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时间:2023-03-03 07:38: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整理5篇)由网友“延伸共鸣”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篇1: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一.背景

1、经济基础

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3、思想基础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政治状况

政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5、直接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二.兴起

1、标志

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4、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三.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影响

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1、积极方面: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2、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历史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1.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2)政治上:________复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________。

(3)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掀起________逆流。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 (2)袁世凯 民主政治 (3)尊孔复古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________》

(4)主要活动基地:实行“思想自由,________”办学方针的________。

答案:(1)青年杂志 (3)新青年 (4)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

3.前期主要内容

(1)思想革命:提倡_____与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①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②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批判旧礼教、旧道德。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提倡用________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③鲁迅写出《________》《孔乙己》等小说,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答案:

(1)民主 科学 (2)打倒孔家店 (3)①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 ②文学革命论 ③狂人日记

4.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5.意义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科学得到了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5)为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答案:(2)思想解放 (3)民主 (5)马克思主义

篇2: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

第4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xx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篇3:高一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篇4:高一学年历史知识点

高一学年历史知识点1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

②日本诱降的影响;

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

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_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

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的特征:_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高一学年历史知识点2

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

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2、时间: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

②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③18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

3、措施

(1)政治上:

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

(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

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

5、失败原因:

(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资产阶级的实力。

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7、经验教训

(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资产阶级统治。

(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高一学年历史知识点3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篇二】

篇5:高一历史知识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二、“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三、三大改造

1、内容

(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跟农业相似)

(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遗留了许多问题。

四、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1958)

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关键)

(3)组织路线

(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2、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左”倾思想转为实事求是。

(2)光辉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2.内容: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责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

3.作用:(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八、讲述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2.内容:

① 大致经历两阶段:一是试验探索阶段(从1978——1984年);二是全面改革阶段(从1985——现在)。

②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③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3.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史实:

①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

③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⑤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南巡讲话(1992)

1.主要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 过程:

①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高一老师年终教学计划

高一老师个人教学计划

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说课稿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精选

高一历史说课稿精选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高一体育课下学期教学计划

的高一教师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整理5篇)】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教育随笔2022-09-21

临沭高一期中作文2022-06-11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11-23

下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2022-11-08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精选2022-11-13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022-05-07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2-08-06

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022-08-28

高一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022-12-06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3-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