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春节习俗

时间:2022-12-04 07:59: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河南的春节习俗(精选10篇)由网友“古德奈先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河南的春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的春节习俗

篇1:河南的春节习俗

过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此时家家户户操办年事,杀猪宰羊、张灯结彩……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谣,反映了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

在河南,过年虽大同小异,但每个地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么对河南18地市的过年习俗,你了解多少?

郑州过大年正月初五补“ 补丁”

在郑州及周边一带,春节习俗里有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说。据说,早些年在郑州周边的农村,这一习俗显得尤为重要。过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是因为新年期间有很多忌讳,比如期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不吵架不骂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图吉利。

另外一个说法,说是为了“补窟窿”。以前的老百姓不富裕,过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债,老百姓管这些债叫“窟窿”。新的一年,吃些面皮就是为了补这些“窟窿”,这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一种表达方式。

开封过大年舞狮民俗艺术不可少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开封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浓郁。春节期间,各类民俗表演队会聚一堂,有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洛阳过大年欢天喜地串门走亲戚

正月初一至初五,洛阳人跑得最欢!管他是“懒汉”也好,勤快人也罢,无不面带微笑,手捧礼品,欢天喜地串亲戚。

初一串的,一般是同族亲戚。初二到初五,串亲戚的对象就复杂了,凡是沾亲带故的,都得走到串到,拜个年,问个好,喜把春来报。

平顶山过大年记得不要说不吉利的字哟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平顶山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

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若小孩子说了忌言时,大人马上会纠正说“童言无忌”。

安阳过大年初一吃烩菜

对于安阳人来说,大年初一早上一般吃饺子;到了初一的中午,安阳的老百姓大多会做上一锅特有的“安阳烩菜”。

安阳地区初一中午吃烩菜的习俗由来已久。以前的时候,普通百姓做的烩菜一般用豆芽、白菜、土豆、红薯等垫上底,然后用大块的皮渣封顶,最后用大肉盖上一个尖。而生活稍微富裕的人们则会在烩菜中加入酥肉等肉类,这也被称作“上烩菜”。

鹤壁过大年不得不去的庙会

说起河南地区的庙会活动,就一定不能不提浚县庙会了。浚县庙会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

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

新乡过大年麻糖你吃了吗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新乡老百姓家家户户会在灶王爷前敬献芝麻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焦作、济源过大年必备一大卷鞭炮

焦作、济源,过年没有炮声就没有年味儿。整上这么一大卷鞭炮,放到年夜饭开始,迎接新年!不过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大家请遵守地方法规,少放或不放吧。

濮阳过大年磕头有学问

磕头,是豫北乡村过春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濮阳磕头是讲究顺序的,磕罢祖先磕长辈。给自家的爷爷奶奶磕头、给父母磕头,接着再到近门和邻居家磕。

许昌过大年“ 撮”一顿

在许昌民间,凡遇婚嫁生子、生日祝寿、客人来访、朋友聚会等,都离不开一个字“吃”,春节是个团聚的时节,怎能离开“吃”?在家中也好,去饭店也罢,总要摆酒设宴,“撮”上一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风俗。

漯河过大年初十祭石头生辰

在大年初十这天,要祭石头生辰,禁止搬动任何的石头,包括石磨,石材厂以及用石头做的中药磨床。因此,这天也被叫做“石不动”。

三门峡过大年灵宝“ 骂社火”

三门峡灵宝市最独特的年俗当属“骂社火”,现在已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骂社火”由来已久,相传尧舜时期就有了,如今,骂的内容丰富多样,已成反映民意、教育公众、扶正社会风气的利器。

商丘过大年崇火习俗仍存

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启中华文明。燧皇陵、火神台(阏伯台)、火神节庙会及火文化的习俗,成为商丘庞大火文化的组成部分。

周口过大年拜太昊陵

遇到过年,太昊陵前可谓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先的无限敬仰。这种祭祀从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二,并形成一年一度的太昊陵人祖庙会。

驻马店过大年破五习俗

驻马店地区,春节期间禁忌颇多,正月初五破禁,俗称“破五”。即正月初一至初五期间,忌抖床、扫地、动土、倒垃圾、泼污水、赴井担水、用剪刀。初五过后,一些年规可以破除,百业渐次转入正常活动。

南阳过大年“ 送灯”习俗

送灯这个习俗可谓久远,如今坚持的人已经不多了。三十傍晚,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信阳过大年腊肉成一绝

信阳淮南各地民间都有腌制咸肉的习惯。对于爱吃、会吃的信阳人来说,腊鱼、腊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货。信阳腊肉跟其他地方烟熏火燎的腊肉不同,纯属自然风干,没有一点烟熏味,四五个月之后,味道极佳,腊肉鳝片,腊肉炖萝卜……

[河南的春节习俗]

篇2:河南春节习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篇3:河南春节习俗:关于河南过春节的节日习俗

河南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大学网特别为您整理出河南各地春节习俗,让您了解河南,走近河南。

河南春节习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篇4:家乡河南的春节习俗作文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周口项城市。如果把中国春节习俗比作一条丝带,在我心中河南老家的就是丝带上的一颗闪耀的翡翠……

腊八这一天,街上就已经热闹开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许多小饭馆都会出售腊八粥。那材料丰富的腊八粥喂到嘴里甜甜的,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中,一丝温暖油然而生。

接下来这几天,家家都要准备过年了。每家每户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并且还会炸一大缸的油炸食品。主要有炸豆腐和炸猪肉。那金灿灿的颜色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增了,不过这些要等到过年时才能吃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一天更是热闹,虽然没除夕夜那么隆重,但是充满了年的味道。

通过了彩排,春节正式登台了。晚上八点会放一次鞭炮。这一天晚上一般不会有人吃饭的,河南人的习俗是到了十二点再一次放罢了喜庆的烟花爆竹。一家人再团团围坐吃团年饭,饭桌上人人敬酒祝福。多么温馨的场面啊!

新的一年到了,万象更新。大家会穿上新衣服,把新的春联贴在大门口。这几天主要就是拜年。那些炸豆腐终于派上了用场,有客人来家里拜年就从缸里拿一些直接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些爆竹纸皮是不能扫的,据我猜测,这样是人们希望幸福长久吧!

“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不过汤圆可不是买的,大多都是自己做的。村口有一个“对窑”供人们磨汤圆面。所谓“对窑”就是一块大石头,中间凹下去了一个大坑。然后有一根粗木棍,顶端绑了一个比坑稍微小一些的石头。把米倒进坑里,用石头捣碎。捣汤圆面可费劲了,我砸了几次胳膊就已经累得麻木了。至于汤圆馅儿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纯手工制作的汤圆感觉就是好吃!

正月十九,春节就这样悄悄地离开了,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篇5:河南端午习俗

在端午佳节之一天,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河南,端午风俗是这样的:

1、吃粽子:

过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河南的粽子一般有甜咸两种。甜粽子一般就是在糯米中加糖即可,咸粽子则是在糯米中加馅,或蛋黄,或花生,一般都是起一个点缀作用,不像广东的粽子那样精致。

2、食水煮蛋:

水煮蛋包括鸭蛋和鸡蛋两种,鸭蛋一般是咸蛋,鸡蛋则咸淡都有。

3、吃煮大蒜:

河南盛产大蒜,前一段的“蒜你狠”就是游资在河南中牟进行包销收购而发端的。大蒜一般具有消毒杀菌和滋补壮阳作用,所以,端午节一般河南人都会煮上很多新收的蒜头(水煮蒜往往会把大蒜的辣味和辛味去掉),甜甜美美的吃个够。

4、喝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往往会烫一壶雄黄酒,不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喝一杯,而且要用雄黄酒涂抹耳后和手脚脖,据说可以防止毒虫侵扰。同时,还要把喝剩的雄黄酒留下来,等到盛夏来临之际,如果小孩有蚊叮虫咬,就可以涂抹一下,伤患处可以很快恢复。

5、带香包

我小时候喜欢过端午节,一般是因为那天可以有一个香包可以带在身上。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丝线绣成鸟兽、鱼虫、花卉、五谷、人物等各种图像,并在里面装上雄黄、苍术、艾叶等中草药物,佩带在儿童身上,可以散发香气和防止蚊叮虫咬。

[河南端午习俗]

篇6:河南立春习俗

2月4日是农历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DD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北方吃萝卜,河南的大部分地域也都传承这一习俗.南方吃生菜与吃萝卜有同样的意义。同时,在立春时,还有春宴用的春盘。春盘有专用萝卜做的,也有用五种辛辣蔬菜做的五辛盘。五辛的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实际上,食五辛不仅可以驱寒,还可以杀菌,也是古人的养生健身之道。

立春时的穿着也是有讲究的。官方迎春穿青衣,戴青色头巾。清代官员要穿吉服或者朝服。老百姓穿什么呢?那就花样繁多了。

青年妇女头戴彩花,称为春花。孩子则除了穿花衣以外还要放炮。儿歌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除春花外,还有春燕、春蝶和春蛾,这些纸做的饰物都一起上了少女的头。燕子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吉祥的象征。如果谁家有燕子来做窝,不仅象征吉祥,而且还象征多子多福。古时,人们把多子多福看成是门第兴旺的表现,没有计划生育这回事。

孩子不光放鞭炮,也得穿戴点什么。于是布做的春鸡和春娃就上了孩子的帽子和衣服。“鸡”与“吉”谐音,因而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迎春礼中的春杖也被妇女微缩后戴在头上。真正的春杖是官方鞭春用的,没有老百姓的份儿。百姓便把微缩的春杖戴在头上,也就算是重在参与了。朝廷迎春时旗帜为青色,老百姓也就把青色的小旗戴在头上了。

人在立春时要打扮,房屋也不能亏待了。于是有人写了“宜春”二字,贴于房门之上。再发展一下,“春”字、“福”字、“寿”字也都上了门。直到现在,元旦春节期间仍然“福”字满天飞,还要倒贴,告诉人们“福到了”。

人打扮了,房屋打扮了,于是牛也跟着打扮起来,马也沾了光。牛角、马耳上有了红布,或者用红绿色搽牛角。古人认为,红色不仅象征吉祥,而且可以驱邪避灾。

篇7:河南立春习俗

几天前的一场雨雪还未在记忆中消融,春回的脚步却已叩闻你的双耳。“立春”已悄悄来到人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打头阵”的立春,一直都是受古人极其重视的大日子。

古代立春就是“春节”,你知道吗?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节气谱中的四大“立”节之一,立春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感。但鲜为人知的是,立春在古代被称为“春节”,一直延续到民国后才将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据史料记载,古代立春之日有隆重的国家“Party”――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民间也相应举行类似活动。

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传统上我国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立春就意味着真的进入暖暖的春天了吗?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河南正好被包含其中。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称为天文划季。但没有考虑地理和气象因素,与实际差别很大,却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关系紧密。因此,立春后,农民朋友做好备耕工作没错,但作为春天开始的标志有些早了。

春节随着立春走,有时在前有时在后

在有些读者的意识里,立春不应该在春节之后吗?原来,立春的日子比较固定,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5日。但春节却不一定,有时在立春前,有时在其后。比如,春节是1月31日,此后4天立春;而春节在2月19日,但立春在2月4日。

这是什么缘故呢?由于涉及我国传统历法的计算,简单描述两者关系,就是“春节随着立春走”,春节一般都是距立春最近的一个初一。大家都熟悉,农历中一个月不一定满30天,所以就会出现春节、立春错位的情况。不是今年立春提前了,而是春节滞后了。

有没有立春和春节正好同一天的呢?答案是有,按照计算,在2038年,春节和立春将会“喜相逢”,上演“初一春”。

咬春、打春牛,这些习俗很好玩

一个如此重要的节日,“立春”当然少不了很多好玩的习俗。除迎春外,数“咬春”和“打春牛”流传最广。

在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萝卜、姜、葱、面饼的习惯,俗称“咬春”。另一个更为大家熟悉的名字就是咬春饼,把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做成饼食用,既可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一举两得。

“打春牛”是跟古代农业为主的社会密不可分的。人们在这一天,用桑木为骨架做成春牛,然后由当地官员执鞭策打,以表示春耕的开始。在鞭打同时,还会喊一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祝福的话语。流传至今的一首诗,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情形,“年年春打六九头,烟花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出门看天气

今天白天,全省晴天间多云,西北风2到3级转偏北风4级左右。最低温度:北部零下5℃到零下3℃,其他地区零下3℃到零下1℃。最高温度,西部、南部7℃-9℃,其他地区5℃-7℃。明天,西部、西南部晴天转多云,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后天,全省多云到晴天。

[河南立春习俗]

篇8:春节看习俗河南奇特互骂

春节看习俗河南奇特互骂 -资料

三门峡灵宝,东、西常村骂社火表演现场,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东、西常村的村民就敲锣打鼓,交替前往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地挑骂,

资料

被骂到的人呵呵笑,被骂得越狠越欢喜。这种大俗大雅完美结合的社火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还被评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9:河南冬至的习俗

河南冬至的习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吃南瓜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还有很多。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河南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河南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河南各种馅儿的饺子,个儿大、馅儿足,是河南人在冬至里最好的一口。河南省省会郑州还有“烩面之城”的雅号,在满街的烩面馆,尤其是在老字号,点一碗羊肉烩面,点一碗三鲜烩面,也许,你会把河南人这一物种看得更加真切。

篇10:春节习俗

当别人说到春节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红红火火的灯笼?是喜庆如意的鞭炮?还是心心念念的新衣。

要了解春节,就得知道它从何而来。那些民间流传的腔年兽,除夕等。现在都只能用来“骗骗小孩!”而真正的春节,原来是用来祭祖的,而后慢慢演化,当节日在贺。

而说春节习俗,也算得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吧!譬如这门神一说,出现在唐朝,当时太宗皇帝每次都会做噩梦,而两位武侯大将自愿为皇帝守门,而皇帝也不做噩梦了。

老百姓知道后,就将两位将军的画像挂在门前,用来辟邪,似乎经过百姓手中,很多东西都被神话了。

虽然我不会画什么年画,也不会画门神,但我会贴春联。在以前,春联也不叫春联,也不是用纸做的,那是用木头做的,叫“桃符”,这一词就在王安石诗中出现过:家家户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明朝,才出现纸质的,近两年来,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拜年,因此我的“订单”也少了,不过家中还是留了几幅,教室里便留着一幅。以前,妈妈还说出去卖字,不过到现在,也没卖过一次。依稀记得在书法老师的社区中办过一次活动,给居民送出去。

春节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例如:放鞭炮。那些记忆,只存于以前的老家中,那时候,门口的雪都可以堆一个比我高的雪人哩。那时过春节,放的都是大鞭炮,一点就要跑开好几步,一开始我还被吓得双手捂耳。还有一种一长串的,

那时经常放,就放在地上一长排,但不知那时我一看到这种鞭炮,心中便有一阵惊慌。转眼到现在,放鞭炮被禁止了,不过还是有许多特别的“鞭炮”,就如有一种“天梯型”,用一个特别大的气球带着一串“绳梯”飞上天,从下往上,看到绳梯一段段发光,好生有趣。

还有一种习俗,对我来说就真成了神话,我从未亲眼看见过舞狮或舞龙,我们的老师就讲了一个关于舞狮的事。那时,老师说他们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哥哥拜爷爷为师,爷爷还带着一位小哥哥,他们就分别表演双截棒、板凳功和舞。因为当时没有人卖艺,也没人看这些才艺,所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年春节都要围着一个个村环游。而这样没日没夜的事,要从初一一直做到初六,村民们也是十分和善,给了他们一个红包当作祝福,他们也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生活着。

春节还是有许多习俗,可是却渐渐少了,既然这样,我便不会让其消失,我要有一个完整的春节,这便是我的春节。

河南春节作文

河南的春节风俗

河南民俗文化作文

写给客家人的一封信

客家人的春节作文

《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学生学习心得感受

旅游业道歉信范文

“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观后感作文

河南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

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观后感心得

河南的春节习俗
《河南的春节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河南的春节习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什么食物2023-05-28

电视政论片《雄关》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2022-05-06

吉林春节习俗:关于吉林过春节的节日习俗2022-05-05

我国各省份政治地位2023-01-17

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线上直播活动观后感心得感想精选2022-08-23

旅游业年终总结2023-05-10

汽车活动目的总结2023-01-06

腊八节主题营销活动方案2022-08-19

北方过小年吃什么2022-05-08

树文明新风过“暖暖新年”征稿启事2023-05-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