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

时间:2023-01-17 07:57: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谁与琴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

篇1: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

悠悠渭水,奔流向东。巍巍陇山,泱泱渭水,映I日月。在陇西文峰镇渭水之滨有一美丽的村落,名曰代家门。

代家门坐落于古代南安郡x道县核心区域,跑龙沟口河畔。风景宜人,娉婷秀雅。位于丝路重镇的陇中旱码头―文峰镇。她a^风姿怡人,风景秀毓,名播靡于陇中也。据代家门老人讲,红军长征翻越岷山辗转陇西,曾在代家门阴坡驻兵一夜耳,次日踏着朦胧的月色前往通渭,便有了今天通渭榜罗会议遗址!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代家门人民无可厚非的继承了千年陇西郡之遗风。只是名唤代家门,却没有一家代氏。追其缘故,奈何谁也不可考证也,这便成了她神秘可人的一面。她一路蹉跎走来,养育了一方豪爽粗鲁的西北汉(以三国董卓人物做参照),x道县历史文化厚重,有封衡,朱冲,庞德等历史名人,不过代家门女子有如月花之秀,犹如昔日貂蝉(今临洮人)之貌,貂蝉故里坐落陇中,俨然成了我们骄傲自豪的.所在。

陇西县代家门东接旱坪村,西连八盘村,北枕陇上八盘山,南靠黑苌剑wa),当旭日东升,好个灵云出岫!远处建军山,翠屏山依稀可见,诉说着美好的愿望,家乡代家门被群山怀抱,山不在高,但延绵数里;山不奇,但端庄雄伟,散发着农村人民的勤劳朴实。代家门有一座庙宇,唤作文昌宫,气势雄伟,院中簧竹茂盛,冰草环绕,百花争艳。乃陇西三台八盘村之好去处,参禅悟道,溟空洗心。缅怀我的童年,可以在黑苌较氯ρ蚬迪废不冰,时至今日勾起了冯某美好的童年往事。暮春寒冬之际,观广袤之陇都,看代门之风情,即可其境于毛公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宏伟气魄,也可看勤劳的代家门儿女扫树叶于跑龙沟河畔,耕种于陇原梯田之上,吆喝骡子的声音不绝于耳,代家门民风以经商,喝酒,下棋等流露在他们的血液,谈起代家门民风来,感觉犹如三国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堪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般脍炙人口,这里笔者不再多说。

代家门呈带状沿河畔而栖,和兰州天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感觉上是一个缩影而已。踏上南山的酸刺湾,鸟瞰北望,陇西文峰镇之貌尽收眼底,渭水像一条金色飞舞的长带镶嵌在陇原大地之上。文峰塔高高矗立在渭水之滨,塔下陇西开发区层层高楼拔地而起。沿渭河远望,霍连高速文峰入口正对着代家门,陇海铁路依稀平行穿境而过。代家门的北山(代家门人称之为阳山)上便是曾经的316国道线,今天却不复存在,在今天日新月异的经济推动下,此等蜿蜒的山路早被人们无情的抛弃了!!只是默默诉说着她的不堪曾经。。。我们感谢她,感谢她所为人民带来的方便,只可惜路依然破旧,却落得萧条异常无人问之?!

代家门地理位置特殊,在中国貌似武汉这样一个角色;起到了一个从川到沟壑的过度。曾经几乎被文峰镇边缘化,因为在镇上看代家门意于久居山中,但山后人们却只能望其项背,不可追呼;她扼守要到,须臾迤逦,交通上便可四通八达,出沟就有6路公交车换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隆隆脚步声,昔日三台代家门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房比比皆是,装修也都颇具风格,显得楚楚动人,高雅大方。看代家门风光;品代家门风情。我们应借助于陶公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加紧建设美丽的陇西,蓄意待发的代家门。让我们清喉高歌,致远代门。

看美好之代家门,代家门的同胞们应思想卓越,不可滞后。才会走出一片天地。

篇2:想念梦中的家门散文

想念梦中的家门散文

自从春节过后一别父母亲人们,重新投入到城市里忙碌的生活已经过了大半年,思念父母的心日渐焦灼,还曾几次梦见自己又回到故乡的场景,梦到童年时居住的那个老院子,还有门前的那棵老洋槐树。梦中醒来,心头涌起想哭的冲动,眼角却分明已经湿润了。

也许岁月在我身上已经发挥了它独具的魅力,我已经不再年轻,开始思念家乡了。我知道,人老恋家这句话此时由我说来还为时尚早的很,父母健在,我就永远谈不上“已老”二字;至少,我还算勉强有一张光洁圆润的脸庞,勉强还保留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只是,不知为何,最近两年我格外的想念故乡,格外的依恋故乡的亲人们。

可能是漂泊的太久了吧,心里太累了,总爱一遍遍的想念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想念和父母相处的那些曾经被轻易忽略的细节。越来越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把思绪放飞到远去的时光里,重新去回忆里细细找寻一些亲情的温暖味道。

记得那年,小城的街上流行起了粉红色的纱绸蝴蝶结发卡,几乎家境稍好点的女孩子们都人人有一个,有的蝴蝶结上面还镶着假珍珠,特别优雅漂亮;我和妹妹特别期望自己也有一朵戴在头发上,可是,我们从没要求过妈妈给我们买。我们一家人虽然生活在小县城,但是却过惯了极简朴的生活;自小,看着父母每天辛苦的工作供养我们三个念书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深深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带着弟妹在睡午觉,妈妈满头汗水从外面回来,兴奋的喊着我和妹妹的名字:“燕儿、雪儿,快起来,看妈妈给你们买什么了!”我和妹妹听见妈妈的声音一下就坐起来了,揉着朦胧的睡眼怔怔的看着她,妈妈神秘的从手提兜里掏出一个薄薄的小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两朵纱绸蝴蝶结,是粉红色的;我和妹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竟然这样悄悄就把我们的小梦想实现了,当时那种开心甜蜜的感觉现在想来,依然清晰而令人欢愉。

妹妹毕竟年幼,因为得了那朵梦寐以求的纱绸花发卡,开心的什么也不顾了,而我还想得起问妈妈多少钱买的,怎么突然想起买这些东西给我们了?!

妈妈说“看见别人家的.女娃都戴着呢,就想给你们姐妹买了,可是都挺贵的,这两朵是减价处理的,两朵才4块钱,你说好看吗?!”说完,她用期许的眼神看着我,好像生怕因为自己买了减价处理的东西,会惹得孩子们不满意似的。

我急忙说:“好看,好看着呢,妈妈,我就爱这样的纱绸花儿。”

其实,我分明看见那两朵花儿有了被阳光晒的久了已经略略褪色的痕迹,难怪是减价的,可能是摆了很久的样品吧。

那天,我和妹妹都戴上了纱绸蝴蝶结的发卡,照了很久的镜子,都开心的笑了,妈妈也笑了,她笑得特别好看!

那段温馨幸福的时光早已经远去,然而,妈妈那天那种眼神,那种因为给她心爱的女儿买的是处理品纱绸花而不安和有一丝愧疚的眼神,一直潜藏在我的记忆深处,不经意就触碰一下我的心,让心酸酸的疼一下,有时候想得深了,就会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为那可怜的天下父母心,为那不因为贫穷而少爱儿女一分的为母之情而落泪。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世界很大很精彩,守在父母身边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为了心中闯世界的梦,也为了改变命运,毅然决然的离开父母把自己流放到这遥远的地方。

那时,年轻的心总想着往前冲,总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等待着我们;总觉得自己拥有永不会耗尽的青春去奋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总觉得会有那么一天让父母过上最好的生活;然而,却忘记了在这过程中,父母已经渐渐老迈,渐渐孤单的如两只失去飞翔能力的大雁,永远无法再奋起展翅去追南风向北飞,他们,只有守在老窝里看孩子们振翅起飞,越飞越远,最终长久的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默默守住那老窝寒舍,苦苦等待一个归期到来,等待着那一日孩子们拍打着翅膀再飞回来!已然老迈的他们依然为孩子们准备好了一个简陋的窝,一如从前一样简陋也更如从前一样温暖!

每次回家,平时节俭著称的爸爸,不知疲倦的一趟一趟的去往菜场跑,什么菜新鲜买什么菜,什么肉好就买什么肉,好像我们在外面每天都是风餐露宿一般可怜,这下总算回到了他们的身边,极尽所能的想弥补我们在外所受的可怜一样。就算一再相劝:“爸爸,我们在外面吃的比家里还好,你就别忙活了。”可是他呵呵一笑,自有主意。不过,还有另外一句话,是我不忍说给父母听的,那就是“我们在外面吃的没有家里吃的香”!

爸爸真的老了,曾经乌黑浓密的头发不知何时变得花白稀疏,背也有些驼了,但是他总想着我弟弟还没有结婚成家,心里不免有些负担,虽然他和妈妈都有退休工资,微薄,但足够老两口基本生活的,不过,他还是坚持要出去干一份工作,就想要再挣一份钱将来帮助弟弟成家。我心疼他,却无法劝阻他,实在因为我也能力有限,帮不了父母分担太多经济上的负担,这一点让我羞愧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真的是想家了,想父母和妹妹弟弟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仔细安排着手里的工作,希望尽量早些完结;计划着月中回去一趟,回乡的日程已经在我心里安排妥当,思念亲人的心也因为有了这回家的希望而幸福着,喜悦着!

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回家成了一趟奢侈之旅,期盼着团聚的心情渐浓渐烈!每一天都期盼着归去的那一天,心里说:快了,就快了,梦中的家门,仿佛就在眼前了!

篇3:一路风光散文

一路风光散文

每一次从家里到学校这段旅程,总是会在长途车上度过六个小时,而我度过这六个小时的方式通常是塞着耳机睡觉,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等人彻底清醒过来的时候,也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然而这次,或许是午后车窗外的阳光太好,也或许是耳机里的音乐太有旋律,让我的大脑越发兴奋,我并没有如往常一样上车就睡,而是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睁着眼睛试图将沿途的风光印刻在脑海。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决定真是无比的英明啊。

重庆是山城,从家乡县城到市区的途中,随处可见的是重重叠叠的各式各样的山,而我们乘坐的长途客车便在重山之间快速而又缓慢地穿行着,时而行驶在宽阔的桥上越过大河大湖,时而在幽深狭长的隧道中穿越山腹,时而与路边的村庄呼啸着擦身而过。千变万化的景色并不逊色于某些有名的风景区。暗自想着,近四年的时间里,我竟对车窗外的风景视而不见,不免有些微遗憾。

刚出奉节县城的路上,从窗外望出去,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脐橙树,有的树被摘了果子,就只剩了郁郁葱葱的叶子肆意地簇拥在枝头。有的树上还挂着满树的黄橙橙的果子,在一大片浓烈的深绿中,星星点点的橙黄点缀其间,在汽车行进间忽隐忽现,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眨巴着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旁的一切。还有些大概熟透了的橙子,没有来得及等到主人的采摘,抵不过地心引力,径直从树上脱离,在黄土地上堆了厚厚的一层,土地养育了他们,现在他们又回到土地的怀抱,以身体为养料,肥沃土地,为来年的新生做着准备。有时候一整座山,除了地表覆盖着岩石的区域,其他的黄土地上都长着脐橙树,土地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树呢,也是抓住一切机会,努力生长,力争为人们结出香甜的果实,靠山吃山,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实在是无私而丰厚。在大片的脐橙树出没的山头,隔不了多远就会有一个小小的村子掩映在山谷间或是半山腰,清清静静的农家小院,一出房门就能伸手摘到果子,或者在临近的鱼塘边钓鱼,在屋后的菜园摘一把青菜,就又是一顿好酒下好菜。房屋里的油盐酱醋,房屋外的家长里短,虽不免波折,总体也还是平静祥和的。村庄的建立总是依着山势,顺势而为。比如,在稍陡峭的地方则开垦出梯田,一层叠着一层,沿着山势而上。在平坦的地方,则建房子或者干脆,开一大块水田出来,插秧灌水,收获来年的稻谷。也有人家把房子安放在海拔稍高的地方,巍巍然有种身处高出,一览众山小的架势。大自然总是漫不经心地随意创造出山的各种形态,人们对大自然的任性也没有丝毫的在意,他们虽然不能改变山势,却能依据山势,随遇而安,落地安家,一不小心,便在这小小的一隅,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走过脐橙路段,此时山上的大部分树则是一些四季耐寒的松柏或者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灌木。人烟也比较稀少,入目的甚至是一些废弃的民宅,他们为什么要搬走呢?是高山移民搬迁政策还是受到过什么自然灾害?亦或是一家人都外出谋生去了房子才闲置下来?原因不得而知,然而看着荒芜的人烟,心中总免不了感概:大山赐我以馈赠,我还大山以宁静。往往两山之间,会形成一面湖。汽车刚穿过一座大山,踏上一座高桥的时候,撞入视线的就是一道宽广明静的湖面,从车窗看远处的湖面,似乎平静地没有一丝丝涟漪,就像毫无摩擦力的平面,然而当你集中视线观察桥下的湖水,会发现湖面有着不小的水波,或许是微风吹过,拂乱了一湖清水,也许是过往船只驶过,留下久久不灭的足迹。谁关心这个呢,世界上不是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么?干净明亮的湖面是最好的镜子,把四周的山色人烟都照应在湖面上,湖面把高山硬生生分成两半,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水面上。山山水水相互构图,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水墨山水图。大自然的手笔总是那么让人惊叹。架在湖面上的桥也像是一条飘带,生生让湖水的轮廓也显示出了一丝丝优美的曲线。在大山林立的地方,水路运输大概算是很方便的一条渠道了,大湖通到哪里,就能把货物运输到哪里,运输量大,运输相对安全,也方便快捷。这便是大自然又一次对人们的馈赠。据说以前没有修高速公路的时候,从县里进市区就要经过一段水路,今日大概体会不了那种船行水中央的感觉了。

每次穿越山腹,走过的最多的路当属隧道了。有的隧道很短,从进入到驶出也就仅仅几分钟。有的隧道却很长,长长的隧道仿佛没有尽头似的。一进入隧道空气似乎一下子就被黑暗吞噬,然而过不了几秒,等适应了隧道里的灯光,空气又慢慢恢复到昏暗的状态来。窗外晃过的灯光残影连成一条光带,让人有种正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的错觉,说不定某辆车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刻,时空刚好在山腹中的隧道中裂开一道缝,本是穿越的隧道,在出隧道再次见到天空的时候,却已经穿越时空,看到的是几千年前的蓝天了。听起来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出隧道的时候,入眼的是满满的天光,此时大概有种叫做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吧,长长的暗淡的隧道终于穿过去了,再一次见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前后的鲜明对比,让人更加意识到光明的可亲可爱了。我想,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黑暗时期,不管这个时期多么漫长与难熬,但是只要心存光明,黑暗总会过去的吧。等到迎接光明的那一天,也能长长地舒一口气了。

天色渐晚,天地间也似乎慢慢镀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青山也成了暗影,星星点点的灯火陆续盛开,为还在路途上的人儿送来淡淡的温暖,这与家里的那盏灯火是多么相似啊!

六小时后,汽车到站,我虽然没有休息,但是一点也不疲惫,因为我,没有错过路途上的美好风光!

篇4:乡村风光散文

乡村风光散文

乡村,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花儿的芳香,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嫩绿的麦苗。春风轻轻地吹来,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麦浪,此时,人的情感和思绪也随着麦浪的波动,久久不能平静。

乡村的田园风光,真如一幅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光彩耀人。黄昏时节,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的田野上漫步地走来,霞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太阳落山了,但天空还是很亮。

蓝天上,点缀着几朵淡淡的.白云,它们透出一丝清雅的美,仿佛就像蔚蓝的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只小船,此时的白云,已被霞光披上了一道金黄色的外衣。

树上和草地里嬉闹的小鸟,渐渐地安静下来,也许是黄昏的来到,它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鸟巢安息。 当落日把最后的一抹霞光带走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

此刻的乡村也变得朦朦胧胧。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着旋转静静地流过,偶尔,有些鱼儿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水中,鱼儿的嬉闹给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夜幕降临,乡村、田野、树木、小河渐渐地模糊不清。

偶尔从乡村中,传来一阵阵小孩的喧闹声,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渐渐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弥漫的夜色所笼罩。

那诗意般的黄昏,令人心醉,让人沉静在大自然的美丽中。

篇5:家门前有条槎白河散文

家门前有条槎白河散文

童年那会儿,我特别喜欢玩水。那时候还不会游泳,看见别人在黄浦江上劈波斩浪,心里真是羡慕得没法!等到上了小学二年级,我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家门口就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听当地的农民讲,它的名字叫槎白河。

槎白河的水可真清啊,站在岸边上,透过铁黑泛绿的水草,可以看见鱼儿在欢快地游。我生性好动,一点儿也耐不住寂寞,每逢到了夏天,便约上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偷偷地跑到河里去“戏”水。小明总是当“头”,他是咱们的“司令”。小明的爸爸是个开车的司机,他用汽车轮胎,给小明做了个顶顶高级的救生圈,我们抱着它,就哪儿都敢去了,所以,我们捣鼓啥都得听小明的,——我们认了。

通常,大家伙都是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拎着书包,直奔槎白河。家是不敢先回的,母亲不准我去河里“戏”水。她时常对我讲,天热了,河神爷就睡不着觉了,河神爷要做坏事呢,它专门抓小孩。谁家的小孩被它捉住了,那这孩子就再也回不了家了。母亲的口气极其冷静,又显得异常缓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咬着牙从嘴里“嘣”出来,我听后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可还是鼓起勇气,颤颤地发问,“那河神爷住哪儿呀?”母亲就又告诉我:“它就在河里,在浪花深处,有时候还躲藏在密密的水草里”。

初听心里总是怯怯的,有十几天,我连槎白河的岸边都不敢去。

小明他们可比我“虎”多了,胆子又“贼”老大,反正,每当我独自一人“宅”在家里时,他们照样在河滩里“飘”,有时候,还能逮上来几条油黑闪银的大鲫瓜子,摸好多好多的田螺,蛤蜊,和蚌壳什么的,最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能长时间赖在河里打水仗,眼下,连最愚笨的二娃子都能“躲”进水里往前窜上个两,三米远呢……终于,我再也忍不住了,他们都好好的,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大概,这槎白河里根本就没有母亲常念叨的“河神爷”,——既然没有,那咱还怕啥呀?!从此,我就又和小明,二娃子们“搅”在了一起。

在河里闹腾真比在岸上痛快。小河水清澈透明,我仰身躺在小明他爸爸做的救生圈里,双手在轻轻地划动着。蔚蓝如洗的苍穹深邃而纯净,那一片片洁白轻盈的云彩在旷莽浩博的无垠处悠悠地悬浮着,一群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唱着动听的歌儿飞向了远方。碧波荡漾,凉风轻拂,笑声琅琅,水花四溅,这是一个极为快乐的世界!许是天天在河里扑腾的缘故,也不要谁来教,却并没用太长的时间,我就学会了游泳。不过咱最初的泳姿实在有点难看,和北极熊差不多,我只能用“狗刨”,人累个半死,却只前进了三,五米。寻常的日子,总是小明,二娃子这两人一入水就往河深处去,一会儿蛙泳,一会儿潜底,比试着谁更厉害。我可不敢,手头若是没有救生圈,我就只能在浅滩上打转转。那天,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了一个小朋友,瘦瘦小小的个子,看起来,年龄似乎比我们还要小好几岁。他穿了一条深红色的游泳裤,独自一人,小心翼翼地爬到了水泵房门前那根碗口粗的铁管子上,铁管子离河面差不多有四,五米高。就见那个小男孩高高地站着,双目凝视着远方,弯腰,收腹,双臂轻轻张开,两脚猛地一蹬,灵巧的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悄然没入碧绿清澈的水中,在足有七米远的地方才露出小男孩黝黑精壮的身影。一时间,我们都看得呆了,胸海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上岸后,大家伙儿什么话都没有说……

第二天下午放学以后,也不用谁打招呼,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就全都呼啦啦爬到了那根铁管子上,头冲着水面一阵子猛扎,我心里非常清楚,他们可都是响当当的汉子,小明,二娃子们从来就没服过谁。只不过,我可是亲眼看到的.,小明一开始练跳水,身子总是平平的“横”向空中,在入水的一刹那,就听见“啪”地一声巨响,白得泛青的小肚皮顿时就变得通红,那情景,绝对够得上惨不忍睹。其他人见了,便只好改跳“冰棍”,动作单调而呆板,一个个直挺挺地跃入水中,激起好大一片浪花……

我终于敢上深水里闯荡了。不再象北极熊似的单单是“狗刨”。象侧泳,“探底”,自由式,等等,都可以来上两手。我最喜欢搞恶作剧了,常常在浅滩处掐一截芦苇,慢慢地在水底下“逛”;我还特别愿意睁着眼睛看四周的景物,嫩绿青白的小草在缓缓地起舞,而幻想中的小鱼小虾却早已不知了去向。最叫我激动不已的是如果刚巧碰上我的小伙伴们在我的头顶上“兴风作浪”,我便会趁机伸出手来,或挠这个一下脚丫;或拧那个一下屁股,直把他们吓得失声大叫:“妈呀,这里头有水鬼,这里头有水鬼……”四肢在拚命地扭动,那惊慌恐惧的神态,真令人兴奋不已。

一晃时光已匆匆过去了四十多年,那条两岸绿竹成林,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槎白河早已变得污水翻涌,腾起阵阵刺鼻难闻的气味。于是,每逢夏季到来的时候,便常常回忆起少年时代和小伙伴们戏水时的情景……

篇6:寻找代食品散文

寻找代食品散文

我的家里保存着五十几张粮票,所谓粮票,就是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用以表示粮食数量的票证。那时候,物质奇缺,一切物质都必须凭票供应,粮有粮票,油有油票,布有布票,棉花有棉花票,线有线票……可惜其他票都没留下,只留下几十张粮票和一个购粮证(那时习惯称“卡片”)。每当看到这些东西,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浮现在眼前;那段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岁月的痛苦往事,就会让你泪流满面……

时间上溯到一九六零年。这一年秋天,粮食供应越发紧张了。原来供应的粮食量就不够吃(一般人是27·5斤,中学生是31斤),而供应的粮食品种也发生了变化,尽管之前供应的绝大部分是苞米,但毕竟能吃;可后来竟供应一些什么蚕豆啊,大麦米啊等等几乎不能当正经粮食吃的东西,所以,每天都吃不饱,一天到晚,饿得就想吃东西。

那时,我读初中二年级。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肚子就饿了,哪有心思听课啊,看老师在黑板写字,就偷偷地从兜里套出点蚕豆吃。下课了,同学们全围着火炉子烤点苞米粒啊什么的。到了后来,由于全国搞大食堂,家里不允许存一点粮食,没什么带的了,就饿得更厉害了。于是大家就故意把火炉子的炉筒子弄倒,造得教室里全是黑烟,老师没法上课,待一会就回办公室了。这时,大家再把炉子弄好,围着火炉子烤火,说一些最爱吃的东西,解解馋。大家管这叫“精神会餐”。还记得有一个偏远农村的同学,家里房前屋后种点苞米,从家里带来一兜子炒好的苞米粒,放在书桌里。下课时去上厕所,教室里的同学,趁他不在,一拥而上全抢光了。气得他回来后破口大骂。之后,他就把再从家里带来的苞米粒装在书包里,无时不刻地背在身上。上黑板答题背着,上厕所背着,做课间操也背着----说实在的,做操时真不太得劲,随着动作,那个苞米兜子上下左右乱悠荡,有时还窜出一些苞米粒子。那时,学校发动全校学生上山采柞树叶子,粉碎后掺在苞米面里,做成的窝头是褐色的,很难下咽。学生饿得受不了,老师也是血肉之躯啊,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也顾不得教师的尊严了。记得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独身,饿得挺不住了,竟跑到第三粮站,用一个铁罐头盒舀了一盒大米就往外跑。结局当然是“偷米不成,丢了名声”了。

学校住宿生如此,我们走途生也好不哪去。秋天时,就捡一些干白菜帮子,挖一些白菜根子或一些野菜,掺在苞米面里吃。到了冬天,就到铁路旁的榆树干上扒一些榆树皮,回家用老菜刀剁碎,掺在苞米面里。还有的人家把枕头里的谷瘪子倒出来,磨碎掺进苞米面。当时,觉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淀粉”的代食品。其实,这种东西就是造纸厂生产的纸浆,但必须要用苞米秸子去兑换。附近的苞米秸子早就没了,正好学校长期放假,我就翻过家南面的大山去找苞米秸子。踏着很深的雪,我爬上山顶,到了山的那一面,终于看见一片苞米秸子。我割下来,捆成四大捆。然后就扛在肩膀上,慢慢地往山下走。山很陡,雪又大,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栽倒在雪坑里,灌一裤筒子一袖筒子雪。就这样,总算对付到了家里。第二天,再把苞米秸子装上爬犁,拉到造纸厂排号,过了秤,交了钱,就到一处铺着荆条编的帘子那,那上面有很多用洗脸盆子扣的所谓“淀粉”,已经冻成了一坨一坨的,用尖镐刨起来,装在爬犁上拉回来。原来居民组有大食堂,后来别的人家都不去了,我们家不敢不去。到后来,六个炊事员加一个管理员就给我们一家做饭,所谓的饭,就是一铝锅稀溜溜的'高粱糠粥。高粱糠这种东西吃下去就干燥,一到大便时,太痛苦了。后来,托人买了一种叫什么双醋酚酊片的缓泻药,才缓解了一下。就这样,总算熬过了冬天……

第二年春天到了。又可以挖一些野菜充饥了,最受欢迎的野菜当属一种名叫“老牛筋”的野菜,掺在苞米面里,没有外味,吃起来还挺筋道呢!所有的人都饿怕了,于是家家开小股地,也有人叫小片荒,山上到处是开荒的烟火。到了秋天,家家收了不少粮食瓜菜,再也不怕挨饿了。

我看了一下购粮证,最后一次买粮是1992年8月13日,只买了2·5斤豆油。我保存的粮票共有56张,有全国的,也有省内的;有10斤的,有5斤的,有3斤的,有2斤的,有1斤的;最有意义的是,还有一张1两的,因为从这张粮票上,我们能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粮食该有多么珍贵!这些粮票永远警示我:一生一世都要爱惜粮食。

篇7:我们这一代散文

我们这一代散文

下午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顶撞了直接领导两句,虽然一时气氛很紧张但最后终究缓和,等慢慢梳理解决问题,尽管工作琐碎事务繁杂,发现自己学习进步的还有很多。下班后,独自走在厂门口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上,迎着一竖烟囱背后的晚霞,竟发现同样的下班时间夕阳的高度比冬天上升了很多,猛然间觉得,季节回春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相比以前遇到类似的情况,心里多半是有些胆怯害怕,不过经历了半年的工作生活,慢慢承担一部分责任,人来人往中渐渐熟稔解决各种事务的方法,心态也更加平和。有时静下来想想,虽然褪去学生时代的稚气惶恐,但是不是过于世俗,莫名的压抑,而且这种感觉在一天天加深,每天考虑着工作、薪资、情感挣扎着和周围同龄人比拼分享,没有再多的话题。过年回家,幸得挤出一点时间原先几个兄弟在年前小聚了一次,时间虽不长,但大家连一顿完整的饭都没吃完,有事必须提前走的或耽误吃不成的,最终留下来的在一起聊天,讨论最多的问题也大多是工作、家庭、爱情等一些现实不过的问题,自己在一旁不禁暗叹,一群充满朝气的同学少年几时变成了一帮老男人了。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在不断变化推进的时代,将现实的本来面目也越来越早的传递给属于并创造它的人,最终成了我们都渴望自由,但我们也追随现实。

当年80后狂傲不羁、垮掉的一代,在广受社会诟病批评后,慢慢冲破压力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对前辈的老成持重,他们也算很早的担负起了整个社会赋予的.责任,但骨子里的棱角也依然清晰可见。轮到我们任性的90后,奇葩的95后貌似我们更早的溶入了社会的生活,在一起比拼任性、奇葩的同时,也同样在考虑工作、房子、车子的现状。之前想能不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再找到一个好工作,到最后收获一切,而现在社会快速的变化,当重金换来的一纸文凭加二十年的寒窗守候并没有那么贵重时,好多人都开始另辟蹊径,尽量在最早的年龄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迎合这个浮华重金属的时代,从简单快乐到入世随俗不知疲倦再到心力交瘁伤痕累累,所有的东西好像都要用金钱来做唯一的标准,口号里要赶超一切,其实内心深处是面对未知工作生活深深地焦躁和不安。

聚会时,有兄弟说如果不是考虑到女朋友自己以后都有可能出家,在带头劝说批评他重拾信心的时候,其实很欣喜周围还有真正的爱情。社会躁动了,人情最后的一方净土也变得不安分,不想对现在的爱情婚姻评头论足,但至少可以肯定,她悄然变化的太快太多,物质主导感情的现状已成大多数人心照不宣的默许。不知道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太过迅速,还是这一代人追求方向的变化,好像两颗心的结合物质要与感情并重,甚至高于感情才能维持即将共同面对的生活,为了保持各自期许的“美好未来”双方都在夜以继日的努力奋斗争取,很容易受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忽视了人性情感寄托的实质,往往得了天下,失了精神家园,这可能也是现在很多有钱人生活并不幸福的原因吧。同龄中很多人一直单着,时常抱怨没有合适的对象,了解多了,其实很多并不是没有喜欢的只是自己给自己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正如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都很相爱,我在向往物质,你也在向往物质。

提起幸福,现在耳边经常被说起的话题。在我们这一代人享受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今天,幸福本来应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而现在似乎变得不那么简单。好多人一直在问“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过多的询问从反面证实了大多数人内心的不确定和不幸福,往往需要外界的回答对比来安顿一下自己内心的空洞。在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都太容易满足以往任何时代都不曾得到的便利,但又是空前的不会满足,总是在追逐可能会得到的一切,就像平时被教育的那样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争取,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停歇,空出时间回头看看自己拥有的一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感觉自己还有没有完成的任务,没有达到的目标,一直在奔跑,最后只感觉到累了,也常常没有了幸福。

经常出去很喜欢坐在公交车靠窗的位置,来打量上车下车的人,亦或在站牌等车时观察来来往往的车马人流,人生百态,有的急急忙忙追赶奔跑,有的稳如泰山昏昏入睡,有的扶老携幼有的独来独往,有的……每一个面孔都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我们独一无二的存在。或许我们都太过匆忙,过分融入了这个人利物利的时代,恍如《中国合伙人》里成东青说的:“不知道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不能否认社会的进步愈加催发着一个更加光明时代的到来,压力及动力,但一代人的认同感幸福感也同样重要,当青春不再年轻,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加空灵洁净深邃的灵魂,免于随波逐流,释放内心苦苦挣扎的矛盾,在这稍纵即逝的时代,即使我失去了天下,我至少还有你,即使我失去了你,我还有四季轮回和午后的阳光……

篇8:代食品的散文

代食品的散文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代食品”这个词汇是相当陌生的,但在上世纪农村中却十分流行。那时粮食紧缺,一个人每天的“计划”还不足一斤原粮,加工成细粮只有六七两,因为劳动强度大,又难得见到荤腥,饭量大的吓人,一个大人每餐都能吃得下二斤米煮的饭,那点“计划”只够填牙缝,于是,五花八门的的代食品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说白了,代食品其实就是用来代替粮食填饱肚子的副食品。代食品虽然品种繁多,但因各地的条件不同,常用的主要品种也不尽相同。记得,那时我们特别羡慕丘陵山区里的农民,那里的代食品主要是红薯和土豆,作为代食品,那两样东西可算得上是最高档次了,在我们那里,最紧张的时候,那两样东西是要用粮票才能买得到的,一斤粮票买6斤(听说有些地方也常在城里的居民口粮中搭售过少量红薯干)。我们那里地处江淮平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不生产红薯和土豆,没福气吃到那样高档的代食品。在我们吃的代食品中,数量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主要是胡罗卜,同时与之相搭配的还有南瓜和青菜。

胡罗卜,据说它是四千多年前的一种古老的蔬菜,十四世纪才传入我国。现代的营养学家们对它赋与了许多溢美之词,说它所含的胡罗卜素是抗癌明星,日本人称它为人参,现在,它不但是中国人菜篮子里的常客,就连许多豪华西餐中也都有它的身影。想到我们曾用它当了十多年的代食品,在最困难的年代里,甚至还将它当着唯一的主食,用佛家的话来说真是罪过。因为我们那里全是黏土,种出来的胡罗卜个头不大,如果种得密一些,一根胡罗卜只有指头般大小,品种也与现在市面上常见到的不同,颜色是黄的,不像市面上那种红色的傻大个儿(那种胡罗卜在苏南、上海一带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丁香罗卜)。不过,黄色的小胡罗卜。吃起来口感要比红色的好得多,它肉质紧密,还有点儿面,更适宜当饭度命。记得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后来的几年中,生产队里每年都要拿出一块地种胡罗卜。那时社员的口良计划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的,如果私自多分一点给社员就叫“私分”,弄得不好,队干部会掉乌纱帽,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种点儿胡罗卜分给社员也算是打的“擦边球”,既能解决群众的困难,也不会因此爱处分。1958年冬天,队里的公共食堂散伙后,大部分生产队都没有粮食分给社员,如果不是队里种了几亩地的胡罗卜,滞留在村里没有外出逃荒的人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饿死。记得那年冬天,地里的胡罗卜吃得差不多了,连罗卜缨子都当了口粮。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农村的形势好些了,胡罗卜成了粮食的.配角,虽然也有时会喧宾夺主,但主角还是粮食。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出生的人,儿时都有一段吃胡罗卜的记忆。那时,在冬天和早春的好几个月里家家都离不开胡罗卜。除了集体能够分一点,自留地上也都要种一茬胡罗卜,大都是夏熟栽南瓜,南瓜成熟得早,立秋前就能扯藤种胡罗卜。冬天的胡罗卜耐贮藏,一直能吃到早春二月。有的人家自家种的不够吃,就行船到东台、大丰那边去买一些回来,或者是拿一些米去兑换。那时,东台、大丰黄海边上,河水是咸的,不能栽种水稻,稻米极金贵,那里都是旱地,胡罗卜种得多,几斤米就能换到上百斤胡罗卜。不过那里是砂土,长出来的胡罗卜个头大,肉质松,口感不好,但也没办法,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将就将就。

胡罗卜的吃法主要用来煮饭或煮粥。煮饭时,事先将胡罗卜洗净剁碎,最好是能剁得像玉米粒一般大,再在其中掺上一些米,随冷水一起下锅煮。如果米放得多一些,那种饭很好吃,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连嚼都不用嚼。假如再有一盆咸菜煮小鱼佐餐,就是那时难得享用到的大餐了。粮食最紧张的那几年,婚丧嫁娶请人待客,最后的主食就是这种胡罗卜饭。不过,家中胡罗卜库存不足的人家是很少舍得吃一顿胡罗卜饭的,他们大都是吃胡罗卜粥。煮粥时,薄粥锅里放一点未经剁碎的整棵胡罗卜,盛到碗里,喝一口薄粥再咬一口胡罗卜,一顿能喝得三四大碗。没办法,他们家胡罗卜不多,又没钱出去买,只能混个软饱。

到了春天,气温高了,胡罗卜里面会生一种极细的小红虫子,生了虫子的胡罗卜就不好吃了,最主要是煮不烂,吃在嘴里还有一种药味,即便如此,仍然一点也也舍不得扔掉,那段时间代食品青黄不接,胡乱地吃一点总比空着肚子好受些。胡罗卜全部吃光以后就吃老青菜,那时的青菜已经老得不能再吃了,人称“老壳菜”,市面上只有分把钱一斤,两三棵就有一斤重,菜心里还都夹着一根很粗的被掐去顶花的菜苔。吃的时候都是将那其剁碎了混一点米煮饭或煮粥,记得特别难吃。老壳菜只是过渡性吃一段不长的时间,队里就开始刈绿肥窖泥塘了,此时的绿肥便成了社员的代食品,我们那里种的绿肥叫黄花草,学名叫黄花苜蓿,苏南那边种的是紫花苜蓿所以叫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因为黄花草可以当代食品,队里隔两三天就会分一点给社员,如果分到的不够吃,夜里就再到地里去“偷”一点。不过那时的黄花草已经很老了,不曾长老的时候谁也不敢动,队里是有专人看青的。用黄花草作代食品还不如老壳菜好吃,特别是那时节的黄花草已经结了种子,种子上有一圈软剌,下咽的时候,喉咙口很难受。还有些上了岁数肠胃又不好的老年人,吃过后总会用手捂着肚子,说肚子里好像有草把揉,这就是那时常说的“搅人”。记得那时我虽然还挺年青,但吃多了胃内也同样会被“搅”得很难受。

黄花草吃过了,代食品就彻底断档了,此时,有些会过日子的人家还能存有一点胡罗卜干,那是冬天将罗卜切成条晒干贮存起来的。胡罗卜干是高档的代食品,将它混在米里煮饭煮粥都很好吃,甚至还能吃出一点干红枣的味道。不过,那种奢侈品存量不大,大多数人家没有,没有的人家只能一天喝三顿薄粥。曾有人调侃说那段时期个个庄子都是“祝(粥)家庄”,人未进庄就能听到庄上人喝粥的声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得了土地的农民才真正地告别了代食品。一段时间里,胡罗卜在农村几乎绝迹,无论电视中怎样宣传它是如何如何的有营养,他们都不愿再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只有城里人还会买一点用来配菜。时至今日,当年的那些代食品好像反而又成了人们的新宠,不但红薯、胡罗卜堂而皇之地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就连黄花草、碗豆苗这些代食品中的另类也都在豪华大酒店的餐桌上现身。那些红光满面,挺着啤酒肚的人,为了延年益寿,特别青睐这些当年的代食品。不过,时代变了,人们再也不会再吃那种生了虫子的胡罗卜和夹着菜苔的老壳菜了。当年吃这些是为了度命,现在吃它们则完全是为了养生,营养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据说现在由三高引发的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已经成了国人的最大杀手。

说了这么多关于代食品方面的话题,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这方面的记忆实在太多了,今天就说到这儿吧,就此打住。

篇9:代小狗立言散文

代小狗立言散文

俗话说,狗通人性,此话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窃以为,狗既通人性,亦必富人情、必谙人理,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们也不会没有话语要对人类述说。请诸君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家的小狗,看看它是否跟你有话要说,再仔细揣摩一下,它究竟跟你说一些什么。据余对小狗性状多年的观察、体悟,测其胸臆,写成此文,代小狗立言如后:

我叫汪汪,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一个很可爱很可爱的生命,是大地上的一种极有性情的生灵。作为你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很想与你们交流沟通,增近了解,扩大共识。下面就是我最想最想给你们说的一些话。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要尽快让自己融入到你能够融入的集体之中,让别人知道,你已经成了他们之中一个成员。并且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之中非常可爱、非常有趣的一员。

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自己地位卑微而轻视你自己,你总是有些用处的,你绝对没有任何可以自卑的理由。

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鲜明的主人翁的意识,并以这种态度去赢得人们的信任。

要懂得爱,要明白无误的知道,在这个世界是有人在爱着你的,你也要去爱他们。

对爱你的人切不可冷淡,上班的时候,至少要送他(她)到门外,回家的时候,要亲亲热热地去迎接他们的归来。

开开心心地过日子,绝不将烦恼保持过夜。

不管贫富,都要对生活保持充沛的热情,过好每一天。

对家庭保持高度的忠诚,尽心尽力地看好自己的家。不管这个家有多贫穷,也不要抛弃它。

不要错过跟家人交流的每一个机会。

不要随便乱叫,否则,你的声音就引不起别人的重视,而且还会招来反感和不信任。

当然要叫,但是,要叫就一定要叫出一点名堂出来,用你的叫声来证明你的`价值。

要声援正义,共同应对不义,使之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到了陌生的地方,最好夹紧自己的尾巴。

不是不可以摇尾巴,但只能用来表示你的亲善和友爱,而不是用来乞求别人的施舍或怜悯。

童叟勿欺,切不可吓唬老人和小孩。

对异类要保持灵敏的嗅觉。

要充分利用耳听八方的优势,在万籁俱寂的时候,去倾听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跟喜欢跟你逗乐的人撒欢撒娇,让他们知道你很有趣味,你很重情感,很懂得生活,在家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快乐的氛围。

如果受到了责备,呵斥,就找个地方静静地呆下来,反省自己的过错,并且改正过错,争取重新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受到了爱者的委屈,千万不要丧失信心。

谁都会遇到挫折,一旦落水,就尽快爬上岸来,赶快把水抖干,并且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洗礼。

落水之后,是可能有人把你当做“落水狗”看的,但只要你能把身上的污水抖个一干二净,重又精神抖擞地上路,谁还再会把你当做“落水狗”看待呢?

吃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细加品味,并不忘藉此感念天恩。

决不暴殄天物,即便是一根骨头,也要让它得到充分利用,不可随意将其轻易糟蹋浪费。

要让人看出,你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你是以一种很热情、很饱满的情绪在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的,你是有一点精神的。

请多注意锻炼身体!——瞧,太阳出来了,这天气有多好呀!出去走一走,跑一跑,活动一下你的筋骨,千万别辜负了好天气。

这就是我最想同你说的一些话。

话就说到这里,希望今后多多保持沟通。

篇10:山西风光写景散文

山西风光写景散文

朔州

神头泉

神头泉,发源管涔山;潺潺圣水,涓涓细流汇桑干。急驰奔幽燕。闯险滩,峡谷逶迤;浩浩荡

荡,灌溉万亩田。自古以来,雁门关外风雪寒;壮士血,染红疆场,辉映宵汉;杨家将

镇守三险关。敕勒川,风吹草低,处处牛羊再现。

崇福寺

崇福寺内三大殿,泥塑佛像形威严;人间追求真善美,且燃香火八百年。

又:玲珑剔透古佛塔,身首分离唯存刹;两岸何日能统一?完璧归寺迎回家。

平鲁吊李林烈士陵园

巾帼英雄数李林,血溅山河献玉身;祖国是母亲,儿女情更深;抗日救国难,弃家奔前线;

南洋已成梦,魂伴长城眠。

芦芽山抒怀

平生最爱攀高峰,壮丽山河装胸中;高歌一曲对长空。

芦芽山上迎疾风,满山遍野云涛声;回归自然乐无穷。

汾河源。冰洞

汾河发源宁武山,宁武山上有奇观;万年冰洞永不化,自今仍是大迷团。

应县木塔

释迦木塔应县北,千古一绝堪称魁;统体塔身无金石,凌空四周燕雀飞。

风雨雷电木不朽,地震洪水难摧毁;惊叹祖先技艺巧,华夏文明倍增辉

右玉精神赞

人人爱唱走西口,西口究竟在何处?右玉偏僻又荒凉,风沙狂刮猛如虎。

客商来往匆匆过,心情悲伤望归途;杀虎口呵杀虎口,杀虎吃人不留骨!

改革开放三十年,艰苦奋斗走新路;要想致富先栽树,创业不怕累与苦,

流血洒汗谋幸福,荒山变绿人变富;喜看今日新右玉,小康路上迈大步。

篇11:下溪口风光散文

下溪口风光散文

今天早上,六点半就起了个大早,主要是受外戚老婊之邀。也就是我老伴姑爹的姑娘的姑娘结婚。

由于从宜昌城出发到老婊家的长阳磨市镇下溪口,相隔一百五十多华里路程,加之我们还是第一次前往老婊家,对整个道路是两眼一抹黑。

我们清早七点从家里出发,还好街道上行人车辆不是很多。按照平时,或者说上下班的高峰期,你即使想出城,少说也得近一个小时时间不等。这天清早我们小车在出城的宽阔大道上,畅通无阻,只用了不到十五分钟,小车早已来到了联棚收费站,收费站进出的车辆很多,我们的车装有ETC,免去了等候的麻烦,直接从ETC专用通道过去了,过了收费站,小车便行驶在了去长阳县城的高速路上,这一段是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中的一段,虽然全长约16.2km。起点位于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岸,终点位于长阳县白氏坪。但沿途要穿过四个隧道,刘家坳隧道、殷家岩隧道、章家槽隧道、女娘山隧道,全线共设置3座上下行分离2车道隧道和1座合建4车道连拱隧道。

走完这四个隧道,行驶一段长长的下坡路,标示牌上“长阳县城出口”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从出口进入匝道,不多会儿就来到了“白氏坪出口收费站”。我们仍然从ETC通道出去,再走一段宽阔的公路,我们的车汇入到了县城街道的人流、车流之中。

我们在县城作了短暂的停留,又继续行路,过清江桥,翻金子山,穿高家岭,磨市镇——救师口就闪入到了我们的视线中。

这段路,我们曾经从这里走过几次,还比较熟悉。但往下到老婊家的下溪口方向,我们就比较陌生了。到了救师口,为了等姨侄儿子随我们同行,又耽误了近四十多分钟。等他忙完手头的工作,时间已近中午十二点。姨侄儿子上了我们的车,我们继续前行,车过柳家院走不多远,小车左转进入一条狭窄的乡村公路,路面比较窄,来往的车辆比较多。

沿着这条狭窄的公路,大约行驶了五、六分钟左右,右前方一条斜下坡,我们顺着这条斜坡,便来到了水库公路,车行水库公路上,向西看,别致的一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在小洋楼屋后成片的蔬菜地,白菜绿油油的,一行一陇,葱茏一地。向东看,像是一面偌大的、明晃晃的镜子,蓝天白云、远处的山,近处的水相映成趣。

水面上是成千上万的网箱。“山如青罗带,水如碧玉簪”碧绿的清江水是锦绣长阳的最大亮点,也是磨市当地村民水产业发展的天然基地。

隔河岩、高坝洲库区形成以后,在这里形成了15.6万亩的优质库区水面,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无污染、天然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II类水质标准的优质水源地,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这里出产的清江鱼体色光亮、肉质细嫩、汤汁洁白、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走完水库库面公路,前面出现了一条岔道。我们茫然不知所措,该走那条道呢?我们心里根本就没有底。拉开车门,走近水库边,看那浩瀚宽阔的水面远处,有一条渔船向我们这边划过来,等渔船靠近水库边,我们才看清船上是一个约莫五六十岁年纪的大爷。

“大爷,向您打探一下到‘下溪口’该走那条道?”

“下溪口?是下溪口么?”

“正是。”

老大爷用手指了指。

“谢谢您!谢谢您了!”

我们依照他老人家指点的方向,傍左边一条路继续前行。沿途岔道太多,这到老婊家究竟怎么走?这中间就有一位大伯给我们把去路指反了,害得我们小车在这一片丘林地带,打着转转儿,枉走了七、八里盘山公路。我们是一路走,一路用手机与老婊不断联系,好不容易翻山越岭,七上八下最终才来到了终点——老婊家。

老婊家坐落在丘陵的脊梁上,房屋前面是一条狭长的低谷,谷面地势平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

站在脊梁上,我们大家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同时也惊奇的发现小草从地下冒出了头,闻着芬芳的泥土味,好奇的张望着世界。刚融化的雪水哗哗的流着,喝一口甜甜的,凉凉的。已到正午,远处的许多农家房屋的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好像一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阳光照耀下婀娜多姿。田野里农民们在种地,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色。

老婊房屋对面又是一道绵延的丘陵,向东、向西无限延伸,各个丘陵脊梁上到处分布的是一幢幢农舍,崭新的砖瓦房,平坦的水泥路、干净的自来水、洁净的厕所、畅通的渠道、亮丽的'庄点、标准化的场道,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

如果说有这样一个村落,它集罕见的溶洞群落,醉人的溪谷风光,但又是昔日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战遗址、红色苏区、沉淀亿万年的化石群及奇形怪状的石林遍地,还有神奇的三国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农家传统文化集一身的村寨。你能说不心神驰往、魂牵梦绕么?而眼前的下溪口就是这样一个令你神往的地方。在它附近不远有个“驻马溪”,这驻马溪曾经是刘备在此屯兵、马的地方,相传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逃磨市的“马鞍山”,遥望长江方向火光冲天,令他神伤。

看着这一道道山梁,山梁中横七竖八的公路纵横交错,历史上那波澜壮阔的那一幕又闪现在了我的眼前,萦绕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蜀道难·其二原文及译文

诗仙李白作文

诗仙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诗仙李白诗歌

《蜀道难·其二》鉴赏

古诗全诗翻译赏析介绍

诗人李白简介

诗仙李白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简介

迪塘古村美文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陇西代家门风光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课文《早发白帝城》的教材解析2022-12-05

《诗人李白》读后感2023-10-15

关于李白的资料2023-04-21

渡荆门送别教案2023-09-09

浅谈诗仙李白2023-10-30

历史散文2023-08-01

河传·秋雨原文及赏析2023-11-11

人间天国散文2023-10-09

关于史记读后感心得体会2024-01-2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教案2022-09-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