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时间:2023-02-17 07:56: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共12篇)由网友“死鱼眼没有眼”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诗》,供大家阅读参考。

《诗》

篇1:诗

诗,短小精炼,言简意赅。是中华文明的珍宝,是华夏文明的群星。是诗人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情结,月光如水般倾泻,微风如细柳,都经过他们的推敲,得到了升华,得到了永生,世世代代的传颂。也世世代代的打动着人们的心。

诗,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时代的精粹。一句“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从字里行间,一股伤感的东西钻了出来,钻进了我的心底,它生长着。此时的李煜,可能正处于一种落魄的境界。瞧,他目光呆滞,双臂微垂,他苍老的面容下却是一脸愁苦。他脸上红润的光泽变了,志向变了。任凭秋风瑟瑟,凭单独瞻守,都不能带给他一丝安全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啊,他已成亡国囚徒,有谁能力挽狂澜呢?只是无奈,只是忧愁,只是离开后世人的遗忘。

诗是一幅画,是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最美的瞬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啊!远看天河倾泻而下,听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近来一看,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冲向巨石,发出心惊肉跳的炸裂声。陆游用他那神奇的文笔勾画出了绝世壮观,也用这诗表达了他的极大愤慨,感人至深。

诗是一道光影,是宇宙长河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如箭,而诗就是穿梭其中的史实。又像一颗流星,闪过就没有了,所以才有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

古诗在鞭策着我,教导着我:当我遇到挫折时,“卷土重来未可知。”于是乎,便有了动力,继续拼搏,继续斗争下去;当我因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继续振作下去,迎接成功的高峰。

读完古诗,才能传承古代的经典。我的结论就来自这古人的智慧。心也因古诗而纯净,梦也因古诗而精彩。他是你的良师益友!

篇2:诗

前些日子的诗歌,多是豆腐加青菜的诗。为说明这种诗歌类型,我特别写了一首豆腐加青菜。诗中把豆腐、青菜的颜色、嫩度、用途,客观展现,却没有告诉别人作者想表达什么。虽然诗中有具体的豆腐青菜,营养丰富的内容,也算是一种意象,但是,没有诗人表达的主旨。这就是前段时间所有诗歌的共性。

不过前段时间的诗,不是豆腐加青菜,许多是男人加女人。男人加女人的诗与豆腐加青菜的诗形式是相同的。只是因为是男人、女人,就自然比豆腐加青菜更有轰动效应。

有人主张:文学是纯客观的。它只记人的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反映人的思想。如此,稻花开在稻田里,今天天气很美丽,就很可以了。这样,还要诗人何用?这种客观,人都长有眼耳鼻舌,人都可见、可听、可闻,又何须让你来多费唇舌。何必再浪费纸张?

只客观存在写社会的作品,不表明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机械摄影。一切文学艺术,要与摄影比真,都差得太远。这样文字描写的东西,就该可以不要了。不过摄影也有作者拍摄的角度和情感,也有自己的主导思想。文学难道就不该有导向么?

同纯客观相反,有人主张诗歌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不管人喜不喜欢,不管人懂不懂,只要能将我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就是。有人主张非非主义,只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这些主张,就使文学完全失去了社会价值。文艺的'存在,是要引起人共鸣,以促进人们向真善美发展。失去这种功能,文艺就没有任何作用。你要发泄自我情感,何不到森林里去大叫几声,那不是就可以让你尽情尽意的发泄么。

纯客观的描写,纯主观的发泄,都非诗的正宗。诗应将社会真善美溶于客观现实中,以纠正社会的不足,启迪人的智慧,使人性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篇3:诗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我又在背诗了。

这是每天早上出现在我家的一幕。

班主任吴老师给我们买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从四年级寒假开始,让我们一天背一首,今天应该背第147首诗了。

一开始,我非常不情愿,心想:“本来作业就够多了,现在又加个背默古诗的作业,这不是累死的节奏嘛!”日复一日地背着、默着……慢慢的,我觉得背古诗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小时候我就记忆力超群。二岁的时候,才刚刚学会说话,妈妈重复不断地让我听着《弟子规》儿歌,自然而然就会背前二三十句。四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的我,去学小小主持人,拿着“天书”一样的稿子,听着旁边一起上课的小哥哥小姐姐读背稿子,一节课下来,我大概也会背了。

现在吴老师让我们背古诗,并和我们强调,学习古诗词是有多么的重要,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可以传承民族的文化。虽然这些好处我还没有体会到,但是,我发现古诗出镜率挺高,课文中有,作业中有,试卷上也有。

但是我并不喜欢背书、背诗,即枯燥又死板,还要和原文一字不差,要死我多少脑细胞啊!我适合理解记忆,或者听多了,在无形中也就记住了。

没有办法,我不敢退缩,硬着头皮上,一天一首……

记得有一次,已经晚上11点多,我还有一首古诗没有背默。我只好顶住睡魔的攻击,又坐回台灯前读起来,读着读着,我居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显然当天晚上,我没有完成古诗背默的作业。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的我,马上开始读背古诗,才读了5遍,前后一共花了10分钟,我居然会背了。原来每天清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从这以后,我每天早上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读背古诗。

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背诗,但我会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会有收获!

篇4:诗

人生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把我想过的生活写进我的诗。写诗很容易,想到了就写。以前以为人生就像写诗那样简单,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诗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满意随时可以改。但人生是不由自己做主的,更不能随意更改。不喜欢的语句可以随时删去,但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却未必就能不做。伤感的诗可以不读,读了也可以忘记,但伤心的事不是说忘记就能忘记的。诗想写多长就写多长,但人生的长短是不由自己做主的。所以孔子才会发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慨。

诗,幻想得越美好,越成功。但人生,幻想得越美好,往往就越悲惨。在诗里,你可以拯救所有人的命运;但在现实里,你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拯救。在诗里,再悲惨的开始,都可以有一个很美好的结局;但在现实里,再美好的开始,都有可能是悲惨的结局。在诗里,你可以一个人高兴,看所有人悲伤;但在现实里,往往是,所有人都在高兴,而你一个人在悲伤。你可以在诗里,关心你爱的所有人;但那换不会,现实里别人对你的关心。

诗里,理想左右现实;现实里,现实左右理想。诗里,很难看到坏人;现实里,很难看到好人。诗里,一切都很美好;现实里,一切都很残酷。诗里,你是帝王;现实里,你是奴隶。诗里,过一年,像是一天;现实里,过一天,像是一年。诗里,我可以做现实的我;现实里,我却不能做诗里的我。

最幸运的人,不是将人生写作诗,而是,将诗变成人生。

篇5:诗

古往今来,时间一直在变,然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却没有改变。从远古的河流淌到今天,多少迁客骚人汇集于此,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多少闺中少妇,望穿深水,只祈盼他的回来;多少豪情壮士,走投无路,投身于水中,却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守护到最后一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求思之深,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不仅在于表面,而在于他存在的意义。将他们的心得寄托在文章中,使他们的情感与文化融为一体。将情感融于其中,使后之览者有感于此,他们的内心情感达到释放。

“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他们不仅用文化来抒情,用来记叙自己的生活,追求一种无拘束的生活,但往往现实于事实相违反,他们只能在此,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以此来实现自己渴望而又不能实现的梦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人之观于世界,每有感,必言于诗。对于自己的想象,他们也言于诗中。其中是他们之思之深。不能用直接的事物表现,用他们的想象勾勒出一个奇幻的世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此感,却不能喻之于言,从中能够表现自己不能直接说出口的话,将其隐约之情喻于其中,将其藏在心中的秘密言于纸。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不管是生活、情感、志向,他们都寄托在了诗中,将文化融于其中。或许,他们只认为是自己的寄托,但却使这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诗。

古人之情感,各异。当时有感,寄之于诗。不能言表,却来到此,形成文化。

篇6:诗

诗四首

广东省惠州市  铁路中学 七年级(一)班  赵磊

蜜蜂二首

日照花丛中,我扑蜜蜂逃。

欲逐却又恐,它扑我难逃。

日丽暖和风,勤工花丛中。

未试甜糖蜜,先知其辛劳。

作于二年级第一学期

如意

――读唐诗有感

月黑难挡擒敌志,只惜大雪封弓刀。

世事如果皆如意,天下自然无穷人。

作于二年级第一学期

读《画鸡》有感

半夜三更睡意浓,鸡啼门户末必开。

可笑唐寅一幅画,天下公鸡尽变白。

投稿:-12-14 17:13:56

篇7:诗

.教案示例一

重点:朗读与背诵

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学习鉴赏名句。

教学过程:

篇8:诗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是世外桃源,而在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丽呢?

2.听读,点拨“堤”字的读音及七言诗句的节奏,朗读

3.理解诗意

(1)从诗中看,作者是怎样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2)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写莺燕花草,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特征?从所写的'景物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水:初平――刚涨      莺燕: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刚回来,鸟儿不多,春寒料峭,寻找向阳之树以驱寒。    花草:渐欲、才能。――刚长起来。     描绘早春之景。)

(诗贵含蓄,意在言外,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西湖景色如此美,作者最爱的白沙堤就更不用说。)

(3)如何理解“水面初平云脚低”?(见书)

4..总结:此诗.写作者早春骑马游览西湖,描绘了西湖美好的春色,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5.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朗读

3.理解诗意

(1)首2句表现了主人怎么样的品德情趣? (主人勤劳好洁,清静脱俗)

(2)末2句写景妙在哪里?写出了山水怎么样的特点? (“护、绕”写出溪水温柔多情,曲折多姿 ,“排、送”写出青山山势若奔,翠色欲滴。)

(3)本诗的写景顺序及特点? (由近到远,采用了拟人和对偶。)

4..总结:本诗表现了诗人喜欢恬淡愉悦的生活情趣。

5.朗读并背诵。

三、学习《游山西村》

1.简介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2.朗读

3.理解诗意

(1)作者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2)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3)作者对此处的感情如何? (诗人陶醉于在优美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里。)

(4)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总结: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5.朗读并背诵。

.教案点评:

古诗的学习,首先在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之上,对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作简要的点拨,然后进行背诵。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进行改写练习。

.教案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办法。

难点:《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篇9:诗

导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均造极于唐,成就了诗仙李白的洒脱、豪爽,诗圣杜甫的底蕴凝重及白居易的语浅情深。唐代诗歌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诗歌发展到宋,风格发生了少许变化,少了几许飘逸与洒脱,多了几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王安石,陆游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宋代诗人。

(-)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

4.学会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下列字音

秽(huì)长(zhǎng)黍(shū)轩(xuān)圃(pǔ)

2.掌握作家作品情况

①作者姓名、字、号、朝代

②作品、出处、体裁及意境。完成表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归园田居》

(1)教师介绍作家思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官场黑暗腐败,充满了虚伪和奸诈,陶渊明与这种现实格格不入,诗人的高洁人格使他宁可归隐田园,辛苦劳作,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诗人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化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请同学们对照课后的注释流通诗句意思。(找一个学生串讲,其他学生补充。注意几个词――荒秽、荷、但)

(3)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融情于景,景中的情便构成了本诗的意境,请学生分析本诗的意境。首先,本诗都描写了哪些景?

(前三句均为写景①南山下的田地,豆苗淹没在杂草之中;②诗人早晨便到田地里锄  草,待到晚上才扛着锄头回来了;③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来的路上,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

(4)从这三个画面来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什么情况?

陶渊明不是个好农人,尽管整日劳作十分辛苦,但秧苗长得却很不好。

(5)诗人为什么抛弃仕途的生活而来农村吃苦?

由第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为了“使愿无违”,宁可过贫苦劳累的生活,由此求得心灵的超脱。

(6)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愿”指什么?

心愿、志愿,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高洁人格的愿望。

(7)朗读指导。

2..总结归纳欣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弄懂诗词的字面意思。

(2)诗词借助于形象来抒情,搞清楚诗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和联想,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4)体味诗中生动传神的句子。

3.学习《过故人庄

篇10:诗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诗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侧重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2.听读,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学生朗读。

3.理解诗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2)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前2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后2句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以为然,反而享受着这劳作之趣。)

(3)末句点明主旨,“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4..总结: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

5.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过故人庄》

1.齐背孟浩然的《春晓》导入,简介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听读,点拨“黍”、“圃”、“轩”的读音,学生朗读(点拨五言绝句的节奏,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3.理解诗意:

(1) 首句交代了什么? (朋友情真意切,盛情款待)

(2) 故人村庄的景色是怎样的?请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景色,并口头进行描述。有人说,这两句写景写得很成功,你能说说它的成功之处吗? (景色开阔,清幽恬静。)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写什么?   (对窗赏景,把酒闲谈。

(4)最后两句写出作者什么感情? (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与朋友感情融洽,相约再聚。)

4..总结:此诗写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表现了闲适恬淡的情趣。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是诗人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作。

5.朗读并背诵。

篇11:经典诗

我有一首经典诗,

走遍天下无人知。

只有我和笨蛋知,

笨蛋正在看此诗。

明珠中学高三:郑楚强

篇12:诗

诗两首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4、诗两首

安徒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普希金写这首诗是在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有情诵读,整体感知。

1、有情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或者听课文录音。

②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②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学教案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虫豸诗?蜘蛛,虫豸诗?蜘蛛元稹,虫豸诗?蜘蛛的意思,虫豸诗?蜘蛛赏析

虫豸诗??x蜂,虫豸诗??x蜂元稹,虫豸诗??x蜂的意思,虫豸诗??x蜂赏析

拟古诗,拟古诗鲍照,拟古诗的意思,拟古诗赏析

释奠诗应令,释奠诗应令江总,释奠诗应令的意思,释奠诗应令赏析

诗歌的分类

理学通向诗学的一个中介

《诗》
《《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共12篇)】相关文章:

悼亡诗,悼亡诗王士祯,悼亡诗的意思,悼亡诗赏析2023-11-29

木兰诗默写题2022-07-11

诗人谈诗教案2023-01-22

奉和袭美太湖诗?以毛公泉献大谏清河,奉和袭美太湖诗?以毛公泉献大谏清河陆2023-08-24

太湖诗?初入太湖,太湖诗?初入太湖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的意思,太湖诗2022-05-30

《木兰诗》思想倾向赏析2022-08-31

拟古诗,拟古诗韦应物,拟古诗的意思,拟古诗赏析2022-05-06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石答竹,萧宅二三子赠答诗?石答竹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2024-05-14

盛唐的山水诗2023-09-18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五,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五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