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23 07:33: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整理20篇)由网友“吃什么吃什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对于秦州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为迫切,任务更为艰巨。

1 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基础

近年来,秦州立足于全县黄河灌区、高扬程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区域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在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全县自然生态条件各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的实际,在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的沿黄灌区,坚持 “兴产业、强龙头、引技术、打品牌、奔小康”,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做大做强蔬菜、畜禽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特色经济优势明显,土地开发潜力相对较大的高扬程灌区,坚持 “调结构,扩规模,建村镇,拓市场,增收入”,大力发展有效水地面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地膜洋芋、枸杞、洋葱、四季豆、养羊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在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自然条件非常严酷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坚持 “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建沼气、输劳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农村道路、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蔬菜、畜禽和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蔬菜总面积突破30万亩,羊只饲养总量达到105万只,枸杞、籽瓜、大枣等特色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淀粉、景丰脱水菜等8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9个,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近年来,秦州紧紧盯住国家的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了曹若人饮、农村人饮解困、刘川易地搬迁、唐庄土地开发、农村电网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县乡公路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腰站至石门、唐庄至董家庙、高湾至共和、杜小通乡公路工程开工建设,水泉至石门通乡等级公路竣工通车,通畅工程建成通林公路100公里。近三年共计整合资金4805万元,硬化乡村道路288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是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移民村示范型、传统村改造型、新建村提高型”三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先选择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域特色鲜明、建设条件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各试点村镇有计划、有重点整合项目,整合资源,引导和动员群众整修道路,兴修水利,建设公益设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发展建设思路,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了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了五好家庭、文明农户、文明村镇争创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稳步推进和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大救灾救济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了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努力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秦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秦州是一个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县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秦州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特别是干旱山区县乡公路建设

欠帐大、标准低、基础弱,成为制约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三是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秦州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缓,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

四是干旱灾害持续严重。秦州降雨稀少,灾害频繁。特别是自以来,全县连续遭受严重干旱,致使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严重困难。

五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干旱山区群众思想仍然很落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不强,“等、靠、要、守”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三、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共同发挥效应进行推动。只有把握机遇,以坚定的决心、积极的态度和更大的魄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稳步推进,才能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大实效。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凝聚新农村建设力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只有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才可能取得成效。为此,要对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通过下乡宣讲、进行培训、印发宣传册等方法,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皆知,让全社会认清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发动工作,帮助农民谋划如何搞好自身发展,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解除农民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禁锢,促使老百姓与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事同抓、成果同享。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动作用,鼓励党员先示范,先发展,先建设,帮助扶持带动普通群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

二要进行科学规划,搞好新农村建设布局。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避免盲从,着力提高新农村品位,基础设施的全面布局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生产生活方便。首先,要搞好新农村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上要结合具体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对什么地方安置民居、什么地方作为产业区、什么地方发展企业、什么地方铺路搭桥、什么地方建设市场、什么地方作为群众休

闲娱乐场所、什么地方发展农村事业等等都要进行全面考虑,着力彰显地方特色。其次,要搞好新农村民居建设规划。要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人居、生产文化,形成一户一园一线一景色。对民房建设要按照美观、实用、舒适的`原则,进行分类设计,做到房屋的外观形象艺术、庭院布局优美、建筑风格统一。第三,要严格规划管理。坚持用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强化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以维护、落实、实现规划为工作的出发点,坚决杜绝乱搭乱建与规划不统一的建设,坚决杜绝不按照红线要求进行建设的建筑,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布局实施的建设,坚决杜绝违章用地,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三要实行典型示范,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要按照“先行示范、建成样板、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选好示范村。要按照已试点成功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先选择公路沿线、沿河两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域特色鲜明、建设条件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群众自愿的村先行示范,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二是要选好示范户。坚持从能人大户入手,选择几户自身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建设积极性高的农户,实行重点突破,建成样板,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搞好经验推广。充分发挥示范点、示范户的带动辐射作用,总结经验,按照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园的建设格局,通过层层示范,积极带动新农村建设。

四要发展农村经济,奠定新农村建设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提是发展生产,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失去物质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秦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培育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较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没有取得应有效益。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在现有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

更多的实惠。

五要加快城镇建设,拓展新农村建设空间。要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要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要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输转,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形成统

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要加强基础设施,解决新农村建设“瓶颈”。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秦州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影响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秦州县新农村建设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建设沿黄经济长廊交通网络为重点,积极争取实施农村通畅通达工程,改造通乡等级油路,新建改造农二级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50%的行政村通油路。同时,要积极争取双永生态工程、兴电二期、刘川工程泵站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抓好黄河湿地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的立项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要发展社会事业,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第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新

篇2:居民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

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 “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

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6%)、行业/技术专家(16.3%)、教师(12.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存在矛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沈杰 调查结果体现出,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归根到底,这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温饱社会,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消费观念 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 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00 -2499元之间的占11.6%。 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 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石绍华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父母必读》杂志的主编杜廼芳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篇3:居民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地点

本次调查为期10天,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截止,调查的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邢台市市区及近郊,问卷发放两个区域主要在中兴西大街地区。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是城乡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和职业。接受调查的居民共46位,分别从事13种职业。

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 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 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年收入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7.5%;恩格尔系数等于52.5%居民第二消费点主要是交通等与工作关系密切的项目,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7.75%。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6.67%;恩格尔系数等于43.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4.17%。被调查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收入高且稳定的行业,如IT业、工程师等

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46.67%;恩格尔系数等于37.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29.17%。

被调查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收入高且稳定的行业,如IT业、工程师企业高管等

分析:

衣着和娱乐、文化消费比例继续保持稳定。较之过去,人们更加重服装的个性化、舒适性和品牌,老年人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和稳重风格。人们追求娱乐消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消费的娱乐性。旅游消费仍是人们假日消费的重要选择,且形式日趋多样化。

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增长迅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医疗保健在支出中占了不小比例。随着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和通讯消费日趋频繁,消费支出自然增加。尽管今后一段时间,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仍是城乡居民主要代步工具,但家用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住房消费支出比例会随住房价格下跌而上升。目前城乡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虽呈下降趋,但并不意味着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而是价格过高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价格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下跌,导致居民的购房支出上涨。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会伴随住房消费支出的上升而上升。此外,家电的更新换代也会提高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居民劳务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会提高劳务支出的比例。 经验,体会,问题,建议及总结:

总的来说,邢台市居民的消费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上升,未来几年内生存资料消费仍占主要比重(50%以上),但会持续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比例会继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额会继续上升,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食品供应结构日趋多样化和便利化,居民对营养丰富或保健食品消费倾向上升。

通过这次居民消费调查,我感觉到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较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已经不光只侧重于食品支出,各领域都有发展,这说明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 富多采.但毕竟我们现在还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初级阶段,在消费结构上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篇4:小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小城镇居民生活并没想象中那么美

近年来,大城市房价贵、环境差、看病难、上学烦等问题被频频吐槽,向往小城镇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小城镇的生活真的像人们向往的那样吗?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并非如此。

分析发现,小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的评价明显低于大城市,镇区居民对收入、就业的评价持续偏低,在看病、读书的收费水平上,他们同样感到“压力大”。

小城镇居民评价生活“一般”

数据显示,生活在小城镇的人,对生活的观感并不如外人想象的乐观积极。镇区居民对本地生活状况的评价以“一般”为主,持此看法的人多至50%,而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合计为34%;相比之下,大城市居民评价以满意为主,满意度高至44%,较镇区明显高出10个百分点。

课题组指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的发展备受瞩目。“从分析结果看出,小城镇生活与人们所向往的大相径庭。小城镇如何吸引并留得住人们‘安居乐业’,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小城镇居民也嫌房价高

近年房价高企让买房成为奢望,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大城市,在小城镇也如此。

“房价贵”是小城镇居民的共同感受,认为当地房价“贵”的人多达57%,还有22%的人认为“比较贵”,两者合计达79%。同时,镇区居民普遍表示对目前高房价无法承受,持此看法者多至65%。

此外,对本地物价水平,镇区居民评价与大城市一样差,不满意度高至46%,而满意度低至17%。对于本地的就业状况,镇区居民的满意度保持在三成以下的较低水平,为29%,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合计为26%,较大城市高9个百分点。

四分之一居民不满治安

调查还发现,小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市容卫生及社会治安的评价均落后于大城市。

在整体的生态环境上,镇区居民不满意度居各类型城市首位,接近三成,比大城市高出3个百分点。而且从个人观察来看,多至70%的镇区居民表示当地环境受到污染,比例与大城市一样高。

对市容卫生,镇区居民不满意度为33%,满意度刚过三成;而在大城市,居民满意度高至43%。

同样,对反映公共安全的社会治安,在原本民风淳朴的小城镇,居民不满意度竟位居各类城市之首,为25%,远超大城市10个百分点。

小城镇电影院剧院太少

对本地交通出行和教育服务,镇区居民满意度高至46%。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有32%,并不差于大城市。但在看病、读书的收费水平上,小城镇居民观感与大城市一样,深感压力大。尤其是“看病贵”,大多数镇区居民持此看法,比例达61%;认为本地“读书贵”的人也有36%。

在文化娱乐服务上,小城镇居民评价明显低于大城市,镇区居民的不满意度为28%,而大城市仅15%。具体来看,小城镇居民普遍感觉当地电影院、剧院太少,持此看法者达65%;而且表示在当地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多达66%,相反在大城市有看过电影的人多至53%。

篇5:关于居民生活节能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产品的不断日新月异,大到国家,乃至世界,出现能源紧缺危机,而小处影响到各家各户的能源使用方面的费用,已成为家庭中不小的经济负担。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国家实行一系列的节能措施,而科技产品的生产则更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而居民的节水节电意识也不断提高,生活中的巨大节能潜力慢慢被人们所认识与挖掘。 为了了解居民生活节能状况,我们为此对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居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的节能状况与所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学历以及职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有很大的关系。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范围:舟山,苍南,金华,温州,慈溪,宁波,台州,湖州,江阴,杭州,长兴,丽水,湖州,义乌,德清,长兴16个市(县)的居民。

调查方式:1、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手段,有书面问卷和网络问卷)。2、入户,进行个别的采访。3、走访各个超市,了解节能产品的信息及销售。4、利用网络了解节能现状 调查内容:1、居民节能意识。2、居民家庭节能电器的使用。3、节能知识的普及状况及学习状况。4、下一代的教育意识。

二、样本(问卷)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域分散,主要调查对象为学生(学生对家庭的节能也比较了解),其他各个职业也较分散。其中也有不同学历的人群。

全部问卷总共105份,其中5份不属于浙江省范围(舍弃),有效问卷100份,样本地域和城市规模分布如下:

表1 样本地域分布

表2 样本城市规模分布

表3 人群分类

三、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居民普遍有良好的节能行为和习惯

(一)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的宣传,节能这一个概念已深入民心,大部分城镇居民家庭都意识到了节约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入到节能的行动中去。通过统计问卷,我们发现,其中有62%的居民对节能的重要性表示了解和非常了解,26%的居民表示有点了解,没有居民表示不了解,只有2%的居民尚对节能的重要性不太清楚。

(二)节能成为居民购买物品或家电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十年前,人们购买家用电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质量。如今,逐步富裕起来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在关注质量、品牌的同时更加关注家电的节能环保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节能现今已成为居民购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8%的居民将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有70%的居民会将节能与价格、性能、品牌兼顾考虑,有12%的居民将其作为次要因素,只有10%的居民无所谓或者不考虑的。

(三)居民家庭中,基本上都具有节能电器或用品

统计表明有10%的居民经常购买和使用节能电器,有40%的居民基本上使用节能电器和用品,38%的居民少量使用,只有12%的家庭还未配置节能电器。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居民中普及率最高的节能电器就是节能灯,基本上有使用节能电器的家庭都具有节能灯,其次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冰箱、节水马桶节能电饭煲等其他常用电器中的节能产品。

(四)大多数居民有很好的节能习惯

在问卷中,很多居民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节能知识,例如:他们建议看完了电视机和DVD,将电源拔下,这样才不耗电;暂时不用电脑时,可以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坚持这样做,每天至少可以节约1度电,还能延长电脑和显示器的寿命;使用双键马桶,节能好用。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 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一半,还能减少污水的排放。等等这些,充分的说明了,居民已具很好的节能习惯。

(五)科技的发展,传媒手段的不断多样化是宣传节能的重要动力

调查中,我们特别询问了居民节能知识的来源,分别为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广播,网络,从别人交谈或行动上,其他,其比例分别为30%,30%,21%,15%,14%,可见居民节能知识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主要来源还是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和电视、广播。可见媒体的宣传大大的提高了居民的节能意识及节能手段。

(六)节能不止在居民的水电节能,还在居民的交通节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的节能意识不只是停留在节水、节电,一种新的观念也开始为居民所了解,那就是交通节能,调查发现有36%的居民出行时愿意采用公交或地铁,40%的居民采用步行或自行车,很少的居民愿意采用轿车。这充分说明了居民的生活形式的改变也与节能意识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交通节能概念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出行。

(七)节能知识也成为居民日常学习之一

节能宣传中多包含节能知识的宣传,而节能知识的学习已然成为居民日常学习的一方面,有18%的居民经常学习节能知识,有64%的居民偶尔学习,虽然也有18%的居民从不学习,但相较以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四、节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商品发展

(一)节能给居民生活带来经济实惠

随着节能产品推广,也带来一系列的疑问,比如为了节能,是否会给居民带来经济负担;能否在节能的同时,同时也减少日常费用等。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有36%的居民认为节能产品给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经济实惠,54%的居民认为有较小的实惠,只有2%的居民认为基本没有,值得注意的是受调查居民中,没有居民认为因为购买节能产品导致节省的还是购买产品花费大,此外还有8%的居民不太清楚。从这些数据可见,先不论节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节能确实带来了实惠,而这些已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肯定。

(二)家用商品不断向节能方向发展

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去了解节能产品的销售情况。我们发现,现今节能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绿色冰箱,节能电饭煲,太阳能热水器,家用净水器等样式繁多,贴近生活,而柜台上最多的莫过与节能灯了。商场销售员告诉我,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实现,节能环保概念的宣传,居民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而商品也都打上了节能环保的旗帜,而且节能产品也卖的相当红火。我们也观察了几个商品的介绍,“省电50%”,“高效节能”,“低能耗”,这些字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更吸引着顾客。销售员还告诉我们,再节能产品中卖的比较好的,有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比较常用的,在家庭水电开支中占较大比例的家电,而净水器等一些不太常用的则比较少,很少有顾客买这些电器来实现水循环利用等。

五、影响节能意识及行为的相关因素

(一)城市规模影响居民节能意识及行为

我们对100份调查问卷进行地域性和城市规模的分类——受调查居民中约有37%的居民来自中等规模或以上的城市,约有63%的居民来自小城市或乡村——从而分析节能意识及行为与此两者的关联性。我们发现,节能意识及行为在浙江省内与地域无明显的关系,但是与城市规模有一定联系。而中等规模或以上的城市居民的节能意识及行为要好与小城市或乡村居民。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大中型城市发展程度高,宣传力度大。2、大中型城市生活节奏快,用水用电开销大,而小城市或乡村生活中水电等费用相对较少。

(二)学历影响节能行为,与节能意识关系甚微

学历与节能意识关系甚微。调查中,我们抽样了不同学历的人,但凡有家庭意识的,都是有较强的节能意识,不仅在于节省家庭开支,还在于响应政府和国家的号召“环保节能”。调查中,我们特别调查了一部分小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行为,从中我们发现,即使如小学学历者,都有很强的节能意识,他们对于节能重视不逊于高学历者。但因为知识的匮乏或者生活经历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有些节能的行为不正确。不仅小学生,中学生,成人中也是如此,因为学历低,知识面狭隘,使得有些居民的节能意识足够,而没有很好的节能方法。所以学历常常会影响节能行为。

六、节能状况虽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节能潜力还是很大

(一)节能意识强烈,节能知识匮乏

以上述而看,居民的节能意识是积极的,是强烈的,但随着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居民节能知识还是相当匮乏的。调查中,我们采访一些居民时,把由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编写的《居民节能36计》中的一些知识提供给居民参考,其中大部分的节能知识,居民是不

了解的,不知道的。例如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电饭煲更省时、省电;冰箱存放食物容积为80%为宜;空调使用时夏季温度设定在26~28℃,冬季设定在16~18℃。夏季空调配合电风扇低速运转,可适当提高空调的设定温度,既有舒适感,又节电。电风扇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40%;微波炉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子,使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味道好又省电;直径大些的平底锅比尖底锅更省煤气,等等这些。居民基本上都是闻所未闻的。而且从问卷中也可看出虽有82%的居民有学习节能知识,但64%也只是偶尔学习。所以我们在看到节能知识受到广大居民关注的同时也必须正视节能知识匮乏这一现象。

(二)节能产品多样,家庭使用单一

上述中看出商家中的节能产品多种多样,但家庭中使用的却就是那几个“大户”——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冰箱的少数几样。这一现状也说明居民生活中节能潜力还是巨大,不仅在于节能知识的补充能使这潜力被挖掘,同时增添更多的节能产品也是挖掘潜力的重要力量,如节能马桶,节能空调,净水器等都还有很大节能空间。

(三)推广生活节能,宣传还是重点

调查显示,有52%的居民认为推广节能还是从加大节能宣传的力度为最有效,有23%的居民认为进行能源价格调整也是重要的方法,6%的居民认为应该进行能源用量控制,19%的居民认为应该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另外还有10%的居民认为加大浪费能源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是很有效的。从比例来看,加大宣传还是重中之重,宣传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四)加强对下一代的节能教育,是对长远节能的重要保障

节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足有78%的居民认为对下一代的节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8%的居民认为必要,只有4%的居民认为没有多大的必要但还是教育一些好,没有居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注重培养下一代的今天,居民都会认为宣传节能,实行节能,不只局限与成人,更应该从孩提抓起。

我们呼吁,从现在开始,我们该支持并提倡“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九项专项行动,即:企业行动、学校行动、青少年行动、家庭社区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变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篇6: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引 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着实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反应与满意度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压力,这说明,我国正在向着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大步前进。但是在最近几年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成正比,正在急剧的下降。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决定了我国的发展程度。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生活日益舒适,然而,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却有所下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上的发展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了解人们对此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或适应当前的生活方式变化,故在假期做了这份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内江市、商洛市、怀化市、葫芦岛市等

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案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市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和回收,共发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五)调查问卷

居民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您的性别?

男 女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24岁 25-29岁30-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您所在的城市是

西安 商洛怀化 葫芦岛市 内江市

大同市 固原市 其他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以下 高中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您的职业是?

农民 个体户 在校学生 企业员工

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 五固定职业或待业

您的个人月收入是

元及以下 -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1-12000元 12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

您对现在的职业和收入满意吗?

篇7: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引 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着实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反应与满意度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压力,这说明,我国正在向着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大步前进。但是在最近几年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成正比,正在急剧的下降。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决定了我国的发展程度。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生活日益舒适,然而,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却有所下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上的`发展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了解人们对此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或适应当前的生活方式变化,故在假期做了这份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内江市、商洛市、怀化市、葫芦岛市等

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案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市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和回收,共发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五)调查问卷

篇8:贫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和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了问卷法对民院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民院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旨在通过此次调查更准确地掌握我校贫困生的现状,以便能从实际方面解决我校贫困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学校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贫困生,大学生,生活状况

一、调查背景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截至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调查内容

我们此次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其中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情况、日常生活的心理状况和交际情况。即调查中我们会涉及他们的生活行为,如兼职行为、娱乐行为和交友行为等。还会涉及到他们的态度,如对环境的满意否、和涉及心理压力时的态度等。

三、调查目的

由于现今贫困生问题的严峻形势,我们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让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分析贫困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情况,落实贫困生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就读问题。以便各方力量解决此问题时有所借鉴,促进贫困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提高的进程。

四、调查时间

6月25日――206月28日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以文献法为辅。

六、调查对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系大一、大二贫困生。

七、贫困生生活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成员偏多,最多可达到一家11口人,也有小部分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而家庭成员中有收入的成员又偏少,所需供养的人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

(二)、消费情况:

从贫困生的月生活费情况来看,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7%;月生活费在300―6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68%;

月生活费在600―800元的占总体比率的20%;还有小部分贫困生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开支去向上,78.58.%的贫困生大部分用于吃饭;有21.70%的贫困生的开支一半用于吃饭一半用于购物;仅仅有1.89%的贫困生扣留伙食费大部分用于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从消费来源看,调查显示79.25%的贫困生是家庭资助;靠亲朋好友资助的占5.66%;靠社会公益认识和政府资助的人仅占总比率的0.94%;

通过借贷的贫困生占1.89%;有10.58%的贫困生的消费主要依靠勤工助学和兼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贫困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小。由于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是由国家、学校、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用来奖励那些少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作为激励手段,具有竞争性,但贫困生的数量比较多,因而要得到全额资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况:

在对贫困生心态的调查中发现,我院有30.1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自卑封闭的;有58.4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正常心态;仅仅只有11.32%的人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或者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入学前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差,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习惯都和非贫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这个大部分贫困生心态比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心态是自卑封闭的。针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他们朝气勃勃,敢于竞争,学习刻苦,奋发图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适应群体、社会和学校环境;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对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够自我控制,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但他们的心理负担会比非贫困生沉重,还有很多贫困生心理上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的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学校工作不能忽视的潜在问题。

在心理压力上,有71%贫困生选择寻求家人、朋友帮助或自己独立解决,只有20%的贫困生选择进行心理咨询,还有少数人选择了其他途径。

(四)、人际交往情况:

在人际关系方面,首先就是有没有主动跟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使自己也像他们那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调查显示,67.92%的贫困生有想法并且也经常付诸于行动;25.47%的贫困生想过主动与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没有付诸行动;5.66%的贫困生没有想过,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有极少一部分贫困生有想法但是受到排挤。其次,就是最熟悉的寝室生活,与室友之间的关系,75.47%的同学与室友关系比较好或很好;22.64%的人同学室友关系很一般;仅仅有1.88%的同学与室友关系不太好或受歧视。大部分贫困生的人际关系比较正常,47.17%的同学都有自己很多的朋友;46.23%的同学有几个朋友;6.60%的同学有很少的朋友;没有人没有朋友。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态度比较积极,大部分贫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这因为贫困生来源地环境相对单一,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朴实,沟通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贫困生不愿与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挤等等。

八、原因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原因。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分配体制也出现了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等社会原因。

(二)、不平衡高校贫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于自然环境、开发历史、改革开放的程度等原因,使得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高校贫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是造成来自农村的高校贫困生远远多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高校贫困生的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产品价格偏低,这就使得他们家庭的收入低,经济困难。农村经济困难的人数较多,这就是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的主要原因。

篇9:贫困调查报告

四月12日上午,还地桥镇小学“三万”工作组在支部书记叶育祥同志的带领下,带着慰问品,一行人来到所结对共建的屏山村,进村入户进行调查、了解、慰问了6位贫困户,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当前的困难。其中对重点贫困户胡耀明同志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了他个人、家庭当前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

访谈人员:叶育祥(还地桥镇小学党支部书记,驻屏山村三万工作组组长,电话0714-3163240)

访谈对象:胡耀明(屏山村17组村民,电话:无)

记录人员:黄汉章(13872134773

访谈内容:

屏山村的情况介绍:屏山村位于还地桥镇以东,东部是铁山区,南连秀山村,西接红光村,北靠木楠村。

亩,其中水田619亩,旱地487亩。十六个村民小组。屏山村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农民主要是依赖本村的私人企业的打工收入。主要从事采掘业,运输业,打零工,第三产业等。

贫困户的个人和家庭背景介绍:胡耀明,男,

山下人,初中文化程度,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还需要别人的照料。家里有五口人,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初中毕业后在黄石一家酒店打工,月收入一千元左右。

13025人。47岁,是本村胡家儿子胡奇,1106岁,)总人口耕地面积19

在大冶一中就读高三。妻子黄翠能,43岁,在本村的腾达石料厂上班,月收入近一千元。家里有田地0.5亩,现在已经被私人开办的工厂所占用。有一套一连三的砖瓦平房,现在已经闲置。现在居住在屏峰山下的一个废弃的厂房里。家里还有一个同胞弟弟,早已分家,各自生活。经常得到弟弟的帮助和扶持。

家庭贫困的原因:在杆去修改家用电线线路,不小心从六米多高的电线杆上摔下来,造成颈椎断裂,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全部瘫痪,右手失去了知觉,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长期卧病在床。还需要长期治疗。因而家庭的主要劳力缺失,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孩子都小,一个读小学,两个女儿读初中。家庭收入减少,导致了家庭贫困。

近几年来主要是靠大女儿、小女儿和妻子打工赚钱来维持家庭的一切开支。在刚摔伤的那几年经过村领导的反映,得到过政府民政部门的救助,定为低保户、特困家庭,享受过政策的扶持、政府、民政部门的救助。后来由于两个女儿渐渐长大、读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没有资金继续读下去,只有外出打工赚钱,村根据政策取消了他的低保资格,不再享受政策性的救助。他的家庭是还地桥镇派出所定点的长期救助对象。同时也得到村、村办企业老板、街坊的零星赞助,以及孩子在学校享受国家救助部分,即“两免一补”政策的扶持,读完义务教育阶段,两个女儿就外出打工,过早地为家庭分忧解难。从到现在没有取得任何的政策性的救助扶持。

春季,在现在居住的地方,攀上电线但导致了大腿部以下部分失去知觉,由于物价的上涨和家庭收入的偏低,胡耀明为了下半年儿子就读大学所需要的.报名费,生活费而着急。期望村、工作组领导、亲戚朋友提供力所能及工作,分担一下家庭的困难。但大都数企业不能够招收他,企业没有设立这样残疾人工作的车间,再说到企业的路不好走,不适合轮椅的行走。附近又没有这样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另外妻子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不能够走到远地方收入高的企业上班,在村领导的多方面交涉之下,妻子才得以在居住地附近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和家庭的照顾都可以兼顾。导致无法改变贫困状况。

当前最期望镇政府、民政、村一级的单位部门帮助他解决孩子读书需要的资金帮助;由于儿子胡奇在大冶一中读书期间没有向学校、老师反映家庭困难,申请贫困学生资格,因而没有享受到学校的救助。以及今后身体需要进行康复而缺少的资金问题;希望今后有机会找到适合残疾人工作的企业,找到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为家庭多增加收入。

年3月15日

篇10:贫困调查报告

一、大来林场自建场以来始终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由于职工要吃饭,林场要生存,生产经营上发生转型,开始无限额的进行采伐用材林和防护林,造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注重采伐,放松营造,出现退林还耕现象,一度形成农庄、农场状况,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干旱、水灾、风沙连年发生,造成恶性循环,进入后,由于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退耕换林,恢复植被,但还解决不了林场资金不足,贫困的现象发生。

二、林场现状

(一)资源状况

现有森林面积3801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为1958公顷,天然次生林面积1843公顷,森林蓄积量223171立方米,其中人工林159067立方米,天然次生林64104立方米。

林场建于1970年,人工造林工作是从1967年正式开始的,现有的人工林都是67-85年前的,而且林分质量较差,森林抚育采伐下来的多是一些干形弯曲的被压木,经济价值很低,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是林场森林采伐工作中主要采伐方式,占每年采伐量的70%以上。

1、主要经济来源

(1)木材生产

经济来源主要为木材的产值,全年产值75万元。

(2)农田承包

农田是林场又一项经济收入,全年农田承包收入10万元。

(3)其它收入

营业外收入3万元。

2、主要支出

(1)工资支出

林场职工现行工资共分两个档次开资,在职职工执行工资标准,退休职工工资标准,平均工资额按档案工资的50%执行,现每年需80万元。

(2)营林生产

林场每年有大量的生产作业项目,包括人工造林每年多亩,其中苗木费、人工费,管护费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伐作业是营林生产中主要项目,两项共需要资金60多万元。木材成本45万元,育林费25万元,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每年需要120多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

3、盈余

按现在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计算,基本持平。

(二)职工状况

林场职工总数为85人,林场总人口为210人。

1、职工现状与工资

⑴工薪人员:林场职工现在执行工资为20档案工资的50%,年工资总额为12000元左右,每户有人口3人,均月收入1100元,人均月收入为390元左右。

⑵待岗人员:

待岗人员每户1公顷土地,如果每年种植农作物,丰收年每公顷收入3000元计算,每年收入为3000元左右,如果遇上灾年3000元都收入不上,如果遇上象的情况,本钱都收入不上来。

(3)、现在有上学的家庭,小学的还能维持,如果有上高中的每年一个学生大约在15000元左右,上大学的每年20000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保守数字。

三、林场经营伐取消后经济形式变化

1、经济效益减少数额

经营皆伐的减少,林场每年将减少600立方米的木材产量和50万元的经济收入,将直接影响到林场职工的工资问题。

四、林场摆脱困难的措施和建议

(一)必须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深化国有林场的改革,加快林场的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现存产权制度的弊端和林场发展的方向,加快国有林场的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盘活国有资产,实行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

(二)积极引进资金,做好清欠工作。为了缓解资金紧的问题,一方面要利用林业资源优势,采取承包、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引进资金。宋坪国有林场今年以来实行“企业放水,职工养鱼”的办法,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在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职工搞好服务,让他们有路可寻,从而达到了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的“双赢”。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做好促销和清理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工作。今后杜决赊销,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要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国有林场要全面转向以生态效益为中心,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森林管护机制,落实好森林管护责任。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立足林业资料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建电站、森林旅游业,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力度。宋坪国有林场将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升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八面山旅游,兴建股份电站等就是这方面偿试。

(四)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减轻林场负担。政府要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将由政府负担的林业行政事业支出,逐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当划为生态型管理体国有林场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能划回地方政府管理的职能应划回当地政府管理,减轻企业办社会,林场办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桂东县政府把宋坪林小划归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并改为宋坪小学,正在逐步为宋坪国有林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五)管好用好林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严管林、质为先、慎用钱”的资金管理原则。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管好用好资金。有关部门要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稽查,把争取来的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11:贫困调查报告

XX镇位于XX县东部,西接大塘埠,东临大桥、新田,地域辽阔;全镇总面积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355亩,山地面积227370亩,林地面积193140亩。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个少数民族村,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3824人,其中城镇人员4751人,外出务工7315人。XX镇是XX的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镇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以及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较薄等自然和历史原因,发展速度不快,效果不甚明显,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仍有1882户约9408多苏区群众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党和国家更多的关心支持,使XX镇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贫困现状

(一)贫困人口分布广,边远贫困山区多。XX镇是XX国土面积最大的象征,山林面积广,边远村落较多,分布不集中,十分零散,有接连赣县的也有于安远毗邻的,在这些边远的山区中由于交通、位Z和历史发展等原因,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依然靠农田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住着破旧的泥瓦房等生活条件极差,亟待救济。如新屋村、茶村、

枫树村和圳玄村等存在大量零散分布的小组,人数多、贫困深。20,全镇农村人口29073人,占全镇人口总数86%。我镇调查的扶贫对象为9408人,占全县农村扶贫对象的5.55%。

农村贫困原因集中表现在:一是自然资源共贫乏,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闭塞。目前我镇金盆山片区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有很多小组未通水泥路;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卫生设备普遍简陋,群众无法享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住房条件。在新屋等村有大量老旧的泥瓦房,安全系数底,人畜不分离、卫生条件差。

(二)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十分突出。XX镇属自然灾害频发区,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据统计,XX县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因灾返贫人口达3万多人。特别是206月的洪灾、初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和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20多万人,而XX镇就是重灾区。XX镇地处山区,局部特大暴雨及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农村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损毁严重,致使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毁于一旦。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全镇有大量农村人口渴望搬离原居住地。

(三)贫困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XX镇在开展春节前期送温暖活动中,市、县领

导会惊讶地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XX镇有数量相当的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这部分人群基本上是没有就业甚至是劳动的能力的,他们的生存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怀。市委农工部驻XX镇“三送”组在新屋村进行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中就有十几户上类人群,可见一斑。这些人的脱贫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制度保障。

(四)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XX镇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致贫的根本原因。自身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财政保障能力与扶贫开发需求差距较大。我镇目前的财政实力在持续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上已是力不从心,依靠我镇的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更不用说去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这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人均耕地少,农业经济传统单一,农民增收乏力XX镇山多田少,农民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0.6亩,其中高排田、冷水田等低产田面积占比超过总耕地面积的1/3。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业,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长期效率低下,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封闭的小农经济,农民增收缓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我镇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有众多的乡村道路需要改造和硬化。

现有农村道路建成标准普遍偏低,安全隐患多,修复难度大,路难行的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我镇有141个小组的乡村道路不通。还有10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占全县不通客车行政村总数的6.2%。全镇土坯房住户4517户,占比54%。我镇的农田灌溉设施不全,水泥修葺等现代化的水渠数量稀少,除XX村等少量村落有现代引水设备外,其他村基本上使用传统的灌溉办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等水利建设明显滞后,有8365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其次,全镇有多座水库亟待除险加固,全镇70%的农田没有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抗旱能力不足,仍属“靠天吃饭”。

农村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障能力不足,农村电网未改造到位,春节等重大节日很多村庄仍会出现停电现象,另有16户群众仍未通电,264户人家没有电视机。

(三)历史欠账多,社会民生事业落后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较为落后。农村教育设施薄弱,目前全镇农村中小学校舍年久破旧,多数村完小和教学点校舍属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建设年代久远,不少已成危房,屋漏又逢连夜雨,老师的住房到处积水,教室盆桶连连,师生教学、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我镇仍有行政村无卫生室,不少村级卫生所设备普遍简陋,主要依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诊疗,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群众享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卫生医疗设备短缺、老化现象严重,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四)群众思想落后,致富能力弱

XX镇是赣南四大历史名镇,自古商贸交易繁荣又是农业大镇,在改革开放前期有大量的广东沿海地区人迁徙到此,随着时代的进步,XX人慢慢地陷入了快时代的边缘,不断走失发展、繁荣的良机,而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思想越发浓重,人人看重眼前小利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XX在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模式路上困难重重。

三、解决贫困问题的几点意见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XX镇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低下,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解决贫困的最终利器。从我镇单一、低效的产业结构发展成多形式、高效率的经营模式,从以水稻种植为主向甜玉米、生猪、油茶、蜂蜜、烟叶等多形式的生产模式改变,我镇的产业结构将得到巨大升级,现代高效、生态、集约的农业生产可以迅速提升我镇的经济实力,能大大充实我镇的财政实力,并最终提升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贫困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民

通过远程教育、专家授课和农家书屋等途径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着重提高我镇农民的三种能力。一是产业经营的理念。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我镇现代农业的

篇12: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考上大学与己位父亲之死》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孩子凑齐学费。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被拒。在尊严和现实面前,父亲选择了——从七楼跳下)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叙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个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到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像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困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她才花了八块三角五分钱。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贴,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体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和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观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省资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职业的选择。非贫困生在职业的稳定性方面要求教低,他们更偏好去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青睐外企,中外合资或民营企业。而家庭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求职的行为模式。贫困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方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很快提笔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又常常认为一无家长出面相助,又缺求职盘缠资费,加之遭遇用人单位冷脸,此后便不免长吁短叹,甚至坐以待“毕”。

贫困生就业行为心理成因分析

如果说,贫困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困难的话,那么,大多数贫困生在就业阶段的弱势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使然。

——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不能不受到影响,原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已一去不复返,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忧心忡忡的第一要务。

——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的缺陷。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为求职择业的学子们所熟悉。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进而使初涉世事、心理准备不足的他们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与心理。

——“贫困心理”的影响。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给了贫困学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缚,一种是恐惧贫困。由于对品论刻骨铭心的体验,不少贫困生将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害怕到了不理想的单位丢了面子,害怕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二是老实不激进。由于贫困生多年来接触到的是正统教育,面对接济救助,潜意识地认为应“感谢生活”,于是求职时得过且过,偶有所获即裹足不前,不再去尝试与追求。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五. 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

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 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有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170万中小学生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免费义务教育的受益者,开学报到一分钱的学杂费都不用带,全部由财政“埋单”。

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至20,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三、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仍不健全,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家具了贫困生的负担。20,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联合进行了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全国累计取消教育违规收费项目2824项,降低收费标准1316项,涉及金额18.87亿元;制止强行征订教辅资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负担6.12亿元;各地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853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06人……

四、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国家已经尽最大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2002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工人数就为410万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大体上在30%到40%之间”.自19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起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不少农民和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因教致贫”,为供养一个大学生,他们四处借债,倾家荡产。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低于150元的比例从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将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自1987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贷学金制度不健全,学生贷款难。面对逐年迅速增长的贫困生总数和奖、助学金等的局限,贷学金本应该成为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但遗憾的是,现在对贫困生的贷款比例、数额和次数等都有诸多限制。2002年规定,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每年可贷款不超过6000元;且贷款手续繁杂,时间、条件等障碍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请的贫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能够申请成功。而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贷款,如四年学业期间中途突遭家庭、疾病等变故,则不能再次贷款;对于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贫困生,如本科贷款不先偿还,则研究生期间不能再贷,使其学业难以为继。

记者从北京部分高小的学生贷款管理部门了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学校的助学贷款都处在暂停阶段。高校的贫困生都面临着下学期开学的困难,因为银行都基本上停止向高校学生贷款。尽管老生逃避还贷是直接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恐怕更多。现在银行强行停贷,尽管有其道理,但仍然有欺骗众人之嫌疑。众所周知,中国各银行的呆帐坏帐主要不是学生贷款还贷低所造成的,而主要在于政府的一些官员乱上马形象工程,奸商乘机搞虚浮的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试想,学生每年的欠款不足100亿,而一个项目所造成的不良信贷可能高达千亿。

每当要拯救经济危机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将代价最大限度地转嫁到穷人身上。高校教育产业化,增加了求知学习的成本,增加了本不富裕的中国公民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学生的负担,可是否加大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教学水平,是否增加了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是花费在政绩上、贪腐上、公饱私囊上呢?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你是否相信,但眼见为实,高校的高楼越来越多,先生们的薪水越来越高,管理者的腰包越来越鼓,学生的脑子越来越空。

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只能满足极少数贫困生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家和学校设有各种奖、助学金,但由于“奖优”和“助贫”界限不清,未能切实祈祷奖优、助贫的作用,且补助金额只能应急,操作上也不够规范。各种奖学金主要针对学习优秀生,而贫困生却常因经济、身心多重负担而影响学业较大,较难获得奖学金。据统计,贫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 10%。如贫困生能获得当年奖学金,奖金数额也仅为150-1000元;各高校尽管尽最大的努力拿出5%~10%的学费作为勤工俭学的基金,尽能为20%的学生提供助学的机会,且每人每月仅50-100元。新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制度,虽然额度较其他奖学金大得多,获一等奖学金者6000元/年,二等奖学金者4000元/年,另外所在学校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但因其级别高、竞争大,对贫困生来说难度则更大。据统计,特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5%。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补助的贫困生比例更小,多数学校仅限于5%的特困生。这不仅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要,而且由于所减免的学费要由学校承担,给学校办学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第四,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难以实现。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校“打工”岗位不足,勤工助学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走出校园,发掘社会资源也不理想。尽管有些贫困生高考成绩并不低,但自立程度、各方面实践能力却较差。

我们羡慕发达国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立,我国社会也不乏一些边上学边做兼职、读书阶段就赚了一大笔钱的学生。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只有望之兴叹。

二、某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其克服贫困的机会。贫困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未必都如此。我身边就不乏一些家庭确实贫困,学习成绩也确实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奖学金倒也无妨,事实是还要常常去交补考费、重修费。“人穷志不穷”,可怜有些孩子似乎连志气也没有了,有时真的让人不解。

三、少数贫困生不尽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其贫困的程度。贫困生大多生活简朴,舍不得花半分钱,也未必都如此。从农村进入城市,在都市的霓虹闪烁、喧嚣绚丽中,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下,一些原本淳朴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向往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没有钱,却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却是可怕的事情。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恋上网络游戏,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偶尔玩一两次尚可,没有抑制地去玩,久而久之,这无疑又是笔不小的消费。

六、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篇13:关于贫困农村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1*年5月在我市范围内开展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5月13—17日,调研组深入右江区、田东县、靖西县、凌云县的计生局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部分乡(镇)计生办和计生服务所、村计生服务室、企业,并走访了部分计划生育户和计划生育贫困户,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进行现场调研。通过采取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听汇报、专题询问和现场走访计生奖励扶助户等方式进行调研,实地了解当前我市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强化落实措施,细化工作责任,加大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计划生育贫困家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并且把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和绩效考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人口计生目标责任管理,健全了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三条线”考核机制,有力促进了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并且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一系列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帮扶措施。市人口计生委、扶贫办、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也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给予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相应的优惠政策倾斜。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涵盖“奖励、扶持、优惠、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奖励扶助政策体系。

(二)广泛宣传,为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标语、电视、广播、节庆、歌圩、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重大意义,让人民群众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国家的奖励扶助政策,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使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可喜转变,激发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增强了群众响应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号召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扎实工作,推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

我市家庭总数995517户,其中计划生育家庭户660714户,占总户数的66.37%。全市贫困家庭432270户,占总户数的43.42%;计生贫困户282544户,占贫困户的65.36%。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市扶贫对象有169.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8.6%。其中,计生贫困家庭人口107.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3.48%。到20末,全市落实专项扶贫项目的贫困家庭158565户505707人,其中落实专项扶贫项目的计生贫困家庭为135308户464669人,分别占落实项目户和人数的85.33%和91.88%;落实专项扶贫项目资金34929.29万元,其中落实计生贫困家庭扶贫开发项目资金31297.76万元,占89.60%。据统计,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20.34万人,减幅12%,其中计生家庭减少贫困人口18.42万人,占全市减少贫困人口数的90.56%,减幅17.11%。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是落实了以下几项政策:

1.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2005年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以来,全市通过层层动员,严格审核把关,强化监督等方法,按照自治区制定下发的相关奖励扶助实施方案,从调查摸底到三级公示,逐级审批,入网,办理证件,发放存折等程序,尽量做到奖扶对象不漏不错。至2012年12月止,全市共确认奖励扶助对象14596人(国家政策8806人,自治区政策5790人),奖扶资金1395.71万元。

2.较好地落实人口计生优惠政策。为切实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全市加大投入,保障经费,保证了独生子女保健费、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无业计划生育家庭退休后享受提高待遇人员经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扶贫项目资金及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代缴新农合经费等各项经费的兑现。2012年,全市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60172户(农村38720户),投入经费722.06万元(农村464.64万元)。年度兑现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无业计划生育家庭退休后享受提高待遇人员5884人,金额516.30万元。为100609个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321949人代缴新农合1931.69万元。年内享受扶贫项目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135308户464669人,项目资金达31297.76万元。

3.各级各部门较好落实对计生家庭奖励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各项惠民政策中,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进行优先优惠。如,2012年,市林业部门把对计划生育家庭或诚信计生户的帮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举办的20多次林业技术培训班中共培训计生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共1300多人次,占培训总数1600多人次的81%;帮助20多万户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林下经济,补助珍贵树种120多万株给诚信计生户;安排1800多万元给7200多户计生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建设农村能源沼气池。市教育部门除了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就学优惠政策外,2012年对全市高中3898名诚信计生户女生发放每人1000元补助金。为210人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贫困家庭每人资助5000元,其中诚信计生户190人。市扶贫办年内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共7000多户,其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户6300多户。完成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3000人次,其中诚信计生贫困户2900多户。完成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97人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2802人次,分别惠及诚信计生户1900多和16000多户。市民政局对诚信计生贫困家庭给予享受低保优惠政策,独生子女保健费、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金均不计入申请低保救助的家庭收入,全市享受低保的计划生育贫困户8334户共22246人。市人社局在就业创业援助行动中加强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援助,共培训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群众7309人,并拿出10万元作为流动人口创业项目扶持金,帮助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创业。市扶贫办、市妇联、市人口计生委在联合实施“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活动中,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子女作为重点,750名学生中有686名学生是诚信计生家庭子女。2012年新招生400人中有375人为诚信计生家庭,委托百色农校招收的男儿自强班学生400名,有360人是诚信计生户子女。

篇14:贫困儿童调查报告

一、xxxx管委会贫困妇女儿童现状

xxxx管委会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西部,距桓仁县城45公里,距本溪市区150公里。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现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41个居民组,12623人,其中妇女5237人,贫困妇女56人,贫困儿童28名,孤残儿童5名,留守儿童96名。

二、近年来xxxx管委会在救助贫困妇女儿童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为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xxxx管委会妇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妇女儿童事业的重要意义,宣传社会各界对妇女儿童事业的责任意识,呼吁全社会为妇女儿童事业伸出爱心援助之手。令人感动的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相关单位为妇女儿童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爱心,提供了无私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xxxx地区贫困妇女儿童累计接受帮扶资金35万元,救助困难妇女儿童290余人次。

(一)充分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整合社会资源做好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工作。

春节通过工会救助贫困女职工家庭24户,救助金9600元;母亲节救助贫困母亲5人,救助资金1000元;“三八”妇女节争取管委会领导支部,救助贫困妇女10人,救助资金元。

与民政、计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春蕾慈善”救助、“关爱贫困女孩”等活动,救助贫困学生66名,贫困妇女1名。为贫困妇女、儿童送去慰问金4500余元,争取被辱10套。

在“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中积极推荐并主动包扶贫困妇女,仙人洞村贫困单亲母亲张生艳,是xxxx地区贫困单亲母亲建房户,去年在管委会妇联的积极争取下将其列为了“下基层进万家”活动帮扶对象,1年以来她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多方支援,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加大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农业扶持,不断提高贫困妇女创业致富能力。

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妇女增收致富能力。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六期,使广大妇女掌握经济作物基础知识,举办科普大集三期,广泛宣传新科技知识和项目,开阔妇女致富的视野。目前,管委会70%的妇女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加强项目研发力度,拓宽妇女创业渠道。在高俭地村,兴办了秸杆、木屑生物质颗粒燃饲料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各种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秸杆饲料,大大缓解和解决牲畜饲料短缺和喂养的难题。从根本上杜绝和解决了牲畜上山乱放、乱啃现象,利用秸杆综合开发与生产牺牲质燃料和饲料能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预计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

争取项目,加大对妇女创业支持力度。通过管委会农业部门和妇联的共同努力,争取到了少数民族妇女创业刺龙芽扦插项目1个,项目争取资金累计有20万元,共完成农户庭院温室42个,扦插刺龙芽300万株。

(三)积极协调xxxx地区企业,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xxxx管委会共有企业10家,提供就业岗位715个,其中女职工262人。其中古原保健食品公司成立于,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老秃顶子山脚下的仙人洞村,现有职工46人,其中32位是女性,是企业职工女性比例最大的一家,每名职工年收到1万余元。妇联还建立了就业信息公开栏,通过团委、工会、就业局等部门提供的用工信息,经过删减将一些符合妇女需求的用工信息进行公开,切实为广大妇女拓宽了就业渠道。

(四)加大服务妇女力度,切实解决贫困妇女、儿童就医、上学、住房难问题

几年来,争取县妇联支持救助贫困学生20名,救助资金6000余元,为10名单亲贫困母亲解决住房10套,救助资金94000元。

在妇联的积极争取下, 起xxxx管委会制定了奖励考入一本高考生的政策, 4年来,已为31名高考学子,发放奖励资金31000元。另外,为了圆贫困学生的上学梦,妇联还积极帮助协调助学贷款,争取学校减免学费等,通过“高考奖励”等政策,激励了广大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同时也帮助了困难家庭,保证了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切实关注广大女性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xxxx管委会妇联与计划生育服务站联合开展女性健康检查活动,每年四次,累计为辖区内5个村1个社区2000余名妇女做了健康检查,查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增厚等疾病120余例。确保了她们能够及时就医有效避免了病情的恶化。206月份管委会妇联积极争取本溪现代医院的支持,为1000余名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300多名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五)建立爱心超市,解决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困难。

为更好的帮扶辖区内贫困妇女儿童,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大家庭互相关爱、团结和谐的传统美德,今年六月份,xxxx管委会妇联,正式建立了爱心超。

爱心超市的建立,得到了管委会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超市的筹建历时两个多月,接受了包括企业、各村、学校、政府机关等900多个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共筹集到生活用品239件、学习用品593件、衣物3000余件、现金2395元。为更好的发挥爱心超市的救助平台作用,实现超市的常态化、持续性,下一步管委会妇联将建立爱心超市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展捐赠渠道,激发广大群众扶贫帮困的热情,使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

三、救助贫困妇女儿童的对策和意见

一是要争取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加大对救助贫困妇女儿童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经常与相关部门勾通报告贫困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使更多的贫困妇女儿童得到社会的救助。

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是妇女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扶贫治本之策,是提高广大妇女劳动技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规模,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篇15:有关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20xx年7月20号 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近年来环境问题对农村影响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对保定市徐水县漕河镇勉家营村的环境展开调查,进而了解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就这一问题我寻访了我村的居民。

一 社会调查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1)准备时间:20xx年7月20~21号,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近些年环境污染的资料,在村中骑车转了转,了解一下村中环境的大致情况,并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20xx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20xx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通过调查了解到,勉家营村的卫生环境需要更进一步的改善,由于奥运,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的工厂均已停产,给包括勉家营村在内的多处地方乡镇的环境得到巨大的改善,哪么奥运结束以后,这些地区是否还能保持并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现实给的答案却让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了。我认为相关部门应大力加强监督、管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业,对违反国家跪地昂的污染性企业应立即令其停产,进行产业优化,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加强卫生 环保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通过网上查询河电视报道,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希望我们能够坚持,实现低碳环保的生活,也多给农村环境问题多一些关注。我相信,我的家乡会越变越美,充满欢笑的。

篇16: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20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六、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参考资料:

《西部贫困大学生调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学》:南方周末,2005年5月25日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中南民族大学

《南方周末》:考上大学与一位父亲之死

篇17: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2005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考上大学与己位父亲之死》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孩子凑齐学费。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被拒。在尊严和现实面前,父亲选择了——从七楼跳下)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叙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个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到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像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困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她才花了八块三角五分钱。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贴,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体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和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观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省资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职业的选择。非贫困生在职业的稳定性方面要求教低,他们更偏好去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青睐外企,中外合资或民营企业。而家庭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求职的行为模式。贫困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方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很快提笔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又常常认为一无家长出面相助,又缺求职盘缠资费,加之遭遇用人单位冷脸,此后便不免长吁短叹,甚至坐以待“毕”。

贫困生就业行为心理成因分析

如果说,贫困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困难的话,那么,大多数贫困生在就业阶段的弱势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使然。

——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不能不受到影响,原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已一去不复返,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忧心忡忡的第一要务。

——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的缺陷。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为求职择业的学子们所熟悉。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进而使初涉世事、心理准备不足的他们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与心理。

——“贫困心理”的影响。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给了贫困学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缚,一种是恐惧贫困。由于对品论刻骨铭心的体验,不少贫困生将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害怕到了不理想的单位丢了面子,害怕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二是老实不激进。由于贫困生多年来接触到的是正统教育,面对接济救助,潜意识地认为应“感谢生活”,于是求职时得过且过,偶有所获即裹足不前,不再去尝试与追求。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五. 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

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 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有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170万中小学生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免费义务教育的受益者,开学报到一分钱的学杂费都不用带,全部由财政“埋单”。

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至20,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三、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仍不健全,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家具了贫困生的负担。20,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联合进行了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全国累计取消教育违规收费项目2824项,降低收费标准1316项,涉及金额18.87亿元;制止强行征订教辅资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负担6.12亿元;各地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853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06人……

四、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国家已经尽最大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2002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工人数就为410万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大体上在30%到40%之间”.自19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起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不少农民和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因教致贫”,为供养一个大学生,他们四处借债,倾家荡产。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低于150元的比例从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将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自1987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贷学金制度不健全,学生贷款难。面对逐年迅速增长的贫困生总数和奖、助学金等的局限,贷学金本应该成为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但遗憾的是,现在对贫困生的贷款比例、数额和次数等都有诸多限制。2002年规定,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每年可贷款不超过6000元;且贷款手续繁杂,时间、条件等障碍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请的贫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能够申请成功。而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贷款,如四年学业期间中途突遭家庭、疾病等变故,则不能再次贷款;对于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贫困生,如本科贷款不先偿还,则研究生期间不能再贷,使其学业难以为继。

记者从北京部分高小的学生贷款管理部门了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学校的助学贷款都处在暂停阶段。高校的贫困生都面临着下学期开学的困难,因为银行都基本上停止向高校学生贷款。尽管老生逃避还贷是直接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恐怕更多。现在银行强行停贷,尽管有其道理,但仍然有欺骗众人之嫌疑。众所周知,中国各银行的呆帐坏帐主要不是学生贷款还贷低所造成的,而主要在于政府的一些官员乱上马形象工程,奸商乘机搞虚浮的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试想,学生每年的欠款不足100亿,而一个项目所造成的不良信贷可能高达千亿。

每当要拯救经济危机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将代价最大限度地转嫁到穷人身上。高校教育产业化,增加了求知学习的成本,增加了本不富裕的中国公民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学生的负担,可是否加大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教学水平,是否增加了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是花费在政绩上、贪污上、公饱私囊上呢?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你是否相信,但眼见为实,高校的高楼越来越多,先生们的薪水越来越高,管理者的腰包越来越鼓,学生的脑子越来越空。

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只能满足极少数贫困生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家和学校设有各种奖、助学金,但由于“奖优”和“助贫”界限不清,未能切实祈祷奖优、助贫的作用,且补助金额只能应急,操作上也不够规范。各种奖学金主要针对学习优秀生,而贫困生却常因经济、身心多重负担而影响学业较大,较难获得奖学金。据统计,贫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 10%。如贫困生能获得当年奖学金,奖金数额也仅为150-1000元;各高校尽管尽最大的努力拿出5%~10%的学费作为勤工俭学的基金,尽能为20%的学生提供助学的机会,且每人每月仅50-100元。新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制度,虽然额度较其他奖学金大得多,获一等奖学金者6000元/年,二等奖学金者4000元/年,另外所在学校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但因其级别高、竞争大,对贫困生来说难度则更大。据统计,特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5%。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补助的贫困生比例更小,多数学校仅限于5%的特困生。这不仅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要,而且由于所减免的学费要由学校承担,给学校办学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第四,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难以实现。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校“打工”岗位不足,勤工助学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走出校园,发掘社会资源也不理想。尽管有些贫困生高考成绩并不低,但自立程度、各方面实践能力却较差。

我们羡慕发达国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立,我国社会也不乏一些边上学边做兼职、读书阶段就赚了一大笔钱的学生。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只有望之兴叹。

二、某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其克服贫困的机会。贫困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未必都如此。我身边就不乏一些家庭确实贫困,学习成绩也确实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奖学金倒也无妨,事实是还要常常去交补考费、重修费。“人穷志不穷”,可怜有些孩子似乎连志气也没有了,有时真的让人不解。

三、少数贫困生不尽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其贫困的程度。贫困生大多生活简朴,舍不得花半分钱,也未必都如此。从农村进入城市,在都市的霓虹闪烁、喧嚣绚丽中,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下,一些原本淳朴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向往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没有钱,却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却是可怕的事情。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恋上网络游戏,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偶尔玩一两次尚可,没有抑制地去玩,久而久之,这无疑又是笔不小的消费。

六、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2.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3.2016关于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模板

4.2016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5.2016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6.2016女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18: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调查报告怎么写 ・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格式 ・三下乡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

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考上大学与己位父亲之死》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孩子凑齐学费。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被拒。在尊严和现实面前,父亲选择了――从七楼跳下)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叙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个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到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像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困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她才花了八块三角五分钱。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贴,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篇19:居民生活安全常识

居民生活安全常识

家庭消防常识

1.经常检查家中的电器线路,发现电器线路破损、线芯裸露、电线老化,应及时更换。

2.经常对天然气(液化气)灶、导气软管、液化气气瓶作定期检查、保养。切记漏气时操作、加热罐体、倒卧罐体操作。

3.家中电视机应摆放在防潮、防尘、通风处,空调器的周围不得堆放可燃、易燃物品,帘布不能搭在窗式空调器上。

4.各种电器的插座应远离火源,电源线如有破损应及时加裹绝缘胶布,防止出现短路。各种家电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对性能不良、质量不过硬的家电应及时维修、更换。

5.应将家中香水、摩丝、指甲油和打火机等易燃易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可靠近热源、火源,或使用暴晒和其他方式对这些物品进行加热。应将这些物品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6.应加强家中老人和小孩的防火教育,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杜绝卧床吸烟和玩火的习惯。

7.家中楼梯口、阳台不要堆放杂物,最好不要安装栅栏式封闭阳台和防盗窗,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后,切断了自己的逃生之路。

8.家中最好配备一只小型灭火器,做到有备无患。

住宅火灾逃生常识

1.发生火灾后,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不要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烧什么东西,有条件的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2.楼下发生火灾,如火势并不大时,可用湿棉被、床单、浴巾等物披在身上,从楼梯或者门口的火中冲出去。

3.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可以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竹竿等滑下逃生。

4.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大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在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

5.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效,火势又逼近时,也不要仓促跳楼,有可能的话,先在门窗等牢固处栓上绳子,没有绳子的可以撕开被单、床单等连接起来,然后顺着绳子或布条往下滑。需要跳楼时,可先往地下抛些棉被、床褥、海绵垫等物,然后手拉住窗户往下滑。

6.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火了,千万不能奔跑,应尽快设法把着火的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躺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7.在火场中有烟的室内行走,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在逃生途中尽量减少所携带物品的体积和重量。

8.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和呼救。

天然气使用安全知识普及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便利的绿色能源,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无色、无味,无毒。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事故,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无法挽回的损失,还会危害居民社区公共安全。所以,安全用气是每位燃气用户的义务。为保障您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因燃气泄漏而引发的事故发生,在使用天然气时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燃气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检查燃气灶具接头、软管、阀门等燃气设施设备,如发现燃气设备出现老化、燃气灶点火异常、突然停气并闻到异味时,要立即关闭燃气表前阀门,开窗通风。严禁开灯、开关电器、动明火、拔电话。家中人员要立即转移到户外,拨打燃气公司电话报修。燃气使用完毕后,请关闭灶具开关和灶前阀门,如遇外出,在关闭灶具开关和灶前阀门的同时,要关闭表前阀门,长期不使用天然气的用户,要及时联系燃气公司上锁,以确保安全。

二、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规范或已报废的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必须带有熄火保护功能(国家规定燃气灶具和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报废年限为8年)。

三、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玩火及乱拧燃气设备设施开关,更不能让儿童单独操作使用燃气。此外,避免家中无控制行为能力的人单独进入有燃气设施设备的房间,以免发生危险。

四、连接燃气灶具的软管不应超过2米,使用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不得超长、穿墙使用,使用燃气时,要保持室内通风,人员不要离开,做到“人离火灭”。为了您的安全,建议更换金属波纹管。

五、不得擅自拆改、包裹燃气管道、阀门和计量表;需要改动室内燃气设施时,应当拨打燃气公司服务热线95158申报改管。

六、燃气设施房间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等杂物,不要悬挂或放置任何物品,严禁住人及使用其他明火设施。严禁在燃气管道上搭挂重物、缠绕电线。天然气与其他明火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发生危险。

七、请您积极配合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入户开展燃气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在检查期间,如家中无人,请主动联系燃气公司预约检查。

八、居室装修时不可将燃气表、阀门、热水器等燃气设施密闭安装。不得私自维修、拆卸、改动或损坏燃气设施,如遇改动请拨打燃气公司客服热线95158申请改装。

九、为了大家更安全的使用燃气,建议您通过燃气公司或其他正规渠道购买报警器、自闭阀、金属波纹管。

篇20: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计划

根据《长沙县市容处理条例》和长沙县环境建设工作要求,及镇人民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为加强我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切实改变村中环境卫生面貌,确保村健康生活,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洁、优美、人性化”的处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监督处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我村环境卫生处理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环境,使村民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二、组织处理工作

1、建立健全卫生处理组织。

组长:陈群芳

副组长:李季武

成员:李世平、罗自立、吴琼英

同时,建立和健全组织处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制,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协调、配合,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强化专职保洁员和环保专干服务意识,建立长效处理机制负责制定创建工作规划、落实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处理,做到卫生工作每月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记录。

2、完善卫生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清扫制度、保洁员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牲畜棚圈的卫生处理制度、环境卫生维护处理制度及卫生检查评比制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对卫生检查工作进行抽查和互检,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3、深入开展“省级卫生村”、“市级卫生村”创建,根据县有关文件,做好20__年巳被划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养猪场退出该区养殖的协调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宣传工具、宣传渠道,增强群众的健康和卫生意识。加强健康知识培训与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4、充分发挥金江新村环保合作分社作用。又吴琼英任社长,陈永直、冯文学、周启、妇女组长担任成员,每月定期对村公共区域、“四边”生活垃圾及时进行处理,对农户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比,形成“镇合作社—村设分设—组保洁员—农户”的组织形式,让农民逐步形成“可以过火烧的垃圾烧掉,人吃不得的给牲畜吃,可以做肥料的进农田,可以回收利用的用来卖钱,有毒有害的进环保合作社”的垃圾处理理念,保证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分类处理,减少垃圾的乱扔、乱丢、乱倒现象。

三、主要任务

1、通过开展“四边三大”活动(对屋边、路边、田边、水边的裸露垃圾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有效遏制农村庭院、村庄和公路沿线的“脏乱差”现象,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确定以祥集山组为我村20__年环境卫生工作试点组,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处理机制。

2、范围、内容和标准

①范围:包括全村26个村民小组的所有农户家庭和公共区域。

②内容:对田边地头、沟渠河塘、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地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堆物废料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

3、标准

①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做到“三无”∶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

②基础卫生设施完善规范。做到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

③长效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做到垃圾入池、分类处理、及时清运、专人保洁。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我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属地处理的原则,各小组自负其责。各村民小组要根据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集中精力将各自辖区范围内的任务落实到位,做到不推诿扯皮,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在硬件建设上,村委会将加太投入,着重解决基础环境卫生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关键在基层,基础在农民。村上将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加强对村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教育,使广太群众知晓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必要性。同时村级召开组干部会议,组级召开户主动员会,宣传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充兮调动广大干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广泛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中来,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变化、得到实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环境整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行动中善于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并进行上报,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三)强化检查、严格考核

为保证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将对各村民小组公共区域和农户家庭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巡查、抽查,并及时对各村民小组的整治任务定期进行情况通报、每个季度要进行考评和验收,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村民小组子以通报批评,对成绩突出的村民小组以表彰奖励。每月对农户家庭环境卫生进行一次评比评分活动。

(四)建立机制,长效处理

不断巩固、深化我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成果,研究制定我村环境卫生长效处理办法。要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推行村庄“门前三包”制度,家家户户门前包绿化、包卫生、包秩序,探索和建立“村委会实施、保洁员承包、广大农民普遍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抓好清扫保洁和“户分类、村收集”的垃圾处置机制;并通过开展文明、卫生乡镇村的创建活动,以增强群众卫生意识、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处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当地社区贫困居民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干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低保问题的调研报告

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低保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方面的年终工作总结优秀

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

学生如何写贫困证明范文

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整理20篇)】相关文章:

健康扶贫工作自查报告2022-10-07

扶贫队员述职报告2022-11-24

学生贫困证明格式范文大全2022-08-19

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整改报告2022-05-08

初中学生贫困证明范文2022-05-14

社区劳动保障信息范文2022-06-03

贫困人口慰问信2023-04-09

民生项目工作计划2022-07-17

机关帮扶社区工作方案2022-06-26

民生工作总结2022-12-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