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

时间:2023-03-12 07:40: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精选8篇)由网友“n88899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

篇1:《哪儿去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口字旁儿”。

2.正确认读十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四季的变化及每个季节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十个生字,并会写“儿、去、了、叶”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学生回答后展示他们搜集的四季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图片上的季节是哪个季节。

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那么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儿歌《哪儿去了》。(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突破重点

1.在语境中识字。

(1)听

让学生听《哪儿去了》的配乐录音,学习本课生字。

(2)读

①跟课文录音读

②自读

③小组互读

分小组互相交流,听一听,读一读,比一比。

④教师范读

(3)认

①借助图画认读

利用多媒体出示四季图,图上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四字。

②借助拼音认读

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教师重点指出“口字旁儿”。

(4)写

让学生先自己分析字形结构、笔画顺序等,再由教师作示范,一起书空,学生描红,并适时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

2.脱离语境识字

在语境教学的基础上,离开原有语境,把生字单个写出来,让学生识字。

采用游戏方式进行:

(1)学生读,“开火车”

(2)“大家猜字游戏”

三、熟读课文,指导语气

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问句的特点,最后给学生时间读一读,练一练,教师指导学生用对话的语气读。

篇2:《哪儿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2、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活动准备:课件。

教学重难点:了解生态遭破坏的原因及严重的后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瞧瞧,谁来了?(出示小熊画面)在小熊家门前,有一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想看吗?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讲讲小熊家门前的美丽景色吗?这儿的环境很美,这里的空气情况是怎样的?小熊住在这么美的地方,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二、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小熊的家门前有个小山坡……美丽的山坡到哪去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美丽的山坡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熊旅行回来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变成了这样呢?小熊看到了这一切,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小熊家门前那个美丽的山坡到哪儿去了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问家门口的老槐树……我快没办法呼吸了,我得赶紧搬家)练习小熊与动植物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1)倾听、练习小熊与老槐树、小草的对话,了解树和草对保护泥土的作用。

教师:美丽的山坡不见了,小熊真着急,它急忙去询问它的朋友。(出示老槐树和小草的画面)请大家听一听小熊是怎么问的。

提问:小熊是怎么问老槐树的?老槐树是怎么回答的?它又是怎么问小草的?小草是怎么回答的?你们认为山坡不见了和这两个植物朋友有关系吗?如果树和草长在山坡上,对山坡有用吗?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学一学小熊和两个朋友的对话吧!

(2)倾听、练习小熊和大鸟、小鱼的对话,体会小熊的心情。

教师:小熊又去问了它的动物朋友。(出示大鸟和小鱼的画面)听一听它是怎么说的?提问:小熊在哪里发现了大鸟?大鸟在空中干嘛?盘旋是什么意思?

小熊问它们,你知道美丽的山坡哪去了,大鸟告诉了小熊什么?小鱼呢?它说了什么?

让我们学一学小熊和动物朋友的对话。

(3)教师:小熊的.美丽的家园被毁了。这时,它的心情变得怎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梳理山坡不见的真正原因。

教师:接下来,小熊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熊最后说了什么?你觉得让美丽的山坡不见的原因是什么?你想对砍树的人们说些什么?

四、讨论:美丽的山坡能回来吗。

教师:我们怎样帮助小熊重建家园,让美丽的山坡回来,让小熊高兴呢?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熊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且你们的想法如果能运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让我们一起努力!

篇3:《哪儿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有兴趣地进行推断并参与科学实验。

2、感知冰加热变成水,继续加热变成蒸汽,而蒸汽遇冷变成水,继续降温变成冰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儿去了》。

(2)故事录音《玻璃哪儿去了》。

(3)冰块、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酒精灯(依分组数确定,保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戴头饰出场)

师:“小朋友们,小兔奇奇,昨天我遇到一件怪事,想也想不明白,想请聪明的你们帮我解决一下,行吗?”

师:“那咱们就一起来听听小兔奇七=奇到底遇到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里去了”),并放故事录音,一起边看边听故事。

2、讨论:

(1)请幼儿发表意见,帮奇奇找玻璃。通过关键词“小河里”(只有河面结冰小兔才能走到河里)、“添了几根柴火”、“一摊水”等引导幼儿猜出那是冰快,而非玻璃。后来屋子里温度升高逐渐化为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2)将小朋友们的答案告诉奇奇。

教师:“小兔子,知道了吧?那是冰块,不是玻璃。”(装与小兔子对话)“你说什么?噢!原来这样呀。”“小朋友们,小兔子说小朋友们只是嘴说,谁能证明给它看?”

(幼儿讨论有什么能证明的办法)

3、分组实验:

(1)做实验。师“今天,咱们就来做个实验,让奇奇心服口服。”

出示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玻璃片,并做一一介绍。

(2)观察冰块,看看(透明的),摸摸(滑滑的,凉凉的),敲敲(硬硬的),与玻璃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奇奇误当作玻璃。

(3)分组实验,观察冰块在加热时的变化:部分融化、完全融化、有汽冒出。反之,汽遇玻冷璃片有水滴落下变成了水、结合水放入冰箱会结冰。感知水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三态变化。

(4)请幼儿自己将这个结果告诉小兔子。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帮奇奇找到了玻璃的去处,也认识了水的奇妙变化。其实,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事物,这就需要每个小朋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都有明亮的眼睛好吗?”

温馨提示:

1、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可分组进行实验。

2、本次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进行,可让幼儿学讲故事,也可让幼儿在科学区做小实验。

附故事:

寒冷的冬天来了,小兔奇奇在它的蘑菇房子里安静地坐着,开门一看,呀,下雪了!好漂亮的小雪花!奇奇兴奋地接着小雪花,与它玩耍。可没一会儿,“阿嚏!”好冷呀,把奇奇都冻感冒了,于是,奇奇赶紧把门关上。可是,关上门以后,就看不到美丽的雪景,这可怎么办呀?想呀想,想呀想,奇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墙上开一扇小窗,再装上透明的玻璃就能看到雪花啦。

想到这儿,奇奇便拿出工具来开窗户,不一会儿,一扇漂亮的小窗就做好了。正在欣赏这扇小窗,一阵冷风吹来,又是好几个喷嚏。“不行,得赶紧找玻璃。”奇奇便出门找玻璃。

走呀走,走呀走,终于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块“玻璃”,量一量,比一比,奇奇乐了,原来,和窗户的大小正好合适,奇奇便抱着“玻璃”回家去了。

安好玻璃后,奇奇也有些累了,它往炉子里放了几根柴火,便躺在床上睡着了。“阿嚏”睡梦中的奇奇被冻醒了,它赶紧又往炉子里添几根柴火。咦?奇怪,怎么还有些冷?一看窗户,玻璃不见了,只有地上的一摊水,过一会儿,地上的水也不见了,这下,奇奇可真糊涂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奇奇它的玻璃哪儿去了吗?

篇4:《哪儿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在初步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仿编歌曲。

2.能大胆地用歌声一问一答,体验问答歌的趣味。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张,内容分别有刷牙、洗脸、梳头、跳舞、拍球等。

活动过程:

(一)小手藏猫猫。

1.交代藏猫猫的游戏玩法,请幼儿想办法把自已的小手藏起来,让老师来找。

2.边唱歌曲的前半句边走到幼儿中间去寻找,观察不同的藏手方法并及时表扬。

3.你们的小手在哪里?等幼儿伸出小手后,教师唱歌曲后半段。

4.游戏再进行一次,引导幼儿伸出手后能跟着音乐节奏舞动手腕。

(二)我问你答真有趣。

1.刚才老师是怎么问的?鼓励幼儿哼唱出歌曲前半段。

2.你们应该怎么回答?启发幼儿将“你们的”改成“我的”来哼唱后半段。

3.介绍歌曲名称和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方式。

4.跟琴完整学唱,教师问幼儿答,并做相应的动作。

(三)能干的小手。

1.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们的小手还会做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帮助幼儿仿编歌曲,如用“我的小手会刷牙……”替换歌曲的最后4个小节。

篇5: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

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我一直奉行一个字:爱。这是我成功的基础,也是我做老师的快乐之源。

清楚地记得与学生促膝谈心的日子,一起说笑,一起高兴,甚至一起流泪。

当我微笑着站在讲台上,当我轻缓地走在他们中间,我们共同体味着一份心与心的交流。多少路我们一同走来,多少风雨我们手牵手顶着,多少阳光我们并肩沐浴过!是我的爱筑就了信念的大厦如此巍峨。

不能不关爱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孩子,远离父母,每一个都是父母的一份牵挂。

如今,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那份爱却在不知不觉间悄悄走失。

十六个平行班,每月考一次,考试完各科成绩就要大排队,然后,学生要分出三六九等,老师们也要分出三六九等。奖金不多,差别也不大,但老师们要的是脸面。

于是,对老师的评价似乎是只剩下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也似乎只有那组抽象的阿拉伯数字。于是,老师们拼命地挤时间,拼命地赶学生。来不及促膝交谈,来不及体味心灵的交流,更没有时间一起说笑一起流泪。有的`只是大声的呵斥和更高的要求,“你给我坐好了!”“你必须把这篇文章给我背下来!”“再记不住看我怎么收拾你!”……再不就是顺手抄起讲台桌上的三角板或圆规,冲到他们跟前:“再不读书!”“再不记住!”。我们高举着的是什么啊?我的爱呢?我的体谅呢?

走进教室,只看到那些不学习的学生,于是,拧紧了眉头,把他们赶回座位,逼他们拿起书,拿起笔。因为只记得他还没有写完其中的那一科作业,只记得他还只考了80分,再努一把力,争取考到90分。不考虑他们的年龄兴趣,也无暇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除了上课四十分钟,谆谆教导的是让他们学会抓饭前饭后的时间,抓课间的那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去学习,学习。

你还不能放松一点,因为他们是从小学就这样被“压”过来的,习惯了老师的作业与重压,习惯了知识的重复与时间的填充,没有了这些,他们真的就无所适从,成绩也就直线下降,这是家长、校长都不能原谅的事情。

刚上初一的孩子,就给他这样的压力:三年后要升入重点高中,否则,考大学没有希望。

才刚上初中一年级,如此被动下去,读初三准备冲刺中考的时候,还有多少学习兴趣和动力?三年之后呢?还有三年的高中学习时间,他还有学习的乐趣吗?上了大学之后,他是不是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那么,在真正需要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需要他在专门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时候,他还有多少动力,多少乐趣?

这样算起来,心里不免有些惊惶:我们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1] [2]

篇6:星星哪儿去了作文

二(3)班 高雨迪 指导老师:熊伟

以前,我一直以为星星宝宝只有晚上才出来玩耍,白天却躲在被窝里睡懒觉,

星星哪儿去了作文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星星宝宝一直在空中,根本就没有一点偷懒,

我也做了个小实验:我拿了一个小手电,来到楼下,在中午的阳光下照墙壁,但墙壁上什么也没有。我小手电里的光哪儿去了呢?哈哈,我明白了,肯定是和星星宝宝一样,小手电的光被明亮的阳光遮住啦!果然,到了天黑,我用小手电再照墙壁,光又回来啦!以后,我一定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懂得更多的知识

篇7:文明哪儿去了?作文

文明哪儿去了?(作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当年,在文明古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唐朝时,有一行人经过武阳,其中的一个人在路上遗失了一件衣服,直到走了几十里以后才发觉,心中很是着急。这时便有人劝慰他道:“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到原物。”那人就赶回去,果然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

这则故事体现了古时候良好的社会风气,那时的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没有丝毫贪念。

而到了现在,世风日下,中国人完全变了个样儿,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有一次,我和妈妈正站在楼底下,狭窄的过道里迎面走来一个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行动十分缓慢。他的眼睛至始至终一直盯着地面看,完全不知危机已经来临。这时,一个长着“黄毛”的年轻小伙子一边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一边吹着口哨驶进了过道。他竟然无视前面的老爷爷,也不按车铃,就直接毫不犹豫地撞了上去。说时迟那时快,我妈急忙把老爷爷拉向一边,才没发生什么大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那个年轻人却若无其事地在路人的责骂声中骑走了。

不仅如此,某些不讲文明的中国人还把不文明的习惯带到国外去献丑,严重损坏了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法国巴黎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大街上各种肤色的人种随处可见。然而,巴黎的不少公共场所却用中文张贴了“请不要随地吐痰”的告示,显然,是我们有些同胞不文明的行为影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当我们走出国门,周围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时,我们不但代表着我们自己,也代表着我们的祖国。这时,文明不单单是评价一个人,更是评价一个国家素质的标准。

中国人中,有些人骂人也是“出了名”的,一看你不爽,就随口一句:他妈的。某些人更是把脏话当作自己的口头禅。而去欣赏别人的优点时却一窍不通。就拿上次的世界杯足球赛来说吧!有一场比赛是中国队VS韩国队。看台上分别坐满了前来观看的中国观众和韩国观众。当中国队进球的时候,中国观众纷纷欢呼雀跃、鼓掌拥抱,大喊:“中国队最棒!”而另一边的韩国观众也纷纷站起来鼓掌,为我们感到高兴。而在韩国队进球时,看台上却是另一副景象:韩国观众在那里欢呼,中国观众却在这边用“京骂”展开攻势:“XXX,踢得这么烂,还能进球? 早点滚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XXXX。中国队,你们干什么吃的,国家白养你们了!”这时,韩国观众纷纷把鄙视的目光转向中国观众席,焦聚在这些粗俗之人身上。我认为,有这些丢了文明的中国观众在那里倒喝彩,中国足球队哪有勇气重拾信心,何时才能实现几代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

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那时,五湖四海的外国友人将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国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注意我们的文明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想世人展现出一个渐渐苏醒的东方举人的魅力,给他们留下一个文明古国光辉灿烂的形象。让文明伴随我们中国人一生前行!

篇8:先生的帽子哪儿去了

韩麦尔先生的帽子哪儿

静心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新标准已全面实施,新教材也已投入使用。原来好多经典的篇目依然保存了下来。由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保留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七课。

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相比,文中的插图作了改变,由一幅改为两幅,画面内容也跟原来的不同。但通过观察,我发现新旧教材的插图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先生的帽子不见了!

西方人的习惯,正式场合是要脱帽的,如果这样理解,插图中的先生没戴帽子是理所当然的了;或者说,跟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画不画也无所谓。但我认为,既然是文中的插图,就该跟文中的内容相吻合。

综观教材中所有的插图,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插图,画面内容往往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或者是高潮部分。如《皇帝的新装》,画的就是皇帝赤身裸 体举行游行大典的场面;《孔乙已》画的是孔被打折腿后用手走进酒店喝酒 的情形;再如《鲁提辖拳打镇 关系》、《范进中举》等 等,无一例外。                     那么,《最后一课》中画的又是什么时候呢?

文 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 穿 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 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 戴……”可见,小费郎士见到先生时是在课堂 上。既然先生平时不随便穿这样的礼服,可见他对最后一堂 法语课的重视,这正是他爱 国精神的体现 ,而且文中再也找不到有关先生脱帽的文字,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先生的帽子就应该还戴 在头上,而不是不翼而飞了。

其实,对老教材中《最后一课》 的插图,早有人提出过疑问,说的是图中先生的身体的站向与文中所描述的不符,可却没人注意他的帽子不见了。现在新教材中调整了先生的站向却还是没还先生的帽子——一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为什么不给先生戴上帽子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600字

过年去哪儿作文

我想有个家的心情随笔

小学四年级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

9年级作文时间都去哪儿了650字

拐角处的爱作文500字

我的爸爸去哪之旅作文600字

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300字作文

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六年级作文

灰雀教学实录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对学生的爱哪儿去了?(精选8篇)】相关文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九年级阅读答案2023-04-28

时间都去哪了优秀作文800字2023-05-04

给祖**亲的一封信2022-07-09

十年了为何我还是如此心痛生活随笔2022-12-20

把爱找回来读后感2023-09-17

给祖**亲60周年的一封信2022-10-14

理性都去哪了高三作文2022-04-30

关于母亲的随笔文章:母亲-戏-人生2023-04-12

拐角处的爱作文2023-10-27

星星,你在哪作文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