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

时间:2022-12-06 07:48: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精选13篇)由网友“西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

篇1: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

童年的梦留在故乡的小道上。而用童年的梦编织的美丽故事,早已经被岁月的烟雨冲淡,但是每次回想起,情感的源头总有很多纯真而神秘的画面出现,在渐渐已经平静的心坎上,掀起一些往事的波澜余韵,尤其是儿时的游戏。

现今小孩子们都沉静的网路游戏中,他们的眼睛一天就顶在屏幕上,玩着虚拟的网络游戏。大都不去都玩我们小时候的游戏了,那些游戏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被淡出孩子们的世界。我们小时候自制玩具,玩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滚铁环

那时候,有个自己的铁环都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这铁环不是用来打人的',有铁环的孩子经常把铁环套在自己的身上,推杆别在自己的腰间,很是威风。滚铁环那时候是属于我们男孩的游戏,我们有铁环的男孩子经常聚在一起比赛玩耍。记得父亲给我和弟弟制作的第一个铁环时,我们兴奋的学着滚动了一整天。铁环被我们推着直走、拐弯、急停、掉头,过障碍等。铁环让我们男孩玩的各种倾心。我们喜欢在放学的马路上一群滚动着铁环,奔跑起来,丁零当啷的响声,特别的壮观。是我们男孩那时候的骄傲,是我们一种炫耀的资本。

玻璃珠

玩玻璃球也是我们男孩特别喜欢玩的游戏,那么多五彩斑斓的玻璃珠则是我们珍藏的珍品。那时候,每个小男孩都收藏几个特别好看的玻璃珠,许多小伙伴把节约下来的钱都买了玻璃珠了,同时赢玻璃珠也是我们特别庆心的。

玻璃珠的玩法其中三种是:其一,在土地上挖一个洞,然后在动的稍远的地方画一道界限,大家站在线外向挖的洞里往洞的边缘扔,然后,以谁靠洞口近而决定先后走的顺序,之后把其他小伙伴的玻璃珠撞出线外就算赢;其二,让玻璃珠互相撞击,以台球的方式进洞;其三,以高尔夫球的方式让玻璃球进洞,相互比输赢。

大冬天里许多小伙伴,趴在地上玩玻璃珠,手都被冻的特别的红肿,但是,最后赢的玻璃珠多了,内心高兴极了就不觉得冷了。有的小伙伴因为玻璃珠都错过了吃饭的点了,最后让家长来找,被硬拉回家去了。

丢沙包

丢沙包也被叫做打沙包,或者是接沙包。那个时候,小女孩们找来家里的碎布,把一块块小布料缝制在一起,拼拼补补成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小口袋,然后装上小沙子,最后将口缝合,形成一个漂亮的小沙包。

那个年代,男孩女孩在一起玩这个游戏最欢乐了。几个要好的邻居小伙伴在家门口找一块空地,用木棒画出一个”日“字形的图案,一组人站在南北方向的边线上,是发出进攻的一方,另一组人站在中间,不能踩在中线上,是迎战的一方;迎战的小伙伴们必须机敏地巧妙的接住从攻方丢来的沙包,这沙包没有固定的方向,时高时低,时左时右,就是考验你的反应能力。只要反应快怎么都能接的住,只要不要让沙包丢在地上。如果身体的一个部位被击打到却没有接住就算输,最后场上的人都被击打到了,接下来就换另外一组。

这个简单的游戏,被那时候的我们玩的不亦乐乎,在玩耍中渐渐地增加了友谊。

儿时玩的游戏太多太多,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网络游戏,我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我们玩的游戏都是从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去发现,去追寻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好玩的游戏,我们就自己制作,就连红土泥巴都是我们的玩具。如今,我们网络特别的方便,网络游戏多的不胜其数。我们玩网络游戏为了放松自己,但永远找不到那种原始的快乐。

细细的回忆儿时的游戏,我竟然记得特别的清楚,好像都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原来的我们的童年没有远去,它只是暂时封存在故乡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开启……

篇2:儿时野味散文随笔

儿时野味散文随笔

农村长大的人,不会忘记儿时曾经吃过的“野味”。

关于野味的释义,百度上这样说:“指猎取得来的做肉食的鸟兽。如野鸡、野兔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野生动植物,非人工饲养。”儿时的野味,并非这些,更多的是小伙伴们在野地里挖野菜采猪草时所能碰到的能吃的东西,田野上生长的零零散散的野草野花野果,即使是上辈人栽下的七零八落无人过问的几棵桑葚树,或者是长在野地里的一棵野枣树、毛桃树等等,这些树上的果实,统统在我们的野味之列。吃是一味,玩又是一味。

有几棵桑树,是至今难以忘记的。

在老家村子河西有一个叫“西荒田”的地方,那里早年是埋死人的乱葬岗,遍地的坟包,建国以后,人们提出向荒地要粮的'口号,大力开垦荒地,到农业学大寨的时候,西荒田的荒地几乎都平整出来种上了庄稼。最后,只剩下西荒田东南角上的几棵桑树孤零零地站立在那儿。

农家的孩子,学前的时候白天多跟着大人下地,他们在田间摸爬滚打,浑身弄得像泥猴子似的,他们的目光投向四处,寻找好吃的好玩的,于是,便盯上了地头的桑树。

桑葚熟了的时候,红红的、紫紫的、黑黑的,孩子们爬到树上去,大些的孩子骑坐在树桠上边摘边吃,小些的孩子站在地上,仰着头朝上看,等待他们晃下桑葚来,好捡了吃。因桑葚有的红、有的紫、有的黑,吃得一个个嘴唇发紫发黑,吃过后,相互取笑:“你看你吃的嘴巴,像什么?”“你别说我,你看看你自己的吧!”“哈哈哈……”这当是我们儿时最美的野味了。

乡下的孩子把甜玉米秸也归类于野味。农家孩子对甜玉米秸很有经验,走进玉米地,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玉米秸是甜的,好吃,好吃的玉米秸又叫做甜秆。甜秆比一般玉米秸略显细小,质地比较硬、脆,水分比较充足,咀嚼时,甜甜的汁液满口生浸。采猪草羊草累了,口渴了,到地里寻一根甜秆,折断,坐在田埂上大嚼一顿,当是一种享受。甜秆也曾是大人劳作休息时的一种消闲食物。在甜玉米秸当中,紫色的往往会更甜一些。大人常常训诫孩子别吃甜秆,说甜秆吃多了会生蛔虫。我们持有怀疑,大人们的这种说法,是否有限制孩子们乱折玉米秸之嫌。

儿时还常到坡地上挖茅草根。茅草根晒干了可以当烧草,茅草根白白的,在地下连成了网络,且无论怎么刨总是没有穷尽。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茅草的根好吃,反正挖茅草根的时候,就爱挑上一些粗壮的,放到河水里洗一洗,一节一节地咀嚼着,感觉很脆很甜,这可是原汁原味的野味!

枸杞算不算野味呢?儿时割草的时候,有时也会碰到枸杞。那时的枸杞很多,荒草丛中,这里一蓬,那里一蓬,平时看不到,成熟的时候,红艳艳的果实暴露了它们的目标,一簇簇的,开始是青黄的,接着变成橙色,渐渐地又红了。成熟了的枸杞很好看,想吃却又不敢,母亲说有蛇从上面游过。我生性胆小,不敢尝试大人不准碰的东西。西场上的锁儿不怕,他说好吃,而且吃过,于是给我做示范,我胆战心惊地摘一个放进嘴里,一嘴的酸涩味,不好吃。从此,我只是喜欢它的色彩。

儿时的野味,并没有飞禽走兽,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有鸟蛋、野鸡蛋野鸭蛋之类,儿时的野味多属于自己开发,我摘过野毛桃,采过野草莓,拾过野蘑菇……儿时的野味滋补了我们的身体,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我们的欢乐,今天,它又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已经多年没吃过儿时野味了,但它的味道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无法忘记。

篇3:童年生活地方散文随笔

童年生活地方散文随笔

六十年代的长春老火车站,人们还叫它宽城子火车站。我的家离火车站很近。每当夜幕降临, 长春火车站的站前广场,灯火辉煌、彻夜通明,人流传动、热闹非凡。火车站是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外地人来长的城市入口。火车站大钟下人流攒动, 南来北往的旅客络绎不绝、旅客纷纷踏着南来北往的列车,忙碌的奔向自己的目的地。那是长春市的窗口,在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同时也是我人生开始的地方。

火车站南面是笔直人民大街,人民大街左侧是胜利大街,那是一条贯穿南北的最繁华的街道,有杂技团。

围绕着火车站繁华的区域,衍生出与之相配套城市商业、服务业中心。车站周边有站前旅店、站前饭店、长江路夜市、秋林百货公司、长江路付食品商店。长江路夜市是长春市最有知名度的地方,长江路步行街是相当的热闹,人们磨肩接踵、熙熙攘攘。各种名目繁多的商店贯穿于一条街,有百货、副食商店、饭店、书店、鞋店、还有著名的乌苏里饭店,那是俄国式的风味,各种店面门挨着门。

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到长江路逛街,拿着计划经济时国家发给每人定量供应的各种票证,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时紧缺的商品都是要票证,其中有肉票、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等等。

进入长江路付食品商店拿肉票购买肉、拿蛋票购买鸡蛋、拿糖票购买白糖,母亲带着我进秋林百货公司用布票买布.

记忆最深的一次,秋林公司二楼百货部柜台上摆着新进的棉布褥单布,人们一传十、十传更多的人,蜂涌扑向柜台抢购,人们差点将柜台挤翻,我的母亲高出众人一头也夹在中间,很快挤到前面将棉布褥单布拿出来。

那时候买家庭生活用品经常光顾商店,还到宽城区邮局给二姨邮信。

母亲经常给我一角或八分钱让我去跑腿到小铺打酱油、大酱、去粮店买食盐。有时自己拿三分钱进秋林百货买亮光纸刻剪纸。

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有大型活动需要带饭,我和同学到饭店买馒头、花卷。当时是(5分钱一个), 那些地方是母亲带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学到最基础的生活常识。

火车站是城市交通枢纽中心,有铁轨电车的始发站、有公交车线路的始发站台、还有分流人车流量站前广场大转盘。

广场上那个“鲤鱼吐水莲花池”旁边,有过我童趣的身影,及和家人乘凉,是我们小孩子们时候一起嘻戏的地方.....就这样,这座老建筑伴着你我,走过难忘的岁月。

“鲤鱼吐水莲花池”距地面半米高,池内略深一些,清彻的水中游弋着各种颜色金鱼,有黄色的、有黑色的、有红色的、还有杂色的金鱼,它们来回穿梭着、嬉戏着,憨态可掬,两支向外突出来圆眼睛圆圆的,长长的大尾巴左右摆动悠然自得,吸引着我们这些好奇的小孩子观看。

鱼池面宽五十公分,中间起骨两侧略低,鱼池面是水磨石光亮而不滑,母亲习惯地围坐在水池外侧边上,望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我那时小只能趴在池面,向池里观看金鱼在池中嬉戏着。

水池内周边有鲤鱼吐水喷水柱,同时向中间莲花池上喷射,莲花池的中间花叶向下淌水,上下对流鱼池形成一层水雾,落到乘凉人的身上。湿湿的、凉凉的、柔柔的、软软的、乘凉人们都愿意坐在池子的边上,享受着夏日夜色滋滋的凉爽。

转盘里的.柏油路分隔着一片片绿色草坪。林荫道的两侧路灯,罩着玻璃灯罩,柔和白白炽光。密绿色草坪象一条绿绒绒地毯铺垫,一盆盆鲜艳的花朵,争香斗艳、色彩斑斓、装饰着城市的夜景,转盘里景色迷人、气味芬芳。吸引着很低多乘凉的人们,我我身着水粉色绸裙,两条小辫子扎着蝴蝶结,弟弟身着背心短裤,我们俩时而跑在林荫道上时而跳着,追逐着飞来飞去的蝴蝶和蚂蚱。

转盘里林荫道上,乘凉的人们漫步在林荫道,伴着白炽灯光、伴着幽绿色的草坪,伴着淡淡的青月色,轻松地悠闲地享受着自然风光、挥之而去了一天的疲倦。

有的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说着、笑着, 有的在长椅上休闲、还有一对对的情侣手挽着手、偎依着漫步在林荫道上。不时地还有背着大包、小裹的旅客匆匆而过。

长春火车站广场中间的圆转盘是198月,日本的殖民机构,在长春头道沟与二道沟之间买下5.6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修筑火车站,最初称为长春停车场,伪满初期称新京站,一些老长春市民大都称之为头道沟车站。

抛去他的殖民背景,这里就是你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起点,更是你梦开始的地方,古老的大钟楼下曾经留下老情人约会的倩影,同时也是多少旅客旅行开始和结束的地方。

火车站的小二楼是检票出入口,承载着发送旅客,和货物运输。在那里把一批批旅客登上南来北往的列车,东侧有个小白楼,是出售火车票的地方。

我爱长春老火车站,那里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乐趣:也是影响我一生的地方。那是吉林省的省会,我是东北长春市人的象征,在这里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的地方,至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记得夏日的一个夜晚,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丝凉意,人行道路两旁的直立的柳树、枝条也懒得动一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似乎向人们倾诉着它的无耐。

全家人吃完了晚饭, 我捡完桌子并且刷完饭碗,母亲用炉子上的余火烧开一壶开水,我们也一并带上,母亲随手将一个鸡蛋塞到我的手中。然后把二妹抱在怀里,冲着我和三弟说: “你们俩跟在我的身后走,咱们几个去火车站玩去”。

我俩高兴地紧随母亲身后跑着,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来到火车站,穿过绕广场车辆跑着进入广场中间的大转盘里。

母亲将二妹放在长椅上,并喘着粗气慢慢地坐了下来,说:“你们俩玩去吧,我坐在这歇一会儿。”我和三弟来到“鲤鱼吐水莲花池”旁边,我俩趴在池子向下看,用手指着金鱼说:“那个红的金鱼、黑色的金鱼、还有大尾巴的金鱼,真好看。”一会儿,我们俩从池边上蹦到地上,围着鱼池边跑着玩起来捉迷藏,转着转着就碰到一起了。我们俩又来到白炽灯杆下,看着大点的男孩子在用手抓着蚂蚱。弟弟也抓几只用纸包着。

我看见背包的旅客到哥哥那儿喝水,并随手扔下钱,一会儿的功夫,有一个胳膊上戴着胳膊箍的人冲着哥哥说:“哎!小孩,这个地方不行卖水,以后不要来了”。哥哥将水倒入花丛中。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车站的大钟指到八点,母亲说:“走吧孩子们!咱们该回家啦!明天你们还要上学呢?”。这就是我们的童趣。

篇4: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儿时琐忆

儿时的记忆是零散的,似乎又无处不在。

好看

母亲对“好看”俩字一直有自己的认识,还很是固执,我曾很不以为然。

看你雪花婶,多好看,啥时见了都是一脸喜相。母亲说这话时我嘴巴一撇,道:眼瞎得只剩下眼眶的人都知道她不好看。刘姨才好看,白白净净的,还是长辫子大花眼……母亲却摆着手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你刘姨整天绷着个脸,像谁欠了她八万,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想让自家好看,就不要给人难看”。

我一直记得母亲这句话,也明白了:笑脸是最好看的。

体面

40多年前的关中农村,时常有外乡来的乞讨者。端着碗,拎着袋子,一人,或拖儿带女,看上去邋遢而可怜。

只是,那时我们的日子也都不宽裕,以杂粮为主还填不饱肚子,对乞讨者也就没有好声色。“赶紧走赶紧走,我自家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给你?”这是在巷子里玩时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婶子们会边说边嫌恶地摆着手关上门,任乞讨者再苦苦哀求,拍打,也不理会。可母亲从来不会那样,她或多或少总会给她们一些。小孩子也有小心眼,有一次我揽住母亲不让给,她一脸生气地训斥了我:不要眼角浅得只能看见自己,没有多的还拿不出少的?——多想想别人,让自己活得体面点。

时至今天,我都觉得母亲给了“体面”最好的解读,也让我学会了体面做人。

幸福

儿时的我很羡慕春苗,春苗爹很有本事,总能弄到粮食,她家很少吃杂粮。一次我情不自禁地给母亲说,要是我能生在春苗家就好了。

母亲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问我:春苗娘跟你莲婶,谁脸上总是挂着笑?对呀,莲婶家的日子并不好,穿件袄也像碎布片在开会,满是补丁。可她脸上从不挂霜,灿烂温和。直到有一天,春苗哭着给我说,她爹又打她娘了,她娘跑到她外婆家不回来了。

那一刻,我才觉得母亲说得对:把心放安稳搁妥帖了,滋润了,吃糠咽菜也幸福。

儿时的很多记忆似乎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被撕成了碎片,不知飘落到了何处。可总有一些,藏在心底,温暖明媚了我的人生。

作者:张亚凌

公众号:张亚凌的文字作坊

篇5:童年有趣的游戏散文随笔

童年有趣的游戏散文随笔

哄孙子每天面对的是无数次的帮助孩子收拾玩具,现在的孩子玩具也太多了,好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我出生的时候共和国才几岁,那时候人民的生活还不富有,特别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土里泥里玩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想起了好多有趣的事。

一、滚铁环

滚铁环是我童年玩的时间最多的玩具。说是玩具,其实就是将一根60厘米长的粗铁线的一个头弯成一个u字型,一头弯成一个手柄状,握手柄端用u字型推一个直径30多厘米的圆铁环。不用学,玩上就会。玩法很简单,推着跑就可以了,伴着粗铁线与铁环间摸擦发出清脆的哗哗声,特别是多人在一起的时候,犹如一曲流行的钢管舞曲。

熟能生巧。玩铁环久了,我们也玩出不少的新花样。

考验个人的平衡能力,在操场上比谁推得最慢;为考验综合素质,向后退着推,还可分为快退和慢退两种形式.现在想想真挺好玩.

童年山区没有那么多的铁环,铁环的来源多是做木桶的铁箍,但一家一对木桶6道箍缺一可,为了能有一铁环,儿时还真的干过一件坏事,将邻居王家放井旁的木桶铁箍给砸了下来一个,为了怕被人家发现,埋在我家的柳树下,过了好多天,我感觉没事了,才拿出来玩,父亲看到了,问我铁环的来历,我支支吾吾,父亲生气了,给了我脖溜子,我说出了实情,父亲拽着我去王家给人家陪礼道歉。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干过损人利己的事。我也常常用我挨打的故事教育我的孩子们。

二、打尜

打尜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比较多的玩具.不过打尜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学校老师不让玩.谁上学带尜被老师发展挨批评是在所难免.

打尜说起来也很简单:尜是用木头做的,三寸来长,两头尖,中间粗,鸡蛋粗细。嘎板是一寸左右厚,一尺多长木板或木棒,木板手柄那端窄一点.玩法就是在一个平坦宽阔的场地边上划1米见方的框为城,把尜放在城中央,打尜尖,当尜蹦起来用力击打,尜飞出的距离越远越好。好象是现在的棒球.通常伙伴们要分为两伙.依石头、剪子、布为确定攻防。攻方在打击的时候被防守方将尜在空中接住攻击者就为失败.要换下一个攻击手。落地后,攻方要要帐,所谓的账就是尜落地的地方距城边有多少尜板,一板为一尺.自己估数,攻方出的数守方认可就为成绩,而为了惩罚守方的选手,要在尜落地的地方单脚蹦,另一个腿的腋窝里夹着尜,蹦到城里,半路上尜掉了要罚用头顶着单脚蹦,再掉要罚将眼睛蒙上头顶着蹦,攻方还可以用尜板打抬着的脚的脚心.尽可能多的惩罚对方.以双方累计得丈多为胜.如果守方不认可,可用尜板量,够,攻方得分,不够,攻方选手为失败者,出局,换人,一方的选手全部出局换攻防队.要账时防守方认可,防守方向城里掷尜,如果进城,攻击方选手出局,反之,攻击方继续打,要账。

打尜时常出事:一是在空中快速飞行的硬家伙落地时不注意打在防方人的.脸上,常常是出血起包,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差,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出血不多的时候抓一把土往上一抹就是最好的包扎;美其名曰:土能止血。不少的时候,较为顽皮的小伙伴出点血不再乎,你出你的,我玩我的.玩完了,多数的时候是天黑了,什么也看不见才散伙,而散伙的时候受伤的小伙伴常常是满脸都是血,再加上点汗水冲刷,东一块、西一块,活脱脱一个五花脸。

有时候稍不注意,攻方还可能尜板出手或用力过猛,收不住手,尜板打在周围看热闹人的身上、脸上,也会出大事。一次邻居满上因大安的一尜板现在说是打休克了好一会。要是在现在,非得打120,去医院不可。可是那个时候,谁都没招急。醒了,爬起来。晃了晃身子。说了声:没事,继续玩。

三、捉迷藏

其实,捉迷藏是我童年玩的最多的娱乐项目。玩捉迷藏是我的强项。在冬天为了逃避小朋友们追赶,趁其不备,偷着钻到生产队的草屋子里,将自己用草埋了起来,草屋子是不让进的,要是让饲养员发现轻则是一顿骂,重了得挨一顿料叉子.小朋友们怎么也没想到我能藏那,找了好长时候,最后是集体喊话让我出来,他们认输才罢休。

四、“偷桃”

桃儿熟了的季节,在儿时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其实农家家家都有桃树,都有桃儿,谁都不缺桃儿吃,但在那个年代,没电视、没广播,每天晚上为了取乐,要上演“偷桃”的把戏。“偷桃”有不少的时候是对某些小心眼人家的惩罚。

晚饭后的我们10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小朋友聚到一块,商量当晚吃谁家的桃儿。这个时候有人会说谁家的桃儿好吃,但主人心眼小,不让吃。我们会分工,几个人去其家以借东西或有什么事为借口先去,分散主人的注意力,其他人乘机偷偷爬上主人家的树上,天黑后下手。有时候主人感觉纳闷,这几个孩子平时不来,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会加重对桃树的看管,这时我们就会在树上静静的藏着。只到主人回屋为止。当主人在树下时最怕“水箱开锅”,实在不行就在树上方便,要是浇着主人,一顿臭骂在所难免。但那个年代不实行计划生育,谁家都有一帮孩子。又有谁家的孩子不淘气?骂一顿也就算了。

那个时候“偷桃”也是纯扯,上一回树根本也摘不了几个。主要是没地方放。如果是偷一个黄瓜、香瓜什么的可以把上衣扎在裤子里,往里装.桃儿有不可能往衣服里装的,不然桃毛会将你痒痒死。

五、拾柴草

拔蒿子:立秋之后,将能做烧柴用的荒山野地里的野蒿子等拔下来,晒干后背回家。所难的是那玩样旱年头拔着很吃力;再有就是往家背的时候背少了觉得不够本,背多了嘞得肩膀子都是沟,很痛。

拖大笊:可不是个好活。就是待野草枯黄的时候,用肩拖着一个用由20根8号铁线纺织串联成的近一米宽、一米多长的大笊子,笊杆上还挂着一个用高梁秸纺织的大网兜,俗称笊帘子,将笊子收集到的杂草落叶等放入笊帘子内,直到装满为止.

拖大笊每搂一帘子少说也得走上1--2千米,一天都得搂10―20帘子.一到晚上真有点上不去炕的感觉。

现在好了,党的改革开放开放政策让老百姓真正的富了起来。再看看孩子们每天吃的、穿的、玩的,那一样还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影子?我们的童年故事只能成为现在孩子们的笑料。通过孩子们的笑声,更让我们感到党的伟大光荣!

篇6:儿时游戏作文

听着窗外传来相违已久的欢笑声,我将头探出窗外,几个活泼的身影蹦达着,我不禁感到春天早已莅临,一股暖味儿涌上心头,泛着一丝酸楚。

我倚着微风,不经意间忆起儿时的一段灿烂的时光。

几张纸签,几个玩伴,几声笑语,便是几个钟头。只要空地足够宽广,即可立即抽签。运气好了罢,便是当"人";至于运气最背的那个,便是当抓人的"鬼",若是哪一方败,就要施以"恐怖"的惩罚,伙伴们便是拼了命的奔跑,恨不得瞧瞧对方被惩罚的"惨状"。就这样,大家投入欢快而紧张的游戏中。

大家跑啊,跳啊,不久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于是调皮机灵的,便进了拐角草丛中;体力充沛的,就与"鬼"在奔跑着纠缠。一场本紧张的比赛竟变得如此富有趣味,大家似乎有数不尽的鬼点子,每次游戏规则都日新月异。有时竟至明月拂上云梢,我们也悄悄借着月光嬉戏。

然而如今,这个游戏似乎被按上了结束键,大家各奔东西,似乎毫无音迅。但我相信,它仅仅是被按上了一个暂停键,我们终会继续我们的快乐。

篇7:儿时游戏作文

我的童年是一朵云,在天空上飘飘悠悠;是一阵微风,飘在每一处。

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在一起玩游戏,我们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在我家玩儿“捉迷藏”。

刘洁已经开始数数了。他们都藏好了,我找不到地方,眼看数就数完了,我非常焦急,一想可以藏在冰箱里啊。于是,我便躲在冰箱里。

我在冰箱里,等呀等,等呀等……一直等到了天黑,我在里面是在等的不耐烦了,我便出来了,一看小朋友们都不见了。我挨个的上他们家找,才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吃饭去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都笑我是个大傻瓜。我不好意思的跑回屋里。

篇8:儿时游戏作文

常听爸爸妈妈说起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丢沙包、跳马、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但是我都没有全部玩过。这不!小记者活动居然让我体验了一回。

周六下午2点,我和爸爸应约来到凯德广场一楼报到。活动开始了,每个小记者和一位家长为一队,4队为一组,大家被分为六组,我和三个小男生是第一组。

游戏开始了!第一个是跳皮筋。这下我可惨啦!我和爸爸都不会跳皮筋。我们队的一位阿姨自告奋勇出战,她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为咱们组赢得了2分。

第二个游戏是蒙眼找人。需要将一组的某一个人用红领巾遮住眼睛,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组员就算获胜。听到游戏规则后,我们这组马上就开始出谋划策了。这时,家长们比我们还着急,大家七嘴八舌,最后一致通过用暗号来找人。嘴巴紧闭,大拇指塞进拳头握紧,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暗号!游戏开始,我被大家选中蒙眼,其他的组员都散开,当我艰难地找寻组员的时候,别的组居然都完成任务了,原来他们组的人都窝在一起,蒙眼的人一次就可以全部找到啦!唉!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我们都商量了半天还是输给了别人。

接着我们还玩了跳马、老鹰捉小鸡、丢沙包。最有趣的是老鹰捉小鸡。我心想,这下,我老爸可以派上大用场啦。这一回,我们肯定赢。爸爸做起了“鸡妈妈”,我们四个“小鸡”都乖乖地站在了爸爸的后面。这次,我们跟第4组对决,我们在爸爸的身后左躲右闪,对面的“鸡妈妈”向我们扑来,顿时我们也慌了,居然跟丢了自己的“鸡妈妈”。爸爸也忙于捉对面的“小鸡”,也顾不上自己的“小鸡”啦!就这样,我们被对面的“鸡妈妈”抓住了。我们又输了。

这次活动结束了,我们第一组惨败。但是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爸爸平时工作非常繁忙,这是爸爸第一次跟我合作参加活动。而且能跟爸爸还有好多小记者们一起玩玩大人们儿时的游戏,我感到万分快乐!

篇9:儿时的野味散文随笔

儿时的野味散文随笔

大凡从农村长大的人,都不会忘记儿时所吃过的“野味”,那些野味都是不受保护的,吃起来很有兴味,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记。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总是忘不了老家田野里那些“野味”,我熟悉它们的习性,品尝过它们的甘甜,它们滋补过我的身体,彼此间都很默契,也隐隐衍生出某种情愫。时间长了不见、不食老家的“野味”,心中时常会生发出儿时吃“野味”的滋味,我便自然而然地就想把这种感觉写出来。

我所说的儿时的野味,都是我和小伙伴们上山割草、上坡剜野菜时见到、吃到的,且大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大集体的年代,田野里暗自生长的零零散散的野树野果没有管的,即使过去栽下的七零八落的几棵桑葚树也没有过问的,这就使在儿时的生活丰富起来,有机会见识、品尝到这些野果。那时常常见到毛栗子、棠梨、桑葚、山药、山枣、刺蓬果……常常见了山枣吃山枣,见了野果摘野果,路遇桑葚摘桑葚,遇到毛栗打毛栗,增添了儿时生活的乐趣。

有几棵桑树,那是儿时的记忆,给我儿时吃野果留下的印象最清晰。在老家村子一个叫“磨山子”的地方,有一座偌大的水库,在水库的旁边、西坡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棵桑葚树,这是几棵没人管理了的野桑葚树。桑葚熟了的时候,红红的.、黑黑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就在路旁,反正没有人管,大人、孩子都有顺手摘着吃的。儿时我和小伙伴们割草、剜菜归来路过这里的时候,有时绕着树下挑着摘一棵熟透了的桑葚甜甜口就走了,有时还爬到树上去摘着吃,因桑葚有的红、有的黑,吃的嘴唇又红又黑,从树上下来见了对方的模样,都相互取笑着:“你看你吃的嘴,像什么?”“你也别说我,你看看你吃的嘴,像个妖怪。”“哈哈哈……”嘻嘻哈哈着就往家赶了,唇齿间还留着桑葚的余香,这当属我儿时常吃的野味了。

儿时上山割草的时候,有时也会碰到毛栗子树,这些毛栗子树,不知是村子里栽下的,还是自生自长的,长得都很高大粗壮,可树上的毛栗子却不多,所见的毛栗树都是这样,不知是结的少,还是让别人摘剩了的,村子里也懒得去管。既然这样,放着零零星星的栗子也是浪费。于是,我和小伙伴也会用木棍或石块敲打着树上漏下的毛栗,敲打下来发现,有的毛栗已招了虫子,有的就很小,怪不得别人没有管的呢。只有挑拣着好的,毛栗身上长的刺还扎手,很难对付。这样,只好把毛栗小心翼翼地放到小石板上,用手轻轻扶着或一手用小棍按住,一手用石块砸开毛栗的表皮和内壳,掉出里面的白仁,吃起来确实香甜,下得工夫可见一斑,我现在仍清晰地记得吃毛栗子的情景,山野里滋生的毛栗子味道分外香。

摘棠梨也是一种野味,因棠梨树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棠梨树长得跟梨树差不多,又高又大,它的枝、叶也酷似梨树,只是比梨树的枝叶小一点。而它的果实不知比梨要小多少倍,结的的确不少,可一个个只有豌豆粒那么大,一簇簇的,灰黄色的。记得儿时见了棠梨树,我就曾发过感慨:“你说你长得跟梨树几乎一样大,又长得跟梨树那么像,而你怎么就结不出像梨那么大的果实呢?”棠梨树无语。后来就听说棠梨树可嫁接梨树,这就是人们利用它酷似梨树的习性,结果又小,便改良它的品种。这时的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对它产生了兴趣,儿时觉得奇了,怪了。这棠梨树能嫁接梨树,为什么别的树不能嫁接?没有答案。从此,见了棠梨树我感到更亲切了,到了棠梨熟了的时候,我总会挑着熟了软的放到嘴里,边吃边品,感到也很好吃,也很甜,只是太小,不过瘾似的,这也算是一种野味吧?

玉米秸是在田野里生长的,吃玉米秸也勉强算是最常见的一种野味了吧?我想,从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大都吃过。儿时每当秋收过后,玉米掰了,有的玉米秸一如一队队威严的士兵守卫着田野,有的玉米秸就像履行完了使命躺下休息了。这样的没有果实的玉米秸大都没人管了。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上坡干活路经玉米地的时候,总会绕着玉米地里寻找那些甜玉米桔,也就是寻找那些叫“孤寡”的(就是不结玉米或结很小玉米的,因而得名)。这种玉米秸看起来长得很细,可吸收的糖分很足,整棵玉米秸呈紫色,吃起来很甜,就是水分不太足。还有一种玉米秸的根部呈半绿半紫色,这种玉米秸长得高大粗壮,吃起来也挺甜,且水分充足。

各自寻找到了喜欢吃的玉米秸,就用镰刀、小镢或铲子砍头去尾,留下粗壮的下半截。带着到地堰避风处或地头上,像吃甘蔗一样,慢慢咀嚼着,细细品味着,感到过瘾,有滋有味,痛快酣畅。一会儿工夫,地堰下、地头上、小路旁就会留下一堆堆玉米桔渣。

记得儿时还常到坡地里去刨茅根草,晒干了当烧草。茅根草绿绿的叶、白白的根,生命力很旺盛,极易生长,连着一片一片,且无论怎么刨、怎么烧,几乎不断根。尤其是在一个叫“割长沟”的沟坡上,沙土地里,一刨一大堆,许多小伙伴都爱到那里刨茅根草。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茅根草的根好吃的,反正刨茅根草的时候,就爱挑上一小把粗壮的,放到沟水里冲洗干净,一节一节地咀嚼着,感觉很甜、很甜,其实,这也是原汁原味的野味。

儿时的野味还有很多、很多,我还吃过刺蓬果,挖过山药,摘过灯笼果,见过野草莓……儿时的野味滋补了我的身体,丰富了我的生活,增添了我的欢乐,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如今,我已几十年没吃过儿时那种野味了。儿时的野味说不清、道不明,一直缭绕在我的心中……

篇10:儿时的清明散文随笔

儿时的清明散文随笔

儿时的清明节从来没有过“雨纷纷”,相反,却总是风和日丽,柳暗花明。

也许是因为年少不经事,也许是因为所有的亲人:父母兄妹,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伯叔姑姨舅,都健在,没有什么可悲伤。

如果说生命的延续像朵花,那么我是花心,外面层层亲人挤挤挨挨为我承担风雨,我安全而无忧。

再说,大人是去扫墓,去缅怀,我们却不是。平时大人忙于生计带我们出行的时间不多,现在与大人出门,仿佛是去游玩踏青。岂有不乐?

丽江的清明,天气已经很温暖,永远的.阳光明媚,柳条上满是嫩嫩的叶子。折几段,编成遮凉帽戴在头顶,柔柔的叶子挨着皮肤,好舒服,身心好像就融入了春天的清新温柔里,柳条凉帽如同是我与大自然沟通的信使。

负责走路就可以,柴锅米菜自有爹爹伯叔他们背着,他们负重前行,却走的威武风生。于是追风戏蝶,逗狗赶鸭,一路欢畅。

老祖的坟地在老家的北边7,8里的河边阶地,不知道为什么选择那么远,莫非是因为背山面水好风水。小时每每返回时走不动了,就羡慕那些坟地近的人家,现在想来,路长也延长了与亲人同行的时间,好事。

到了,大人们搭锅做饭,我们找满地里跑找野蒜。

感觉时间不长,便已经饭菜飘香。帮忙端菜献饭,被组织着按辈分为小组依次磕头。好圣神,个个一本正经,不再打闹淘气。

开饭,有股与家里的饭不一样的香,大概有花草的香,有太阳的香,石头的香。天为棚,地当椅,清风拌饭,鸟声下菜。好奢侈的排场!

多少年过去了,斗转星移,已经不是旧时记忆中时光。

倒一杯水酒,祭奠过去如歌岁月。

篇11:儿时的夏夜散文随笔

儿时的夏夜散文随笔

忽地想起了儿时的夏夜,顿感彼时的光景又悠然回荡在心间了。

五月中,我的故乡已经进入夏天了。在初夏的日子里,依然能感受到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于是,儿时,每每晚饭后,天气良好时,我家门前的那块空地就成了乡亲们必然报到的地方了。

凉席铺开,话题亮开,一个爽朗的夜就这么来了。大人们换上松散休闲的衣衫,趿拉着凉拖鞋,悠闲地摇着蒲扇,海阔天空地聊着,毫无顾忌地笑着,似乎把生活中的忧虑全都抛掉了。孩童们则喜欢躺在凉席上,望着星空,不停地问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凉风阵阵拂来,偶尔响起的野鸟叫声、不甘寂寞的萤火虫、扣人心弦的故事、淳朴的笑声,都让儿时的夏夜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情致。

那时电视还不普及,再说黑白电视看起来也不是很舒服,干脆就来个夜逛旷野吧。约上几个狗友,打着手电筒,沿山路到山里逛逛,有时能碰上夜游的果子狸,有时也会遇到野兔,不过它们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夜逛旷野也会有麻烦事,如果碰上突如其来的阵雨,那就只能被淋成落汤鸡了。要是不小心触碰了马蜂窝,那也是极大的考验。

就这样,儿时的夏夜总是匆匆而过。繁忙紧张的'农活让儿时的夏夜少了往日的惬意,学业上的负担和父母的督促也让我夏夜出游的次数少了很多,直至没有。人就是这样,还没有真正懂得童年的乐趣,就匆匆迈到少年时,只能努力向稍大的孩子靠拢和学习了。

转眼间,儿时的夏夜早已成为发黄的回忆了。那个曾经做过很多夏夜趣事的孩童也成功走出了大山,实现了父辈从未实现过的梦想。他秉承农家人的坚强,一步一个脚印,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入伍到边防部队服役。戍边的岁月,也在丝丝缕缕的乡思中过了八个年头,如今又逢夏日,竟自觉不自觉地又想起儿时的夏夜。无奈,谁让他是个农民的儿子呢。

想起了儿时的夏夜,有种甜蜜的感觉,有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想起了儿时的夏夜,想起了故去的父亲和母亲,突然有想落泪的感觉,有想号啕的大哭的冲动,为父母,为那些自己亲历过苦涩乃至是苦难的日子。想起了儿时的夏夜,儿时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让人应接不暇。端详着边关的星空,遥望故乡,乡愁伴着儿时的夏夜泛滥开来了。

篇12:儿时的槐花散文随笔

儿时的槐花散文随笔

春末夏初也是槐花开放的季节。当温热的暖风扑面而来,记忆深处槐花甜而清香的味儿也会慢慢浮现……

我小时候有一片乐土,就是我姥姥家的院子。院子分前院和后院。后院属自家独有,前院为小家属院所有人家共有。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这是家家户户都惦记着的。

每到春夏相交之际,老槐树就开始酝酿着开花,刚开始是浅绿色的花苞,没过几天就长得饱满而雪白,走近就能闻到甜丝丝、暖烘烘的香气。

槐花一开,宣告夏天即将到来,我们的小院也终于喧闹起来了。选一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午睡起来,架梯子,拿铁钩,备竹筐,吵吵闹闹的,大人孩子都在笑。一会儿功夫,竹筐就盛满了槐花。

过一会儿,姥姥来喊了,这是该吃晚饭了。一到这个季节,家家都把小矮桌和小竹椅搬出来,在院子里、在家门口夕阳的余晖里吃晚饭。当然,这天的晚饭肯定吃槐花。我们家经常蒸来吃,一大盆蒸熟的槐花。因为裹了一层面,所以吃在嘴里外层口感是绵软的,内里的槐花倒有些筋道。比起生的时候那种清丝丝的甜味,蒸熟的槐花香气经过了高温蒸汽的驯服,变得更加善解人意。

旁边小宝家里用槐花蒸鸡蛋——小宝只两岁,大人们认为她应该并且爱吃点软烂而味淡的.东西,蒸鸡蛋最软烂而味淡。但这不是小宝的爱好,她爱吃点爽脆的有滋有味的东西,所以她经常去各家的小桌子上视察,看到一碗脆炒藕丁,要吃,看到一盘凉拌黄瓜,要吃,甚至菜汤都喝光,一院子的人都被她逗笑了。

槐花大概能开半个多月,我们的小院从槐花开时便能热闹上一整个夏季,直到秋风再起、槐树落叶才会重回寂静。

简单、短暂、丰盛、美好,这是老槐树用一树槐花送给夏天的礼物,也是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

篇13:儿时的天空散文随笔

儿时的天空散文随笔

回到家,不见儿子的踪影,看了留言,便知道他又和同学去乡下钓鱼了。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劲,顾不上休息,出了门,顶着烈日酷暑,不顾热浪滚滚,直奔郊区……

大老远,就看见儿子正和几个同学在一条小溪边钓鱼呢,到了近前,正逢儿子提钩,儿子钓到了一条寸把长的小毛鱼,只见那条小鱼儿正被儿子高高扬起,欢蹦乱跳,在半空中闪着缕缕银光,再看儿子,那份欢愉,那份激动,绝不亚于那条小鱼儿,简直欢蹦乱跳到欣喜若狂的程度……看着一脸稚气的儿子,我的思绪飘飞了好远好远,一直定格在那个盛夏……

那个夏天很热,热得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村前的那条小河悠然向东流去,远远望去,像一条仙人遗落在人间的银带,弯弯曲曲,飘飘曳曳,横贯东西。河边的绿柳更是随风而舞,葱笼笼一片……

河滩上,有一群野孩子,在追逐,在嘻戏,大的十来岁,小的也就六七岁,男孩女孩无忧无虑混杂一片,这群孩子都是这个傍河小村落的,我便是其中之一,小村傍着清清的小河,天时地利,给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一个天然的游乐场——

记得那时我们最热衷于玩的游戏就是争做白雪公主,这个主意还是孩子王大丫和林子想出来的,就是每天午后,谁捉的螃蟹最多,谁就是主角,男孩捉的螃蟹最多的可以当白马王子,女孩捉的螃蟹最多的就是白雪公主啦,然后大家用两根扁担,加两根横寸,用男孩们的上衣扎牢了,算是轿子,再由四个轿夫高高抬起,当选了白雪公主就有机会坐上去,而白马王子则在前面开道,其余的孩子则前呼后拥,嘻嘻哈哈,欢送王子公主入城堡。当然了,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能当一回白雪公主,我也不例外。而要捉到那张牙舞爪的螃蟹,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时,在河沟、浅滩到处可以看到螃蟹,但我只能干着急。好不容易看到一只,可畏惧它的横行霸道,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溜之大吉。每次看着大丫她们被抬来抬去,我除了羡慕,那就是望蟹兴叹了,每回我都像个灰姑娘一样远远的跟在后面……

又一个午后,我独自一人守候在小溪边的一个小洞前,总是感觉洞内有什么在动,可是又不敢动手去掏,就这样一直呆呆地盯着它,想象着里面肯定有一只大大的螃蟹,“你干嘛呢?”不知什么时候,林子已经站在我的面前了,我依然盯着那个小洞口十分神秘的说:“林子,这里面肯定有只大螃蟹,我刚刚还看见它露出的剪子,你一讲话,它缩回去了。”林子听我这么一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捋起袖子将身子探到洞口边,趴下,轻轻地把手伸进了洞内,“啊!……”随着一声惊呼,林子一下子抽出了胳膊,只见他的手臂上缠着一条花花绿绿的大蛇,我简直吓蒙了,只见林子使劲的一甩,一下子将手上的蛇摔得老远老远,那条蛇在空中形成一道亮眼的弧形,落地后在地上使劲扭曲了几下,便飞快的窜进溪边的草丛中不见了。再看林子咬着牙松开捂着的手臂,殷红的血慢慢渗出来,林子蹲在溪边,一边洗掉流出的血,一边挤压被蛇咬过的地方,最后用一点儿湿泥敷在伤口上,而我在一边早就吓呆了,只会一个劲的哭,“别哭了,没事儿”林子一边安慰我,一边擦去不断流出的`血,听他的口气,好像被蛇咬的不是他,而是我,我抽泣着从头上取下了那只粉红的蝴蝶结,轻轻地展开,给林子包杂上流血的伤口,“疼吗?”我问,林子没有回答,只是憨憨的笑着摇摇头,可是我的眼泪却又一次止不住的落下……

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想做什么白雪公主了,我只能远远的看着伙伴们游戏,心里对林子却有一种深深的愧疚——

依然是一个午后,太阳已经到了白热化,热浪一阵高过一阵,我一个人百无聊赖,悄悄坐在柳荫下听蝉儿歌唱……“还给你。”是林子,那只蝴蝶结已经洗得干干净净递到我面前,我一边接过蝴蝶结,一边问:伤口还疼吗?林子甩了甩胳膊:“早就好了,哈哈,其实那天也怪我自己,凭经验,那个洞里不会有蟹,因为那是一个旱洞。”“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捉?”我问过后却又为自己的谎言而愧疚。“喏,给你。”这时我才看见林子另一只手拎着一个用柳条编的篓,里面有十来只大螃蟹。走,我们一起去做游戏……

那天,我平身第一次做了一回白雪公主,当我被八抬大轿高高的抬起,在前呼后拥的欢笑声中,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整个世界在我的眼里都是七彩的……当然,那天我的白马王子就是林子,那个憨憨的黑黑的壮壮的林子……

童年趣事的经典散文

忆童年听书散文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优秀学生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

朝花夕拾 读后感

忆童年 散文

忆童年的现代散文

精选作文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儿时的游戏童年生活散文随笔(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鲁迅风筝教案2022-07-30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2022-11-07

朝花夕拾读后感3002022-10-06

《朝花夕拾》的850字读后感2023-05-12

《朝花夕拾》读后感2023-09-03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作文2022-05-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笔记2024-05-0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复习笔记2023-11-22

有关朝花夕拾读后感2024-05-20

朝花夕拾读后感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