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木桶的寓言故事((锦集10篇))由网友“硬糖少女404”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一只木桶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只木桶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找到他的朋友,请求朋友把木桶借给他用几天。
朋友之间的帮助,理应不能推辞。如果是要借钱,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钱是钱,友谊是友谊,决不能混为一谈,完全可以拒绝借钱,至于借一个桶嘛,谁还会舍不得呢?
3天过后,木桶如期归还了,和以前一样,主人还是用它来盛水。但毛病马上就凸现了出来,借走木桶的人是个酒商,他任意使用木桶,用它盛了两天烧酒,现在木桶酒气冲天,不论装什么东西,都会发出烧酒味。
一年来,主人想尽了办法,又是用火蒸煮,又是迎风晾晒,一会儿放点这个,一会儿放点那个,都不能把酒味消除干净。他无可奈何,只好把木桶丢弃在一边。
篇2:一只缺口的木桶作文
一只缺口的木桶作文
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着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这天,父亲特意为儿子订制了一只木桶。这种木桶不好买,父亲特意跑到古镇去寻找箍桶匠,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他笑说,这就对了,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老人眼睛一亮,说:噢,你是要拿这个去说理,是老师吧,有点意思。老人笑着不断点头。
于是父亲就拿着这只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儿子见了没吱声,只是撇了撇嘴。父亲想上去解说,却被儿子用手按住:不用再说,这个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突然高声喊叫,那表情充满了厌烦和愤怒。
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他知道儿子所面临的压力,他的表达已经是尽可能的婉转了,但儿子还是爆发了。
父亲深深地为儿子担忧,他在QQ 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父亲很担心儿子的情绪,怕一不小心碰碎了儿子脆弱的.心理底线。
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板不是照常使用!!!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对父亲的理念提出质疑。父亲想了想,回道:木桶理念只是要告诉大家,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不,父亲回说,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儿子说:我选择放弃,既然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那我就放弃数学,我想好了,选考艺术类专业,摄影专业属艺术类,不用考数学。
父亲愣了一下,他略感意外,心里暗自遗憾,但转而又感欣喜,儿子的思维方式不僵化,他突破困境的方式很独特。摄影也许不是他最喜爱的,但儿子绕过了他的短板,直接用他的文科之长来敲大学之门。儿子考入了一本大学,这让父亲非常意外,按他原先的考试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不仅如此,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比如他会在QQ 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回道:当然够格,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插图。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N瑟。
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 噢。
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心想,儿子总算跨过了这道门槛。
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 给父亲留言:老爸,我新创作的滑稽剧,最近正式在电视娱乐档播放了,有兴趣看看,给儿子提些意见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老婆,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啥事,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有些突兀。那天,他悄悄把它拿出书房,恰好被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怔,旋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
儿子语焉不详地一笑,没回答。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原先的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父亲甚感疑惑:儿子为啥要换一只木桶?
儿子这时突然在父亲背后说:那块最短的木板被我拿掉了,与其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上苦苦纠缠,还不如让长的木板更长。
怦然心动
人无完人,我们都有可能是一只缺口的木桶。你是因那一块“短板”自怨自艾,还是用自己其他的“长板”重新架构一只木桶?文中的儿子突破了思维定势,不但用自己较好的文科绕开了数学这块“短板”,而且还用其他的“长板”,即特长,比如领导才能、表演才能等,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其实,人生的“短板”并不是一种不可扭转的劣势或颓势,只要你肯突破常规,反而它是发现自己优长的一个绝佳契机。
【文题延伸】“短板”并不可怕、突破思维定势、一只缺口的木桶的启示……
篇3: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
人如桶,有短板有长板,修补短板难度极大,收效甚微,甚至弱化长板,得不偿失。同样的一个“桶”,为什么有人宁做水桶不做饭桶?“能”做什么决定你可以做到什么位置,而不是你单方面的“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人生的智慧就是经营你的长处,扬长避短。对自己,要有锦上添花的仁慈而不是自暴自弃的苛刻;对他人,要习惯表扬,其实就是纵容、助长其长处,而批评常常是提醒一个人的短处与痛处。表扬比批评更聪明,更人性,也更高贵。
传统的“木桶理论”是:你的成绩决定于你的短板,即弱点、缺点或盲点,这有其意义与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够尽兴,有些憋屈与不甘心。积极的“木桶新论”是: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应把一生的重点放在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培养成“完人”;而应善于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持续不断将之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独特的亮点、优势,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强人。因为完人常常也可能是庸人。旧的“木桶理论”不太适合人的个性发展,成功的捷径在于尽早发现自己的长板,然后无限聚焦,
木桶旧论,强调的是你最好处于“不败”之地;木桶新论,更在乎你是否处于“常胜”之态。一个是避败原则,一个是趋胜原则。补短确实更辛苦,毕竟要加大投入,是件费力而不容易做好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在“用”上多下工夫,而不是“补拙”上花精力;国人爱“补”,缺什么补什么,显然这是医师意识,而非教师意识。
有人因此担心,只挖掘长板,会不会人生因此变得单一无趣?韩寒在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短板是数学、考试,长板是作文、长跑。后来他退学,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他照样可以把作文与长跑的长板经营得风生水起。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优点和缺点非常突出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关键。在发挥优势的过程中,缺点自然也慢慢被弥补或淡化:别把自己的缺点当负担,淡化缺点也会让人更自信,然后集中火力演绎自己的长处。
本篇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职场励志网
篇4:木桶定律
前言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任何 一个区域都有 “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
面对自己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有些人从没察觉到,有些人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 于是,他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或每况愈下。
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要保持充沛的竞争力,不能单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之处, 而是要看整体的状况和实力,看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 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最初阶段,市场还非常幼稚,竞争对手也都非常弱小,不少企业 借助某一个环节的运作特色,攻城掠地,不断取得骄人的战绩,这就使得不少企业和企业经 营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某一环节的优势可以控制整个企业的命运。
但在日益开放的今天,中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里,企业和个人的任何弱点都会导致 自己在国际化竞争中被打败,被淘汰。可以说,社会越开放,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越多,实 力越强,越需要我们弥补弱点,加长 “短板”。
于是,我想到了管理学界知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 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 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我还认识到,仅仅理解木桶定律并不足以使我们真正弥补企业和个人的弱点和缺陷。我 们不仅要理解本桶定律,更要了解木桶定律产生的根源;不仅要认识到短板的危害,更要知 道如何寻找短板、补短和除短;不仅需要加长木桶中的短木板,更需要注意木板间的结合是 否紧密。
引申到企业管理中来,我们不仅需要弥补企业的短板(它可能是企业的资金、技术、人 才、产品、营销、管理,也有可能是企业的某个环节或个人),更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粘合 力,进行团队建设。于是就有了本书的诞生。
本书可以说是企业和个人对付弱点和不足的最好良药,也是相关题材的第一本书,有了 它,不管是企业和个人,都不会再害怕弱点,都将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实质性的超越。企业:一只不断扩容的木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 结成为“木桶定律”,“木桶理论”或“木桶效应”,本书中则统一称之为“木桶定律”。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只有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
所有木板比最低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 径。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 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你可以很容易发现木桶和企业的共同之处,即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劣质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水平。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 用,从而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综合实力。
因此,一个组织,不是单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而是要看整 体的状况和实力;一个团体,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是否存在突出的薄弱环 节。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引申到企业管理中来,制约企业发展的往往是少数的,一二个重要的、关键的问题,如 管理能力、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等。如果我们把企业当成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经营所需要 的各种资源与要素比喻成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比如:资金、技术、人才、产品、营销、 管理等等,那么一个企业取得业绩的大小,则取决于企业资源中最短缺的资源和要素。
换个角度说,在企业的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中,如果某 一方面的能力稍低,就很难在市场上长久获利。
其实,一个企业做的再好,管理上都有潜力可挖,换句话说,每个企业都有它的薄弱环 节,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常见的互相扯皮 、决策低效、实施不力等薄弱环节,都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要想做好、做强,必须从产品设计、价格政策、渠道建设、品牌培植、技术 开发、财务监控、队伍培育、文化理念、战略定位等各方面一一做到位才行。任何一个环节 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个人成长:获得全面的发展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最近,哈佛大学向加州年仅13岁的鲍尔斯奇这位被誉为“数学神童”的少年发去预 录通知单,再次使“神童”话题成为加州家庭舆论的中心。
鲍尔斯奇经历过数次跳级,从小学到中学,总共只接受了8年的正统教育。但正如哈佛
一位教师所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除了知识,还要懂得哲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可鲍尔 斯奇的文科成绩很差,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看最长的那些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是它最终决定 了存水的容量。一个人的才能也是综合性的,最长的总要受最短的制约。对于素质教育来说 ,我们同样需要弥补短的木板。所以,在为 “神童”特长而欣喜时,别忘了看他的短处。对 于儿童来讲,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所谓素质教育,从其内容上讲,也就是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进行综合提高的教育。如果把素质教育比作 “木桶”的话,它由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五块“木板”组成。
那么,如何使素质教育收到最好效果呢?也就是说,如何使这只 “木桶”装上最多的水 呢?
在由德、智、体、美、劳五块 “木板”围成的素质教育中,不少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重 视智育这块“木板”的长度,而现行的升学制度、考试制度等考核方式,无疑也加剧了包括 学生在内的人们对智育的畸型重视。
智育当然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也决不能因为重视智育而放松了德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事实上,很多的学校、家庭中出现的问题都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的放松了对学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了他们犯罪;有的不重视学生的体育,结果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了 “豆芽儿 ”体型;有的不注意学生的美育,导致他们盲目接受社会的反面文化……种种不良 的社会现象提醒我们: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不要单纯地追求某一方面的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优势特长要保持,但不能 “瘸腿”,不能放松甚至完全不管其他几个方面的教育。
完整的知识结构在个人的知识结构方面,木桶定律同样成立,无论是专家还是知识面极宽的人,其知识 的发挥机会与其知识结构都直接相关。对于一些存在某类知识缺陷的人来说,其发展总是存
在瓶颈,在能力发挥方面必将受到制约。
比如,一个坦复决策任务的公务员不懂聚合物和多种示波器的话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实可 行的科技政策;一个市场销售总监如果不了解消费者和产品的技术问题,就无法评估一种产 品的销售特点!
对于墨守成规的工程师来说,他们可以不尊重人的价值而只靠技术进步来评价一切,把 人文科学同技术科学割裂开来。但这种割裂是人为的,违反生产力发展的,因为人的价值与 技术并非是截然相反的东西,而是相互依存的,犹如一组组的氨基酸构成双螺旋DNA(脱氧 核糖核酸)一样。
如果说工程师必须了解更多的人文学科,那么人文科学家也必须了解更多的技术。与新 兴的工程师相比,我们更需要能驾驭计算机的哲学家。因为,他能超越狭窄的专业范围来看 问题,发挥各项才能的协同效应。
我们不但需要发现问题的人才,还极其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才。许多人可以做到前者,但 两者皆备的人却很少。因此,要想获得顶峰的成就,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均衡发展,以便把机 遇之门开得更大。短板在哪里任何一个区域都有 “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情 。作为一个精明的管理者应该把它迅速找出来,并抓紧做长补齐,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 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对于个人来说,下面的弱点是人们最有可能出现的短板。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 己: “我是否存在着这些缺点,它严重吗?”
恶习毫无疑问,不良的习惯可以说是每个人最大的缺陷之一,因为习惯会透过一再的重复, 由细线变成粗线,再变成绳索,再经过强化重复的动作,绳索又变成链子,最后,定型成了 不可迁移的不良个性。
人类时时日日都在无意识中培养习惯,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平时正在培养哪种习惯?因为我们都受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都要臣服于习惯之下,最终,习惯可为我们效力,也可拖我们的后腿。
诸如懒散的习惯、看连续剧的习惯、喝酒的习惯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习惯,有时要束缚 、控制我们大量的时间,而这些无聊的习惯占用的时间越多,留给我们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就 越少。这时的不良习惯就像寄生在我们身上的病毒,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的精力与生命,这时 的习惯就成了一个人最大的缺陷,成了阻碍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些人,已被习惯束缚,已经成为习惯的奴隶,碰到任何事情,都想把它们嵌进习惯的 框框中,这样怎么能够想出新奇的思路呢?怎么能够产生独特的想法呢?这时的习惯就像寄 生在我们大脑里的肿瘤,阻止我们思考与创新;如果任何事都变成习惯性,渐渐地,就会失 去探索和寻求更好方法的欲望,这时习惯就成了惰性的别名。
所以,习惯有时是很可怕的,习惯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理解,人类的行 为95%是透过习惯作出的。事实上,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惟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习惯。而一个人的坏习惯越多,离成功就越远。
犯错
通常人们都不把犯错误看成是一种缺陷,甚至把 “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成自己的至理名 言。但我觉得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犯错误是一种缺陷。
1.不断地在一个问题上犯错误
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问题上接连不断地犯错误,比如健忘,这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不 能容忍的。一个不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是不配把 “失败是成功之母”挂在嘴边的。不管 是否具备吸取教训的意识还是能力,它都是一个人获取成功道路上的致命缺陷。
2.犯错误的频率比别人高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某些人犯错误的频率总是比一般人高。他们做事情总是马 虎大意、毛毛糙糙。对他们而言,把一件事做错比把一件事做对容易得多,而且每当出现错 误时,他们通常的反应都只是: “真是的,又错了,真是倒霉啊。”
把犯错归结为倒霉是他们一向的态度,或许他们没有责任心,做事不够仔细认真,或许 他们没有找到做事的正确方式,但无论出于哪一点,如果他们没有改正错误,这都将给他们 的成功带来巨大的障碍。
妒忌
妒忌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妒忌者希望别人遭受不幸,只要不受惩罚 ,有时甚至会付之于行动。但他自己也会因为妒忌而遭受到不幸,他不是从自己拥有的一切 里汲取快乐,而是从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汲取痛苦。
人在童年时代遭遇的不幸大大刺激了妒忌心的形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儿童还不满 一岁就有了这种心理,如果你对一个幼儿冷落,而对另一个幼儿表示出明显的偏爱,那一刻 就会被另一个幼儿看到,并会引这个孩子的憎恨。只是儿童在表露自己的妒忌和猜忌情感方 面,比成年人稍稍公开一些。
妒忌是最为可叹可悲的。只要有妒忌存在,那么它对任何美德,甚至对最有用的特殊技 巧的发挥都是致命伤害。如果任凭妒忌的热情肆意泛滥,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不会安宁。
贪婪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 办法,用装有镇静剂的枪去射击,或用陷阱去捕捉它们,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它们的动作实 在太快了。后来,人们去请教生物学家。生物学家于是根据这种猴子的习性找到了一种捕捉 猴子的巧妙方法。
他把一只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树上,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就 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 米后,由于握着拳头,爪子却怎么也抽不出来。而那个瓶子又系在树上,使它无法拖着瓶子 走。贪婪的猴子十分顽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终不愿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第 二天,当生物学家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愿放手,直到有人把那把米放入猴嘴中。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往往都会与猴子犯同样的错误,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 ,该放弃时不能放弃,结果铸成大错,甚至悔恨终生。想一想,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钱财, 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有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朋友相残,同事相害;又有多少人为了贪欲 而被厄运的玻璃瓶捉住呢?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自以为聪明的人,变得像猴子一样愚蠢呢?每个人都可能会罗列出 一系列的理由,不过,真正的也是惟一的原因就是:贪欲的膨胀!贪欲的膨胀,使简单变得 复杂,轻松变得沉重,最后越陷越深地困在无法自拔的泥潭中。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的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他决不是自己的主人,他离奴隶状况也 只有一步之遥。这些人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贪欲 而意识不到高尚力量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始终只能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
人类其实是很聪明的,但是,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又往往是不理性的。人有时太贪婪,所 以毁了大好前程;有时明知是圈套,却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落入陷阱。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败 给自己的聪明,而是败给自己的贪欲。
因此,人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理智驾御自己的贪欲,在面临危机时要果断地松 开抓着 “大米“的手。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放弃眼前的私利,一定会认清那些潜在的危险。
自卑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 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本来有足 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由 于自卑的情绪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亦很大。
忧虑
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的制造业,现在是纽约州瑞西世界 闻名的卡瑞尔分公司的负责人。
年轻的时候卡瑞尔在纽约州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他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 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费好几百万美金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目的是消除瓦 斯里的杂质,以便瓦斯燃烧时不至于损伤到引擎。这种清洁瓦斯的方法是新方法,以前只试 过一次。当他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 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成绩并不能好到他所保证的程度。
卡瑞尔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像是有人在他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他的胃和整 个肚子都开始涌动起来。有好一阵子,他担忧得简直没有办法睡觉。
最后,他觉得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了我们集中精神的能 力。在我们忧虑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会到处乱串,而丧失对所有事情做决定的能力。当然, 万幸的是他最终走出了忧虑,不然也不会有他如日中天的现在。
懒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雄心 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也不肯个人奋斗,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 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自己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 导致懒散。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 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伤害更深的是你 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 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最终却是自己。 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 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性的拖延者通 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 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 “事情太困难、太昂贵、 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 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马虎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 “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许多人之所以失 败,往往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曾经因为筑堤工程质量要求不严格,石基建设和设计不 符,结果导致许多居民死于非命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建筑时小小的误差,可以使 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
在公司中,许多员工做事不够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他们也很努 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那些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会因员工无 法或不愿意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很无奈。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习惯, 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否则,他们很难一丝不苟地把事情做好。清除酒中的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入一桶酒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酒倒入一桶污水中得到 的也是一桶污水。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短板”莫过有几个极具破坏力的员工了,只有把这些人彻底地 从企业中清除出去,才能大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任何组织里,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 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就像苹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就会迅速传染 ,把苹果箱里的其他苹果也弄烂。
“污水”和“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们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 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把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 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 心制作的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企业 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一头驴子,你 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那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丹尼斯?罗德曼是一个篮球运动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效力过5支球队底 特律活塞队、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芝加哥公牛队、洛杉矶湖人队和达拉斯小牛队。除了在湖 人队和小牛队罗德曼是混饭吃之外,在前三支球队,罗德曼都有足够的能力“不辱使命“。
1986~1993年,罗德曼在底特律活塞队度过了7个赛季:虽然在兰比尔等人的教导下, 他打球不够光明磊落,并且为自己赢得了“坏孩子”的称号,但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球队 作出了贡献,所以底特律活塞队时期的罗德曼,是球队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一个因素。然 而,在1993年,罗德曼转会到马刺队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虽然罗德曼的到来使球队变 得更加强大,但他的特立独行、惟我独尊让马刺队吃尽了苦头。
他最“不耻”三类人,或者说他把三类人看成自己的敌人:首先是戴维?斯特恩NB A的总裁。因为斯特恩要维护NBA的形象,不允许罗德曼为所欲为,对罗德曼的很多行为都会 给以处罚。这让罗德曼很不高兴,他认为斯特恩干涉了他的自由,所以他就要和他对着干。
第二类人是马刺队当时的主教练希尔,以及对球队指手画脚的球队总经理波波维奇。因 为,他们希望驯服罗德曼,使罗德曼听从指挥,在球场上更大地发挥作用。但当时的罗德曼 已经获得了两个总冠军,自视极高,他甚至希望教练听从他的指挥,这种矛盾便不可调和了。
第三类人是戴维?罗宾逊等球员。罗宾逊是马刺队的绝对核心和精神领袖,工资比罗德 曼高很多。但罗德曼认为罗宾逊是高薪低能,在关键比赛中总会“拉稀“。反而是自己这种能“左右”比赛胜负的选手不受重用,挣的钱还很少。事实上,罗德曼无论在活塞队,还是 在马刺队,以及在公牛队,他挣得钱都不和他的名声成正比。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罗德曼成为球队中的不稳定分子,也可以说是一个破坏者。在1994 ~1995赛季季后赛的第二轮比赛中,马刺队对阵湖人队的第三场比赛中,罗德曼在第二节被 换下场,当时他很不满,在场边脱掉球鞋,躺在记者席旁边的球场底线前。暂停的时候,罗 德曼也不站起来,不到教练面前听讲战术。后来,马刺队输掉了那场比赛。
当时,摄像机一直对着罗德曼。球赛节目播出后,马刺队的管理层大为光火,联想到罗 德曼平时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罗德曼已经严重影响了球队的团结,于是决定对罗德曼禁赛 。在随后的比赛中,马刺队团结一致,将湖人队淘汰出局。
对于团队中的破坏者,最英明的决策就是将他清除出去,或者限制他的行动。
从结果来看,马刺队对罗德曼禁赛的决策是正确的。一个球队也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 员工在某一方面突出就可以忽视整个团队的利益,当然,也不能因为他的懈怠而阻碍团队前 进的步伐。
弥补弱点,加长短板
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弱点是什么呢?大多数人都会赞同韦氏和牛津英语辞典上给出的定义:弱点是“我们不 在行的领域”。
按照这种定义,你会发现,自己不在行的领域多得数不清,但是你大多数无须担心,因为它们并不会妨碍你出色发挥。对于它们,你无须采取什么措施,置之不理就是了。
比如,如果你不会使用质谱仪,或者不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次序,这些都算不上弱点 ,因为你八成不是一名专业的科学家。你也许会在某次知识问答的游戏中陷人尴尬,但除此 之外,你不会为不精通这些领域而有丝毫的不安。
因此,对于不在行的领域,我们最多把他归结成一种欠缺,而弱点是妨碍你出色发挥的 因素。无关宏旨的欠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变成真正的弱点:一旦你所做的工作需要你所并 不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你的弱点就诞生了。
例如,你如果不知道波音747飞机的飞行速度,在大多场合下无足轻重,但是,如果你 是驾驶波音飞机的飞行员,这种无知就成了致命的弱点。同理,缺少沟通的能力对于你做好 原来的法律调研工作并无妨害,但一旦你决定当一名审判律师,它就变成了弱点。
你一旦知道了自身真正的弱点所在,你该如何应对呢?
比如,如果你是一名医疗器械推销员,你一味向医生推销,却没意识到在当今医疗市场 上,财务主管才是真正的决策人。再如,你是一名经理,但不善于有效委派,因为你不知道 如何与员工一道制定明确的目标。
对于这些弱点,答案非常明确:学会你所需要的技能或知识。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寻找食物、搬运食物争先 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地不干活。
为了研究这类懒蚂蚁如何在蚁群中生存,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懒蚂蚁都
做上标记,断绝蚂蚁的食物来源,并破坏了蚂蚁窝,然后观察结果。
这时,发生了令生物学家意想不到的情况。哪些勤快的蚂蚁只会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 “挺身而出”,带领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他们再把这些懒蚂蚁全部 从蚁群里抓走,实验者马上发现,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他们把那些懒 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到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去。
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他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往往离不开那些不 干活的懒蚂蚁。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们能看到事物的未来,能正确地把 握了当前的行动,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 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 大大提高。”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在他所供职的公司中变得不可替代,就像蚁群的那些懒蚂蚁 一样,那他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比如在公司里你能勤动脑,以战略的眼光去思考企业的 发展,不断寻求企业新的增长点,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握住企业的目标,努力 让企业 “做对的事",那你一定会成为公司里的顶梁柱,那时还愁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吗?
一位成功学家曾聘用一名年轻女孩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信件,支付女孩薪水与相关 工作的人相同。有一天,这位成功学家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机记录下来: “请记 住,你惟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中所设立的哪个限制。”
她将打好的文件交给老板,并且有所感悟地说: “您的格言令我大受启发,对我的人生 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引起成功学家的注意,但是在女孩的心目中却烙上了深刻的印象。从哪天起 ,她开始在晚饭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不计报酬地干一些并非自己份内的事,譬如,替代 老板给读者回信。
她认真研究成功学家的语言风格,以致于这些回信和老板一样好,有时甚至会更好。她 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乎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成功学家的秘书因故 辞职,在挑选合格人选时,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女孩。
在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女孩就已经身在其位了,这正是她获得这个职位的最重要原 因。当下班的铃声响起之后,她依然坐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没有任何报酬承诺的情况下,依 然刻苦训练,最终使自己有资格接受这个职位。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年轻女孩的能力如此优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 提供更好的职位邀请她加盟。为了挽留她,成功学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 速记员时相比已经高出了四倍。对此,做老板的也无可奈何,因为她不断提高自我价值,使 自己变得不可替代了。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希望成为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并还能求得个人的不断发展, 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如果能够利用公司提供的在职员工培训 ,则会在互动的环境中非常有效地增加业务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迅速提高职业竞争力近年来 “迅速提高职业竞争力”似乎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是很少有人在提高自身何种 竞争力,如何提高职业竞争力上做文章。多半情况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忙着学这、 学那,没有清晰的学习的目标,这样做似乎竞争力是提高了,但是却只是学得多,真正用得 上的少,往往事倍功半。
原因何在?就在于对学习的结果没有评估的过程,控制学习就更谈不上了。这又怎能 “ 迅速提高职业竞争力”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做SWOT分析,针对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抓住机会和回 避风险,只需要弥补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劣势。补短的关键在于判断哪一项劣势才是自身目 前最应该弥补的。要有目的的补,而不是无目的、盲目地补。
第二步,制定补短的目标,即自身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目标一定是 可以实现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结果,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有层次,而且要相互协调。
第三步,制定一个补短的计划,由计划来指导学习和工作,而不是随意地想做就做。
第四步,制定一个补短行动方案和时间进度表,以利于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第五步,对补短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地衡量学习的结果,进 行评估,诊断结果,然后采取修正行动。在现实中,控制这一环节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了, 只是去补了,去学了,但是没有控制,这很容易造成补短的低效。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一个企业要想成为一个结实耐用的木桶,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短板子的长度。只有让所 有的板子都维持 “足够高”的高度,才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在这个充 满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只要组织里有一个员工的能力很弱,就足以影响 整个组织达成预期的目标。
要想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竞争力,并将他们的力量有效的凝聚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员 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企业培训是一项有意义而又实实在在的工作。优秀企业的员工,都很乐 意接受教育和培训,这对于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大有裨益。
根据权威的IDC公司预计,在美国,到企业花在职工培训的费用总额将达到114亿 美元,而被誉为美国 “最佳管理者”的GE公司总裁麦克尼尔宣称,GE每年的员工培训费用就 达5亿美元,并且将成倍增长。
惠普公司内部有一项关于管理规范的教育项目,仅仅是这一个培训项目,研究经费每年 就高达数百万美元。他们不仅研究教育内容,而且还研究哪一种教育方式更易于被人们所接 受。对于员工培训,惠普公司坚持以下原则:
员工培训在内容上应注意将个人智慧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
倘若把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一岗位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这个部门或岗位上的每位员工就 是组成这只木桶的某块木板。由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 组成这只木桶的木板也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
我们完全可以设法让所有短木板向最长的那一块看齐,从而有效地避免木桶定律的副作 用,从而增大木桶的容量。
很多企业一提到员工培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外部寻求培训资源,而不是从内部开发 培训资源。实际上,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岗位上必有一个工作能力最强的先进者,作为最强的 先进者必有其独特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企业应注意对这些先进者的成功经验进行挖 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从而成为非常切合其所在部门和岗 位的宝贵的培训资源。
员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
如果把员工比作一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 能,该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对于某个具体的员工来说,除非岗位知识和技能是他的薄弱环节(例如新员工),否则单 纯的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
喜欢围棋的人都知道,许多棋手在暂别棋坛一段时期后重回棋坛,水平往往会突飞猛进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功夫在棋外”。现代社会是个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 益的最大化,所以,员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上来。
员工培训应注意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员工的人文素养。
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可以让人站在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高度看问题,有 利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它作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 式,可以渗透于人的内心之中,使员工抵御一些不正当的物质或功利的诱惑。给下属成长的机会虽然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 “万事通”,但一个能力很强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能管 理好一家企业。有些领导做事,喜欢大小权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统统自己动手,员工只能当 他的助手,造成自己整天忙得像只无头苍蝇。
一个领导者,如果任何事都亲自过问,下属也将乐意将问题上交,统统由你去处理。你 可能会为会计改正她的账目差错,而不是退给她自己去改;平时你还自己起草业务方案,而 不是交给业务经理去执行。
把困难工作留给自己去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胜任不了这种工作。他们觉得亲自去做 更有把握,当被问及有关这种工作的问题时,他们自信能对答如流。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 总这样大包大揽,下属就没有任何学习成长机会的。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有一纽约客户就是这种类型。当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时,除了要与 客户电话联络外,还要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桌子上的公文一大堆等他去处理,每天都 忙得不可开交。
每次到加州出差,哈默都要约他早上六点三十分钟见面,他必然会提前三个小时起床, 处理公司转来的传真,做完后,再将传真回送给他的公司。哈默曾与他谈论,觉得他做得太 多,而他的员工只做简单的工作,甚至不必动脑筋去思考、去回答他的客户,也不必负担任 何的责任与风险,像他这种做法,好的人才不可能留下奉陪到底。
而这位顾客说,员工没有办法做得像他一样的好,对此,哈默向他说明两点:
“第一,如果你的员工像你这么聪明,做得和你一样好的话,那他就不必当你的员工, 早就当老板了。第二,你从不给他机会去尝试,怎么知道他做得不好呢?”
一个人只有一双手,一天即使不睡觉也只有二十几个小时可供使用,况且不可能天天不 睡觉。因此,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惟有授权属下。当员工做错事情,你必须去分析、去 了解,无论是故意或是疏忽还是不懂。除非是故意做错事,否则不该大声责骂,让他难堪。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责备就于事无补,此时员工所需要的,就是领导的体谅与细心的指 导,告诉他该如何去做,如何去解决问题。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员工能进步,长期而言,公 司也能受益,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想要员工成为木桶上一块足够长的木板,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信任员工,无论他做得多么差劲,你都要相信他努力了,然后鼓励他,让他充满自 信地投入到工作中。
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做事的,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和技巧都是学来的,犯错误,在所难免。
因此,你一定要让员工有学习的机会,细心教导员工,让员工由错误中学习经验,吸取 教训。如果事事躬亲,员工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了,也不会快速地成长、成熟起来。允许犯错 ,但同时又要提醒他们绝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
让员工有自主权,好像自己当老板一样,获得尊重与肯定,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具 有成就感。
身为领导者,你必须明白:请别人为你做事,你才可能从他们中发现有才能的人。给他 们机会,为你完成更多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训练他们承担额外的工作。
为了激励员工的成长,身为领导,应对他们所提出的建议,有专心倾听的雅量,有开明 的作风接纳意见,以感激的心情接受热诚,使公司充满发展的朝气。
培植有潜力的员工,并委以重任,尤其是应该让他做主产品品种开发和营销方面的 工作。当然,把一项重要的工作授权某个员工后你仍须随时待命,当业务遇到难题,员工解 决不了时,你仍须亲自出马解决。
领导者,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必须有心栽培值得你信赖的有潜力的员工,耐心地教 导他们。刚开始的学习阶段,难免发生错误,致使公司蒙受损失,但只要不是太大,不会动 摇公司的根本,就把它当作训练费用。你一定要脱身去处理首要的事情,因为它可能关乎整 个企业的前途。适时放手让你身边的人承担责任,并考核他们的表现。当他们妥善地完成工 作时,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不错。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认为他已有足够的经验与智慧去应付一切事务,就该大胆地授权 给他,让他去做主,去发挥。这样,公司才留得住可用之才,这也是一个公司长久发展的经 营之道。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只光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借助他 们的才能和智慧,群策群力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再能干的领导,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 和能力,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开发非明星员工要想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除了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外,更要注重对 “短木板”非 明星员工的开发。
美国大联盟西雅图水手队的明星球员罗德基思,曾经成为许多球队的挖角对象。罗德基
思开出的条件除了2 000多万美金的年薪外,还要求球队给予他各种特别待遇,包括在训练 场有自己专属的棚子,供他自由使用的私人飞机。原本对罗德基思有兴趣的纽约大都会队, 听到这些之后决定打退堂鼓。
该球队表示,如果他们答应罗德基思的所有条件,几乎是允许他独立于球队之外,自成 一格,对球队的影响是弊多于利。他们需要的是由25个球员组成的团队,而不是24个球员加 上1个特殊球员。
著名管理顾问奥斯汀指出,如果企业将过多的精力关注于 “明星员工”,而忽略了占公 司多数的一般员工,会打击团队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管理者应该自问:谁对公司比较重要?是几个明星员工,还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员工?奥 斯汀表示,超级明星很难服从团队的决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 人的起点不同,他们需要的是不断提高标准,挑战自己。
“明星员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见,可是,别忘了非明星员工的努力,他们也需要鼓励。 而且,对“非明星员工”的激励得好,效果可以大大胜过对“明星员工”的激励。
中国民间有一句至理名言,叫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能请得到“诸葛亮”这 样的高明之士,的确是一件喜事,但努力挖掘“臭皮匠”的能力,路子也许将会更宽、更好 些。
强调关注 “非明星员工”,并不是说那些“明星员工”不重要,而是说什么事都不能走 向绝对化,或顾此失彼,抑此扬彼,特别是在以效益衡量成败的生产经营领域,任何一环都 是不可或缺的,对每一个员工都要量才而用,各尽其能。
长期以来, “首席”这顶帽子是令人羡慕的,但它只是戴在一些关键的重要人物头上,如“首席大法官”、“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官”等等。其实在任何企业里,“首席” 的头衔也应戴到一线普通工人的头上,因为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们要想达到 “木桶”的最大盛水量,就要尽可能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 企业的用人制度也是一样要“人尽其才,取长补短”解决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 的整体优势。
有一个华讯员工,由于与主管的关系不太好,工作时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从而忧心 忡忡、兴致不高。
刚巧,摩托罗拉公司需要从华讯借调一名技术人员去协助他们搞市场服务。于是,华讯 的总经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这位员工去。去之前,只对那位员工简单交待了几句: “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们个人。怎样做,不用我教。如果觉得顶不住了,打个 电话回来。 ”
一个月后,摩托罗拉公司打来电话: “你派出的兵还真棒!”“我还有更好的呢!”华 讯的总经理在不忘推销公司的同时,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位员工回来后,部门主管也对他另 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
打造超级团队企业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还要保证每块木板结实,整个 系统坚固,各环节接合紧密无隙。这是因为,一个群体是一回事,一个团队又完全是另外一 回事,这就如同一根没有磁性的铁棒,每个分子都在按自身的目标旋转,各自的磁性相互抵 销,铁棒整体不显磁性,如同乌合之众没有组织力量一样。如果将铁棒置入一个磁场中,
每 个分子在磁场的作用下朝同一方向旋转,铁棒整体就显示出很强的磁性。
我们经常看到,积极、强劲的团队中一些成员相互庆祝: “我们真棒!”当这种感觉能 够激发人们追求更大、更高的目标时,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有效管理就像一个良好的磁场,而形成磁场的工具就是机制、制度、政策、权力和无处 不在的团队文化。今天,团队建设已经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培训课程。企业在饱偿长期内耗 之苦后,希望通过提倡一种团队精神来改变现状。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支超级团队呢?
团队精神固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团队精神的产生必须依靠团队建设。因此,团队 建设方法和团队精神一样都不能或缺。
为说明这一点,首先应明确团队的概念:团队是由具有互补技能组成的、为达成共同的 目标、愿景在认同的程序下工作的团体。
不难看出,方法和程序是团队运作中的灵魂。在好的程序与方法下,团队成员会共同思 考,统一行动,这样坚持下来便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不断提升团队精神。反 之,没有好的、让成员认同的程序和方法,光有团队精神也难于协调运作,团队精神会流于 形式,最终也不过是喊喊口号而已。
一个主管在升任总裁之后,为在组织内推行团队精神,把各级主管分批派去参加培训, 大家都学到了处理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共同方法。为了将培训成果巩固下来,他有意制造了一 种氛围,并身体力行。
这位总裁通过引进一种工具和观念,使团队成员的 “努力”能够得到“协调”和“整合 ”,互助合作及团队精神也就水到渠成。果然,这个组织的气氛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 他们学会了公开讨论,并愿意把自己的构想和别人交流,通过运用共同学到的方法,他们能 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作出更好的决策。
他并没有立意要建立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精神却通过团队成员在共同的准则及程序下 ,共同在工作中产生了。因此,想要打造一支超级团队,需要持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这 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适合团队的程序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提供每个成员都愿意为之奋斗的模式超级团队模式。
渴望成功。超级团队非常有活力,每个成员都能担负起责任,大家在渴望成功的基 础上,寻求最好的合作发展。
不断改进。成员对自己和他人有很高的期望,并不断寻求进步。
离经不叛道。成员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针,但又不拘泥于规则,他们能够坚持和他 人沟通,无论是独自工作还是群体工作,都能取得很高的效率。
主动进取。成员反应迅速、态度积极乐观,行动能力强。
重视领导。成员敬重顾大局、有活力的领导人,并且希望在他们的领导下共同争取 外部资源与支持。
以人为本、强调协作。成员尊重知识、竞争和贡献胜过身份和地位,他们注重合作 及解决问题。超级团队在履行任务过程中,始终以使命和目标为导向。他们持之以恒,但也 不失灵活。
理性、顽强并勇于创造。成员们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敢于面对问题,能够选 择合适的方法清除障碍。方法可以是灵活的、创造性的或者规范化的。
富有创新。成员能适度冒险以获取卓越成绩。
容易接近。成员不断和外界接触,让外界了解自己,积极寻求外部的反馈与帮助。
勤奋敬业。成员理解组织的战略和经营理念,并希望实现组织的目标。他们在一个 开放的文化中发展,他们所在的系统授予他们权力,也希望他们承担责任,以便完成双方共 同商定的目标。
与所在的组织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团队成员和团队创始人一样拥有权力,因为个 人的影响力取决于信誉而非权威。培训自己的合作伙伴当公司的某个员工成为 “最短一块木板”时,他可能会影响到该部门甚至整个公司的业 绩;当公司的某个经销商或代理商成为“最短木板”时,他们同样也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 的影响。
一次,美国奥尔玛人力资源管理顾问约翰?洛夫斯基在与记者聊天时,谈到了企业 “组织”的范畴:从人力资源学和社会关系学来讲,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组织”和“大组织 ”。
“小组织”的范畴一般局限于该公司的人力资源和组织构架,而“大组织”的范畴则要 大得多,它包括该公司的合作伙伴、客户和社会关系等等,甚至自己客户的客户、伙伴的伙 伴和员工的社会关系都可以包含在其中。
“大组织”是一个公司的“培养基”,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大组织”中的资源,将可 取得“小组织”所难以想像的成功。从这个理论的角度来看,原制造商的经销商和各级代理 商自然是公司“大组织”中的一部分。
APC美国区域总经理奥格?托马斯很清楚经销商和各级代理在APC美国这个 “大组织”中 的重要性,他把用于衡量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木桶定律”扩展到“大组织”中来,经销商和 各级代理也成了APC这个“木桶”中的一块“木板”,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了制约木桶容积的 “最短一块木板”。
APC的解决办法是培训。对员工有培训,对制造商同样有培训最近制订的一套完整 的经销商培训体系正是解决办法之一。
据APC美国区培训与发展部经理霍桑墨尔介绍,公司目前有20%左右的员工来自APC和竞 争对手的经销商或代理商,他们已经从APC的 “大组织”跨入了他的“小组织”,也为APC缓 解人才压力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APC对经销商的培训,实际上是 在为自己的团队培训“预备队”。
有人说APC的薪水很高,才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加盟。霍桑墨尔并不这样认为,他认 为是APC完善的培训吸引了他们。
APC认为,培训和开发是保持人力资源这种 “易耗型”资源再生性和持续性的必要手段 。培训和开发包括两个内容:
(1)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现在职位的一种适合,着重于现在。
(2)开发着眼于将来,针对于职员将来的职业生涯,对经销商和各级代理也是如此。
如果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越来越强,而经销商、分销商、供应商的能力越来越差, 那么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评价,就只能以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水平来界定。尽管企业 内部的物流系统、供应链水平很先进,但脱离外部供应链也是不行的。
代理商和经销商实际上是产品流通链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公司的一部分。对经销商的 老板和员工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把公司的理念介绍给他们,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他们对原 制造商的向心力。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这些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公司的自身竞争力。
篇5:木桶新论
第一原理:木桶构造完整有序,五脏一应俱全
由几个铁圈儿或者一些竹篾(为方便叙述,下文一律称为粘剂),将十多块木板紧紧箍成一个圆筒,其底层铺垫一只底座,所有木板中,有两块面对面的会高出一些,其上端有孔,一根横梁穿孔而过,将两者联在一起,这样的一个圆柱体,便是人们常说的木桶。
横梁、木板、底盘及粘剂,四者共同构成了木桶。如果木桶称为一个组织,横梁是其高层(领导者),木板是其中层(管理者),底盘是其基层(普通人员),粘剂是其文化。
◎第一推论:木桶的支柱——横梁,决定其强弱
1) 没有横梁,木桶名存实亡,毫无用处(没有横梁,木桶只能盛水,存在意义截然不同)
2) 横梁是木桶的支柱,承载着一切重量(横梁方便了取用,承揽了木桶所要负荷的重量)
3) 横梁的支承力,决定着木桶强弱与否(横梁不够坚硬,一旦木桶盛水过多,无法提起)
横梁是木桶的脊梁骨。组织强弱与否,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是关键所在。
◎第二推论:木桶的核心——木板,赋予其荣辱
1)木桶能否盛水,应在于木板间有无间隙(如果木板之间缝隙很大,木桶盛装的水全部漏干)
2)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高度(十块木板中九块一米一块半米,盛水仅限半米高)
3)木板越宽,木桶体积越大,盛水也越多(同样十块木板,宽度越大,拼凑的木桶盛水越多)
不能紧密结合,哪怕是一百块一千块木板,也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水桶。组织中所有部门,不但应当并驾齐驱,而且还要紧密团结。
◎第三推论:木桶的基础——底盘,增强其意义
1)一旦撤出下面底盘,木桶瓦解成为圆筒(失去了底盘,木桶上下直通一致,只能空空如也)
2)底盘紧密围绕木板,构成木桶坚实一面(底盘由木板夹杂在中间,托住木桶盛水后的重量)
3)不能轻视底盘作用,决定木桶盛水重量(如果底盘只是腐烂之木,木桶过多盛水即刻破裂)
失去底盘,木桶空洞无物。绝对不可以忽略基层员工,他们也是组织团体重要的一部分,
离开了他们,组织大厦顿时灰飞烟灭。
◎第四推论:木桶的维系——粘剂,凝聚其力量
1)没有粘剂,木板四分五裂,拼不成木桶(粘剂的最大作用就是将木板紧紧箍着,做成木桶)
2)粘合力不强,木板出现缝隙,木桶漏水(粘剂之粘合力是关键,决定能否将木板紧紧围箍)
3)应当选取高粘性的粘剂,提高木桶强度(粘剂之粘性更强,其粘合力更强,木桶更加坚固)
没有好的粘剂,就算有了木板,有了底盘,有了横梁,也不能拼成一只牢不可破的水桶。一个组织如何塑造优良的文化,直接决定了它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能否将所有人员凝聚起来。
第二原理:木桶效用值得开发,追求价值增值
木桶不仅能够盛水,而且可以提水。不断寻求木桶的优势,才是根本。
◎第一推论:体会盛水要领,强化训练木板凝结
1)选择配合良好的木板,降低间隙(木板间隙越小,越不会漏水)
2)提高木板光滑度,实现良好对接(木板凸凹不平,易出现间隙)
3)增强粘剂的粘性,保证木板紧接(粘剂力量越大,木板更紧凑)
木板如何连结,非常重要。组织中的部门协调与个人协作,对于整体优势的发挥,影响很大。
◎第二推论:认清盛水形势,深层优化木板结构
1)狠抓较短之木板,努力促其增长(少数拖住多数,愈拖愈严重)
2)拓宽木板的宽度,增加木桶盛水(木板宽木桶大,盛水自然多)
3)木板强度是关键,延长使用寿命(木板强度欠缺,一切皆空谈)
不是随意一块木板,便能体现木桶的效用。组织应当促进各部门的统一,既要提升战斗力,又要加强配合力,保持整体步骤一致。
◎第三推论:开发木桶功能,全面提升自我价值
1)保留原始项目,用木桶继续盛水(对待传统应辩证,取之精华是上策)
2)开发最新功能,用木桶进行提水(奋力拼搏破现状,勇于开拓求发展)
3)实现战略转移,双桶合一以挑水(高瞻远瞩望未来,努力超越谋进步)
篇6:关于一只傻猫的寓言故事精选
傻猫
一只小猫运气好,刚学会捕食,就捉住了一只老鼠。
“虎大王,放了我吧!”老鼠说,“虎大王是不吃老鼠的。”
“我是虎大王?”小猫疑惑地说,“我不是猫吗?”
“我问你,是虎大王威风还是猫威风?”
“当然是虎大王威风啊!”
“我再问你,你是愿意做虎大王,还是愿意做猫?”
“当然愿意做虎大王啊!”
“那你就放了我。”
小猫犹犹豫豫地松开爪子。
老鼠哧溜钻进洞里,接着又探出头来,说:“你到底是谁,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如果还有疑问,那我就明确告诉你:你不是虎大王,你是一只猫,一只傻猫!”
猫戴手套
从前,有一个老猫教一群小猫学习捕老鼠。开始,老猫给小猫讲应该怎样逮老鼠。碰到有老鼠来了,就轻唤一声。小猫们顿时静了下来,悄无声息地向四周隐蔽,老猫迅急地蹿到角落里。一只老鼠从洞里溜了出来。只见那老猫屏声静气地待着。等老鼠稍近的时候,就快若闪电地射向老鼠。可怜的老鼠拼命地逃窜。老猫总是在抓住老鼠后,故意放走老鼠。让老鼠险象环生。老猫等老鼠逃了以后,又去追赶。逮了又放,放了又逮。后来,老鼠筋疲力尽,再不愿逃跑。老猫才将老鼠撕成几大块,分给它的宝宝们。并对它们说这样逮到的老鼠肉质酥嫩可口。
小猫们听后,无不拍手叫绝。老猫给小猫演示了几次逮老鼠的绝技后,就让小猫们去逮老鼠,并要求它们将逮到的老鼠都上缴给自己。再由老猫按小猫捕鼠的多少给它们分配食物。老猫这时也还亲自去捉老鼠。后来,它看到小猫们逮到的老鼠越来越多。它开始不劳而获了。它见那些名贵的猫穿金戴银,从来不用去拼命逮鼠,照样享受锦衣玉食的待遇。
于是,它也给自己作了一番精美的包装。它穿上那件紫色的礼服,戴上一双雪白的手套后,的确与众不同。这只气质非凡的老猫每天都去四处讲学,挣得钵满盆溢。它名声显赫。
有一天,老猫正在豪宅里更衣,一只小老鼠竟然大模大样地爬上餐桌,悠哉游哉地细细品味奶酪。老猫气不可遏。它很想跃上桌子。可是它再怎么用力,就是不能上去。老猫只能干吹胡子干瞪眼,无计可施。小老鼠却越来越上劲。索性爬到老猫头上拉屎撒尿。老猫用戴着手套的爪子不停地抓,可是不管怎么用力,都无法够着老鼠。老猫想脱下那双手套。但是,它总脱不下来。小老鼠实在不愿意再陪它玩儿下去了。居然在老猫脸上咬了一口,就溜之大吉。
猫被老鼠欺负,真是匪夷所思!可是,一旦静下心来细细思索,这种情况也是极有可能。身手敏捷的老猫会被笨手笨脚,还不正应了“三天不练手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越用越快,脑越使越灵”。老猫的退化不正是一个极好的反面例证吗?那么,老猫为什么不愿自食其力,却要自废武功呢?
道理很简单,想当初,老猫也不就是为了树立个人威望,而尽心尽力地教小猫们怎样捕老鼠。它到了后来,它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有那么尊贵的地位,又有那么多的收入。它还用得着去玩命,用得着去亲自动手?那样岂不是自损身价?要不是这样,难怪人们常说“都想坐轿,不想台轿”。君不见,人人拼命考取公务员。更有甚者,因未考中而发疯,变成新科举制度的“范进”。令人可悲可叹。还不是为了丰厚的利益而丧失理性吗?
这种可悲的社会潮流,是有失社会公允的分配制度所造成的。我们知道,当今的社会,搞技术的比不上搞关系的,搞业务的比不上搞管理的,搞科研的比不上管审批的,搞实体的比不上搞行政的。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它已经成了一种大家共同的认知准则,且觉得它是天经地义的。
篇7:做一只变色龙的寓言故事
有关做一只变色龙的寓言故事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是在一片森林里住着三只蜥蜴,其中一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大不相同,没有安全感,便对另外两只蜥蜴说:“我们住在这里实在太不安全了,得想办法改变改变环境才可以。”说完,这只蜥蜴便开始大干起来。森林之大,哪能这样容易改变,不久,这只蜥蜴被活活累死。
另一只蜥蜴看了说:“我的天呐,居然被累死了,看来想要改造这个地方非我辈能力所及,唉,不如另寻一个既安全又足食的地方去生活。这样,不是很简单吗?何必累死!”说完,它便摇着头爬出了这片森林。只是它还没有找到梦中的.乐土,就饿死在路途中了。
第三只蜥蜴,也看了看四周,说道:“为什么一定要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呢?”说完,它便借着阳光和阴影,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肤色。不一会儿,它就渐渐地在树干上隐没了。这只蜥蜴就成了变色龙,从此在森林里安居繁衍。
人们都怕被笑话为“变色龙”,其实,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认现实、面对现实,并努力适应现实。停止抱怨、收起牢骚,从改变自己开始,在变中求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篇8:一只愚蠢的狮子寓言故事
一只愚蠢的狮子寓言故事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长脸大耳四条腿的动物垂下头,满嘴白沫口齿不清地说,自己是一头倒霉的驴子,被人饿了三天之后还差点儿被打断了腿。“人是最坏的动物!”它控诉道。
小狮子要替驴子报仇,于是它们一前一后结伴同行,紧接着碰到的动物身上有一个巨大的肿块。“你是人吗?”狮子大吼,震落了树木的叶子。
背着肿块的动物声泪俱下,它当然不是人了,它是被人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骆驼。“那儿连撒尿的自由都不给,人是最坏的动物!”骆驼愤愤地说。
最后,它碰到了一个两腿直立而行的动物,吹着口哨。驴子和骆驼吓得躲到树林里去了,狮子大吼一声:“你是人吗?”震得叶子落了一地。
那两条腿的动物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木匠。”“哦,不是人。”小狮子有点儿泄气了,但还是问了一句,“木匠能追兔子吗?”
木匠说,他不会追兔子,但能做挡风遮雨的房子,如果狮子愿意,他可以马上做一个给它。小狮子骄傲地点点头。木匠卸下背上的工具箱,乒乒乓乓地敲打起来,不一会儿就制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盒子。他对小狮子说:“得量身材,请跳进去试试。”
狮子一跃而入。
木匠说:“趴下来,把尾巴也收进去,我要试试盖子严不严,透不透气。”
狮子趴下,把尾巴收进盒里。木匠将盖子盖上,四周钉上了钉子,然后把木盒连同狮子卖给了马戏团。
驴子和骆驼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驴子说:“其实跟人在一起,有水喝有料吃,我看咱们还是跟人走吧!”
骆驼说:“是啊!那些叛逃在外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咱们还是跟人走吧!”木匠就把工具箱绑在骆驼背上,骑上驴子,吹着口哨,得意洋洋地上路了。
篇9:寓言故事:一只虎的自诉
寓言故事:一只虎的自诉
自从成为山林之王,我过的那是一个悠闲自在,每日都必然睡到日上三杆后,才伸个懒腰,踱着慢腾腾的步伐去巡视我的森林王国。
这样百无聊赖的生活时间长了,便觉得无趣,直到某一天,我在小溪旁边饮水时碰见了一只狐狸。我不耐烦的望着他,不屑的说道:“你这只臭狐狸,有什么屁快放,没有什么事的话就快滚,别影响本大王的心情。”狐狸的眼珠一转,故意叹了口气,吞吞吐吐的`说:“王,大王,听说您以前的老师是猫?猫最近可是一直在用您的身份招摇撞骗呢。”我心想,这说的不就是你这种狐假虎威的动物吗?简直是贼喊捉贼!不等他说完,我扭头便离开了。
猫?对!他确实是我的老师,但并非我不报师恩。在猫教授我一身本领后不报答他,是因为有件事在我心中积压已久,耿耿于怀,每每想起都愤懑难平,记得在猫教答应教授我本领后,我感激万分,战战兢兢,遵守师命的学了一年,对他是毕恭毕敬。临走前有一场比试,年轻的我体躯庞大,活力而又充满激情,很快便将老师逼入绝境,进退维艰之际,谁知老师却纵身一跃跳上了树。我拼尽全力用爪子抓树,却只有三道深深的痕迹永远留在了树上,也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过不去的沟壑,我大声质问老师,为什么要偷留本领而不授于我?他沉默了半天,并没有回答我。年少的我,心高气盛,一气之下就离开了老师,只是没想到转眼间时光荏苒,却又有人提起了这件往事。
好吧,既然被重提,我又岂有不回去看看的道理?我提着几只鸡和兔子,顺着尘封已久的记忆踏上了那条曾无数次追逐过、衰败过,最后成功过,但又离去的小路。
老师并不在家,我卧在草地中,打着盹儿,等候着他的归来,不时会有几只蝴蝶怯怯的从我耳边飞过,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咦,这是怎么回事?不知从哪里钻出一条脏兮兮的猫,浑身恶臭、嘴里咀嚼只死老鼠,若不是花白的皮毛与老师相似,对视时的目光还是当年的威严。我定不会认为这是我的老师,狐狸不是说他过得很好吗?我惊奇不已。
“那年你走后,我便我过得并不好……”老师迟疑着说,“当初教你本领,猫族是不答应的,你走后我就被他们赶了出来……”
“那你为何不来找我?”我心中一惊。“我怎么会去找你?你是高高在上的王。”老师若有所思的继续说道,“虎怎么可能学会爬树?你以前是当自己是只巨猫,心高气盛罢了……好啦你走吧。我如今是个累赘,永远别来找我了。”老师用一只手捂着脸痛苦地说道。
听了老师的话,顿时像是有块巨石沉入我的心底,激起万仗波澜,看着老师瘸的右腿,我的眼眶中微微有些湿润,喉咙也哽咽起来,我明明是只无所不能的虎啊,我这是怎么了?
三天后,传来噩耗,猫走了,躺在春天的泥土上,安详的走了。而从此山林中也再没有一只孤傲的虎,再没有人见过他,只是听一只狐狸说,他选择收敛,做了一名老师,用以报答老师的恩情。
篇10:空中飞过一只鸟寓言故事
刹那间,整个城市都轰动了,到处可听见动情而又忘情的欢呼声,不少人甚至还燃放起了欢庆的鞭炮,从而将那些森林般的高楼大厦都震得一摇一晃的,甚至连那些白晃晃的水泥路面和街道也似乎都舞动了起来。
这自然要令那只鸟十分惊诧和奇怪。
于是它就俯冲下来,盘旋于一个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孩子的头顶,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呀?”
“因为我看见了你呀。”孩子回答。
“看见了我真值得你这么激动吗?要知道,我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鸟呀。”鸟说。
孩子却道:“不,你是一只活生生的鸟,是真鸟,而以前,我可只是在书本上和电视里见过鸟呢。”
这时候,过来了一位老人。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用怜惜又几乎是哀求的口吻对鸟说道:“鸟呀鸟,请你留下来吧——你瞧,孩子是多么喜欢你和需要你啊!”
听了老人的话,再看一眼那孩子,鸟差不多已点头。只是,再往那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四下里环视了一番后,鸟又不禁自言自语起来:“可是……可是叫我住哪儿呢?”
“你就住这儿吧!”是那孩子的声音。
原来,只一会儿的工夫,孩子便去了趟自己家里,捧出来一张大大的画,画上有一棵大大的树。
这当然很令鸟感动,它甚至一时眼眶红了起来。
不过,这只鸟最终还是飞离了那座城市——因为它是一只活生生的鸟、真鸟,而活生生的真鸟是没法在一棵画在纸上的假树上生活的。
★ 关于木桶的故事
★ 我的短板小学作文
★ 幸福的定律作文
★ 未来的浴缸作文
【一只木桶的寓言故事(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七只猴子去旅游〉活动教案2023-03-24
《故乡的芦花》阅读答案2024-01-07
小学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方案设计2023-06-08
积极向上的故事2022-12-06
开学第一课的初二作文2023-09-13
乌鸦与狐狸寓言小故事2022-08-02
思念爷爷的儿时回忆故事:爷爷的罐罐茶2022-07-22
看《稻草人》童话故事的观后感600字2022-05-06
新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2024-02-08
关于月亮的童话故事-月亮的传说故事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