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时间:2022-11-20 07:50: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共6篇)由网友“雨墨羽”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篇1: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黄玉兰

――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民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笔者将民主管理的理念引入语文教学,通过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通过竞争选出语文学习的管理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等通过语文学习管理者得以落实,他们是民主管理的核心,必须选用恰当,培养到位,管理得法。

一、语文学习管理者的选拔

1.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被信任和尊重,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语文学习管理者的职位设置面要尽可能广。一般来说,每班设置2个语文科代表,9个以上具体的语文学习管理者(如负责收发作业,管理图书角,检查读书笔记,检查背书默写,布置阅读任务,负责朗读作品等),9个以上语文学习小组长。笔者采用相对固定与短期轮换相结合的办法。语文科代表没有具体任期的规定,但需每学期竞选一次;其他管理者采用轮换制,一学期轮换一次。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得到锻炼。

2.充分体现民主。

语文科代表通过竞选演说、民主投票产生,这项活动一般在开学两周后举行。不过,在开学第一堂课上,教师就应把竞选之事公之于众,明确提出对语文科代表的要求,让有意竞选者做好充分准备,也让同学们相互观察与了解,为竞选投票奠定基础。竞选时,先由参选同学发表竞选演说,然后全班同学当堂投票,透明统票,得票前两名的同学当选,最后由当选者发表“当选感言”。

语文学习管理者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教师事先将所设职位(具体职位的设置应与科代表商量,并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及工作内容告知全班同学,有意者主动到科代表处报名,由科代表初步选出,经师生共同商定后公布,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

语文学习小组长由全班同学鼓掌通过。语文小组是语文教学民主管理的基础,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各项工作的实施要通过组长才能落实。小组长先由本组同学提名,经科代表和语文学习管理者商量并初步确定,最后由全班同学鼓掌通过。

二、语文学习管理者的管理

1.管理重在民主化、制度化。

首先,让每一位同学成为制度的起草者。学生针对各项工作要求,起草制度并交由管理者整理,然后全班讨论通过。如此一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用制度管理同学,同学用制度监督管理者,每个人都能用制度自觉约束自己。其次,对管理者的考核要民主化、制度化。本学期结束前,全班同学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考核结果为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处罚。

2.给管理者更多自主权。

制度制定后,教师不妨给管理者提供大量“自作主张”的机会。比如,作文什么时候交,课文什么时候背,均由具体的管理者根据管理制度、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你给了他自主决定权,他的热情更高,责任心更强,工作自然会做得更好。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民主管理实际上是金字塔式的管理,塔尖是语文教师,其次是语文科代表,再次是学习管理者、语文小组长,塔底是全体学生。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又融洽了师生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个性,发掘潜能,提高自身素养。

(作者单位:郴州市二中)

篇2: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心得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心得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二、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土豆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土豆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土豆的重量,再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土豆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土豆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通过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徜徉。

篇3: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政治教学思考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政治教学思考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以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让人文阳光普照政治课堂.

作 者:于文正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杭二中树兰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1100 刊 名:教学月刊(中学版)  PKU英文刊名:THE TEACHING OF POLITICS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4: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的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必须备课充分、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教学时间抓得紧,教学效果明显。

例如在“先学”环节。并不是以前简单的“预习”,单纯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自己学习,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自学,并进行检测。

“后教”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语文答案常常会五花八门,似是而非,我先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对错,为什么,再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虽然看起来是给学生的时间多,其实老师也是不敢大胆放手,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

“先学后教”要课堂教学高效,我觉得要注意:1,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分析学生会不会,而不是一股脑地讲知识,只害怕他们听不懂,结果到下课时,学生还没有进行练习,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2、抓紧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课前要做到精心备课,教学目的要明确,有层次地设计好练习题,坚决避免随意性。3、重视对知识的落实。让学生养成不让问题“过夜”的良好习惯。

篇5:对语文教学“以本为例”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以本为例”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以本为例”的几点思考

作者/ 耿亚平

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或者不解读课文只顾改变教学形式,或者从应试角度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结果都让语文学习少了很多乐趣。翻开课本,有很多课文值得反复品味。课文学习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借此夯实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没有这些学习经验,学生无法应对各类课外文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基本方法,以“本”为主要资源,以“生”为学习主体,扎实用好教材,开展语文训练。

一、善用精彩亮点,培养学生愿意阅读、自主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课内,学生通过扎实地阅读大量文章,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继续阅读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

以学生较为“畏惧”的散文阅读来说,我习惯于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再对课文逐步深入理解。当接触散文单元第一篇《白杨礼赞》时,我注重与学生一起去经历新文章的学习过程。最初接触一篇课文,要留意标题,对重点描述对象及感情基调做到心里有数。接下来,初读课文,我强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结尾往往是作者感情流动归属处,能帮助读者理解主旨。在《白杨礼赞》结尾,找到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表达语句,感受洋溢其间。的对北方军民的赞美。其次,再努力标出关键句(过渡句、频率高的语句及典型议论句)。随着这些句子的划出,往往就能看清文章的整体构思,文章紧扣白杨的“不平凡”,从三点依次描述,这时我们对白杨精神内涵也更了解。最后,集中赏读作者倾力描述的精彩段落,从深层次体会作者采用多种写法描绘景物的特点和抒情性。

通过整体感悟,把握主旨构思,再细致赏析,体悟内涵,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抓住散文“写什么”、“为何写”、“怎样写”等核心内容,我们用类似方法再去学其余散文,反复扎实训练,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明显提高,并逐渐养成独立阅读新作品能力,也真正实现出“以本为例,授之以渔”的教学意义。

同样,在学习颇有特色的小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篇鲜活文章,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体验小说艺术的缤纷多彩。《安恩和奶牛》的悬念与照应,《父母的心》跌宕的情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本网网 )尤其是小说多样化的结尾艺术,更值得关注。《甜甜的泥土》的诗意结尾深化中心,《窗》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鲁迅小说结尾的含蓄深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他们就会以更大的兴趣去追寻文学世界的更多精彩。

二、善抓典型实例,增加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方法的'训练与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提倡“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并举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通过各种科学活化的扎实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深入阅渎课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典型语句,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赏析的内容。如《紫藤萝瀑布》一文,“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一句,先抓住用语表达特色(句式或修辞),再根据句意准确完整描绘情境与画面的效果,最后对景物特点及情感进行准确点评。这种训练虽然简单但也很重要,能让学生尝试做到整理思维,完整表达。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学习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多表达,才能真正达到“表达好”这一目的。

当然,语文学习不是一味套用公式的机械训练,语文本就蕴含着浪漫和诗意。课文中的很多语句都是新鲜美丽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触摸语言,才能加深理解与感悟,体会到审美乐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比如,《画山绣水》一文有“那漓水碧绿碧绿的……像一瓶最醇的青梅名酒”一句。我以此为例让学生赏析,起初有同学回答:用比喻的方式写出漓水绿,表达出作者的喜爱。由于答案太粗糙,我引导大家再读再品,学生们的答案丰富起来,“使用叠词,突出漓水纯净碧绿,又有节奏美感。”“最醇的名酒,写出了漓水历史悠久,也让人陶醉”。学生们在表达时,很容易暴露出思维缺漏,这时因势利导地启发会更加直接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表达、良好思维习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也是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的美妙过程。

事实证明,只有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学习经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扎实训练,语文基本功就会越来越厚实,语文素养也会逐渐提高。

三、善引学生兴趣,培养勇敢质疑和有效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解决学生需求。

在新授课文预习时,我一般要求:尝试提一个有效问题。若有学生提出精彩问题,我会加以表扬;对有失偏颇的问题,我会指导学生从语句含义、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角度进行思考、质疑,激励他们提出更多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提问逐渐能抓住文章核心内容。一个单元过后,我要求大家根据所学,自己布置预习题。根据课文特点,小组推荐问题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潜能的人,当我们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激情,那充满灵性的心智会焕发出无限创造力,教学效果会被放大很多倍。因此,让学生们有所触动的问题,同学探究起来,学习意味儿更浓,能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高效性。

新课改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方向与方法,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可以以某一词语作为探究突破口,《十三岁的际遇》标题“际遇”一词含义能否改为“经历”或“遭遇”?以此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探究。也可用问题作为学习线索,《背影》的作者把一普通事件叙述得如此感人,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有效探究。当然,我们有时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选择其中某个方面作为重点探究对象,如《散步》虽然是普通的亲情题材,但可以探讨文章如何立意才使文章亮点频出。有时候,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走向思想深处,引导学生攀登思维高峰。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指出:“简单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有限时间里,尽量取得最好教学效果,使学生拥有语文。”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地用好教材和课文这个例子,为学生“应试”,更为学生“应世”,语文课堂必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一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篇6:语文教学论文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后感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无论是从课文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极好载体。正由于本教材具有这一特色,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中,学生的主动研究在阅读活动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读通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经研究后学生认定“为什么伯父会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这一问题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以此突破重点,集中了“研究”的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一件事(板书:谈《水浒传》)。你觉得哪些句子值得研究?”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管是小组学习,还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最后得出两个句子值得研究:“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接着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研究阅读这两个句子,通过反复感情朗读和研究性地讨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品味出鲁迅先生在夸自己“记性好”时,实际上是在批评“我”读书“囫囵吞枣”。虽然伯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我”知道,伯父是在教育“我”要认真读书,在这同时,伯父不愿伤“我”的自尊心,这是伯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使我感受到“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当学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关爱青少年的有关资料,还有目的地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因为伯父关心爱护青少年,所以得到 的爱戴。”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青少年的爱戴。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在学习第二件事(谈“碰壁”)时,着重研究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学生以前一件事的学习方式,来研究阅读这一件事。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因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就作了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鲁迅先生说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鲁迅先生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因此得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的爱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研究”主题:“为什么伯父会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突出重点, 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精神。

课改促我成长作文800字

副校长教学工作总结

2022春季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课程设计

学生:自我规范促发展

三讲三当心得体会

三讲三评讲话稿

春季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多措并举?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社保局多措并举助企工作总结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以民主管理促自主发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考(共6篇)】相关文章:

学先进倡议书2022-05-07

下学期小班教研总结2022-10-04

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2023-12-01

年终汇报主题2023-12-29

学先进2022-12-18

高校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10-15

小学四年级年级组工作总结2023-07-08

高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2023-11-06

初中部期末考试的工作总结2022-08-19

教学副校长年度考核总结2023-01-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