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通用10篇)由网友“zaqxswcde16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
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
原文: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篇2:《截冠雄鸡志节选》阅读及答案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篇3:《截冠雄鸡志节选》阅读及答案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文言文阅读试题阅读附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篇4:截冠雄鸡志阅读答案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篇5:截冠雄鸡志阅读答案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3.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2)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3、【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4、【答案】(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篇6:截冠雄鸡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截冠雄鸡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3.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2)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3、【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4、【答案】(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阅读理解常考修辞手法的作用题型方法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篇7:《截冠雄鸡志》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截冠雄鸡志》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篇8:截竿入城原文附译文
截竿入城原文附译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篇9:《言志》原文及译文
《言志》原文及译文
原文:
言志
唐寅〔明代〕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译文: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赏析: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风流才子唐伯虎,从小便有着非凡的才气,在绘画、诗文方面都有优秀的造诣。弘治十一年,中解元,才华横溢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进士之路。偏偏造化弄人,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遭此打击的唐寅,坚决不再做官,回到家乡,靠卖画维持生活。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写就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创作背景:
唐伯虎于公元14(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因参与泄题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时光,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此诗向世人言志。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篇10:春秋博志全文译文
春秋博志全文译文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予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参考译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所以说:“精心习熟,鬼将告知。”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为精心习熟啊!假如有宝剑良马,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养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艺的人。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尹儒学习驾车,学了三年仍无所得,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就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是怕你还不可教授。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方法。”尹儒转身后退几步,向北再拜说:“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以上述两位士人,可算是能学习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
★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
★ 乡村医生个人述职
★ 武威送刘单,武威送刘单岑参,武威送刘单的意思,武威送刘单赏析

【截冠雄鸡志全文及译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13
唐寅《画鸡》全诗翻译赏析2022-05-12
乡村医生个人述职报告最新2023-08-03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原文及赏析2023-06-18
李贺座右铭2023-08-29
商於原文赏析2024-01-11
《画》原文及赏析2023-02-01
乡村医生工作的述职报告2023-08-30
商山早行的试题总结2022-09-22
毛泽东诗词赏析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