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的原文及翻译(共12篇)由网友“DoubleZ”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赵普》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篇1:赵普原文翻译
赵普原文翻译
原文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②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注释:
1.除:封授
2.可:同意
3.去:离开
4.骤:突然
5.震恐:惊恐
6.因:副词,于是,就
7.损:妨害、妨碍
8.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9.耳:罢了
10.终:结束
译文: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
篇2:《赵普》原文及翻译
《赵普》原文及翻译
《赵普》文言文阅读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文言文阅读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赵普》文言文阅读题目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2分)
阖户启箧取书普明日复奏其人()
普性深沉有岸谷()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小题3: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4分)
《赵普》文言文阅读答案
小题1:关第二天严肃刚正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小题2:(1)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2)等到作了相,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小题3:悟出内容:赵普对朕,对国家忠心耿耿;他举荐的那个人必定是有才能的;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只要内容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3:赵普原文及翻译
赵普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赏析
赵普,是宋初政坛的风云人物,曾三度为相,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课文《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的后半部分,保留了原文四个细节中的两个。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除反映人物概貌外,重要的是抓住了关键的细小事件,让细节成为亮点,让人物鲜活生动起来。让我们拭去历史的灰尘,擦亮细节,感悟人物的精神魅力。
闭门读书,深思熟虑,彰显发奋读书的精神。
“晚年手不释卷”,是赵普勤奋学习的最为概括的形象表述。他身居高位,事务繁杂,而且年岁已高,本是功成名就享享清福的时间,他却用来读书。文章只用寥寥10多个字写了读书的细节:“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阖户”这个关上大门的动作写出了静心读书的决心,关上这道门,就关闭了外面世俗的纷扰和繁杂,也许就关闭了为个人谋取利益的机会。“启箧取书,”点活了两个细致传神的动作,“竟日” 突出时间之长,表露赞叹之意。仔细品读这个细节,可以看到一幅清晰的画面:一位身材略显臃肿的老人,头发稀疏,白发苍苍,行动缓慢,打开了老旧的书箱,摸出线状的书,坐到书案下,细细地品读。四周一片寂静,听得见外面清脆的鸟鸣……日光的影子,透过窗格从屋子的.一端爬到另一端,直到消失了踪影,于是清辉的灯光,照亮了老人的书本和眼睛。一个“每”字写出这个老人的读书情景不是偶然,加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就是这个年迈老人充实的读书工作的真实的场景。一部20篇的《论语》这样品读,该有多精细,该有多少深深的思考啊,一个老人读书的勤奋溢于言表,令人惊叹。
为国荐才,锲而不舍,显露一心为国的品格。
在简单的对比(他人为相的“龌龊循默”与赵普的“刚毅果断”)之后,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动人心魄的事件:四荐人才。赵普“奏荐”“复奏”“又奏”“复奏如初”;宋太祖“不用”“亦不用”“大怒”“卒用其人”,短促的语言凸现了戏剧矛盾的紧张感,人物的个性便在这个矛盾中表现出来。最为惊心动魄的细节场景是“太祖大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碎裂”“ 掷地” 写出宋太祖愤怒的动作和神态,表现愤怒的程度,反衬赵普的镇定。赵普“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极写他镇定自若的神态动作和恭敬的态度。“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面对已经大怒的皇上,补好奏章第四次上奏,足见赵普的决心和毅力,足见他的冒死推荐人才的精神。在这里无论是赵普还是宋太祖,描绘简练传神、形神兼备,读来栩栩如生,仿佛一千年前的事件就发生在眼前。赵普一心为国的品格和太祖的贤明都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无论写赵普的刻苦读书,还是写冒死荐才,都着眼于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尽管他“多忌克”,但是他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得益于文章生动细致传神的细节描写,因为这些细节,寥寥200字让一个历史人物从历史的尘埃中鲜亮起来,照耀着后人前进的路。
拓展:赵普阅读理解题目
1.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①刻苦读书 ②推荐人才
2.刻苦体现在哪里?
“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启——取——读(竟日)
3.写推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
尝奏荐某人——不用;复奏——亦不用;又以其人奏——怒(碎裂奏牍掷地)
跪而拾之——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无论是刻苦读书,还是举荐人才,都是为了国家,因为文章中有一句话极能反映出他的思想,是——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文中写的事和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两件写赵普的事是: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的中心是: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有哪些?
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已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了,再加上一个“掷”字,就不难想像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而已,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被太祖撕碎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7.本文有何写作特色?
本文篇幅较为短小,但语言简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再如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把笔墨集中在一起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篇4:赵普原文和翻译
赵普原文和翻译
原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
篇5:《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篇6:赵普原文附翻译
赵普原文附翻译
赵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
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排:一个接一个
B、一日,大雪向夜 向:将近
C、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微:地位低
D、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 识:辨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表示赵普的正直有谋略的一项是( )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 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
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
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显示了赵普的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从他关门读《论语》、抗颜迁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
4、请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排:推开)
2、B(①太祖向赵普问计,试探 ③赵普不如太祖豁达 ④从读书中受益)
3、D(“关门读《论语》”不能表现这一特点。)
4、(1)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2)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篇7:《赵普》的原文及翻译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篇8:《赵普》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字词:年少熟悉少学问等到做劝勉用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字词:放下自己大住宅关门打开(qiè)箱子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字词:整等到第二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打开箱子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嫉妒刻薄但“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字词: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字词: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担任第二天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第三天再一次将、把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字词:奏章扔面容颜色连词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字词:缝补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字词:才醒悟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赵普》阅读练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篇9:赵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篇10:赵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篇11:赵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宋太祖在这位高级谋士的策划下,利用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自动向中央交出兵权;接着,这位高级谋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然后,这位高级谋士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原文:普 少习吏 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 常 劝以读书。
字词:赵普 年少 熟悉 官吏 的事务 少 学问 等到 做了丞相,宋太祖 经常 用读书劝勉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 手 不释 卷,每 归 私 第, 阖户 启 箧(qiè)取书,
字词:年老时 手 不放下 书卷 每次 回到 自己 大住宅 关门 打开 箱子 取出书来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 竟 日。及 次 日 临政,处决 如 流。 既薨
字词:读书 整 天。等到 第二 天 处理政务,处理决断 像 流水一样。 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 发 箧 视 之,则 《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赵普的)亲人 打开 箱子 看 它,原来是一部论语。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沉着 严肃、刚正 尽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字词: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 刚毅果断, 未有其比。
字词: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 担任 第二天 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 第三天 再一次 将、把 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 掷地,普颜 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字词:奏章 扔 面容 颜色 连词 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 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字词: 缝补 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词:才 醒悟 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篇12:赵普宋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 《赵普》说课稿
【《赵普》的原文及翻译(共12篇)】相关文章:
开始的英文是什么词2022-05-06
《论语》 阅读答案2023-12-16
文言 座右铭翻译2022-05-06
《论语》的阅读答案2022-10-11
《论语》阅读以及答案2023-12-04
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2023-06-05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翻译2023-11-03
论语四则阅读答案2023-09-26
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2-05-02
《鲁宗道不欺君》阅读答案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