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

时间:2023-09-27 08:12: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整理8篇)由网友“北伍洛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

篇1:《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名家评论

胡应麟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

王世懋曰:句句以春江花月妆成一篇好文字。

唐汝询曰:此望月而思家也。言月明而当春水方盛之时,随波万里,靡所不照。霜流沙白,状其光也。因言月之照人,莫辨其始。人有变更,月长皎洁,我不知为谁而输光乎?所见惟江流不返耳。又睹孤云之飞而想今夕,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己与室家是也。遂叙闺中怅望之情,久客思家之意。因落月而念归路之遥,恨不能乘月而归,徒对此江树而含情也。

锺惺曰: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唐诗归》卷六

谭元春曰: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陆时雍曰: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唐诗镜》九盛唐卷一

周珽曰: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笋合缝,铢輌皆称。伯敬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诚哉斯言也。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盛唐二

黄家鼎曰: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不是补天手,未免有痕迹。

王夫之曰: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元下口分在。 ——《唐诗选评》卷一

沈德潜曰: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唐诗别裁》卷五

管世铭曰: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尝非一时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何大复未之思也。 ——《读雪山房唐诗抄》卷八,七古凡例

王尧衢曰: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唐诗合解》卷三

王闿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陈兆奎按:《春江花月夜》:萧杨父子时作之,然皆短篇写兴,即席口占。至若虚乃扩为长歌,秾不伤纤,局调俱雅,前幅不过以拨换字面生情耳。自“闲潭梦落花”一折,便缥渺悠逸。)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陈兆奎按:昌谷五言不如七言,义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涩炼为奇,一以纤绮为巧,均思自树一帜。然皆原富体。宫体倡于《艳歌》、《陇西》诸篇。子建、繁钦,大其波澜;梁代父子,始成格律。相沿弥永,久而愈新。以其寄意闺闼,感发易明,故独优于诸格。后之学者,已莫揣其本矣。) ——《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附陈兆奎按语

闻一多曰: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李泽厚曰: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意识意境。——《美的历程》第七章

篇2:《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作者简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导语设计:

在一个春天晴朗的夜晚,你置身一人来到美丽的江边,你的头顶上就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接着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自然引出张若虚在《春江花明月》这首诗里也写了月。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直接进入课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旅夜书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二.整体感知 ,品诗意

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古美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读、去品。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抛开一切,用心灵去倾听诗人的心声。(分组诵读)

1.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相思之情

2.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写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

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三.细度全诗,品诗韵

(一) 分析景物美(1——10句)

( 学生齐读)

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

2.前十句写了一种很美的画面,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绝美的画面?

(引导学生赏析)

3.这十句写景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4.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幅美景的特点?

明确:寥廓 、空明 、澄澈

(再次齐读,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

(二) 分析哲理美 (11——16句)

1.置身于如此空明纯净、澄澈寥廓的美景,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张若虚先想到什么?

(生齐读11——16句)

明确: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2.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明确: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

大地的? 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

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3.古人都喜欢探寻宇宙人生的奥秘,许多诗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大家看投影。下面我们来看看?

(投影)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拓展探究)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学生讨论探究并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曹植、阮籍等人的有什么不同? 讨论有人说张若虚为什么“哀而不伤”?

4.如果说诗歌的前十句作者描绘了澄澈空明的美景,那么这六句写的是什么?

明确:深邃的哲思

(师生齐读这六句,感受作者在诗中传达的对宇宙人生得深沉思索)

(三) 分析情感美

(齐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诗歌末尾)

1. 作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沉浸在似水年华的体认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有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一种深沉而寥廓的宇宙意识;但是毕竟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因此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全诗转入另一重境界。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何种感情呢?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情感呢?

明确:愁 (以“愁”字划分层次)

2. 是一种什么愁呢?

明确:相思之愁

3. 既是相思之愁,那么是说在思念谁呢?

明确:思妇思念游子,游子思念思妇。

4. 妇思是如何思念游子的呢?能否就你有感触的诗句作赏析?

(学生赏析)

5. 游子是如何思念妇思的呢?能否就你有感触的诗句作赏析?

(四) 总结全诗

课堂总结《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美在诗歌和谐婉转的韵律,美在春江月夜迷人的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理,美在缠绵浓郁的离情,更美在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

(学生质疑,把课文说理部分引向学生生活体验,学以致用。

(五)作业设计

比较阅读:

《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可从意象、意境、题材、主

题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探究。

(六)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理: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知识扩展】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成为“吴中四士”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作品赏析

初唐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确,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使这首诗无愧于“盖全唐”的美誉。

变诗为曲

80后编剧罗周因其中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了将之改编为昆剧的念头,“试图追索这首诗的诞生”。剧本由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签下,经过三年筹备,同名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于去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日前,又作为上海市民院团展演重磅剧目在浦东新舞台上演,启用中型剧场的简约版舞美,让载歌载舞的昆曲表演样式聚焦在演员的唱念做打,明月桥被五级台阶概念化地呈现,黑色作为舞台主色调,干净、写景,在灯效下突出空间纵深感,令人体味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时间的“无情”与人性的“至情”。

篇3:《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成为“吴中四士”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作品赏析

初唐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确,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使这首诗无愧于“盖全唐”的美誉。

变诗为曲

80后编剧罗周因其中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了将之改编为昆剧的念头,“试图追索这首诗的诞生”。剧本由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签下,经过三年筹备,同名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于去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日前,又作为上海市民院团展演重磅剧目在浦东新舞台上演,启用中型剧场的简约版舞美,让载歌载舞的昆曲表演样式聚焦在演员的唱念做打,明月桥被五级台阶概念化地呈现,黑色作为舞台主色调,干净、写景,在灯效下突出空间纵深感,令人体味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时间的“无情”与人性的“至情”。

随堂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霰(xiàn)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

B.滟滟(yàn)内讧(ɡōnɡ)恪守(kè)垂涎三尺(xián)

C.碣石(jié)谄媚(chǎn)懦弱(nuò)莘莘学子(shēn)

D.扁舟(piān)创伤(chuànɡ)联袂(mèi)戛然而止(ɡá)

解析:A.“酵”读jiào;B.“讧”读hònɡ;D.“创”读chuānɡ,“戛”读jiá。

答案:C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A.升—生;B.婉—宛;C.装—妆。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

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解析:A.逐:追随。

答案:A

篇4: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生,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曾创作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如《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

猫》、《小溪流的歌》等。他的.童话具有崭新的社会内容,睿智、隽永,富有哲理,饱含激情,风格清新,语言优美。◆[-01-26]

作者简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年生,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曾创作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如《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

猫》、《小溪流的'歌》等。他的童话具有崭新的社会内容,睿智、隽永,富有哲理,饱含激情,风格清新,语言优美。◆[2004-01-26]

篇6:浅析《春江花月夜》

浅析《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3、语言清晰,结构严谨。

《春江花月夜》全诗语言清晰,对仗工整,韵律婉转,浓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有强烈的节奏感;又由于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艺术中国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艺术中国

二、该诗的艺术价值

艺术中国

1、对唐朝后期作家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对民族审美积淀的形成,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来写月亮的诗歌中,《春江花月夜》当属第一。曹公的那句“何处秋窗无雨声”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如出一辙。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能窥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历史上咏月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虽然都是旷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浑然天成。

2、对其它姊妹艺术的影响

唐诗《春江花月夜》对音乐,舞蹈等相邻艺术也有其深远影响,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据说此曲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为作者受到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开头的一段诗句的启发,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花影层叠的迷人景色。尽赞大自然的绮丽美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杰作,她表现了祖国山川的秀丽隽永和优美宁静,她用中国特有的音乐旋律来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点,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备的。她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张若虚仅凭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扬名。

历代文人都给这首诗以高度的评价:

艺术中国

清末王凯运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较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文人闻一多先生则评价这首诗: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赞扬张若虚的贡献是“无从估计的”。

篇7:《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篇8:《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

李白的思乡诗之静夜思及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参考

九年级上册音乐《海的赞歌》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月亮颂》教案

写景诗

短诗五首ppt课件

叶文玲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写景的诗

七年级音乐知识我爱音乐教案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整理8篇)】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2023-03-04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2024-02-22

选修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2022-09-21

短诗五首教案2023-07-03

吴玠简介2022-04-29

水调歌头的教案2023-12-15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断章》教案精选2022-08-1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2-05-14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023-03-09

意大利蟋蟀(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