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的诗文

时间:2023-01-25 07:50: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少年游的诗文(精选9篇)由网友“ochreonion”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少年游的诗文,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游的诗文

篇1:少年游的诗文

关于少年游的诗文

客行难止,鸥邀难拒,重傍昔时云。园篱香掩,市声耳净,如隔俗间尘。

逐浪最能疏诗卷,犹易远芳樽。却负檐前双飞燕,宵宵待,唱诗人。

柔心成铁,多情似剑,能折老诗肠。意马孤行,月舟数渡,弦断凤求凰。

犹堪笑、抱琴追抚,声迫绕雕梁。坐待芳音,默依长夜,愿忍百回伤。

随波消息说谁知,舷外独鸥飞。近窗风语,遥天云影,都守客心私。

江湖更结无情网,殊岸亦难栖。欲借蟾光,递传归意,圆满又何时。

梦中犹织旧春芳,佳境岂能忘。蝶穿花林,舟摇波处,每动老诗肠。

花林却恨难依傍,波亦系无缰。落月无情,故园应记,望眼几回凉。

篇2:少年游作文

少年用他的眼睛看见了、闻到了、摸到了,仿佛所有的感觉都能用那双眼睛发现———这美丽的世界!

田野从远处走来,春天来了,少年看到了绿色的新生命,他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春气息。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枝不再光秃,而有了嫩芽。露水回来了,在清晨和傍晚润湿了田埂,悄悄地挂上田间。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春天到来了!”少年静静地想。

从小生活在乡村的少年,他最熟悉的便是大自然。从天空中白云移动的轨迹中,他能够判断出天气的阴晴;从河渠中浮冰的消融中,他能够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从田野间花朵的盛开与枯萎,能够察觉季节的变迁。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他拥有一对清澈的眼眸,也是他骄傲的所在。

然而,少年的生活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一丝改变。站在窗边远眺前方,原本干净的视野中似乎浮起了一层薄薄的雾,不像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水汽,手指轻轻一抚便可拭去。少年用力眨了眨眼睛,试图用眼眶中的液体湿润眼球,接着抬起手臂用手指使劲搓揉眼眶,但是一切都于事无补。

原来是那双万能的眼睛消失了!因为一份吸引。

他抬头眼睛死死地盯着放在书桌上的智能手机,一跨步就冲到了手机前,解开锁屏,沉浸其中。游戏中的春天很明确,道路两侧的树叶是绿的,树上的花是艳丽的。他沉迷这,一日、一月、一年,原来这么快呀!

然而他没有察觉到的是他的视力也已经大大下降。由于看不清远方的事物,少年的活动范围囿于狭小的室内。红润的脸庞渐渐失去光彩,洪亮的嗓音变得微弱而无力,强健的身躯退化得虚弱疲软。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也逐渐坚硬,视觉的窗口一下子关闭了他那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田野上,再也见不到那个为大自然奔跑的阳光少年,再也见不到那双明亮透彻的眼!

不知是谁“偷”走了少年的眼睛?

篇3:少年游作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言,他曾说人生之路险而长,他会一直不懈的探索着。正如他,风华正茂的我们,怎可虚度这暖春?踏上16公里的远足路,让我们一路高歌飞扬。

沿途风光旖旎,河面上微波粼粼,远足路上的同学们在激昂的歌声里,徐徐前行;到了目的地后,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的节目,表演的人投入专注,观看的人兴致勃勃。后来的返程,我们带着不舍,踏着夕阳的余晖,缓缓而归。

远足已经结束了,但有丝丝感悟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远足的路有些许曲折,但其间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这种精神令我深深感动。远足,让我想起了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毅力,是气魄。1934年到1936年,两年的时光,能行多长的路?恐怕这个答案要问他们,红军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我们,是两万五千里!他们不过是平凡之人,百姓出身,却有着顽强的意志;他们无言苦与累,在长征路上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的坚持是最大的秘籍,他们的毅力是制胜的法宝。如今的我们,如初生骄阳,也应当像他们,艰苦奋斗,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百折不挠!

荀子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正像此次的“远足精神”:坚持。这种精神不仅要体现在体育锻炼时,也应充分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在平时,我们要持之以恒,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最后将一无所获。你有好的态度和方法固然重要,同时你也应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世上的事不经历千难万险,很难收获成功;成功的人,也大多都是经历了重重磨难才有令人羡慕的成果。所以,你想要努力,想要有成绩,不要让这些都一味的停留在口头上,付出行动,坚持不懈朝着你的目标奋斗!

现在的我们,要有好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无畏,翻过高山不止步,跨过大海不回头,迎难而上,方能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风华正茂的我们不怕狂风暴雨,志向高远的我们勇闯急流险滩。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耕耘的日子里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篇4:古诗少年游

古诗五首少年游

黄凤

风欺霜打幼年枝,雏凤阻高飞。柔肩承重,艰难磨砺,心曲动瑶池。

求医十载不间断,帮父度危机。骨肉亲情,善良人赞,黄凤孝称奇。

赵文龙

凡心如玉,娘亲胜宝,重任自担当。问暖嘘寒,信忠孝悌,诚意敬高堂。

何为乐?母亲不痛,儿亦喜洋洋。五载时光,八千里路,至爱写辉煌!

吴林香

撑家高木,婷婷少女,微笑胜缤纷。守护温馨,不辞辛苦,劳作对晨昏。

深深夜,烛光明媚,缄默写清纯。立志行医,拔除众痛,善德最真真!

徐沁烨

亲情牵挂,娇娇弱女,心泪枕边垂。膝下承欢,孝思不匮,寸草报春晖。

真真是:女儿温暖,胜过百层衣。旭日东升,永留母爱,十字绣芳菲!

林章羽、何秀巡

茶园朝夕,相亲姐弟,劳累又艰辛。祖母高龄,父亲外出,重任压千斤。

轻声问:嫩肩行否?都曰两人分。面对难题,秀巡章羽,椽笔画缤纷!

篇5:少年游苏轼

少年游苏轼

《少年游》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其实是写自己的不归之感,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苏轼《少年游》【原文】

少年游⑴

润州作⑵,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⑶,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⑷,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⑸,分明照、画梁斜。

【作品介绍】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与惆怅。词用飞雪似杨花和杨花似雪这两个比喻贯穿上片,结构精致,文思巧妙。全词情景交融,如一幅幽美的画卷,运用对比与类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新奇别致,感人肺腑。

【注释】

⑴少年游:词牌名。

⑵润州:今江苏镇江。

⑶余杭门:北宋时杭州的北门之一。

⑷“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⑸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汉避文帝刘恒讳改嫦娥。

【白话译文】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4年(宋神宗七年)三月底、四月初,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被调任为杭州通判。他在杭州之时远离激烈的政治争斗,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杭州天堂般美丽的湖光山色,市民与同僚对他的尊敬,僧人与歌伎对他的崇拜,都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续娶的年轻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儿女也使他感到天伦之乐的惬意和温暖。杭州成了他的人间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暂时离开杭州都使他依依不舍。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天,他又被两浙转运使派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这是他离开杭州最长的一次,眷恋之情自然更为深切,沿途曾写有不少诗词表此衷曲,此词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词有点特别。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十一对此词作了说明:“甲寅(熙宁七年)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苏轼)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镇名,在杭州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这就是说,此词是作者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怀恋杭州及其家小而作,可是他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

上片以思妇的口吻,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环境——“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地点——“家”,环境——“杨花似雪”:杨花飘落,杨花飞舞,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此时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不能不叫人牵肠挂肚。这一段引入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思妇触景伤怀,便希望借酒浇愁,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让她倍感凉意,只能邀月对饮,可见孤寂之甚,只有凉意侵袭,可见悲凉之至。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月光给梁间幸福的双燕挥洒温柔的光辉,好生怜惜,而对于孤寂伤怀的自己,月亮却毫不在意,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那份愁苦、凄惶真令人不堪忍受。

这个思妇的所思所念,是身为征人的作者所设想的,这样作者的恋家思归之情昭然若揭。

此词艺术上的'成功集中在两处:一是利用飞雪与杨花形状相似,却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后的特点,互为比喻,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历时长久;二可以构成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也就是说,雪与杨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二是构思新巧别致。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从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已是一种纤巧的联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就更是一种绮思妙想了,其表现力远胜于一大段思妇的内心独白。这高超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篇6:周邦彦——《少年游》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少年游》

【内容】: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注释】

并刀:并州的快剪刀。

盐:作“艳”解。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

【赏析】: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凡四首,乃感旧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别后,以此首最为擅胜。上阕橙香笙语,乃追写相见情事。下阕代纪留宾之言,情深而语俊,宜其别后回思,丁宁片语,为之咏叹长言也。

张端义《贵耳集》: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

按:此系当年传闻,不足为信。

篇7:少年游 欧阳修

是北宋文学家、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作品,少年游是词牌名,这首词的全名是《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这首词描绘了主人公凭栏眺望的感受。

原文:

少年游

篇8:少年游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少年游翻译:

春天的日子,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一个个栏杆。这是一个晴日,碧绿的芳草绵延,与天边的云彩相连。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谢灵运吟咏“池塘生春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出自江淹的《别赋》,他们抒发的是春的感悟和离别之情。怎能承受哟,黄昏时节,又飘落几点疏疏的雨滴,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少年游字词解释:无

少年游背景:无

少年游赏析: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栏干十二”,着一“凭”字,表示凭遍了十二栏干。李清照词:“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辛弃疾词:“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种动作性的描绘。这里说栏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 “ 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 “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 “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赠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结拍“更特地忆王孙”, “更”与“那堪”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 “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宋词之由婉约到豪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欧公乃是这一过程中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这一点,在此词中有集中体现。从艺术上看,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相关推荐:

踏莎行 欧阳修赏析

戏答元珍 欧阳修

篇9:少年游诗歌

跨我青骢马,忆我少年游。

仗剑走天涯,四海皆为家。

闲来烹茶论千古,兴起闹市斩人头。

也曾落魄无计施妙手,

也曾千金买醉梦红楼,

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

也曾描眉点绛佳人眸,

别时渐恨相见晚,执臂方觉青衫寒。

旧江山,何故强颜?

还休

还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纵使簪花同醉酒

终不似

少年游

诗人秦观简介

北宋诗人秦观:词

望海潮 秦观 赏析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翻译赏析

秦观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点绛唇 秦观

望海潮翻译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简介

少年游,少年游蒋捷,少年游的意思,少年游赏析

寂寞的月亮的阅读答案

少年游的诗文
《少年游的诗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少年游的诗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秦观《劝学》翻译2023-01-01

成功与失败的感悟2023-08-01

《浣溪沙》词秦观古诗2023-09-03

春雨梨花阅读理解答案2022-07-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2023-11-13

《踏莎行》秦观优秀教学教案2022-05-06

秦观《江城子》全文赏析2023-08-12

游山西村初中优秀语文教案2023-12-29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2023-07-03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