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感皇恩姜特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合集12篇)由网友“invincibleet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感皇恩,感皇恩姜特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篇1:感皇恩,感皇恩姜特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感皇恩,感皇恩姜特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
感皇恩作者:姜特立 朝代:宋 体裁:词 儿女沸欢声,生朝来到。帘幕中间喷香兽。京祠新任,好事日边还又。清闲无个事,君恩厚。赢得乞食,歌姬一笑。旧衲云山伴红袖。蓬莱弱水,试问神仙何有。近来饶落托,贪杯酒。
篇2:感皇恩 陆游
作者: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感皇恩拼音:
xiǎo gé yǐ qiū kōng ,xià lín jiāng zhǔ 。mò mò gū yún wèi chéng yǔ 。
shù shēng xīn yàn ,huí shǒu dù líng hé chù 。zhuàng xīn kōng wàn lǐ ,rén shuí xǔ 。
huáng gé zǐ shū ,zhù tán kāi fǔ 。mò pà gōng míng qiàn rén zuò 。
rú jīn shú jì ,zhī yǒu gù xiāng guī lù 。shí fān shān jiǎo xià ,líng sān mǔ 。
感皇恩阅读答案: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答: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
(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感皇恩翻译:无
感皇恩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蒙的云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的,并带着些静默与冷清。作者只轻轻地把它描写成“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围环境,并描写视觉中景物,化用了王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诗句。“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是写听觉,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联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雁只“数”声,“数”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观的孤独意象的两相契合。杜陵,在长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地,这里用杜陵指代长安。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壮心空万里,人谁许!”空有从军万里的壮怀,而无人相许,申明“回首”句的含意,这里的描写从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
过片时用了“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黄阁、紫枢,指代宰相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第三句说不怕这种职位无人可当,意即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与准备担当大任。这三句词,说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会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壮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将相也能够担负恢复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吗?不!这只不过是诗人愤激的`反语罢了。“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这里说的是现在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最后出现一个江南水乡的图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优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
这是陆游的一首要用归隐的办法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词作,情景结合,作者的心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看似闲淡,但其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篇3:辛弃疾——《感皇恩》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感皇恩》
【内容】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鉴赏】: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
作者自题曰:“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但粗读全词,似乎与悼念朱熹一事没什么关联。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题目中“闻朱晦庵即世”六个字可能是“后人妄增”的。而邓广铭先生在《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批驳这种说法,认为:“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这就是说,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把一首词分作两截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说法似乎也欠妥,它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又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不是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了吗?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什么“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著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篇4:感皇恩辛弃疾
感皇恩辛弃疾
《感皇恩》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全词感情自然流出,感人甚深。
《感皇恩》
作者:辛弃疾
【内容】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感皇恩》【鉴赏】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
作者自题曰:“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但粗读全词,似乎与悼念朱熹一事没什么关联。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题目中“闻朱晦庵即世”六个字可能是“后人妄增”的。而邓广铭先生在《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批驳这种说法,认为:“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这就是说,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把一首词分作两截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说法似乎也欠妥,它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又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不是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了吗?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什么“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
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
“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著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篇5:感皇恩 辛弃疾
感皇恩 辛弃疾
感皇恩是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其中辛弃疾的作品名为《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宋代:辛弃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注释
滁州:古州名。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范倅:即范昂。事历无所考。倅,副职。
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另稼轩有《最高楼》: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
三山:代指馆阁。
天香襟袖:苏轼《浣溪纱彭门送梁左藏》:“归来衫袖有天香。”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篇6:《感皇恩》阅读答案
宋·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②。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②畹:田地。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爱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句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依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②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① C(3分)(解析:“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不当。)
② 评分标准:拟人(移情)手法,1分;分析诗句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2分(诗人情感1分)。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篇7:贺铸——《感皇恩》
【年代】:宋
【作者】:贺铸——《感皇恩》
【内容】: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格。
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
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何处?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
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注释】:
兰芷:香草。
颦黛:指双眉不展。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明媚的春日在芳草如茵的汀洲上,与意中人相逢却“脉脉两情难语”的惆怅与憾恨,下片写佳人难寻的幻灭感与落寞情怀,清新淡雅,语浅而情深。
篇8:贺铸:感皇恩
《感皇恩》
贺铸
兰芷满汀洲,
游丝横路。
罗袜尘生步迎顾,
整鬟颦黛,
脉脉两情难语。
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
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何处?
半黄梅子,
向晚一帘疏雨。
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赏析:
此词为抒写相思离情之作。上片写两人乍见又别的情景。下写相思的愁苦。全词不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且景物深化了情思。“满”充满了爱的希望,“横”出现了枝节,“吹”造成了离别。步步推进,抒情委婉而曲折,情景疏淡而又浓烈,是一首辞情感人的小令。
篇9:感皇恩,感皇恩刘处玄,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感皇恩,感皇恩刘处玄,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
感皇恩作者:刘处玄 朝代:元 体裁:词 道释与儒门,真通法海。易妙阴阳外,自然解。金刚至理,顿觉无争泯爱。五千玄言奥,夷明大。微光运转,结成雯盖。霞辉常照体,何挂碍。松枯石料,亘貌古今真在。他年功行满,升仙界。
篇10:感皇恩,感皇恩李纲,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感皇恩,感皇恩李纲,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
感皇恩作者:李纲 朝代:宋 体裁:词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篇11:感皇恩,感皇恩刘处玄,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感皇恩,感皇恩刘处玄,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
感皇恩作者:刘处玄 朝代:元 体裁:词 圣观号天长,星冠云服。养成金玉体,真无朽。信知大道自然,无中明有。世华心不恋,游玉屋。外贫保命,隐真居陋。亘初无相貌,胜丰厚。桑田海变,这个无形坚久。暗祝吾皇德,齐天寿。
篇12:感皇恩,感皇恩辛弃疾,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感皇恩,感皇恩辛弃疾,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 -诗词大全
感皇恩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七十古来稀,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
★ 感皇恩 史公总帅子,感皇恩 史公总帅子王恽 ,感皇恩 史公总帅子的意思
★ 感皇恩 史总管,感皇恩 史总管王恽 ,感皇恩 史总管的意思,感皇恩 史
★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李俊明,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的意思,
★ 感皇恩辛弃疾
【感皇恩,感皇恩姜特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合集12篇)】相关文章:
感弄猴人赐朱绂原文及赏析2022-11-19
《赠郭给事》的翻译及赏析2022-10-20
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全诗翻译2022-05-06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及赏析2023-10-13
唐诗之《赠郭给事》2022-09-19
杜甫《北征》诗歌鉴赏2023-09-14
清明的优美诗句2023-04-11
清明优美的诗句2023-02-27
王安石《泊船瓜洲》审美赏析2023-01-22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学赏析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