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浙大小伙海宁创业故事(通用7篇)由网友“鹿荠娘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29岁浙大小伙海宁创业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29岁浙大小伙海宁创业故事
为了赚钱文科生投身农业
他叫裴彦林,1988年出生,老家在天津蓟县,独自一人来到海宁创业。
他大学学的是广告专业,文科生 ,一个大男生怎么会种起多肉呢?
喜欢多肉萌萌的状态?不是!
“为了赚钱 。”小裴笑着说道,种多肉植物真不是他的兴趣爱好,“如果我那么喜欢多肉,怎么会舍得卖呢 。”(好像说得挺有道理的,学霸就是不一样啊!)
原来,前几年他准备考研时了解到农业很有前景 ,农业是个大领域,包括食品、生物科技等,这些高科技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考虑了一段时间,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今后要做实业,并瞄准多肉市场,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
考虑到海宁离杭州不远,可以方便地回浙大请教教授解决培育难题,海宁又在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于是,三年前,小裴离开杭州,放弃一份稳定、专业对口的工作,投身陌生的农业领域。
曾一天损失上百万
找大棚、招工人、学技术……起初的创业阶段,他经历许多创业者都会遇到的困难,也踩了很多创业者都踩过的雷区。
在海宁度过的第二个夏天,就让小裴刻骨铭心。
那天,大棚电路突发故障,室外持续高温,大棚地面温度更是超过了70度,但是由于所租赁大棚的物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棚内价值百万多肉一天化为乌有。
“一片一片的景天全死了,连耐热的仙人掌都晒死了好多。”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裴还是挺心疼的。
虽然这个夏天损失惨重,但小裴没有动摇信心,他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朋友的帮助下,一年半的时间反而将生产规模扩展到损失前的三倍。
小伙子心态蛮好的,不急不慢。给他打工的阿姨很喜欢他的性格,说他踏实、没有花头,哪家的姑娘找他一定幸福。
他的多肉80%可以成功度夏
回到技术领域,小裴现在掌握的多肉培育技术,可以保证自己80%的多肉植物能在杭州地区成功度夏,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错了。但他还想做得更好,因为他坚信“解题方法一定不止一种 。”
“从全国市场来说,云南和山东两个地方最适宜多肉生长,我都去考察过,但是综合考虑市场距离与生产状况,山东是不二选择:气候条件能保证95%的多肉成功度夏,距离主要消费地区又近,因此计划将生产基地整体搬迁到山东济南,将海宁基地定位于育种与研发。”小裴说。
旺季月入20万
昨天下午,裴彦林忙着出货,辽宁、山东、广州 ,各地买家等着他发货。“海琳娜500个、海滨200个,这单送辽宁要加泡沫箱保温。”他一边说一边安排工人打包。
从种多肉之初,他就想好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只做批发,不做零售,并且要建立一条自己的全产业链(研发-培育-销售) 。”
目前,他在海宁建立了一个组培实验室 ,专门用于多肉新培育品种扩繁培育多肉和研发新品种,他还有几个大棚基地,可以大规模培育繁殖,而销售这个环节,由于自己忙不过来,他寻找了几位稳定的分销商合作。
那么生意如何呢? 小裴说,2月是旺季,销售额20万 。
成本有多少? 小裴说,只有人力、租大棚的小成本,其他都是利润 ,这是他当初选择多肉作为起点的原因。“种多肉,最贵的成本就在种源上。”
海琳娜从元变成二三十元
多肉经济里有这样一条规律:市场上越少,价格越高,物以稀为贵。
他举了个例子,海琳娜在20底的时候一株可以卖到2000元,而现在,他大棚里有成片的海琳娜,品相好的一盆只能卖到二三十元。
为啥?
小裴说,因为一旦有新品种出现,全国各地的多肉基地都买来开始大规模培育繁殖,叶片反复叶插,越种越多。于是,市场上货多了,价格就越来越低。
那么,当初花大价钱买种子培育会不会后悔?何不等别人培育成功后再买成品繁殖呢?
小裴说,当然不后悔。因为一旦培育成功,就不必再买种子,越种越赚 。而且多肉培育过程需要大半年时间,晚一年出售,价格就低很多,越早掌握技术越早出货,价格越高。多肉经济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
研发新品种多肉
三年下来,小裴觉得种好多肉有两个难点:一是度夏 ,二是研发 。度夏他已经找到了方法,而研发更是他的强项。
在小裴的其中一个大棚里,他展示了几株小苗。
看这些多肉,厚厚的叶片包裹在一起显得十分可爱。“这些都是我杂交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我在朋友圈一发,几个分销商就想买,我不卖 !”小裴笑着说。
他想再多培育繁殖一批,最快等明年春天再投放市场 。
“一旦投放市场,这些新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就没了,因为大家可以自己买来繁殖,所以,种多肉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优势。”小裴说。
为了研究各种类型的多肉,小裴也会从各地购买多肉,有常见的大普货,也有冷门的块根多肉。空下来,他还会研究国外的多肉新品种,一整页一整页的英文也难不倒他。
以下这些也是多肉,也许你从没见过~
何鲁牵牛
没错,这是牵牛花,细看那个红色的小叶片,它还会长大。
将来也许会变成这样。
格加厚墩菊
看起来像朵小油菜花,这玩意可贵呢,价格就不说了~况且人家不卖!
沙漠洋葵
这盆奇奇怪怪的树桩,也是多肉,名叫沙漠洋葵
开眼界了吧!小裴说,这些块根多肉比较冷门,是真的痴迷多肉的人,到一定程度才会收藏的。
大疣朱紫玉
这刚刚砍叶,看上去有点小。也是稀有的品种呢。
接下来,他准备去山东组建新的大棚基地,按照目标计划,他还想创建自己的品牌。
篇2:四川29岁农村小伙搞水产养殖创业故事
合伙创业:从工科生到水产养殖行家
今年29岁的李开江是四川内江市隆昌县普润镇瓦窑村人,以前,他常在寒暑假帮着家中做农活,于农事上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高考,他进入攀枝花学院冶金专业学习,成为一名工科生。在校期间,李开江半工半读,在寒暑假期间开办补习班,挣得不少生活费用。“两个月差不多就有一两万元,创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暑假的一天,李开江与儿时好友卢富建交谈时,因两人都有创业想法,在卢富建提及自己正在高山村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邀请李开江合伙时,李开江爽快地答应了。
“我愿意,但是父母有点不理解,觉得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却又要回农村,而且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也高。”但通过与卢富建等合伙人多次联系,并实地了解情况后,李开江十分看好农业市场,说服父母借了几万元,加上自身存款,共计入股10万余元,合伙建起了普润镇新盛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人工繁殖培育泥鳅苗、白乌鱼苗等。
梦想很美丽,但现实却很残酷。工科出身的他完全不懂水产养殖,而水产养殖专业性很强,只能从头学起。
年,在一次给白乌鱼苗换水时,李开江水量计算过高,导致4万余条白乌鱼苗全部跑出,进入了养殖鱼塘,损失近4万元。“因为白乌鱼会‘自相残杀’,一旦进入养殖鱼塘,所剩便不会多了。”
没有技术怎么办?那就学!
“普润周边有许多水产养殖大户,我没事就跑去看、去学。”李开江说,作为“农村娃”,对于农村的一切都很熟悉,周边的养殖大户都是幼时认识的,或是见过的,“厚着脸皮”去学习,也没人会说什么。
不仅跟着“土专家”学,李开江还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再结合养殖基地实际,反复观察实践,进行总结,提取经验,再加上有了隆昌市水产渔政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渐渐地,李开江掌握了不少泥鳅催产、孵化及规格苗培育技术。
遭遇重创:合伙人离散只剩下自己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李开江说,养殖基地刚开始发展的前两年,只见大量的投入,却少有效益,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几个合伙人一年下来都只能拿到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渐渐地,有部分合伙人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有人离开,也陆续有人加入。人来人往,只有李开江和卢富建坚持了下来。
困难时刻,隆昌市各级各部门伸出了援手,创业补贴、无息贷款、技术指导、创业扶持项目资金、翻新办公场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李开江团队开始尝试整合镇、村资源,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盟,不仅发展自身,还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优的技术、更畅通的销售渠道、更完善的管理,带动更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经过4年多的发展,李开江团队的水产养殖基地兴旺起来,养殖面积从原来的10余亩拓展至60余亩,年产值也从原来的10余万元增长到80余万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基地、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隆昌市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一切看似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李开江哪里会知道,一场更大的滑铁卢悄然临近。
自开始,泥鳅苗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从最开始的5角钱一条降至4分钱一条,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受到重挫。“比如一批泥鳅苗4万条,原本可以卖2万元,现在只能卖1600元,差价太大,估算人工和其他投入,亏得太多了。”
连续的亏损,加上泥鳅苗价格持续走低,让剩下的合伙人也渐渐灰心,陆续离开。20底,包括卢富建在内的其余3名合伙人全部离开,仅剩下李开江一人。
“我当时也有点灰心,但是觉得既然承包了老百姓的田土,就要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创业梦想负责。”李开江当即接手了水产养殖基地的所有事项,并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转型养蛙:基地年产值实现过百万
内江、成都、重庆……李开江到多地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各地的青蛙养殖市场行情较好,处于需求量大,但供给量少的状况。
定下了目标,但青蛙养殖技术较之泥鳅养殖技术更难,李开江便找到东兴区一家青蛙养殖基地学习技术。两个月时间,李开江吃住都在基地,跟着“专家”下田上坡,用心钻研,很快便掌握了养殖技术技巧。
3月,李开江拿出1亩多水田进行试养。经过精心养殖,4个月后,成功销售1000余公斤青蛙,产值达到4万余元。
今年3月,李开江将青蛙养殖规模扩大到10余亩,加上50余亩黄腊丁、白乌鱼等,今年底,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万元。“我刚刚在松林村签了合同,流转水田30亩,全部用来养青蛙。”李开江合计着,待明年底,整个水产养殖基地有望实现年产值250万元。
见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发展得红红火火,周边村民跃跃欲试,瓦窑村4组村民黄盛见多次找到李开江,希望能跟着他学习青蛙养殖。李开江并不藏私,表示只要有村民愿意学,他都愿意免费教。
致富不忘家乡人,李开江在选择基地务工人员时,往往会优先选用贫困户及土地流转村民。青杠村9组村民曾园春便是其中之一。
从每年收入不过千元的农业种植,到如今每月两千元的务工收入,曾园春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不少,浑身充满了干劲。“我在基地干了两年,一个月两千,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一年有接近三万元的收入,比务农强太多了。”
如今,在李开江的带动下,普润镇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养殖品种由传统的“四大家鱼”开始转向白乌鱼、黄腊丁、青蛙以及大闸蟹等利润高的品种,也不再照搬过往养殖经验,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养殖方法,村民就近务工也变得更加容易……
篇3:农村小伙创业故事
农村小伙创业故事篇三
说起狼,你会想到什么?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还是狡诈凶残的中山狼?看到狼,一般人的反应大概都是夺路而逃。可一位东北农民竟养殖了上百只狼,他不仅自己“与狼同居”,还让成千上万的游客爱上了狼这种猛兽。更惊人的是,他开创了一份前所未有、颇具特色的“狼文化”产业,挣下数千万元财富!是什么人如此大胆?请看一个倔农民的传奇故事——
特立独行
大胆农民要靠养狼赚钱
李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便独自到满洲里打工。后来,他学着当地的一些商人做起了“倒包”生意,即把国内的童装、童鞋等生活日用品装成几十个大包,运送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换回各种钢材,一转手就换成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渐渐地,他积累了不少做边境贸易的经验,胆子也练得忒大。
到了,李军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次,他到俄罗斯谈生意,当地的几个朋友约他去打猎。他们在深山老林里寻找猎物时,突然蹿出一只狼来,李军吓了一跳,随即举起猎枪准备射击。可一个朋友立刻阻止他,说:“我知道中国有一句话叫‘见狼不打三分罪’,因为你们都认为狼既狡猾又凶残。可我们俄罗斯人认为,狼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身上有很多优点,我们很敬重它……”
李军见那只狼既不进攻他们,也不逃走,而是毫无畏惧地看着他们,眼神威严,他不禁十分诧异。几分钟后,狼转身走了。李军带着疑惑,远远地跟了过去,只见狼走进了一个洞,洞里有几只小狼崽。它招呼小狼崽们汇聚到角落里,然后自己站在洞口当起了守卫——原来,它是担心猎人们对小狼崽不利。李军非常感动,他突然发现,狼的眼神里,除了威严,还包含着几分温情……
此后不久,俄罗斯朋友带李军到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动物园去参观,那里有一个驯狼的节目非常受欢迎。李军以前只看过驯狗、驯海狮,却从未见过谁敢驯狼。那一次,他看到驯狼师像逗宠物似的完成了驯狼的精彩表演,不禁大开眼界。
回到哈尔滨后,李军有意阅读了大量有关狼的书籍和资料,发现确如朋友所说,狼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团结,狼不会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忠诚,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狼可以以命来报答;狼的家庭观念也极强,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它,对小狼更是爱护有加……
李军发现,人们对狼的误解的确太深了。狼虽然对待猎物凶残,但极少主动袭击人类,而它的忠诚、责任心绝不比狗差。既然狗是人类的朋友,狼又何尝不能成为人类的朋友?想到这里,他眼前又浮现出俄罗斯人观看驯狼表演的火爆场面,突然冒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养狼,然后让中国人来看表演,这前所未有的表演一定能够赚钱!
可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集体“棒杀”:“狼那么凶残,你不要命了吗?”“只听说养狗能赚钱,没听说养狼能赚钱的,你是不是疯了?”……可李军坚持认为,物以稀为贵,养狼比养狗更有市场潜力。
确定目标后,李军四处找狼。由于“见狼便打”的习俗,好多原本有狼的地区都已经没有狼了。他决定前往内蒙古大草原寻找。在当地一个酒馆里,他恰巧听说附近有一个猎人打死了一只母狼,并抓到了几只小狼。他兴奋不已,急忙打听猎人的住址,赶去用高价买下了那6只小狼。
接着,他包了一辆卡车,把狼装进铁笼子,由于狼还小,攻击性不强,他顺利将它们带回了自己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某胡同的家。他把狼安置在自家院子的铁笼里,像对待儿女一样整日伺候着,就连边贸生意都不做了。
可是,第二天,就有不少街坊邻居登门抗议:“你没事养什么狼呀!整天鬼哭狼嚎的,尤其是晚上,吓死人!我们简直没法睡觉了!”一个邻居甚至打电话报警。民警过来看后,限令他尽快把狼弄走。李军的父亲气得操起扫帚就揍他,还骂道:“你这是作孽呀!这狼要是咬伤了人,你也别活了!”
不久,被“千夫所指”的李军只好花几万元买下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倒闭的砖厂,然后改建成一个简陋的“狼园”。远离市区,狼的嚎叫再也影响不到别人了。安顿下来后,李军买来一大堆养殖资料,又想方设法结识了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的几位教授,了解了很多有关狼的知识。
几个月后,李军再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找狼。这次,他成功地“引进”了8只“草原狼”。一开始,那批狼由于远离故乡,对“新家”非常抵触,满含敌意,一副备战状态。更糟糕的是,那些狼先后出现了食欲不振、腹泻的症状。李军赶紧查阅资料,学到了一些救治方法,可是,实践起来却不容易——他想给病狼喂药、打针,尽管狼被锁链拴住,他还是十分恐惧,好几次端着药碗,狼一嚎叫,他就吓得摔了碗。还有一次,他趁着狼睡着时,颤抖着手给它打针,可针还没扎进去,就见狼一伸腿,他吓得扔下注射器就连滚带爬地跑了……后来,为了安全,他把药混进食物中,可病狼一吃,便全吐了出来!反复几次后,病狼就像倔犟的小孩一样,干脆绝食,还凶狠地瞪着他!
有两只狼,进园前是一对情侣,后来生病了,李军为了防止传染,便将它们分开安置在两个狼舍中。谁知,母狼情急之下竟开始绝食,而公狼则彻夜怒号以示抗议。李军原以为过两天它们便会适应,谁知,直到第四天,母狼仍水食未进,饿得奄奄一息,而“失恋”的公狼更是以死明志,一头撞到墙壁上,当场咽了气!
李军心惊不已,赶紧请来专家,制订了救治方案。经过细心照料,剩下的病狼终于好了,对他的态度也亲善起来。不久,他又雇了几名饲养员,开始繁殖狼。底,有两窝狼终于繁殖成功了,其中一只母狼生了3只小狼崽,另一只母狼生了7只小狼崽。李军对母狼格外关心,为了给正在“坐月子”的母狼加强营养,他特意买来最新鲜的牛肉、动物肝脏,并且自己也搬到了“狼园”住,日夜蹲守。因为母狼有个特点,哺乳时决不允许外人偷看,李军和饲养员只好躲在远处用望远镜偷窥。当看到母狼把吃进去的食物咀嚼后,再全部吐出来喂给小狼崽时,他们全都惊呆了……
深受感动的李军开始变着花样侍候那些小狼崽,为了给狼洗澡,他还特意买来了一个桑拿浴房!一位俄罗斯朋友得知后,提醒他说:“你这样‘娇惯’它们,它们会渐渐失去野性,那就不是狼了!”李军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每天买来活兔、活鸡等,让狼在园子里捕食。可狼的肉食量大得惊人,每只狼一天都要吃上三四斤肉,两三年下来,李军做生意多年的积蓄就花得差不多了。
眼见资金困难,回报却遥遥无期,李军十分苦恼。这时,那位俄罗斯朋友刚好到哈尔滨谈生意。得知他的窘境后,便鼓励他坚持下去,并借给他一笔钱,这才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见李军像着了魔似的整天伺候那些狼,把家里搞得越来越穷,还借了债,他的妻子都快急疯了,整天抱怨说:“老话说,白眼狼,白眼狼,你迟早要被这些狼搞得倾家荡产!”妻子甚至以离婚来威胁李军罢手,可他怎么也不肯……
另辟蹊径
养殖与旅游相结合大发“狼”财
李军最初的打算是,把自己的“狼园”做成像城里的动物园那样,再通过驯狼表演等形式,卖门票赚钱,并向人们传达“狼亦有爱”的观念。然而,他去了好几次俄罗斯,想请一个驯狼师,可对方的薪酬要求相当高,他无法满足,中国人又没谁敢驯狼。他还渐渐发现,“狼园”实在太简陋,根本吸引不了游人。而且很多人一听说有狼,都吓得绕道走,哪还有胆子花钱来观看呢?
春,李军盯上了“狼园”附近一个因经营不善、几近倒闭的旅游度假村。经过协商,他租用了度假村的一块场地,将“狼园”搬至此处。就这样,“狼园”成了度假村里的一个旅游项目。可尽管“狼园”当时门票只需50元,很多游客却由于害怕,不敢进去看;有些大胆的游客参观完了也非常失望,说这样远远地看一下,根本不过瘾。
李军明白,他必须从狼身上找“卖点”。他日思夜想,终于有了主意:既然那么多人害怕狼,何不以此开发一个“练胆”项目?很快,他就推出了“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等一系列有趣而刺激的项目。“狼吞虎咽”就是由游客亲自将活鸡活兔投给狼吃,看它们吃东西时又猛又急的样子;而“鬼哭狼嚎”就是夜晚听狼叫。
狼的叫声很特别,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像是在大声地哭,很恐怖,一般人听了都会毛骨悚然,但现代人几乎没人听过狼叫,很多人都很好奇。度假村有几间房子离“狼园”很近,李军便将它们修建成宾馆式的客房。客房刚开放,就有不少年轻情侣前来体验刺激,一间客房每晚299元,夜夜爆满。李军知道,那些情侣不是真的来听狼叫的,而是想在这种“恐怖环境”中增加爱情的浓度……
另外,每当新繁殖的狼崽出生时,李军就借机让游客亲近狼、了解狼。他搞了一个“瞭望台”,摆了二十多副望远镜,让游客“偷窥”母狼哺乳、公狼反刍的情景,看半个小时收费15元钱。狼仔出生后,公狼每天都要“出去”猎食,游客们首先会看到它自己吞下食物,回到“家”后,它又把食物全部吐出来,分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吃;但母狼吞下的食物,也会留到适当的时候再吐出来给孩子吃,这也就是为什么大狼在有了小狼崽后会越来越瘦的原因。许多游客
篇4:90后农村小伙创业故事
,小小年纪的贺龙兴高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在餐馆打工的他,对农贸市场卖泥鳅的商机。于是,他辞掉工作,借来了5万块钱,回乡租了5亩鱼塘,开始养起泥鳅。现如今,小贺养殖场生意蒸蒸日上。今年有望突破3亿尾的养殖量,产值突破600万元。
他,高中还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在外闯荡的经历让他从此走上了泥鳅的养殖道路。他,如何养殖成功获得百万财富?
来看这位90后年轻人农村养殖的励志创业故事:
20,小小年纪的贺龙兴高中没读完,便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来到了深圳。可到了深圳之后,一切都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别说奋斗创业了,就连找份称心的工作都不容易。最后,他好不容易找了份餐馆服务员的工作。虽然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但每月却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为此,小贺一次次地更换工作。可换来换去,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就在他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时,一次途径一个农贸市场,卖泥鳅的让他来了兴趣。
泥鳅在老家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在这里卖这么贵还很有市场。当时,小贺就想,现在野生泥鳅越来越少,如果能养泥鳅,不是既创业又赚钱了吗?于是,他辞掉了深圳的工作,东拼西凑的借来了5万块钱,回乡租赁了5亩鱼塘,并从市场上购买了斤野生小苗,便开始养起了泥鳅。可养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原来是因为泥鳅的苗种问题而导致了部分泥鳅的死亡现象。为此小贺在短短时间内就损失了600多斤泥鳅,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又养了一段时间,小贺发现,泥鳅似乎又在一天天的减少,这让他就有些纳闷了。
原来这罪魁祸首竟然是鸟。这下小贺就更有的干了,他每天除了养泥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哄鸟。
白天晚上与鸟的抗争把小贺搞的是筋疲力尽。无奈之下,他猛然想到,利用围网的保护方式,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他很快便加以了实施,果然效果还不错。
这下小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当他满心欢喜地开始捕捞时,两千斤苗种才收获了一百多斤泥鳅。尽管卖的价格达到了每斤四十多元,但整个收入也只有可怜的几千块钱。这不但让小贺赔了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虽然伤心,但小贺平静下来一想,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技术。于是,他决定到浙江海洋学院系统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己。就这样,小贺破例成为了浙江海洋学院的一名进修生。,学业完成后,因为有过泥鳅养殖的创业经历,小贺选择了在舟山重新创业。就这样,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小贺和几位同学筹措了20万元,合伙承租了一处20多亩的鱼塘,走上了泥鳅养殖的创业之路。
为了能够尽快回笼资金,他们很快就养出了几千斤泥鳅。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泥鳅拿到市场上卖,不但不顺利,反而还备受冷落。
原来是因为客户对初出茅庐小伙子们的怀疑态度,使得大量泥鳅积压,根本卖不出去。为此,他们白天一边搞生产,一边跑市场。为了能够赢得客户,他们甚至把泥鳅苗免费送给客户去养殖。没想到半年之后,他们终于有了转机。
就这样,靠着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售后跟踪服务,他们终于赢得了行业的认可。,他们的育苗量就有5000万尾,产值达到了150多万元。
经过了短短两年的泥鳅养殖再创业,现如今,小贺他们泥鳅兄弟养殖场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他们将有望突破3亿尾的养殖量,产值将突破600万元。这几个90后小伙儿,已基本使这一产业逐步走上了正轨。
篇5:90后农村小伙创业故事
怀揣一万元回乡创业
7月,解秀武高中毕业,和同龄人一道随波逐流出外打工,走东家投西家,历经千辛万苦。
在外漂泊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掌握命运、创业当老板。5月,他怀揣打工积攒下的一万元钱到福建龙岩招宝农庄学习野山鸡养殖技术,经过师傅三天一对一讲解,他对山鸡养殖有了初步了解,就买回100只种鸡。没想到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回家养鸡,他最后赌气说:“我们各干各的,互不干涉”。
解秀武在承包地里搭起简易的鸡舍,正当他满怀热情做着发“鸡财”的美梦时,这100只种鸡因气候差异接连死亡,如一瓢瓢冷水把他的满腔热情浇了个透心凉。第一次养殖失败。
解秀武没有气馁,又到山东泰安订了1000只绿壳蛋鸡苗,决定从小鸡苗开始养起。不成想,小鸡苗更难养,半个月下来只存活100多只。第二次养殖又告失败。
畜禽养殖藏风险啊!看着打工挣来的血汗钱一张张打了水漂,解秀武急得直抓头。失败是最好的老师,他感到还是技术不过关,又到襄樊、十堰等地学习,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请畜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终于全面掌握了小鸡饲养技术。他又重拾信心,四处筹钱全部用来买鸡苗,用鸡生蛋、蛋孵鸡的法子,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主打生态、反季节两张牌
土鸡、土鸡蛋是人们的最爱。解秀武打生态养殖牌,注册成立了武龙生态养殖场,完全用土法养鸡。
他把鸡舍建在地边,在地里种上玉米等粮食作物,白天,把鸡赶到地里、山上放养,平时喂饲料都是当地种的玉米、高粱、麸皮等。出栏的鸡是地地道道的土鸡,产的鸡蛋是正宗的土鸡蛋,深受消费者欢迎。
正当解秀武的生态养殖场顺风顺水的时候,去年“五一”土鸡蛋却没人要,积存了五百多斤,最后不得不全部做成“变蛋”。好东西,为什么卖不出去?
原来春节以后乡下鸡子都开始大产蛋,遇到鸡蛋上市高峰,市场自然就疲软,反而秋冬季,乡下鸡子歇窝,市场鸡蛋才紧俏。解秀武又琢磨开了:何不生产“反季节蛋”,错峰上市?
他又出去“拜师学艺”、查资料,接着打出第二张牌:春夏以卖肉鸡为主,秋冬卖鸡蛋。鸡下蛋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高,二是光照长。秋冬季,为保持鸡舍温度,解秀武给鸡舍周围加盖防风墙(用玉米杆围在鸡舍周围),舍内地面保持清洁,并铺上玉米杆、谷壳、秸秆等作垫草,太冷时则点火加温;为保证光照,他在鸡舍安装白炽灯,晚上6点-8点补光,早上从4点补到天亮,使鸡子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产蛋期,适时喂些精饲料和少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将青饲料菜等放在高处吊着喂食,让鸡多运动,帮助消化,强身健体。
地里山林当放场,生态产品销四方。解秀武的苦心经营换来了回报。去年冬,别的地方鸡子歇窝,他的鸡场几千只蛋鸡却在疯狂下蛋,每天产蛋四五百斤,供不应求。今年春节过后,他就把蛋鸡卖掉,着手喂养小蛋鸡;到四、五月各地肉鸡市场紧俏时,他又把存栏的2500只公鸡推向市场,被十堰等地客户抢购一空。
成立合作社,立志当“鸡王”
今年4月,解秀武从襄阳运回一批野鸡苗,又开始野鸡养殖。目前,他的养鸡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标准化土鸡舍3栋、野鸡舍1栋,有贵妃鸡、珍珠鸡等多个品种,存栏蛋鸡3500只、公鸡1500只、野鸡1000只,年产值70多万元。
“人不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而要给自己打工,只要勤劳,农村一样可以创大业。”如今,解秀武的父母常年给他当“帮工”,周围的乡亲也为他成功养鸡所吸引。他顺势成立了弘升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经营,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走养鸡致富路。
据悉,7月,解秀武的弘升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郧西举办的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中荣获“优胜奖”,他的自主创业致富梦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今年,他为自己定的目标是力争完成出栏10000只肉鸡、存栏4500只蛋鸡和野山鸡1000只。解秀武表示,将秉承“生态、健康、放心、诚信”的思路办好养鸡场,当郧西最大的“鸡王”。
篇6:90后农村小伙创业故事
他是“90后”,出生农村,初中肄业,当过一个月300元工钱的小工,办过网游代练公司,赔光了所有积蓄。
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凭借灵敏的嗅觉、独特的经营方式,不到5年时间,他成为千万富翁。富裕后的他并没有忘记家乡。7月27日,他拿出20余万元粉刷母校教学楼。他是枣阳市刘升镇田湾村村民陈军,今年刚刚21岁。
“90后”小伙出资20万粉刷教学楼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枣阳市刘升镇榆树中心小学。一栋光鲜的教学楼顿时映入眼帘,很显然,教学楼刚刚被粉刷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学楼,校长汤启胜乐得合不拢嘴。他说:“这个功劳是学生陈军的。”
原来,7月27日上午,汤启胜正在办公,一名年轻人敲门而入。
“老师,我叫陈军,是你的学生,我准备把教学楼重新粉刷一下,不收一分钱。”年轻人开门见山地说道。
汤启胜先是一愣,后经过一番交谈得知,陈军今年21岁,至在该校读书。现在已经是一个资产过千万的富翁。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陈军就带着10余名工人来到学校。他们从车上搬下成箱的涂料,开始搭建架子……
陈军介绍,涂料全部是从韩国进口的环保材料,没有任何气味和毒性,不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影响。据陈军估算,以涂料的成本价计算,加上雇请工人的费用,约22万元。
汤校长说:“学生们目前还不知道教学楼发生的变化,等他们9月1号来报到,肯定会大吃一惊。”
开网游公司 首次创业血本无归
一个“90后”小伙,怎样积累下了千万财富?昨日,陈军在枣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990年出生的陈军,初中肄业后,就随父亲到了安徽,在高中读了几个月后,他开始外出打工。
,陈军只身一人来到浙江。他找到了一家机械公司:“我虽然只有16岁,但在机械方面有天赋,你们收下我肯定没错。”
老板打量了他一番后说:“从小工做起,月薪300块,干得好再给你涨工资。”
埋头苦干半年后,陈军的制模技术得到老板认可,工资也涨了起来。
当年7月,他送货去另一家公司,看到一名年轻老板很是风光,心中顿生羡慕,萌生创业念头。
当年8月,他辞职回到家乡枣阳,筹资8万,在市区开了一家网络游戏代练公司。
买了8台电脑,雇了8个年轻人,在网游《魔兽世界》里赚虚拟金币,然后再卖给玩家。撑了3个多月后,破产了,还欠下5万元外债。谈起第一次创业,陈军淡淡地笑了笑。
首次创业失败没有打垮这个愣头小伙。1月,他再次举债,和哥哥来到广东中山租了一家门店,专门出售轮滑鞋。
半个月后,一双鞋子也没有卖出。他和哥哥商量:光靠等是没用的,不如上街主动宣传。
穿着印有广告的衣服,陈军在中山的大街小巷玩起了轮滑。遇到想学的市民,他就手把手地教。这一招很快收到效果,一些市民主动上门买鞋。“两个月时间内,我开了8家轮滑鞋分店。等到8月底,我们已经赚了20万元。”陈军自豪地说。
209月,陈军再次瞅准商机,选中一种进口新型涂料,并签下了襄阳、荆门、随州、枣阳的销售代理权,第一单生意就净赚60万元。
沉浮商海5年多,他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积累财富上千万。
师恩难忘 富裕之后反哺母校
陈军说,6年多来,他经历了太多辛酸,见到了世间百态,最感动他的还是这些淳朴、可爱的乡民。他想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他们。
陈军回忆:“教语文的刘霞老师,在当年我上小学时,总是在我饥饿时端来一碗面条。每到周末的时候,她都会让我坐在她自行车后座上,一起回家。”
陈军对一件事仍记忆犹新:有一次上课时,班上一名同学突然昏倒。班主任陈秀元端来一碗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喝下去。
粉刷教学楼后,校长汤启胜想给他立碑纪念,陈军当即拒绝。
陈军说,这次粉刷教学楼,只是回报母校的一个开始。今后,他还将捐更多的钱,扶贫助学。
篇7:29岁创业故事-何伯权
1元一瓶做出8000万,
1000万买下“祖传配方”
何伯权的创业像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1989年时,何伯权已经是中山市小榄镇制药厂副厂长,在此之前,他做过3年的下乡知青,还做过商店售货员等工作,这一年他在香港过春节。
期间,他发现了一种乳酸奶,1块钱一瓶,小孩子人手一瓶,通常小孩子的父母都会告诉他们这种饮料比较健康,而恰逢当时内地正刮起一股保健品热潮,“乳酸奶加保健品,肯定能火”。
从香港回来之后,何伯权就着手准备创业,但他并没有钱,怎么办呢?他就动用自己的关系,租用了小榄镇的牌子——乐百氏,在一件不足10㎡的小屋里就成立了乐百氏保健制品公司,主做乳酸奶。
没想到乳酸奶一面市就收获了大量好评,味道恰好是孩子们喜欢的,而且价格便宜,仅3年时间,他就做到了8000万的产值,到1993年时,乐百氏就成了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并且此后6年时间内都持续稳坐全国第一的宝座。
当然,何伯权的目标并不仅在此,这个能折腾的人恰好又遇上了体育界“马家军”——1993年体育界最大的赢家,据传,马俊仁当时拥有一种能让人迅速增强体能的“祖传秘方”。何伯权看上了这个秘方,就立刻北上沈阳找马俊仁。
“1000万,卖不卖?”第二天,何伯权就带着配方回去了。
可以说,为了企业何伯权是什么都敢做,如此大的投资自然引起了股东的不满,但是何伯权却将配方包装秤了“生命核能”,刚放出风声,全国各地2000多家代理商就纷纷赶往小榄镇,竞相抢购独家经销权。
几场声势浩大的拍卖会下来,何伯权就将1700万代理费收入囊中,这才平息了股东的不满。
1997年时,乐百氏作为民营企业还入选了哈佛大学教学案例,消息一出,乐百氏的身价也跟着涨了,到1999年时,乐百氏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亿元,可以说是民族品牌的奇迹了。
02
平地杀出娃哈哈,为争夺市场毁了民族品牌
那么为什么何伯权要卖掉企业呢?
这就要从1993年说起了,这一年宗庆后的娃哈哈成立,彼时何伯权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娃哈哈的主要战场在小城市,而且价格比乐百氏低,何伯权不太看得上价格战,自然也就不愿意打压这个小品牌。
然而何伯权这次是看走了眼,1995年时,娃哈哈推出了纯净水,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举动,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举动竟让娃哈哈仅1年时间内就做到了全国第一。
而乐百氏的纯净水直到1997年才推出,还是在市场驱动下才做的决定,这也是何伯权决定与宗庆后开战下的战书。
为此,他特地请了麦肯锡做战略顾问,花1200万天价换回了17个字的中心——造就一个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然而遗憾的是,这并不管用,何伯权又砸了500万请天皇巨星黎明做代言,但依旧效果平平。
乐百氏的年营收不但没涨还跌了25%,而娃哈哈反而涨了85%,达到了60亿!
何伯权这才发现自己确实看走了眼,每日焦急不安,没想到最后愿意搭把手的却是昔日的竞争对手,宗庆后邀请何伯权到香港半岛酒店谈一桩大买卖,等待何伯权的还有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秦鹏。
经过多轮谈判,2000年3月,法国“达能”与中国“乐百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然而这次合作,却成为了何伯权“毁掉民族品牌”的一颗定时炸弹。原来这次合作中,合资方式相当于“达能”购买“乐百氏”母公司股份,据说“达能”为此付出238亿元人民币,达能占了92%的股份,何伯权等5名创业者仅占3%。
尽管后来何伯权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但是逐年下降的营业额,与娃哈哈完全不能比,于是2001年时,41岁的何伯权被董事会无情地踢出了董事局,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自己的5位创业伙伴。
谈及这段经历,何伯权连自己都感觉唏嘘,彼时合作时的何伯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签订的合约是为了要他的命,他的莫名自信因此让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03
东山再起,从创业者到投资者
离开乐百氏的何伯权,背负着“毁掉民族品牌”的臭名,在外界看来,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的委屈也不可能被外界所理解,然而两年之后,何伯权却以一种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2002年,哈佛大学多了一个中国访问学者的身影,把以前因读书少上的当都给补回来。2003年,何伯权即将结束在哈佛的学习,于是回国想看看曾经的老部下们都在忙什么,他在上海约了一帮老同事吃饭,发现他们不少人正在创业。
其中有一个叫顾青,是何伯权在乐百氏招的第一批大学生,历任乐百氏营销公司总裁助理、武汉公司总经理,他是在何伯权离开乐百氏之后不久就离开的。
在顾青眼里,没有了何伯权的乐百氏早就不是乐百氏了。离职之后,顾青就自己做了休闲鸭脖食品——久久丫。
但是何伯权见到顾青的时候,顾青已经赔得只剩下4000块钱的家当了,何伯权看了觉得好气又好笑,明明这些人留在乐百氏也可以有着光明前途的,他跟着顾青去工厂考察了一圈,就投了50万给顾青,顾青当场落泪。
为了对得起何伯权的信任,这一年顾青竟然在上海一口气开了16家店,年营收一句达到了1800万,6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开了1000多家连锁店,营收突破1亿!
只因自己的一个无意中的举动就救活了一个企业,何伯权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2003年底时,他干脆成立了今日天使投资,这一年他43岁。
之后何伯权还投资了郑南雁的7天连锁酒店,短短5年时间,7天就在纽交所上市,何伯权当时投资的6000万暴涨了20倍!
但其实他自身拍板的项目并不多,不过基本上都做得很好,10个项目中有6个上市,回报率超过了12倍!
自此,何伯权才正式回归到人们的视线。
从创业者到投资者,何伯权走得很心酸,但他却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也许从乐百氏离开的那天起,他就选择了放下。如今他要做的并不是和某个民族企业拼得你死我活、只为争个一二,他要做的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何伯权或许曾经是“民族品牌的毁灭者”,但现在的他更是实业兴起的推动者!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 相约重阳作文
★ 团支部述职报告
★ 湖南省属重点大学
【29岁浙大小伙海宁创业故事(通用7篇)】相关文章:
经典生意经的故事精选2023-02-13
寺院新春晚会主持词2023-09-30
大学生创业最缺什么东西2022-09-19
天津音乐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2022-05-23
西南交通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2023-03-23
新疆财经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2023-05-27
华北电力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2024-01-10
大学生自己创业成功的事例有哪些2023-08-03
领导干部自我鉴定材料2023-02-16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