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精选9篇)由网友“堕落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
1、传统木桶理论
说到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个理论由谁提出,目前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这个理论的应用范围却是十分广泛,从经济学、企业管理到人力资源到
同样这个理论也被引进了安全领域,在信息安全中,认为信息安全的防护强度取决于马奇诺防线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出现的一个状况是发现哪个安全问题严重就买什么样的产品。这个理论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整个安全防护中,最短木块的巨大威胁,并针对最短木块进行改进。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会发现有些企业找出安全防护中的最短木块,并买了很多安全产品进行防护:发现病毒对企业影响很大,就买了最好的反病毒软件,发现边界不安全,就用了最强的防火墙,发现有 入侵,就部署了最先进的IDS。这其实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所以实施后,安全问题还是很多,有人曾形象地说洞照开,虫照跑,毒照染。
2、新木桶理论
根据我的分析,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一些关键信息:1、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2、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2.1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木桶,除了木桶中长板、短板,木桶还有底板。正是这谁也不太重视的底板,决定这只木桶能不能容水,能容多大重量的水。这只底板正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即企业的信息安全架构(Information Security Architecture)、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目前还没有整体的信息安全规划和建设,也没有制度和流程。信息安全还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随意性相当强。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安全评估,然后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安全现状来做安全信息架构和安全建设框架,制订符合企业的安全制度和流程,
而在另外一些企业里,信息安全制度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完备,最大的问题在于执行不力。前段时间曾和国内运营商中负责信息安全的人聊到,目前在大型企业和运营商中,安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贯彻执行企业的安全政策和流程。所以一位在运营商负责安全的朋友说:安全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得到领导的强有力支持,才可能把安全策略进行推广;安全是全民工程,只有全民参与,才能有效地贯彻安全策略和制度。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不断发展,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也就需要我们不定期的检查信息安全这个木桶的桶底是否坚实,一个迅速长大的企业,正如一只容纳了相当水量的木桶,越来越大的水容量将构成木桶底板的巨大挑战。特别是目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迅速,WLAN、3G的出现和使用都可会增加对安全这个木桶底板的压力,如果不时时关注底板,最后可能因为不能承受之重而导致所有的蓄水都丢失。
据说华为公司目前开发了一套企业安全策略认证系统,在客户端联网之前进行安全策略检查,如果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策略,则对该机器进行隔离;只有对符合企业策略的系统,才允许它联网使用。这样就能够强制用户执行企业安全策略。
2.2木桶是否有缝隙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能否有效地容水,除了需要坚实的底板外,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缝隙,这个却是大多数人不易看见的。对于一个安全防护体系而言,其不同产品之间的协作和联动有如木板之间的缝隙,通常为我们所忽视,但其危害却最深。安全产品之间的不协同工作有如木板之间的缝隙,将致使木桶不能容纳一滴水!如果此时,企业还把注意力放在最短的木板上,岂非缘木求鱼?
而桶箍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把一堆独立的木条联合起来,紧紧地排成一圈,同时它消除了木条与木条之间的缝隙,使木条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共同得目标,成为一个封闭的容器。如果没有了箍,水桶就变成了一堆木条,成为不了容器;如果箍不紧,那木桶也就是千疮百孔,纵有千升好水,能得几天不停流?
在信息安全中,目前攻击手法已经是融合了多种技术,比如蠕虫就融合了缓冲区溢出技术、网络扫描技术和病毒感染技术,这时候,如果我们的产品还却还是孤军作战,防病毒软件只能查杀病毒,却不能有效地组织病毒地传播;IDS可以检查出蠕虫在网络上的播,却不能清除蠕虫;补丁管理可以防止蠕虫的感染,却不能查杀蠕虫。各个安全产品单独工作,无法有效地查杀病毒、无法组织病毒的传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每个系统都会记录这些安全日志,这些日志之间没有合并,大量的日志将冲垮管理员,导致无法看到真正关心的日志。
篇2:木桶理论新解
何为 “ 木桶理论 ” ?在管理学中通常是这样解释的:木桶装水能装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板子,要想装更多的水必须补短板子,这是没错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木桶能装更多的水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木桶有桶底和桶身,所以可以装水,而装水能装多少又取决于桶底的大小和桶身的高低。这就告诉我们:要想装更多的水,首先必须要有桶底、桶身,要能装水;其次是要有长板子;第三才是补短板子。
木桶没有桶底就不能称为木桶,充其量只能称为 “ 没有桶底的桶 ” 。对企业而言,桶底就好比是企业本身,只要企业存在,就有桶底。组成企业的每个要素都是桶底的组成部分,包括企业的人、财、物等所有硬件要素。企业的现实状况就决定了企业的基础和地位,硬件条件越好,就越说明企业的桶底越大越厚,企业的基础就越好越扎实。
组成桶身的各块木板即为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木板越长、木桶越深,装的水就越多,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各种能力,比如生产、研发、营销、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管理能力都是企业的木板,各项能力的强弱是企业能装多少水的关键。企业只有硬件设施是运转不了的,只有既具备硬件设施又具备软件条件,并由人去管理,企业这部机器才能运转,才具备竞争力,才能装水。
那么什么是长板子呢?长板子就是比其它木板高出一截的板子,就是企业各项能力中相对比较突出的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能力。中国的企业大多数都比较弱小,生存能力弱。过分强调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反而不利于企业的生存,甚至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与中小企业适合使用 “ 重点集中 ” 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 “ 重点集中 ” 是企业的竞争战略,而修炼长板子则是发展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罢了。修炼长板子的方法也很简单:给企业做一个 SWOT 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然后针对企业现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不断地去强化自身的优势,
最好是这些长板子能达到区域内竞争的领先地位,在竞争中奠定优势,这样才能腾出手来补短板。
一只木桶只要有长板子就可以补短板子了,企业则应该在核心竞争力足够强的时候再花大力气补短板子。近年来 “ 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 ” 似乎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是很少有企业在提高企业何种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做文章。多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忙着投资、引进设备、引进人才、内部培训等等,似乎竞争力是提高了,但是却只是执行得多,控制得少,对执行的结果没有绩效评估的过程,控制就更谈不上了。这样做又怎能 “ 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 ” 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还是做 SWOT 分析,针对企业现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这时就要去弥补自身的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劣势以利于更好地抓住机会和回避风险。补短板子的关键在于判断那一项劣势才是企业目前最应该弥补的,要有目的的补,而不是无目的,只是因为认为应该补短板就盲目地补;第二步,制定补短板子的目标,即企业希望达到的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结果,不同的目标要有层次,而且要相互协调;第三步,要制定一个补短板子的计划,由计划来指导工作,而不是随意地想做就做。第四步,制定一个补短板子行动方案和时间进度表,可以用 5W1H 为指导来制定,以利于控制计划的执行和控制。第五步,对补短板子的过程进行控制。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去衡量结果,进行绩效评估,进而诊断结果,然后采取修正行动。控制这一环节往往被很多企业所忽视了,补短板有没有真正做到取长补短,补短板子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控制的能力。
最后,希望本文能给企业界的朋友们一个启示:不要盲目地补短板子,在补短板子之前要审视一下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如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在想装更多的水的时候,先想一想凭什么能装更多的水吧!
篇3: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
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
[摘要]虚拟团队的优势来自不同团队成员间各自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是成员各自专业知识整合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木桶理论和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进行分析,探讨基于新木桶理论的知识共享如何在虚拟团队及其团队知识共享中应用,并提出构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新木桶理论
引 言
木桶理论是管理学中比较成熟的理论,目前管理学界流行的新木桶理论则是在原来木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新木桶理论更重视在管理过程中避短扬长,以自身的优势资源或者核心竞争力去博采众长,整合别人的优势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互补、协作、共享型的新整体,以达到共赢的目标。…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进行工作、沟通和管理的虚拟团队也日渐流行。如果说新木桶理论是一种优势整合、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那么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则是该理念在虚拟团队中的实践应用。本文拟就新木桶理论来探讨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机制。
篇4: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
新木桶理论对虚拟团队的启示说明,虚拟团队应重视一个核心――虚拟团队间知识共享。
构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的主要困难是挖掘成员的隐性知识,使其在虚拟团队中共享。另外,新木桶原理对于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建设提供了其他一些重要启示。据此,笔者提出了构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3.1 虚拟团队成员的选择标准
虚拟团队应该选择那些愿意或乐意分享自己知识的人,而不能仅仅考虑他们的专长。很多人具有一技之长,是虚拟团队寻找的“长板”,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只能让虚拟团队成员间的关系陷入彼此不信任的恶性循环。另外,所选择的成员要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这是由虚拟团队的自身性质决定的。
3.2 虚拟团队领导的作用
虚拟团队中领导的作用就像木桶的桶箍。由于虚拟团队是一个松散、相对自由、趋近扁平化的组织,因此,领导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虚拟团队领导能使“木桶”各个板间距最小化,能使虚拟团队成员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使各个成员乐于为实现团队目标共享和贡献自己的知识。虚拟团队的领导如何使其成员为虚拟团队充分共享、贡献自己的知识呢?
3.2.1 营造创新的团队文化氛围
团队文化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可以对组织成员起到价值导向和角色规范的作用。团队领导应该充分了解团队的成员,营造一种以人为本、鼓励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氛围。虚拟团队的领导应该鼓励成员之间发言、交流。成员的隐性知识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不经意问流露或是在充分讨论中激发出来。激发员工的.表达欲望,提高员工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隐喻陛文字、象征性语言、模型、概念等表达自己的经验、知觉、直觉和灵感,使一些难以表达的思想直观化和易于理解。
3.2.2 在虚拟团队中设立激励措施
在团队中建立一种动态的团队百科知识系统,不仅能激励团队成员贡献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将来积累经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迅速吸取经验,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足。也就是说在虚拟团队中建立知识库,成员对团队解决问题时提出的有见解性的方案将保存在知识库里并公开给每个成员,还可作为对成员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依据。选择精神还是物质上的奖励,领导应该把握好成员的需求,从而将激励变成成员间充分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力,更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3.2.3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规章制度化
虚拟团队领导应制定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规章,不要将虚拟团队中成员置于利益冲突的关系中,而是把团队绑缚在一起,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靠和不可分割的。只有把各自的才智发挥到极致,才能创造团队利益最大化。
3.2.4 虚拟团队及其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
虚拟团队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分散在世界每个角落,靠互联网保持着密切联系。平台技术的发展相当于扩建木桶的桶底,将给虚拟团队及其知识共享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方面目前需要两种技术的存在,它们是群件系统和工作流管理:a 群件系统。群件是帮助协同工作的软件,一般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与工作应用等部分;b 工作流管理。知识集成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将知识管理和工作流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和识别企业业务中的关键知识,合理地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中。目前,这两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
3.2.5 虚拟团队中核心成员相对稳定
虚拟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掌握着核心的技术,一旦核心成员流失,不仅会导致核心技术流失,而且与其进行合作的其他成员建立的可靠关系也不得不中断。这些成员同时还面临着与替补核心成员迅速建立信任关系的问题,这将给整个团队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利。虚拟团队成员为了达到知识的持续共享,就要保持该虚拟团队的核心成员不流失。从另一角度讲,为了保证团队核心成员的流失不对团队造成更大的波动,可将核心成员的知识共享给其他成员,这样利于培养其他成员掌握核心技术,一旦团队中核心成员流动可暂时由该类成员负责。若想保持虚拟团队核心成员相对稳定,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比如相对公平合理的薪金、给予相对自由的环境等;其次,虚拟团队的工作内容应能充分挖掘成员的才智,即团队对成员有吸引力;最后,成员在虚拟团队中要有强烈的归属感。团队成员彼此信任,彼此工作、合作愉快等都是培养其归属感的最基本条件。
4 结束语
虚拟团队中进行知识共享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由于虚拟团队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式,它缺乏成熟的机制,需要人们不断研究有关成员的信任、沟通及共享平台的建立等问题。笔者从管理学中的“新木桶理论”来分析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得到一些启发,认识到在目前网络一体化的泛在环境下,虚拟团队必然走向成熟,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也必然日趋完善。
篇5: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
1.1 新木桶理论分析
新木桶理论是指修补木桶时不仅可以用自己内部的木板来对原木桶进行修补,更重要的是用其他机构的长木板进行拼装,组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新木桶。同样,短板也可以寻找其他短板通过组建形成新的短板,构成新木桶。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板的作用,短板的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可谓一箭双雕。
从新木桶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组织要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长木板)去寻找价值链中各环节最强的合作伙伴,作为桶帮共同形成桶壁,增加盛水量。与传统木桶理论相比,新木桶理论将资源视作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中:一是强调补短板是个开放的过程,短板不一定要自己来补,合作伙伴的长板可以为我所用;二是要想获得合作伙伴的长板,自己必须先拥有对合作伙伴有足够吸引力的独特的长板资源;三是市场是动态可变的,随着新木桶的搭建,原有木桶的桶底必须变大,才更能体现新木桶的优势;四是长板(资源)的无缝整合需要有合适的桶箍制约。
1.2 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分析
虚拟团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呈现分散化、网络化的扁平组织结构。它与传统团队的最大区别在于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是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知识的流动与共享过程形成了知识链,多条知识链便构成了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结构模型。虚拟团队中的成员都拥有隐性知识和自身的核心技能或能力,他们为了完成各自所分配的任务而在团队内部向其他团队成员、甚至是其他部门寻求知识帮助。同时,他们也协助其他团队成员完成任务,提供他们所需的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是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发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更有其必要性。
尽管人们认识到了在虚拟团队中推行知识共享的必要性,但现实中进行知识共享仍然存在许多障碍,严重影响着知识共享的进程。一是来自知识的障碍。虚拟团队的关键知识多以隐性知识为主,其共享难度较大;二是来自个人的障碍,缺乏利他主义。虚拟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缺少基本的信任,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和实现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三是知识共享绩效难以量化。各成员容易因自我感觉报酬不合理而导致各种纠纷存在,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使得共享利益难以均衡。这势必会影响组织成员共享知识的参与热情,使知识共享处于疲软状态,知识交流流于形式。
篇6: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
新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阐释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有利于虚拟团队实现知识共享。
2.1 提高新木桶容量
提高木桶容量途径有:其一,提高短木板的长度,使其与其他木板一致;其二,如果原最短木板的宽度不太宽,干脆去掉那个最短木板,然后重新用桶箍围成桶;其三,找到合适的长板换掉最短木板,再重新用桶箍围成桶。虚拟团队主要是从事高知识含量的工作,这对虚拟团队成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团队利用各成员的专长来完成团队目标,就要求团队成员间有很大的兼容性,即成员间彼此利用自己和他人特长来完成团队目标。因此,虚拟团队要依据组织的目标,进行优化选择成员,不仅要注重成员的知识,而且要看其是否愿意共享其知识。
2.2 木桶桶板之间的紧密度
桶板间是否有缝隙(即紧密度如何)是木桶能否盛水的关键。对于虚拟团队而言,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木桶各桶板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一样,只有桶板之间紧密、相互衔接得好,即团队成员间相互配合得好,虚拟团队中知识共享才能充分体现。将这点启示应用到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中,就是要求虚拟团队成员要相互信任,充分合作,分享和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整个虚拟团队的实力。
2.3 桶箍的作用不容忽视
木桶能否有效地容水,还取决于能否有效发挥桶箍作用。桶箍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把一堆独立的木板联合起来,并消除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使木板之间形成了一种协作关系。虚拟团队成员的合同关系、虚拟团队中领导的职能,就像设置的桶箍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致力于构建一种柔性化的知识共享机制,努力使团队成员确立共同目标,彼此认同、理解对方的期望和价值,使各方有效沟通、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的超越传统组织边界的团队,各方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重要资源共享。
2.4 木桶桶底有待扩大
桶底越大,木桶的盛水量就会越大。虚拟团队成员通过知识共享,调整实力,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形成团队强大的力量,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每个木板在长度和宽度一定的情况下,桶底的大小往往能决定木桶的盛水量。映射到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中,桶底好比支撑整个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运作的硬件平台,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是基于这个平台才得以建立和发展的。这就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2.5 充分发挥每个桶板的性能
木桶要容纳更多的水,组成木桶的每个板都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在组建木桶中发挥的作用都应不可替代。映射到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中,团队成员应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技术”,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且团队核心成员应相对稳定。
篇7:“新木桶理论”与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实践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房地产业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必然随之改变。客户价值已成为经营核心的导向,新的管理思想与智能建筑等信息技术科学为现代房地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房地产经营的变革不仅需要科技、资本和社会资源,更需要引入崭新的经营模式。
一、“新木桶理论”和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
说到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而“新木桶理论”,则是指修补木桶不只用自己内部的木板自身对原木桶进行修补,而是用其他单位的长木板进行拼装,组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新的“木桶”。用“新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阐释企业联盟的合作特性。如果说企业重组方式是一种“加板”行为,那么,企业联盟一改传统的“加板”思维方式,企业不再囿于自身内部修补和加长木板,而是用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和其他企业的长木板进行拼装,形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木桶”。为了完成特定市场中的组织目标,若干企业通过虚拟方式组成一个新的“木桶”,组成“新木桶”的每个公司都把自己的特长贡献出来与其他成员共享。当任务完成后,组成“新木桶”的公司可以各自散去,一旦再次发现机会,还可以重新组合在一起。
从成熟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看,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千变万化,伴随企业经营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彼此之间非常需要组成企业战略联盟或动态的联合公司,规避经营风险。战略联盟是一个由共同市场利益需求来驱动的,从不同企业中挑选优势资源组成的“虚拟企业”。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企业合作模式,可以由一个大公司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构成,也可以由不同公司的不同部门联合组成,这种合作是以共同的利益和相互信任为基础,而不是靠政府或其他组织行政干预来硬性驱动。
战略联盟的实质是临时合作小组,组织成员不必直接壮大自己,而是通过利用和发挥其他成员或组织的优势来达到共同组织的目标。战略联盟思想还能指导解决我国企业资源的分布和使用不均衡,及单一企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应变能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生产模式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为这一思想的实现提供现实基础。战略联盟中每个企业不是处心积虑地“使自己做得更好”,而是将自己的“核心优势”适当贡献出来,用本企业最长的木板和别的企业的长木板拼装,这就可能使在战略联盟之中所进行的每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达到最优,并且通过整合使原来的工作因为有良好的配合而更加完善,形成一种1+1>2的格局,这样就形成了战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组合。战略联盟的概念也反映了这种组织可以迅速形成、重组、调整和解散,具有可重构性、可重用性和规模可调性。
二、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分析
就是通过不同的联盟模式促使各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产品、市场基础之间构成的关联结构下进行多方位整合。整理过去十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经验,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做出了一些很不错的联盟战略创新,总结起来主要经历如下六种模式:资源互补型;交叉营销型;经验共享型;分工协作型;市场瓜分型;身份认同型。
(一)资源互补型
这种联盟模式不是简单的企业规模的叠加和扩大,其实质内涵是房地产强势资源的联合。过去市场是非自由配置的,因为没有土地使用年限问题,没有限制性条件问题,所以有资金的一定不会选择那些现在有土地而没有资金的,而会自动选择一些新项目,资金和土地互相结合问题就更加突出起来。
(二)交叉营销型
这种整合联盟模式的最大特征就在于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间通过结成联盟,进行交叉营销,以达到扩大业务的目的。房地产界经典的案例是:8月13日,联想集团新大厦,联想集团、万通地产数字家庭(E-HOME)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发布会上,联想、万通宣布将建立数字家庭(E-HOME)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联想主要负责数字家庭相关产品设计开发,万通地产负责提供实现数字家庭的房屋载体贡献高端客户的服务经验、双方共同负责客户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和推广、产品售后的工作,从而形成了一种房地产业与电子业的整合模式。[1]
(三)经验共享型
房地产的行业特征决定,很多企业在进行区域扩张时,都会或轻或重地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当地成功企业通过联盟,进行经验共享。常见的模式是,摩根斯坦利房地产基金与上海永业集团宣布建立共同投资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战略联盟,除了摩根斯坦利房地产基金与上海永业集团外,另有两家新加坡公司也参与了其中。预计随着国外机构对国内房地产投资信心的加强,此种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
(四)分工协作型
这种联盟模式与交叉营销相近似,所不同的是,参与联盟的企业多数是属于房地产关联行业,各企业都专心地集中于某一产品,而其他的附带产品可能不是最专业的,所以联盟就把各企业最弱项的部分用最专业的部分来补充。相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细化,这种跨行业之间的联合也会得到长足发展。
(五)市场瓜分型
如果说资源整合是为了强化能力,交叉营销、经验共享、分工协作是为了拓展市场与保护市场,那还有一种模式就是通过联盟来瓜分市场。经典的案例是重庆房市自上半年第一个区域性房地产联盟—北部新城“五黄大社区”联盟诞生,地产联盟由此走入重庆房市。这一联盟是以地域为纽带,以联盟的形式占领市场,共同把“蛋糕”做大。
篇8:信息安全政策理论构建论文
目前,我国对信息安全政策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我国很多专家学者都对信息政策做出了定义。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政策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对信息政策的范围和内容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对于作为我国信息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安全政策的定义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笔者首先对信息政策定义进行归纳研究,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信息安全政策的定义。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国家信息政策的概念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政策是国家根据需要规定的有关发展与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指南;②从决策的角度出发,信息政策是政府或实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如信息自由流通、信息资源共享而采取的行动准则;③从信息活动出发,认为信息政策是调控社会信息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政策进行了定义,但它们在目标和功能上是一致的,可以归纳为信息政策是指在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涉及公共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借鉴信息安全和信息政策的定义,笔者认为:信息安全政策是指为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使内部信息不受到外部威胁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行动指南。
2信息安全政策的作用
2.1信息安全政策是保障社会团体组织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目标的行为准则
不同的组织团体根据自身的信息安全的需要制定一系列作用于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保障信息在收集、传播、服务和共享等方面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激励和处罚条例,这些信息安全政策对组织内部人员对信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行为规范,从而保障了信息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2.2信息安全政策是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机制进行调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对我国信息事业安全发展具有宏观推动作用
信息安全政策是一个庞大的政策体系集合,它是在国家信息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信息安全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信息工作安全进行,信息市场快速、安全、稳定发展的原则、指南、规定、条例等。这些安全政策为我国信息工作和信息产业的安全发展起到了宏观指导和规划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信息工作安全进行和信息产业安全发展。
2.3信息安全政策是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对我国信息安全活动起到指南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事业的发展,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问题愈来愈多,如何才能保障信息在流通使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虽然为信息安全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但却不能对信息安全使用、保障信息安全建立起秩序并起到指导作用,信息安全政策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建立起了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对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建设和信息活动的安全进行起到了指南作用。
篇9:信息安全政策理论构建论文
信息安全政策是一种政治政策措施,而政治政策措施具有多种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放在一起使得政策成为权力机关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此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二重性。
3.1信息安全政策是维护信息环境趋向和谐和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息安全政策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最直接环节,信息安全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信息安全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和信息安全政策实施的程度及范围,信息安全政策的实施是完善、维护现有信息安全政策,制订新的信息安全政策的基础,通过信息安全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完善健全,信息在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安全性、完整性、冗余性得以保障,从而使信息环境更加美好和谐的运转。
3.2信息安全政策是政策主体站在公共立场上维护信息不受侵害的重要工具
信息安全政策的制订实施为维护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工具,它的制订和实施从公共立场上维护了政策主体的利益,然而由于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即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实施者和信息政策客体即政策目标人群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地位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和目标群体的价值能否独立在信息安全政策过程之外,换而言之: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及目标群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是否会影响政策最终地价值趋向就成为了研究关键。笔者认为:虽然信息安全政策的主体是站在维护公共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政策的,但是由于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在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目标群体在价值取向上不完全吻合,使得信息政策过程不再是直线过程,因此,希望信息安全政策一出台就能解决所有的信息安全政策问题是不现实的,这是对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和信息安全政策目标群体主观能动性的否定,也是对信息安全政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信息流的忽视,更是把信息安全政策当做一成不变的决策结果和行动指南的唯心思想。
★ 企业培训方案
★ 医疗实践个人总结
★ 客服规范心得体会
【新木桶理论和信息安全(精选9篇)】相关文章:
公司人员培训方案2024-04-04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2023-08-06
医院行政管理的创新论文2022-11-09
晋商经营理念企业管理论文2023-01-31
行动管理心得体会2022-07-01
新儒家: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要素分析2022-10-11
关于木桶的故事2023-05-28
个人实践总结2022-11-19
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策划2024-01-27
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浅析论文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