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时间:2022-12-27 07:34: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锦集6篇)由网友“鱼糕鱼糕豆腐冻”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篇1: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其实,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很窄。”坐在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小双如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对在半封闭环境中长大的运动员来说,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险,转型之于他们有着太多的坎坷与艰难。

幸运的是,在并不长的成功者名单中,人们看到了李大双和李小双的名字。

从世界冠军到公司老总,从只有12名追随者的创业者到拥有300名员工的领导者,这一对曾在体操赛场创造辉煌的双胞胎兄弟,在经历了180度职业转弯后,已稳稳落在一片新天地中。

用“李小双”三个字打市场

“当时提起中国体育用品,人们能说出来的品牌大概只有‘李宁’。我们想挖掘出‘李小双’这三个字背后的市场价值,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读书、做教练、走仕途……在最常见的退役出路中,大双和小双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下海经商。不是玩票,不是授权给其他人做,而是兄弟二人自掏腰包,亲自上阵。

“除非你坐在家里当宠物,否则,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即使是面对转型这样的“严肃话题”,小双也难掩调皮本性。

说起来,兄弟二人很早就有了经商的念头。尚处空白的中国体育用品业是他们真正想涉足的领域。大双和小双都清楚,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李小双”这三个字,可要让一个名字具备市场价值绝非易事。

1月,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500万元的创业资金全部来自于大双和小双的积蓄。“拿老本儿去搏一个陌生的行业,值吗?”很多人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大不了公司破产,我们一无所有了,然后从头再来!”双胞胎的默契在那一刻显现。

走过小作坊时代

在摆满展架的公司走廊上,大双指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样品问道:“这种面料在下水后会不会褪色?”小双则指着一件漂亮的样品“挑刺儿”:“公司的logo应该设计得再突出一些,做工也要再细腻一些。”在员工眼中,大双和小双是严格的老板,即使是马上就要投入生产的`服装,也可能因细节上的问题而被打回重做,“我们也是消费者,如果公司的服装连我们这关都过不了,又怎么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

创业6年来,兄弟二人越来越有“专业人士”的范儿。但倘若时光倒退几年,他们还只是体育用品业的门外汉。“在还没有搞清楚‘衣服’和‘服装’的区别时,我们就已经迈进了这个行业。”大双坦言。谁能想象,一家主营服装的公司在创业之初竟然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或者说,当时我们所认为的‘专业’其实是很‘业余’的。”如今回想起来,大双称那个时期为“小作坊时代”。

其实,6年商海历练早已让他们习惯了另一个身份———老板。那么,好老板又是怎样练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优势

大双和小双对于自身,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创业者相比,他们不具备专业优势;与出手动辄就过千万元的大亨相比,他们不具备资金优势;与在社会闯荡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们不具备人脉优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兄弟二人所说的优势是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双。对他们而言,世界冠军、体操名将的光环正是创业的优势。

第二招树立权威

“我是一个好说话的老板。”小双这样评价自己。没有上下级间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员工的关系很是融洽。不过,兄弟二人也有“固执”的一面。“谁都不能阻止我销售。”这是大双的口头禅。

对于“树立权威”,小双还有另外的注解。在这个“人才最金贵”的时代,智慧的重要性愈发凸现,无才难以服众。而深感专业知识匮乏的小双选择了为智慧进行投资到商学院攻读EMB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确。小双是董事长,不常在公司,忙于应酬,有点“不务正业”。殊不知,这也是他的工作———从聊天中聊出商机。作为总经理,大双几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担负起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职责。

兄弟二人用行动证明着一个真理———大双和小双必须连在一起。“有人说,做运动员,小双的成绩比你好;办公司,小双的职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会有压力,也不会说因为小双比我强,我就一定要怎么样。”一份深厚、坦荡的兄弟情也帮助成就了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

不是冠军了,确实成功的创业者,体操冠军李小双是怎么成功的?这是有原因的,而相关的介绍,您看过了,相信您在其中能够得到相关的启发。想要能够创业,一定要有合作精神,坚持的精神,决策的技巧。

篇2:李彦宏创业小故事

北大骄子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的时候,考过戏剧学院,后来放弃了。现在觉得放弃也挺好,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回忆。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

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李彦宏说。不过,身处象牙塔,几多欢乐,几多愁。他离开阳泉迈进中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渐渐被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消融。规划未来人生道路变得迫切。“那时候,中国的氛围较为沉闷,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留学美国

“我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换专业,刚到美国学计算机,很多功课一开始都跟不上。有时和教授面谈时,由于较心急,谈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结果那些教授就觉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行囊,穿云破雾,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有6个月飘着雪。在这里,他忍受过夜晚彻骨的冰冷。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在这里,他经历过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的所有困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

驰骋硅谷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收到华尔街一家公司―――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在实习结束之后,研究成果得到这一领域最权威人物的赏识,相关论文发表在该行业最权威的刊物上,这对以后的博士论文也很有帮助。”李彦宏说:“但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就是读博士的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弃学业。起先,我认为自己不会这样。但这家公司老板也是个技术专家,他对我的研究非常赏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我决心离开学校,接受这家公司高级顾问的职位。”

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彦宏每天都跟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李彦宏离开了华尔街,来到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硅谷,李彦宏亲见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以及后来的惨淡。

,李彦宏在自己撰写的《硅谷商战》中分析总结到:“技术本身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要允许失败;让好主意有条件孵化;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要有福同享……”

这些典型的硅谷商战经验,后来被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了百度的创业中。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李彦宏说。从北大到布法罗到华尔街到硅谷,机遇来临时,李彦宏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这些多年的积累给他日后创建百度打下坚实的根基。

归国创业

李彦宏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要回国进行考察。,李彦宏认定环境成熟,到了该参战的时候了,于是启程回国。

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又是一个圣诞节,李彦宏乘飞机从太平洋的东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处―――北京大学,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创业。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开始了创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彦宏开始回美国找钱,本不喜欢开车的他整天开车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最后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比计划的100万美元还多。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对于百度为何受风险资本青睐,李彦宏说:“投资者有一种信念,相信百度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在决定创业时,李彦宏在引擎技术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彦宏的执着、专注和专业又在业内有口皆碑。加之百度耕植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三点因素结合,百度自然对投资者充满了无限诱惑。李彦宏说:“那个时候融资相对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企业还是融不到资。我们选到的这些投资人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非常能够看到长远目标。”

1.关于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2.创业成功小故事

3.商界创业小故事

4.百度李彦宏的创业故事介绍

5.百度总裁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6.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百度李彦宏的创业

7.百度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8.百度李彦宏的辉煌创业故事

9.百度李彦宏个人创业经历

10.百度CEO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篇3: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的创业故事

李宁的人生如今有两座高峰,一座是至今无人打破的体育记录,他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并成为二十五名“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中唯一的中国人。而任何想要赶超李宁的运动员想要获得这一称号都将再等待一个世纪。李宁的另一座高峰则是他的商界地位——民族体育产业的第一人。这两座高峰任选其一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可以成为最闪亮的光环,但是无论是体育界还是商界,李宁却只有这么一位,而对于李宁来说,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商人,他的生活都是与体育密不可分。

“我是一个有着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多年,昔日夺得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又重新站到了台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在6月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而举行的招股说明会上。台上站的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有着迷人笑容的清纯少年,而是一个身体结实而偏矮小、两鬓泛白、一脸沧桑的中年人。“我现在是一个商人,”他一再解释说。

李宁股票于20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开盘当日,开盘价即上涨了8%,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李宁股票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作为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股票,共456484000股,以交易价3.675港元计算,李宁身价高达16.77亿。

从1988年李宁退役到年李宁上市,弹指一挥间。而李宁本人从昔日的体操王子,到今天大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财富明星,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而且这种转型的成功,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世界冠军中,屈指可数的只有李宁一个。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经历了哪些苦与痛、快乐或忧伤?从一个优秀运动员向一个成功商人转化,心路旅程有多远?

退役后不知何去何从 加入健力宝

退役后,李宁一度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摆在李宁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政府官员: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某国聘请他为国家队教练,甚至演艺界也邀请李宁加盟……

正当李宁无所适从的时候,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出现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李经纬后来在回忆时这样说:当时,李宁想到深圳创办一个体操学校。我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我建议他是否靠搞经济来发展体育。

对于李经纬的建议,李宁慎重地考虑了很长时间。当时全民经商的热潮正在兴起,而从26岁的李宁的本性出发,他更希望在大社会中历练一番,体会更丰富的人生,毕竟从7岁进入体校,的青春光阴都是在单双杠上度过。他觉得自己正年轻,还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李经纬盛情邀请李宁加入健力宝,借李宁个人的明星效应来提升健力宝,借健力宝的资金实力来生产李宁牌运动产品。1989年时健力宝正如日中天,是唯一可以同可口可乐等洋品牌抗衡的国产运动型饮料,也是中国运动员的指定饮料,有着中国魔水之称,年销售量近50吨。李经纬的盛情、健力宝的品牌,还有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以及当时李经纬所描绘的远景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李宁。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李经纬将一本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大红聘书郑重地递到李宁手里。在几十位专程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在闪耀的镁光灯下,李宁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

也许,这样的事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胆略。尤其对于有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自己拿着档案去到广东三水这样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是需要几分勇气与胆识的。尽管当时舆论对于体操王子经商颇有微词,但李宁义无反顾。1989年5月,李宁加入健力宝。自此,李宁走上了一条崭新而艰苦的道路。

李宁牌服装横空出世

初到健力宝,李宁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当年的李经纬对李宁的评价,也是他给予李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在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李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

加盟健力宝之后不几个月,李经纬就鼓励他将服装厂的计划上马。但资金从哪里来呢?虽然当时健力宝声名显赫,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居然完全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来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没有开厂的钱,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在李经纬的陪同下,李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李宁本人也没想到事情进展得竟如此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到三水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李宁出任总经理。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八个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就在三水市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李宁牌。光有牌子肯定远远不够,如何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个牌子呢?毕竟有过17年的运动员生涯,李宁马上想到了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想到了备受瞩目的亚运会火炬接力。

但是,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的公关能力及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他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工作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了。

这不仅是一次公关策划的成功,更是李宁商业才华的一次完美亮相,是李宁发展史上的第一大手笔。这次赞助的成功极大地增长了新生的李宁公司的实力,刺激了李宁的进取心。

李宁在商业上的悟性,让其老板李经纬欣赏不已: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而初次出手大获全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在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

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而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明星效应无疑会对提升品牌知名度有作用。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是所有明星品牌都可以像李宁公司这样成功,即使他们的创立者在体坛同样有着赫赫战功。李宁公司成立早期有健力宝这样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使它在起步时,更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零点咨询公司董事长袁岳对媒体说。因此,李宁以及李宁公司的成功,除了明星效应外,其成功应该更多得益于商业运作。

从家庭公司到大众公司

初入商海,李宁采取OEM贴牌方式生产李宁牌运动鞋,但因为缺少经验,第一批鞋做砸了!当时,李宁投入运动鞋的开发费用只有5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001系列鞋的生产。得知鞋全部不合格的消息,李宁飞回北京,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这是李宁在生产控制上打的第一仗,首仗即折,李宁的心情之沉痛可想而知,但是他毅然决定全部销毁这批产品。让我们从头再来!他握着拳头对部下说。那年,李宁不到28岁。从那时起,李宁就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自己或自己人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李宁说。

李宁公司刚创办时,是李宁和几位退役的队友,还有李宁的家人如哥哥、嫂子、表弟等一起在操作,那时的李宁是个十足的家庭公司。到了1992年,李宁就开始有意识地聘请专业人才加盟。为李宁公司发展起过关键作用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就是被李宁从当时有名的运动服生产企业十佳公司请来的。

陈义宏最早在1991年加入李宁,从生产总监开始做起,一步步升到总经理职位。李宁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懂得知人善用。对于职业经理人,他很信任,也很授权。曾参与李宁公司股改的股改专家刘纪鹏回忆说,每一次去谈判,或者谈合作,李宁都会带上陈义宏,看得出他对陈义宏是很信任的。自19去北大学习,李宁就淡出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而把业务全权交给了总经理陈义宏。

陈义宏以及一批专业人才的加入,创造了1993年到李宁公司的第一次辉煌,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0%的比例增长。当运动员的时候,因为我的水平算是全国最高的,所以我去比赛的时候,所有人的希望都会寄托在我身上,要靠我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我的努力决定了大家的愿望能否实现。可是对企业来讲,做商人则是我的愿望靠大家来完成。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什么大事……对此,李宁想得很清楚。

李宁自立门户脱离健力宝

李宁公司如果当年不从三水搬到北京,就没有今天。李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李宁心中,另一句没有讲出口的话是:如果李宁当年没有从健力宝中脱身出来,也就没有今天。

1991年到1994年期间,李宁继续走赞助体育活动的路线,并开始了多元化产品尝试,李宁运动服、李宁鞋,甚至李宁皮带、李宁领带等,产品不一而足。虽然李宁公司1993年就有了赢利,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在李宁的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结,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宁公司是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而健力宝的控股股东是广东三水县政府,是国有资产。在李宁心中,他更希望公司朝着现代企业模式发展。这在当时看来并不易,起码有两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个是将李宁商标从健力宝中分离出来。

1994年初,在证券报一个记者的引荐下,李宁同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见面了。刘纪鹏从1988年开始即进行企业的股份制咨询,从他多年关注企业改制的经验来看,李宁公司的产权不清这对于李宁今后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他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当然知道这时的健力宝之于李宁,如同母亲的胎盘之于成熟了的婴儿,价值使命已经完成,但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背叛李经纬?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

刘纪鹏则反复对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劝他说: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县政府谈。

刘纪鹏为什么要一意鼓动李宁与父亲分家?首先是受我本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经验的驱使,我看过太多因产权不清而失败的企业;而李宁是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操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人品,都是被国人所认可,我也很愿意去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纪鹏如是说。

篇4: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的创业故事

正是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定下决心和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李经纬相当大度,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1994年9月,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北京。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李宁公司上市的七年之旅

从1993年到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达到10个亿,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19,处于困境中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把上市地选定为香港。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任总经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了成效。20公司营业额为7.3亿元人民币,纯利为4960万元人民币;、则分别为人民币9.6亿元和12.76亿元。随着公司营业额的持续上升,和外资的进入,公司上市进程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3697.6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0亿港元以上。

只要肯学 什么都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强劲的商业对手,得益于他遇到待他如父亲般的李经纬以及后来的刘纪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着某种侥幸的成分。但是,只有李宁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从运动明星到成功商人,李宁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哪些辛苦。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只有一个原因:累。

接触过李宁的人都知道,李宁勤奋、本色,既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大老板的派头。公司研究工作,有时延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别人可能稍微多休息一会儿,李宁却几乎从不睡懒觉。公司有了盈利,李宁并不讲究吃喝,方便面、大排档,都是出差时李宁经常光顾的食品和就餐去处。他最感惬意的,是与公司三五同仁找一处清静所在,要几杯啤酒,边喝边聊。聊得最多的总是公司的发展。

李宁十分好学,十分谦虚。刘纪鹏尽管后来没有再和李宁合作,但在谈到李宁时依然充满赞赏,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那时我就感到李宁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在李宁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过多位师傅或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股改专家刘纪鹏到北大光华教授王亚非等人。

李宁一直深感学习之重要。我以前练体操,是从一点点都不会到世界冠军的。记得1978年恢复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参加世界体坛锦标赛,我还没有进国家队。我们的队伍为了去参加比赛,到日本训练。1979年再往前推、30年,我们派队伍到苏联请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体操、单杠、训练。1982年我成为世界冠军,拿6块金牌。我相信,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

我不在乎爬多高的山,关键在于要拥有爬山的能力。1998年,年满35岁的李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此后4年,李宁与一群比自己小10多岁的同学一起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到食堂吃饭……李宁与普通同学一样,每天背着小书包上课、记笔记、背法条、课堂讨论、期末通宵熬夜地复习、考试。

近年连续亏损 去年亏损7.43亿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亏损达到7.43亿元,这已是其连续第三年亏损。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李宁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业绩发布会,但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

“重新步入发展的起步元年。”在业绩发布会上,这家已经具有25年历史的公司罕见地如此定位。另一方面,用李宁身边人的话来说,“刚刚过完52岁生日的李宁,反而越来越有互联网思维了”。

“两年前,我曾经问过李宁为什么直到现在也不开微博,李宁的回答很简单,‘这些东西我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一位接近李宁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在过去几年淡出江湖、退居幕后的“体坛老将”、“低调商人”,真的就在20的开春首次开通了新浪微博。

用小米手机,晒自拍卖萌,已经不算新鲜事,和韦德商讨篮球产品的设计细节,在北京会见成龙对外释放悬念,用李宁整套运动装备对潘石屹进行“全副武装”,几乎每隔几日,李宁本人就会在微博上事无巨细地制造点惊喜,这样的频率自今年3月份起更为频繁。

而在业绩发布会前三天的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

一些细节可以体现李宁的改变:短短两个月间,其粉丝就激增到51万的粉丝量,而他第一个关注的人,是小米掌门人雷军。

为了实现转型李宁联手小米

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跑鞋,并开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这一举,宣告了李宁公司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转向智能运动领域。

随后,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19日和20日分别大涨11.6%及14.1%。

紧接着,在3月21日的秋冬羽毛球产品订货会上,李宁推出首款智能羽毛球拍,该智能羽毛球拍集合了人拍互动、提供技术指导、构建社交平台的功能。

事实上,李宁和小米珠胎暗结的情谊早现端倪。今年两会上,李宁戴着小米手环的照片被雷军转发。13日,在微博上,回应雷军“感谢李宁大哥对小米手环的认可”的言辞,李宁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一想到小米手环加载李宁跑鞋的设计就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显然,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的良方。而这一次,老板李宁在智能穿戴的产业进阶中看到了方向。

李宁官方人士告诉记者,李宁跑步事业部和小米手环的研发团队经过持续一年的密集攻关,将李宁专业运动实验室十几年来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专业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而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中国跑者提供专业而量体裁衣的指导。同时,合作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

至于双方合作的程度,小米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卖了个关子:“李宁专注运动领域,小米与其合作满足生态链上的扩张,具体时间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智能球鞋很快会面世,而未来共同打造的产品也或许不只是球鞋,这视乎消费者的需求和反应。”

对于未来是否会与安踏、361度等企业联手,该人士则表示:“小米玩智能硬件是一个全开放式的思维和平台,并不具有排他性。我们也欢迎其他体育品牌向我们抛出橄榄枝。”

在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张庆看来,李宁为了实现转型的目标,和小米联姻,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可穿戴设备是发展的大趋势。”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小米有着强大的粉丝经济,利用这一效应可以为李宁赢得一定的人气,同时小米和李宁的价格定位走的是亲民路线,在消费人群上有一定的重合性。”

毫无疑问,传统体育鞋服制造商搭上小米进军可穿戴领域,欲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意图明显,然而,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李宁的危机依旧无处不在。

国际品牌耐克已与苹果开发智能穿戴产品,阿迪达斯也早已开发了几代智能足球。而李宁的转型路径本身也并不是一条不可复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复制,尤其是以安踏、匹克、特步等敌手为首的“晋江帮”。一旦福建厂商甚至山寨企业以虎狼之势开始模仿李宁公司的转型策略,那对李宁公司而言又是一场硬战要打。

过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前进的桎梏。也许,只有忘记荣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创业的决心,才能让李宁这个品牌重新闪耀。

篇5: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的创业故事

在体育界,他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体育纪录,被人称为“体操王子”,而在商界,他成了民族体育产业第一人,他就是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宁,以下是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巨人的创业故事。

从体操王子到商业巨子

李宁的人生如今有两座高峰,一座是至今无人打破的体育记录,他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并成为二十五名“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中唯一的中国人。而任何想要赶超李宁的运动员想要获得这一称号都将再等待一个世纪。李宁的另一座高峰则是他的商界地位——民族体育产业的第一人。这两座高峰任选其一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可以成为最闪亮的光环,但是无论是体育界还是商界,李宁却只有这么一位,而对于李宁来说,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商人,他的生活都是与体育密不可分。

“我是一个有着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多年,昔日夺得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又重新站到了台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在6月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而举行的招股说明会上。台上站的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有着迷人笑容的清纯少年,而是一个身体结实而偏矮小、两鬓泛白、一脸沧桑的中年人。“我现在是一个商人,”他一再解释说。

李宁股票于20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开盘当日,开盘价即上涨了8%,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李宁股票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作为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股票,共456484000股,以交易价3.675港元计算,李宁身价高达16.77亿。

从1988年李宁退役到年李宁上市,弹指一挥间。而李宁本人从昔日的体操王子,到今天大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财富明星,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而且这种转型的成功,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世界冠军中,屈指可数的只有李宁一个。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经历了哪些苦与痛、快乐或忧伤?从一个优秀运动员向一个成功商人转化,心路旅程有多远?

退役后不知何去何从 加入健力宝

退役后,李宁一度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摆在李宁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政府官员: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某国聘请他为国家队教练,甚至演艺界也邀请李宁加盟……

正当李宁无所适从的时候,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出现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李经纬后来在回忆时这样说:当时,李宁想到深圳创办一个体操学校。我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我建议他是否靠搞经济来发展体育。

对于李经纬的建议,李宁慎重地考虑了很长时间。当时全民经商的热潮正在兴起,而从26岁的李宁的本性出发,他更希望在大社会中历练一番,体会更丰富的人生,毕竟从7岁进入体校,的青春光阴都是在单双杠上度过。他觉得自己正年轻,还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李经纬盛情邀请李宁加入健力宝,借李宁个人的明星效应来提升健力宝,借健力宝的资金实力来生产李宁牌运动产品。1989年时健力宝正如日中天,是唯一可以同可口可乐等洋品牌抗衡的国产运动型饮料,也是中国运动员的指定饮料,有着中国魔水之称,年销售量近50吨。李经纬的盛情、健力宝的品牌,还有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以及当时李经纬所描绘的远景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李宁。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李经纬将一本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大红聘书郑重地递到李宁手里。在几十位专程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在闪耀的镁光灯下,李宁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

也许,这样的事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胆略。尤其对于有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自己拿着档案去到广东三水这样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是需要几分勇气与胆识的。尽管当时舆论对于体操王子经商颇有微词,但李宁义无反顾。1989年5月,李宁加入健力宝。自此,李宁走上了一条崭新而艰苦的道路。

李宁牌服装横空出世

初到健力宝,李宁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当年的李经纬对李宁的评价,也是他给予李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在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李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

加盟健力宝之后不几个月,李经纬就鼓励他将服装厂的计划上马。但资金从哪里来呢?虽然当时健力宝声名显赫,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居然完全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来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没有开厂的钱,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在李经纬的陪同下,李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李宁本人也没想到事情进展得竟如此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到三水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李宁出任总经理。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八个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就在三水市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李宁牌。光有牌子肯定远远不够,如何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个牌子呢?毕竟有过17年的运动员生涯,李宁马上想到了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想到了备受瞩目的亚运会火炬接力。

但是,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的公关能力及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他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工作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了。

这不仅是一次公关策划的成功,更是李宁商业才华的一次完美亮相,是李宁发展史上的第一大手笔。这次赞助的成功极大地增长了新生的李宁公司的实力,刺激了李宁的进取心。

李宁在商业上的悟性,让其老板李经纬欣赏不已: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而初次出手大获全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在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

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而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明星效应无疑会对提升品牌知名度有作用。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是所有明星品牌都可以像李宁公司这样成功,即使他们的创立者在体坛同样有着赫赫战功。李宁公司成立早期有健力宝这样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使它在起步时,更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零点咨询公司董事长袁岳对媒体说。因此,李宁以及李宁公司的成功,除了明星效应外,其成功应该更多得益于商业运作。

从家庭公司到大众公司

初入商海,李宁采取OEM贴牌方式生产李宁牌运动鞋,但因为缺少经验,第一批鞋做砸了!当时,李宁投入运动鞋的开发费用只有5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001系列鞋的生产。得知鞋全部不合格的消息,李宁飞回北京,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这是李宁在生产控制上打的第一仗,首仗即折,李宁的心情之沉痛可想而知,但是他毅然决定全部销毁这批产品。让我们从头再来!他握着拳头对部下说。那年,李宁不到28岁。从那时起,李宁就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自己或自己人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李宁说。

李宁公司刚创办时,是李宁和几位退役的队友,还有李宁的家人如哥哥、嫂子、表弟等一起在操作,那时的李宁是个十足的家庭公司。到了1992年,李宁就开始有意识地聘请专业人才加盟。为李宁公司发展起过关键作用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就是被李宁从当时有名的运动服生产企业十佳公司请来的。

陈义宏最早在1991年加入李宁,从生产总监开始做起,一步步升到总经理职位。李宁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懂得知人善用。对于职业经理人,他很信任,也很授权。曾参与李宁公司股改的股改专家刘纪鹏回忆说,每一次去谈判,或者谈合作,李宁都会带上陈义宏,看得出他对陈义宏是很信任的。自19去北大学习,李宁就淡出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而把业务全权交给了总经理陈义宏。

陈义宏以及一批专业人才的加入,创造了1993年到李宁公司的第一次辉煌,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0%的比例增长。当运动员的时候,因为我的水平算是全国最高的,所以我去比赛的时候,所有人的希望都会寄托在我身上,要靠我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我的努力决定了大家的愿望能否实现。可是对企业来讲,做商人则是我的愿望靠大家来完成。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什么大事……对此,李宁想得很清楚。

李宁自立门户脱离健力宝

李宁公司如果当年不从三水搬到北京,就没有今天。李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李宁心中,另一句没有讲出口的话是:如果李宁当年没有从健力宝中脱身出来,也就没有今天。

1991年到1994年期间,李宁继续走赞助体育活动的路线,并开始了多元化产品尝试,李宁运动服、李宁鞋,甚至李宁皮带、李宁领带等,产品不一而足。虽然李宁公司1993年就有了赢利,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在李宁的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结,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宁公司是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而健力宝的控股股东是广东三水县政府,是国有资产。在李宁心中,他更希望公司朝着现代企业模式发展。这在当时看来并不易,起码有两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个是将李宁商标从健力宝中分离出来。

1994年初,在证券报一个记者的引荐下,李宁同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见面了。刘纪鹏从1988年开始即进行企业的股份制咨询,从他多年关注企业改制的经验来看,李宁公司的产权不清这对于李宁今后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他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当然知道这时的健力宝之于李宁,如同母亲的胎盘之于成熟了的婴儿,价值使命已经完成,但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背叛李经纬?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

刘纪鹏则反复对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劝他说: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县政府谈。

刘纪鹏为什么要一意鼓动李宁与父亲分家?首先是受我本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经验的驱使,我看过太多因产权不清而失败的企业;而李宁是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操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人品,都是被国人所认可,我也很愿意去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纪鹏如是说。

正是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定下决心和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李经纬相当大度,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1994年9月,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北京。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李宁公司上市的七年之旅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年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1997年,处于困境中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把上市地选定为香港。1998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19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年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任总经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了成效。2001年公司营业额为7.3亿元人民币,纯利为4960万元人民币;20、20则分别为人民币9.6亿元和12.76亿元。随着公司营业额的持续上升,和外资的进入,公司上市进程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3697.6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0亿港元以上。

只要肯学 什么都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强劲的商业对手,得益于他遇到待他如父亲般的李经纬以及后来的刘纪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着某种侥幸的成分。但是,只有李宁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从运动明星到成功商人,李宁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哪些辛苦。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只有一个原因:累。

接触过李宁的人都知道,李宁勤奋、本色,既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大老板的派头。公司研究工作,有时延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别人可能稍微多休息一会儿,李宁却几乎从不睡懒觉。公司有了盈利,李宁并不讲究吃喝,方便面、大排档,都是出差时李宁经常光顾的食品和就餐去处。他最感惬意的,是与公司三五同仁找一处清静所在,要几杯啤酒,边喝边聊。聊得最多的总是公司的发展。

李宁十分好学,十分谦虚。刘纪鹏尽管后来没有再和李宁合作,但在谈到李宁时依然充满赞赏,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那时我就感到李宁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在李宁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过多位师傅或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股改专家刘纪鹏到北大光华教授王亚非等人。

李宁一直深感学习之重要。我以前练体操,是从一点点都不会到世界冠军的。记得1978年恢复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参加世界体坛锦标赛,我还没有进国家队。我们的队伍为了去参加比赛,到日本训练。1979年再往前推20年、30年,我们派队伍到苏联请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体操、单杠、训练。1982年我成为世界冠军,拿6块金牌。我相信,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

我不在乎爬多高的山,关键在于要拥有爬山的能力。1998年,年满35岁的李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此后4年,李宁与一群比自己小10多岁的同学一起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到食堂吃饭……李宁与普通同学一样,每天背着小书包上课、记笔记、背法条、课堂讨论、期末通宵熬夜地复习、考试。

近年连续亏损 去年亏损7.43亿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年亏损达到7.43亿元,这已是其连续第三年亏损。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李宁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业绩发布会,但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

“重新步入发展的起步元年。”在业绩发布会上,这家已经具有25年历史的公司罕见地如此定位2015年。另一方面,用李宁身边人的话来说,“刚刚过完52岁生日的李宁,反而越来越有互联网思维了”。

“两年前,我曾经问过李宁为什么直到现在也不开微博,李宁的回答很简单,‘这些东西我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一位接近李宁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在过去几年淡出江湖、退居幕后的“体坛老将”、“低调商人”,真的就在2015年的开春首次开通了新浪微博。

用小米手机,晒自拍卖萌,已经不算新鲜事,和韦德商讨篮球产品的设计细节,在北京会见成龙对外释放悬念,用李宁整套运动装备对潘石屹进行“全副武装”,几乎每隔几日,李宁本人就会在微博上事无巨细地制造点惊喜,这样的频率自今年3月份起更为频繁。

而在业绩发布会前三天的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

一些细节可以体现李宁的改变:短短两个月间,其粉丝就激增到51万的粉丝量,而他第一个关注的人,是小米掌门人雷军。

为了实现转型李宁联手小米

3月16日,李宁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跑鞋,并开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这一举,宣告了李宁公司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转向智能运动领域。

随后,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19日和20日分别大涨11.6%及14.1%。

紧接着,在3月21日的2015秋冬羽毛球产品订货会上,李宁推出首款智能羽毛球拍,该智能羽毛球拍集合了人拍互动、提供技术指导、构建社交平台的功能。

事实上,李宁和小米珠胎暗结的情谊早现端倪。今年两会上,李宁戴着小米手环的照片被雷军转发。13日,在微博上,回应雷军“感谢李宁大哥对小米手环的认可”的言辞,李宁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一想到小米手环加载李宁跑鞋的设计就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显然,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的良方。而这一次,老板李宁在智能穿戴的产业进阶中看到了方向。

李宁官方人士告诉记者,李宁跑步事业部和小米手环的研发团队经过持续一年的密集攻关,将李宁专业运动实验室十几年来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专业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而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中国跑者提供专业而量体裁衣的指导。同时,合作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

至于双方合作的程度,小米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卖了个关子:“李宁专注运动领域,小米与其合作满足生态链上的扩张,具体时间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智能球鞋很快会面世,而未来共同打造的产品也或许不只是球鞋,这视乎消费者的需求和反应。”

对于未来是否会与安踏、361度等企业联手,该人士则表示:“小米玩智能硬件是一个全开放式的思维和平台,并不具有排他性。我们也欢迎其他体育品牌向我们抛出橄榄枝。”

在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张庆看来,李宁为了实现转型的目标,和小米联姻,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可穿戴设备是发展的大趋势。”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小米有着强大的粉丝经济,利用这一效应可以为李宁赢得一定的人气,同时小米和李宁的价格定位走的是亲民路线,在消费人群上有一定的重合性。”

毫无疑问,传统体育鞋服制造商搭上小米进军可穿戴领域,欲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意图明显,然而,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李宁的危机依旧无处不在。

国际品牌耐克已与苹果开发智能穿戴产品,阿迪达斯也早已开发了几代智能足球。而李宁的转型路径本身也并不是一条不可复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复制,尤其是以安踏、匹克、特步等敌手为首的“晋江帮”。一旦福建厂商甚至山寨企业以虎狼之势开始模仿李宁公司的转型策略,那对李宁公司而言又是一场硬战要打。

过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前进的桎梏。也许,只有忘记荣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创业的决心,才能让李宁这个品牌重新闪耀。

篇6: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小蹄大作”李功福

他是一个90后大学生,他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庸,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中科院。本以为峰回路转,他的人生从此迎来柳暗花明,而他却在众人的不解中,毅然投身于路边摊式的基层创业。他,就是曾读过5年高中的李功福。

20xx年9月25日,李功福携带他的“小蹄大作”和创业团队登陆CCTV-2《创业英雄汇》。虽然以“憨猪”的扮相来掩盖自己的紧张,但经过项目简介和品尝过“小蹄大作”带来的样品后,全场20位投资人给出了90%的认可率,这是该栏目开播以来的认同度。

现场融资投票环节,李功福出让10%的股份、融资1000万元,此时“小蹄大作”市场估值已达1亿元。经过现场协商,最终3名三位投资人以联合投资(众筹)的方式、共计1100万元入股“小蹄大作”10%的股权,超募10%,“这绝不是小题(蹄)大做”。3名天使投资人形成的投资联盟中,有两人长期关注和投资餐饮创业特别是互联网餐饮,另外一人尤其擅长渠道运营,这能帮助李功福和“小蹄大作”充分集中和利用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侧面证明了李功福的“野心”和“猪蹄(帝)国”的雏形。

在李功福的战略计划中,互联网+是重要一环。早在北京创业初期,“小蹄大作”就曾入驻过大众点评、美团网等第三方互联网营销平台,并长期排位在第一名。随着团队的壮大和产品线的拓展,李功福也在着手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始接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工具搭建自己的“猪蹄(帝)国”。而在本次融资之前,“小蹄大作”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扩张)计划,其中就包括实体店铺的众筹融资。

针对融资后两年内“十城百店”的扩张计划所面临的品控、管理、运营、融资等问题,李功福和“小蹄大作”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两种:中央厨房+直营、单店合作。前者借助母公司的平台和资源,能够保证较为有序有序的运营和管理。后者采取实体店铺(股权)众筹的方式进行,“小蹄大作”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不一定控股),其他利用众筹来的资金、资源、渠道、技术等联合运营和管理,实现各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李功福的创业故事:

卖烤猪蹄算是我的副业。我的本职工作是中科院电子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做军工方面的研制,侦查雷达、侦察卫星、无人机都是我们的涉猎范围。不过很快我会全职出来卖烤猪蹄。现在我觉得,烤猪蹄这门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个平台、一个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让它爆发。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寻找合适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难求。

因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开始自己赚钱。小时候,妈妈用荷叶把吃剩的猪蹄包起来,类似叫化鸡那样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记得。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研期间,我发现烧烤很受欢迎,女生又特别喜欢猪蹄,但市面上的工艺不是煮就是卤,没人用烤的。当时学校后门也有一个卖烤猪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销量很好。那时我想,没准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更有市场。

腌制、卤、是烤前的必备步骤,否则生猪蹄很难入味。为了学习这门技巧,我去烧烤店、卤肉店打杂,洗碗、扫地,看他们配料。每天偷学一点,晚上借同学家的房子再自己调试。导师和同学都是我的试验用户。经过一百多次反复试验,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说我可以去外边摆摊了,导师也很支持,给我4000块启动资金。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做,每天早上骑摩托车两小时到市场进货,100斤猪蹄全靠我自己处理,给猪蹄破壳之后再除毛。

我们学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气,一个成电的研究生在校门口摆地摊,没少遭到质疑,多少双眼睛看着。常听到很多家长在我面前议论: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学,他现在摆地摊,我的孩子以后怎么办?那时我每天推餐车在校门口卖货,还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过几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弃。但既然已经出来了,钱又是老师给的,我还没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来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名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他建议我到上海创业,并以他的名义申请代理基金。这一下子申请了10万,等资金到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钱不多,我们当时在松江租了一个最偏僻的店铺。以前我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是错的。

我和他说,我们去赌一把,把店面搬到路边试试。结果搬出去没几天,销量就直线上涨,不到一个星期卖出1000多只猪蹄。大家慢慢口耳相传,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拍客发现了我们,把我们的视频上传到优酷,叫“放弃白领身份去路边卖烤猪蹄”,一天的点击量突破40多万。

接着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也找过来,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应付这些东西。上海人对吃很挑剔,这一方面促使我们精进工艺,一方面为我们奠定了口碑。但20xx年春天,上海出现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谈猪色变,我们的生意没法做了。6月我答辩结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离开上海来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选择,如果签到西安、武汉,我可能会去搞卫星和核潜艇,待遇也比北京好。尽管来北京什么都没有,但还是觉得自己可以闯一闯。入职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继续忙活自己这摊生意。

和以往一样,我们的猪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烧烤,我现在考虑尽量不要依靠厨师,尽可能和厨师剥离关系。只是现在我们的供应链还不完善,单一店面可以,一旦开始规模复制,就要考虑中央厨房或加工、代工厂,这些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

这几年,我总共卖出了30万只猪蹄。如果想赚快钱,也许早就开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没走这一步,是因为我想做长久一点。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也一样,如果不是基于产品本身,做宣传会死得很快,相当于空中架楼。不管怎么宣传,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过度营销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会成功,因为这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不用考虑二次购买就能盈利,但并不适用其它城市。

我们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务员。之前还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觉得我们这个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没有招牌的情况下会对我们营业有多大影响,结果发现大家照样排队。我们团购量很大,在大众点评是五星店铺,海淀区排名第一。

峰时,我们每天能卖500只猪蹄。不过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点,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做生意了,现在讲究单点突破。阿里巴巴、腾讯都是靠一款产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气,什么都能尝试。一面玻璃一个拳头打下去,可能不会破,但单点打过去很容易突破,我们也想靠烤猪蹄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个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业文化给推出去,立一杆旗,吸引有想法的人过来。

之前我担心别人抄袭,但现在我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了。顾客花13块钱来我这里,他想象中的猪蹄应该是怎样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净、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顾客花了13块钱之后,不仅买到意想之中的东西,还有更多他想不到的,这可能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装修风格。我卖的不仅仅是烤猪蹄。未来我们要抓住大学生这一块市场,以后我宣传或表达的,一定是能正面影响大学生灵魂的东西。

烤猪蹄是个没有壁垒的生意,竞争对手的加入,让我不得不加快融资和转型的速度。我们有了竞争压力,每天下班的时间推迟了个把小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做其他产品的技术储备,只差一个好团队。最近也有投资人找到我,但他们都更看重团队,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来一位老同学和我一起创业,他曾是杭州九阳豆浆机的区域经理。毕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众群体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转型到快餐。

诚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励志故事

关于运动员的励志文章精选

跳水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阳光少年读后感

体育人事迹材料范文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笑对他人-800字

范文哲星光大道

阳光少年初一作文600字

《奥运会》优秀教案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锦集6篇)】相关文章:

笑对苦难作文800字2023-10-31

体育趣事作文2022-11-18

奥运的优秀作文2023-08-15

奥林匹克精神演讲稿2022-04-29

生活是需要自信的初二作文2023-12-03

我的奥运一刻六年级作文2024-02-12

喜迎里约奥运会作文900字2022-05-08

成功主题初中作文2022-08-06

励炼后的成功初中作文2024-04-24

成功的钥匙议论文2022-09-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