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合集12篇)由网友“快乐达咩”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白居易《轻肥》鉴赏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赏析二:
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唐自中期以后,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不仅篡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帝位。唐顺宗因为排斥宦官被废,继之宪宗又惨死于宦官之手。他们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诗人在《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篇章中已对他们鱼肉百姓,掠夺民间财产的可耻行为都曾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本诗则着重揭露宦官们生活的奢华糜烂,以此与平民百姓的苦难作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诗的开头描绘一群豪门贵族的神态,说他们一路上趾高气昂,神气骄纵,漂亮的马鞍,把灰尘照得清清楚楚。“意气骄满路”活现出这伙人的趾高气扬,“鞍马光照尘”则渲染其豪华、高贵。这两句只十个字,诗人便会想到这伙人非同一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公卿重臣,因此下文接着说:“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原来是一群宦官。用“借问”、“ 人称”点出所指的人物,是唐诗惯用手法,比从诗人角度直接说出,显得间接,含蓄。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问,这些宦官内臣何以如此神气呢?“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作了回答。佩带朱绂和紫绶是有身份品级的标志,唐制: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绯。可见他们不是大夫就是将军,几乎都是占踞了文武大权的人。接下去两句:“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夸”即扬威耀武之意,“军中”指驻防京都的禁军。唐德宗、宪宗时,禁军的控制权都是掌握在宦官手里。“走马去如云”是夸张渲染其人员众多和盛气凌人之态。他们既手握重兵,官位又是如此之高,人员如此之多,这个宴会的奢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诗歌接下来重点描述宴席上的珍品。他们喝的是最昂贵醇美的九酝酒,吃的是世间罕见的山珍海味,还要加上洞庭甘橘。酒宴之奢华可谓达到顶点。这样高级豪华的酒宴,使宦官们个个酒足饭饱。“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更表现出这伙人踌躇满志,旁若无人的神态。按说这首诗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诗人竟有一神来之笔:“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写这一年江南大旱,有人吃人的`现象。表面看来江南大旱与这次宴会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江南大旱,百姓遭殃不难理解与宦官们的所作所为是有直接关联的。正是因为这帮手握军政大权的宦官,不恤民情,在百姓遭到天灾之际,仍然横征暴敛,残酷掠夺,才使得衢州发生了人食人的惨剧。所以这最后两句与前面的描写实际暗含因果关系。同时也把统治阶级的奢糜和灾民百姓的悲惨生活作了强烈鲜明的对照,使读者对饮酒作乐的宦官们愈加痛恨,而对平民百姓的不幸无限同情。
诗在写法上,主要的艺术特点首先是赋的手法的成功运用。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政治倾向是很鲜明的,但这些却都在叙事中自然溢出;尤其是运用对比的记叙方法,很客观地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图画摆在一起,不加任何说明,从鲜明的对照中,其内在的关系的涵义自现,这就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其次是在记叙中运用剥笋的笔法,由一般到具体,层层深入。诗中先写宦官的骄横,行人的侧目,再写宦官朱绂紫绶的佩戴,点出高官厚禄的身份;再次写去军中赴宴,交待出走马去如云的目的;最后罗列出九酝八珍的丰盛宴席,使人足见他们的豪华奢侈。这样的记叙使人物形象和事物内容越来越丰富、具体,给人的形象是深刻的。最后是诗的语言明快流利,音节和谐铿锵,读来很有气势。尤其是象“溢”、“罗”、“ 擘”、“ 切”等字的运用,使描写从静态中见动,都是诗人在遣辞造句方面的细微精确之处。
这是一首古诗,以真、文两个相近的韵为主,杂以震韵,读来朗朗上口。刻画太监们骄横的神气,用“骄满路”三字,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形象,显得真实可感;而以“光照尘”夸张表现其鞍马的华贵;用“去如云”表明人员众多,都是夸张形容得体之处。结尾使用对比手法,妙笔生花,突兀之中将主题鲜明地揭示出来,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
篇2:《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 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尊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篇3:《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唐自中期以后,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不仅篡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帝位。唐顺宗因为排斥宦官被废,继之宪宗又惨死于宦官之手。他们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诗人在《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篇章中已对他们鱼肉百姓,掠夺民间财产的可耻行为都曾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本诗则着重揭露宦官们生活的奢华糜烂,以此与平民百姓的苦难作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诗的开头描绘一群豪门贵族的神态,说他们一路上趾高气昂,神气骄纵,漂亮的马鞍,把灰尘照得清清楚楚。“意气骄满路”活现出这伙人的趾高气扬,“鞍马光照尘”则渲染其豪华、高贵。这两句只十个字,诗人便会想到这伙人非同一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公卿重臣,因此下文接着说:“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原来是一群宦官。用“借问”、“人称”点出所指的人物,是唐诗惯用手法,比从诗人角度直接说出,显得间接,含蓄。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问,这些宦官内臣何以如此神气呢?“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作了回答。佩带朱绂和紫绶是有身份品级的标志,唐制: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绯。可见他们不是大夫就是将军,几乎都是占踞了文武大权的人。接下去两句:“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夸”即扬威耀武之意,“军中”指驻防京都的禁军。
唐德宗、宪宗时,禁军的控制权都是掌握在宦官手里。“走马去如云”是夸张渲染其人员众多和盛气凌人之态。他们既手握重兵,官位又是如此之高,人员如此之多,这个宴会的奢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诗歌接下来重点描述宴席上的珍品。他们喝的是最昂贵醇美的九酝酒,吃的是世间罕见的山珍海味,还要加上洞庭甘橘。酒宴之奢华可谓达到顶点。这样高级豪华的酒宴,使宦官们个个酒足饭饱。“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更表现出这伙人踌躇满志,旁若无人的神态。
按说这首诗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诗人竟有一神来之笔:“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写这一年江南大旱,有人吃人的`现象。表面看来江南大旱与这次宴会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江南大旱,百姓遭殃不难理解与宦官们的所作所为是有直接关联的。正是因为这帮手握军政大权的宦官,不恤民情,在百姓遭到天灾之际,仍然横征暴敛,残酷掠夺,才使得衢州发生了人食人的惨剧。所以这最后两句与前面的描写实际暗含因果关系。同时也把统治阶级的奢糜和灾民百姓的悲惨生活作了强烈鲜明的对照,使读者对饮酒作乐的宦官们愈加痛恨,而对平民百姓的不幸无限同情。
诗在写法上,主要的艺术特点首先是赋的手法的成功运用。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政治倾向是很鲜明的,但这些却都在叙事中自然溢出;尤其是运用对比的记叙方法,很客观地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图画摆在一起,不加任何说明,从鲜明的对照中,其内在的关系的涵义自现,这就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其次是在记叙中运用剥笋的笔法,由一般到具体,层层深入。诗中先写宦官的骄横,行人的侧目,再写宦官朱绂紫绶的佩戴,点出高官厚禄的身份;再次写去军中赴宴,交待出走马去如云的目的;最后罗列出九酝八珍的丰盛宴席,使人足见他们的豪华奢侈。这样的记叙使人物形象和事物内容越来越丰富、具体,给人的形象是深刻的。
最后是诗的语言明快流利,音节和谐铿锵,读来很有气势。尤其是象“溢”、“罗”、“擘”、“切”等字的运用,使描写从静态中见动,都是诗人在遣辞造句方面的细微精确之处。
这是一首古诗,以真、文两个相近的韵为主,杂以震韵,读来朗朗上口。刻画太监们骄横的神气,用“骄满路”三字,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形象,显得真实可感;而以“光照尘”夸张表现其鞍马的华贵;用“去如云”表明人员众多,都是夸张形容得体之处。结尾使用对比手法,妙笔生花,突兀之中将主题鲜明地揭示出来,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
篇4:轻肥 白居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作品介绍】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溢九酝:樽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轻肥 白居易]
篇5: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白居易诗歌轻肥赏析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篇6: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 “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篇7:轻肥 白居易 翻译
,此诗是一首五言杂体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此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讽刺了宦官,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阅读答案翻译赏析~,欢迎参考!
轻肥原文: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阅读答案:
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意思)?
答: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2、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皮衣的人是谁?请从诗中找出。
答:指内臣,即宦官
1、 这些内臣要去做什么?
答:这些内臣要去军中赴宴。
2、 他们赴宴前是怎样的情况?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分析:先写神态,骄 、照 → 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后点身份:内臣 →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揭示原因,皆、或→大权在握,怎能不骄。进一步描绘,夸 →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如云 →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之态,令人触目惊心。
答:他们赴宴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从“骄”、“照”、“夸”、“如云”等字词可以看出来。
3、 内臣们赴宴时的场面如何?
分析:铺陈菜单 九酝、 八珍 、 洞庭橘 、天池鳞 豪华奢侈。夸张、渲染气氛:溢、罗、擘、切 大吃大喝。“食饱”二句:呼应首句,由奢到骄 酒酣足食,不可一世。
答:作者用了铺陈、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内臣们所赴宴会豪华奢侈,大吃大喝,酒酣足食。
4、 诗人对此是怎样评价的?
答:全诗中,诗人没有作一处评价,但那不代表诗中不包含诗人的评价。
5、 你能读出诗人的评价吗?请用“本诗通过……表达了……”的方式,进行概括。
答:本诗通过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6、 杜甫有一句名句,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是哪一句?
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教师补充,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这句诗可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 由此可见,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师诱导过程,师:由此可见,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对比。师:大家认真想想,本诗的对比有什么特点?如果按高考的要求来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刚才讲到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请问这是不是特点?生:哦,是的,本诗对比的特点就是,诗人自己不评说,不议论,并将两种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自己去评论。师:这样回答很好了,但如果是考试,本题是5分的题,这样答该给多少分?3分。怎样才能得满分呢?还应该答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这样对比的好处是,比诗人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8、 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
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卖炭翁》“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
轻肥翻译: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轻肥字词解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溢九酝:樽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轻肥背景: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轻肥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篇8:白居易《轻肥》古诗及译文
白居易《轻肥》古诗及译文
《轻肥》
唐代: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了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篇9:白居易《轻肥》原文赏析
白居易《轻肥》原文赏析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轻 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赏析】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篇10:白居易《轻肥》《花非花》教案
白居易《轻肥》《花非花》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二.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把握诗歌形象和有一点内涵,体会作品情愿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轻肥》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fú)皆大夫, 紫绶(shòu)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léi)溢九酝(yun), 水陆罗八珍。 果擘(bài)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qú)州人食人!
(一) 作者简介 (略)
(二) 解题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三)朗读 正音
(四)赏析
开头四句,“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
下面四句可知: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禁军。此时,禁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采的一笔!
二.《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篇11:轻肥,轻肥白居易,轻肥的意思,轻肥赏析
轻肥,轻肥白居易,轻肥的意思,轻肥赏析 -诗词大全
轻肥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篇12:白居易诗歌鉴赏
白居易诗歌鉴赏大全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以下是“白居易诗歌鉴赏”,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1]古道,晴翠[2]接荒城。
又送王孙[3]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远芳:向远方蔓延的芳苹。侵:蔓延。
[2]晴翠:指芳草被阳光映照得更翠绿。
[3]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指出门远去的人。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繁盛一次枯萎一次。野火如何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远处的芳草向古道蔓延,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在此又送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赏析】
这是白居易传唱极广的一首作品,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首联两句开篇点题,用平淡的语言点出了古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离离”,形容草生长繁茂的样子。“一岁一枯荣”,先说“枯”后说“荣”,意在强调后者,体现“古原草”生命力之强大,为下文展开描绘埋下伏笔。颔联两句形成巧妙的对仗,在精练的语言中,引出发人深省的道理。颈联转而写“古原”。“古道”、“荒城”紧扣“古原”而来,又分别与“远芳”、“晴翠”相互映衬。此处,“送别”的题意也一点一点引了出来。尾联借用古诗回应主题,揭示送别之意。这两句诗借鉴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原句意思是看见繁茂的青草心中思念远方的.游子,这里诗人稍作变动,改为萋萋芳草亦充满离情之意,无形中给人增添了一丝送别的忧愁。“王孙”,本指贵族子弟,此指所送之人。“萋萋”,指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该诗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流畅,字中有情,言外有意,堪称千古绝唱。
《李白墓[1]》
采石江边李白墓,绕田无限草连云[2]。
可怜荒垅穷泉[3]骨,曾有惊天动地文[4]。
但是[5]诗人多薄命,就中[6]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注释】
[1]李白墓:在安徽省当涂县采石江边。
[2]草连云:形容墓地荒草丛生,一片荒凉。
[3]荒垅:荒坟。穷泉:黄泉、九泉。
[4]惊天动地文:极言李白诗文声势浩大,使天地都为之震动。
[5]但是:凡是,只要是。
[6]就中:其中,当中。
【译文】
采石江边的荒芜的田野里,野草向着天边肆意地蔓延。一代诗仙李白的坟墓,就孤独地掩没在其间。可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伟大诗人,如今竟凄凉地埋葬在这荒野。但凡杰出的诗人,大多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尚可称为佳作的诗文面世,但像李诗那样继承了《诗经》正声的杰作,却再也见不到了。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首联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随后的两联,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通过所处时代文坛的凋敝和李白辉煌艺术成就的对比,表达了“大雅遗风已不闻”的叹惋,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望月有感》
(序: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1]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2],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3],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1]羁旅:漂泊流离。
[2]寥落:冷落。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3]千里雁:大雁行列整齐,古人常以雁行比喻兄弟。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赏析】
这首抒情诗是作者考中进士后东归省亲时所作,意在写经乱之后对兄弟姐妹的怀念,表达了与家人离别的痛苦之情。前两联诗人自述所经历的战乱不断、家园荒废、亲人失散等由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把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将骨肉分离的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也使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被刻画了出来,给人一种孤苦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真挚的情思,描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来:深夜,饱受离别之苦的诗人难以入眠,抬头遥望高悬夜空的明月,不由得想到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如果此时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远望这轮明月,应该也会黯然落泪吧!这一夜之中,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兄弟们的思乡之情,也都是相同的。诗人用这样的画面收尾,意境淳朴真切,引人共鸣。
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饱经战乱的人们所共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像诗人这样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来。全诗语言清丽,没有任何修饰,像话家常一般,但却紧紧地扣住了主题,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 秋兴八首翻译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合集12篇)】相关文章:
柳腰轻,柳腰轻柳永,柳腰轻的意思,柳腰轻赏析2022-06-16
写白居易的作文2022-04-30
李白《拟古》(其三) 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2-05-06
童诗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7
秋兴八首说课稿2024-01-28
卖炭翁教学设计2022-12-25
思念的诗句——《秋兴·其一》2022-09-06
杜甫《秋兴》诗歌分析2024-02-18
说诗的作文2023-06-11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