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时间:2022-11-09 09:08: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精选5篇)由网友“万里小路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篇1: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原文】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翻译】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鉴赏】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  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2:张九龄《望月怀远》鉴赏

唐代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全诗鉴赏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 “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知识扩展】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 “岭南第一人”。

篇3:张九龄《望月怀远》鉴赏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篇4:张九龄 《望月怀远》鉴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灭烛怜光满⑸,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⑹。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⑸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白话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拓展阅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翻开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的考古期刊,这些五十多年前印出的纸张已经发黄,上了年头的纸张就是不一样,发散出来淡淡的甜甜的香气。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一时反应不上来他是谁,只觉得很熟,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唐代杰出的诗人,开元尚书丞相。

唐诗不仅开辟了一个诗歌的王朝,更开辟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很多好诗为人所传诵。《唐诗三百首》成为许多人诵读诗作的首选。在这个流传最广的唐诗选集中,第一首便是《感遇》,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与这首诗相比,张九龄的另一首诗也选入《唐诗三百首》,更为人称道,即使没有读过唐诗的人也熟悉其中的诗句。那就是《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当初读到这首诗时,猜想诗人一定是在海边。海风吹拂着诗人的衣带,海边潮起潮落,明月缓缓的在海天相接处升起,心中的思潮,眼前的明月,与那无边的大海的阵阵波涛声,一起让诗人创作出了千古名篇。

唐人的诗篇许多都是写实景。开元十四年,张九龄仕途受阻,才不能申,奉命祭祀南海。纵观张九龄的宦游生涯,他极有可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这首《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大简至美,浩然之中让人的情感与宇宙的运行相通相融,契合了华夏文化最本质的追求,因此,她已经深深的印到我们民族的语言世界。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对于心性的深彻感悟,没有对于意象表达的自由,不可能咏出这样双关双喻的诗句。

诗人的名篇传扬天下,诗人却被淡忘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张九龄,更少有人去关心他的身后事。他还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如《秋夕望月》: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没想到在考古文献中看到了张九龄的名字。

曾经踏寻过少陵原上的杜牧墓,只见到一个干涸的巨大水坑,坑底已经成了菜圃。杜牧墓应该在这里,可惜已经破坏殆尽,只看到几块唐代的碎砖。

张九龄,韶关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进入中央中枢的岭南高官,后人誉其为“岭南第一人”。他主要活跃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前后,政治能力与诗歌作品为后世所称道,晚年遭到李林甫陷害,罢相回乡。

张九龄埋葬在故乡广东省韶关武陵原。他的墓葬形制明显属于高官规制,与长安地区的同样等级的墓志非常接近。整个墓都用砖砌成。墓室平面为弧方形,四角攒尖,甬道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室,棺床在墓室中部。与北方的黄土不同,岭南的土壤属于另一类型,整个华南都很少发现唐代人骨架,也就是很难保存下来。张九龄墓也没发现尸骨。

唐代的壁画墓在长安附近并不稀罕,而张九龄的墓也有壁画,在岭南地区这是孤例。尽管墓壁上大部分的'壁画都剥落了,还是透露出了唐代的风韵和气度。那壁画中脸庞圆润的侍女,硕大的蟠桃生长在枝头。墓室的东壁壁画上残存一条青龙,可以想见那西壁一定曾画有白虎,而前后则很可能还是有朱雀、玄武。

一般的唐代墓志文字较多,先要追述先祖的事迹,然后一一介绍墓主人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对其所历任的官职会逐个道来,不厌其烦,很像当代的履历表。张九龄墓志铭中只有276个字,文笔大气简洁。

撰写墓志的人名叫徐安贞,他当时已经对张九龄的历史地位很有信心,觉得不需要再墓志中记录繁琐的官职履历,只说他官位升降共有18次。徐安贞在墓志中说:“张公的生平事迹已经在中原的碑刻上了,必定能在优秀的史家笔下青史留名(序夫官次,存乎事迹,列于中原之碑,备诸良史之笔矣。)”。

由于在历史上遭到盗掘,当考古发掘者发掘到墓葬中时,只发现了少量残破且多被扰乱的文物。在《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的开篇,写到这样一句:“自宋以来,曾经过历代不同程度的‘修葺’和盗掘,其中以19所进行的那次破坏最甚,墓室顶部与封门券顶均被凿开,盗痕累累”。这一段话读来让人颇多无奈。这份简报中将“修葺”二字加了引号,很是奇怪。答案在之后的一份简报中。

在张九龄墓考古发掘1年之后,发掘了旁边的另一座唐墓,没有墓志,但推测为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墓。在张九皋墓葬的简报中,明确提到1919年军阀以修葺为名,对这些墓葬进行了盗掘。

中国历史上颇具规模的墓葬一般都会遭到后代多次盗掘,即便是诗人,是岭南第一人的墓也难幸免。幸好留下了墓志,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

正式的考古发掘可以完整的保留历史信息,会将文物保护起来,留待在博物馆中展示,相关的文字、照片等资料也会出版,以供所有人查阅,而盗掘则完全是破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对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身后的墓葬都难以完整保存下来,实在可悲。只好以先生的《感遇·幽人归独卧》来缅怀先生之风: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篇5:张九龄《望月怀远》诗词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词鉴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①生:升起。天涯:远在天涯的人。共此时:同在此时共望明月。

②情人:可指亲友,也可指妻子或尊崇爱慕之人。竟夕:终夜。

③怜:爱。光满:月光皎洁明亮,光辉四射。露滋:露水湿衣,说明夜已深。

④不堪:不能,不可。盈手:满手。意为月光是抓不住的,不能拿来赠远人。寝:卧室。佳期:欢娱的相会。

译文:

苍茫的大海上,缓缓升起一轮皎洁的月华;遥远的天边,你也凝望着,静听心潮喧哗。这漫漫长夜,真令人愁怨;整夜整夜,低头抬头见你如鲜花。熄灭了烛光,满屋的月华却更妩媚可爱,披衣出门,露水沾湿了脸颊。捧美妙的月光赠给你吧,月华却从指间漏下;回吧,回吧,回到卧床,在梦中听你的醉语甜话!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主旨诚如诗题所示,抒写的是诗人对远在天涯的情人的深切怀念。在写作上,它紧扣题中的“望”、“怀”二字,融情景为一,委婉缠绵,诗味隽永。

首联缘景写情,简洁生动。第一句仅用了五个字,便展现了天地之间明丽壮美、浑然一体的景象。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大海和明月两个自然物象本来相距极其遥远,且无生缘关系,诗人拈出一个出生的“生”字,不露痕迹地注入了主观想象,把生命和感情赋予了二物。从而,表现了水月相依相恋、相映生辉的情态和生机。这一句写景,可谓师之造化,得乎心源,妙语天成。它既创造了令人神往的优美意境,又对全篇的抒情做了铺垫和反衬。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谁能无动于衷?谁不渴望同亲友一起欢度良宵?所以,第二句便紧承首句,顺理成章,写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人用 “共此时”三字,以实带虚,由自己在此望月,推己及人,想象对方此时此刻也在天涯望月,深入一层表现了双方情谊甚笃。总之,首二句虽造语平淡,却宛如一幅 “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写意图。

三、四句,概括写怀远,情致深婉。“遥夜”,即长夜。夜晚的时间,并不因人增减。但是,时刻怀念对方的情人由于心思不宁,则会感到时光流逝太慢,夜长难熬。写出情人这种异乎寻常的心理感受,已经深化了怀远之情,然而诗人似嫌不足,又特意在 “遥夜”前冠以 “怨”字,表现了怀远者心烦意乱却无可奈何,只能迁怒于漫漫长夜的难堪之状。接着,再用 “竟夕” (即彻夜) 的相思,表现了难堪为时甚长。如此运笔,遂使概括写怀远避免了流于空泛化和失之于一般化。在章法方面,这两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四句,通过望月的具体行动,生动深入地刻画了诗人痴情相思的心理活动。谢灵运 《怨晓月赋》 : “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本篇第五句“灭烛怜光满”,即化用其意。灭烛的外在行为和爱月的表层意向,均是诗人心灵深处怀远的折光。梁简文帝 《夜夜曲》 : “愁人夜独长,灭烛卧兰房。”由此可知,“灭烛”,紧承第三句的 “怨遥夜”,是怀远的独特心理感受支使下的外在行为。这样做,未能使他得到片刻安慰。他辗转反侧,望着射入屋内的皎洁月光,驰思千里,转而幻想借月寄情。因为: 漫漫长夜,只有普照九州的圆月才能把自己的`钟爱带给对方。第六句的 “披衣”而起,是这一希望的外在行为。“觉露滋”三字,暗示他已由屋内步出屋外,望月甚久,一直待到了露水滋生的深夜。此时,诗人与明月进行了默默往复的感情交流,物我之间达到了契合无垠的境地。第七句的 “盈手赠”三字,表明诗人曾幻想把融注了自己情思的月光捧手赠给对方,但是又用 “不堪” (不能)作了否定,使人如闻叹惋之声。末句的 “还寝”,即由屋外返回屋内就寝。这一行动,说明他又坠入了失望的低谷。“梦佳期”,即在梦中得到与情人相会的日期。可见,诗人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仍执著地希望在梦幻中弥补现实的失望。袁枚在 《随园诗话》卷六中说: “诗情愈痴愈妙。”本篇后四句动人之处,就在于形象地再现了一片痴情。

望月怀远古诗

高中语文:张九龄《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马戴:楚江怀古唐诗赏析

望月有感原文及赏析

《耒阳溪夜行》阅读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诗词鉴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二选修)

八月十五的诗词佳句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精选5篇)】相关文章:

《耒阳溪夜行》 张九龄2023-10-06

感遇?之三十,感遇?之三十陈子昂,感遇?之三十的意思,感遇?之三十赏析2022-11-10

关于中秋节古诗祝福语2023-10-24

描写读书的古诗全诗2023-08-23

初中语文诗词名句分类赏析2023-11-18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2023-09-27

《望月》 之一2022-10-14

海上生明月作文1000字2023-05-26

以月思乡的诗句2022-05-07

小学中秋节诗句作文素材2023-11-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