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时间:2022-07-22 14:08:2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合集16篇)由网友“Keri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篇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摘要]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学校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使学校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松和小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以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为保证,以互助式研讨、师生预操作、师生访谈和微格式评析等举措彰显特色,构建校本教研体系.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学校管理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师进修紧密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形式。为使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松和小学始终坚持“一个主体,两种保证,三个核心,四项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一、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教师在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研究活动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他们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校本教研内容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

以往的教研都是自上而下,内容服从于上级的任务与安排,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只是实施者和执行者,很少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我们把教研内容的决定权交给教师,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由教师说了算,不再是校领导决定。每学期的期末我们都发放《教研活动问卷调查》,一是了解教师对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满意度,二是摸清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而后,由教研小组人员分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再将主要问题抛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身实践,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教师自行确定了一些课题,如语文科的“生生教学生字” “批注式学习”、数学科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英语科的“提高低年级口语对话能力”等。这些问题来自于教师实际工作,因此他们感兴趣,在研讨时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管理理念,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中,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自主研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展开研究。因此,管理者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由管理转向服务。学校行政班子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掌握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疑惑,尊重每位教师的想法,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并以此制订出相应的教研内容。每个年级都有一个领导分管,除进行日常事务性的管理外,每学期结合校本教研进行具有校本管理特色的“四个一”工作,即本年级发现一个问题、在校务会上提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组织一次相关专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最后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针对全校有共同性问题,学校在校务会上商议形成全校教研方案,由业务校长带领教学处实施。

二、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保证落实校本教研

(一)理论先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保证之一。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结合”来提升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所谓“请进来”是指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区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外出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写出了学习的体会和反思,供大家学习。 “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则是指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不同种类的教育杂志.让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推荐、交流。此外,学校在教师办公室开辟了“心得体会交流栏”,每个教研组定期组织成员将自己喜爱的教育名句、人生格言、精彩文章,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反思与大家共享,让教师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一种有效学习策略。业务学习是由全体教师根据带班时间的不同而组成的学习形式.由业务副校长负责组织、安排,内容以理论学习、集中交流为主。而教研活动是由不同年级组教师组成的学习形式,由年级教研组长负责,内容以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而安排的专题学习或研讨等,针对性更强。

(二)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两年学校相继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作为保障,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使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在校本研究中,学校推行三种形式的实践反思制度:一是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处组织下,以“一节多人上,多人上一节”的形式进行实践――共同反思――再换人实践一再集体反思――再换人实践,以达到共同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一个问题为目的;另外一种是以个人预约课的形式进行“课例解剖法”反思性研究,由教师本人向教学处提出申请,学校安排“校本研究指导中心”相关成员和电教室为教师进行现场拍摄,并刻录成光盘送给教师本人,使其反复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并进行分析解剖;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结合课后小记、教育札记,利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实践性语言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过的故事,定期以“我的教育故事”为题开展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   (二)同伴互助

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即建立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它是授课教师在同伴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公开课作多次反思的过程,即案例跟踪,具体过程如下:公开课之后,即时进行课例研讨,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出关于这堂课的经验或教训并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总结的经验或教训;针对特定的主题,在授课、反思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案例,并在相关的研讨会上进行创新性案例交流;重新对课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反思的结果。同伴互助制度强化备课组功能,重视集体备课(当然更强调张扬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开展协作教学,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同事互助观课”。它既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听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且不涉及褒贬奖惩和评价,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 “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有较强的针对性,观课更多地指向提高,这样就使“外控”的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控”的教师专业发展转变。

(三)专业引领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多次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指导工作,还与区各学科教研员开展师徒结对,帮助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行为,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等,使教师原本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为新课程提出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奠定了基础。学校还邀请校外名师和本校教师同上一堂课,课后请专家作精彩点评和讲座,通过比较找出两者教学的风格和差距。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探索可以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创新。

四、四项举措彰显学校教研特色

(一)互助式研讨

教学观摩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学校自从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公开课研讨形式由过去单一的课后评议改为如今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比较研讨。

课前互助研讨是指课前全体教师或年级组教师围绕教材利用多种渠道,查找相关的知识背景,再集中分析教材、共同讨论,找准重难点和切入点,初步制订活动目标、准备及教学策略,并在课前就某些重难点环节或教具的提供开展必要的预操作和访谈,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这样不仅执教者受益匪浅,每位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收获。课中分析研讨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听课教师先进行分工,根据不同的听课重点(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反应,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记录、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评析每节活动。课后比较研讨是指教师改变评议标准“同课异构式”或“连环跟进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对活动本身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几种设计的教学活动相互比较、分析、反思,以便肯定成功,找出不足,及时改善。这样,教师的教育策略不断提高。

这种课程的研讨形式得到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主动地和同年级组教师在课前、课后开展同课异构式的比较研讨,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

(二)师生预操作

预操作是指在学生开展某项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先进行该项探究活动,即由小组形成先经历探究活动,再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反思、积累经验,对学生学习进行预测,从而提供更适宜的指导。

教师对活动的操作部分进行亲自操作,明确操作过程的重难点,适当地修改教学指导策略,再请水平不一的部分学生进行预操作,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学生相关的经验能力,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研究适宜、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使操作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预操作,教师们更加注重在活动前关注和研究学生,保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

(三)师生访谈

访谈是以口头形式,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间的交流和互动,搜集有关态度、情感、知觉或事实性材料的方法。由于访问者与受访者口头交流,甚至直接面对面交流,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受访者愿意回答提问,便于访问者了解更多的“故事”。访谈时较多地使用开放性问题,便于受访者充分表达内心所想,容易了解问题的核心。因此,我们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校本教研中来,在师生预操作之后、教学观摩之后,总会按照预设的提纲及活动中师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执教者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的选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习得和感受,为教师更准确的指导学生、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微格式评析

微格式评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教学活动录制后的评议与反思,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在课例研讨过程中,教师边看录像边进行评议,这是教学活动的再现。教师们在研讨中可以根据需要定格重播。便于教师在深入行动的基础上反思,同时还可发现许多教学过程中细节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教师们十分欢迎这种评析方法,他们觉得观看每一节教学活动,都是自己再次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从中受益匪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正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间的互动、分享使得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校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发展,学校声誉提高,学校三年上了三个台阶:被评为区一级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学校通过了宝安区优质化学校评估,还荣获深圳市办学效益奖。

篇2: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近年来,我镇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本镇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 者:周培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水口镇中心学校,广东,茂名,525346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 

篇3:教研意识促进教师成长论文

教研意识促进教师成长论文

摘要: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很看重教育教学成果,然而往往忽视了教研成果。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教研成果意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进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获得丰硕的教研成果,首先要写好教案,其次要留心课内外的事,再次是博学广思。

关键词:教研意识 教研成果 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农村高完中的数学老师来说,高中数学的教学确实不容易,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要想有一定的成绩是困难的,因此教师的成果不仅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更需要教研方面的成果才行。

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普遍的教师都很关注。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只要是他立志终生在讲坛上耕耘,他都会认真思考如何把书教好,如何把学生教育好,力争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好的成果,而教研方面的成果被不少的教师忽视了,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缺乏教研成果意识,一天只埋头教书,很少思考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数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因此,他们很少思考如何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又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他们不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成功的经验撰写成文,让大家共享。他们不知道将经验撰写成文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升华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成果转化的过程。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写文章,认为写文章是一件痛苦的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的确,当你第一次拿起笔写文章时,确实感觉有些困难,但是,你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写下去,到一定的时候,功到自然成,你就不会再感觉困难了,此时你将会感到是一件愉快的事。要想坚持下去,必须要具有成果意识,要意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把书教好,把人育好,而且还要会搞教育科研,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只会教书,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只能算做一个教书匠,不能算做一名优秀教师。事实上,众多的教育家都是靠搞教育科研、写专著而出人头地的,单凭教好书是不能成为名家的。有很多教师由于平时不注重教学研究,缺乏教研成果意识,没有教研成果,没有文章发表,当评定职称时,他们感觉吃亏了。许多地方都规定: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必须要有教研成果,必须要有学术论文。于是,当要评定职称的时候,他们忙于赶写论文,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凑合起来,成了一篇文章,急于寄给杂志社,渴望马上发表,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天哪能写出好文章?文章不能发表了,评定高级职称没有希望了。事实上,功夫是从平时练起的,从平时做起,从身边发生的事想起。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抓起,这样坚持做下去,学术论文是会写出来的,教研成果是会产生的。我认为教育科研应该这样做:

―首先要写好教案

做为一个教师来说,上好每堂课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不写教案是不行的。事实上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设计者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因此,要设计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有人曾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好象天天练习写好文章。尤其是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

我听了不少优质课,有很多教师的课上得很好,表演很成功。但是一看他们的教案,让人遗憾,二三百个字,教学过程就是那么几个标题,好一点的附有几句说明,差一点的就是标题一、二、三,根本不像一个教案,缺乏教案的基本格式。这种教师不是没有认真备课,否则,他不会上好优质课。他备课的思维过程在头脑中进行,没有将思维过程写在教案的过程中。这确实是一个遗憾,因为一个教师要上好一堂优质课,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教案,然后登台表演。一般地,要备好一堂优质课,所花用的时间至少也得一天工夫,十来个小时,或者更多一些,常常要通过反复推敲,反复思考,深思熟虑。通过如此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一定有很多好的感想,好的例子,好的构思;还有一些巧妙的组合,精彩的点评,引人入胜的悬念。你为何不将这些劳动的成果跃然纸上,写在教案之中?这些成果凝聚着你的心血,是你智慧的结晶,你让它白白地从你的身边溜走,你不感到可惜吗?如果将它精心地整理在教案之中,就是一份很好的教研成果,将它寄往杂志社公开发表,让同行共享,你的研究成果就会得到大家的公认,你的知名度也就提高了。事实上,一篇优质教案公开发表之后,所产生的影响远大于你那一堂优质课所产生的影响,因为一堂优质课的影响只局限在你那一个学校,你那一个地区,而优质教案公开发表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是全国,乃至世界。因此,我奉劝年轻的朋友们,当你在上优质课、公开课、研究课时,别忘了优质教案的作用和价值。

二其次是要留心课内课外的事

“事怕有心人,处处有学问”。每一天在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很多事件,只要我们带着成果意识的眼光去观察这些事件,我们就会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教研素材。比如某某学生问你几个数学问题,也许有些问题你一时不能解答,你就将这些问题记载下来,事后进行专题研究,然后将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你就将这些有价值的成果整理成文,寄给杂志社,也许成功就会到来。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引起老师们的讨论与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观点将会发生碰撞,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此时,你不要回避,应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发表你的见解,让人家反驳,通过一番辩论之后,有时候观点得到了统一,但有很多时候观点不能得到统一,这表明所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千万不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应该静下心来全方位地分析各种观点的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符合逻辑,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杂志,再综合众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符合事实,理由充足的结论,并给出合理的论证,最后整理成文,寄给相关的杂志社,这种有价值的文章最容易发表,于是,你的研究成果就产生了。

三再次是博学广思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理念,教师更应该如此。中国古人也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使人聪明,读好书能走捷径。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泛读,广泛地读,不带具体目的地读。但是,我们要带着成果意识去读。当读到自己感觉有价值的文章时,要作好记载,对文章中的典型方法,重要观点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研究问题时的参考素材;另一种读法是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当自己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感觉到论据不充分,或者缺乏理论依据时,有目的地阅读一些相关的名著、名杂志,从中查找相关的依据,相关的理论,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素材。这种读法目的性很明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借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研究素材,既省事又有高观点,何乐而不为呢?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旁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人认识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孤立地靠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新的问题,往往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借用别人的研究思路或者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一般地说要比自己独立创新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名著,多订一些有代表性的权威杂志,多看一些别人的研究文章,从中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得到启迪。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要敢于置疑,要有独立见解的能力,不要过分地迷信权威人物和权威杂志,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就有新的成果产生。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会有疏漏,都会出现一些偏差,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真理,因此,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只有带着敢于置疑,敢于向名人挑战的精神去学习别人的观点,才能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创新的成果。

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研成果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获得丰硕的教研成果,就应该从写好教案开始,因为这是教研成果的起始;应该留心身边发生的事件,因为处处留心有学问;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远一些,做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获得成功,从事教育科研也一样,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正所畏有智者事竟成。我希望所有的年轻教师行动起来,尽快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篇4: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语组 沈永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尽管近年来我们对校本教研进行了理论框架的准备和实践操作的探索,但是对于大多书学校和教师来说,校本教研仍然是新生事物,如何正确地把握校本教研是广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根据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苍南钱库二高校本经验交流会的精神和市高中英语教研员郑秋秋老师的指示我们达成了如下的共识: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教师要在学习型的学校氛围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实现促进专业成长的根本目的;而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我们力求通过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使教师在反思与研究中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主要要通过课堂实践和探索中生成, 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已经获得温州市基础校验研究课题,整个课题将于6月全部结题,并上交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研究模式和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校本教研模式: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 我们力图通过反思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

我们在第一学期已经制定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并已经完成部分研究工作, 每位教师都撰写了教学案例,我们组的教师撰写的案例、论文和整合课件和优质课已经在市级评比中多次获奖或发表或上传。

3)课题研究的步骤

1、制定校本科研方案,明确研究的方向。

2、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如下图:

3、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针对英语学科来讲,我们主要重温英语教学大纲,学习《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及其他专业理论和反思资料以提高全组教师的英语教学的思想认识,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通过外出取经,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教研组集体反思。通过专家引导和同伴互助,行为跟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我们每次校内公开课课前制定备课组教学反思计划, 确定公开课开课内容;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教研组集体评课;开课教师要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

5、组织英语沙龙。为了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我们组织英语沙龙活动 。

6、教师教学故事的搜集和撰写。采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学故事;撰写好之后上交教研组组长,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比,并在教研组网上交流;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全部完成。

7、整理和汇总。教研组整理本学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动的各种材料,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上交校教科室和市教研室交流和汇报,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分工:本课题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承担。

分工:本课题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承担。

课题组组长:沈永铭

副组长:翁晓菁、陈婕、吴丹

成员:丁洪江、金炎、付素清、王清平、谢津津、付素清、张春玲

三、初步校本教研研究成果

本组教师通过校本教研,专业水平在短期内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参加市级案例评比获得好成绩,其中张春玲、陈婕老师获得市整合案例评比的二等奖,张春玲老师的整合课件获得市一等奖,沈永铭老师的案例也参加温州市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教学案例的二等奖;沈永铭老师的论文《单项填空的解题对策》发表于《中学英语读写》高考版第12期;《中学生上网心理矫正策略》参加了温州市“我与网络”主题征文比赛,并发表于《温州晚报》208月7日第14版上。《利用Internet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发表于温州教育网《 课改在线 》(kgzx.wzer.net/showkgxx.asp?id=619)。陈婕老师获得温州市直属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我们组织了高一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取得很好的成绩。陈婕老师参加温州市市直高中英语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我们“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已经获得温州市20基础校验研究课题,整个课题将于206月全部结题,并上交接替报告。

四、校本教研活动实践与反思

高中英语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主题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

1、本校是浙江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具备较好的进行小本科研的条件和科研基础,本组本学期决定以“提升教学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长”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现代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我们将以《教学设计原理》和《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一书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聆听专家报告和同伴读书辅导,提升本组教师对新课堂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认识和对于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3、我们以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课堂教学思想的革新和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的反思为手段开展教学展示,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我们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以教学故事撰写评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5、我们认为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为“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6、申报并取得温州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通过高中英语校本科研, 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三) 活动流程

1、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2、专题读书与辅导:

书目:1)《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W.W. 布里格斯。2)《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傅道春。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其他材料自选:例如《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作者:张立昌等

辅 导 书 目 辅导教师 辅 导 内 容 备注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沈永铭 第二章:新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学习方式;《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10月29日下午第1、2节已完成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翁晓菁、

谢津津 1)第五章:传统教学技能的优化;

乐清中学陈洁老师反思教案评析 11月23日下午第1、2节已完成

《新课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陈婕

王清平第四章:新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12月7日已完成

《教学设计原理》 吴丹 第八章:学习任务分析 12月24日已完成

《教学设计原理》 傅素清 第十六章:教学评价 1月7日已完成

3、专家引领:

本组计划邀请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毛继光副教授做关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目的在于通过专家引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4、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

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 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升。

5、教研组20第一学期开展反思性教学公开课活动:

开课时间(周) 开课教师 开 课 内 容 课题研究的主题

15 陈 婕(高一) Unit 11Lesson 41

10周(11月4日上午第2节) 谢津津(高二) 高二英语第5单元-the British Isles (Period 1) 第一课时的设计原则--

17 沈永铭(高三) 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作文基本模式 应试能力训练

13周(12月3日上午第3节) 张春玲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周公开课-高二第8单元-Reading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6、召开反馈会议和专题讲座:

i. 三位开课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

ii. 教研组集体评课;

iii. 开课教师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

7、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第15周下午2:30-4:30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张春玲、陈婕老师参加了竞赛,取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8、积极参加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的校本科研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并结合本组实际,完善我们自身的校本科研体系。

9、组织英语咖啡沙龙,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年12月24日, 我们劝阻教师邀请尤珍珍校长参加了本组的圣诞英语咖啡沙龙,以英语的文化氛围, 品尝圣诞美食,感受圣诞文化, 提高英语水平。

10、教师教学故事的搜集和撰写:采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学故事。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好之后上交教研组组长,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比,并在教研组网上交流。

11、教研组整理本学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动的各种材料,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 并上交校教科室。

五、校本教研活动实践举例

高二英语备课组反思性教学公开课计划表

落实时间 负责人

集体备课 2004年9月1日 翁晓菁、张春玲、谢津津、沈永铭

集体教案 2004年10月30日 翁晓菁

公开课 2004年11月2日上午 沈永铭

说 课 2004年11月2日下午 沈永铭

集体评课 2004年11月2日下午 高中英语教研组全组同事

反思总结 2004年11月2日下午, 并上交教科室备案 沈永铭

强化互动,引领文化

----Senior II;Unit5.The British Isles教学案例

沈永铭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教学实践表明: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在现代文明下产生了现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他们时尚、前卫、锐意革新、容易接受并喜欢新鲜的事物……。本课拟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更新的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手段。在学习本课时,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课文本身,更多的要求他们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对英国文化产生新的浓厚的兴趣点;其次培养学生的大胆思维能力,让他们自由发表看法,利用网络快捷方式及时进行交流讨论,以达到一种新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理念。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教授的信息输出量,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单向往双向(或多向)交互式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换句话说,信息不再是从教师那里“拿”回来,而是由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找”回来的。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为英语学科教学提供了即时、多向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增加了学生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因此,二者的融合将有利于高中英语的教与学的优化。

此外,《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二)研究背景

The British Isles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Unit5)的一篇课文,是高二上册的中间单元,在全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对学生理解和感悟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点单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The British Isles围绕英国人文地理状况展开。我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热起来教材;以“看地图,说地图”为切入点展开听力、对话、阅读、协作和综合运用,通过“英国的地理、气候、历史、资源、及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惯等”内容使学生感受语言知识,在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感悟英国文化,感受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接受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发展全面的能力,培养国际视野。英国是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整理,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地域和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语言敏感性。

三、问题的设置

由于我第一次执教高中英语新教材,且长期受老教材和老教法的干扰和影响,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在于改变教学观念和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上。开课前,我主要通过学习新《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和教学案例的撰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从理论上提高认识;我还积极参加了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有关校本科研和案例撰写的学习和培训,我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得了市二等奖,这也多少增强了我的信心。通过对于教材的研究, 我初步定下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我的开课前确定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强化教与学的互动,引领语言文化教。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任务型学习模式。

2、教学构思:以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互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另外利用网络达到探究学习,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语用能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对于英国文化的理解及感悟。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于英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 体验英国文化的特色和我国之间的地域差异,学会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来解决。

[难点]

1)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学生对英国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刻感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2)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学习,搜寻网络中有用信息为己所用,发表自己的观点。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 Warming- up

T: Hello, everybody, so long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But do you know the country the language came from? Ok, at first, let's make our brain and body warm by expressing our own opinions ( Ask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British's Isles and let students discuss freely on line to make them concentrate on as much information as they can)

1.Does British Isles equal the United Kingdom?

2.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British Isles?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4.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Ireland?

Task 2. Scanning

T: Very good,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From your words, I know some of you are puzzled with the geography of the United Kingdom. Yes, it is a little hard to make it clear. But don't worry;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introduction of British Isles. Ok, first, please scan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the text on line quickly, and then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not.

⒈ The British Isles is made of 3 parts.

⒉ The British Isles lies off the west of Europe.

⒊ The English Channel is only 20 miles wide.

⒋ The British Isles is surrounded by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⒌ There's much rain in the British Isles.

⒍ Ireland i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⒎ There are 6 languag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native to the British Isles.

(Students show their answers on the BBS . Keys: F T T F T F T)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地图直观上感受英国的基本情况,作为课文教学的铺垫和基础;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热起来;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头脑的反应能力。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Task 2. Skimming

T: Just now, we quickly read the text and did some exercises, then let's read it more carefully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Please read the text or you can choose to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net, and take these questions in mind.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do your best to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for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Main Idea

Para 1. General idea about England.

Para 2. Position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3. The climate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4.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in the British Isles.

Para 5. The language spoken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Para 6.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Para 7. The languages spoken throughout the British Isles.

Seco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 for this time, in order to give th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read the text or surf the Internet to deal with these questions)

1. How much do people know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2. What kind of country is the UK?

3. What is the BI made of?

4.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in geography?( map filling)

5. What's the main type of climate?

6. What're the climates in different parts?

7. How did the European mainland influence the culture of BI?

8. How did the French influence the language of BI?

9. What was the UK made up of in 1536 and 1707?

10. Is Ireland one part of the UK? What about the Isle of Man and Channel Island?

11. What are the languages for the British people in the different parts?

12. What is a serious matter happening to people?

评析:Skimm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先理顺篇章的段落大意,再归纳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理解篇章主要细节,让学生从粗的线索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建立课文的整体概念。教学实际操作效果很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好,保证了教学的流畅进行。

Task 3. Consolidation (map-filling& retelling)

T: Since we knew the text well, then please fill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on the line. And then prepare for retelling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mation supplied on line.

评析:Consolidation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顺区域位置,教会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方位的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方位介词的运用效果不是很好,应该先介绍方位表达的方式,再实际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Task 4.Post - Reading ( Plan-making)

T: Imagine that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four-week a summer camp in the UK. Make a travel plan in which you describe where you will go and what clothes and things you will take.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on line and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then make a plan according to your own situation.

评析:Post - Reading ( Plan-mak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制定计划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词汇和语言知识,学以致用。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让两人一组合作进行的效果可能会起到相互弥补、共同促进的效果。

Task 5. Extra-reading

T: Since we have learned the text on the book, maybe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BI, then please d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do the exercise related. The material is on the “ test on line”. Please test yourself and then write down your reading speed and the result on BBS.

评析:Extra-reading这一步骤主要通过网上阅读,BBS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加深对于英国文化的感悟。教学效果不错。

Task 6.Discussion

1.It is possible to swim from the European mainland to England. How far is it and where would be the best place to do so?2.Why is it of great value to record and teach local languages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评析:Discussion这一步骤主要通过BBS课堂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用能力。BBS课堂讨论的水平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在胡说八道,缺乏监控。在课前要加强指导,在讨论期间要加强巡查,还应发挥各学习小组组长的督管作用。

Task 7. Homework

1. Write a summery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send it to your friends or my e-mail on line

2.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any part of United Kingdom in a group of four and then present it to us in the next period.

评析:homework这一步骤主要为了达到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Task 8.教学评价(ASSESSING)

In this lesson, you have learned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How comfortable do you feel doing each of the skills below?

1=Not comfortable 2=Need more practice 3=Comfortable 4=Very Comfortabl

Comfortable level

Talk about UK and Ireland 1 2 3 4

Practice 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1 2 3 4

Use 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1 2 3 4

Write a description of landscape 1 2 3 4

Reflection

I lear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 still not sure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教学评价这一步骤主要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作为调整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的反馈信息,是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反思的重要依据。

五、教学反思

(一) 如何实现文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经常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应试味”太浓,但反思到最后,倒昏了自己的头脑。文学即人学,英语教学应该提倡人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我这堂课基本上围绕着文化(culture)这一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的。希望通过情境的设置,让课堂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把僵化的教材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在比较枯燥的课堂上注入浓浓的人文气息。让学生设身于这种氛围中,反反复复地体验,获得文化的营养,唤起为人为文的思考,一步一步感化。我利用了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关于British Isles的话题,引导学生感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课堂教学的一点反思

1、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种课程包含的学习目标丰富,不能简单地以学术标准来衡量。

2、各步骤设计要遵循语言学习本身的特性,要符合语言思维的特点。网络服务于语言学习最关键的仍是教师对文化背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我的备课中仍体现出文化底蕴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3、信息技术作为网络资源为英语的学习确实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大面积地接触到课文以外的各种信息资料,英语语言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英语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这使我们的英语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4、网络教学软件的即时回馈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传统课堂上的集体阅读或讨论难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而网上的论坛回帖则有效督促和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网络的记录功能和教师设置的评价机制也反馈了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具体表现,使他们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5、网上讨论打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可在BBS这一动态论坛上用跟帖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伙伴,根据需要一人可参加几个小组,不需交换座位即组成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小组。网上发帖讨论虽然进度不快,但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书面组织表达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考更为深入。事实上,网上讨论也能有效弥补了口头讨论的不足。

6、要在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网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学习的主动权是掌握自己手里,要靠主动参与认真探究才能获得学习成果,从而更快地进入课堂的情境,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由讨论期间要加强巡查,还应发挥各学习小组组长的督管作用。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够。

总之,通过搜集网上资源,进行交互讨论,可以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促进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另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最终理念。

篇5: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保教质量的提高。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园以信息化校本研修为抓手,着眼教师成长,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园被评为淄博市市级示范幼儿园、淄博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淄博市文明单位、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淄博市教育装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有5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具体做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让教师的底蕴在“网络培训”中不断沉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落实校本研修,硬件、资源是前提。为此,学校及幼儿园投资150多万元,实现教师人手一机,建起高标准的微机室、电子阅览室,丰富了园所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育经典文章、专家讲座、优秀课例、名家讲坛等),链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网站,为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提供了便捷。同时,我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阔教师视野,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在规定每名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两份专业杂志的基础上,又征订保教刊物达40余种,为实施培训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我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

一是信息技术操作培训。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初、中、高级培训,保障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

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专题辅导。通过专家报告、参与式研修等方式,开展专题辅导讲座,研究课例发布、强化教师技能练习等活动,帮助教师了解主题教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是案例教学培训。我园制定了关于案例教学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材料》、《幼儿园教育纲要》、《方案教学》及有关课堂教学案例,实验研究方面的经验介绍等相关文章,定时间、分专题组织教师讨论,骨干教师带头上课、说课,其他教师积极评课、改课,然后,每位教师可选择某个片段,也可就整节课进行案例点评,切实使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四是保教理论培训。我们主要采用了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或统一进行专题学习,或下发资料个体自学,或推荐刊物学习,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前沿信息,同新课程一同成长。

为进一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我园开展了“十个一”活动,即:每个活动有一个教学反思;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周在校园网上发布一篇个人教育叙事或教学随笔;每月向学校提交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执笔完成一节评课报告;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师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一次演讲比赛;每学期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园长之友《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积极进行培训的同时,还采取“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应用”的形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四个专项比赛:一是课件制作比赛活动。二是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比赛活动。三是信息环境中的“说课-讲课-评课”比赛活动。四是优秀教育专题网站、班级网站、个人主页评选活动。

通过以上专题培训与比赛,培养了教师的信息意识,增加了教师的信息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能力。

二、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修氛围”中成长。

自校本研修在我园开展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校本研修的整体思路:即以新理念为导向,以网络平台作载体,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研修活动落到实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榜样带动。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幼教新秀、省市级名师的榜样带动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其次,专家引领。我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外出“取经”,外聘专家传经送保,使网络校本研修驶上健康成长的快车之道。再次,制度保障。我园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校本研修,如新老结对制度,培训奖惩制度等等,保证了培训的质量,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形式:

(1)常规教研---带教师成长。

常规性教研也称管理型教研。旨在按照保教常规要求,以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教法、教案等为主要内容,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及其所实现的目标是研究的主线。活动方式以年级教研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为主要方式。关注点是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落脚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网络教研---促名师发展。

利用“博客”进行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的有力补充,为此,我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建起了个人的博客。就博客建设,我园既有统一的内容要求,如:先周备课、课题研究、教育随笔、每周回报、理论学习等等,又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如美术组的教师范画、学生佳作、教学质疑等等,体现博客群体的统一化和个性化。通过博客进行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研讨、问题探究、案例写作、教学反思、专题学习和自我研修,推广成熟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倡导一种思想,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获得一种完整的认识,使教师的不同意见在活动中交锋碰撞,从而达到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

(3)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

校本研修中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省和探究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问题,从“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三个层面入手,每天坚持在博客上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但必须真实,鼓励老师撰写教育日记,期末视日记的质量、数量给予教师评价,并择优编辑成册。

(4)课例研究---促群体提高。

课例研究也称点评式教研。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经历和教学反思是研究活动的主线。活动方式以教研组或同学科教师为主体。考虑到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点带面,采取“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反思—应用”六个环节的流程方式,先是由作课教师将所备的课进行说课,然后由听课教师在观摩课堂教学中发现优点、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接着教师进行互动评课,共享成功经验,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已的教学实践。由于我园经常性地开展这种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让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更开放的探索空间。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园主要着眼于将办园特色和家乡特色植入校本课程,并以此来推动学校特色持续的发展。我园围绕“可爱的家乡-沂源”、开发了“话说沂源溶洞”、“圣佛山实践活动”、“家乡特产知多少”、“牛郎织女的传说”等系列主体活动课程。让全校教师共同来参加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师生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从而也带动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让教师的专业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根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是幼儿园提升和发展的关键。几年来,我园以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兴园,注重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教育科研思路贯穿于整个园所管理之中,并且通过一个大课题(如“网络环境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整合多个小课题的方式(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CAI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使课题网络化,从而带动我园的教育科研工作整体迈上新的平台。

通过开展网络校本研修,我校形成了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对话、协商、共进、研究氛围浓厚的快乐的集体。就像大班组教师所说的那样:通过校本研修,使我们体验到专业发展的幸福,体会到与孩子同成长的快乐,体会到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形成了勤于反思的习惯,养成了网上写作的爱好。一句话,校本研修不仅使教师有了自信、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而且带出了园所的品味、提高了园所的管理层次。

篇6: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事迹玫奈恼驴梢园阉粝吕醋龀杉舯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规划与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56小学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提高教师专业化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中,依托全体教师,以教学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信息技术网络运用为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修活动,促使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校教学、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我校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最终促进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发展目标

1、总目标:在构建“以内涵发展为主,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同时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56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特色”。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民汉一体化教研模式”、“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训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市区校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第四层次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和措施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5年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2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

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举全校之力建立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赠送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④举办现代技术信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3)磨上课: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个必须”原则:即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有助于促进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必须符合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特点;必须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创新和专业发展;必须有助于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

二是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导处、学科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④实行年轻教师、民汉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⑤开展校际交流、拉手活动等互助活动。

(5)倡反思:

①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③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6)重教研:

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要安排好各个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根据教师在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订好校本研讨的主题,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要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学习课程标准及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定时间,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要重视校研讨课的质量,采用自学和培训相结合,努力创设教学研讨平台,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要鼓励教师独立思维和教研的再创造。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

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要在提升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方面下功夫,要努力通过大专及本科院校学历进修,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这两个层次学历进修和学历培训,改善教师专业知识。

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望,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校师资发展规划。本规划由校长室负责制定,教导主任负责实施。教导主任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表基础上,针对每一位教师个性、长处和短处、教学风格、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然后根据计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规划者、发展者、评价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

④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教师参与的双向教育评价,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价值。学校要注意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对处于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查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打下他们成长的教学基础;对处于发展期的合格教师则要评价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工作,自选科研课题,开展实证研究。以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共同发展。

⑤抓好“名师工程”的实施

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切实抓好学校“名师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要通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工程,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

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4、创设信息平台和学校网页,让教师即时快捷地探讨、交流师德体会、教学信息、教学心得、教学经验,解决教学困惑、教学问题。

5、绘制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进程表,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在“德术并重,做学合一”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个性鲜明、教学特长显著的名师,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

①使教师在人文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技艺,反思研究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

②在新进教师的考查中,突出对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力进行培训与考查,使85%的教师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③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为标准,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使专业课教师中75%的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使90%的教师评教满意率达85%以上。

④使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业绩,均得到市同行高度认可。能率领本学科教师认真研读新教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并拿出解决的方案。能率领本学科教师开发出更多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校本课程。

⑤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

二、具体措施

(一)分层次制定三年规划

在学校规划的引领下,教务处、各教研组分别制定出三年工作规划。

学生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特点,全面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交的健康,制定出班主任工作的三年规划。

教务处、教研组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下的实际,制定出各教研组的三年规划。

教师从德育、学历、教学能力、研究方向等方面制定个人的三年工作规划。

(二)全面推进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分层培训,积极探索有“人文”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新时期校本培训内容以文化认同为核心,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并把握好学校“兼容并蓄,人文见长”的教育观;理解并把握将“德术并重,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理解并把握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理解并把握“人文”的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培训让全体教师成为学校“德术并重,做学合一”办学理念的贯彻者和实施者。

(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1.通过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能从中发现问题,相互学习,快速成长。

2.加快名师传帮带工程的建设。每位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至少带一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达到“一年像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的目标。

3.通过课题、项目的研究,整合一批有特质的教师,把一批教师推到学术研究的前沿上。

三、营造校本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研究要更加关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参与、乐于教研,勇于实践,从而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1通过“课堂观察”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进课堂观察技术,培训广大教师,解决教改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我们教研活动改进过去听评课的不足,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通过课堂观察,科学解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

2.创新网络教研

网络成为当今最便倢的交流平台,网络教研也以其“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条件向教师展示网络教研,并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建立学校博客群组,要求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将上课的教学及反思和听评课上传博客。教育随想,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上传到网上,引发教师的教研学习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完成计划的保证措施

学校的规章制度已内化为教师无形自律,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本计划主持人是校长,他具有开放和前瞻性的思维,具有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实干精神。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超前,开拓创新,团结合作,有实干精神。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杨校长担任主任。下设教务处、学生处、学术委员会,几位副校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计划实施。

制度保障,迅速形成完整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经费保障,学校每学年拨出一定经费用来完成计划。

五、对学校的影响

1、本计划的实施,在实践中可以唤醒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扩展学校生存空间,学习引进国内外的一切优秀教育成果,不断丰富学校办学的内涵,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唤醒学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发展成为学校每一位成员自身的需要。唤醒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来全面地把握学校与自己发展的未来相结合,会出现一批具有双师型、研究型的教师。

3.该计划将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困难与问题

1.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的改革,教研活动的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思想认识统一,需要一批具有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但许多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是全新的,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2.行政人员。在以往的各种培训中,行政人员的培训欠缺,要适应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七、对策

1.加大宣传。宣传人文思想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宣传新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宣传一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科技力,即第一生产力;用文化引领教师达到共识。

2.引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开设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校企合作,定期交流。

3.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

篇7: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摘 要:新课程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做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解决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生成问题。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和过去的研究经验还不够,它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需要教师团队的智慧,需要教师深入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以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生成的问题为对象”的教研工作机制――新“校本教研”适应了这一需要。下面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研实践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些粗浅的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应当立足教学实践本身进行研究,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

一、以主题研讨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知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如果在教研过程中要出色完成这种“对话文化”任务,我们就要在教研活动前确定好主题,预设好研讨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等,然后再定时间、定地点进行分组研讨、互动评课。

教师围绕主题展开研讨,记录者将研讨主题的背景、主题研讨的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教学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等)、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效果都记录下来。互动评课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研讨。

研讨时允许组内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持不同看法,并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的写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对课例的“学习――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模式,其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三个阶段”是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由专业引领的合作反思:

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2.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研究如何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当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课例载体研究,不是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展示,也不是优质课观摩,而是课前抓住教学中实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研究主题,选择课题;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反复试讲;课后进行反思、交流,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就此而言,校本教研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真实地体现与展示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获得对于有效教学及其意义的理解,并最终达到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的目的。

三、以创建灵活的运行机制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可根据实际开展校本教研。如果以教研组作为研究小组,组织起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大、效果不理想的话,我们也可以以备课组作为研究小组,同年级同教材研究起来会更集中、更投入,而且备课组人员少,便于统筹安排。这样采用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有机结合,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构建起校本教研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能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学更具有效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不断反思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问题意识,在同伴间的研讨辩论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专业引领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微山县欢城二中丁振刚《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2]林建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

篇8:校本教研让教师成长

校本教研让教师成长

校本教研让教师成长

作者/张 正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校本教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本教研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集体备课,它更能把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备课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学校也要不断丰富教研形式,营造研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校本教研;智慧共享;集体研讨;反思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困惑。因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教研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就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得失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创新教研形式,落实教研内容,促进教师发展

1.校本教研从“形”到“实”的转化。校本教研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课程建设和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原来我校的校本教研只能算是一种形式,搞教研只是讲一些事务性的东西,还谈不上是一个教育科研型组织。本学期我校针对原来教研的单一性,特推出了新的教研组量化考核方案,要求教研组必须间周一次教研,每次教研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确定一个中心议题,明确每次校本教研的目的。如,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针对多数教师教学中某一方面共同的薄弱环节,可以设计“经验交流与互动”活动;还可以设计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以课例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以此来落实校本教研的.内容。

2.改变陈旧备课方式,实行集体备课。原来我校教师的备课是各自为政,独立手写教案,表面上是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创新能力,但真正独立设计的又有几个呢?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又有几个呢?这使得许多教师要花很长时间抄写原来的教案,缺少了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等的时间。教导处在检查教案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检查者也主要是看教案的格式、书写等表面的东西。对教案中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方面很少关注到。即使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反馈给教师,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帮助也不大,因为教师被动地接受检查,从内心深处缺少改进的动力。为改变原来的陈旧备课方式,本期我校推出了新的集体备课流程――“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在这种集体备课的流程中,“个人研究”即独立备课,充分关注了教师的个人经验;“集体研讨”即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这个过程中经验可分享,迷惑可探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群体智慧;“分享充实、生产完善”即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特点、班级特点进行备注说明,增减例题和练习,充分关注了教师和班级的个体差异;“反思提高”即课后反思,教师在备课和上课后对自己的得失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在关注他人和学生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着,让授课把课前、课中与课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的备课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学校教研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我们作为教学直接管理者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摸索前进,加上事务繁重教学压力大根本无法顾及。在教研组中又缺少专家型教师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2.教师和学校思想还不完全统一。部分教师并不明确集体备课的优点,认为集体备课耽误了他们的时间。也有的教师备了几十年的手写课,对电脑不熟悉,不想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观念上还不接受。

三、改进措施与工作设想

1.加强学习,明确分工,提高管理水平,把工作做得更细,考虑得更全面,扎扎实实地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位,从而使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

2.继续抓实、抓深校本教研。在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力求使教研活动向课题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茹红忠。校本教研主体运作形态的研究。基础教育参考,(10)。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104中学校)

篇9: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研究性的'进修活动.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在校本研修方面的经验以及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作 者:王岩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实验小学,河南,新乡,453000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   专业成长  

篇10:教育论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游远)――专业化发展是时代需要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教师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发展的方向。学校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因此,学校发展从来都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直接以学校发展为目标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的发展。由于教师在学校能对学生发展产生最大的影响,因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只有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引领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下面,请各位教师具体谈谈我们的做法。蒋主任,咱们学校从很多方面促进教师岗位练兵,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全面提升,你能不能从这方面来谈论一下。

(蒋敏)――好的,那我先来就咱们学校参加岗位练兵活动谈一些体会,在岗位大练兵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此项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深远意义,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并自觉的将个人练兵与技能提高相结合,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教学技能,在提高专业技能和拓展知识上下功夫,在提升教育智慧上下功夫,教师的岗位练兵融入学校的常态工作。我们学校统筹安排,组织教师认真解读《手册》,发挥《手册》在岗位练兵中的指导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研究,把练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首先通过阅读自学,写出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和自我练兵的计划;其次是通过组内交流,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每周两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就某个专题进行交流,已经交流过的专题有“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教材解析与资源重组”“学情分析能力”“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另外是笔记,反思,心得体会的整理和上交备案;再有就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此同时,集体备课更是给了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在教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让我们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发现,有新的收获。

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充分利用以下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做到校本练兵效能化、日常练兵课堂化、学科练兵特色化、竞赛练兵拓展化、科研练兵课题化、示范练兵信息化。在坐的各位老师,在岗位练兵中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吧?你们也谈谈你们的感悟?

刘岚岚: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练兵)

正如蒋老师所说的,全员练兵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理论支撑)在练兵活动中,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三六一优质课、高级教师示范课及中青年教师研讨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对自己的感受)。每位教师在课前都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课后由执教者说课、谈反思,大家共同评议、研讨。

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收获也特别多。开学初我参加了“三六一”优质课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我教授的是Unit3 What color is it?经过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了科学实用的预提提纲,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情景创设、游戏、角色表演、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等方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师生的角色换位;与此同时,我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作业,启发学生勤于思考,自觉获取新知识,在双向或多向交流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校对每位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加大力度进行培养的举措,既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黄老师,你是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感触会更多些吧?

(黄丽丽)

是的,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除了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下功夫,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三笔字”比赛,说课比赛。三笔字是青年教师每天必备的功课其中包括: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这是每个将来要当老师的必备基本功它需要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挥洒自如,每天写一篇钢笔字,每月八篇粉笔字,每天还要适当地练习毛笔字,每到月末会请功底好的林老师给予指导。

对于我个人来说,由于基本功底较差,借学校组织三笔字学习的机会,坚持每天认真完成一篇钢笔字,每天会和前一天的对比,或和前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在练习钢笔字的过程中还可以静下心来,其实也是一种休息方式,现在我的钢笔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会继续坚持。在学校前些天组织的教师粉笔字大赛中,虽然我的粉笔字并不出众,但练字上取得的进步得到了在场评为教师的表扬。在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学校还组织了说课活动,说课比赛(对我的锻炼,取得经验)中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的经历,缺乏对学生的直接了解,对教材的理解难免会脱离学生实际。对教学的理解不能从把自己当做学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教学内容很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提高教青年教师的教学信心

青年教师不缺乏激情和热情,缺的是经历和经验。由于缺乏经历或经验,普遍对上课没有太大的信心。也就是对于自己的上课水平,学生是否喜欢,心中没底。对于自己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心里更没底。在这种情况下,校长让青年教师在备课组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说给其他老师听,相当于给自己虚拟了一个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相当于试讲,还可以得到老教师的指点。

三.激发青年教师学习教研教学理论的热情

如果教研活动能激发起教师学习理论的热情,是教研活动的最佳效果和目的。在说课过程中,在聆听其他老师的反馈意见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收获。原来每一部教学程序后面都有理论的支持,而这种理论,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是最欠缺的,(蒋敏),我觉得这样会极大地调动我们青年教师师的对理论的兴趣和激发学习教研教学理论的热情,是吗。

(蒋敏)

的确,创设基本功练兵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但探索有佳境,练兵无止境,岗位练兵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训练活动。

在岗位练兵带动下的我们教研活动水平发生重点变化的一年。我们已经从“点式”教研完全转变成了“岗位练兵式教研”,普通教师的理论水平正在一点点提高,思想的碰撞已经可以产生,新任的教研组长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对“三六一”的教学方式课程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开展基于岗位、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同时,我们对教研活动有更周详的计划和统筹,方式方法也更加多样,我们在这个学期里成功的组织了教师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练兵成果展示及整改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立足实际,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学习活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的前15分钟为全校教师读书时间,倡导教师频繁多读教育、教学、文学等地方的书籍,并每周撰写读书笔记的整理。教师要多阅读多种领域的书籍、报刊等,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在嫩江中学优秀论文库集论文征集中,老师们踊跃投稿参评,收到了40多篇论文,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措施之一,更为我们有效教学打好了底色,你们说呢?

(游远)――立足课堂,构建合作化教研团队

是的,刚才几位教师老师谈到的促进教师成长我也很有感触,刘岚岚、黄丽丽二位教师刚来到我校不到几年,就成为我校的年青骨干教师,这就充分证明我校的专业化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内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提升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这一方面,我校林志宏老师外出学习,周丽丽老师在传、帮、带及指导她集体备课中受益、学校的学科课题研究等等,你们几个都有很深的感受,下面就请大家来谈一下这些方面的问题。林老师,作为老教师,你就先说一下吧。

林志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提高,除了寒暑假派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外,今年我校先后派出两批9名语数外教师,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农垦九三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期研修班的学习。一次次生动鲜活的课堂,一句句精辟智慧的话语,一个个独到深刻的见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高研班的学习,让我坚定了职业信心。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不免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情绪,通过本次听课和到69联中挂职学习,被专家教授、名师和的那种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所感动; 他们不但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全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更高的思考问题境界,更有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钻研精神,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自己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提醒自己,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化紧迫感和危机感为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同时在思想品德上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既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全新的教育观念,过硬的教学技艺,较强的科研能力,更有教师具有的道德情操,方能与进俱进,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还以岗位练兵为契机,要求教师在通读教育理论专著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

(周莉莉)

(一)立足课堂,构建合作化教研团队――传帮带、指导性集体备课

正如游老师所说的,构建合作化教研团队,发挥教研组的团队智慧,营造合

篇11: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深入的程度。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学校的校长,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充分注重人文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

一、尊重、理解、善待教师

当代管理正进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身为校长一定要认识到尊重教师人格、个性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工作的意愿,并发挥教师自身的最大潜力。

有人说事业和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人心,校长要懂得教师并不仅仅为钱而工作。要使教师更加努力工作,我的经验是“爱”“诚”“和睦”。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热爱教师,也就是说把教工之喜悦作为自己之喜悦就是爱;时时刻刻为教工利益着想,把教师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的改善放在心上就是诚,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对待教师,不只是想让自己还想让周围的教师幸福地生活就是和睦。

校长一个主动的问好,一个热情的握手,都是对教师尊重,都能激起教师心中无限的激情。中国传统文化中“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士为知己者死”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格的巨大力量,校长心中装着教师,教师的心中自然会装着校长、装着学生、装着学校。

理解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师,成为教师的知心人。校长与教师交往中像朋友那样,无拘无束促膝谈心,经常到教师家中走访,对教师的经历、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健康情况等有个基本了解。马斯洛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也就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就是人们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存条件,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满足此后,追求安全需要,就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满足安全需要后,才会有感情需要,满足感情需要后才有尊重需要。一旦满足尊重需要,马上发展到自我实现需要,它们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发展的系统,我们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促其发展到自我实现需要。

二、激励、赏识、引导教师

实施激励是学校特点所决定的,学校是人―人系统,企业是人―机系统,机器没有感情,不会闹情绪,不存在积极性的问题,而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教育对象都是人,这就要求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遵循人性,关注教师志趣,慰贴教师情感,营造一个良好向上的人文环境。

管理者选择任何管理方法都要抱定一个宗旨:激励人的工作行为,特别是注重情感激励,在嘘寒问暖中进行情感投资,在指导激励中进行情感交流。校长要有人情味,制度无情人有情,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校长一方面要铁面无私,坚持原则,另一方面又要三分含情,七分述理,做到情理结合。对教师要一视同仁,校长不能因与自己关系亲疏而厚此薄彼,或戴着有色眼镜把人看死,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的楷模,吃亏的事、受累的事一马当先,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帮教师之所需,主动为教师排扰解难。工作上用加法,坚持挑重担;待遇上用减法,坚持廉洁作风;方法中用乘法,调动大家积极性;荣誉上用除法,把功劳归大家;思想上以情动人,工作上以情感人;生活上送温暖动真情。真诚是以心换心得来的,实践证明,富有人情味领导方式的校长才能真正成功实施情感激励。 “渴望成功”是人心深处的一种潜意识,有了渴望成功的冲动和激情,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在所有影响成效的因素中,只有15%―25%来自像目标制定之类的激励,而有75%―85%来自表扬和批评之类的评判,不要忘记一个人最大的情感需求是渴望被人欣赏。

我的做法是:充分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多欣赏、多称赞,大力宏扬闪光点,对教师的点滴成绩充分肯定和表彰,对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做法,搭建平台尽情展示。对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激励部下的一个关键是发现他们做对的事情。当然校长对教师的不足与过失需要多多包涵,采用“表扬在会上,批评在谈话中”的`方式,让教师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心悦诚服地理解并接受校长的用意和见解。

三、培养、发展、塑造教师

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尊重人是基础,培养、发展、塑造人是目的,就当前来说,关怀教师、支持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务之急。

学校层面:举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到“专”“新”“全”“实”。“专”是专门针对实施推进新课程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能新瓶装老酒,要新瓶装新酒。“新”是在理念、方法、思路、手段上充分反映新课程特点,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由交流的积极性。“全”是最大限度地做到内容全、方式全、资料全(教材、文本、音像、磁盘)。“实”是培训必须取得实际效果,使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主要措施有:开展联校教研,参与面广,就近方便,节省经费,贴近实际,围绕一个主题,开出一堂研讨课,通过反思、讨论、评课、专家指导、取得有益经验;派教师外出学习,指派教师到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取经,提供假期培训机会,提供进修自考函授机会,提供参加专业会议机会,吸取一切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不惜钱财,学有所得;大力开展课题研究。近几年来,我校课题研究方兴未艾,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强化群体意识,鼓励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成果,彻底破除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教师紧紧围绕选题,努力读书学习,积累资料,收集信息,吸取先进教育思想,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组织教学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实践操作,互相比拼,取长补短,提高技能。

教师个人层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教师教学、科研“八个一”目标要求及考评办法。

(一)目标要求:1.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或课改方面的书籍;2.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及以上层次的公开课;3.每学期作组级(年级组、学科组)及以上层次的课改专题发言、讲座;4.每学期撰写一篇市级及以上层次发表或获奖的论文;5.每月摘抄五千字以上的业务学习笔记;6.每周撰写一篇教育随想或教学后记;7、每周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活动;8.每月参加一次教学工作专项调研或组织一次学生学科质量调查报告活动。

(二)考评办法:其中1-4项由教导处、教科室为职能管理处室于期末进行考核,5-8项由教导处为职能处室于每月底例行“月检”。校长室视上述目标达成情况于期末组织校级“课改标兵”“科研标兵”等评选。

教师的发展必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总之,通过加强人文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促使教育均衡发展,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这样学校才能充满激情、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篇12:以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以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摘要】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良好的教研文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组依托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以课题引领,开展教育反思和深度教研,根据每位教师学术素养和业务专长开发地理美育课程,进行项目研修,建构高中地理“审美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地理教研组在探索研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推动教研组文化和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带动全组成员共同进步,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研组文化;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14-0047-03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又是日常教学活动的统筹者,更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教研组要引导教师认同学校课程文化,准确理解学科本质,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及变化,对学科课程进行改编、扩充、整合和拓展,使符合教的课程走向适合学的课程。建设以课程领导力为中心的教研组,能够从内涵上引发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层变革,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独有的教研风格。

近年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积极完善和发展教研组文化,围绕“传承”“反思”“教改”等环节开展深度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创建“智慧工作”文化,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教研组涣散懒惰的教研氛围极易影响教师,造成教研组成员普遍缺失积极性,而且不良文化具有极大的吞噬性,致使新任教师很快被其同化。简言之,教研组文化是影响组中每个教师行为的“潜藏因素”。为此,南菁高中地理组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方面瞄准三个“第一”来开展工作:

1.开发“第一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内部动力,也需要外部推力,内部动力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动力”。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任何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调动教师的内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勇气、信心、毅力、创新精神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为此,我们利用新课改和高考制度改革的契机,激发教师内驱力,使教研组每位成员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随时有可能被重新“洗牌”。

我校地理教研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各类教学比武和竞赛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活动,让每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认可,并被广泛有效地运用,让每个成员看到自我发展的前景,迸发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和热情,催生早日成名成家的职业需求,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2.建构“第一专业”。

教师的课程视野决定了他的教学行为品质。丰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熟练的现代教学技能,促使每位教师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立足地理学科专业,苦练基本功,提升自身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又要广泛阅读,超越学科领域,形成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第一专业”,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3.追求“第一品质”。

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不断学习与不断反思。教师通过学习与反思,不断拓宽教育视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注重研究学生;不仅要关注知识积累,更要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要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要考虑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的策略;不仅要聚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整体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和育人价值。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品质”,且它能触发其他品质的生成。

新课改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营造“豁达开朗,敢于尝试,相互学习,分工协作,全面指导,不断反思”的教研氛围。教研组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畅所欲言,敢创敢试。地理教研组形成合力,传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完善,每个人都是优良传统的受益者和传承者,并充分享受“愉悦交流、智慧工作、惬意生活”的快乐。

二、坚持教育反思,打造坚实的“教学共同体”

一个优秀的教研团队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师,更需要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当前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团队,团队成员在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和成长,形成教师与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共生机制。为此,我们立足于南菁文化和教研组文化,围绕教学共同体的三要素——知识的领域、共同关注该领域的人、为有效获得该领域知识的共同实践,逐层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反思。

1.勤反思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关键。

反思贵在及时。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即时反思,具体包括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教师应养成和同行随时交流的习惯,分享课堂上的成功做法,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解。通过不断地切磋和打磨,使自己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提高自身课堂驾驭能力。

2.活动反思是加速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我校主动搭建平台开展学术沙龙和反思交流,邀请专家深入课堂开展调研,诊断每位成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科专家、名师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积极参与大型学术论坛,开阔眼界,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和教学新主张。此外,我校还承办了江苏省无锡市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江阴市课程建设教学观摩活动、“审美课堂”同课异构研究活动等,让教师在教学展示和学术交流中锤炼能力。教师在活动中丰富了教育教学方法和地理专业技能,在反思中加深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能力。

3.课题研究是深层反思的升华。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思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敦促教师去学习、思考,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引领、交流、合作、激励等作用。我们地理教研组成员先后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南菁文化与南菁人物研究”(已结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传统文化的普通高中美育课程整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承担案例研究任务。持续的课题研究让教师基本掌握了“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的研究模式和“问题—话题—课题”的反思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多年的教育教学反思使我们紧抓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教师自主开发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学资源。如建立与各年级教材或课堂同步的学案、教学案例、课件和题库;利用学校地理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素材;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结合“乡愁”元素制作微视频,构建“翻转课堂”等潮流化、校本化、鄉土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教学共同体。

三、开展深度教研,在探索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变。”面对当今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南菁高中地理教研组勇于创新,紧跟教学改革步伐,围绕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核心素养,系统地规划我校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我们把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学”三个层面。努力探索教与学两者的契合点,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的新样态。

我校地理教研组教师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亲近学生,走进课堂。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我校地理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都步入良性循环。教师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级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一系列的公开教学课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把关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教科研活动的总结和提炼。要求教师的每篇文章在理论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逻辑性、可读性方面有所突破。我校教师先后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江苏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索引。

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研组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更加突出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探讨方面的功能。今后,南菁高中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倡导“田野式”“草根化”的教研风格;继续推进极课大数据分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极课作业讲义的编写工作;推进《南菁高中地理美育课程》第2、3、4篇课程的开发实践工作;推进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和无锡市教师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丰富和完善南菁高中审美课堂评价、地理学科美育元素和美感体验等研究工作。

地理教研组为我校地理教学及地理学习活动服务,营造开放的地理教学环境,倡导“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更为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贡和法.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文化思考[J].基础教育,(7).

[2]叶先进.深度学习: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J].地理教育,(10).

篇1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不断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既不能依赖习惯和经验工作,又不能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成员。教师要成为批判的、系统的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和改善自己的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深刻认识到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2、教科研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认识

教科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教科研培训主要是由学校科研、教学骨干和部分成长较快的年青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在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主题向老师们作了汇报,这样能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产生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汇报教师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通过课题培训,所有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成长较快,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了广泛的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地改革教育,对同事也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都感觉到通过教科研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知识。

3、立足校级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积极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题研究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研究,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意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科研结合,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科研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研科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个工作十年的教师也许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无法从经验中通过反思、对比理论指导实践,因为没有反思这样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所以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更应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不受限制。

1、通过学写教育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实践贴近教师工作,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教育教学事实的过程,也是反思、研究、总结、提高的过程。正如胡教授所说的: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需要把教育教学案例涉及到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因此,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坚持写教育教学小故事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多挖掘身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以研究,积累经验,写成小论文或者教育教学日记,学校开展“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去写,从中体验到一种充满了趣味、满足、惊喜和骄傲的感觉。

3、尝试撰写教科研论文帮助我们提高。教师在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后,有了第一手研究资料,要把它编成科研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是个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有实践成果的累积,有教研反思的积累,还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长期的思考总结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绝对是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只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那就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成长进步,因为,有耕耘必然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篇1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 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 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 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 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 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 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1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能够起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少而不足,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我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以校为本的培训理念,强化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

1.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成长设想。

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

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袋。将教师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听课报告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等能够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料,全部归案。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以后更好的发展。

3.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

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要求教师就自身专业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创设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1、倡导教师多读书,勤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学高”的直接途径。可以读一些教育理论,也可以是和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文化典籍,更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

2、有意识地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请各学科权威(外请或校内)就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

2.以教研组、为常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促进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激发潜能;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研究,这学期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潮。

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四、分层培训

1.青年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分为三个环节:师徒帮带;实践锻炼;考核验收。以师徒帮带为常态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内容,加上一些专题性讲座,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开展评优课、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答辩,师德演讲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共有市级骨干2人,校骨干5人,他们是我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所以,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专家引领: 以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 专家示范: 以公开研究课的形式,展示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激励其他教师效仿学习。

师徒帮带: 帮带青年教师是骨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帮带之前有协议,帮带过程有记录,帮带结束有总结。

外出学习: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精神上的福利。对骨干教师而言,更需要外出学习,及时充电。但学习后,必须要有对同组教师的反馈汇报。

五、形成发展性评价

在教师学习、培训过程中及时评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篇16:深入教学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深入教学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转变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研究氛围

幼儿园的生存靠管理,幼儿园的发展靠教研,教育研究是促进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必须提高幼儿园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要想贯彻实施新《纲要》教育理念,必须有适宜的管理做保障,要想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园长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将原有的封闭型,静态型,外控管理性的管理方式变为开放性、动态性以及自我管理性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每位教师能够主动的、自主的、有创造的工作、学习和发展。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是:一个表率、两个支持、三个突出。

(一)一个表率

要想让教师成长为研究者,园长首先要成为研究者,因此,在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做到及时的、为教师提供帮助、支持和指导。(以下是与教师交流指导的照片)

(二)两个支持

1、支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及一日活动安排去做弹性调整,大胆尝试主题生成课程,允许过错研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班的课程安排上都可以看到。

2、支持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的把握以及个人的兴趣及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创新研究。

例如: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支持教师敢于大胆创新。

开放的管理,给教师带来的是创新的空间,开放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不断发展的空间。

(三)三个突出

1、突出人人参与研究

一个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而非一个或几个优秀教师力所能及,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研究者,为了使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园长――业务园长――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等五级研究网络,强调问题来自于教师、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

通过多次理论学习和组织教师参与式培训,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困惑。教师们的困惑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帮助教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突出研究的真实性

教研活动不是搞形式,摆花架子,是要实实在在结合本园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求搞大研究,只求解决小问题,鼓励教师从点滴做起,从每天的具体教学做起,注重过程对幼儿的真实体验,不刻意追求成功的结果,并在实践过程中,经常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发现问题共同研讨解决,促进园长、教师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例如:中班“神奇的瓶子”的主题活动作品记录。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恐龙”创作活动。

3、突出家园互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让家长理解、支持、并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促进课程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为此,我们在每学期都有计划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需要家长帮助

配合我们要做的工作,二是经常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亲自体验幼儿的学习过程。三是请家长来园做代理园长、代理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受益非浅,对家长来说,能使家长详细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在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中,同时也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来说,家长的参与,能增进父子(母子)交流,对幼儿园来说,提供了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对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中《你真好》的分题活动,“爸爸的爱好”的一组父子对话记录。

例如:中班主题“我喜欢”的分题活动“巨人爸爸”的亲子互动活动:大脚与小脚。

诗文:父者乃子生命之源,子者乃父生命之延续,手足同图,生命同源也,勤劳双手,能创造美好未来,健康双足能走好人生之路,父母未能陪伴你一生,只能在你童幼少时扶你学会走路,今后人生之路还须自己走好,儿子:父母扶你起步,祝你走好人生每一步。

这是一位父亲在活动后而写的诗文,非常亲切感人。

通过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只有唤起家长内心深处的热情,才能获得家长最有力的支持,家长资源的利用已成为我园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家园互动不断促进了我园教学研究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纲要》精神,促进课程发展,我们将教育研究过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教师在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真实而有效的教研活动。下面从几个切入点给大家介绍:

(一)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是《纲要》所倡导的、也是我们

所追求的.,通过理论学习及相互交流,教师们明白了所谓“以人为本,终身教育”是指从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怀幼儿、珍惜幼儿的角度出发,赋予幼儿教育全新的意义:幼儿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再是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目标完成,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更加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体验过程,是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去操作体验表达,教师们逐步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对话、从而更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在解读幼儿记录过程中,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并用欣赏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幼儿,记录已成为师幼沟通的一座桥梁。

下面是一组幼儿的记录:

例1:主题“我从哪里来”的一个活动内容“我自己的名字”,在询问了爸爸妈妈关于自己名字的含义后,幼儿将自己的理解用画面表现出来了。如:张向尚小朋友。

例2: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瓶子”中的一个内容“我眼中的瓶子”。

例3:中班主题“来来往往”中的一个分题,“认识公共汽车”中的一个内容,孩子将自己真实的社会情感认知生动地表现出来。

例4:中班主题“你真好”中的分题

活动“了解医生的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孩子将生活中真实经验如此逼真地展现画面上,特别是对妈妈动态的表现可以说是活灵活现。

如果用传统审美观去欣赏,这几幅作品并不漂亮,但它表现了真实的童心世界,孩子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学习方式。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运用不同的象征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可以说通过解读幼儿记录,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大教育是用小活动来体现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幼儿、尊重幼儿,才能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现在我园将幼儿记录按主题整理成大画书,作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整理反思幼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行为,教师专业能力在这过程中逐步成长。

(二)怎样理解课程整合的意义

课程改革走过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到整合课程,课程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如何区别综合与整合,教师们在初期探索中是模糊的,有的教师简单将一个学科内容融进多个学科内容、象个大棋盘,为了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整合,我们反复学习“《纲要》解读”,从理论上正确认识整合的意义:明确了课程整合是目标、内容、资源及方式方法的整合,在实践中,我们做了浅显的探讨。下面以音乐活动为例,分析一下我们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和运用。

中班上学期主题“动物真有趣”中的音乐活动,“五只小绵羊”,歌词是:“五只小绵羊,一只走失了,数一数小绵羊只有4只喵喵叫,”然后从数量上依次递减,很明显渗透了数概念的教育,体现音乐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的整合,从游戏设计方面分析,是由易而难的四个阶段:即自我游戏――两人游戏――五人间游戏――邀请他人游戏,幼儿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发展了合作与交往能力,体现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整合,此外,本活动还通过“制作绵羊手偶”绘画歌曲内容等活动,从音乐和美

术方面对幼儿进行“通感”教育。以上属于领域间的整合。同时,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对于音乐教育本身各种元素的整合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借助于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手势和节奏训练方法,在活动中先后运用了“小绵羊爬楼梯”、“音乐火车”、小绵羊捉迷藏等游戏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和旋律的起伏等,从多角度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培养。

通过对音乐活动整合的研究,给我们教师的音乐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智能,从教师中挖掘音乐人材,以点带面,利用说课、观摩等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园本培训,促进教师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如何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

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把集体教育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新《纲要》颁布后课程的含义更宽泛了,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纳入了教育活动的范畴,在理论上教师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义,但在教育实践上很难落实,通过教研活动,我们提出: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在实践中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1、

生活教育化

生活教育化即把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的意义。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寻找教育时机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关注点上生发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例1:这是一组幼儿洗手的绘画记录,洗手对于幼儿来说是常见的生活小事,便往往被教师忽略,于是,教师将它作为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影响,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这是孩子活动后的记录表达,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幼儿对此活动的理解。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例2:这是一个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教师利用它进行了两个月的完成,一是对幼儿进行了点名。二是对幼儿进行了数概念的积累。

例3:豆腐虽然有营养,但多数幼儿不喜欢吃,教师将其内容生成为教育活动,这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记录。

2、教育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即将教育活动内容以幼儿生活活动来表现。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大多是选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纲要

》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身边生活取材,这样才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要让幼儿在自身生活活动中体验、发现、学习、表达,能更好地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大班主题“秋天来探访”的一个分题“中秋节”中生成的活动:制作月饼。

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了制作过程:和面、调馅、上油、模具印制等,如果没有亲自的实践,幼儿不会有这样的经验积累,而且幼儿还将其获得经验运用到其它活动中,如:他们会将运用模具的方法运用到玩沙、玩泥、玩石膏等活动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小班上学期主题活动“小叶子”中的分题活动,制作“水果沙拉”,通过录像我们看到生活体验中,获得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教育目标就在快乐的生活活动中实现。

生活小事中蕴涵着许多教育价值,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已成为我园教师们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研究已成为我园工作的核心,通过教学研究,使我们的课程更加趋于园本化,使我们的教师也逐步从劳作型成长为研究型,使我们的孩子多种能力和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但受能力和水平所限,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个人年度校本研修计划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总结

体育老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年度个人研修计划

小学校本个人研修计划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学年度第一学期沟陡中学教科室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学校教科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体育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第一学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合集16篇)】相关文章:

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书2022-08-17

学校教科室总结2023-08-18

第六周期校本研修个人计划2023-07-16

小学教研室第二学期工作计划2023-01-05

秋季上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2023-06-02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2022-08-14

本学期个人校本研修计划2023-10-17

学校暑假教科研工作计划2022-09-18

教科室第一学期教科研和教师教育工作计划2022-05-04

小学校本研修个人计划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