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1-19 08:06: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由网友“路过银河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

篇1:感弄猴人赐朱绂

唐代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译文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

弄猴人: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

就试:应考,参加考试。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奈何。相违:指无缘欣赏。

买取胡孙弄(nòng):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创作背景

据《幕府燕闲录》载,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训练的猴子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并给予称号叫“孙供奉”。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就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有感于此事而写下这首诗。

赏析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篇2:《感弄猴人赐朱绂》古诗翻译赏析

《感弄猴人赐朱绂》古诗翻译赏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的诗意: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出自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注释

⑴弄猴人: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

⑵就试:应考,参加考试。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⑶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奈何。相违:指无缘欣赏。

⑷买取胡孙弄(nng):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⑸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参考译文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赏析

《感弄猴人赐朱绂》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诗作。此诗前两句诗人回忆自己十几年科举考试的经历,语言中充满了辛酸和无奈;后两句诗人自嘲自己还不如那个耍猴的杂技艺人能逗君王开心加官进爵。全诗充满讽刺,表面意思是羡慕耍猴艺人,实际上是讥讽唐昭宗不分贤愚,竟然宠信一个弄猴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篇3: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唐诗鉴赏

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唐诗鉴赏

感弄猴人赐朱绂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译文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

⑴弄猴人: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

⑵就试:应考,参加考试。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⑶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奈何。相违:指无缘欣赏。

⑷买取胡孙弄(nòng):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⑸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创作背景

据《幕府燕闲录》载,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予称号叫“孙供奉”。“孙”不是这个人的姓,而是“猢狲”的“狲”字谐音,意谓以驯猴供奉御用的官。唐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无聊,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有感于此事而写下这首诗。

赏析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篇4:感弄猴人赐朱绂,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的意思,感弄猴人赐朱绂

感弄猴人赐朱绂,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的意思,感弄猴人赐朱绂赏析 -诗词大全

感弄猴人赐朱绂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篇5: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宋代: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译文: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桌案上摆放着的几卷书,都是老庄的著作,读了也会说“忘言”通晓规律与道理这样的话。说了千句万言,其实还是不能真忘,的确可笑。今天梅雨停止,放晴了,天气真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如今隐退山林丘壑,身穿轻衫,头戴短帽。白发渐渐增多,而故人却越来越少。先生已逝,无论去了何处,也会像扬雄那样留下不朽经典,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

注释: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jì),青天好。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有不同格式,此为双调六十七字,仄韵格。朱晦庵:即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指去世。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

一壑(hè)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子云:西汉学者扬雄的字。玄经:指《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还有人认为此词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汉语大词典》编委吴战垒先生认为此词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按照吴战垒的说法,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看似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

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

“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著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篇6: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

辛弃疾〔宋代〕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译文:

桌案上摆放着的几卷书,都是老庄的著作,读了也会说“忘言”通晓规律与道理这样的话。说了千句万言,其实还是不能真忘,的确可笑。今天梅雨停止,放晴了,天气真好。如今隐退山林丘壑,身穿轻衫,头戴短帽。白发渐渐增多,而故人却越来越少。先生已逝,无论去了何处,也会像扬雄那样留下不朽经典,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

注释: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有不同格式,此为双调六十七字,仄韵格。朱晦庵:即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指去世。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子云:西汉学者扬雄的字。玄经:指《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还有人认为此词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汉语大词典》编委吴战垒先生认为此词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按照吴战垒的说法,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看似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

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

“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著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悼念大理学家朱熹而作。朱熹卒于公元1200年(庆元六年)旧历三月,此词中有“梅雨”句,当作于初闻噩耗之时。

《宋史·辛弃疾传》,“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可见朱、辛有深厚友谊,相知甚深。朱一生主要精力用于著述讲学,理学、儒学到了他手里,得到完备发展。而陈亮曾辛辣讽刺朱熹道:“睟面盎背,吾不知其何乐?端居深念,吾不知其何病?置之钓台捺不住,写之云台捉不定。”(《朱晦庵画像赞》)陈主功利实用,全盘否定朱在哲学上的贡献,把朱描写得什么也不是。在抗金问题上,朱持“振三纲,明五常,正朝廷,励风俗”,“是乃中国治夷狄之道”,正如要游说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来营救涸辙之鲋一样。朱熹主张明明是腐儒之见,与辛弃疾的立竿见影痛快淋漓万难说到一起,但辛对朱态度与陈亮大不相同,特别是朱卒于政争中道学家被打倒之时,辛冒天下之大不韪前往真诚哭祭,充分显示出其高超识见与古道热肠。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

轻肥 白居易 翻译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独坐,独坐杜甫,独坐的意思,独坐赏析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原文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作者介绍

柳腰轻,柳腰轻柳永,柳腰轻的意思,柳腰轻赏析

边塞诗——《吊万人冢》

《行路难其三》诗词名句

行路难,行路难贯休,行路难的意思,行路难赏析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相关文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的教案设计2022-05-07

《清平调·其一》原文及赏析2023-11-02

除,除白居易,除的意思,除赏析2023-01-07

南省宿直,南省宿直陆游,南省宿直的意思,南省宿直赏析2023-07-22

SOCIAL PRACTICS原文2023-07-01

《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赏析2023-05-11

王维《西施咏》译文及赏析2022-10-22

李白《拟古》(其三) 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2-05-06

曲江秋,曲江秋杨无咎,曲江秋的意思,曲江秋赏析2023-12-24

行路难古诗分析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