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时间:2022-11-15 07:58: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推荐10篇)由网友“Bor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篇1: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局面,僧尼数量也大大增加。在这其中,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例独行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萧衍(公元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被颁布发行。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而且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第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就在梁武帝萧衍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的时候,侯景之乱暴发了。候景是个已经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担任过北朝东魏怀朔镇的外兵使,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时转而投靠南朝萧梁,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候景来附,并授候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迅速招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送了,这时萧衍已经八十六岁,被困时仍然念经诵佛、斋戒不衰,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下场可谓凄惨。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是饿死。据《资治通鉴》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上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上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国破家亡,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是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让他得到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篇2: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局面,僧尼数量也大大增加。在这其中,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例独行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萧衍(公元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被颁布发行。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而且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第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就在梁武帝萧衍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的时候,侯景之乱暴发了。候景是个已经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担任过北朝东魏怀朔镇的外兵使,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时转而投靠南朝萧梁,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候景来附,并授候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迅速招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送了,这时萧衍已经八十六岁,被困时仍然念经诵佛、斋戒不衰,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下场可谓凄惨。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是饿死。据《资治通鉴》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上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上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国破家亡,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是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让他得到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篇3:帝王故事:中国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现两个极端,比如立皇后。有些皇帝至死不立皇后,而有些皇帝却同时拥有数位皇后。北齐后主高纬废黜皇后斛律氏之后,先立皇后胡氏,后又“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二位皇后并峙;北周宣帝宇文赟先立皇后杨丽华,“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后为四皇后焉”,再加上稍后增设的“天中大皇后”,五位皇后并存;匈奴汉昭武帝刘聪,除立有上、左、右、中四位皇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也就是同时拥有十一个皇后。与他们相比,东吴末帝孙皓在立皇后方面显得更为疯狂。

孙皓(242—284),字元宗,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景帝孙休时,孙皓被封为乌程侯。东吴永安七年(264)七月,孙休病逝,遗令传位于年幼的太子。当时,东吴境内叛乱频发,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大有一举荡平东吴之势。东吴举国恐慌,群臣认为主少国危,便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以固国自保。所以,二十三岁的孙皓被拥立为东吴第四代皇帝。孙皓即位之初,颇有振作之象。他发布优诏,抚恤人民,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将后宫的宫女放出以配无妻之人,赢得朝野一片赞誉之声。

权力,容易滋生腐败,更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孔。几年之后,孙皓就变得残暴荒淫起来,除了变着法子杀人,就是整日沉湎于酒色。孙皓为乌程侯时,曾聘娶五官中郎滕牧的女儿为夫人。孙皓即位称帝,滕氏立为皇后,滕牧被封为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看到孙皓耽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滕牧屡屡进谏,惹得孙皓十分厌恨,加上滕皇后年老色衰,孙皓曾经想废去滕氏的皇后名号。太史令上书说,从气运历数上看,皇后不能更改。皇太后何氏因喜爱滕氏,常在孙皓跟前帮着说些皇后的好话,孙皓才作罢。

滕皇后岁未被废黜,但孙皓对她却日渐冷落。不久,滕皇后搬进了长秋宫,官僚“备员而已,受朝贺表疏如故”,皇后显然成了摆设。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孙皓下令,凡是二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的,他要逐一过目,看中的,立马入宫;剩下的,才允许嫁人。即《江表传》中记述的“皓又使黄门备行州郡,科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当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一时间,孙皓“后宫数千”,但他犹不餍足,仍要“采择无已”。此后,孙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后宫。

为了取悦宠姬,孙皓大肆向美女颁赐皇后印玺。对此,《三国志》称孙皓“内诸宠姬,佩皇后玺绂者多矣”;《资治通鉴》也称孙皓“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玺绂,即玺绶,是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皇后印玺,是皇后名位的象征,这些宠姬虽然没有接受正式的册封仪式,但终归是皇后。孙皓究竟立了多少皇后,史籍中没有明说。但是,从孙皓的皇子有三十四个之多,以及司马炎“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尤其是史籍中用的“多矣”和“甚众”两个词来看,孙皓宠姬中佩戴皇后玺绂者绝不止两位数。

毋庸置疑,孙皓是史上立皇后最多的皇帝。那么,孙皓为什么要同时立这么多皇后呢?笔者认为:其一,孙皓通过多立皇后来取悦后宫姬妾,满足自己对美色的贪婪。其二,孙皓通过多立皇后来摆脱中国传统嫡妻制度,便于自己肆无忌惮的行乐。其三,孙皓通过多立皇后,使子嗣不分贵贱,避免日后嫡庶之争。其四,孙皓通过多立皇后,使多家外戚势力相互抗衡,防止出现某一外戚专权篡位。然而,这种荒淫统治下的多头政治,在把宫廷搅得乌烟瘴气的同时,也加速了东吴的覆亡。天纪四年(280),孙皓和众多皇后均成为阶下囚。

孙皓是历代皇帝中多立皇后的始作俑者,这种“一夫多妻”的做法对后世影响甚大。两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便出现了史不绝书的“一夫二妻”现象,甚至被有些学者称之为“一枝二鸟”。十六国时期的刘聪和北朝时期的高纬、宇文赟,他们册立多名皇后,不能不说是与东吴孙皓开此先河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所以,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评》中批评孙皓“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时下,仍有不少人为了满足淫欲,变着法子搞“一夫多妻”。不过,这种人多半没有好下场,正如亡国皇帝孙皓。

篇4:帝王故事:梁武帝因滥“爱”毁了江山被饿死

萧衍吃素礼佛、对人宽容,一心要做一位仁慈的君主,却因为他的滥爱毁掉了江山,也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公元549年,大将侯景率领十万叛军攻破了南梁首都建康(今南京),并将梁武帝软禁在台城。几十天后,这位曾叱咤一时、统治王朝达48年之久的皇帝竟被活活饿死。而导致这一下场的,就是他的“菩萨心肠”。

寺院舍身太荒.唐

梁武帝,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能文,精通音乐、书法,在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名士一起被誉为“竟陵八友”,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登上帝位后,他在执政前期曾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他矫正前朝的诸种弊端,鼓励学术,减轻人民负担,勤政爱民,虚心倾听民间的呼声,使国家一度政局稳定,国库充足,文化繁荣。

由于深受佛教的影响,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近乎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在重大的祭祀和宴会场合也禁止食肉,甚至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他穿的是布衣,床上挂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被子几年才更换一次;他还不饮酒、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

不过到后来,这位皇帝在宗教信仰方面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作为一名狂热的佛教徒,梁武帝在位期间花费大量公款,兴建了大量佛寺。公元5,他在寺院受菩萨戒,从此被称为“菩萨皇帝”。更荒.唐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公元527年,身为一国之君的梁武帝到同泰寺做法事时,竟突发奇想地宣称要舍身于此,甘为寺奴。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让他赶紧回宫,群臣只好按他的旨意筹集了一万万钱将他“赎”回。四天后,心满意足的梁武帝才还俗返朝。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将国家大事视同儿戏的他后来又曾三次上演了同样的闹剧,逼得大臣们只好每次都花费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标榜自己是“菩萨皇帝”,却因其个人喜好而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菩提达摩大师前来拜访时,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广造佛寺、整理经文、超度众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不料后者直言道:“这算不上什么功德,佛家主张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反对有为之善。”

纵容亲小无法度

在梁武帝所处的时代,很多王朝都发生过皇室内部骨肉相残、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头顶“菩萨皇帝”光环的梁武帝决心以一种非常“另类”的方式维系皇室的团结。于是,他对皇室成员处处纵容,即使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格外宽容,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梁武帝有个六弟叫萧宏,被封为临川王,腐败堕落、无恶不作,但因受到皇帝哥哥的娇纵,却总能逃脱惩罚。公元5,梁武帝派萧宏率军与魏国打仗,由于萧宏的临阵退缩,梁军惨败。梁武帝竟没有丝毫责备他,反而体贴入微地安慰他,并在一年后对其加官进爵。萧宏有个小舅子叫吴法寿,仗着自己是临川王的内弟,到处横行不法。有一次,吴法寿因抢夺民财并持械杀人而受到官府通缉,萧宏公开出面包庇。官司打到梁武帝那里,有大臣强烈要求追究萧宏的责任,梁武帝当时虽被迫罢免了他的官职,但很快又将其官复原职。

由于长期受到纵容,萧宏有恃无恐,竟异想天开地做起帝王梦来。公元5,萧宏听说梁武帝将要到建康城郊的光宅寺举行佛事,便派人埋伏在必经之路准备行刺。不料事前被人告发,被捕的刺客当即供出幕后策划者萧宏。梁武帝派人叫来萧宏,然后眼泪汪汪地对这位要害自己的凶犯讲起了大道理:“我虽然时刻害怕被人推翻,却从未怀疑过骨肉至亲,没想到你却打朕的主意!我并不是不能像别的皇帝那样处置你,只是因为你愚昧无知,才特加怜悯;而你却不感恩戴德,竟做非分之想,真是太无人性了!”当萧宏跪地求饶后,梁武帝仅仅罢免了他的官职,令其闭门思过。

不久后,梁武帝听手下报告说萧宏又有谋反的迹象,便赶紧带着亲信去打探。原来,萧宏在为官期间曾大肆盘剥,并将搜刮来的财宝都秘密存放在近百间库房里,因此有人怀疑里面藏的都是兵器。有一天,梁武帝借口来萧宏家饮酒。酒过三巡后,梁武帝提出要看看萧宏的库房,不等回答便起身向库房走去。打开库房后,只见里面堆满了制钱,梁武帝等人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竟有三亿万以上。做贼心虚的萧宏以为贪污勒索的罪行败露,非常惶恐。谁知梁武帝见状反而笑着对他说:“阿六,你可真会营生啊,家当不小!”随后又拉着萧宏的手回去接着喝酒。经过这次突击搜查,梁武帝觉得萧宏只知道囤积私财,并无政治野心,于是又下令恢复了他的官爵。这件事传出后,许多王公贵族看到贪财聚敛的萧宏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备受信任,也纷纷仿效他的行为,使梁朝的吏治迅速败坏。

又过了几年,萧宏又与梁武帝的亲生女儿永兴公主勾结起来阴谋刺杀皇帝。一次,梁武帝决定斋戒三天,并邀请诸位公主共同进入斋室。永兴公主乘机派两名心腹书童一同准备行动。不想两个书童因胆小露出马脚,被值班的护卫识破。两个书童招供说是受萧宏和永兴公主的指使。面对这样的情形,梁武帝也只是将那两个书童斩首,将永兴公主赶走,而对萧宏仍没有治罪。不久萧宏因惊恐而死,梁武帝又追封他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并以隆重的葬礼为他发丧。

萧宏有个儿子叫萧正德,其德行与其父如出一辙。当初,由于梁武帝没有儿子,便将萧宏的三儿子萧正德过继为嗣子,以备承继帝位。后来由于梁武帝生了儿子,又将萧正德还给了萧宏。当不成太子的萧正德因此怀恨在心,竟于522年投降了梁朝的敌国北魏。由于没有得到人家的重用,一年后他又悻悻返回。面对这样的不孝子孙,梁武帝又是哭着训斥了一番,然后照旧予以重任。后来,梁武帝任命萧正德为南兖州刺史。没几年的功夫,萧正德便将该地治理成满目荒凉、百姓相食的人间地狱。当被梁武帝罢免了官职后,萧正德又企图模仿他的父亲,寻机谋反。

饿死台城悔已晚

公元547年,东魏朝的大将侯景前来投降。当时各国都知道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此都不接纳他。当走投无路的侯景前来南梁投靠时,贪图小利的梁武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接纳了他,并封其为大将军、河南王。不久,为了解救被东魏俘虏的另一位侄儿萧渊明,梁武帝准备与东魏讲和。侯景听到这一消息后,为求自保,便立刻举兵反叛。

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糊涂的梁武帝竟派萧正德到前线统帅军队。两军对垒后,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其为皇帝。于是萧正德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河,可惜他没等美梦成真便被侯景杀死。侯景攻入建康后,将梁武帝居住的台城包围起来。而那些平日受到梁武帝娇纵的王公贵族,尽管手下有几十万兵马,却都袖手旁观。直到这时,梁武帝才如梦方醒,大骂那些不忠不孝的子孙,可惜悔之已晚。

被围困在台城后,梁武帝缺吃少穿,加之年事已高,最后竟被活活饿死,享年86岁而不得善终,真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位皇帝的“菩萨心肠”,也成为了历史中的千年笑柄。

篇5:帝王故事开国皇帝朱元璋

元朝末年,元顺帝昏庸无道。他整天只知道自己玩乐,军国大事,一概不管。他还听不进贤相脱脱的话,反而将他害死,于是金国盗贼蜂起,叛乱相继,各地人民也纷纷起义。

这时,濠州(今安徽风阳)出了一个豪杰朱元璋。朱元璋出身牧童,17岁时曾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他投奔了濠州起义军郭子兴。

朱元璋长得个儿高大,下巴向前翘,满脸麻点,虽其貌不扬,但他骁勇多智。郭子兴很器重他,还将义女马氏许配他为妻。

已说这天元军来攻城,朱元璋正带了一小队人马在城头巡逻,忽见一个仆人迎面跑来气喘吁吁道:“朱公子快,快,张夫人有急事相商!”

朱元璋心里一怔,立即去见郭子兴的夫人。进入内室,只见张夫人已哭得泪人儿一般,他的妻子马氏也在一旁流泪。朱元璋连问三声什么事,张夫人呜呜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倒是马氏帮她回答道:“义父已被孙德崖骗去,生死不明,你快想想办法,去救他回来!”

孙德崖原是与郭子兴一道起义的人,现在却勾结了赵均用,将他骗去,企图害他,夺他的主帅位置。

朱元璋不及问明底细,一个转身跑出后室,大叫道:“快跟我来,郭帅有难!——卢大勇,你骑马去报告彭将军,让他迅速带兵到孙家去!”

朱元璋带了随身一小队亲兵,飞马赶到了孙德崖家。但门卒挡住了不让进。朱元璋也不与他们多罗嗦,嘴巴一努,众士卒一齐上前,挥拳振臂,三拳两脚将这伙门卒打散了。

朱元璋抢先进屋去,一脚踏进客厅,只见孙德崖与赵均用正在咬着耳朵商量往后咋办。

他们见朱元璋风风火火闯进来,知道是来救郭子兴的,忙不迭站起,故意问道:“朱公子有何贵干?”

朱元璋厉声道:“眼下元军兵临城下,连日在攻城。两位将军不去打仗杀敌,反而将主帅骗来,意欲何为?”

篇6:帝王故事开国皇帝朱元璋

孙德崖道:“我们正邀请主帅商议军计大事,不敢劳你费心。你还是守城去吧!”

朱元璋道:“那么请问,主帅在哪里?”

孙德崖道:“主帅在哪里干你什么事?你是下属,应该懂点规矩才是。”

朱元璋大怒,正要动手,只听见背后脚步声响,彭大带了一大队兵卒冲进门来,大叫道:“赵均用,你这小子,如何敢谋害主帅?”

孙德崖见自己手头人少,怕吃了眼前亏,忙说:“两位将军闹什么?主帅早已回府去了!”

朱元璋道:“你能让我在尊府搜上一搜吗?”

彭大接口道:“为什么搜不得?左右,与我里里外外全搜仔细了!”

哗的一声,众人一哄进内室去了。

未元璋一手挺一只盾牌,一手提刀,雄赳赳地撞进内室,四处寻觅,忽听见厅后有呻吟声。他循声走去,只见一间矮屋关得严严实实的。他一脚踢开木门,见屋里有一个人被铁链锁着在哭泣,仔细地一看,认得是郭子兴。他跨步上前,砍断铁链,命士卒将他背了出来。

孙德崖和赵均用见他救了郭子兴,无话可说,只好眼睁睁看他出去。

朱元璋边走边回过头说:“两位与元帅一起举事,为什么听信流言蜚语,自相残害?”

自此以后,郭子兴更加重用朱元璋了。

这时正遇上元军统帅贾鲁生病死了,元军退了回去。

朱元璋请示了郭子兴,到家乡去招兵买马,居然一口气被他招到700名,其中24人都是英材,包括徐达、汤和、花云、吴桢、费聚、华云龙、耿再成等人,以后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元勋。

再说自从出了上次孙德崖与赵均用私下拘留郭子兴的事后,他们三人内心不和,常常勾心斗角。彭大是个粗鲁的人,也经常要与他们发生争吵,朱元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徐达建议他远走高飞,另谋出路。朱元璋怕多带兵马出走引起别人的猜疑。徐达建议他只将这24人带走就可。朱元璋请示郭子兴,说要去打定远(今安徽定远),打算边招兵边进兵。郭子兴不怀疑他欣然应诺,让他独自带了24人走了。

定远附近有一个叫驴牌寨的地方,也驻扎着一伙起义军。朱元璋先叫费聚去刺探消息,回报说寨中缺粮,难以为继,正想投降元朝。

朱元璋大喜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咱们动手要快。”

他派费聚为先导,只挑了几个人在身边,上马急行。

费聚心里不踏实,忙劝道:“朱公子,敌众我寡,要打是打不赢的,不如先去招了兵马来再与他们议论。”

朱元璋笑道:“人多了有什么用?人一多反而引起他们的怀疑。”

朱元璋来到寨前,寨主出来相迎。

朱元璋道:“郭元帅与足下是老朋友了,听说足下寨中缺乏军粮,恐吃元军的亏,所以派我们来邀请各位合伙,若是足下单独行动,免不了要有危险。”

寨主犹豫不决,说先让朱元璋留下一件信物,朱元璋就慨然摘下自己的箭囊给了他。

寨主大喜,请他们喝了一顿酒,然后约定3天后去降。朱元璋留下费聚在那里,自己就回来了。

徐达等人接过,问了这情况,道:“听说这寨里有3千兵马,他若有变,我们这几个人可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如马上招兵。”

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就马上挂起旗帜招兵,3天内竟也招了300壮士。

正在这时,费聚踉踉跄跄跑了回来,道:“朱公子,大事不好,这寨主言而无信,他们不想跟我们走了。我一看苗头不对,连夜逃了出来。”

朱元璋恨恨道:“看我不捉了这贼!”

他立即征了不少村里的牛车,在车上围起竹圈,蒙上布,叫30O壮士手执短刀器,分头躲在车上,一路进发,派人先去向寨主报告:“奉郭元帅命令,送军粮来了,请寨主快去领取!”

寨主正在为军粮的事犯愁,听后大喜,就带了几个人出来迎接。朱元璋下了马迎上去,一个暗号,牛车中的壮士一齐冲出,将这寨主连同他的几个部下一并拿下了。朱元璋又命令手下人纵火烧寨,摧毁军营。

寨主知道已落在人家手里,大叫:“别动手,别动手,我投降!我投降!”

朱元璋骂道:“你这厮出尔反尔,留你何用?左右,与我斩了!”

花云手起刀落,一刀将他劈了。

余下的3000人马全都收在旗下,只一下,朱元璋就有了一支不容人小看的军队。他们驻扎在滁阳(今安徽滁州),声势越来越大。

已说不远横涧山有个定远人,名叫缪大亨,他手下有2万人,受元将张知院的调遣。朱元璋看上了这2万人,就与徐达商量,如何能将这些人收过

来。

缪大亨的手下原也是些民间的壮士,不服从元朝的节制。但是缪大亨贪图富贵,就与张知院勾结上了。他听说朱元璋他们袭破了驴牌寨,心里也存了戒心,日夜防范。不料几天过去,什么动静也没有,心里稍安,防备也渐渐松懈了。

篇7:帝王故事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天夜里,缪大亨正睡得香,梦中只听见有人在叫喊,脚步杂沓,爬起来一看,帐篷外已是火光烛天,照得一片通红。营里的士兵早乱成了一锅粥。他心里发慌,跳上马刚想跑,一员黑脸大将手举大刀策马冲来。

缪大亨大叫:“来将通名!不要胡乱砍人!”

那大将叫道:“我乃濠州大将花云,特来取你的首级!”

缪大亨道:“咱们无冤无仇的,何必苦苦相逼?”

花云道:“元主无道,闹得天怒人怨的,你怎么还为虎作伥,去做他们的走狗?不杀你杀准?你说,降不降?不降死路一条缪大亨眼看大势已去,只好投降了。

于是花云领了他及他的2万人马一齐回来。

从此,朱元璋人多势众,声威大振。

过不了几天,郭子兴那边情势有变,彭大和赵均用争权,彭大被赵射死。赵均用正势大,现在屯兵泗州(今安徽泗县)。郭子兴被他扣着;而孙德崖留守着濠州。

朱元璋要救郭子兴,就拿了许多金银去贿赂赵均用的左右,要他们放了郭子兴。

这条计还真灵,不日,郭子兴带了妻子儿女及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一起逃了出来。

可惜郭子兴这人好生糊涂,来到这儿仍以主帅自居,耳朵皮又软,听信他两个儿子的挑唆,冷淡朱元璋。朱元璋也无可奈何。

这天,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邀请朱元璋到郊外去野餐。

马氏是郭子兴的义女,对这两位义兄是了解颇深的。

她偷偷告诉朱元璋:“两个义兄胸襟狭隘,夫君得多生一个心眼。他们邀你吃酒必定没好事,切记,切记!”

朱元璋笑道:“谅这两个小子能拿我怎么样?我自当设法避祸,夫人放心就是。”

他与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上马,一起朝城外跑去。

跑到路上,朱元璋突然勒住马,一跃而下,双手抱拳,仰面对天,喃喃说话,好像在对什么人讲话似的。好一会,才又一跃上马,缓缓骑马过来。

郭子兴那两个宝贝儿子吃惊道:“姐夫干吗上马下马的?”

朱元璋脸上变色,道:“我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了?你们干吗要想方设法来害我?幸而空中神明指示,说你们黑着良心在我喝的酒里下了毒药!”

说完了,兜转马头,纵马飞驰回去了。

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背上多了一层寒意,额头汗水涔涔而下,悄声儿说:

“酒中下毒是我们两人的密谋,这人怎会知道得这么清楚?莫非天上真有神明不成?”

自此以后,两人再也不敢加害朱元璋了。

过了不久,元军进攻六合城(今江苏六合)。六合主将来向郭子兴求救。郭子兴本来一直与六合主将不和,不肯去救。

朱元璋劝道:“六合与滁阳是唇齿相依,如果六合陷落,我们滁阳也难保,主帅还是发兵为好。”

郭子兴抖颤颤道:“元兵人多势众,探子来报,说有百万人马,这叫我们如……如何去打?”

朱元璋道:“某虽不才,愿意带兵去一战。”

郭子兴将信将疑地拨了1万人马给他。

于是朱元璋次日就领兵出城去了。

再说朱元璋带了兵马与元军打了几仗,互有胜负,但是元军领兵的是丞相脱脱,这人有勇有谋,很难对付,朱元璋兵少,也不敢轻举妄动。脱脱见滁阳派兵来救,索性分兵来攻滁阳。朱无璋只好退兵回来保城。

朱元璋来到滁阳,先在涧边设下埋伏,要耿再成领了几百人去诱敌。

元军的兵马一路赶来,路上遇见耿再成带的那支军队。元军似风一般冲杀过来,耿再成的老弱残兵一声呐喊,四散逃走。逃到涧边,跳下水去,扑腾着水,顷刻间躲得无踪无影。

元军追杀到涧边也纷纷下马。突然耳边鼓角齐鸣,两岸的树林中杀出无数人马。他们没等元兵反应过来,“嗖嗖嗖”箭如飞蝗一般射来。元兵没有防备,大半中箭落水。

城中守军得到消息,也一齐拥出,直杀得元军喊爹哭娘。

事后元兵还想整队重来,不料朝廷有令,削了脱脱丞相的职务,之后又被人进谗言赐死。这才使元兵一蹶不振。

到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滁阳城中军粮匾乏,郭子兴召集诸将商量。

朱元璋道:“看来附近只有和阳(今安徽和县)城里还有粮食,何不上他们那儿去取?”

诸将笑道:“朱公子,和阳虽小,城高,护城河又深,要打它谈何容易?”

朱元璋道:“这只可计取。”

于是他如此这般说了,众将都拍手叫好。

第二天,郭子兴先派自己的部将张天祐带了3000士兵,身穿青衣,扮作元军模样,用4头骆驼运了货物,扬言是庐州(今安徽合肥)兵护送朝廷大臣,到和阳来犒赏将士来了。接着他又派耿再成带一队穿紫红衣的士卒,偷偷跟在后面。只等青衣兵骗他们开了城门,举火为号,大伙一拥而进。再说张天祐这支冒牌军队,一路吹吹打打前进,和阳人只道真的是朝廷命官,只好送上老酒牛肉。张天祐原是个宝贝将军,见有人送酒食,如何不收下?老实不客气拣了个僻静的地方,让大伙放怀畅饮,只吃得将军士兵个个东倒西歪。

耿再成领了3000绛衣兵赶了一段路,不见前面青衣兵的踪影,只道自己走得慢了,大概进城的信号已经举过了,连忙逼近城去。

和阳守将也先帖木儿见来了一队起义军,便放下吊桥,点起兵马杀将出来。

耿再成不防这一手,仓猝应战,勉强战了几个回合,被元军一箭射中肩膀,只好兜转马头逃跑。正逃得慌,斜刺里杀出一支青衣兵来。元军不防有援军,吃了一惊,被他们冲了个七零八落。原来张天祐的军队到这时才到。

直到这时,耿再成的绛衣兵和张天祐的青衣兵才会合起来,赶到和阳城下,只见西门城楼上一个黑脸大将威风凛凛站着。不是朱元璋手下的汤和又是谁?

原来朱元璋计中有计,另外悄悄派了一队人马掩到城下,见守将也先帖木儿只顾追敌,城中空虚,一鼓作气攻了下来。

这之后,郭子兴生病去世,一应军队都归朱元璋统率。

至此,他的基业已奠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灭了元朝,建立明朝,他也成了明太祖。

篇8:帝王故事:被三个女人套牢的窝囊皇帝

母后病逝,李显压力骤失,信心倍增,将兄弟姐妹和兵谏有功的大臣加官进爵了一遍。然而,就在李显大过皇帝瘾的时候,又一个女人的巨大阴影已悄然逼近,这个女人便是皇后韦氏。这个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女人经过一番刻意安排,使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朝廷的中央机构,然后,韦后又作了一个惊人决定,她打算给自己找一座靠山,代价是李显必须带上一顶绿帽子。其实,韦后要找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李显的表兄弟、储君候选人之一的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之兄武元庆之子,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成为女皇的心腹,被封为梁王,食邑千户,此人虽小有文才,但性情狡诈,生性残忍,权欲极重。李显复位后,武三思却能低首奉迎,对李显大表忠心,初登皇位的李显见表兄此时如此温顺听话,俯首帖耳,心中大为高兴,竟引为知己,视为心腹,便加封武三思为司空。虽然武三思志不在此,但此时也只能内藏野心,积蓄力量,以图日后。就在此时,韦后却找上门来,二人各怀野心,各取所需,很快就组成了一对政治情人。作为皇帝的表兄、知己,皇后的情人,武三思时常进宫“探望”李显与韦后,三人围座谈心,其乐融融。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韦后的安排下,武三思次子武崇训娶了李显之女安乐公主,李、武两家又成了亲家,可谓亲上加亲。从此以后,武三思出入后宫更是家常便饭,一次,武三思进宫与韦后玩纸牌赌博游戏,赌桌就设在李显的龙床上,两人都上了龙床,一边摸牌,一边摸手,笑声连连,欢语阵阵。而李显此时也没闲着,正兴致勃勃地坐在一旁小凳上给两人记牌分,加减乘除,好不忙碌。真是自己带着绿帽子还要替情敌数钱。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李显,窝囊得可谓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凭着亲家、情人、情敌三人组的特殊关系,武三思肆无忌惮地扶植党羽,安插亲信,不臣之心日益显露,朝中有反对他的大臣如宰相张柬之等,皆为武三思陷害而死,一时之间,武三思把握朝政,气焰熏天。

说起来,李显不只是有个好妻子,他还有个好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小叫名李裹儿,是李显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的,因当时情况窘迫,李显匆忙中撕下所穿襟袍的一部分做襁褓裹其身,遂有此名。李裹儿是李显与韦后在患难状况中抚养长大的,三人感情特别深,李显与韦氏对李裹儿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待李显重回东宫后,李裹儿己十多岁了,长得是姿性聪慧,容貌美艳,武则天看见李裹儿,也格外欣赏她的秀外慧中,遂封为安乐公主,此时,李显、韦后、安乐公主是吉祥的一家。

李显重新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安乐公主时常挂念父皇的身体,一心想替朝廷分担政务,便认真地向父皇建议,加封自己做皇太女。李显虽然再怎么对她女儿百依百顺,但这个荒.唐的请求也是绝不可能答应的。于是,他便委婉的拒绝了安乐公主的请求。这样,安乐公主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对自己的父亲心怀怨恨起来。

公元7,即景龙四年,韦后想效法武则天君临天下的野心日渐膨胀,安乐公主对皇太女的位置也是朝思暮想,糊里糊涂的李显在她们眼里,越来越显的碍手碍脚。狠毒的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一天中午给他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李显并没有怀疑自己的妻子、女儿会害死自己,便傻乎乎的吃下去了。不想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妻子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极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空前绝后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仿效婆母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有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窝囊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

篇9:帝王故事:被三个女人套牢的窝囊皇帝

天子,天之骄子也!手握乾坤,坐拥四海,既有生杀予夺大权可为所欲为,更有三千佳丽环侍左右。在古代,大概无人不梦想坐上皇帝的宝座。历朝历代的王者交兵,诸侯征战,父子恶斗,兄弟残杀,甚至农民起义,无不是想过一把当天子的隐。然而,有的人好不容易地当上了天子,却深感无所适从,寸步难行,更不要说胜其肩挑日月、龙驭天下的大任了,只好做了一回窝囊皇帝。这就是被三个女人套牢的大唐天子唐中宗李显。

武媚娘传奇中的唐中宗李显“逼宫”

武则天霸气回击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也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的身世、经历之奇特,在唐朝诸皇帝中无出其右,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也属罕见。李显一生两次被立为储君,两次成废帝,又两次重新登基,为君之路坎坷曲折,难以历数。在李显的一家中,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这样一门男女皆皇帝的现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独此一份。而李显在这个皇帝世家中无疑是最差的一个,他不仅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在家庭生活上也是极端窝囊。有人说,男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是母亲、妻子和女儿,但李显一生中的这三个最重要女人却争相把他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甚至对他还都曾起了杀心,在这三个女人淫威的套牢之下,李显的一生只能是委曲求全、极端窝囊的一生。

首先要套牢李显的是他的母后武则天。武则天身为女皇,他当然知道,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因此她必须套牢李显来延续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其实,武则天的女皇的宝座就是从李显的手中夺过来的。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遗诏中命令太子李显柩前即位。但是李显在当太子期间就被武则天培养得十分胆小慎微。现在虽然熬到父皇归天,自已登基,但是即位后的李显仍唯母后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有一天,李显准备加封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待中,也就是宰相之一。诏书发出去后,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不同意,一时争执了起来。武则天得知此事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以天后的名义召众大臣到乾元殿议事,并下令羽林将军程务挺等带兵入宫。武则天当众宣布了废黜李显的旨意。就这样,武则天的一句话,大唐天子李显就被贬为了庐陵王,送往房州监视居住。此时李显当上皇帝尚不满两个月,大臣都还没来得及认全,就是因为一个有点私心的人事案,说废就给废了。

离开了长安,离开了母后,李显本该一身轻松了,但始料不及的是,他又被自己妻子韦氏给套牢了。李显被废黜发配到房州刚过五天,又被转到了均州,来年三月,他又被迁回到了房州,然后就开始苦熬年头,一直在房州苦苦地熬了到十五个年头。在这期间,朝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显被废后,弟弟李旦继位做了几天皇帝后,就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从幕后走上前台,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但是却遭到不少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坐镇扬州的徐敬业以及大唐宗室琅玡王冲、越王贞等人打出了反对武皇、匡复中宗的旗号相继起兵。李显得知后,非但没燃起复位的希望之光,反而吓得四肢冰凉,他一直担心心狠手辣的母后会借此杀掉他。就是这样,多年来李显一直惶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噩梦连连,想死的心都有了。但终究是没死成,原因是有个坚强的妻子支持他,李显的妻子韦氏因为李显蒙难,皇后当不成了,只好跟着李显落难房州,但韦氏是个既有心机又有意志的女人。经常鼓励丈夫要坚强勇敢地好好地生活下去。在韦氏的耐心地鼓励下,李显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凄风苦雨的年头。在对妻子的感激之余,李显心里十分清楚,此时的自已又有了一个新的“母后”。

公元6,武则天诏令庐陵王李显即刻启程来洛阳养病。没想到这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却把李显吓坏了,以为母后终于要动手了,竟然瘫软在地成了一堆烂泥。关键时刻还是韦氏挺身而出,扶起李显领旨谢恩,并立即起程。到了洛阳方才知晓,原来不是杀头,而是又要立他当太子。这个意外的惊喜竟一时让李显恍如隔世,难以自持。

武则天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亲手杀了两个儿子,软禁了两个儿子,相对于皇位而言,母子亲情不值一提;相对于李氏皇族而言,她更愿意让武氏家人来继承她的皇位。武则天打算让武承嗣,或者武三思出来当储君,但是却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君临天下尚有情可原,但武氏宗族的人做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李显虽懦弱无能,必竟是李氏一脉。于是朝廷众臣力挺李显重新出山。就在武则天犹豫不决的时候,宰相狄仁杰站了出来,说服了武则天,使李显走出了十五年的困境。

于是,李显又重新坐上了太子的宝座。公元7正月,武则天病重,朝臣们担心武则天宠幸的张氏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以及羽林军将领,率领五百精兵进行兵谏。他们先杀了张氏兄弟,然后请求武则天禅位与李显。直到此时,李显才战战兢兢地出现在武则天的面前,叩头请安。此时武则天已经明白禅位一事大局已定,无可更改,于是只好同意了众臣的请求。翌日,李显复位称帝,武则天让出了皇宫,自己搬到皇城西南的上阳宫养病,李显则给母亲加封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不久,武则天病逝,与高宗李治合葬一处。

篇10:帝王故事:臀部被群臣打烂的倒霉皇帝

帝作为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全天下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大臣们对皇帝拜见时总要山呼“圣躬万福”(非电视剧里演绎的山呼“万岁”)。皇帝的身体既然如此重要,自然要当活化石一样小心保护,不能随意碰着伤着,至于棍棒相加更是大不敬的事情。然而,凡事总有例外,金国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曾被大臣们从龙椅上拖下来痛打一顿,事后他还要乐呵呵地作自我检讨,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上算是唯一的一次。

完颜吴乞买是开国皇帝阿骨打的弟弟,这家伙力气惊人,经常跑到树林里,一个人赤手空拳跟狗熊打架。结果,每次倒霉的都是狗熊,他本人顶多只是皮外伤。他和阿骨打的兄弟感情很深,在著名的头鱼宴事件中,阿骨打做为部落的代表也应邀参加。按照惯例,每个首领都要翩翩起舞,逗辽国皇帝高兴。阿骨打很有骨气,打死也不跳。辽天祚皇帝非常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当即下令要杀掉阿骨打。一身大块头的吴乞买突然冒出大智慧,以随从的身份当场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赤手空拳擒熊缚虎。辽天祚皇帝看得哈哈大笑,就免掉了阿骨打的大不敬之罪。

阿骨打开国后,吴乞买担任了暗班勃极列(勃极列是金国特有的领导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暗班勃极列是皇位接班人),跟随皇帝哥哥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金太祖统军伐辽时,他留守京都,总管朝政。天辅七年( 1123)八月,金太祖死,九月,继帝位(太宗),改年号天会。当上皇帝的完颜吴乞买发挥当年逗狗熊的蛮劲,继续发兵攻辽,在天会三年(1125),他一举俘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历经九位皇帝的辽国灭亡。同年十月,他命金军南下侵宋,进围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宋被迫请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 )、河间(今属河北)三镇,对金称侄。次年八月,又发兵两路攻宋,破开封城,俘徽、钦二帝,北宋亡。天会七年至八年,金兵追击宋高宗过长江,遭到江南人民的抗击被迫北撤。金太宗的南下扩张政策,造成中原甚至江南经济的严重破坏。在山东、河南、陕西之地,立宋降臣刘豫为傀儡皇帝,国号齐,都大名(今属河北),作为金国的小小属国。

完颜吴乞买能一连灭掉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与他个人的行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当时宋国人打仗,都是那些大臣们制订作战方案,连行军路线都定好了,经皇帝确定后,送到前线。并派太监监督执行情况,前线的将领们无权更改。而金国的吴乞买皇帝则把一百道盖有玉玺的空白圣旨发给前线将领,让他们根据需要随时发布圣旨,制订策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力。金宋两国的皇帝如此,前线上到底谁赢谁输,开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那么他被打屁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金朝开国之初,家底儿太薄,连皇宫都修得跟土匪窝一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本着节约闹革命的精神,郑重地与群臣定下誓约:国库中的财物,只有打仗时才能动用。如果有人违反了誓约,不论是谁,都要打二十大棍。这一铁令一直被很好地遵守着,直到完颜阿骨打去世。起初,完颜吴乞买也是很节约的,就按他的皇宫来说,所谓的宫墙是用柳树和榆树形成的篱笆。前厅办公,后院住人,有点像梁山泊的味道。放猪的赶羊的老百姓,前后院随便出入。除非进行重要的军事会议,不会有士兵把守。

房子可以烂点,衣服可以破点,但是总不能连酒也臊点吧?于是,忍了很久的完颜吴乞买有天终于忍不住了,他在某个黑灯瞎火的夜晚,偷偷打开了用了府库的大门,抓了一把财物去美美地享受了一次。事后,丞相清点国库时发现了此时,赶紧去告诉了重臣粘罕。粘罕一点儿也不含糊,马上在朝上揭了此事。经过群臣商议,决定处罚这个奢侈浪费的“昏君”。他们把完颜吴乞买连扶带架请下宝座,打了二十棍子。打完,又把他搀回宝座,然后,以粘罕为首的全体大臣一齐跪下请罪。

事已到此,完颜吴乞买也无可奈何,只好忍着疼痛将侍从端来的压惊酒喝完,然后恕众臣无罪。逗了一辈子狗熊的完颜吴乞买,做梦也没想到会栽在大臣们上手,至此以后,他老老实实住窑洞,吃小葱拌豆腐,直到驾崩。

历史的智谋的成语典故

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汉献帝刘协的故事

千古风流人物作文

电影快乐的大脚个人观后感精选作文

初中快乐的大脚电影观后感

千古风流人物对联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以上

帝王故事:末代沙皇的传奇

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
《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帝王故事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推荐10篇)】相关文章:

人物作文素材2023-03-11

史记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2023-01-19

民间习俗填仓节2022-05-06

一位英雄人物的作文2023-01-27

关于苏东坡读书心得有哪些2023-05-20

笼中鸟作文550字2022-04-29

梦回唐朝作文600字2022-12-21

关于经典的湖南导游词精选2023-02-15

唐代历史小故事500字2022-04-29

湖南的导游词怎么写2023-09-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