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课堂掠影(整理5篇)由网友“大巍”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赵普》课堂掠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赵普》课堂掠影
《赵普》课堂掠影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
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本处教学细节,并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赵普》课堂掠影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赵普》课堂掠影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
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本处教学细节,并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3:《赵普》课堂活动单(网友来稿)
《赵普》课堂活动单(网友来稿)
徐亚梅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活动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方法与要求 奖励设定
预习交流与反馈 各组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2、加点字注音
阖户 启箧 处决 既薨 发箧 龌龊 奏牍
3、加点词解释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发箧视之 龌龊 明日 颜色 深沉有岸谷 小组完成☆
活动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活动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方法与要求 奖励设定
一、整体感知课文 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小组合作☆
主动表达☆
二、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齐读课文。
2、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主动表达☆
表述精当☆
三、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及时展示☆
主动表达☆
表述精当☆
篇4:《赵普》
《赵普》
教学目标:
1 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课前学习:
1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译课文,圈划疑难。
课堂学习:
一 导课: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 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齐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
四 翻译全文
1 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 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的字。)
五 细读课文,思考: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
2 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六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 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八 学生交流
九 .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十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整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名言、故事。
《赵普》课堂掠影
江苏金坛社头中学 213231 沈芸霞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
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本处教学细节,并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赵普》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赵普简介
赵普
赵普(922—992),字则平,祖籍幽州蓟县(今北京),北宋军事谋略家。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属天津)人。后周时即为赵匡胤亲信幕僚,是帮助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北宋建立后,历任枢密使、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针对五代军阀割据的情况,建议宋太祖赵匡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不让名位已盛的大将掌握兵权。赵普的建议为宋太祖所采纳,对北宋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所执行的“先南后北”方略。赵普也曾参与制定。赵普原为村学究,无甚远见卓识,故宋初“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与赵普也有密切关系。赵普为相,刚毅果断,然亦颇专权,太祖末,罢相,出镇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南)。太平兴国六年(981),他帮助宋太宗赵炅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伪证,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赵普遂得以复相,并参与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不久出镇邓州(今河南邓县)。后又入相,又出为西京留守。赵普罢相期间,仍不断向宋太宗上奏,对军政大事提出建议,淳化三年(992)三月,以太师、魏国公、给宰相俸禄的优异待遇致仕。不久病死。
后唐末,其父赵迥举族迁居常山(镇州郡名,今河北正定);后晋天福七年(942),赵迥虽又举家迁居洛阳并长期定居,因原籍已属契丹境,以后便自称“今为常山人”。
赵普的曾祖父,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或五代初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都是六、七品官员,虽非“世胄”,亦非小吏。唐末、五代虽然战乱不断,而科举不废,除个别年份外,仍然每年举行,但赵普祖先入官似均非由科举,祖父、父亲都是藩镇僚属。
赵普青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无甚学识,科举之途无望,遂步父、祖后尘投充州、镇为僚属。后周初年,赵普“初罢陇州巡官,到京日,至日者王勋卜肆问命,次帘下,看鲁公(范质)驺殿稍盛,叹曰:‘似此大官修个甚福来得到此。’勋曰:‘员外即日富贵,更强似此人,何足叹羡,往往便为交代亦未可知。’后果如其言”。从王勋所说赵普日后接替范质相位,则应是后周广顺元年(951)六月范质任宰相以后,赵普初任陇州巡官当在后汉时。显德元年(955)七月,刘词任永兴军节度使、行京兆尹,赵普被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同事。次年十二月刘词死,虽然刘词在遗表中向朝廷推荐赵普,但没有被朝廷任用,此后行踪当是如王铚所说,在滁州教蒙童为生。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的淮南时,滁州“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此次世宗亲征,除以向训、王朴、韩通等留守东京外,文武大臣们例皆从征,宰相范质亦在从征之列,“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赵)普为军事判官”,为州的幕职官。
赵普与赵匡胤的初次相见在滁州,不论是赵普“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还是赵匡胤微服私访赵普于村中私塾,赵普从此与赵匡胤结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当时也领兵在淮南作战,生病于滁州,赵普不仅朝夕侍奉,又与赵匡胤父子攀附为同宗。不久,后周退兵,滁州复归南唐,赵普调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年,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随后又兼领匡国军节(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辟赵普为节度推官,赵普从此投入赵匡胤的幕府。显德四年,赵匡胤改领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次年又改领忠武军(许州,今许昌)节度使,赵普一直留在赵匡胤的幕府,原刘词的幕僚楚昭辅、王仁赡也先后投入赵匡胤幕府,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显德六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同月,世宗死,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赵匡胤篡夺帝位提供了良机。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元旦,在赵匡胤的精心策划下,指使人谎报辽军入侵,后周宰相范质等仓卒命赵匡胤率禁军北上抵御,于初三日当晚到达在当时黄河南的陈桥驿,次日清晨发动兵变,“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义”,赵匡义“即与处耘同过归德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赵“普与匡义入白太祖”,“陈桥兵变”成功,“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谕意,又遣楚昭辅慰家人”,在“义社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的内应下,赵匡胤顺利地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为稳定局势的需要,也由于赵匡胤幕僚们原来的官职太低,宋朝建立后只得仍留用范质、王溥、魏仁浦为宰相,吴廷祚为枢密使。在随后升迁的霸府幕僚中,位列第二的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参与掌握枢密院的军事大权。同年五月,从征平定潞州李筠。八月,即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在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第一个升为两府大臣的。
宋太祖自建立宋朝以来,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继后周而成为第六个短命政权,赵普建议对方镇“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借以加强皇权;对名望已高的石守信等军事将领,采取收其兵权的方针,以避免可能的“兵变”,都被宋太祖采纳而先后实施,并逐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赵普也日益受到信任。建隆三年,留用的枢密使吴廷祚首先被罢职出为节度使,赵普接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正月,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被罢相时,学识不多的赵普,显然事前并不了解新宰相的任命制度,因而没有能在罢免旧相前,向宋太祖提出合适的建议,以至于在建国的第五年,出现任命赵普为新宰相时,敕书没有在任宰相签署的尴尬场面,最后不得不以皇弟、“使相”赵光(匡)义的同平章事衔署敕,这是自唐中叶设使相以来,使相行使宰相职权唯一的一次。
赵普任宰相后,虽尽心辅佐太祖,但赵普“独断政事,太祖疑其专恣,欲用薛居正、吕余庆为相,普恶其与己同列,但令参知政事”。当时,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于是召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年四月,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赵)普”。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的官衔一事,到咸平二年(999)即受到宰相李沆在《重修太祖实录》中批评,李焘记述:“史臣李沆等曰:案唐故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今谷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为丞相下一等,谷失之矣,议者惜之。”宰相李沆直接批评的虽是陶谷,实际上也批评了当时的宰相赵普之失。赵普虽“寡学术”,却很有权术,对可能与其相位相近的官员,不仅排挤,甚至进行陷害,这次他不仅阻挡了薛居正、吕余庆进入宰相的行列,而且一改隋唐以来只设宰相,不设副相的制度。由于创设的副相(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将参知政事处于宰相助手的地位,不能参与决策。宋太祖原想起用资历学识远比赵普为高的窦仪任宰相,但“赵普忌窦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排挤了窦仪。其后宋太祖又想起用冯瓒为相,赵普就一再设计陷害冯瓒,赵“普言(冯瓒)法当死,太祖欲贷之,普固执不可”,必欲处于死罪,冯瓒被流放登州沙门岛(今山东长岛)。赵普从此日益擅权,“尝于视事阁坐屏后设二大瓮,凡中外表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瓮中,满则束缊(束以乱麻)焚之,以是人多怨者”。开宝六年(973)六月,雷有邻告政事堂官员受贿作弊,他们都得到宰相赵普的庇护,宋太祖在查实情况后,决定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升政事堂,与宰相赵普同议政事以分其权。八月,赵普罢相以“使相”出为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三城节度使。
开宝九年十月,皇弟晋王赵光义在宦官王继恩的策应下,夜入皇宫,“斧声烛影”,杀死病中的宋太祖夺取帝位,是为宋太宗。也是武夫出身的宋太宗,可能对皇位在正常继承的情况下,新皇帝在即位的当年,仍使用去世皇帝的年号,到次年元旦才改用新年号的制度不了解,急于在十二月初一,即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即使是竭力为宋太宗继承问题进行粉饰的南宋史学家李焘,也不得不说:“上(太宗)以亲政逾月,特与天下更始,非故事也。”
次年三月,赵普自河阳入朝,升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后虽又升太子太保,但没有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适有原宋太宗幕僚如京使柴禹锡,告皇弟秦王赵廷美(匡美、光美)骄恣,可能有阴谋。太宗召问赵普,富于权术的赵普感到升迁的机会来临,立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随后又编造了“金匮之盟”,据说是建隆二年六月,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死前,对太祖说:“汝死当传位汝弟”,而且是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上(太祖)藏其书金匮”。使宋太宗“大感悟”,赵普编造的故事,为他杀兄夺位制造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根据”,解决了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他立即对数年来没有重用赵普表示歉意,“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于是,以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这是北宋前期最高的宰相职衔,遂成为首相,后又封为梁国公。
赵普任相后,积极迫害秦王赵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赵廷美罢开封尹,改授西京(今洛阳)留守。同年五月,又设计诬告秦王赵廷美与次相卢多逊勾结谋反,卢多逊全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崖县西北);赵廷美“勒归私第”,秦王府幕僚、小吏6人被斩。赵普又指使开封知府李符,诬告赵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赵廷美因而被降封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在宋太宗、赵普的淫威下,当时没有人敢为赵廷美说话,只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独申救之”,也无济于事。次年十月,赵普再次被罢相,以“使相”侍中衔出为武胜军(邓州,今属河南)节度使,后移山南东道(襄州,今湖北襄樊)节度使。在宋太宗次子赵元僖的推荐下,端拱元年(988)二月,再以侍中为首相。淳化元年(990)正月,赵普因病罢相改任西京留守。淳化三年(992)春,以病求退,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禄以养病。七月十四日,病死,终年71岁,追封真定王,谥忠献。
★ 《赵普》说课稿
★ 民生伴我成长征文
【《赵普》课堂掠影(整理5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2024-04-27
关于成功机会的故事3个2023-08-12
初一语文知识点教科版2023-08-12
论语选读读后感2023-01-17
教学计划进度表2024-01-27
《赵普》的原文及翻译2023-09-24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2023-04-08
高中经典伴我成长征文2023-03-24
励志成功人物故事2023-09-28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