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

时间:2022-05-18 01:50: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精选8篇)由网友“Tateishi”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欢迎阅读与借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

篇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

一、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结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咏雪——瀚海雪景图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别——风雪送客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问答题

1、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送别地点的转换

中军 辕门 轮台 天山

3、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四、赏析下列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3、散八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以及对于朋友能否顺利抵达京城的担忧。

练习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篇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及试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及试题

一、选择题

1.本诗属于( )

A.歌行体

B.七绝

C.律诗

D.杂言诗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对偶

B.夸张比喻

C.对偶比喻

D.比喻顶真

二、填空题

1.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诗人。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体裁上看属__________体。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5.“瀚海阑干__________,愁云惨淡__________”。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瀚海阑干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将军角弓不得控。

5.狐裘不暖锦衾薄。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简答题

1.全诗共分为几层?每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诗中“愁云”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三、四句诗历来为人们称赞不绝,它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六、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

一、1.A 2.B

二、1.边塞

2.边塞;雪中送人;七言歌行

3.比喻;夸张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百丈冰;万里凝

6.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1.沙漠;纵横的样子

2.使……饮

3.牵引,拽,此指狂风劲吹;(红旗)冻住,连劲风也无法将它吹动

4.引弓

5.被子

四、1.(大雪突如其来,铺天盖地)就如同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株梨树的梨花骤然开放一样。

2.辽阔的大沙漠里纵横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的阴云。

3.眼见你(骑马)的身影在山路转弯处消失,雪地上徒然留下你马蹄的印迹。

五、1.这首咏雪送人之作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前四句,描写白草摧折,八月飞雪,一夜之间漫天皆白,遍地碎玉,满树银花的奇景,好一幅气势壮阔的塞外风雪图。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通过将军、都护的感受写边疆奇寒,以狐裘不暖,铁衣难着,角弓难控等典型事物,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环境,反映了边塞将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人的心情也由欢乐变为深沉。再下来的四句是第三层,写饯别,作者以前文广漠浩瀚、冰天雪地、愁云满天的冷与帐内推杯换盏,依依惜别,胡乐齐鸣的场景相对照,映衬出别离在即的严酷与强作欢颜的愁苦,并以纷纷暮雪,北风卷地,风掣红旗等景物的形象描绘,渲染出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轮台送友,雪满天山的送别场景,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最后以山回路转望君不见,雪山空留马蹄印痕,写出友人走后作者那种久久凝望,雪中伫立的情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愁云”的“愁”字既有对朋友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将长途跋涉的忧愁,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

这首雪中送友诗,前十句写雪,后八句写送人。“愁云”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它将写雪景与写送别之情巧妙地连结起来,使诗由描写塞外雪景自然地转入对送别场面的刻画。

3.这两句诗描景十分奇特。作者将雪花比作梨花,将凛冽的寒风说成温煦的春风,这样就把风吹雪舞、天寒地冻的塞外风光,变成了梨花竞放、春意盎然的南国风光,取喻新颖,联想奇妙,形象动人,不仅写出了雪景之奇,而且透露出诗人开朗的个性,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和英雄气概。

六、略

篇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梳理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是写。(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篇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梳理

1、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送别雪

8、咏雪送别

9、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

10、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即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1、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12、诗人伫立在雪地上,望着“归客”运去,渐行渐远渐小,最后终于看不见了,诗人久久不忍离去,眼前只留有一行模糊的马蹄迹。“空留”写出了无限惆怅的惜别之情。

13、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4、C

篇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篇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  作者邮箱: LZHJ0305@SOHU.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篇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4.分析。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回答)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

大雪飘洒,天地一色。

(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答: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回答)

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

文中写军帐中钱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尽管风势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得一动不动了。这一生动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答: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讨后回答)

答: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清。

(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5.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略)

雁门太守行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李贺(790 -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6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 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诗。

3.结合课下小注疏通文句,然后让学生译字面意思。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号角震天凉秋更肃杀,鲜血凝泥沙暮色中映出紫霞。半卷着红旗易水河边又起厮杀,浓霜凝住战鼓声闷也乏。君王招纳贤才的深思要报答,高举宝剑奋战疆场献年华。

4.分析全诗内容。

(1)同学们讨论思考: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

答:“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

(2)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

答:“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什么?

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同时也反映了刚届青年的作者已经立志报效国家。

(4)诗中的名句是什么?

答:“黑云压城城欲摧”,组织学生再次诵读本诗,要读出一定的语气,深入体会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两首诗同属于边塞诗歌,但所描写的意境不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充满奇情妙思,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雪,为送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诗中有细节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再现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感情。

《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

两首诗均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

扩展:课下再找一些边塞诗来读。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学生体会边塞诗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两首诗,学得了一些诗歌知识及诗的意境,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三首,那就是《无题》、《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渲关怀古》。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无题》,体会诗人抒写的男女双方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背诵全诗。

理解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到深处,情丝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就好比那作茧自缚的春蚕,不吐尽最后一根丝是不会死的。思念的泪水,也如那煎熬中的蜡烛的烛泪,点点滴滴不断流淌,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分。这两句诗以比喻的方式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现在多用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

2.朗读、背诵元曲《天净沙・秋思》,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游子的悲凉情感的。

3.朗读、背诵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作者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痛恨。

名言佳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这首小令深刻而鲜明的主题,也是名句。兴亡对举互文,概括力极强。它告诉我们:封建朝代兴废不迭,但不管谁兴谁亡,百姓受苦的命运总没有改变,这是历史的规律,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八个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雅俗共赏,而寓意深沉;读来声情激越,悲壮慷慨,令人荡气回肠。

三、阅读分析

无题

1.简介作者及题目。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历年中考试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方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案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5介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精选8篇)】相关文章: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编2023-08-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2023-08-04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3-02-20

高二《白雪歌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2-05-03

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2022-05-0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3-04-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及阅读练习2023-05-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2022-05-04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022-05-08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郑谷,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的意思,送2022-06-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