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时间:2023-02-28 07:38:4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共7篇)由网友“夏有凉风秋有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欢迎阅读分享。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篇1: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理想的校长模式是既具有教育家的人格特长和素质,又具有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人格特点和素质。校长的素质构成共有10种“精神力量”,它们是:清醒的办学理念、宽容的民主作风、深切的人文关怀、公正的做人品格、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决策能力、有效的协调能力、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完善的人格魅力。作者认为作校长并不等于真正进入了校长角色。

我国有100余万名大、中、小学校长,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方向和水平,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篇2: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研究理想校长模式与校长类型有特殊重要意义。从国际范围看,校长,特别是大学校长具有两种倾向:第一种,由于社会现代化步伐加快,大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复杂化,使校长的任务日益庞杂而沉重。这种倾向导致了一个深刻的“校长悖论”----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加重要,校长研究教育发展的时间和精力越少。这种倾向越严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越盲目,越脱离教育的本质和根本性职能。第二种,由于学校筹集资金的压力加大,校长用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的产业(商业)性质膨胀,校长越来越像个理财能手和专家,越来越不像个校长。从国内情况看,也有类似倾向。

教育的本质和根本职能是决定理想校长模式的根本依据。只有具备教育家,同时兼有优秀管理者、政治家、学术专家素质的校长,才能领导学校坚持育人的本质,担负起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完全的人格、建设完全的文明的根本职能。可以将这个理想校长模式简单概括为:“教育家兼某些优秀管理者、政治家、学术专家的素质”。这个理想校长模式的基本标志是:第一、具有教育家的人格特长和素质。第二、同时具有够用的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人格特点和素质。如果拿这一理想校长模式来衡量,我国的校长队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些校长的类型不全面。这种不全面的校长类型主要有三种,“单纯管理家型”、“单纯政治家型”、“单纯专家学者型”。他们或片面强调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和需要,只注重发展现代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或不适当地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阵地”特征,忽视学校的人文性和科学知识性,忽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或对教育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比较缺乏政治家的敏锐和管理家的管理能力,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不到位和不应有的损失。

现代校长的素质结构

当代校长的素质结构应完整地具备以下十种“精神力量”:

(一)、清醒的办学理念。今天,大学“平民化”、“大众化”,中小学“全民化”进程加速,社会与学校联系密切,办学自主权加大,学校的办学理念越加重要。校长必须找到适合于本校的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独特的办学模式。

(二)、宽容的民主作风。民主作风是民主社会领导人必备的素养,而对生存对民主社会的学校领导人来说,民主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三)、深切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本质和根本性职能是人格塑造,这要求校长必须有深刻的人文理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不仅要教育学生懂得专业知识,尤其要教育学生懂得人文历史知识,具有人文理性和人文关怀,成为一个精神世界和谐发展的人。

(四)、公正的做人品格。教师应为人师表,校长应为全校的表率。公正与公平既是校长的美德,也是校长的底线道德。丧失了公正与公平,就失去了做校长的起码任职资格。

(五)、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要求校长必须具有丰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校管理技能和经验,能够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技术。

(六)、突出的创新能力。今日的学校正处在一个激荡的变革时代,发展是现代学校的根本性特点,创新则是现代校长的典型特征。一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校长领导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备的精神品质。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能力。他不只自己追求变革,而且能够带领全校所有成员热心地参与变革,不断夺取变革的成功。

(七)、科学的决策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学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轴心。现代校长的决策力是这样一种能力:他能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明了和掌握学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还能想象到学校与教育界、社会以及同整个国家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之间的关系,并充分注意到当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各种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科学的决策力是校长素质结构中的关键能力。

(八)、有效的协调能力。这里的协调能力主要指有效的人际协调能力。

(九)、坚强的意志性格。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发展”,而现代人的典型特征是“进取”。校长应该视竞争为人间正道,团结全校师生,冷静面对变幻的环境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外界,永远不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十)、完善的人格魅力。校长应是师生的楷模。校长不仅应当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指导学校,而且应当以完善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领师生。

进入校长角色的途径

一般而言,进入校长角色的途径是多元的。不论从哪个队伍进入校长队伍的,都有一个怎样进入校长角色的问题。这里应当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作校长与进入校长角色。作校长并不等于进入了校长角色,更不等于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论是从教师队伍进入校长队伍的,还是从管理者、官员、政治家队伍进入校长队伍的,都有一个进入校长角色的问题,即按照“教育家兼某些优秀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素质”的理想模工,成为合格校长的问题。他们不论从哪种队伍走入校长队伍的,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改变自己的素质结构,向教育家看齐,成为“教育家兼某些优秀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素质”的合格校长。这是进入校长角色的基本途径----“多元归一”,即多种来源,归于“教育家兼某些优秀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素质”的合格校长。

进入校长角色,成为合格校长,大约需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其它岗位刚刚来到校长位置,理论与经验均感不足,办事循例,工作被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起来,稍具经验,能够按常规比较顺利地处理学校日常事物;第三阶段,就任有日,经验丰富,谋求发展,开拓进取,在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教育理论和其它相关理论知识,悟出了某些办学的规律性。第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研究教育理论和其它相关理论知识,成为资深校长,其中有的人在教育理论或经验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校长或教育家。这往往是成功校长走过的道路和发展历程。

篇3:二十一世纪的法官素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法律规范已成为构筑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基础与前提。除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外,必须提高司法机构的权威和效率。江总书记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这是保证司法机构权威与效率的重要方面。而作为二十世纪的人民法官,则更是需要具备如下素质:

一、具有市场经济的司法理念和专业知识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官,必须也只能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和司法理念去思考、对待和解决社会各种司法现象和问题,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审判独立”、“程序正义”的司法素养和行为准则;法官不仅要对各种案件作出正确判断,而且要对所适用的法律的立法竭力有较深刻的理解,创造典型案例,探索司法审判新的特点和规律,这要求法官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司法的'发展趋势要求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法官具有较娴熟的法律知识和裁判技能,还要求法官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目前我国无论是法官队伍还是专业审判庭的设立,都强化了单一业务型人员的发展,法官对各种信息选择、分析、判断的安全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

二、具有与世界法律接轨能力

加入WTO以后,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和法律条文,保护正当贸易关系,提高我国经济竞争能力,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成为法律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必须遵守国际规则,这也是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基点。它不但预示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也会带来法律、制度等上层建设领域的相应调整。利用国际规则允许,保护民族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成为法官的重要使命。

三、道德素质

坚持司法道德是法官的天职。排除非法律因素困扰,坚持司法独立,法官只服从法律,保持中立,坚持正当的司法程序,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是新世纪法官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法官要逐步树立职业权威和荣誉地位,并通过法官遴选制度加以确立和体现,以此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同时要对审判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要坚持公开审判制度,使审判进程透明化、公开化,杜绝审判环节的“暗箱操作”,改变“先查后审”、“先定后审”的现象。

总之,法官的素质非常重要,事关司法改革最终目标的实现。对现行法官制度、人事制度、法院关系制度、经费制度等的改革,也是促进法官素质提高的重要环境因素。

篇4: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经济转型期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情感、认知判断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城市和乡村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教育是关键。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对于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生存手段,实现城市、乡村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性的教育阶段中,农村的中小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生命互动的教育责任,而中小学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1]在一定外部条件诸如政策法律、法规、师资、教材、校舍、设备、资金投入等具备后,校长便是一个学校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队伍结构的变化,使得校长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国际视野、新理念、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中小学校长素质是一种职业素质,是指校长从事领导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综合品质。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农村中小学校长怎样才能高效地实现素质结构的转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较为系统地论述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及在现有情况下提高素质的基本策略。

二、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

校长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校长应是一种具体的角色,他应该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自我发展者。其次校长角色本身应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学校战略管理能力、一般管理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具体来说应包括政策分析与运用能力、学校发展策划能力、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现代学校制度设计能力、教学与课程管理能力、科研与科研管理能力、学习与资讯能力、反思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道德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校长们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学校才能按其自身的规律正常地运转。第三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校在发展水平上还滞后于城市的中小学,这还要求农村的中小学校长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具备为农村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使命感。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应为: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政治上,指校长应具有的立场、信念和觉悟,这是校长的政治本色,它要求校长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由教育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

(2)思想上,主要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办学行为;

(3)品德上,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为农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人格力量,它是校长形成崇高威望的重要因素。

2、岗位知识素质。岗位知识素质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知识的总和。由于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校长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这些知识不但要建立在学校管理的要求之上,而且要构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层次化的知识体系。即要建立以教育管理为核心的,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3、岗位能力素质。能力属于心理学范畴,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能力应从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围绕管理的需要来进行考虑,应将校长能力素质的构成分为核心能力、通识能力和增效能力三个方面。

所谓核心能力,是校长具有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校长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在观念和操作上突出创新精神。国外学者认为,一个校长必须面向未来,他关注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未来[2]。校长必须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改革,把献身精神与敢冒风险的创造活动融为一体。从对成功校长调查分析来看,探索、研究、改革、创新是成功校长教育实践的共同特点。

所谓通识能力,是校长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必备的主要能力。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决策能力方面,特别强调校长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在指挥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保证指挥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组织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善于把分散的人、财、物等管理资源在学校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起来,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组织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个实体的正常运转。

所谓增效能力,指可以使通识能力和核心能力增强效果的能力,主要包括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监督、制约。而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了如指掌,时刻把握两者之间的目标差,一切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都是旨在缩小目标差。协调能力,是校长要善于对一切管理资源合理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

这三方面的能力素质是校长有别于一般教育者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校长之所以成为一校之长,保证一个学校正常运作的能力条件。

4、个性心理素质。校长的个性心理素质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如校长的需要、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等,它反映了校长的整体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校长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校长的个性发展直接相关。所以,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以上政治、知识、能力、心理四个方面的素质是现阶段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坚定的政治信仰所形成的责任感、使命感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形成的先决条件,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则会促进校长能力的综合水平提高,建立校长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以促进学校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这些素质综合构成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整体。

那么在现阶段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和策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的问题。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

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结构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校长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1、目标分段定位,加强培养力度。所谓目标分段定位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农村基础教育的行政部门要立足本地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状况,根据校长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确立具体的培养目标,加大培养力度,为校长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校长的成长规律。校长个体一般要经过职前预备期(5―7年中层干部)、上岗后的适应期(2―3年)、职称期(3―4年)、成熟期(这是校长熟练驾驭教育规律,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取得成就,大有作为的阶段)这样几个校长成长的必经阶段,但每个阶段多长时间,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校长又是一个职业群体,在不同阶段的素质水平,决定校长队伍素质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划分为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好校长)和优秀校长几个层次。根据校长素质的层次性,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实行分段培养和培训。不仅要增强培养的目的性,还要为校长确立明确的进取方向,鼓励他们通过主观努力不断从低层走向高层次。

2、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培训质量。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校长培训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校长的人力资源。国外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活动[3]。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学习活动。“八五”期间,开展百万校长的岗位培训,“九五”期间又开展了百万校长提高培训,“十五”和“十一五”新一轮的提高培训已经开始。这么大规模的全员培训,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已经把参加培训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3、加强终身学习,自觉锤炼提高。校长素质的发展过程,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是校长在教育管理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是校长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

首先,校长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任何校长的真才实学都是靠学习获得的,包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校长,不仅要勤奋学习,而且还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将学习获得的社会和个体经验,通过大脑的分析、概括上升为思想、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思与学相比,思更加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熟悉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更好地指导工作和实践。

其次,校长要勇于实践,塑造自我。校长成长过程主要在学校,基础在实践,他们是在干中学习,干中成长。组织培养是其成长的外部条件,参加培训可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但是培养与培训决不能替代成长。一切管理的真谛,比如用人之道,管理艺术等,都要自己在实践中体验。校长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也要由实践来检验、证明。实践是理论的用武之地,是造就和锻炼校长素质的大熔炉。

校长的成功与完善,离不开社会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及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自我管理、自我塑造的过程。“学会如何治理世界――首先学会如何管理我们自己”[4]。随着社会的进步,自我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校长首先应成为学校中自我管理的楷模。不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47

2.张新平译。学校经营管理:一种规划的趋势[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34

3.黄葳,龙君伟译。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79

4.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79

篇5:二十一世纪父母应具备的什么素质

二十一世纪父母应具备的什么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那么,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家长们首先要具备的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它犹如方向盘或指路灯,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的教育理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等等。现代的教育理念对父母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父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为此,专家提出下面10个现代教育理念: 1.玩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更是儿童的权利;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4.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5.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6.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7.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8.孩子也有失败的权利; 9.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热爱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0.适合孩子特点的路才是成功的路。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法是一个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教育理念的主要体现。家长们具备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今,经验型教育方式已经过时,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行为更贴近目标,才能帮助您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少走弯路。专家建议提出如下10个科学教育方法: 1.经常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2.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 3.在家庭中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4.让孩子学习一些消费常识; 5.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6.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 7.父亲要更多地参与到家教中来; 8.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9.多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10.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 三、健康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 如果成年人心理不健康,会在不经意中向孩子传递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那么要求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就成为“空中楼阁”。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都有可能使得成年人出现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及时调整自我心理轨迹,为子女展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篇6: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

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

本文通过对中、西思维模式与由此产生的不同语篇结构的对比分析,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对目的语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敏感性,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纪英 Zhang Jiying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刊 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中西文化   思维方式   语篇结构   对比分析  

篇7: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模式的创新

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模式的创新

[提要] 本文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对审计模式导向、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审计行为监控机制、审计行为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审计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导向、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审计行为监控机制、审计行为环境。

审计模式并非纯指审计组织体系或审计制度或审计主体的设立模式,而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审计行为要素(包括审计行为过程和审计行为结果)及相关要素,按一定逻辑性和社会特征进行综合反映其各要素特征和本质的有机整体。所以,如何构建我国二十一世纪审计模式?本人认为须从审计模式导向基本点出发,以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审计行为监控机制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审计行为环境(包括审计行为客体体系)为必要条件进行研究。

一、审计行为环境是确立审计模式的前提条件

“ 审计的产生表明了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存在;审计的发展亦表明了审计对环境的适应与对需求的满足”。纵观世界审计史可知,特定的政治体制决定着政府审计的模式,而特定的审计模式又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体制;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模式,,同时一定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又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1、政治、经济环境是确立我国审计模式导向的决定因素。原始社会没有审计,自私有制的产生,才有了审计的萌芽;国家的形成,又促使审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二权分离”, 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壮大;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国家,赋予审计的地位、权威、作用均不同,对审计机构的设立与管理模式、审计行为管理和规范也不同。而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将促使我国传统审计模式导向的变更。审计模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由国有企业独立演出,只强调政府审计的“一元”或“二元”结构的审计体系,也不是现在的“三元结构”审计体系层次,即“以政府审计为主体,内部审计为辅助,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补充”的模式, 而是走上“三元化”道路,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并头齐进、齐放异采。

2、法律体系和文化模式使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受到制约、审计行为监控机制的建立成为必要。我国法律体系接近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且从法律对审计行为的影响来分析,它通过审计法规体系直接影响审计行为,也通过相关经济法规制约审计客体而影响审计行为。我国审计传统上是以法规体系作为规范的依据,我国已颁布和执行的审计基本法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均是据国家的《宪法》来制定的,并在审计基本法的基础上制订了相关的审计行为规范,如“企业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等等,同时审计相关法规正在完善中,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税法”等等,通过这些法规制约审计行为的合法性;监督审计行为质量;且当发生法律纠纷时,界定审计责任;同时这些又制约着审计客体,因为这些相关法规影响每一个经济实体的管理行为和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由此影响审计行为的环境,也正因为审计行为环境的的不规范,至使审计质量下降,而不得不促使审计树立风险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 。因此,在构建审计行为规范模式时,一定要与法律部门沟通并考虑与法律体系的协调。

文化模式影响管理者行为和会计行为,也影响审计行为,所以文化模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审计行为规范。因为,企业管理者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会计准则的制订与执行、审计准则的制订与执行,都会受到社会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所以,建立与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先进的文化模式并影响和促进审计的精神理念文化、行为文化。

3、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企业管理行为和会计行为现代化,致使审计的成本提高,审计难度加大。因为主要会计行为和管理行为是我们审计的客体,而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提醒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企业管理者素质未达到市场经济要求。特别是管理当局对会计行为的强行无理支配,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实,增加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质量。而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基础制度”审计上的抽样审计,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会导致审计的基础薄弱,审计工作量加大,审计风险增加。所以,审计界为了减少法律纠纷,提高审计质量,应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行为监控机制。

另外,审计模式还受到审计学科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审计学科越发展则审计模式越科学、越完善。

二、我国审计模式导向的确立

审计模式导向是指特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对审计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审计模式导向会有所不同。而审计模式导向的确立,决定“三元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权威和作用。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发生战略性调整,加快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使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有重大改变,如:国有企业将退出竞争行业,政府将只投资国防、尖端科技、公益事业等非盈利为目的的垄断性行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这些主要依赖国有资金而生存的企业和单位,将构成政府审计的对象,则改变了原政府审计的客体体系;又由于国有企业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审计目的是:国有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经营管理者经济责任的评价。也决定了政府审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监督政府所管理的公共资金。这时更要强调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也致使审计行为主体模式的改革。所以,政府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起着重大的监督作用。

我国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家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投资者,促使混合型经济实体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在过去民营企业是审计的真空地带,也是政府审计无法渗透的领域。但随着市场经济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民营企业也规范地走上公司化道路(成立了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而所有进入市场经济的经济实体,基本上采用“二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其经营管理者为了向所有股东或投资者汇报并分享公司所得,就聘请具有“双向独立”、有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鉴证(这是政府审计无法取代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需求更强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其地位和作用远远超出了“计划经济年代”,注册会计师审计她可以接受任何委托人的委托,独立.、客观、公证的进行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另外,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会计

法》等法规,对公司审计制度化提出了要求,加上我国加入WTO的成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快速成长与壮大。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监督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并以其“独立性”、“职业化”的突出特征占领审计市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在观念、体制、作用、实务等方面内部审计已相对滞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这将使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加快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内部审计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企业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另方面在企业管理上接受内部审计的建议与监督。所以内部审计将代表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经济监督和评价,并为企业查错防弊,以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主动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服务。(这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做到的),也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国审计模式导向是让“三类”审计,走上“三元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显神通。

三、 我国审计行为主体模式创新

当今世界的政府审计“三大模式”(立法型审计模式、司法型审计模式、行政型审计模式,同时对其主体的管理有垂直领导型、分级管理型。);内部审计“四大模式”(有董事会负责型的、监事会负责型、总经理负责型的、主计长负责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模式”(民间型、综合型、行政型的审计组织模式)。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审计行为主体模式,须对传统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设立与管理,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人才管理机制进行改革。

1、政府审计行为主体的设立与管理。前述,政府审计是代表国有资金所有者――国家,对国有资金使用者进行经济监督和评价。而往往这些国有资金使用者都有一定政治地位和权力,若要对其进行经济监督,则要求监督者至少不受其管理的约束,也就是说国家应将政府审计机构独立于国有资金使用者之外,并授予较高的审计权威,使政府审计更具有效性。所以,我国政府审计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应是采用“立法型审计模式”即;在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设立最高国家审计的机构,并通过制定法规的方式,来强调审计的处理权。对各级县以上政府,设置政府审计的下级审计机构,且各地政府审计机构独立于当地政府。采用“重直型领导”的管理体制,打破从前的“双层领导”管理体制。对政府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采用“双重制”,既视政府审计机构为行政机构,按政府机构管理,又视其为审计职业机构,按职业化要求管理。对政府审计人员既按公务员的要求管理,又按审计职业要求管理,也就是说要有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品德、又要有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内部审计行为主体的设立与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主体的设立与管理非常复杂,要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而定,一般来说可分二种情形。

①现代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主体设立与管理,这类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是比较健全的,审计机构宜采用“董事会负责制”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即: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负责人由股东大会提名和任免(若国有独资企业,则由国家投资机构任免),审计人员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人聘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是:懂业务的专职审计人员。集团公司下属不具法人资格的、但属集团公司核心分公司的,应派出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分公司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否则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具有法人资格,则子公司有义务视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是否单独设立审计机构。若设立审计机构,宜采用“监事会负责制”,即:内部审计委员会设立在子公司监事会下,以强调其微观监督,而且子公司审计机构向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子公司不独立设立审计委员会,则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将在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派出机构,但须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同意。

②非集团公司应视公司规模大小、性质不同来考虑内部审计结构的设立问题。中、大型企业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小型企业可在监事会里设专职的审计人员。

无论怎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一定要考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和企业内部机构的精简性。 对各种不同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也要按“公司法”的要求。

3、注册会计师审计主体模式发展战略

为迎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率先清理、整顿完毕,并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求,将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惯例,以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形式重新组建,并鼓励合并或组建集团会计师事务所。这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管理方式与人事制度发生了质的改革,保证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前提条件。随会计市场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注册会计行业必将走向国际化。为使我国注册会计师具有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培养、发展名牌注册会计师和名牌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并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以注册会计师智力资本为前提、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集团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以行业自律与法规监控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

四、审计行为规范模式的完善

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模式,包含二个层次。第一层是法律体系,第二层是行业规范体系。所以,建立审计行为规范模式,则应建立起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基本审计法规、以“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等行业监控法规为参考的审计法规体系;建立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即:政府审计建立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企业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内部审计建立起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建立起以“独立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五、 审计行为监控机制的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体现,就是审计行为的结果。则审计行为结果必将满足审计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基本职能的要求。所以,若审计行为不当、或失控必将引起经济监督失效或失败、经济鉴证无效或不可信、经济评价失真;将给市场经济带来危害,也给社会各经济利益关系人带来损害;同时,也给审计自身带来不幸。所以,审计行为监控机制是保证审计信誉、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审计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审计行为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审计行为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依据、监控结果评价等要素。

1、审计行为监控主体。是指“谁进行监控”?由谁执

行审计行为监控呢?可分为日常直接监控者、定期间接监督者。日常直接监控者是审计机构,而审计机构应据自己单位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来确定,可专设审计行为监控部门(或人),对审计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审计行为的合法性是指审计行为符合审计行为法规体系(审计行为有效性是指审计行为结果达到了预计的审计质量要求);也可由审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负责从审计约定书(或审计计划书)至审计报告(或后续审计)全过程进行监控。定期间接监控者,是指审计机构的行业组织管理机构、(如审计署、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政部、证监会等。间接监控者主要通过各种规范制度来制约审计行为,并监督审计行为质量。如每年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年检、对国有企业年报审计质量抽查,这些注重事后监控,但也有事前监控(如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准入制、大型国有企业审计准人制等等)。

2、审计行为监控客体。是指“监控什么”?主要是监控审计行为者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职业要求、执业能力是否达到、执业过程是否按规范执行、执业结果是否高质量。

3、审计行为监控依据。是指审计行为监控者按什么要求和法规进行监控。主要包括审计行为的基本法规、准则,也包括相关行业对审计行业制约的法规。但最实用的是审计机构自己制订的有关审计行为监控制度、措施、方法、程序。

4、审计行为监控结果的评价。指评价和衡量审计行为质量高低的评价体系,并据评价结果采用一定方式暴光和限制或约束哪些审计行为恶劣者,鼓励和发展哪些审计行为良好者。如给审计机构定级,每二年考核一次以决定升级、降级、保级,然后,据审计机构级别来限定其执业范围。

※ 本文为99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9BJYO11)“中国规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冯均科 . 论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                    经济科学.1999.4

苏德硕. 建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2

严俊芳. 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走向            经济研究参考.1999.83

刘志坚.  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窥                      审计研究.2000.2

朱小平. 关于股份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    审计研究.2000.2

刘桂良.论独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广西审计.1999.2

曾铁兵 杨援朝  深圳市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调查报告   财会通讯 .1999.5

浅谈技工学校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

大学教育发展基金考察汇报材料

教师提升素质演讲稿

新城学校校本培训总结

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培训学习报告及其他心得体会

教师队伍建设年体会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总结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共7篇)】相关文章: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基地2022-09-23

教师节书记讲话稿2022-10-11

学校师德教学工作总结2023-09-11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300字2022-09-09

教师本学期专业素质提升计划2022-05-27

校长在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2024-01-06

初中学校校本培训总结2023-03-22

村后备干部学习心得体会2023-12-05

校长在教师节上的讲话2022-05-08

寒假校本培训工作总结2022-08-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