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 出言不逊 友人
具体阐述: 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 彬彬有礼 言而无信 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 知书达礼 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 理屈词穷 傲慢无礼 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 相顾一笑 四顾无人 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 出言不逊 友人
具体阐述: 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 彬彬有礼 言而无信 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 知书达礼 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 理屈词穷 傲慢无礼 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 相顾一笑 四顾无人 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
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
3.诚信做人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切入
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
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四、背诵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理想象和再创作。
六、人物画廊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
明确: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
七、圆梦剧场
1.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梦想长大当导演、当演员,为了圆梦,我们自己作主,当一回导演、演员,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梦剧场。
提示:
⑴把本文故事编成短剧。
⑵四位同学自由组合,一位当导演,其他三位扮演太丘、友人、元方。
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
⑷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
2.排练
3.上台表演
4.老师现场采访导演:
导演:你认为三位演员中哪位表现得更出色?好在什么地方?
八、观点对对碰
最后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
提示: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
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九、我来讲故事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
⑶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故事见《读者》(22期《盗马》)
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
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学习《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智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注意读音的字词,清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意模仿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掌握并积累
期:约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养有礼的良好习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讨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荐的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
学生:“金钱”、“荣誉”、“美貌”……
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ǒu)通“否”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
“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5)找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3、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文的翻译。
2)、教师落实重点字词,(出示幻灯片)你争我抢的抢答赛。
与友期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
门外戏戏:玩耍
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去:离开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不:通“否”,用在问句结尾表示询问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的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谁能流利、正确的翻译课文
5)、齐读课文
4、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抓住对方“无信、无礼”反驳)
2)、从元方的回答来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友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元方:懂礼识义、聪明机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①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②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做人应讲信用,对人应有礼貌。)
5、拓展阅读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注释:汝还:你回去吧顾:我从街上回来
之:他适:刚从
问题:
①、解释加点字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前往,去第三个之:代词她
妻止之曰止:阻止特与婴儿戏耳戏:开玩笑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6、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7、作业
①背诵全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8、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识仪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启示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2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两则短文中的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有趣味。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有趣,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大致明白。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很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行。
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此文后,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形式解决字词问题,并通译全文,以求完全弄清短文的字面含义。然后以课堂剧表演、人物风貌品评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此文表现了陈寔、陈纪面对尊者、长者时,不论身份高低,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学习难点: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前预习: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
一、聆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写出你所了解的内容:
(1)《世说新语》:
(2)刘义庆: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拜访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招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关于“友人”:老师也查了很多资料,但是没有这个人的详细资料。只知道大概是一个比陈太丘职位高的官员。
说明:首先检查文学常识的预习情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世说新语》着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风貌,而《陈太丘与友期》刻画的是“方正”的品质。
2、多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1)齐读一遍,有没有还拿不准的字?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听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怎么样?
(3)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提示:这一遍相信你不会读错字,也能够把节奏读出来。
注:第一遍检验读音是否正确无误。尤其注意:不-否,通假字的读法。在学生对其他同学朗读的评价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节奏。
说明:学生经过预习,多数人已经能够顺利地朗读。经过齐读、赏读和再次齐读,应该能够达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的程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通过已理解学生的复述,使所有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意义
1、你还记得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吗?在下面写出来。
明确: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
补:补出省略的地方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加: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了以上几点常用方法。现在回顾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清楚每一个字词。然后解释下列加点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期日中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期日中期:约定的时间。
太丘舍去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门外戏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同“否”。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则是无信则:就。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可举例如:“我去学校。”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
(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文八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切的情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
注:不平均地分为如下八个小部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e.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f.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g.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h.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从略。在同学翻译“过中不至”或其他语句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出其翻译的缺点:缺少主语。并提示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省略了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文言字词,精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字词和内容均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质疑问难和老师的重点字词检测掌握字词意义。在逐句翻译过程中解决句子成分省略时的翻译问题,并巩固翻译时字字落实、调整语序的习惯。这个环节是接下来品评人物风貌的基础,必须一丝不苟地落实。
四、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
就像辛毗一样,当时的很多人都是面对上司、尊者的错误毫不留情面,比如:嵇绍,和峤等。而当时的人们时怎么看待这种不留情面的行为?记录下来,广为传播,并评之以“方正”,就很明显是称赞有加了。所以,大家认为,当时的人们会怎么评价陈元方?
事实上,这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风尚,甚至连非常尴尬的“友人”可能也会称赞他。
但是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入门不顾”是否合适?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行为被视为真性情的体现,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对于不严重的错误,我们应当原谅;对于严重的错误,简单的道歉是不能原谅的,我们也可以“入门不顾”。
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
5、自由地朗读文章,要把人物的性格因素考虑进来。然后齐读一遍。
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并初步领会魏晋六朝人物精神风貌的关键。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应该不难完成,难点在于“元方入门不顾”的评判。对此,我认为陈元方的行为与“失礼”与否无关,因为当时的“礼”并不认为这样失礼,这是真性情的展现。理解这一点,不仅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也对我国文化中的魏晋风度和精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熏陶机会。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否合适。
五、拓展我们的思维
1、请你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复述这个故事:你可以在复述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内容,如陈太丘离去时的情景,元方在玩什么,元方入门不顾后友人的表情动作等。
2、请你在《世说新语》中找一个有趣的故事,抄写在下面。
明确: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就能发现古人原来是非常有趣的的。
六、说说你的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其它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3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掌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加入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22-06-05
课文《世说新语》优秀教案2022-09-09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3-02-14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2-17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023-04-27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022-12-03
世说新语语文优秀教案2022-08-17
25《世说新语》两则①2022-05-26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2023-06-04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