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时间:2023-01-12 07:24: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集锦16篇)由网友“水中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篇1: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熟知的.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空间感.

作 者:高永革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胜利小学 刊 名: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自我介绍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我们把它们拍下来好吗?举起小手,像老师这样架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你喜欢的地方,一二三,咔嚓。拍好了,现在,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班内交流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五、欣赏与拓展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就都不一样,有时候换个位置看一看,就能发现另一种美丽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有很多摄影师就是因为观察的位置和大家不同,就拍到与众不同得精彩画面。

(出示课件)这是从上面拍摄的汽车,让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另一张面孔;从空中拍摄的鹦鹉,精准的捕捉了鹦鹉飞翔时的美丽姿态;从下面拍摄的蒲公英和花朵,让我们知道原来小小的花朵也可以这样壮观;这是用显微镜拍摄的雪花,他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微观世界的美妙,还有用卫星拍摄的天文奇观,不但让我们能观赏到太空美景,也带我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篇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自我介绍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我们把它们拍下来好吗?举起小手,像老师这样架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你喜欢的地方,一二三,咔嚓。拍好了,现在,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 .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篇4: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案例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案例

从一个物体的正面、背面和两个侧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看到的物体的图片,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场景和图片;

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积累观察物体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尽管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些观察物体的实际生活经验,但他们通常不会主动得从物体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有意识地记到脑子里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地从物体的某一个面进行规范地观察,经历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相应图片的过程。

片段一:辨认从两个角度看到的场景图片。

先引导学生观察两张从同一个教室拍摄的照片,说说“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启发他们逐步发现两张照片中的不同点,初步意识到要依据照片中的物品以及相关物品摆放位置对上述两张照片加以区分。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两张照片看上去不同,是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同。从教室前面往后看,看不到国旗和讲台,也看不到抽屉和抽屉里的书。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也有助于帮助他们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片段二:从三个角度看到简单物体的照片。

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玩具猴。接着通过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使他们原有的观察经验得到适度的提升。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逐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篇5: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物体》,它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完成教材第86-8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本课是在二年级学习观察物体:辨认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使学生会认识:

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

教学重难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课件,图书柜,正方体和长方体木块。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别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首先创设情景:猜猜他(她)是谁。媒体演示班上三个同学的相片,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让同学们猜一猜他(她)是班上的哪个同学,并说说猜想的理由。其次,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左上角的图书柜,并指名说出图书柜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最后,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纸盒,再指名说出纸盒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这时,教师指出:像洗衣机和冰箱等的正面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的'物体的正面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而确定,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样做既复习旧知,又可以让学生认识正面、侧面、上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又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一个或两个面。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时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眼睛要平视。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然后交流。师出示的问题是:“小朋友,你坐在位置上看到了图书柜的哪几个面?”通过交流,使同学们认识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有观察到一个面的,有两个面的。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第二层次,实际观察物体的三个面。第一步,媒体演示教师观察图书柜的情景,让学生猜猜看,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哪几个面?并说出理由。(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进行观察)同时完成教材第86页卡通茄子的问题,交流时让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步,观察放在桌子左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三步,观察放在桌子右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四步,观察桌上的铅笔盒,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交流。第五步,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但是,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

组织两个层次的观察,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构建视图表象,建立实物体与视图之间的正确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首先,基本训练,运用知识,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4题。接着,拓展延伸。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后,补充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分别看到了怎样放着的,有几个正方形拼起来的图形。

总之,本节课,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及其空间观念。

篇6: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速算绝招:

(A)60 / 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得2,所以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即20.

(B)240 / 4=『』,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和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得6,所以24个十除以4得6个十,即60.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

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篇7: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关于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

1、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2、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课件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三、汇报展示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四、达标检测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五、拓展延伸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篇8: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篇9:苏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正确辨认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等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换位观察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给学生分组、多媒体课件(附图片)、玩具猴一个、玩具企鹅一个、紫砂壶每组一把、学生各自带来的茶杯、洒水壶和玩具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看图竞猜,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动物照片,你们要仔细观察,猜一猜拍照的人是站在动物的哪一面拍摄的?前面?后面?左侧面?还是右侧面?一起大声说出来!

2、教师放映课件中的照片,学生齐说(说左右侧面时可能会说错)。

3、引出课题:小朋友,刚才啊有些照片你们说对了拍照人的位置,有些呢没说对。想要全部说对呢,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一下观察的方法呢?有兴趣吗?等到认真学完了新课,你就可以又对又快地说出拍照人的位置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而可爱的动物照片能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当然更有强烈的求证欲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接下来的教学组织起了引出课题和激发学习欲望的作用]

二、细心观察,分组探究。

过渡:有些小朋友也许对动物不太熟悉,所以说不准,那么老师先带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周围比较熟悉的环境吧!

1、教室环境,分辨前后。

(1)师:小朋友,我们的教室真漂亮,老师很喜欢。(放教室的两幅照片)

提问:这两张照片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呀?(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哪一张照片是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指名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另一张照片是老师站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后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2)小结:我们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这两张照片,一张是站在前面拍的(板书:前),另一张是站在后面拍的(板书: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2、校园门口,分辨里外。

(1)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从校门口进进出出,仔细观察过那里吗?老师也拍了两张照片(放两张照片),这两张,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说)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板书:里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结:看来大家都是细心观察的高手啊,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

3、观察玩具,分辨左右。

(1)介绍企鹅

师:从小到大,老师相信你们家里一定有很多玩具吧?肯定比老师多!你有没有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过这些陪伴你长大的好朋友呢?(出示玩具货架图片)今天老师从陆文娟小朋友家请来了一位玩具朋友——企鹅妹妹。(出示玩具)瞧!谁想上来轻轻地摸一摸,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企鹅妹妹长什么样啊?

指名代表上台完成刚才的要求,教师给予肯定,适当引导。

提问:为什么老师称她为“企鹅妹妹”呢?(扎了蝴蝶结)

追问:你能介绍一下她可爱的样子吗?

师:现在她觉得累了,让她坐下来,好吗?你们欢迎吗?(挑选中间一组,让企鹅“坐”在桌子中央,注意朝向)

(2)观察企鹅

师:先请坐在企鹅妹妹这四个方位的小朋友帮她拍几张照片(教师做出拍照的样子喊“1、2、3,喀嚓”指导方法,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拍照),闭上眼睛想一想拍到的样子再睁开眼睛看一看,并且记在脑子里。老师也拍好了(出示四张照片)。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提问:你们有没有拍到这些照片呢?谁拍到了1号照片?你坐在她的哪一面?(板书:前)

追问:2号照片呢?3号呢?4号呢?(依次板书:后、左、右)

提问:你们发现哪几张照片比较好认啊?3号和4号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对面的学生进行交流)

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分辨出哪张是左侧面拍的,哪张是右侧面拍的呢?(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观察方法)

小结: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是站在她的左侧拍照,拍到的是左边的脸,嘴巴朝着左边;而站在右边拍照的话,拍到的是右脸,嘴巴朝着右边。现在请你们换一下位置,再观察一下,坐在新的位置上拍的照片还和刚才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位置换了,观察的角度也变了,所以照片不一样。)

(3)分组观察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玩具、茶杯、洒水壶等等,放在桌子中间,互相说一说,你从自己坐的位置看到了什么?坐在对面的小朋友互相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观察情况。

选取其中一组进行全班性的观察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观察比赛,火眼金睛。

1、观察小猴。

(1)出示观察小猴的画面,提问:你看到四位小朋友在给谁拍照?(小

猴)他们分别站在小猴的哪一面为它拍照?(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用玩具猴子辅助,重点引导说出小玉站在小猴的左面、小云站在小猴的右面)

(2)师:不过,他们拍的四张照片不小心打乱了,你能帮小红、小芳、小云和小玉找一找吗?怎么连线?(学生P94书上连线)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到四位小朋友的照片的?和小伙伴说说判断的理由。怎么连线呢?

(4)集体校对,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以上问题的想法。

(5)小结:正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一样,所以观察到的样子和拍到的照片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给企鹅“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2、观察汽车

(1)(出示图片)师:小兰、小亮和小刚正在观察这辆汽车呢,他们站的位置一样吗?(不一样)那他们看到的会一样吗?(不一样)请大家先想一想再打开书本P95连一连。

(2)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3)提问:你能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看到哪幅图吗?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呢?

(4)总结:在我们观察的时候,要看清楚物品的一些特点,才能判断正确。

3、观察茶壶

(1)师:接着瞧,这组小朋友又在看什么呢?(紫砂壶)老师这里也有一把,这是壶嘴,这是壶把!这幅图上,四位小朋友分别能看到右边的哪幅图呢?先和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吧!

(2)师巡视指点,再指名回答,作出选择。

(3)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小结:从不同的位置看茶壶,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4、小结。

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和孙悟空一样明亮的火眼金睛,都有一颗细心观察的心,学得非常棒!那么,现在再来欣赏那几张动物照片,你能说出拍照人的位置了吗?(放照片,齐说位置)

四、反思总结,联系生活。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并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找身边别的东西观察一下,换个角度看,你发现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篇10: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篇11: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如:有个性格很内向的学生却在课堂上主动在讲台上来观察老师带来的教具,并给同学讲他所看见的形状与同学所看见的有什么不同等。课堂上气氛热烈,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情绪高涨。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出示几张汽车的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汽车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篇12: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一课课后细细的品位与反思,我感觉这节课有以下几处亮点。

亮点一、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想学的欲望

根据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的心理特征。我在课的开始,我精心设计新颖而有趣的故事情境,“老鹰、小猴和小猫三种动物看到的同一个物体 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到底谁说的对呢?”用故事中的情节去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为接受新知顺利打开大门。 亮点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为了在课堂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我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的空间。还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其他小组成员那去验证。再如让学生以手势去记忆、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等。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

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在活动中探究新知、交流新知、最后获得新知。

亮点三、学生在视听媒体中提升创新的能力

视听媒体(课件)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课件的使用让课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中,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比如在导入中的故事声、形、色俱全。课间休息的方队展示:伴着有节奏的音乐,看着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有一种新感受。

其次,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如在观察圆柱体侧面积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时,让学生一眼就能空间按明白。

最后,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启发想象创造,具有无限的潜力。如在本课的思维拓展一处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四、学生在完美板书中回忆所学的新知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还能巧妙地显示出新课的内容,把学生再次带入新课,回忆新知。便于他们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

我的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和形象的线条呈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复杂的语言说明,既省时又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虽然在课前我花了许多心思,动了不少脑筋,但课前预设的东西总避免不了会有不足之处或不太实用的地方,比如要想不使合作流于形式而真正去合作探究就要花费许多时间,那在练习环节就会出现时间短,不够用的现象。所以在准备时应注意设计有弹性的练习,能够随时而终。还比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课堂的调控问题也是很难掌握的。提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打算如何去调控,做到心中有数。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有更多的失误出现。

篇13: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上面、左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通过转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面。

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教学一开始,我引用了猜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板书时有意将“物体”的“体”字写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时,及时表扬,并且要求学生观察物体要仔细,为仔细观察物体作了铺垫。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在探究中发现

通过出示对面是相同颜色的长方体盒子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观察物体时,一次可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还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一次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在次基础上认识无特殊标记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并强调它的正面是正对观察者的这个面;通过观察小药箱,并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知道像这类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它的正面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课件形式,出示学生经常看到的车,要求学生说出是从那个位置拍摄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柱体和球体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且课件演示,加深记忆。在学习一个物体的基础上,学习两个物体放在一起从不同面去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图形在说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四、新知运用,激发兴趣。

通过填空、连一连、猜一猜形式,及时巩固新知。采用小组合作法,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两个物体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这个互动参与式的游戏,学生都很喜欢。看似游戏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灵活的练习方式。

五、教学不足。

通过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1、考虑问题不周到,预见性不够,未预先试课件,由于电脑和投影屏幕比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才发现课件的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圆形变成了椭圆形,课件图形的变化,与教学设计所想不同,导致实物观察和课件演示不一致,学生不易理解所学的知识。2、教学语言不精练,表述不够准确,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不易突破。3、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整节课时间出现前松后紧,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出现了拖堂情况。4、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与技巧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篇14: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15:《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篇16:《观察物体》的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教学时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带到教学楼前去观察我校的大型雕塑:走进新时代。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同组的同学同意他的看法,但其他组的同学不同意,为什么呢?然后我让其他三组到他们那组去看,同学们自己认识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再让他们前后交换、左右交换,体会有什么不同。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带到教学楼前去学,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间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认识物体的前面、后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这几个面的具体含义,我由于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正确的预设,对这方面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明,使学生在表达时出现了错误。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优秀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物体分类》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容积和体积》说课稿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之二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023-05-09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2023-04-24

绍兴县小学数学上册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3-04-01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人教版2023-06-26

小学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2022-06-10

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和复习》优秀教学反思2023-05-2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4-02-02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2023-12-19

人教版二年级平移与旋转说课稿2023-02-1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课件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