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

时间:2023-06-07 08:02: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共10篇)由网友“尾野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

篇1:《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作者简介:

刘义庆(4-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篇2:《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

1、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3、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4、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5、过中:过了正午。

6、至:到

7、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戏:玩耍,游戏。

10、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11、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3、顾:回头看。

14、信:诚信,讲信用。

15、时年:这年(那时)。

16、非:不是。

17、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8、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9、惭:感到惭愧。

20、礼:礼貌。

21、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

22、已去:已经 离开。

23、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24、曰:说

25、则:就是

26、信(则是无信):信用

篇3: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篇4:《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篇5:《陈太丘期行》原文翻译

《陈太丘期行》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年人。曾做过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2、与友期:和朋友约定。

3、行:同行。

4、日中:正午。

5、至:到。

6、舍去:离开。

7、乃:才。

8、元方:即陈纪,陈寔的长子,元方是他的字。

9、时:当时。

10、戏:做游戏,玩耍。

11、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不,通“否”。

12、待:等,等待。

13、已:已经。

14、相委:丢下,抛弃。

15、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6、则:就。

17、无信:不守信用。

18、惭:惭愧。

19、引:牵引,拉。

20、顾:回头看。

【试题】

1、下面句子中加短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则是无信 /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 / 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也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此文《陈太丘与友人期》为方正。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篇6:《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全篇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篇7: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及赏析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赏析: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篇8: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

1、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3、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4、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5、过中:过了正午。

6、至:到

7、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戏:玩耍,游戏。

10、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11、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3、顾:回头看。

14、信:诚信,讲信用。

15、时年:这年(那时)。

16、非:不是。

17、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8、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9、惭:感到惭愧。

20、礼:礼貌。

21、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

22、已去:已经 离开。

23、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24、曰:说

25、则:就是

26、信(则是无信):信用

篇9:《陈太丘与友期》的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篇10:《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课文全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小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共10篇)】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22-06-05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023-04-27

25《世说新语》两则①2022-05-26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2-17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2022-05-02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2023-06-04

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2023-04-28

课文《世说新语》优秀教案2022-09-09

《世说新语》优秀的教学设计2022-09-04

《世说新语》节选的阅读及答案2023-01-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