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时间:2023-01-01 07:32: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推荐7篇)由网友“我爱喝奶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篇1:《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中选了一篇短文《陈太丘与友期》,我以为此文的编选有不妥之处,现请教于编者方家。

1、短文标题与内容不太照应。选文《陈太丘与友期》主要记叙的是陈元方七岁时与客的对话,借陈元方的责客语说明“信”、“礼”的重要性,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元方的聪敏。这也正是此文入编《世说新语・方正门》的原因。而“陈太丘与友期”仅仅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短文记叙它仅是叙述故事的一个铺垫,用“陈太丘与友期”作标题,既不能表现记叙的主要人物,又不容易使人把握记叙的内容,也不容易使人理解短文的主旨,给七年级新生造成了很多误导。

2、课前导读与课文主旨不甚相符。教材的课文导读这样写:“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可见,编者在导读时就将两则短文的主旨归为表现古代少年的聪颖机智。作为课前导读,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兴趣,当然亦无不可,但如果从抓主要矛盾的原则来看,《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应是通过元方责客的话语表现他懂得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礼诚信的品格是人所应有的。这样看,导读就与选文的主旨不甚相符,极易使学生误解。

以上管见,敬请赐教。谢谢!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中选了一篇短文《陈太丘与友期》,我以为此文的编选有不妥之处,现请教于编者方家。

1、短文标题与内容不太照应。选文《陈太丘与友期》主要记叙的是陈元方七岁时与客的对话,借陈元方的责客语说明“信”、“礼”的重要性,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元方的聪敏。这也正是此文入编《世说新语・方正门》的原因。而“陈太丘与友期”仅仅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短文记叙它仅是叙述故事的一个铺垫,用“陈太丘与友期”作标题,既不能表现记叙的主要人物,又不容易使人把握记叙的内容,也不容易使人理解短文的主旨,给七年级新生造成了很多误导。

2、课前导读与课文主旨不甚相符。教材的课文导读这样写:“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可见,编者在导读时就将两则短文的主旨归为表现古代少年的聪颖机智。作为课前导读,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兴趣,当然亦无不可,但如果从抓主要矛盾的原则来看,《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应是通过元方责客的话语表现他懂得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礼诚信的品格是人所应有的。这样看,导读就与选文的主旨不甚相符,极易使学生误解。

以上管见,敬请赐教。谢谢!

篇3:陈太丘与友期

地点:元方家大门外

人物:来客、元方

幕启

来客:(知道少年就是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抬起头来一看,心想:他不就是那个跟爸爸失约的叔叔吗?哼!现在到来了,高中生优秀作文《陈太丘与友期》课本剧作文》。可他还是出于礼貌)您好!叔叔,我爸爸跟您约好了正午到,可已经过了正午了您还不到,他就先走了。

来客:(生气地)哼!真不是人哪!与人约好一起同行,现在却丢下别人先走了!

元方:(气愤地)您与我爸爸约好是在正午碰头,可您却过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将信用;您对着儿子骂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幕落(剧终)

教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课文是一文言短文,但也是练习写课本剧的好材料,本文作者以独幕剧的形式编写了这篇课本剧,应该说也达到了练笔的目的。本课本剧在开头作了一些场景说明,说明小作者还是懂一点剧本知识的。如果在课本剧中间和结尾再加一些想象出来的内容,文章会更好。

篇4:陈太丘与友期

文章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陈太丘与友明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与友期( ) 太丘舍去( )

【小题3】.翻译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4】.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1】(2分)fǒu wěi

【小题1】(2分)约定 不在等候就走了

【小题1】(2分)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小题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5:《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四、课堂练习

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阅读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见。

1.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

2.简答。

(1)“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

(2)“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

(3)“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

(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

明确:1.A(窃:偷偷地、悄悄地)

2.(1)王冕 (2)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 (3)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4)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考两文的深刻含义。

附原文: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溃┳樱无此必不明。”

木犹如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xuàn,泪水流下的样子)然流泪。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

篇6:《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

[4]

篇7: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到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1)关键实词:

期:约会、约定时间。(今:日期,期限)

舍:放弃、舍弃。

去:离开。(今:到...去)

过:超过。

至:到。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今:领,带)

顾:回头看。(今:照顾)

2)关键虚词:

乃:才。便:于是、就。则:就。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3.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4.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长,掌管。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三、质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知识:“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1)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应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2)否。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还有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学习体会

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小学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①

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

咏雪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课文《世说新语》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推荐7篇)】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2023-05-20

《咏雪》教学设计2022-11-05

世说新语语文优秀教案2022-08-17

初中语文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2023-06-16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教师反思2023-12-01

世说新语七年级语文教案2023-01-13

《世说新语》说课稿2022-10-16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2-17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022-12-03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2023-06-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