部分增强禁锢,各地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资金额度、划出和划回等事项,要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务部陈诉;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打点机构也要如实向有关部分陈诉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环境。

[养老基金相干动静]

篇3:浙江:养老基金涨工资

浙江省企业退休人员涨工资 养老金大幅调整

从20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并向其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全国7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小编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浙江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标准已经确定,从20起按月人均230元的标准增发基本养老金。

据了解,浙江省2014企业退休人员涨工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大幅调整,此次增加基本养老金的对象是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

“浙江省约有320万人可享受到此政策,全年将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近93亿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整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仍延续往年的调整办法,实行普遍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普遍调整与各市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平均养老金水平以及本人缴费年限相挂钩。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获得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高龄人员等群体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浙江:养老基金涨工资]

篇4: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

作者:国艳敏

论文关键词:超级年金改革 未来基金 澳大利亚养老保障

论文摘要:澳大利亚三大支柱养老保障模式拥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基金保证其制度的顺利运行。但是,人口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为其将来的顺利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对超级年金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建立未来基金,专门应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养老保障资金不足的风险。这些措施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基本养老金、超级年金、个人自愿储蓄养老金三大支柱上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它一直是世界银行推崇的一种养老保障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征缴和投资路径多样化的大规模的养老保障基金,这些基金从根本上保证了这种多层次模式的完善性和高抗风险能力。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基金也面临着预期资金不足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澳大利亚政府从超级年金改革和未来基金的建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养老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障基金的运行和长远发展。

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澳大利亚政府近期颁布的代际报告中指出,由于持续降低的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出生率,未来人口将会继续老龄化。到2047年,0一14岁居民人口数量将会有少量增长,传统工作年龄居民即15-64岁的人口将增长1/5 , 65—84岁的老年人口将为现在的2倍多,85岁以上人口将为现在的4倍多(见表1)。人口的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挑战是未来养老保障支付金的巨大压力、预期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服务项目缺乏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未来养老金的支付缺口压力是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澳政府从其首个代际

报告中就开始特别强调,如果政府一直持续执行当前的养老保障和税收政策,而不对其作出任何有意义的调整或补充的话,为了维持相当水平的生活质量,目前这一代的纳税人将要迫使下一代纳税人承担更高的税务责任来保证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向人民提供重要的国民服务,如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除了这些之外,如果现在政府不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革新或创建,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预算也将面临来自超级年金偌大的资金缺口的压力,它也是目前政府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一项可计量的预期负债,超级年金资金缺口将增长到1 480亿美元。

二、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

在澳大利亚引以为豪的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超级年金制度中,政府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以雇主的身份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雇员缴纳税率为工资总额的9%的超级年金税;另一种是以鼓励人们参与超级年金制度的身份为自愿缴费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两项中,第一项的数额非常大,使得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压力。当前澳政府超级年金受益金支付的缺口部分是由政府预算支付的,每年需支付约45亿美元,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预算将会完全面临支付养老金的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陆续颁布了超级年金制度的改革方案,开始逐步实施一系列新的举措来提高超级年金的吸引力,使其变得更加时尚,更加安全,更加方便。推出的新举措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新制度提供更多激励,扩大劳动者对超级年金自愿缴费的积极性。政府为低收人者的政府超级年金合作缴费;降低超级年金附加税,降为10.5%;参与超级年金的自雇者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抵税;降低合法终止支付的税率。

2.增强超级年金的可用性、可获得性。延长个人缴费年龄,使得老年人缴费的年限能够更长,70—75岁之间的老人若每周至少工作10小时,可以继续向其超级年金账户缴费;儿童也可以有超级年金账户,由其父母、祖父母向账户缴费,而其他亲戚或朋友可以每3年向儿童超级年金账户缴纳3 000澳元以下的费用;婴儿红利将能够允许转人超级年金账户。

3.新的超级年金更灵活,更多选择。一方面,增强基金和基金受益可转移性的选择。7月1日开始,政府给雇员机会来选择他们的基金,并允许雇员将积累基金中的现存收益转移到另一个基金中去,这可以消除退休储蓄不必要的花费。另一方面,新的方案规定可以分享超级年金。

4.增强超级年金的保障性。政府出台一系列提高谨慎管理的细则和条例,而且规定要求雇主每季度代表雇员进行缴费。

继20改革之后,5月澳政府又通过一项简化、流线化超级年金的计划,它包括一系列的目的:消除退休者面对的复杂的现行税务规则;增加退休收人;增加对就业和储蓄的激励;提高超级年金储蓄取出的灵活性。这些目的体现了这十几年来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系统最重要最显著的改革,而且政府将提供超过60亿澳元预算在未来4年内完成这些目标。

在新的计划下,从7月1日开始,60岁及以上的已经缴纳超级年金税和收人税者,无需再缴纳超级年金受益税。由于超级年金受益不再被计人总收人,将激励已经领取了超级年金的劳动者继续工作,因为他们缴纳的收人税已经减少了。计划同样消除“最高支付受益限制”,此前的合理收益限制制度对按年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养老金的额度设置了上限,新规定确保了60岁以上人群能够从年金账户中免税取款。此举旨在通过放宽条款的限定来增加年金计划的灵活度,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人群参与。引进新的流线型缴费规则,在何时何地领取超级年金方面给与参与者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计划下,退休收人将提高,1000万以上的有超级年金账户加上未来账户的澳居民和家人将会更加容易地得到更好的受益。超过10万的60岁以上的人将于退休,而且这个数字将会逐渐增加。

三、未来基金的建立

除了对已有的超级年金制度进行灵活化的改革之外,政府还提供资金建立了一个公共养老储蓄基金—未来基金(The Future Fund ) .203月底,未来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达到了580.9亿美元的规模,迅速跻身世界主权财富基金十强。这项基金是通过转移政府预算盈余和转让国有股份积累足够的种子基金,建立专业的独立的基金监管和管理机构把基金放入金融市场进行积累性投资,产生相当数量的投资回报以保证有足够的财富来填补20面临的巨大的超级年金支付缺口。

未来基金所属于的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由政府所有,与本国的社会保障系统相独立。根据澳大利亚的未来基金的资金来源,它又属于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储蓄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指一种政府直接建立的,基金的种子资产完全由政府提供且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转移支付,而不是来自于纳税人的缴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分离,只在独立部门的操作下进行积累性投资的公共养老基金。这种主权养老储蓄基金是为了应付养老保障未来的支付压力而建立,所以一般来说短时间内并不支付,只进行长期的积累性投资,以达到填补预期未来某一年度的养老金支付缺口的目标。

未来基金法案中规定建立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由这个独立团体负责投资决策的制定并向政府承担未来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重大责任。除此之外,政府还组建了未来基金管理局,它主要负责未来基金的行政工作和具体运作,特别是执行监管委员会的投资决定。这两个管理机构分别作为未来基金的投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未来基金法案及与澳大利亚政府签署的投资委托书的指导下开展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

基金接受供款后开始向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展开投资,未来基金法案中明确规定,未来基金投资所得的'收益将直接作为资本进人资本市场,在年之前,未来基金中的任何资金除了支付监管委员会和基金管理局的日常工作开支之外都不允许被提取出来挪为它用;但是,若在2020年之前基金的总财富已经满足现在的超级年金缺口,则仅可以提前提取基金用于超级年金受益金的支付。这样的规定和承诺无疑是从另一个层次上对未来基金的确切性质的肯定,也是未来基金能否真正完成支付2020年超级年金缺口任务的保障。

除了未来基金法案之外,澳政府与未来基金监管委员会签署了由财政部长和负责财政、行政管理的内阁大臣制定的一份投资委托书,委托书中陈述了基金投资的宗旨:保证基金投资的长期回报率最大化,当前的目标是基金投资回报率达到超过CPI指数以上4.5%--5.5%的标准。基金监管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自己制定的投资目标为在未来的中实现基金投资回报率超过CPI指数以上5%.针对如此的监管和投资指导,有学者就明确地提出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能更好地决定怎样的国民储蓄和投资水平才是合适的,所以由政府决定如何进行投资是不可能达到让市场来选择投资的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另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协会的政策与研究主任也指出,政府对于投资战略和预期目标的制定过于细化,这样的过度限定会使未来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主权型养老基金天生所具有的灵活性。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的公共养老储蓄基金也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投资回报率目标。如加拿大为了实现到2025年使总的投资率从8%提高到25%,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4.2%;日本制定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为2.2%;新西兰制定实际投资回报率为利率加上2.5%.

四、评价与借鉴

席卷全球的老龄化危机和金融风暴,对各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拥有三支柱型的综合保障体系,但其仍然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养老保障基金的支付能力。政府对于超级年金的改革无疑提高了基金对民众和企业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基金在老龄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巩固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未来基金这个新兴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建立未来基金的最显著的好处就是解决了政府面临的未来巨大的超级年金缺口的压力。虽然未来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完全独立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但是从它的养老保障作用角度来看,未来基金无疑是给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三层支柱型养老保障体系加上了一道牢牢的保险。其次,未来基金进行有效的市场投资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未来基金解决了政府如何处理预算盈余的重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这为其转移预算盈余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同样也可以作为对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再次分流的新方式。这样还可以避免因预算盈余和外汇储备过多而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另外,未来基金区别于缴费型主权养老储蓄基金的是,它纯粹只是一个投资基金,既没有由于提高当前缴费而形成的积累余额的显性债务,也没有现收现付制下尚未需偿还的养老金的价值与缴费余额累计储备之后的隐性债务。所以它会更大程度地减小政府面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但这也要求政府对基金有着强大的财政支持。

当然,未来基金除了拥有一系列的优势之外:对于它的怀疑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失过。如有学者指出,未来基金的建立并不能大量减少将来面临的老龄人口,更没有大幅度降低需要填补的养老金的数额。虽然基金的投资收益确实增加了政府应付未来养老金缺口的能力,但是这些投资收益也包含对现在不使用这部分资金的机会成本的补偿。这些资金到底是现在使用还是封存仅用于投资,两种实际效益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有一些学者指出,把原本应该现在就用在人民身上的钱放进未来基金中就等于减少当前的服务和提高了当前的税收,但是政府却没有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承认过这一事实。在这些讨论中,他们认为能够解决未来预算压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革现行的税务和消费政策。

澳大利亚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否能够战胜新形势下的挑战,满足人民养老保障资金的需求,还需要拭目以待。各个国家也需要抓紧时间调整或完善本国养老保障基金制度以抵御各种危机。不仅如此,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解决养老保障资金的问题,不能一味地仿效。

篇5:国企改革主题基金

周一,沪指震荡收高,上涨0.71%剑指4000点。对于后市,券商普遍表示,市场大逻辑没有改变,长期持续看多,短期仍以震荡为主,看好国企改革主题。

申万宏源认为,短期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正在散去,但中长期影响仍较深远。人民币一次性快速贬值的方式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同,上周四至周五,央行的适时干预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4左右的水平,也使得投资者对于汇率的预期逐渐趋于稳定。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短期汇率市场的震荡反而强化了股票市场维稳的必要性,这才是短期市场走势不弱的核心原因。中长期看,美国紧缩周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宽松周期同时存在,叠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进行货币和汇率政策组合选择时需格外审慎。

平安证券也表示,证监会对于中证金公司若干年不退出的表态意味着市场短期最大的担忧得到缓解,市场信心得到巩固。央行对汇率进行的迅雷般的调整,则让短期的汇率校正迅速到位。

短期来看,从市场运行的特征(主题投资收益率明显高过行业)、信用债收益率的明显下行、投资者的仓位等迹象显示,当前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预计短期A股围绕3500点-4200点的区间展开震荡,市场主题投资的偏好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本周,多家券商策略报告中普遍看好国企改革,认为仍然是当下市场最热的主题和重要催化剂。

申万宏源指出,国企改革仍值得期待,并提示关注地方国企改革近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重点关注广东、贵州和上海国资。

对于国企改革主题投资,国金证券认为可以从“大集团、小公司”等七方面关注。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还未出台、第一批试点改革动作相对保守的背景下,国企改革后续仍存在颇多看点,而集团解决同业竞争将是国企改革值得关注的主线之一。

[国企改革主题基金]

篇6:对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的探索

对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的探索

面临“白发浪潮”的冲击,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己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作为发展和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手段之一,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对于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借鉴其基金管理的`经验,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作 者:伍戈 廖筠 俞志海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刊 名:山东经济 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 年,卷(期): ”"(1) 分类号:F840.67 关键词:养老基金   运营商业化   社会保险  

篇7:社会保障社会化与养老基金省级统筹

社会保障社会化与养老基金省级统筹

社会化是社会保障本质特征

我在一篇讨论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文章《全面理解切实实现现代社会保障社会化》中,强调阐述了一个观点:社会化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我研究这个问题已有些年。我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是出于实践也是理论研究的需要。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的改革,将企业保险转为社会保险,取得了重大成果。以后的改革就碰到了一些困难,致使社会保障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之初,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设计的不是很好,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起点过低。待到形成了地区的既得利益,再来调整就十分困难了。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又是由于缺少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对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全面、充分的理论准备。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这个道理,对社会保障的改革也是适用的。

社会化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这是研究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明确的。但是现代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究竟何所指,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清楚。何以见得?试检阅我们这些年发布的有关文件、报刊文章,就可以发现,这些文件、文章并没有少谈社会化。可是却仅仅限于管理服务这一低层次的社会化。在谈到养老保险的时候,一般都只要求作到养老金由社会发放,就是实现社会化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

现代社会保障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曾将社会化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四点:一、保障对象社会化;二、保障主体社会化;三、基金筹集社会化;四、管理服务社会化。现在看来,这个概括没有错,但失于简单。例如在谈社会保障基金时,只提基金筹集社会化,而没有提到调剂使用基金的社会化。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再分配可以有多种渠道,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的再分配,是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其目的是在社会范围内调剂使用从社会筹集的基金,以保证社会成员遇到种种风险时的基本需要。调剂使用基金的范围越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越强,缴费者的负担则会越小。

二次分配应强调公平

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的原则与第一次分配有所不同:第一次分配在我国过去是按劳分配,现在讲按生产要素分配。无论按什么原则,第一次分配着重的是效率,第二次分配则应强调注重公平。我国长期以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弱化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对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然是不利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竞争激烈,不可避免地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甚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不予适当控制,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计划,它的宗旨在于通过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使社会财富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在职者与失业者之间、健康者与病残者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合理地适当转移。财富从幸运者向不幸者转移,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我们必需从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全的高度,深刻理解社会保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加强对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使社会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

为了实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的这种社会财富的转移,要求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要求树立社会互济互助和自助的观念。

社会保障的互济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保费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属于横向互济,在代际间调剂使用就是纵向互济。劳动者本人年轻时的积累退休后使用,则是自助。据测算,即令是完全储备制的养老保险,个人一生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也不够退休后常年支用。所以,社会互济在任何模式下都不可以没有,对任何人都是必需的。

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对象已经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成为人人都应享受的权利,属于人的权利。这个观点已载入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的《联合国人权公约》,表明现代社会保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1979年已开始直接参加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并于1982年成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员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在好几个人权公约上签字。在新的世纪,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更应进一步放开视野,认识到社会保障是对人权的保障,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编织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公民权益

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立法强制施行的一种公共计划,是全体公民依法享受的权利。社会要保障公民基本的体面的生活,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这是现代社会保障与过去时代济贫事业和所有慈善事业的根本区别。现代社会保障也不同干现代的慈善事业。慈善是政府、宗教、社会团体以及富人们,出于对穷人的慈悲和怜悯所做的施舍,是一种恩赐。接受者一般都要感恩戴德,有的施舍者还要求“知恩图报”,使对方感受屈辱。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历来各个时代都有慈善事业。有的是政府举办、有的是宗教团体或其他社团举办,也有个人如开明士绅举办的。无论是谁举办慈善事业,都属于道德行为,都对社会对人民有好处,应受到欢迎。

但是想依靠道德来解决社会不公,是不可能的。社会上各种人的道德水准差别很大,各人的动机不同。道德高尚者乐意做慈善事业。有的人以非正当手段爆富,也会做点善事以掩盖劣迹或装潢门面。一般人慈悲为怀,出于同情而做些救灾济贫的好事。不论何种情况,举办慈善事业总是好事。至于那种只知利用职权、亲朋关系,不择手段、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残酷剥削劳动者达到发财致富的人,属于缺德者。对这类人不要希望他们去做什么慈善事业。只望他们的劣迹暴露之后受到应得的惩处。

以社会道德为基础的慈善事业,是以自愿为原则的。社会、国家不可能命令大家都来举办慈善事业,都向穷人施舍。好比现在社会,水旱灾害频繁,捐助救济受灾人民,只能号召,不能强迫命令。对于那种“为富不仁”者,尽管他享受豪华,挥金如土,你也不能强使他拿出钱来做善事。现在有不少公司、企业的经理、老总,本单位职工工资发不出,退休者养老金拖欠几个月甚至几年,他照样出国“考察”,买别墅、高级轿车,他不犯法,你奈他何?所以,绝不可以将现代社会保障同慈善事业划上等号。

有人说什么“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代名词”,“是慈悲行为”,这是不对的。

社会保障是公民平等享受的权利,这里不存在恩赐或施舍,只有责任和义务。有的同志指出,不应将现代社会保障等同于慈善事业。我完全同意。不过,我也不同意社会保障是出于正义的说法。如果以重振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为出发点,应大力提倡正义,坚持正义。但是,仅仅依靠正义也解决不了社会安全的问题。现代社会保障是在社会成员间实行的互助、互济,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不论你有没有正义感,你都得依法参保、按规定缴费。而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险法还没有出台。社会保障法治化离我们还有多远?

解决欠缴养老保险费的问题,要加强社会保障的理论教育,作宣传动员,提高认识和觉悟。但对于顽抗者,不能依靠道德,而应诉

诸法律。我访法期间,法国社会部的官员告诉我:在法国,如果有哪个单位不缴纳社保费,下个月法院就会找他。

统筹层次提高就是社会化水平提高

制度不统一,条块分割、地区分割,要实现国民收入高度社会化的分配,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病,要害正在于此。

仅以基本养老保险而论,时至今日,我们实行的还是以县市为单位的养老保险费用统筹。这种低层次统筹的弊病,国务院发布的26号文件即已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制度不健全。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要按照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明确要求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国务院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加快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在省、区、市范围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这个通知还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

应该肯定,、19这两个文件的方向是正确的,如能贯彻实施,定能将我国养老保险向社会化推进一步。省级统筹要求实现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金。实际上就是国民收入在省级范围内的再分配。统筹层次的提高,亦即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这两个文件的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明确了省级统筹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经之路,是为下一步过渡到全国统筹,实现国民收入高度社会化再分配创造条件。虽然无论是19还是年的文件,均未将省级统筹与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水平联系起来,但这两个文件实施的结果,必将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水平,发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化的陕西模式

遗憾的是,近几年笔者走访过一些地区,了解到1997年的决定和1998年通知的要求,直到20并没有实现。有的省是有困难,有的则是对省级统筹有不同意见。过去文件讲有13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笔者的著作中也沿用了这个数据。后来才知道,实际上除了京、津、沪三市外,仅陕西省基本上作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省级统筹。何以陕西这个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能够作到省级统筹,而东中部较发达地区反而实现不了呢?

陕西省基本建立了符合国务院要求的基本养老基金省级统筹,被称为“陕西模式”,实际上也可称为“社会化的陕西模式”。陕西这个社会化的省级统筹模式是形势逼出来的。

1998年以前,陕西省和全国一样,是按国务院1991年33号文件和1992年劳动部12号文件的要求实行省级统筹。这时对省级统筹的理解和规定仅仅是,各县市将基本养老基金结余的30%上交给省,由省调剂使用。陕西省实行了两年就停了。马新生同志说,有的地方认为,这是“一平二调”。我结余的基金为什么要交给你?直到1997年和1998年,基本养老基金还是没有做到省级统一调剂使用。宝鸡、西安有少量结余,也协调不上来,省里没有钱调剂,职工养老金只好拖欠。那时经常半夜三更就会有电话打来找局长,说什么地方欠养老金,什么地方闹事,情况很乱。加上11个行业统筹移交省上,就更乱了。行业养老金待遇一般比省高,缺口更大。

针对这种情况,1997年陕西省下发40号文件,提出确保养老金发放的任务。过去实行的是差额缴拨制,企业不缴费,经办机构就不发。40号文件规定,不论企业缴不缴费,经办机构都必须发。

从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下半年实行了一年,岂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拨下去的养老金,有的被企业挪用了,有的随意扣发。例如陕西农械厂,扣住省里拨来的养老金不发,说是在职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去,如果发了养老金,职工不答应。所以先扣住,等有了钱一起发,有的几个月才发一次。根本就保证不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更谈不到社会化发放了。

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28号文件,要求加快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陕西省总结了近年来实行省级统筹的经验教训,提高了认识。只有实现了省级统筹,才能发挥出基金的最大效用,也才能在确保养老基金方面形成力度,但由此也意味着省级统筹就是把养老金筹集和发放的责任由省一级承担,将矛盾集中到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省级统筹,也才能保证养老金社会发放。

为了真正做到省级统筹,他们首先改养老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缴纳;并在全省基本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缴纳比例。最关键的是实行省对各级社保机构的垂直管理,亦即实现了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

垂直管理主要是管人,首先掌握了社会保障系统的人事权。各级社保机构的负责人都由省社保局统一任免。这一条是关键中之关键。其次,他们改变了养老基金筹集的办法,省政府决定全省养老保险费改由省地税部门统一代征,省政府要求“先保费,后保税”,作为考核地税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了缴费的强制性。

从20开始,全省的养老保险费就由省地税部门统一收上来,转入财政厅养老专户,再由财政厅转到省社保局账户,省再转到各地市社保账户。离退休人员持存折(卡)到银行领取养老金。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由地税部门统一收缴;由银行统一发放。各级社保机构和地、市、县区部门只管开单子,管账不管钱。真正作到了收支两条线。各级社保机构手上没有积累,也就避免了挪用现象。

关于陕西养老金省级垂直管理,省级统收统支的“六统一”和发放方式实行的“五子模式”,本期“探索与思考”栏目《陕西养老保险模式利弊谈》一文有详细阐述,不赘。

谈到省级统筹问题时,马新生说:省级统筹的关键是看省一级政府是不是敢于把责任都承担起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社会保险的层次越高越好,社会化的范围越大越好,但由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涉及多方面复杂的问题,很多地方有畏难情绪,不敢去碰。

陕西省能够实现省级统筹,还有一个条件是财政兜底。陕西是个欠发达省份,实行省级统筹以前,陕南、陕北养老金缺口达40亿,由省财政补贴。实现省级统筹后,宝鸡、西安的结余都交上来。2001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助陕西达6.1亿元。

为实行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陕西的经验表明,要是全国各省都实现了省级统筹,财政每年为确保养老金发放转移支付的费用有可能大幅减少,这对国家、对社会、对省和退休人员四者都有利,何乐而不为?有的地方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办到,陕西模式无法推广。实际考察表明,说到底,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即利益障碍。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余属于事务性的问题,都不难解决。

前面提到,实现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也就提高了社会化的水平,为将来实现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从养老保险这个方面创造条件。我认为,省级统筹是过渡到全国统筹的重要一环,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由之路。它的意义绝不可以低估。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着重的是公平。社会化的范围越大,越能做到公平。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基金,这是高度的社会化分配,也是社会公平所要求的。

陕西有人说,这不是“一平二调”么?这是误解。社会保障要

求的公平,是机会均等,不是平均主义。过去我们反对“一平二调”,是反对平均主义,而且是第一次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工资、劳动报酬的平均主义。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是第二次分配。不能将它们混在一起来反对。

从省级统筹看,陕西一个西部地区不发达省份尚能做到,为什么东中部沿海发达地区反而做不到呢?是没有钱吗?不是。江苏和广东两个发达省份,分别结余18个亿和100个亿,但他们省上却动不了这个钱。同一个省里面,有积累同时又有拖欠。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有的是对社会保障社会化理论缺少认识;有的是办法不对,养老模式没有社会化。归根结底,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利益障碍。省内是各市县局部利益障碍。省一级当前是怕负责任,将来则是不愿将本省结余上缴给国家用于调剂使用。其实,发达的省份如果采取社会化的养老金模式,将全省各地的结余调集起,用来给省内贫困地区发放养老金,可能够了。即使还有缺口,也不会大,由财政转移支付,做到“确保”并不难。

关键在于提高对社会保障社会化的认识,树立起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观念、互济互助和自助的观念。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越来越重视,正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各级政府对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入世后的新时期,我们更要扩大视野,从增强国力以应对入世挑战着眼,首先实现国务院的要求,建立基本养老基金的省级统筹,并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作好准备。

谈到全国统筹,一些同志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这里存在实际困难,主要是利益障碍,这种考虑是必要的。

按手边掌握的数字:2001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滚存已达1054亿元,政府补贴从1998年到2001年累计约1170亿元。两者数额相差无几(参见附表)。有人大胆设想,如能将结余滚存用于发放养老金,以丰补欠,可以达到基本平衡,可以减少财政的负担,当然很好。但是,这在目前是很难办到的。

我们既要照顾各地方的既得利益,又要考虑有利于将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处于两难的境地。为了提高养老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社会化水平,又不加剧矛盾,也只有采取渐进改革的办法。第一步要先实现1997年国务院的决定,基本养老基金从县级统筹到省级统筹的过渡。

附表:

年份 养老金结余滚存① 财政对养老金缺口

(亿元) 的补贴②(亿元)

1991 149.00

1992 200.00

1993 258.50

1994 304.80

1995 429.80

578.00

1997 682.90

1998 611.60   100

733.59   200

947.00   470

2001 1054.00 400

合计 1054.00   1170

资料来源:①历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②《财经时报》,其中2000、2001据养老金收支缺口计算。

所谓实现省级统筹的利益障碍,无非是如何对待各地方的结余滚存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考虑既往不咎,就是说各地已往结余滚存不动,省级统筹重新开始,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可以确定一个适合的时点,比如或1月1日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当年的基金由省一级统收统支,也可以吸取陕西的经验,统一由地税部门代收,银行统一发放,结余上缴国家,不够由国家财政补贴。在此之前,各地方结余滚存的养老基金仍归各地方所有,用于对退休人员的福利补贴。

至于全国统筹困难更大,更加需要从头做起,要充分做好准备。首先要加强研究,提高认识,还要设计模式,制定法律法规和协调关系等等。用3-4年的时间作好准备,研究起草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实行。以求平稳过渡,达到全国统筹的伟大目标。

以上浅见,作为引玉之砖,诚恳希望引起讨论。

篇8:社会保障社会化与养老基金省级统筹

社会保障社会化与养老基金省级统筹

社会化是社会保障本质特征

2001年我在一篇讨论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文章《全面理解切实实现现代社会保障社会化》中,强调阐述了一个观点:社会化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我研究这个问题已有些年。我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是出于实践也是理论研究的需要。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的改革,将企业保险转为社会保险,取得了重大成果。以后的改革就碰到了一些困难,致使社会保障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之初,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设计的不是很好,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起点过低。待到形成了地区的既得利益,再来调整就十分困难了。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又是由于缺少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对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全面、充分的理论准备。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这个道理,对社会保障的改革也是适用的。

社会化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这是研究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明确的。但是现代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究竟何所指,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清楚。何以见得?试检阅我们这些年发布的有关文件、报刊文章,就可以发现,这些文件、文章并没有少谈社会化。可是却仅仅限于管理服务这一低层次的社会化。在谈到养老保险的时候,一般都只要求作到养老金由社会发放,就是实现社会化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

现代社会保障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曾将社会化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四点:一、保障对象社会化;二、保障主体社会化;三、基金筹集社会化;四、管理服务社会化。现在看来,这个概括没有错,但失于简单。例如在谈社会保障基金时,只提基金筹集社会化,而没有提到调剂使用基金的'社会化。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再分配可以有多种渠道,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的再分配,是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其目的是在社会范围内调剂使用从社会筹集的基金,以保证社会成员遇到种种风险时的基本需要。调剂使用基金的范围越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越强,缴费者的负担则会越小。

二次分配应强调公平

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的原则与第一次分配有所不同:第一次分配在我国过去是按劳分配,现在讲按生产要素分配。无论按什么原则,第一次分配着重的是效率,第二次分配则应强调注重公平。我国长期以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弱化了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对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然是不利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竞争激烈,不可避免地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甚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不予适当控制,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计划,它的宗旨在于通过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使社会财富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在职者与失业者之间、健康者与病残者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合理地适当转移。财富从幸运者向不幸者转移,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我们必需从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全的高度,深刻理解社会保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加强对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社会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

为了实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的这种社会财富的转移,要求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再分配,要求树立社会互济互助和自助的观念。

社会保障的互济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保费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属于横向互济,在代际间调剂使用就是纵向互济。劳动者本人年轻时的积累退休后使用,则是自助。据测算,即令是完全储备制的养老保险,个人

[1] [2] [3]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对1995年以来改革的评析

法律咨询网的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开题报告参考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讲解

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设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社保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
《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现有的养老主题基金(精选8篇)】相关文章:

社保自我鉴定怎么写范文2022-12-03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2023-12-0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2023-06-15

社会保障调查报告2023-08-21

社保专员周工作总结范文2022-11-19

社保工作总结2023-05-28

基金公司尽职调查分析报告2022-10-19

村支书会议讲话2023-02-09

社会保障个人工作总结2022-07-10

打击欺诈骗保宣传的活动总结2022-1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