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

时间:2022-09-21 07:59:1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共8篇)由网友“再睡一会吧”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

篇1: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

一天晚上.尼禄的母亲勾结了一名宫廷御医,用毒药毒死了皇帝克劳狄乌斯。随即,尼禄作为皇帝的继子,在宫廷近卫军的拥护下登基称帝。这一年是公元54年,尼禄年仅16岁。这时的罗马帝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前几位皇帝的率领下,通过连年侵略战争,占领了绝大部分的欧洲地区、西亚地区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地中海成了这个国家的内陆湖。

刚死去的克劳狄乌斯皇帝只留下一个亲生儿子和一个亲生女儿,皇太子名字叫布列塔尼库斯。公主的名字叫屋大维娅,她已经嫁给尼禄了。布列塔尼库斯这时已满14岁,在罗马帝国算成年人了,可以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了。他想到自己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却没有能继承到王位,真是又难过又气愤。在一次狂欢节上,布列塔尼库斯对在场的尼禄皇帝和许多贵族子弟,忧郁地唱了一首歌,暗示自己被抢走王位。听的人都深表同情。尼禄却感到十分紧张。看来布列塔尼库斯对自己的王位是严重的威胁,只要他活一天,他皇帝的宝座就坐不稳。

尼禄回到皇宫,闷闷不乐。他想:必须尽快除掉布列塔尼库斯。尽管他是自己妻子的哥哥,两人又一直以兄弟相称,但是自己要想坐稳皇帝宝座,就必须清除这个心腹大患。那么用什么方法置他于死地呢?他是一个很正派的人,没有把柄能抓,也就治不了他的罪,自己也不敢下令无缘无故地处死他……尼禄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一个阴险毒辣的办法,就是效法他母亲,用毒药谋害皇太子。

当时,有一个叫波里欧的近卫军将领,负责看管一个擅长制造各种毒药的犯人。尼禄就命令波里欧让这个犯人专门配制了毒药,同时又在皇太子身边安排了自己的人,找机会在皇太子的饭菜里下了毒药。第一次,这个阴谋差点得逞了,皇太子吃下放了毒药的饭菜,但幸运的是他吃过后呕吐了,吐得很厉害,把毒药都吐了出来,加上毒药毒性不足,皇太子才得以死里逃生,没被毒死。尼禄见皇太子居然没死掉,非常恼火,命令近卫军将领抓紧时间谋害太子,并威胁道:“如果下次再毒不死他,就提你的头来见我!”波里欧赶紧又叫那个犯人配制了一种最毒的毒药,任何人只要沾上一点儿,就会立即毙命。

一天晚上,尼禄在皇宫里举行宴会,邀请皇太子和许多贵族子弟。按惯例,皇太子进餐前,总是先让一名仆人尝一下饭菜和汤,看看是否安全合口。为了避免仆人先被毒死而使阴谋败露,所以上菜时没有放毒药。上汤时,给皇太子的汤非常烫的,仆人尝过后说汤太烫,皇太子不能喝。尼禄于是叫人把桌上的冷水掺到汤里,冷水里事先早已放了毒药。皇太子喝下了这碗汤,立刻感到喉咙和肠胃像被火烤似的,痛苦得双手乱扯胸前的衣服。不一会,他浑身抽搐,七窍流血。还未来得及喊救命,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周围的人正吃得高兴,一看这情景都吓坏了。尼禄若尤其书地坐在座位上,心中一阵狂喜,可嘴上却故作威严他说:“大家都安静下来,用不着大惊小怪,可怜的布列塔尼库斯从小就患有癫痫病,刚才他是癫痫病发作,过一会儿他就会慢慢地醒过来。”随即,他叫侍从把皇太子抬下去,宴会继续进行。在座的贵族心里虽然怀疑尼禄讲的话,但谁也不敢吭声,哪个敢得罪皇帝呢?

当天夜里,皇太子就被火化了。

尼禄常喜欢干一些荒.唐的事。他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奴隶的样子,在一大群随从的保护下,在都城的大街小巷、妓院和酒店到处游逛。他叫手下人专门偷店铺里廉价商品,经常袭击路上的行人,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自己却幸灾乐祸,以此取乐。他无聊的时候,还挑逗手下人吵嘴架,就像玩弄小狗小猫一样。他看到手下人吵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他自己就开心得哈哈大笑。

尼禄不仅经常玩这些无聊的把戏,他还极尽享乐之能事。他在皇宫里呆不住,便在城里的各公共场所大摆宴席。有一次,他别出心裁,要到湖面上举行宴会。他下令造了一只庞大的木筏停泊在湖面上,木筏上放着桌椅,参加宴会的人就坐在木筏上大吃大喝。有几艘船在前面拖着木筏,在湖面上慢慢航行,轻轻荡漾着。船头用黄金和象牙装饰,豪华气派。划船的都是十几岁英俊秀气的少年男子。湖岸上,间隔不远就有一个码头,码头上搭了一座座特制的平台,平台上召来许多美女跳舞,尼禄就以此取乐。

尼禄经常纵情作乐,大肆挥霍,国库的财富像流水一样花掉了。他感到国库的钱越来越不够用,就梦想天上能掉下金银财宝来。就在他梦想发财的时候,还真的来了一次机会。当时的东非有一个暴富的奴隶主,名叫巴苏斯,他靠剥削敲诈,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积累了许多财富,成为一名大富翁。他有钱后,一心想捞取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他想做官想得太着迷了,以至于精神失常,得了狂想症。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女王从天上降临到他的庄园里,在她降临的地方一片金光闪亮。巴苏斯醒来后,回想梦中情景,认定这个传说中的古代女王把大量黄金埋藏在他的庄园里,金光闪亮的地方就是埋藏的地点,女王来庄园是来查看黄金的。他好幻想的大脑又高速转动起来:如果我把这批黄金献给罗马皇帝,一定会赏个总督的官位。想到这里,他立即动身,乘船赶到罗马。都城里没有人认识他,也就没有人帮助他引见皇帝。于是他守在皇宫外,见到当官的就活灵活现地描述他庄园里有大量黄金要献给皇帝,并向他们贿赂了许多钱,请求他们向皇帝禀报。尼禄听说有这种事,立即召见了巴苏斯。巴苏斯结结巴已地向尼禄禀告: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发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洞穴,洞里堆满了金砖。他以前就在那里的地面上拾到过金砖。还有一处是地下宫殿,里面的金砖堆成一个个圆柱。尼禄听了,立刻心动起来。但他有点不相信,问巴苏斯:“就凭你这样一个庄主,你庄园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金?”巴苏斯举起双手发誓说:“尊贵的陛下,小人敢对天发誓,我讲的都是我亲眼所见,这么多黄金是几千年前一个东非女王为了防备灾荒和别国掠夺而悄悄埋下的。我现在不远万里赶来报告陛下,是为了表示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将这么多黄金献给您,只求赏赐个官位。我再有狗胆也不敢欺骗陛下,否则您不要我的命?”尼禄想起,过去确实听过这么一个传说,几千年前有一个女王把她所有的黄金都埋藏起来,然后升天成为神仙了。没想到她留下的黄金就在这个土财主的庄园里。想到

此,尼禄不由心花怒放,根本没有认真想这个巴苏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更没有想到应该派人到巴苏斯庄园调查一下,就连夜把大臣们召来,将巴苏斯说的又添油加醋地复述一遍,提出立即派舰队去挖掘黄金。侍臣们抓住机会,对尼禄奉承道:“土地不仅生长谷物,也生长黄金,这是上天对陛下英明统治的恩赐。”有的大臣提出异议,建议先派人去调查一下,但头脑简单的尼禄一心想发横财,哪里能听下这个忠告?

第二天,尼禄就调动一支舰队,配备一批经验丰富的水平,在巴苏斯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驶向东非。尼禄则整天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好像这批黄金己装进了他的国库。他认为,有了这批黄金,国库里的那点钱还算得了什么?于是他更加拼命地挥霍纵乐,很快,国库的钱财花得差不多了,却迟迟不见舰队运回黄金。

其实,尼禄永远也不会看到舰队会满载黄金而归了,因为这所谓的大批黄金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那个精神不正常的巴苏斯的一个痴梦而已。尼禄还不知道他已被玩弄了。与此同时,巴苏斯上领着许多士兵和农民,在他那广阔的庄园土地上挖来挖去,几乎把整个庄园掘了个底朝天,但就是找不到埋藏黄金的洞口。几个月下来,连金砖的影子都没见到。可怜的巴苏斯傻了眼,他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个事实。但他头脑还算清醒,花了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连个金砖影子都没见到,残暴的尼禄皇帝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他便自杀了,尼禄的黄金梦也随之彻底彼灭了。这下,尼禄气坏了,就命令舰队将巴苏斯的全部财产运回国,稍稍弥补了国库的空虚。

尼禄,就是这样一个荒淫无耻、胡作非为的皇帝。他在位十多年,最后被刺客刺死,被百姓弃尸街头,落得个万人唾骂的下场。

篇2:帝王故事

要说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喜欢给自己的儿子戴绿帽,那无疑是后梁太祖朱温了。

朱温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荒淫皇帝,他在位期间,把自己所有儿媳全部染指了!

朱温有好几个名字,一开始他叫朱温,后来因屡立战功,唐僖宗就赐名朱全忠,等朱温自己称帝以后,就改名为朱晃了。

传说朱温出生当晚,天上突然出现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朱家房顶上冒着红光。

乡亲们误以为朱家失火了,热心肠的他们纷纷提着水桶赶来灭火,一到朱家门口,却什么动静也没有,朱家并没有失火。

伴随着异象出生的朱温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父亲和祖父不是学者就是教师,都是从文的好料子,朱家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名望的家族。

可朱温从小就喜武,他长大以后,不从事生产劳作,懒到了极点,还总对大家说,自己是当大英雄的人,怎么能做这样的粗活!家人和乡亲们都看不起他。

后来,黄巢起义爆发了,朱温和二哥投靠黄巢,成了黄巢军中的小士兵。

兄弟二人在军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朱温二哥战死,朱温则不断立下军功,成为了黄巢的得力战将。

在一次次战役中,朱温迅速成长起来,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朱温都如鱼得水。

朱温看出黄巢起义注定失败的命运以后,便投靠唐朝,受到唐僖宗的重用,所到之处战无不克。

后来,朱温成为后唐权臣,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最终付诸实践,称帝后建立了后梁。

有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朱温也不例外。他征战四方,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勇气向恋慕的女子表白,也就是砀山富室女张氏,即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元贞皇后张惠。

可是,张惠早逝,朱温在张惠死后,放纵自我,纵情声色,竟趁着儿子们在外带兵,将所有儿媳召进宫侍寝!

染指儿媳也就算了,可朱温还趁着在张全义家避暑的机会,逗留数日,把张家上下的女人都睡了个遍。

朱温如此荒淫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少见。更离谱的是,朱温一共有七个亲生儿子,四个养子,亲儿子活得好好的,才干也不错,可朱温却偏要将皇位传给养子,大臣们知道以后纷纷傻眼。

原来啊,朱温特别宠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王氏侍奉朱温时,就经常说朱友文的好话,劝朱温立朱友文为太子。

枕头风什么的最好吹了,朱温心软,就答应了王氏,立朱友文为太子。被美色迷惑至此的皇帝,朱温绝对是佼佼者。

后人对朱温的评价也很差,不是骂他流氓,就骂他是禽兽,恐怕也只有朱温这种皇帝,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把皇位传给养子吧!

篇3:帝王故事

说到皇帝托孤,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托孤案例,堪称古代最失败的托孤案例,因为皇帝一死,几个托孤大臣就把小皇帝宰了。

刘备的托孤托得还是挺成功的,至少在他死后,蜀国还坚强的屹立了几十年,成绩算是不错的了。

同样姓刘,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托孤就不怎么样。

不知大家对刘裕这个皇帝的了解多不多,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刘裕临终前,把长子刘义符托付给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谢晦与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

能受到皇帝的托孤,显然是为人臣子最大的殊荣,他们都是刘裕最信任的大臣。

但是,刘裕对他们也不全然信任,他把刘义符托付给他们四人,却对刘义符叮咛过另一番话“檀道济虽有武略,而无大志,徐、傅二人也无异心。”

刘裕的大意应该是想要告诉刘义符,他给刘义符找的这几个人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他们也不是完人,到时候还是要看刘义符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刘裕死后,年仅17岁的刘义符登基为帝,是为宋少帝。

刘义符是刘裕年过三十才生出来的第一个儿子,自幼就受到刘裕的偏爱,刘裕刚称帝,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可是,刘义符却是个不务正业的太子,他喜欢狎呢群小,就连刘裕生病了,他也照玩不误。他经常乘坐龙舟,在龙舟上欣赏莺歌燕舞,一整个白天都不停歇,直到黄昏日落,他感到疲惫了,他才会休息。

这下子,刘裕死了,再也没有人来管束着他,刘义符就像一只脱缰的马儿,放肆欢腾。

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他都不放在心上,只顾着什么好玩。

臣子劝谏刘义符,刘义符一概不听,令四位托孤大臣心寒不已。

最后,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冲入皇宫,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走了他的皇帝印玺,并以太后的名义废刘义符为营阳王。

不久之后,年仅19岁的刘义符被杀。几个辅政大臣一合计,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也不是什么当皇帝的好料子,刘义符死了,刘义真最大,万一让刘义真当上了皇帝,恐怕会出第二个刘义符,所以他们连同刘义真一并杀害了,最后立了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为皇帝。

如果刘裕托孤时多留几个心眼,或者立一个勤政爱民的儿子当皇帝,几个儿子就不会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了。

其实,刘义符只是年少贪玩而已,他也没犯多大的罪过,最后竟被残忍杀死,实在是无辜。

篇4:帝王故事

三国时期,曹丕篡夺汉室江山称帝,建立了魏国。几十年后,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篡夺了曹氏江山称帝,建立了晋朝。

魏国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奂被逼禅位以后,受到曹丕的善待,不仅吃穿用度不变,而且上书可以不用称臣,旗帜、车马、祭祀等仍以帝礼。

可以说,曹奂卸下皇位以后的生活,反倒轻松了许多。

但是,司马炎的后人就没曹丕的后人那么好运了。晋朝最后一任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只落得一个惨死收场的结局。

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任皇帝,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生母为淑媛陈归女。

最初,司马德文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车骑大将军等官职。

和哥哥晋安帝司马德宗比起来,司马德文显然要出色得多。

据《晋书·帝纪第十》的记载,晋安帝是晋朝出了名的傻子皇帝,他连冬天夏天都分不出来!

晋安帝天资愚笨,不擅长说话,使得本就在走下坡路的晋朝更加岌岌可危。

3,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不满尚书左仆射王国宝而造反,司马德文只好杀掉王国宝,暂时平息叛军的怒火,止住了这场**。

3,王恭和庾楷又造反了,这一次他们还拉了更多的同伙,即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人。

哥哥不顶事,身为弟弟的司马德文只好亲自上阵,他率领军队抵御叛军,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晋安帝被贬为平固王,司马德文也被贬为石阳县公。随后不久,兄弟俩都被逐出建康。

被哥哥坑惨了的司马德文,从一国亲王坑成了有名无实的县公。

就在这时,刘裕出兵打败了桓玄,晋安帝和司马德文都被解救出来,晋安帝复位,司马德文又做回了琅琊王。

不过,这个刘裕并不是忠臣,他只是想要分一杯羹,甚至想要谋权篡位而已。

可就在他打算篡位时,方士占卜吉凶后却说“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也就是晋安帝之后还有一个皇帝,过了他俩,才能轮到刘裕做皇帝。

刘裕可等不了那么久,当下就命人把晋安帝杀了,然后拥立司马德文做了皇帝,史称晋恭帝。

时机成熟以后,刘裕就逼着司马德文禅位,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司马德文则退居到琅邪王府。

刘裕想要对司马一族斩草除根,他先是派人杀了司马德文刚出生的儿子,接着又派杀手刺杀司马德文。

刺客逼司马德文服毒自尽,司马德文不肯,因为他信佛,笃定了自杀后不能转世为人,说什么也不肯服毒自尽。刺客只好迁就他,不逼他喝毒药,用棉被把他捂死了。

司马后人和曹氏后人比起来,下场确实凄惨太多。

篇5:帝王故事

明朝末年天灾频发,而国家国库空虚,因此拿不出足够的银子赈济灾民。百姓受灾而国家不能救助,自然是饿殍遍野,尸横遍地了。命都保不住了,走到绝境的老百姓们铤而走险,揭竿起义,抗击明朝的统治也是常理之中。

张献忠出生于贫困之家,少时读过一些书,长大之后也当过捕快、边军,后来因为犯罪差点丢了性命。灾难发生的时候,张献忠也参加起义军。因为读过书有谋略懂兵法,所以很快就混出头来,并渐渐的成长为一方起义势力首领。

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张献忠建都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然而这两人最后都败在了清军手中。张献忠盘踞四川的时候,清军向他招安,许以高官厚禄和子孙富贵,却都被张献忠拒绝了,他坚持抗清。

张献忠不降,清军自然强攻,豪格领兵作战,张献忠饮恨,并最终在凤凰山被一箭射中,就此离世。

张献忠怎么死的,喜欢历史的朋友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张献忠是否有后代,后代结局又如何吗?

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势力那么大,自然不可能没有女人和孩子。但张献忠的后人却记载不详,只知一幼子亲手被张献忠所杀。

据说张献忠当初决定放弃成都,北上陕西抗击清军的时候,为了妻儿不受污辱,亲自下令将他们杀死。“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除了这个被杀的幼子,张献忠是否还有其他儿子活命,又生活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张献忠除了亲子之外还有四位养子,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弱,还同为张献忠养子,但两人却选择而来不一样的道路。张献忠去世之后,二人坚持抗清,并拥护永历朝廷。然而后来孙可望与李定国争权,孙可望失败继而降清,属汉军正白旗。

关于孙可望之死,众说纷纭。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孙可望于顺治十七年病死,但还存在孙可望被毒杀,以及随从狩猎之时被射杀的说法。

李定国在孙可望降清之后,仍然坚持抗清。永历帝死于吴三桂之手后,李定国悲愤成疾。他一直坚持在西南边陲抗击清军,直到顺治十八年病逝。

张献忠第三位养子刘文秀,随同李定国一同抗清,他在李定国去世之前病死。刘文秀留下一子刘震,李定国去世之后同李定国之子李嗣兴投降清朝。

张献忠最后一位养子艾能奇,随孙可望一同拥护永历朝廷。永历元年在出兵东川之时,中当地土司禄万钟埋伏,身中一箭。此箭乃毒箭,艾能奇就此去世。

这就是张献忠的亲子和养子,不管是降清还是未降清,结局都不算好!

篇6:帝王故事

汉武帝刘彻的大名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汉朝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虽然刘彻是由太子正统继位,但实际上汉景帝最开始册封的太子却不是刘彻。

汉景帝最开始册封的太子是栗姬所生庶长子刘荣,中国古代嫡长为尊,立庶长子为太子理所当然。刘荣如果一直稳坐太子之位,那么汉景帝百年之后汉朝的江山就是他的了。

可惜的是中间他出了差错,最后太子之位被废,汉景帝改由刘彻为太子。刘荣的被废,与她母亲脱不开关系。

刘荣的母亲栗姬,曾经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女人之一。栗姬恃宠生娇,特别是在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更加放肆。栗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却不想半路还会出现差错。

刘荣成为太子,馆陶长公主有意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他。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却不同意,原因是当初馆陶长公主多次给汉景帝送美人,栗姬对此很是记恨。

栗姬不将馆陶公主放在眼里,却不想最后却输在了馆陶公主手上。在栗姬这儿受挫之后,馆陶长公主转头就与刘彻的母亲王娡联合,做主将陈阿娇嫁给刘彻。既然女儿许给了刘彻,馆陶公主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婿谋福利。

馆陶公主作为汉景帝唯一的亲姐姐,在汉景帝那儿是很有话语权的。于是就经常给王娡母子美言,王娡渐渐受宠。

栗姬年老色衰,渐渐失宠之后,妒性仍然不改。有一次汉景帝对她说,希望他将来百年之后,栗姬能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女人与儿女。却不想栗姬对此十分不满,甚至还出言不逊,引发汉景帝生厌。

馆陶公主与王娡联合,暗中指使大臣请求册立栗姬为皇后。汉景帝对此越发不满,最终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王娡成为皇后。

刘荣本来是帝国的储君,却一朝跌落云端,从太子变成了临江闵王。而后他的结局也并不好,自杀而亡。

刘荣成为闵王之后,于公元前148年被人弹劾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下令让刘荣前往受讯,刘荣请求刀笔不许,越发害怕。

据说他坐车离开王国之时,车的中轴突然折断,以至于无法再行驶。刘荣换了一辆车之后,百姓们都说:“王此去,恐怕不能返回了。”

刘荣果然没有生还,因为中尉府责讯甚严,刘荣最后因为恐惧自杀而死。这就是刘荣的最终结局,不仅失了富贵也丢了性命。

据说刘荣去世之后,有千万只燕子含泥覆于他的坟墓之上。这个说法只是一个故事传说,但也侧面表明了临江百姓对于刘荣的同情!

篇7:古代帝王故事

话说康熙初年,天下粮仓的江浙一带闹起旱灾,因要打吴三桂和收复台湾,所以当时满清采取高税收,可是各地民情闹事和逃荒的比较多,所以康熙坐不住了,觉得应该下去走走看看。

他从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上看到原本是天下粮仓的江浙两地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可当地官员却一个劲的说好,所以康熙决定自己微服出访要去看看。把陪驾的官员全打发走了,自己就带了几个随从就从苏州往杭州走。

也许是水土不服,康熙这几天嘴里老是上火,还溃疡,很疼。他一路上微服出访,走过苏州,往杭州走的时候呢?在船上嘴里实在难受,嘴也干了,就准备下船找个地方喝水,在到一个地方叫同乡地方小镇他们上了岸,可是所到之处,地荒人无,没什么人,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最后他们看见一个老大娘,在一个破茅草屋前,在晒一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他们就到大娘那讨水喝。大娘一看几个穿戴很富贵的人到她家来要水喝,很高兴,可家里实在没什么可招待的,听说客人嘴里上火后,她马上去把晒在门口的野花放在开水里给康熙喝,康熙喝了几口,马上感觉嘴里的溃疡没那么疼了,很是高兴,兴致一上来就和老大娘聊了起来。

原来这个地方以前都是种粮食好地方,产量也高,可是接连几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可突然都长出来好多这种小野花,可当地官员却一年比一年税都高,所以当地的青年都跑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康熙听到这,心里很是惭愧,但也不好说什么,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就说,大娘,你们这抱着个金饭碗你怎么不知道?大娘给说的糊涂了,这个时候康熙想了想,就拿出自己的随身带的一把扇子,在上面写了三个的字“杭白菊”,就把这扇子给了大娘说:你老,到杭州找知府去,看见这把扇子他就知道怎么做了。你呢,就可以有吃有穿了。说完就走了。

大娘在家想了一夜,看见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在家饿死出门也是饿死,不如出去闯一下,说不定就能活下去

所以第二天,他拎一筐小菊花,就出发了,边走边卖。到了杭州,可是杭州知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所以在杭州几天都没能见到,眼看筐里的菊花快卖完 了,这个时候一个卖字秀才,看不下去了,就为她出了个注意,说明天一早你就等在知府门口看见有人坐轿子你就跪在前面,哪个喊你都不走

第二天,大娘就照着秀才说的一早就在知府门口等了,这个时候知府大门开了,出来一帮衙役,开锣开道,后面跟着八抬大轿,老大娘马上跑出去一下就跪在轿子前面,一帮衙役吓了一跳,准备拿棍子驱赶她的,可是看到是个大娘也不忍心下手,所以就问了大娘你做什么,这个时候大娘就把手里拿的扇子拿了出来,说是有人叫我把这个给知府看的。衙役看看也想,扇子也没什么危害,所以就拿了扇子给知府,知府还奇怪呢,怎么好好的,轿子停了,正想骂这些衙役,衙役这个时候把扇子一递过来了。,知府很奇怪啊,就拿了扇子看,看上面写着杭白菊,右下角盖着康熙玉玺,吓了一跳,马上下轿,跑到大娘身边,扑通一声,给大娘跪下了。这下倒是把大娘吓到了,怎么知府给我磕头呢?

知府就把大娘这把扇子的事情问了清楚,他知道这是皇上叫她帮这个大娘开个店,所以就在杭州何妨街口开了这个杭白菊店铺。

康熙这个时候又下了一旨意,免了同乡这个地方的三年的赋税,所以从杭州同乡来的菊花茶就很便宜了,以前跑出去的乡亲们都回来了开始以种这样的小菊花为生了。

篇8:古代帝王故事

古代帝王故事 檀道济量沙充粮

公元431 年,南朝时期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攻打北魏。大半年来,大小战斗30余次,宋军屡屡取胜。只是劳师远征,后方粮草一时难以供应。进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时,粮食已尽,军心不定。擅道济只得领兵后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军,还把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了他们。魏军于是紧紧追击,宋军处于险境之中。

这天 晚上,擅道济在军营巡视一圈,见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他心里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断粮,魏军又步步紧逼,总得想个退兵之计呀!他找来一些心腹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会儿,营帐之外燃起无数火把,征南大将军指挥数千名士兵往空米袋里装进沙子,一边装,士兵们一边高声数着:“一斗,二斗,三斗..”另有一群士兵来来往往,把沙袋搬到东,运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粮食。就这样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济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陈列在帐外,袋口故意敞开着,上面覆盖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粮食。

此时,魏军中早有人把宋军半夜里分粮食的事报告主帅。主帅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个明白。天蒙蒙亮时,几个探子打扮成老百姓,来到未军营帐前,看到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那里,几个伙夫从上面挖出来做早饭。慌得他们连滚带爬地回到主帅那儿报告。

魏军主帅一听,心里暗想道:“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分明是军粮足够,却叫士兵来诈降,谎报粮草已绝,让我们紧紧追赶他们,到时候他再突然来个回马枪。我得提防着点。”想毕,喝道:“来人啊,把那些来诈降、谎报军情的宋兵给杀了!”

且说檀道济因为兵力薄弱,很难摆脱势众的魏军,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齐的铠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车上,带着队伍慢慢地突出包围圈。魏军主帅得知宋军威武雄壮,从容不迫,恐怕宋军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几十里。檀道济趁机迅即指挥全军加紧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营。

古代帝王故事 朱元璋治嘴巴

明朝洪武年间,适逢全国灾荒,百姓生活很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却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挥霍浪费的吃喝风,只是一时又难于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了。

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来祝贺,宫廷里摆了十多桌酒席。朱元璋吩咐宫女们上菜。首先端上来的是一碗萝卜,朱元璋说道:”萝卜、萝卜,胜过药补。民间有句俗话说’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爱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府进了城,坏事出了门’。来、来、来,大家快吃。”朱元璋带头先吃,其他官员不得不吃。宫女们端上来的第二道菜是韭菜。朱元璋说:”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说完朱元璋又带头夹韭菜吃。其余官员也跟着夹韭菜吃。接着,宫女们又端上两碗别的青菜,朱元璋指着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吃朝廷的俸禄,要为百姓办事。应该像这两碗青菜一样清清白白。”。吃法与上次一样,皇帝先吃,众官仿效,风卷残云。吃完后,宫女们又端上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吾朝江山保得牢。”朱元璋动筷后,众官也就抢着吃了。吃完后,众官员以为下面可能就是山珍海味了,殊不知等了好久,宫女们就是不端菜来了。朱元璋见大家情绪有点紧张,于是当众宣布:”今后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皇后的寿筵就是榜样,谁若违反,定严惩不贷。”接着宣布散宴。

传说,自那次宴会后,文武众官宴会无一敢违例,廉俭之风倒也盛行一时。

古代帝王故事 康熙喝杭白菊

话说康熙初年,天下粮仓的江浙一带闹起旱灾,因要打吴三桂和收复台湾,所以当时满清采取高税收,可是各地民情闹事和逃荒的比较多,所以康熙坐不住了,觉得应该下去走走看看。

他从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上看到原本是天下粮仓的江浙两地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可当地官员却一个劲的说好,所以康熙决定自己微服出访要去看看。把陪驾的官员全打发走了,自己就带了几个随从就从苏州往杭州走。

也许是水土不服,康熙这几天嘴里老是上火,还溃疡,很疼。他一路上微服出访,走过苏州,往杭州走的时候呢?在船上嘴里实在难受,嘴也干了,就准备下船找个地方喝水,在到一个地方叫同乡地方小镇他们上了岸,可是所到之处,地荒人无,没什么人,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最后他们看见一个老大娘,在一个破茅草屋前,在晒一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他们就到大娘那讨水喝。大娘一看几个穿戴很富贵的人到她家来要水喝,很高兴,可家里实在没什么可招待的,听说客人嘴里上火后,她马上去把晒在门口的野花放在开水里给康熙喝,康熙喝了几口,马上感觉嘴里的溃疡没那么疼了,很是高兴,兴致一上来就和老大娘聊了起来。

原来这个地方以前都是种粮食好地方,产量也高,可是接连几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可突然都长出来好多这种小野花,可当地官员却一年比一年税都高,所以当地的青年都跑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康熙听到这,心里很是惭愧,但也不好说什么,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就说,大娘,你们这抱着个金饭碗你怎么不知道?大娘给说的糊涂了,这个时候康熙想了想,就拿出自己的随身带的一把扇子,在上面写了三个的字“杭白菊”,就把这扇子给了大娘说:你老,到杭州找知府去,看见这把扇子他就知道怎么做了。你呢,就可以有吃有穿了。说完就走了。

大娘在家想了一夜,看见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在家饿死出门也是饿死,不如出去闯一下,说不定就能活下去

所以第二天,他拎一筐小菊花,就出发了,边走边卖。到了杭州,可是杭州知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所以在杭州几天都没能见到,眼看筐里的菊花快卖完 了,这个时候一个卖字秀才,看不下去了,就为她出了个注意,说明天一早你就等在知府门口看见有人坐轿子你就跪在前面,哪个喊你都不走

第二天,大娘就照着秀才说的一早就在知府门口等了,这个时候知府大门开了,出来一帮衙役,开锣开道,后面跟着八抬大轿,老大娘马上跑出去一下就跪在轿子前面,一帮衙役吓了一跳,准备拿棍子驱赶她的,可是看到是个大娘也不忍心下手,所以就问了大娘你做什么,这个时候大娘就把手里拿的扇子拿了出来,说是有人叫我把这个给知府看的。衙役看看也想,扇子也没什么危害,所以就拿了扇子给知府,知府还奇怪呢,怎么好好的,轿子停了,正想骂这些衙役,衙役这个时候把扇子一递过来了。,知府很奇怪啊,就拿了扇子看,看上面写着杭白菊,右下角盖着康熙玉玺,吓了一跳,马上下轿,跑到大娘身边,扑通一声,给大娘跪下了。这下倒是把大娘吓到了,怎么知府给我磕头呢?

知府就把大娘这把扇子的事情问了清楚,他知道这是皇上叫她帮这个大娘开个店,所以就在杭州何妨街口开了这个杭白菊店铺。

康熙这个时候又下了一旨意,免了同乡这个地方的三年的赋税,所以从杭州同乡来的菊花茶就很便宜了,以前跑出去的乡亲们都回来了开始以种这样的小菊花为生了。

以放下为题的议论文

广州一模作文暖闻范文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广州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冰淇淋的眼泪读后感

温暖的冰淇淋作文

冰淇淋

般,般诗经,般的意思,般赏析

冰淇淋周记

梁实秋写动物的散文

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
《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帝王故事:胡作非为的尼禄(共8篇)】相关文章:

黄角兰作文2022-12-08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11

《长生殿》读后感2023-12-12

帝王故事:独眼暴君的故事2022-11-26

论曹操作文2022-07-21

短小神话故事精选2024-02-01

梁实秋散文《客》2022-08-12

阎崇年语录2024-03-22

明朝那些事儿1.2读后感2023-03-15

排瑶传统宗教文化论文2022-08-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