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来历和《标点符号用法》(共6篇)由网友“阿饭不要吃米饭”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标点符号的来历和《标点符号用法》,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标点符号的来历和《标点符号用法》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附:《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是一本书,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从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简介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本标准就是在新颁《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参考了国内标点符号用法的文献,广泛听取了语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见。
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
范围
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适用于汉语书面语。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参考使用。定义主要用于语文.采用下列定义。句子sentence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有无主谓宾也可。如,唉!这就是独词句,一个词加上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感叹句exclamotory sentence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复句、分句complex sentence ,clause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词语expression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基本规则
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2.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
句号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问号的形式为“?”。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例如: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他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例如: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叹号
叹号的形式为“!”。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
逗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
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冒号的形式为“:”。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如:
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如: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
破折号
破折号的形式为“——”。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着重号
着重号的形式为“.”。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连接号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例如:
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一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连接号,表示起止。
例如: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梨园乡种植的巨风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例如: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例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
间隔号的形式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歌曲名、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e) 广播里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少数情况下,出现三层书名号时,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
例如:a)《〈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b)他的毕业论文《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获得一致好评。
注意:书名号与书名号之间不需要任何标点符号。
例如:《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专名号
专名号的形式为“____”。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例如: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例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其它
直行文稿和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而且应该先使用单引号,再使用双引号。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的字的左侧。
篇2:标点符号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
Useofpunctuationmark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06-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可参考使用。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sentence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declarativesentence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imperativesentence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interrogativesentence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exclamatorysentence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complexsentence,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expression词和短语(词组)。
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基本规则
3.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用法说明
4.1句号
4.1.1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4.2问号
4.2.1问号的形式为“?”。
4.2.2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他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叹号
4.3.1叹号的形式为“!”。
4.3.2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
4.3.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逗号
4.4.1逗号的形式为“,”。
4.4.2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4.4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顿号
4.5.1顿号的形式为“、”。
4.5.2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分号
4.6.1分号的形式为“;”。
4.6.2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6.4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7冒号
4.7.1冒号的形式为“:”。
4.7.2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4.7.3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引号
4.8.1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4.8.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
机”。
4.8.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括号
4.9.1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号“〔〕”和方头括号“”。
4.9.2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10破折号
4.10.1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10.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省略号
4.11.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11.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着重号
4.12.1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出来的,不是出来的。
4.13连接号
4.13.1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4.13.2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13.5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间隔号
4.14.1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书名号
4.15.1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4.15.2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4.15.3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4.16专名号
4.16.1专名号的形式为“______”。
4.16.2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屈原放逐,乃赋,左丘失明,厥有。
5标点符号的位置
5.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6.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6.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篇3:标点符号用法口诀
标点符号用法口诀是为了便于掌握句号等11种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常见用法及口诀
一、句号
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
陈述句未要使用,祈使用它气舒缓。
二、问号
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
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
三、逗号
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
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
四、顿号
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
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
五、分号
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
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
六、冒号
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
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
七、引号
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
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
八、括号
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
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
九、破折号
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
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
十、省略号
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
“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
十一、书名号
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
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
篇4: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16)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四、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特别提醒】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引号
主要作用有:
1、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如:(37)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五四”运动(50)“一二•九”运动
7、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51)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54)“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分项列举。
7、用于副标题前。
【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丛书名称也标书名号,“丛书”两字是否在书名号内,宜视该丛书封面上有无冠“丛书”两字而定,有“丛书”字样的,“丛书”两字放在书名号内,无“丛书”字样的放在书名号外,如《力学丛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
篇5:标点符号常用用法练习
标点符号练习
1.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3.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
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
4.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5.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6.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7.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百川归海”。
B.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的横幅标语。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据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怎么办”,有68.0%的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只有32.0%的人回答“依靠自己解决”。
9.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30个人吃粥。
C.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盒纸装着的饼干。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10.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11.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①在1942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 )
②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 ( )
③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 )
④“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 )
⑤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
篇6: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标点符号栏目对每一种汉语标点符号都有详细分析,下表中未完全添加链接,请需要的同学或朋友到该栏目查询。
名称 | 符号 | 用法说明 | 举例 |
句号 | 。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
逗号 | ,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
顿号 | 、 |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
分号 | ; |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
冒号 | : | 用以提示下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
问号 | ? | 用在问句之后。 |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
感情号① | ! | 1.表示强烈的感情。 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
引号② | “ ” ‘ ’ ╗ ╚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 ||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 ||
括号③ | ( ) |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
省略号④ | ……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
破折号⑤ | ——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
2.表示意思的递进。 |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 ||
3.表示意思的转折。 |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 ||
连接号⑥ | — |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 亚洲—太平洋地区 | ||
书名号⑦ | 《 》 〈 〉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 《矛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学习〈为人民服务〉》 |
间隔号 | ·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 一二·九运动 |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 诺尔曼·白求恩 | ||
着重号 | .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 |
★ 《千人糕》教案
★ 仓颉的神话故事

【标点符号的来历和《标点符号用法》(共6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国茶》优秀教学教案2022-08-0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千人糕教学设计2024-02-21
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收获作文2023-07-21
表达——汉字故事交流会2022-06-26
《水》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022-08-15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2024-03-21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2022-09-29
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收获作文2024-02-2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1-10
活动教学设计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