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推荐8篇)由网友“uP”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
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
DD山东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问题调查分析
一、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这次税费改革力度大、政策落实好,农民负担确实减轻 (二)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分配行为,理顺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改革前,基层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催粮派款上,工作难度大,群众有抵触情绪,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税费改革,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村分配行为,使农村税费征管工作和分配关系迈向规范化,较好地解决了征管工作中的“以债抵税”、“基层干部垫税”、“随意多收、以支定收、强行收取”和“农民互相观望而迟交赋税”的问题。基层干部从催粮派款中得到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干群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交得明白,交得放心”、“负担不重了,干部不凶了”。从本次调查的9个村看,没有发生一起因缴纳税费而上访的案件。从全省来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连续3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件。
(三)税费改革规范了政府行为,强化了服务功能,促进了乡镇职能的转变
改革后,农税征管工作实现了由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型,向财税、农业部门执法主体型的转变。这一转变从客观上加速了乡镇政权职能的转变。将直接管理乡镇集体经济活动的职能转变到落实各项政策、抓好行政执法、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强化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税费改革还促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从面上看,近年来,全省通过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撤并700多个乡镇,精减分流3万多人;通过开展村“两委”交叉任职,减少村干部近10万人,大大减少了财政负担。
(四)税费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费税改革后,土地面积成了计税的依据,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为了增加收益,积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据统计,全省粮经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的57:43调整到的54:46,农业生产结构逐渐优化。
二、税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负担仍然较重,隐性负担还没有涉及 从与城镇居民的比较情况看,税负差距则更大。以我省农村税费改革为例,20的农业税税率不超过7%,农业税附加不超过20%,综合负担率大体为8.4%。从消费者角度比较,城镇居民工薪阶层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现行税制规定,个人月工资收入低于800元不征税(相当于年收入9600元);月工资收入超过800元只就超过部分征税,如超过800元以上、1300元以下税率为5%,即月收入1300元(相当于年收入15600元),只需纳税25元(年纳税300元),负担率仅为1.9%(300元/15600元)。从经营者角度比较,城镇居民从事工商业要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考虑到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规定和间接税的性质(即税负能够转嫁),流转税忽略不计。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在所得不超过5000元时,税率为5%,其中经营者的工资性收入可税前扣除(年扣除9600元),若考虑工资性收入因素,其负担率为1.71%[250元/(5000元+9600元)]。结论是:城镇居民年收入在9600元以下不纳税,城镇居民工薪阶层年收入在15600元以下,个体工商户年收入在12600元以下,其税收负担率不超过2%。城镇居民无收入或低收入不纳税,农民不管收入多少,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纳税,城乡居民名义税收负担相差4倍以上。实际上农民负担的8.4%,是以农业总收入作为计税依据,总收入中包含成本、费用,若扣除成本费用,以纯收入作为计税依据,则农民负担率更高。 (二)乡村收支缺口较大,存在着农民负担“反弹”隐患
税费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基层正常运转,但实行税费改革后,乡、村可用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村级财力。就乡级财政来说,改革后,新的农业税收入要比原来征收的农业税与统筹之和少。但因为乡镇机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支出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减少,这就造成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收入相对减少而支出不减少的局面,加大了乡财政收支矛盾。在本次调查的9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存在收支缺口,占55.6%;缺口金额达838.92万元,缺口最大的乡镇为296.5万元。就村级财务来说,收支矛盾更为突出。税费改革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除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的仍继续保留外,凡由农民上缴村提留开支的,统一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收取,但附加比例最高分别不超过正税的20%。附加比例偏小,改革前后相比,村级收入减幅达到60%~70%,实现正常运转难度较大,除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组外,大部分村组都在低效运转。乡村两级财政收入锐减,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受到制约。从调查的9个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投入减少的有6个村,减少幅度最高的达75%,最低的也近20%;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变化的有2个村,而增加的只有1个村。另一方面,乡村组织资金缺口较大,极有可能诱发农民负担的反弹。
(三)乡村负债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当前,我省乡村两级债务问题严重,沉重的债务与农民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在本次调查的9个乡镇中,到20有7个乡镇存在债务问题,平均债务金额达853万元。在本次调查的9个村中,到年有7个村存在债务问题,平均债务金额达11.6万元。这些不良债务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有的属于“普九”欠账,有的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有的属乡镇无钱发放工资而向金融机构和个人借贷形成的债务,还有一部分属公益事业欠账。税费改革后,新的农业税成为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负债就成为税费改革绕不开的难题。一方面,税费改革封住了乱收费的口子,扼制了农民负担无序增长的可能,另一方面,税费改革也封住了乡镇干部还债途径。乡村债务量大、面广,构成复杂,如何化解债务是十分沉重和敏感的问题。实际情况显示:各地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对这一尖锐矛盾采取的是暂时回避的办法,事实是不仅旧债无法锁定,更无法化解,而且新债还在不断增加。乡村债务成为无法排除的“定时炸弹”,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四)新税赋出现新的不公平,部分农户负担会有所加重
首先,农业税按耕地面积征收,造成种地越多,上缴的税费也越多,而那些主要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高的农户反而上缴得少。过去偏重于按人头收取,现在则主要按地亩征收,势必进一步加剧负担的不均。其次,税费改革前,部分集体经济较好地方的“三提五统”主要由集体财力代垫,农户是零负担,税改后,“税随田走、田随户走”反而使这些农户有了负担,与税费改革提出“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基本要求不相一致。
三、对策选择从上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民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幺农村税费改革就决不能仅仅是规范农民与农村基层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费改税)或基层组织的行为(制止乱收费),而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上,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上,合理制度安排,进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真正完成“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一)创新税费制度,合理增加税源
一是大胆探索与国际化和市场化相适应的农业税制体系。可以考虑,首先将农业税改为土地使用税和产品税;其次建立以农户收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二是改征农业税附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属于社区收费,社区收费可视为社区范围内全体居民对社区公共产品生产的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的征收,应该与农户的收入水平挂钩,一般非农程度越高,其收入水平呈提高趋势,其相应征收标准也应适当提高。三是完善村委会“一事一议”制度,强化对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的监督管理。
(二)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一是按WTO规则,借鉴欧美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经验,调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农业、农村倾斜。2003年,全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87%,第一产业降到13%以下,已具备了消除剪刀差,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条件。二是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和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城镇带动农村,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三)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多“予”少“取”
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要强化服务职能,弱化管理职能;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干预,将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上来。二要把加强行政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结合起来。农村乡镇事业单位占乡镇行政组织的80%,各站所设置过多、过散,人员严重超编,体制不顺,部门干预严重,这些都是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必须彻底改革。三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和村民自治。要紧紧围绕“有利于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办真事”的原则进行大胆探索,可以将乡镇改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或逐步弱化乡镇政府的行政职能,将其转化为综合性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相对于日本基层农协)或将乡镇党政合一,成立乡村农民协会。在村一级,要抓紧做好撤村并村工作,压缩村级干部人数,加强村民自治。
(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2、要以转移支付维持基层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和村级自治组织的运转存在一定困难,对此,中央财政应适当转移支付以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3、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农业基础设施支持的转移支付力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事业、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时期内面临困难。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农业基础设施的转移支付力度。
4、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妥善处理乡村不良债务。要认真清理乡村债务,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篇2:司法改革:期待体制性突破
司法改革:期待体制性突破
体制: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司法制度与现代法制一步步靠近
回顾中国司法改革的历程,就不能不追溯新中国司法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根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公安部和司法部,分别行使国家的审判、检察、侦查和司法行政职权。这个阶段实行的是审判、检察从属于行政的体制。当时有这样的规定:不足五年的徒刑以及宣告无罪的判决,由县人民政府批准;
随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颁布,各级法院、检察院被赋予与同级政府平行的地位,各自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同时确立了国家审判权、检察权只能由法院、检察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的原则。这一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人民陪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辩护制度、两审终审制等,都留下了我国司法制度设计的`笔墨;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宪法》,决定重建检察机关,确定其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是我国司法制度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此以后,我国司法制度开始向现代法制一步步靠近。
改革:正在酝酿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给了司法改革一次强劲的助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司法制度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如果我们从改革的层面去审视就会发现: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背景及其观念下的“一贯制”-改革,只有细微的迹象显现。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启迪了人们的现代法治新观念,萌动了对建立现代司法体制的期盼。此后,司法改革的呼声呈渐强之势;
司法改革实践的全面启动是在十五大以后。司法改革走上前台,引人瞩目。初始阶段的改革推进了关于诉讼程序和管理方式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十六大用300余字的篇幅,勾勒出中国司法改革大势,其目标和方向是: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司法改革整体推进、纵深发展的机遇来临;
无疑,正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给了司法改革一次强劲的助力。可以预期: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将为司法改革赢得更具操作性的平台和空间。
关注:司法改革改什么?
对现行司法体制的局限性怎样看?
首先对我国司法改革内在的动因给予了判断: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司法体制,其观念和管理模式肯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和发展;其自身局限也肯定会制约市场经济下社会新格局的生成和构建。
此外,司法改革的外部环境也呈现“紧迫”之势。政治体制改革的步履在稳健中加快:“入世”后,我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多种经济成分、多重利益格局的形成中,公众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期望值在攀升;社会变革带来的多种利益和社会矛盾亟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司法改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司法改革改什么?换言之,我们对现行司法体制的局限性怎样看呢?综合诸多观点,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粗线条梳理:
一是司法活动基本上套用了行政管理模式,蒙上一层浓厚的行政色彩。
篇3:农村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税费改革汇报材料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首先,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幅员3905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办事处),186个村,1228个屯;人口91万,其中农村人口68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1亿元,增长16.4%;财政收入6.005亿元,增长12.23%,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87亿元,利税2.49亿元,分别增长20.3%和45.4%;农业总产值50.47亿元,增长39.4%,其中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分别增长24.9%和23.4%。按照调研组要求,现将我市税费改革情况做以报告。
一、主要工作成果
按照省、XX市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我市从市情实际出发,坚持“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完善制度”四大主攻方向,高标准组织,高起点起动,高质效推进,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取得显著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一个免征”全面落实到位。20,全市6460万元农业税全部免征,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惠农富民政策,发展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三项改革”全面推进到位。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上,目前我市实有乡镇22个,行政村186个、村干部558人,撤并乡镇和精简机构减少公用经费开支112万元,撤并行政村、精简村(组)干部减少村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479万元。精简行政编制196个,事业编制234个,改革后行政编制实有人数为635人,事业编制实有人数为548人。每个乡镇领导按5职配备,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上,组建了新的乡镇财政所,新组建的21个乡镇财政所共计133人(平均每个乡镇6人)。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工作全部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银行账户、票据、财政供养人口、资产和债权债务工作。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上,农村义务教育由市级政府举办和管理。撤销了21个乡镇教委办,采取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直接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学和中心小学分别负责管理本地村级中学和小学的体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全部上划市级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事业所需经费单独列项,纳入预算,并优先安排。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度。按要求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教师定编、定岗和分流工作已完成。三是“六个完善”全面实施到位。在转移支付资金落实上完善,从税改以来农村教师工资和乡镇干部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按照省税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标准,将省核定我市的计生、优抚及乡级道路各部分资金落实到了乡镇,其中计生366万元、优抚526万元、乡级道路190万元;免征农业税后,省核定我市村级转移支付为957万元,按照省要求全部下拨,把不足4万元的全部补到4万元,共补助63个村,下拨村级补助99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在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上完善,从年起,我市农村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生4个方面222个项目,共筹资筹劳668万元,省财政厅给予我市以奖代补资金334万元,这批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在解决土地承包矛盾纠纷上完善,对全市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共认定54起重点案件,目前基本化解。在化解乡村债务上完善,我市按照省财政厅工作部署和要求,重新对乡级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核实。乡级债务总额为29401万元,其中单位1499万元,个人5938万元,村级集体2663万元,乡镇企业8162万元,上级财政借款8384万元;银行贷款275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32390万元。通过清理个人往来款项及资源发包等手段化解765万元。在五保户供养上完善,按新标准全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共有4542人,供养资金各乡镇在自我平衡基础上,全部拨付到位。在涉农收费上完善,对全市涉农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坚决取消不合理涉农收费。目前我市共有涉农收费36项,全部做到按规定合理收费。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对于农村而言,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在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使一些深层矛盾和棘手难题突出出来。主要有:一是农村“五保供养面”过大,现有转移支付资金抵保支出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按上级核定每村6000元标准(每村5人,每人1200元,共6000元),我市186个村应支付五保户供养资金111.6万元,而我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4542人,需要资金545万元,缺口433.4万元。二是因土地“升值”,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空前迫切,对土地的关切度空前提高,特别是我市执行“大稳定、小调整”政策,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对农民没有任何约束力,特别是农民履行义务意识淡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度很大。四是免征农业税后,受资金制约,村级干部人员减少,特别是村级正处于改革之后的调整和适应之中,面对新形势村级干部职能没有找准定位,致使村级服务功能弱化。五是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明显减少,加之农户欠款停收或缓收,村级资产(林木、大型农机具等)存量甚微,资源(草原、机动土、渔池等)发包时间过长,近期很难见效,以资抵债难以实现,村级债务化解困难重重。六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锐减,仅靠有限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满足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干部工资等项支出,乡村两级运转举步维艰。
三、主要推进措施
1、高度重视抓领导,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市委、市政府对全部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将解决土地承包纠纷、推进“一事一议”、化解村级债务、乡村干部职能定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保持农村稳定的根本措施,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任务组织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和主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农委、经管站牵头,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农村专项工作推进组,具体负责土地承包纠纷、村级“一事一议”和化解村级债务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对重点案件和重点事项进行现场办公,跟踪处理和督办。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顺畅进行。
2、深入实际抓调研,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我们抽调10名素质高、能力强、懂业务的精干力量,遵循“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完善制度”的主导原则,成立了乡村职能转变、五保户供养、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和化解村级债务等6个调研组,深入乡村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并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对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先后形成了6个专题调查报告。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XX市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若干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乡镇债务的若干意见》、《XX市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XX市村级范围内集体公益事业筹资“以奖代补”管理暂行办法》、《XX市村级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XX市关于进一步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意见》、《XX市村级组织岗位设置和人员补贴的意见》,为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制度基础。
3、精心组织抓实施,积极推进改革高效运作。按照“积极稳妥、把握政策、规范程序、扎实推进、确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依据土地承包、“一事一议”、化解村级债务等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稳步、有序、高效推进。
一是全力解决土地承包矛盾纠纷。土地承包问题一直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两补一免”政策出台后,土地承包纠纷更加集中和显现,对此,我们把解决土地纠纷问题作为处理农村矛盾的主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化解。具体可概括为“摸底、排查、攻坚、完善”八个字:“摸底”就是主要摸清了全市土地资源底数。包括农户承包田、村级机动地、林业用地以及草水资源等,通过入户调查和实地踏查,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全部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市、乡、村三级存档备案,实行严格管理。“排查”就是对全市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逐级排查和农民上访反映情况分析看,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①户在人不在要地问题。主要是外出务工经商、逃债、弃耕的农户,在一轮土地承包期间举家搬到外乡、外县、外省,其原有口粮田、原田地、责任田被村集体收回或私自转让给他人经营。②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地问题。主要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将土地使用权私自转让给他人或交给村集体对外转让,有的`已被现在经营者占为己有,有的由村集体转让并长期发包,期限不到。③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当时的村四职干部、兽医防疫员、赤脚医生、农机队员以及乡(镇)办、村办企业职工等,按当时政策只分给口粮田、园田地,没有分到劳力责任田,这部分人从起至今一直上访索要责任田。“攻坚”就是对排查出来的土地纠纷问题集中开展攻坚会战。我们对于排查出来的54起重点案件,组成由农口部门主管信访领导和纪检书记牵头的攻坚小组,通过包片、包乡、包案件的办法,限定时限集中处理,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完善”就是对30例政策问答进行修订完善。重新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有关政策解释》,主要是针对户在人不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等三大方面主要矛盾问题,研究和完善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
二是全力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此,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范,做到既保证农村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顺利开展,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们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从2004年8月30日起,农村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以解决,截止目前,全市共发生4类筹资项目,共筹资668.1万元,其中修建村屯道路筹资435.8万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筹资48.8万元、造林整地筹资161.4万元、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筹资22万元。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把握四个环节:①把握监督管理环节。体现“大家事,大家提”,做到民主议事。村内所要办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拿出实施方案,征求大多数农民意见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体现“大家事,大家定”,做到民主表决。按照村民组织法表决办法和程序表决议定项目,并逐人签名盖章认可后形成决议。体现“大家事、大家管”,做到民主监督。对于工程决算、资金收支和项目实施情况,列入村务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②把握上限控制环节。我们本着上限控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筹资每人每年最高不得超过省政府规定的12元标准,筹劳每劳每年最高不得超过8个标准工日,严禁以资代劳。③把握封闭运行环节。讨论决定的筹资筹劳项目及工程预算,逐级审核、申报、审批,所征收的筹资款按规定时限及时缴纳乡镇经管中心设立专户,实行村有村用乡代管,保证专款专用。④把握监督管理环节。主要做到事前项目审查把关、事中资金使用监督、事后决算专项审计,对确有问题的,要按有关规定依照程序严肃处理。
三是全力化解村级债务。我们对全市村级债务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全市村级债务总额为3.1亿元,其中抬款5137万元,欠银行信用社贷款5479万元,欠基金会贷款1990万元,其他往来欠款1.7亿元,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办企业和各种行政摊派等原因造成的。前一个阶段通过采取分类指导、还本降息、依法施策等各种有效措施,共化解村级债务8600万元。通过以资抵债化解4000万元,通过降息减债化解2300万元,通过拉拽转债化解1000万元,欠款回收1000万元,通过强化资源管理创收化债300万元。
四是积极推进乡村两级职能转变。把村级干部职能重点定位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农村重点经济工作,做好示范、引带和服务,特别是强化村支部书记职能,把能否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作为选拔任用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加强“两委”建设,增强“两会”功能,提高两委成员素质,充分调动其在经济活动、重大事务和重要决策等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使村级组织在人员精减的情况下,村级组织功能不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把乡镇职能特别是服务职能的触角
篇4: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xx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xx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及文件精神,在xx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xx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xx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xx年10月,就xx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xx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xx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xx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xx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xx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六年++月++日
篇5: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税务工作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XX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XX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XX〕++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XX〕++号)文件精神,在XX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XX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XX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XX年10月,就XX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XX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XX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XX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XX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篇6: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XX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XX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XX〕++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XX〕++号)文件精神,在XX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XX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XX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XX年10月,就XX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XX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XX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XX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XX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
总结
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XX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六年++月++日
篇7:农村税费改革的标语
农村税费改革的标语
1、把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助推成都新农村建设。
3、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4、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5、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分配关系,稳定税赋水平。
6、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7、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
8、农村税费改革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9、农村税费改革是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10、农村税费改革是继上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11、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12、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属村级集体所有资金。
13、特产税坚持据实征收,不得平摊。
14、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15、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6、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
17、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18、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
19、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分配体制。
20、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21、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农村税费改革。
22、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只征收农业税,不征收特产税。
篇8: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调研报告
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调研报告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起因 一般认为,农村税费改革源于农民负担过重,但通过对安徽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改革的深层原因是大包干后农村分配制度存在着先天性的根本缺陷.
作 者:周焱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230022 刊 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年,卷(期):2001 “”(5) 分类号:F8 关键词:★ 书记人大闭幕讲话
★ 民政讲话稿
★ 民政会议讲话
【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推荐8篇)】相关文章:
县委书记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2-10-09
农村工作现场会领导发言2022-06-18
市委秘书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02-03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800字2023-02-28
人代会闭幕式讲话稿2022022-09-16
学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2022-05-07
教研工作会议领导讲话2023-04-09
领导工作会议讲话2022-10-30
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09-04
习近平新年贺词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