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时间:2023-01-25 07:58: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精选17篇)由网友“小小耗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篇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先问大家一个个人的问题: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

师: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吗?

生:愿意

师:谢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是啊,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有首歌唱的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其实,再好的朋友,也有离别的那一刻。朋友的离别,总是难分难舍,也难免有一份伤感。假如你马上就要和自己的朋友分别,准备用一句古诗作为临别赠言,你会想起哪一首?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李白的《赠汪伦》,好!还有吗?

生:思考、沉默。

师:其实有一首古诗,同学们肯定学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屏幕显示该诗)

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形象的写出了朋友离别时的那种难分难舍之情,成为了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名句。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首和它有同样意境的送别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

二、读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老师有两点要求:一要注意停顿,二要注意读音。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标出,小组内解决或留待解决。

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间相互订正字音和停顿。

师:同学们已经把诗歌读完了,是否还有疑惑的地方?下面老师再把这首诗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便标记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停顿。(老师朗读诗歌)

生:边听边做标记。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这首诗歌熟练的朗读出来了,但是要想读出情感,那就要弄清诗歌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标识出来,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

生:借助注释译读诗歌

师:好,同学们已经看完了,还有什么疑惑解决不了的吗?

生1:“胡天”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吗?

生2:边塞的天气,古代把西北少数民族称为“胡”。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是要真正的领略诗歌的美、理解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那就要品诗。

三、品诗

师:同学们以前品读过诗歌吗?

生:没有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品读诗歌的方法。“品诗”,第一要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我们的思绪要随着岑参飞到一千多年前,飞到他所戍守的边塞,去领略绮丽的边塞风光,去感悟他丰富的思想情感;

第二,要品词。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去思考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它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所起的作用。

师: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用好奇的眼光观察风景,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认真品读本诗,结合相关语句,你能说说自己所发现的“奇”吗?我们大家共同练习品读第一句诗好不好?

生:好

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从这句诗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奇?

生:(思考、讨论)风大,天下雪早。

师:同学们说得好,看来大家已经会品诗了。这一句突出了两个奇:一个是风奇狂,一个是天气奇异。接下来请同学们品读其他的诗句,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奇”最多,实在找不到的可以求助老师。

生:(小组间合作,品读诗歌)

师:好,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答案了,谁最先为大家说说

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师:“梨花”盛开?是梨花盛开吗?同学们,你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这儿不是写的梨花。是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雪花落在树上的美丽的形态。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在这儿诗人把雪花比作了梨花。那么“千朵万朵”该怎样理解呢?

生3:“千朵万朵”写出了雪下的大、下的多。

师:对,“千朵万朵”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前面半句中“忽如”一词该怎样理解呢?

生4:“忽如”写出了边塞天气的变化无常。

生5:“忽如”也写出了诗人那种惊奇和惊喜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忽如”一句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把苦寒的冬天写得没有一点寒意,反倒生机勃勃、暖意融融,充分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魄。哪位同学还发现了诗歌的奇?

生1:“狐裘不暖锦衾薄”,写出了边塞天气的寒冷。 师:写出了奇冷,还有写冷的地方吗?

生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师:这一句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知道吗?

生:(思考、沉默)

师:互文。就是这两句的意思是相通的,将军都护的角弓都不得控,铁衣都冷难着。

生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千丈冰”,写出了天气异常的寒冷。

篇2: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录

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实录

一、导入部分:(播放背景音乐《读唐诗》)

师: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尤其是盛唐时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甚至连和尚、**女都可以站出来大大方方地吟上一首诗,所以诗人多,诗也多,形式多,流派也多。天宝年间,唐朝边境战事不断,一些文人就投身战场,到边境去建功立业,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生两度出塞,在军队生活了六年,正是他出塞的经历,成就了一个著名诗派,那就是―――

生:边塞诗派。

师:你能说出几句边塞诗吗?

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师:大家说得不错,下面看大屏幕,齐读一下,读时把它补充完整。

学生齐读:大漠孤烟直,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醉卧沙场君莫笑,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师:读这样的诗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诗人有一种深深的爱国情怀,他们都想保卫祖国的边疆。

生2:我感到了一种豪迈的情怀。

生3:在凄凉中,我却热血沸腾。

师:说得好,你能说出一两句话,用上这几个关键词,说出边塞诗的特点吗?

生1:边塞诗大多描绘了凄凉的边塞风光……

师:“凄凉”,能否换一个词?

生2:豪迈,悲壮。

生3:边塞诗描写奇异的边塞风光,同时也反映了将士生活的艰苦,大多抒发一种悲壮的情怀,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师:概括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的代表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请大家认真读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1:这是一首送别诗,因为题目说是“送武判官归京”。

生2:这得是冬天,因为有题目中有“白雪”。

师:题目中有个标志性的字眼要抓住,这个字是----

生:歌

师:我们知道有哪些歌?

生1:《长恨歌》

生2:《登幽州台歌》

生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一般不受字数、句数、格律的限制。另外还知道这是一首写雪景和送别的诗。

(二)初读感受诗情

师:“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读,先注意几个读音:

出示大屏幕:正音

即飞雪  散入  冷难着  锦衾薄  饮归客 风掣

(一生读,正音,齐读)

师:下面找一个同学读课文。

一学生读、读完评:

生1:岑参的“参”读得不对。

生2:我觉得他读得感情比较充分,节奏比较鲜明。

生3:一是正确程度不够,二是读得很流利,三在节奏上不错,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对,他读得节奏感是不错,但就是一个调下来的,没有抑扬挫高低升降的变化,我们不妨先听大师是如何读的?

(看视频听范读)

师:读得好吧,我们也学一学试一试,找找感觉。

(出示幻灯片牛刀小试!!!放声朗读!!!)

师:下面再找一个同学读一下。大家体会一下,这是岑判官送武判官的送别诗,是男人送男人,军人送军人,英雄送英雄的,读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

(一生读,读完掌声四起。)

师:下面我找两个人,再提高一下要求,根据题目可分为两部分,你俩一个人读咏雪,一个人读送别,何时起止,看你俩默契程度。

(两生读得又对又好。)

(三)再读理解内容

师: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一看塞外雪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怎么看出来的;二看诗中写了哪些送别的场景?

生1:雪下得早,从“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以看出。

生2:雪下得大,从把雪比作“梨花”可以看出来。

生3:雪下得猛,从“忽如一夜”可以看出来。

生4:天太冷,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看出来。

师:我们不难看出,塞北的雪的四个特点是早、大、急和寒。那么再看写了哪几个送别场景?

生1:在主帅帐里设宴,很隆重,酒席上有音乐助兴,也很热闹。

生2:在轮台的东门,看到旗子被冻住了。

生3:诗人送走了朋友,久久不离开。

师:大家概括得不错,我还有个问题,既然是送别,为何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生: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

师:那么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呢?

生:诗人描绘边塞奇异风光,衬托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师:其实这就表现了文章的主题,通过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衬托出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

(大屏幕出示全文结构图:进行适当讲解。)

(四)赏读品评美句

师:诗写得真好,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生1:第一句话写得好,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生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得好,它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白雪纷飞比作梨花盛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洁白美好。

师:这句诗中,作者想像神奇,以春景喻冬景,给人的感觉不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而是风暖花开,春意盎然。这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的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所以这句诗一出,其余咏雪诗尽废,它就成了咏雪诗中的千古名句。还喜欢哪句?

生3:我喜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话。“百丈冰”、“万里凝”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极言边塞寒冷,阴惨的乌云遮盖住天空,烘托出作者惆怅的心情。

生4:我觉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话好。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诗人在冰天雪地之中,苦苦凝望朋友离去的方向,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5:我也觉得这诗特别有意境,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师:大家一块想,诗人目睹友人骑着马,渐行渐远,他却原地伫立,不肯离去,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生1:天黑路远,你能安全返京吗?

生2:朋友一路保重。

生3:今日一别,从此天南地北,何时再能相见

生4:以前我们曾一块喝酒下棋吟诗,你走了,我以后的日子该多么寂寞啊。

生5:好兄弟走了。我何时能回京呢?

生6: 朋友的离开让他很郁闷。

师:不管担忧也好,羡慕也罢。萦绕心中是无限的惆怅。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师:大家再总结一下,刚才欣赏这些诗句都有哪些方法?

(生七嘴八舌地说。)

师:出示大屏幕,找一同学读出来。如何赏析诗歌?

① 紧抓关键词语(动形副)

② 借助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③关注角度变化(动静正侧虚实视听色彩等)

④把握诗的内容

⑤体会作者感情 (想象 联想,补白等)

……

(五)诵读领悟意境:

师:我们读也读了,赏也赏了,就差背了。但是清汤寡水、不咸不淡、和尚念经似地背就破坏了诗的意境,也破坏了我的兴致。大家坐直了,调动你最激越的情感,把这种男人的英雄的别离场面给我朗诵出来。

(生:一起诵读,群情激奋。)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有三项作业。1、整理笔记:如何赏析诗句(必做);

2、背诵课文(必做);

3、积累咏雪送别的句子,并试着把它勾连成一段话。(选做)

有一天,我整理一些同类诗,突然心血来潮,把送别诗拼凑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但也算独出裁,只是博大家一笑,权当游戏而已。

也话“离别”

南朝文学家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有人说“多情自古伤离别”,面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浓情厚意,多少人会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也有人会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或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其实,“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应该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胸襟,去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此赠别,不是比“儿女共沾巾”更激励人的心志吗!(冯瑰 文)

师:(课堂小结)课即将结束了,仔细回味,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了解了这首诗以“雪”为纽带,以“情”作灵魂,送别中咏雪,咏雪中抒情,而且在诗歌的“读”和“品”上也有一定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带上这种方法,带上这种兴致,继续我们的学诗之旅。OK?下课!

篇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岑 参

二、认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文本。

认定学习目标

师:根据对这首诗的诵读感受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把3个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学习目 标

1、朗诵出诗歌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诗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根据学习目标,大家自读课文两遍;在小组里交流朗读感受;然后做预习题。

预习导学题目:

(1)这是一首 诗。也是一首 诗。

(2)作者是边塞诗人。

(3)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4)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三、探究关键诗句,品味思想感情。

师:刚刚读了两遍,大家就产生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实在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再次进入到诗歌中去,细细的搜寻,看看是哪些诗句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它,细细的品一品,你的感受会更强烈。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春风吹开梨花,比喻成北风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

师:?

生齐:(迫不及待的)说反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该女生说一遍正确的。)

师:你刚才是不是就想这么说?(女生点点头)

生:“千树万树”写得好,写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团一团的,梨花也是一团一团开的,很白很多,一望无边,很像。要是用一颗两棵树来描写就不好了。所以“千”“万”两个字要重读。

师:说得我们都好象看到了这大雪。你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该生朗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对这两句谁还有补充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字,表现了表现了雪来得快,来得突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

师:你就用这种惊喜的语气给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

师:他们本地人看见这雪会惊喜吗?

生:(急)岑参他是湖北人,应该没怎么见过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惊又喜。但是他见过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所以他一看见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

师:岑参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色的?

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睁眼!一开窗!一推门!(最后统一成“早晨一推门”)

师: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师:你就是岑参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他送出门去)

学生一推门,一脸惊喜,“啊”了一声。(众生笑)

师:岑参由眼前的大雪想到家乡的梨花,到吟出这两句诗,可能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可能就在一推门的时候------咱们请这位同学再来一遍好不好?

生:鼓掌。该生再次走出去,推门——惊喜——情不自禁吟咏出这两句诗。全班鼓掌。

师: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齐背这两句。

生:“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阴历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现出诗人的意外、惊奇。而我们这里八月十五才刚刚感觉到一点凉爽。“飞雪”的“飞”显示出雪下的大。

师: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诗句------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雪是背景,是烘托。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雪的香。坏了,不是写雪的',是写梅的。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出了雪的白。

师:投影“大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让此诗三分。

师: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这一句与本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诗写的是整个的雪下的大。

师:所以,这两句诗不着一个“雪”字,却是咏雪诗中的名句。接着品咏诗句。

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写了边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级的保暖的东西,丝绸的被子是最高级的被子,也都不觉得暖和了。将军的弓也冻硬了,都护的铁衣本来是不离身的的东西也冻得难以上身了。可见是多么多么的寒冷。

师:投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片断

……..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

这是岑参在另一首边塞诗中对塞外奇寒的描述,刚磨好的墨汁连字还没来得及写就冻上了。全班齐读“散入珠帘湿罗幕”这四句。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是写寒冷的,连红旗都冻住不动了,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们这儿从来没见过。

生:我在老家见过。升完国旗,下雪,红旗湿了,最后冻住不动了。

师:你老家什么地方?

篇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分享

学生浏览熟悉网页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前让大家通过网页中的“课前预习”部分进行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很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首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发现这首诗有哪些特点?

生1:是在描写雪天场景的。

师:哦,也就是“咏雪”,对吧?

生2:我从“送”“归”两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好,你真敏锐。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融合了“咏雪”、“送别”两个主题的边塞诗。

从初一至今,大家学过不少“咏雪”或“送别”的诗,能否举例说说你所学过的“咏雪”、“送别”诗中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

生2:柳宗元的《江雪》,他把自己比喻为渔翁,表现出一种独立寒江的傲慢。

师:傲慢这个词用得不够好,我想把它换成清高自诩是不是更贴切些呢?

生3:李白的《赠汪伦》,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深挚的友情。

师:两人的感情真比桃花潭水更加宽广、深厚啊!

还有同学举例的吗?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师:…… 很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传达出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大家能用心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歌咏白雪,如何抒写朋友间的送别的。

二、内容理解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文吧。

岑参作为唐代最突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打出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来感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在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打开书再读课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把文中有关奇情奇景的描写找出来,并用短语“ 奇 ”加以概括。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奇”既有奇特又有特别的意思。例如某某人奇高,前面是名词,表明对象,后面用形容词补充说明。现在就请大家抓紧时间开始,看看哪位同学找得多,找得快,概括得准确、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圈点勾画,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我们就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才华。

生1: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我看出了雪的威力奇大。

师:怎么卡出来的,请解释一下。

生1:雪把红旗冻得动不了了,所以说雪的威力奇大。

师:的确如此,按常理,红旗是随风飘扬的,可这里红旗却凝结不动,可见雪的威力之大。她很细心,概括得好,发现得妙。

生2:从“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出胡天奇冷。

师:八月是什么季节?

生:夏季。

师:在许多地方,八月还是烈日炎炎,可胡天已是雪花纷飞了,可见其天气的寒冷,八月飞雪,的确很奇特。

生3:从“瀚海阑千百丈冰”看出瀚海奇阔。

师:是啊,不单是阔,还是一派冰封千里的浩瀚景象呢。

生4: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梨花其繁。

师:梨花?

生:是雪花!

师:写雪花的什么?作者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是一番怎样的风貌?

生:有百草丰茂的感觉。

师:百草丰茂往往在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用花团锦簇的梨花来比喻压枝欲低的梨花,写出了雪花的什么特点?想想该怎么概括?

生4:雪花奇美。

师:笑,你很聪明,反映得很快嘛。

生5:作者想象奇丰富。

师:何以见得?

生6:把雪花想象成梨花。

师:是啊!作者把雪花想象成梨花,就使阴冷的天空突然增加了亮色,寒冷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盎然的春天瞬间绽放枝头。想象何其丰富、神气。

生7:胡天奇冷。

师:解释一下。

生7: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看出。

师:这一句是互文见义。大家知道什么是“互文”吗?就是一个句子拆分为两个,翻译时把它还原成一个句子。这里的将军、都户应放在一起来翻译。即“将军都户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这一句的确写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冷。过去是“一生能掰五雕弧”的将士,现在是“角弓不得控”,过去是“金甲夜不脱”,现在是“铁衣冷难着”,可见天气冷到了如此地步。

生8:“愁云惨淡万里凝”看出愁云奇多。

师:“凝”怎么理解?

生:凝结,凝重

师:可见云很厚重。那云与雪有什么关系?

生:雪压得云很低。

师:雪凝结得又厚又密,云便更显得凝重了。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这个景象——“彤云奇密”。

师:以上诗句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能见到雪的身影,感受到雪的威力。这就是作者讴歌的飞雪的`精神,这就是作者对雪的赞美。同学们对“奇”的分析多集中在前面的内容,有没有人从后面的四句读出什么?

生1:从“去时雪满天山路”可见雪奇多。

师:胡天上下一白,都笼罩在茫茫的白雪中,雪真的又多又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设计及反思

2.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方案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方案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案例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分享

7.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反思范文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考教案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案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

篇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篇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  作者邮箱: LZHJ0305@SOHU.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篇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岑参及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作者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 )代的(“ ”)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释题:

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岑参( ) 散入( ) 狐裘( ) 锦衾薄( )

瀚海( ) 阑干( ) 羌笛( ) 风掣红旗( )

(二)课内探究:

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

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

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

(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4重点语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

5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延伸

积累其他送别的古诗名句

(四)训练检测

1、你最喜欢哪两句?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雪上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和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 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为饯别渲染了气氛。哪两句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篇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及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及总结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前让大家通过网页中的“课前预习”部分进行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很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首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发现这首诗有哪些特点?

生1:是在描写雪天场景的。

师:哦,也就是“咏雪”,对吧?

生2:我从“送”“归”两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好,你真敏锐。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融合了“咏雪”、“送别”两个主题的边塞诗。

从初一至今,大家学过不少“咏雪”或“送别”的诗,能否举例说说你所学过的“咏雪”、“送别”诗中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

生2:柳宗元的《江雪》,他把自己比喻为渔翁,表现出一种独立寒江的傲慢。

师:傲慢这个词用得不够好,我想把它换成清高自诩是不是更贴切些呢?

生3:李白的《赠汪伦》,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深挚的友情。

师:两人的感情真比桃花潭水更加宽广、深厚啊!

还有同学举例的吗?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师:…… 很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传达出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大家能用心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歌咏白雪,如何抒写朋友间的送别的。

二、内容理解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文吧。

岑参作为唐代最突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打出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来感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在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打开书再读课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把文中有关奇情奇景的描写找出来,并用短语“ 奇 ”加以概括。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奇”既有奇特又有特别的意思。例如某某人奇高,前面是名词,表明对象,后面用形容词补充说明。现在就请大家抓紧时间开始,看看哪位同学找得多,找得快,概括得准确、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圈点勾画,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我们就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才华。

生1: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我看出了雪的威力奇大。

师:怎么卡出来的,请解释一下。

生1:雪把红旗冻得动不了了,所以说雪的威力奇大。

师:的确如此,按常理,红旗是随风飘扬的,可这里红旗却凝结不动,可见雪的威力之大。她很细心,概括得好,发现得妙。

生2:从“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出胡天奇冷。

师:八月是什么季节?

生:夏季。

师:在许多地方,八月还是烈日炎炎,可胡天已是雪花纷飞了,可见其天气的寒冷,八月飞雪,的确很奇特。

生3:从“瀚海阑千百丈冰”看出瀚海奇阔。

师:是啊,不单是阔,还是一派冰封千里的浩瀚景象呢。

生4: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梨花其繁。

师:梨花?

生:是雪花!

师:写雪花的什么?作者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是一番怎样的风貌?

生:有百草丰茂的感觉。

师:百草丰茂往往在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用花团锦簇的梨花来比喻压枝欲低的梨花,写出了雪花的什么特点?想想该怎么概括?

生4:雪花奇美。

师:笑,你很聪明,反映得很快嘛。

生5:作者想象奇丰富。

师:何以见得?

生6:把雪花想象成梨花。

师:是啊!作者把雪花想象成梨花,就使阴冷的天空突然增加了亮色,寒冷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盎然的春天瞬间绽放枝头。想象何其丰富、神气。

生7:胡天奇冷。

师:解释一下。

生7: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看出。

师:这一句是互文见义。大家知道什么是“互文”吗?就是一个句子拆分为两个,翻译时把它还原成一个句子。这里的将军、都户应放在一起来翻译。即“将军都户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这一句的确写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冷。过去是“一生能掰五雕弧”的将士,现在是“角弓不得控”,过去是“金甲夜不脱”,现在是“铁衣冷难着”,可见天气冷到了如此地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教案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讲课稿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分享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课件

5.高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讲课稿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讲课稿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范例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讲课稿及训练题

9.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教学实录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文练习题

篇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前让大家通过网页中的“课前预习”局部进行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很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首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发现这首诗有哪些特点?

生1:是在描写雪天场景的。

师:哦,也就是“咏雪”,对吧?

生2:我从“送”“归”两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好,你真敏锐。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融合了“咏雪”、“送别”两个主题的边塞诗。

从七年级至今,大家学过不少“咏雪”或“送别”的诗,能否举例说说你所学过的“咏雪”、“送别”诗中都包括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

生2:柳宗元的《江雪》,他把自身比喻为渔翁,表示出一种独立寒江的高傲。

师:高傲这个词用得不够好,我想把它换成清高自诩是不是更贴切些呢?

生3:李白的《赠汪伦》,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深挚的友情。

师:两人的感情真比桃花潭水更加宽广、深厚啊!

还有同学举例的吗?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师:…… 很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传达出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大家能用心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歌咏白雪,如何抒写朋友间的送别的。

二、内容理解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丰满的热情走进课文吧。

岑参作为唐代最突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打出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来感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在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打开书再读课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把文中有关奇情奇景的描写找出来,并用短语“________奇________”加以概括。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奇”既有奇特又有特别的意思。例如某某人奇高,前面是名词,标明对象,后面用形容词补充说明。现在就请大家抓紧时间开始,看看哪位同学找得多,找得快,概括得准确、恰当。

学生考虑讨论,圈点勾画,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我们就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展现自身的才气。

生1: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我看出了雪的威力奇大。

师:怎么卡出来的,请解释一下。

生1:雪把红旗冻得动不了了,所以说雪的威力奇大。

师:的确如此,按常理,红旗是随风飘扬的,可这里红旗却凝结不动,可见雪的威力之大。她很细心,概括得好,发现得妙。

生2:从“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出胡天奇冷。

师:八月是什么季节?

生:夏季。

师:在许多地方,八月还是烈日炎炎,可胡天已是雪花纷飞了,可见其天气的寒冷,八月飞雪,的确很奇特。

生3:从“瀚海阑千百丈冰”看出瀚海奇阔。

师:是啊,不单是阔,还是一派冰封千里的.浩瀚景象呢。

生4: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梨花其繁。

师:梨花?

生:是雪花!

师:写雪花的什么?作者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是一番怎样的风貌?

生:有百草丰茂的感觉。

师:百草丰茂往往在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用花团锦簇的梨花来比喻压枝欲低的梨花,写出了雪花的什么特点?想想该怎么概括?

生4:雪花奇美。

师:笑,你很聪明,反映得很快嘛。

生5:作者想象奇丰富。

师:何以见得?

生6:把雪花想象成梨花。

师:是啊!作者把雪花想象成梨花,就使阴冷的天空突然增加了亮色,寒冷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盎然的春天瞬间绽放枝头。想象何其丰富、神气。

生7:胡天奇冷。

师:解释一下。

生7: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看出。

师:这一句是互文见义。大家知道什么是“互文”吗?就是一个句子拆分为两个,翻译时把它还原成一个句子。这里的将军、都户应放在一起来翻译。即“将军都户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这一句的确写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冷。过去是“一生能掰五雕弧”的将士,现在是“角弓不得控”,过去是“金甲夜不脱”,现在是“铁衣冷难着”,可见天气冷到了如此地步。

生8:“愁云惨淡万里凝”看出愁云奇多。

师:“凝”怎么理解?

生:凝结,凝重。

师:可见云很厚重。那云与雪有什么关系?

生:雪压得云很低。

师:雪凝结得又厚又密,云便更显得凝重了。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这个景象──“彤云奇密”。

师:以上诗句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能见到雪的身影,感受到雪的威力。这就是作者讴歌的飞雪的精神,这就是作者对雪的赞美。同学们对“奇”的分析多集中在前面的内容,有没有人从后面的四句读出什么?

生1:从“去时雪满天山路”可见雪奇多。

师:胡天上下一白,都笼罩在茫茫的白雪中,雪真的又多又密。

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又看出了什么?

生1:环境的奇孤独,在茫茫白雪中只有马迹没有人迹。

生2:山路奇迂。

师:“迂”字用得很好,表示了山路的崎岖、久远。

生3:可见两人情义奇深,已经看不见了,还站在那里。

师:对,已见朋友渐行渐远了,还站立在那里,目送其远去,可见两人情义的深厚。

师:刚才我们通过作者绮丽的文字,欣赏了边塞奇异的景色。然而学习这篇课文,仅达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就如我国近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有机融合,文章才有鲜活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读进文字,看看作者在其中都传达出了哪些的情感?(出示幻灯“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看出将军对将士的怜悯。

师:怜悯用得太过哀惋,我觉得换成“怜惜”一词是不是更好一些?

篇1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师板书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首诗歌,我想知道大家预习得怎样,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屏显诗歌)

师:旁边的同学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字音都读对了,有感情,很流畅。

师: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跟这位同学一样把这诗歌非常准确非常流畅地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我们说读诗不仅要读准读顺诗歌,我们还要读懂诗歌的意思,我们读题,从题目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生齐读课题。

生1: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师板书:送别)还有要补充吗?

生1:因为岑参是一位边塞诗人,所以这还是一首边塞诗歌。他一开始写边塞风光。

师:主要写什么?

生1:军营生活。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想想看诗中更多的是在写什么。

生2:我觉得他还在写了下雪的情景。

师:下雪,写的句子很多,写雪景,是吧?很好。非常多咏雪的诗句。(师板书:咏雪)

师:在译诗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句子的意思你一下子没读懂的?(生下面说有。)有,都点头了。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一下。

生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师:这句话的确有难度,在批阅大家的导学稿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句话的理解有困难。谁来给我们解决一下,帮助同学解决。

生2:无边的沙漠上纵横着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聚集着暗淡无光的愁云。

师:我觉得你不仅把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而且你本身的语言也很有诗意。非常不错,你很会读诗。还有没有哪句诗句你不能理解的?

生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师:谁能为这位同学解决一下这句话的理解?

生2:纷纷的暮雪洒落在辕门外,风吹得红旗不能随风翻动。

师:懂了吗?还有吗?

生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师:这句话我点名请一个叫封叶雯(音)的同学,因为这句话她在预习的时候就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精彩,她肯定是读懂了。谁是这位同学?

生2:雪花飘进了珠帘沾湿了帐幕,狐裘穿着都觉得太薄

师:这句话你觉得了什么?

生2:我感觉到了边塞的苦寒。

师:你从这句话直接感觉到了边塞的苦寒。

生2写出了边塞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天气的严寒。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会读诗。

师: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在一个雪日送别友人的场景,它送别的名篇。诗中有许多写景写雪景写送别的精彩名句,最精彩的你觉得是一哪一句

师:写雪景的是哪一句?

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写送别的是哪一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好,妙句当前,我们品读一番。我们不妨抓住一个词语或一整个句子也行。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或诗人抒发的情感。充分发挥想象来品析这两个句子。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句式,大家来交流品读到的感受。两句诗任选一句,用这样的格式来表达。

(屏显:

我从___________这个词(或句子),读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或心情)。

师:可以抓住一个词或者一整个句子,注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是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话,我们不妨深入理解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师巡视,与生轻声交流。

(三分钟后)

师:大部分同学准备好了,首先来品读哪一句,比较循规蹈矩的,从第一句开始。请这位女生。

生1:我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读到了诗人运用拟物手法描绘了大地银装素裹大雪弥漫的雪景,同时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师:你既描绘了雪景,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有个问题,你说读到了是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做什么了?

生1:把大雪比作了春风。

师:把雪比作了春风,是不是?不是。请这位女生。

生2:这句是把白雪比作梨花。

师:你能描绘一下梨花开在枝头的情景吗?

生2:梨花是白色的。

师:白色的,想象一下。梨花是不是一朵一朵开在树上的?是一簇一簇的,花团锦簇的。那么眼前看到的不是梨花,是雪花,那么诗人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

生2:树上沾满了白雪。师:怎样的白雪?雪我们说什么比较好?

生2:团。雪是一团一团的白雪。

师:这景象是不是在一棵树上展现的?

生2:是在千树万树上都展现的

师:你能不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样的景象?不是一棵两棵树上,是千树万树的情景。

生2:银装素裹。

师:还有吗?王君(音),你在第一次读这个诗句的时候就很有感觉。你觉得这个话里的情景是如何的?

生3:诗人运用了比喻甚至是夸张的手法,指出了皑皑白雪覆盖在树上的情景。放眼望去一片银白色的景象,这个景象非常壮观。

师:你能不能把这个诗句读一读,把这种壮观表现出来。

生3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到了什么?哪个字她特别注意了?

生下面纷说:千树万树。

师:好的,我们请男生读该句。男生准备好了吗?

男生齐读。

师:可以再夸张一点。女生加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非常不错。

师:有没有别的?我们刚刚读了画面。有没有同学从这句话里品读到情感?刚刚这位同学也有读到哦。

生1:表达了诗人对军营艰苦生活的乐观,积极向上。

师:为什么?

生1:冬天下雪,应该是非常凄凉的,但他却比作了梨花的开放。

师:边塞的冬天应该是非常寒冷的,奇冷无比,但是他却似乎觉得在冬天里一般,少了一份冬天的寒冷,多了一份春天的温暖,所以你读到了乐观。非常好,请坐,这位女生读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我读到了诗人当时的那种喜悦的心情。

师:你觉得仅仅是喜悦吗?更准确的应该是?

生:我觉得还有诗人一种惊喜的心情。

师:你从哪个字读到诗人的惊喜的?

生:“忽”字,从“忽”字写出了边塞气象变化神奇,看出雪花落在树上和梨花一样,神奇在雪花的美丽,

师:你说边塞天气变化很神奇,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

生:雪花的景色很美丽。

师:除了雪花很神奇美丽,还有哪里?

生:我觉得还有胡天八月即飞雪 看出很神奇 八月就下雪了,和我们江南地区不一样,八月就下雪了。

师 还有吗?忽如一夜春风来,这个景色来的非常的?

生 景色来的非常的突然

师:好,请同学来读一读,惊喜的、乐观的景色来的快的、突然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有没有同学再来尝试一下。

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位女生在读的时候,他读“忽如”两个字时加重了,语速稍微快了一点,在表示惊喜的时候,语速可以快一些,不仅快一点,还可以加重一定,语调往上升一升,我们请同学来读。

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给你时间再酝酿一下,把这句话读的更好。

生再读一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你把“万”字读的重一点,会更好,你想不想更好?

生三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非常好,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了乐观惊喜。

师板书喜字。

师:我们再来读读送别这一句。

生:我从“空留”这个词中,我读到了诗人对武判官的送别时的不舍和失落,人已经离去,只留下马在雪上踏出的痕迹。

师:你从这句“空留”中读到友人离去,诗人的不舍和失落,送别的离愁,你能不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生读

师 :我听到了你特地把“空留”读重了,这时他的心情是不舍和失落,读的时候可以缓一点。

生再读

师:还有同学来品味这个句子吗?

生:我也是品味“空留”这个词 ,这个词不仅是内心愁苦,还侧面反应边塞环境的凄惨,在边塞的时候,边塞的环境很凄惨,

师:白茫茫一片,什么点缀都没有,画面单调,所以很凄惨,不像我们这里这么漂亮。

师:还有吗?

生:我从“空”一字读出诗人在被苍茫大雪中,看到被白雪铺满的路上空荡荡的,没有了武判官的身影,只留下一串离去的马蹄印,现出一片空旷的边塞雪景体现诗人失落的心情。

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了你把注意力留在了“马蹄印”上,你从“马行处”三个字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当时诗人对武判官不舍的感觉,当他回头发现武判官走了,诗人还在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目送诗人远去。

师:为什么要给马蹄印特写?史可慧,你预习时对“马蹄印”有特别的感觉,你来说。

生:我感觉他没有直接写出武判官离去,而是用“马行处”暗示,不仅与当时的环境氛围相得益彰,而且留给读者很多遐想的空间,我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是诗人对上一任判官回京,自己做边塞判官,他送别的时候保留一种想要做一番功绩的`雄心壮志。

师:“马行处”这一画面给我们留下非常多的遐想,那么既然是那么多的遐想,我们在读这三个字的时候可以读的时候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吧。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最后三个字”还是太快,最后的气息拖得长一点

生再次齐读最后一句。

师 :气息长一点才可以读出这种感觉,第一次接触听说你(指一位同学)读课文时很好听,我们很想听你读一读。

生读。

师:你可以酝酿一下情感,再试试。

生再读。

师:这样的名句,我们能不能背一背,两句一起,行吗?

生背这两句。

师:按照指导背诵啊,老师不太满意,可以再读一遍吗?

生再背句子。

师:我们诗歌阅读越品越有味道,品到这里,你有没有读到矛盾的地方?

生:前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是一种喜悦 后面“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忧愁。

师:明是冬天景色,诗人读到的却是春天的温暖,这一寒一暖,一喜一愁,是否矛盾?同学可以小范围的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觉得作者心中四种感情都有,因为塞外的冬天非常寒冷,诗人内心乐观的感情,看到的雪景暖暖的,也为边塞美丽风光而喜悦,对送别武判官的忧愁。

生:我想先说一下寒和暖,虽然现在边塞环境寒苦,他却感受到了温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虽然战争环境寒苦,但将来总有生活和平的一天,他对那一天有坚定的信念、希望。

师:你从诗中读到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我们说要想真正读懂这首诗 还要知人论诗。了解其人才能了解其情。

教师出示资料

唐天宝年间,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团队中生活了六年,六年边塞军营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豪放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曾在诗中写到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岑参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生:豪迈、有豪情壮志。

师 :你觉得诗人在此时,站在瑟瑟的北风之中,站在漫天飞雪的环境中,站在友人远去的背影前,此时应有一种怎样的姿态?

生:我觉得应该是昂首挺胸的。

师:你读到一个非常豪迈、奔放、激昂的的诗人,诗中有没有哪句暗喻诗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坚毅不屈的?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不能再酝酿一下情感,再来读一次?

生再读。

师:听到了你的朗读当中坚定的语气。除了这句,还有没有从其他的语句中读到坚定、乐观的形象?

生:中军置酒饮归客

师:为什么?

生:他和武判官喝酒,只有有胸襟的人才能做出来。

师:他们怎么吃喝的?

生: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一醉方休。

师:你来读一下。

生读

师:哪个字可以重读一下?

生:重读“饮”。

师:这么一首千古名篇,我们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感受到了岑参边塞诗的魅力,最后我们再来读一遍,把刚才我们读到的东西都放进这一遍的朗读中来。

生齐读全文。

师:瀚海冰雪有豪情,送别琵琶亦铿锵,这么一首诗,读一读,不过瘾,不如把它背一背,现在大家背一下。

生背诵全文。

篇12: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及总结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及总结

师板书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首诗歌,我想知道大家预习得怎样,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屏显诗歌)

师:旁边的同学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字音都读对了,有感情,很流畅。

师: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跟这位同学一样把这诗歌非常准确非常流畅地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我们说读诗不仅要读准读顺诗歌,我们还要读懂诗歌的意思,我们读题,从题目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生齐读课题。

生1: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师板书:送别)还有要补充吗?

生1:因为岑参是一位边塞诗人,所以这还是一首边塞诗歌。他一开始写边塞风光。

师:主要写什么?

生1:军营生活。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想想看诗中更多的是在写什么。

生2:我觉得他还在写了下雪的情景。

师:下雪,写的句子很多,写雪景,是吧?很好。非常多咏雪的诗句。(师板书:咏雪)

师:在译诗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句子的意思你一下子没读懂的?(生下面说有。)有,都点头了。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一下。

生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师:这句话的确有难度,在批阅大家的导学稿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句话的理解有困难。谁来给我们解决一下,帮助同学解决。

生2:无边的沙漠上纵横着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聚集着暗淡无光的愁云。

师:我觉得你不仅把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而且你本身的语言也很有诗意。非常不错,你很会读诗。还有没有哪句诗句你不能理解的?

生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师:谁能为这位同学解决一下这句话的理解?

生2:纷纷的暮雪洒落在辕门外,风吹得红旗不能随风翻动。

师:懂了吗?还有吗?

生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师:这句话我点名请一个叫封叶雯(音)的同学,因为这句话她在预习的时候就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精彩,她肯定是读懂了。谁是这位同学?

生2:雪花飘进了珠帘沾湿了帐幕,狐裘穿着都觉得太薄

师:这句话你觉得了什么?

生2:我感觉到了边塞的苦寒。

师:你从这句话直接感觉到了边塞的苦寒。

生2写出了边塞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天气的严寒。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会读诗。

师: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在一个雪日送别友人的场景,它送别的名篇。诗中有许多写景写雪景写送别的精彩名句,最精彩的你觉得是一哪一句

师:写雪景的是哪一句?

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写送别的是哪一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好,妙句当前,我们品读一番。我们不妨抓住一个词语或一整个句子也行。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或诗人抒发的情感。充分发挥想象来品析这两个句子。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句式,大家来交流品读到的感受。两句诗任选一句,用这样的格式来表达。

(屏显:

我从___________这个词(或句子),读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或心情)。

你可以在导学稿上写一写。)

师:可以抓住一个词或者一整个句子,注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是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话,我们不妨深入理解一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师巡视,与生轻声交流。

(三分钟后)

师:大部分同学准备好了,首先来品读哪一句,比较循规蹈矩的,从第一句开始。请这位女生。

生1:我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读到了诗人运用拟物手法描绘了大地银装素裹大雪弥漫的雪景,同时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师:你既描绘了雪景,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有个问题,你说读到了是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做什么了?

生1:把大雪比作了春风。

师:把雪比作了春风,是不是?不是。请这位女生。

生2:这句是把白雪比作梨花。

师:你能描绘一下梨花开在枝头的情景吗?

生2:梨花是白色的。

师:白色的,想象一下。梨花是不是一朵一朵开在树上的?是一簇一簇的,花团锦簇的。那么眼前看到的不是梨花,是雪花,那么诗人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

生2:树上沾满了白雪。师:怎样的白雪?雪我们说什么比较好?

生2:团。雪是一团一团的白雪。

师:这景象是不是在一棵树上展现的?

生2:是在千树万树上都展现的

师:你能不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样的景象?不是一棵两棵树上,是千树万树的情景。

生2:银装素裹。

师:还有吗?王君(音),你在第一次读这个诗句的时候就很有感觉。你觉得这个话里的情景是如何的?

生3:诗人运用了比喻甚至是夸张的手法,指出了皑皑白雪覆盖在树上的情景。放眼望去一片银白色的景象,这个景象非常壮观。

师:你能不能把这个诗句读一读,把这种壮观表现出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及中考题

3.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4.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练习附答案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方案

7.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答案

8.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训练及答案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案及赏读

10.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导学案

篇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

军中主帅帐内摆酒为归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悠扬的曲子缠绕着塞外的孤烟,婉转,坚韧,悲凉。然而始终化成一个盘旋的空洞,让人晕眩。跳舞的歌妓舞步华丽而寂寞,轻易地掩盖了我浊重的呼吸,我问过一个来自遥远长安的女子:“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是不是笼罩在一片绯色的烟雾里?”她底声说道:“这里永远都没有牡丹花,大人,就像这里永远没有春天一样。”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武公子即将归京了,终于要会到那个四季温暖如春花丛锦簇的长安城。他将看到,长安的八月是如何隐匿在一片璀璨的嫣红中,热烈儿澎湃。眼眶微微湿润。

……尘归尘,土归土,长安月下,牡丹花上。尘归尘,土归土,南方以南,岁月无边……

篇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

军中主帅帐内摆酒为归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悠扬的曲子缠绕着塞外的孤烟,婉转,坚韧,悲凉.然而始终化成一个盘旋的空洞,让人晕眩.跳舞的歌妓舞步华丽而寂寞,轻易地掩盖了我浊重的呼吸,我问过一个来自遥远长安的女子:“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是不是笼罩在一片绯色的烟雾里?”她底声说道:“这里永远都没有牡丹花,大人,就像这里永远没有春天一样.”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武公子即将归京了,终于要会到那个四季温暖如春花丛锦簇的长安城.他将看到,长安的八月是如何隐匿在一片璀璨的嫣红中,热烈儿澎湃.眼眶微微湿润.

……尘归尘,土归土,长安月下,牡丹花上。尘归尘,土归土,南方以南,岁月无边……

后记: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著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的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篇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歌行体送别诗。

这首诗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描写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突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 、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这个新奇的联想,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通过“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又通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其中“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了送别。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上,给人奇异壮伟的深刻印象。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墓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掣”精确真实的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动的情况。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想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正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全是关键在四个“雪”字,一送别前的雪景,二饯别时的雪景,三临别时的雪景,四送别时的雪景。故虽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章法严谨。

篇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试题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2.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6.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9.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篇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大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本诗。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领会诗词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

【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一、出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幻灯片)

二、听录音朗读,正音,朗读

三、朗读,疏通文字,再朗读

四、思考(幻灯片)

1、本诗内容上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讨论、解答(幻灯片)

咏雪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天寒

情暖

六、欣赏品味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联想想象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七、熟读成诵,不能完成的课后继续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扩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案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5介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方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3-02-20

高二《白雪歌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2-05-0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3-04-17

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2022-05-04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编2023-08-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2022-05-04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2-05-08

描写下雪很美的诗句2022-05-0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阅读训练2022-05-3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2023-01-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