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博 东北师范

时间:2023-03-19 08:13: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范文博 东北师范(精选16篇)由网友“菜菜要努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博 东北师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范文博 东北师范

篇1:东北师范最好的专业是什么

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篇2:师范

师范

师范shī fàn[释义]

①(名)师范学校的`简称。

②(名)〈书〉学习的榜样。为世~。(作宾语)

[构成]  并列式:师+范

篇3:东北名菜推荐

溜肉段

溜肉段属于东北菜,主要食材是猪肉和淀粉,主要烹饪工艺是炒。成品外酥里嫩、味香可口,是一道百姓饭桌上的家常菜。由溜肉段衍生出的锅包肉更是东北菜中的经典。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主要调料有姜丝、葱丝、香菜等;即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地三鲜

地三鲜是东北家常菜里做法很简单的菜,主料为土豆、茄子、青椒三样。其做法属炒菜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口味鲜美,老少皆宜。

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东北名菜,即是用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炖鸡的蘑菇最好选用野生的榛蘑,细杆小薄伞的那种,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

东北大拉皮

东北大拉皮是东北家乡菜的知名小吃,以劲柔爽口,味道鲜美而受消费者喜爱。东北大拉皮目前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制作,一种是机械化制作。

篇4:东北名菜推荐

一、沈阳: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家喻户晓的沈阳名菜。的春晚,还被赵本山带到了他的小品里。

小鸡炖蘑菇据说来源于东北的一句俗话:“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就是说新婚的女儿携丈夫回门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鸡炖蘑菇来招待。

其实用小鸡炖蘑菇来招待姑爷,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考验新女婿的应变能力。考验新女婿的关键在于粉条没有剪断,就那么长长的炖在里面,新女婿如果夹了粉条来吃那就中计了,一扯老长老长的,吃又吃不到嘴,放回锅里又不是那么回事,娘家的小姨子小舅子就在旁边看热闹。

而比较聪明的女婿第一次上门,吃这个菜的时候就光吃鸡肉和蘑菇而不吃粉条。

二、大连:咸鱼饼子

大连三面环海,早期以捕鱼为生,为了早点靠岸卖出海货,渔民必须早出海,有一顿饭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吃咸鱼饼子省事、方便。

另外,以前冬季新鲜蔬菜少,只有白菜萝卜,调剂菜肴时,经济实惠又随处可买的小鱼儿,则成为家庭主妇的首选,于是,咸鱼和苞米面饼子成为最佳组合。

咸鱼饼子里面的鱼是秋天的海鱼,有棒鱼也有黄花,巴掌长,放了姜葱盐腌,腌好了用油煎的焦黄。饼子是陈年的苞谷面掺了豆面白面发出的,把大锅烧上水,饼子贴在锅四周。

饼子焦、脆、香,咸鱼鲜、嫩、咸,怕是满汉全席也难敌其独特的风味。

三、齐齐哈尔:杀猪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在齐齐哈尔许多地方常年开设杀猪菜,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

过去,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

杀猪时,有一样东西是大人允许玩的,那就是猪的“吹彭”(学名是猪的膀胱)。在杀猪匠取猪的内脏时,小孩子总会求他把吹彭留下来。然后小孩子就会往里面吹气,直到吹得它鼓得不能再鼓,就把它用绳子扎严。待到干好后,就可以像球一样抛来抛去玩了。

四、哈尔滨:得莫利炖活鱼

“得莫利”一词是满语“渡口”的音译。这道菜的原产地是哈尔滨郊区方正县伊汉通乡得莫利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所以在鱼多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在路边上开了间小饭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他们把当地的活鲤鱼(也可以用鲇鱼、鲫鱼、嘎牙子鱼)和豆腐、宽粉条子炖在一起,味道鲜美。后来,这道菜的做法不胫而走。

五、长春:地三鲜

长春的地三鲜是一道采用红烧方式的家常菜。

我国古代民间到立夏的时候有“尝三鲜”之说。三鲜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这三种。而我们所熟知的地三鲜,指的就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

后来到了东北,地三鲜中的三鲜就变成了土豆、茄子和辣椒。把这三种蔬菜炒在一起,味道更佳,因此这道地三鲜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东北名菜。

六、佳木斯:酸菜猪肉炖粉条

佳木斯的酸菜猪肉炖粉条很正宗,里面的粉条不是江淮地区的山芋(红薯)粉丝,也不是以山东龙口地区为代表的绿豆粉丝,而是土豆粉。

曾经,东北民间处处是粉坊。一到秋冬,远村的屯子里,那一片片白白的场地就是粉坊。粉坊主要是把土豆加工制粉,保存起“干粉”,以备长久食用。

粉条在东北是人们生活里无法离开的食物,特别是用猪肉来炖粉条,奇香无比。因为肉汤在里边起了很大的作用,把滋味儿都炖进粉里去了,吃上一口,余香无尽。

七、黑龙江:鲶鱼炖茄子

鲶鱼炖茄子是黑龙江传统四大炖菜之一。

话说宋代末位皇帝宋徽宗被金军押解东北时,行至松花江边遇见一渔民,打上来一些鲶鱼,便让渔民将此鱼作为菜肴。渔民见鱼少人多,为了充数,便在鱼中放入了茄子。

士兵将炖好的菜送给宋徽宗食用,此菜鲶鱼里掺和着茄子味儿,茄子里掺和着鲶鱼味,根本分不清哪是鲶鱼,哪是茄子,再喝上两口汤,那滋味简直赛过了活神仙。

宋徽宗吃过之后连声叫好,嗝声不断。此后“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的民谚便在民间流传开了。

八、东北拉皮

东北拉皮是东北的名小吃,又称东北大拉皮、水拉皮,以其色泽晶莹透亮,绵软滑爽、口感劲道,质感细腻而著称。

但因其制作工艺繁琐,价格较贵,且不易储存,所以不法商贩和一些饭店经常用普通的粉皮来冒充东北凉皮,以至于不少外地人士,误以为东北拉皮就是普通的粉皮。

但是东北拉皮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来看,都明显优于普通的粉皮,因此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真假的。

篇5:东北民间故事

很多年前爷爷家养猪,第一年两个小猪宝宝在一个星期内相继死去,爷爷考虑猪猪可能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食物中毒,就没当回事。

第二年又买了两头猪,结果又是双双殉情,这回心里就犯嘀咕了,赶上这天我在市里当人民公仆的二爷爷回农村,我爷爷就把这事跟他说了——我一直坚信二爷爷得到很多太奶奶的真传,不过接受这么多年马克思的教育,现在自己不太信这些——二爷爷看了下猪舍的位置,一拍大腿,“哥哥啊,你这是虎口穴啊,虎口虎口,神仙难走,你这猪是替你挡煞了啊”。

所谓虎口穴通俗的讲就是房宅的门前直向的对着一条路,两边的建筑形成坚固的虎牙,道路就成了虎口。

我爷爷一看可不是嘛,这个猪舍盖在院子的最前端靠右的位置,再往前就是一条一米多宽的胡同,是两座房子中间的空隙人们常走就成了一条路。这虎口整天对着不吞也咬啊,必须破掉,现在这里正对着胡同的地方栽有一颗刺槐树,然后后面堆放很大一跺稻草,农家院的柴草堆里面蛇鼠横行,但是我爷爷家的这里干净的很,说来不得不让人信服,这是用风水来解释,就像前面筒子说的因房宅而造成的重丧。

还有一个故事,上半年我跟经理去一家新开业的饭店吃饭,我一看就是虎口穴上。菜做的很好,经理说旁边那家估计要没生意做喽,我说咱打个赌,这家饭店生意不会好过旁边一家,后来是不到两个月新开业的那家就关门了,经理不得不又请我们吃了一顿。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就是重丧都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所以未过门的女婿不用害怕。关于重丧古籍有载,《天师通书》里重丧的歌诀为正七连庚甲,二八乙辛当,五十一丁癸,四十丙壬妨。三六九十二,戊己是重丧。真重丧以亡人年为主:虎忌甲,兔忌乙,马忌丁,龙狗忌戊,牛羊忌己,猴忌庚,鸡忌辛,猪忌壬,鼠忌癸。

没有人给我讲过重丧的原因,但是爷爷说过有血缘关系的人死亡事件是有联系的,生生死死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我想大概就是跟基因有关系吧,他说这就好比节气,种庄稼地还得用老黄历,要是按照外国人那套时间非乱了不可,你插秧就得是芒种,哪怕早晚几天就影响收成,种庄稼的时间就是庄稼的八字,八字与自然相符自然有好收成,我有个舅舅更牛,也不看节气,到了飘柳絮就发芽,到了槐花香就席苗(把发芽的种子密集扑到地里)完全按照自然变化来,庄稼长得比谁都好。

我相信植物体内肯定有一种生命印记,人也一样,可以感受日月星辰的运转,气候五行的羁绊,所以说八字算命总有些理由,至于准予不准,全看修为高低。说了半天回到重丧,我可以说人从一出生就已经安排好可以活多少年月(横死除外)。相同或者相近的生命印记对感受环境的反应上总是会有趋同性,就比如要是秋天种下西红柿,当感受到寒霜肯定就接连挂掉,大致就这个意思,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篇6:东北民间故事

北边(爷爷泛称黑龙江内崴子)一片老林子常年很少有人出没,尤其冬天半米多厚的雪一覆盖那更是步步荆棘啊。这年冬天就有两个人,姑且唤作小关小东,估计是饿坏了就进山打野物,白雪地踩得咯吱吱的叫唤,忽然小关脚底一滑,腾地从脚底下蹿出一只通体雪白的大老虎,一看这架势两人怕是躲不过了,抄家伙跟白虎对峙起来,老虎看了看俩人,夺路就跑了,小关说这皮色得值不少钱啊?俩人毕竟是年轻,不知这白虎是何方神圣,心里尽琢磨着白色虎皮价值连城,于是心生歹念就追将开来,俩人越追越累,一点一点把身上的猎物扔掉了,越是这样越不舍得放弃,一眨眼白虎不见了,左右一巡视原来侧卧在河里光溜溜的冰面上,两人蹑手蹑脚近前一看原来是老虎咽气儿了,一眨眼白虎又不见了,这一回是真的不见了。

地上只剩下一根亮闪闪的虎须,小东捡起来正欲端详,忽感背后一阵凉风回头一看,这一回头不打紧,一只恶狠狠的土狼吐着舌头扑过来,小东一躲抽枪扣动扳机——啪——应声倒地,再一看中枪的哪里是土狼正是自己的同伴。悲痛之余小东忙去寻找刚掉落地上的那根虎须,光洁的冰面上别说虎须连根虎毛都没有啊。

小东回到村子后找老猎人询问,老猎人说,只有千年的老东北虎才能通体花白,但是时间不长就要幻化,变成山里的山神爷,那根白虎须是山神爷的宝贝,拿在手里就能看出人的本来面目,你看到那只土狼就是小关的原型,他上辈子是狼,难怪这么大的贪念,连山神老爷的主意也敢打?

篇7:东北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东北人就有供奉胡仙的习俗了,人们把胡仙的牌位放在家中一个朝阳显眼的地方。每逢过年过节或平时吃点好东西都要先给它上供,并且常年香火不断。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虔诚地供奉胡仙那?这事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个承诺。

话说朱元璋祖上三代吃斋念佛,对于乞讨者是冬舍棉,夏舍单。到了朱元璋他父亲这辈子就施舍得一贫如洗了。于是他领着儿子朱元璋给马员外家扛活。朱元璋给马家放牛。

有一天他和几个孩子在山上玩,朱元璋提议:让一个孩子坐在树墩上当皇帝,另一些孩子拜。可是每一孩子坐在树墩上,一拜就掉下来,而朱元璋坐在上面大家拜就不掉下来。

从此,孩子们承认他是皇帝。一天,朱元璋就行使了当皇帝的权利了。他用高粱叶子把马员外家的牛杀了大家在山上烤吃了。吃完后他把牛头埋在了山前,把牛尾巴埋在了山后。

晚上,员外见少了一只牛就恶狠狠地问朱元璋。朱元璋不慌不忙地说:“那头牛钻山了!”马员外哪里相信他的话,就扯着朱元璋气愤地来到了山后,员外一拽牛尾巴,山前的牛头疼得哞哞直叫。

马员外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了看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一旁出了一身冷汗的朱元璋暗想:“莫非自己真的能成金口玉牙?”

转年朱元璋的父亲病死,一连数日大雨把棺材浇得湿沉。朱元璋和兄弟抬着棺椁没走多远,杠子就断了。这时一股猛烈的洪水把棺材冲走了,他们顺着水流找到了棺椁就地掩埋了父亲。

每天朱元璋放牛都要在父亲的坟前转悠。这天一个南方的风水先生打此路过:“这是谁家的坟地?这家要出大官了!这是一块龙基地啊!柳树条在灶坑里烧过,埋在这里都能发芽!”朱元璋看着那人走远了给他父亲磕头道:“爹,保佑我吧!”

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破牛棚里睡得正香的朱元璋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忙打开门闩,马员外家的小姐匆忙进来,慌忙跪倒:“皇帝,你封我为正宫娘娘吧!”

朱元璋一时摸不着头脑。原来马小姐马秀英睡到半夜被一片火光照醒。她爬起一看牛棚子着火了。她急忙跑出屋外,牛棚被一片祥光包围着。马小姐一阵惊讶,朱元璋是真龙天子出鞘啊,日后必成大业。于是她跑来让他封自己是正宫娘娘。

朱元璋惊恐地说:“小姐,我是你家放牛的呀!我是什么皇帝啊?我不能封你为正宫娘娘!员外知道了会责怪我的呀,你快回去睡觉吧!”马小姐不肯走,她说:“牛棚好比金銮殿,草节好比百万兵。牛马好比文武官,牛槽好比绣龙墩。”

朱元璋听罢满心欢喜:“有小姐相助看来我是吉人自有天相啊!”当即封马小姐为正宫娘娘了。

这时一个在长白山修行千年的大狐仙打此路过,打断了他们的对话道:“朱元璋,你当皇帝得天下之差兵将了!”朱元璋深施一礼:“请仙人,指点!”

狐仙说:“我可以帮你起兵打仗做得皇帝,但我有个请求,打完胜仗后,在关外必须有我胡家一席之地!”朱元璋断言道:“什么一席之地二席之地的,只要把胡人赶出中原疆土,关外人家都供奉你,家家户户随便你出入。”

于是,大狐仙把遍及在中原的百万狐子狐孙变成了精兵强将,神兵所攻之处敌军无不溃败。他们越战越勇枪子打在身上一抖就落在地上,并且完好无损。没费摧毁之力就赶走了长期欺压汉人的胡人。

朱元璋建立了元朝后,他没有忘记大狐仙的恩德。于是,他颁布了一道圣旨。从此,东北人家家供奉胡仙一直延续到现在。

篇8: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张学良顺利接掌东北军

张学良把老爹培养他的招法也用到了自己儿子身上,小小年纪就让他们穿上了军装

1928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

那么,在张学良接班的问题上,张作霖起了怎样的作用?他如何在自己突然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保证了张学良接班的顺利进行?

给张学良网罗一个团队

一个人想成就大业,单枪匹马肯定不行,得有人帮忙。这些帮忙的人,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团队,只有有了自己的团队,创业才成为可能。张作霖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团队。

张作霖起家靠的是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一干拜把子兄弟,这些人成了张氏团队的早期人员,也是核心人员。在这个“保险队团队”的努力下,靠着几把土铳,从穷乡僻壤来到奉天这个大都市,又从奉天走向北京,走向全国,开创了威震民国的奉系,张作霖是其中的天然领袖。

可张学良呢?那可说是纯正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长大。说张学良是公子哥,也没什么不妥。当别人还在学怎么骑马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要让这样的人去接班,难度不是一点点,可张作霖做到了!

张作霖明白,自己活着,大家还尊你张学良是大公子,可真等我故去了,人家会怎么待你呢!要想顺利接班,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顶着“杀兄弑父”的罪名顺利成为一代英主,关键是有尉迟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学士的鼎力支持;曹丕之所以能在曹操死后成功逼迫汉献帝禅让,靠的还是曹丕跟着父亲曹操南征北战培植的亲信华歆等人。自小熟知三国、隋唐演义的张作霖怎能不明白其中的诀窍。

怎样才能让张学良拥有自己的团队呢?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学良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可真要把张学良派去当个大头兵,却是不大可能的,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可循,你见过历史上哪个太子、阿哥从小兵干起?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这种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贵族中才有能,比如,英国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国人看来,让子孙从大头兵干起总不是那么一回事。直接派去当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在奉军那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学良账的,结果是树立不起威信,和没去一个样。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的改头换面做准备。当时的奉军匪气十足,官兵虽然枪法准,但军队作战毕竟不是打家劫舍。拿破仑曾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 ”军队作战讲究的是组织性、纪律性,而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国、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军队打仗,那不是找死吗?所以,张作霖让张学良入军校也算是为将来奉系军队的壮大、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做准备。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为培养奉系集团的军事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军事学校。入校的主要是奉军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曾自夸说,自己一进讲武堂就考了个第一。有些人认为这还不是沾了张作霖儿子的光。其实不然,当时讲武堂招收的都是奉军连排级军官,虽

然挑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但数学,物理学对这些人来说不啻于天书。而张学良自小文化基础比较好,能考第一确实不是因为他是东北王的大公子。

军校毕业后,张作霖并没有急着让张学良去当什么高官,而是“回锅”去当讲武堂的监督。本来讲武堂的最高领导人是张作霖,日常事务由教育长负责。但为了能让张学良参与到讲武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张作霖计上心来,特设了监督一职交给张学良。

自从有了张学良这个监督,讲武堂的事情基本上是张学良管。这样,从职务上来说,张学良与老师们是上下属关系,与学生就是师生情谊。我们常说黄埔军校是国共双方将领的摇篮,而东北讲武堂又何尝不是奉军军官的摇篮呢?张学良长期掌管东北讲武堂,对讲武堂的师生人品、才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成长的开始,也是一个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团队的基础。这一切全都在张作霖的计划之中。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果如张作霖所预料的那样。随着奉军的不断扩军,大量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被充实到奉军各级部队当中去。而在人事方面,张作霖又放手让张学良做主,所以像日后比较著名的东北军将领如黄显声、许庚扬、牛元峰,甚至开国上将吕正操、万毅都与张学良有师生情谊。而当时在讲武堂任教官的郭松龄、何柱国等人也恰是在此时与张学良建立了特殊的友情。

这样,张学良就以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和毕业生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让张学良打出威信来

如果认为张作霖仅仅让儿子当个东北讲武堂的监督就能确保日后能够接班的话,那就太小看张作霖了。老谋深算的张作霖明白,在部队中立威的关键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服你的。

于是,在儿子还没毕业时,张作霖就从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旅中挑选了一个团的士兵,配属骑兵、炮兵、机关枪各一连,工兵、辎重各一排,组成一个超强的加强团让张学良率领去剿匪。剿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叫杀鸡用牛刀,保证只胜不败。张作霖的目的有二:一来给张学良树立打仗的自信心,这个自信心太重要了,你总不能让一个人刚从军校毕业就去打败仗吧?万一打败了,弄不好,张学良一辈子不敢上战场,那张作霖的精心培养不是全白费了吗?二来呢,在奉军中立威,要让奉军将士知道,虎父无犬子,我张作霖的儿子也是凭本事走到这一步的。

张学良果然不负父望,剿匪马到成功。张作霖的把兄弟、时任吉林督军的孙烈臣极为识趣地公开通电:张学良在吉林剿匪指挥得当,作战勇敢,敬请提升为卫队旅旅长。张作霖推辞了几次后,就顺水推舟任命儿子为卫队旅旅长。张学良当上旅长后,所遗团长一职就交给了军校教官郭松龄。这是张学良第一次把自己人推荐上来任职,也是打造自己班底的开始。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一溃千里。张作霖眼看局面无法收拾,马上派人让张学良丢下部队赶快跑。要是连儿子都给吴佩孚抓了去,丢人现眼不说,接班人大计可就全玩完了!可没想到,张学良在郭松龄的协助下,张弛有度,打得有板有眼,最后还是在儿子的保护下才压住阵脚。这一下,奉军的老帅们真正的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公子哥了。但这种令人刮目相看还是有保留的。为什么?虽然打了胜仗,可谁都明白,这其中郭松龄起了很大作用,你张学良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还不一定呢。但在不久发生的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张学良的出色表现则让所有人都闭了嘴。

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后,一路势如破竹杀向奉

天。张作霖被打得没了招,把前线的一切事务全权交给张学良处理。张学良先是组织部队抵抗,成功地把郭松龄部队阻挡在巨流河一线,然后以情感联系瓦解郭部。因为郭部的军官大多由张学良提拔,张学良在前线一喊话,这些军官大部分自动放下武器。事后,张学良又力主对这些军官既往不咎,一概重新留用。这一手极其漂亮,虽然张作霖装模作样地大骂一通,声称要对参与反奉的官兵追究责任,但他心里也明白,真追究起来,奉军还打不打仗?所以当张学良提出所有军官一律留用的主张后,张作霖也就同意了。他知道:好人让儿子做了,这些人出于感恩,将来对张学良会更加忠心!

在这件事中,张作霖及奉系的老派看到了张学良的指挥作战能力和在军队中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张学良。张学良自己也说:“我真正在东北军中树立威信是在郭松龄反奉后。”从此,张学良开始独当一面,张作霖也对张学良完全放权。

后来奉军和北伐军对抗,张作霖把所属军队编成七个方面军,其中嫡系三、四方面军完全由张学良指挥。虽然最后奉军吃了败仗,退入关内,但作为主力的张学良的三、四方面军并无多大损失。在政治上,张作霖也开始让张学良适度参与。比如,张作霖退出北平,就把与蒋介石和谈的重任交给了张学良。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张学良在奉系乃至全国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虽死恩威还在

有自己的团队,有资历、有能力,但这并不成为能够接班的必然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各方派系的支持,特别是实力派的支持。

任何一个军政集团都不是铁板一块,大多分成形形色色的派系,奉系集团也不例外。在1928年,奉系大约可以分为老派和新派。老派中又可以分为以张作相、汤玉麟为首的一派和张海鹏、王永江、于芷山一派。前者跟着张作霖起家于八角台保险队,后者主要是张作霖在一次次高升的过程中加入的。虽然其中很多人也和张作霖结拜了兄弟,但毕竟属于外来者。新派主要是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陆大和东北讲武堂的土派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洋派。土派早期以郭松龄为首,郭死后以张学良为首,洋派的首领是杨宇霆。

历史上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统治集团各派别争得你死我活导致分崩离析的比比皆是,为何奉系集团内部各派别却能达成妥协,一致支持张学良呢?那得从各个派系的具体情况分析。

先说杨宇霆为首的洋派。杨宇霆加入奉系后深得张作霖信任,历次奉军出关作战,杨一直担任总参谋长的角色,全权策划奉军的战斗。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杨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却担任奉军的关键职务,力量不可小视。但在郭松龄反奉中,杨宇霆为了一己私怨,怂恿张作霖枪毙了郭松龄,得罪了奉军中一大批军官,这些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杨力量。所以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中最先被PK掉的就是杨宇霆。

再来看老派,其主要势力范围是地方行政,说白一点就是有钱。其中又以张作相等人最为重要,他们长期担任吉林、黑龙江等省的督军,势力盘根错节。按理来说,张作相是最有可能接张作霖的班。张作相长期追随张作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而且一直担任奉系二把手的角色,让张作相接班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事实上,事情也果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1928年6月24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发表通电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吉林保安司令,张学良为奉天省保安司令,万福麟为黑龙江保安司令。但张作相“坚辞不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之职,并建议张学良担任“此一重要职务”。

张作相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呢?首先,张学良子承父业继承“大统”乃当时天经地义之事;其次,张作相对张作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想“乘人之危”夺权;再次,新派和老派矛盾深重,如果处理不慎,容易引发内讧。洋派和土派虽然有矛盾,但在对付老派的态度上却是目标一致。老派在历次奉军出关中搂钱、占地盘,新派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也是郭松龄反奉的原因之一。张作相虽然得到老派的支持,但并不容易全盘掌控奉系,弄不好满盘皆输。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相分头说服老派们支持张学良子承父业,以维护奉系团结。其他老派人也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关内是蒋介石的北伐军,身边是狼子野心的关东军,局势危如累卵。凭自己手中那点兵力,如果处理不好,弄不好再来一次“郭松龄反奉”,大家都一起玩完。所以,他们也同意了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8年7月3日,夏日的阳光明媚,沈阳邮局的发报员向全国的邮局发出了一份“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电报。与此同时,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也贴出了一张同样内容的布告。落款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张学良。

奉天的精英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有了新的领导人,一盘散沙的奉系又成了铁板一块。关东军司令部里那些虎视眈眈的军官们则恨得咬牙跺脚,本以为张作霖一死,东北肯定会因为抢班夺权出现大乱,没想到,张学良竟然异常顺利地接了班。

关东军的军官喟叹:人算不如天算,而深知内情的奉系元老们则说,有时候,天算也不如人算,雨帅(张作霖)可以瞑目了。

篇9:东北民间故事

千山脚下有一个很出名的风水先生,最出名的就是看阴宅,但是一辈子只看过九位,(却埋了十个人)后来就只给人看阳宅了,他说看阳宅既不泄露天机又造福于民,至于算卦瞧病看阴宅这都属于跟神鬼打交道,容易煞了阳气。

这年×辰年,就是龙年,老先生从开春就开始给自己准备棺材,叮嘱后辈:自己死后要用未落地的雨水淋身,然后分别照射七天的太阳和月亮,最后用四根纯铁链子拴住棺材,然后由四个儿子抬着往山上走,当链子断了的时候,就地掩埋,一分一毫都不能差。转眼农历五月十五老先生过世了。偏巧下雨,接下来的七天全是晴天,吸收了日月精华就该掩埋了,这四个儿子也倒是听话,闷泚闷泚扛着老爷子就往山上抬,链子还真就断了,棺材顺着山坡划,更巧的是棺材稳稳当当停在他们爷爷的坟上,没有办法,兄弟四人磊磊实实造了一座大坟。

按说事情这样也就算完了,但是不久后大暴雨山体滑坡,棺材碎了露出尸骨,发现老先生的下身已显一条龙尾,家人觉得怪异请来一个高人。

听完家人的介绍之后,这位高人在山顶环视了一下,也不由得开始称奇,这就是“养龙穴”啊,这种养龙穴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要有九个点,分别蓄以阳气,就是掩埋男人,俗话说龙生九子,同样养龙需要九点聚气,而这九个点就是老先生帮人家选的阴宅,其中老先生父亲的位置就是这个聚气点,这个点水气不足,但是老先生父亲的名字“天一”补足了水气(天一生水,妙哉妙哉),这就是为什么看了九人阴宅却埋了10个人。而葬人又必须是辰年辰月辰日****的辰属人,按道理说这些几乎不可能凑齐的元素都满足了,怎么还会有偏差?

高人忽然想起一件事“家中可否有一只黑狗?”家人说的确是有,不过自从父亲过世就每天晚上趴在墙上乱叫,后来就把它杀掉了。高人一听不由得叹息,养龙虽然是天生地养,但是上天不会任由人逾越六道,安排一颗星专门折煞养龙穴风水,黑狗就是用来“挡星”的,可惜家人错杀了这条黑狗,穴位被破,否则待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待全身成龙,子孙便有帝王之命

这种养龙穴需天时地利人和之全部元素实乃难聚,不过好像又不是固定,比如毛ZD祖上也有养龙穴,但是风水布置跟我说的又不一样,其实我比较信风水,山川大河日月精气对后人还是会有所荫福的。

我猜这个地界就是千山附近吧,听说那里现在香火很旺,有空去拜拜,辽宁这里近代风水很好,不说满清,后来张大帅也是从田庄台到营口起兵成事的,但是开矿啊气候变迁啊风水变迁了,风水就是这种摸不定站不稳的东西,没办法。

篇10:东北导游词

春节刚过,我们一家七口人就来到了冰城哈尔滨,在这里度过了几日美好的时光。

首先,这里的温度最高也是零下二十几度,最低据说是零下四十多度呢。一下飞机,我就切身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一吸气就感觉鼻子里面的毛毛都粘在一起了,在外面站一会儿,鞋子都冻透了,眼睫毛上面也会冻上一层冰,手上必须戴上手套,要不拿不出来,爸爸的相机都冻的没法拍照了。

其次,这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有冻梨、冻柿子、冻雪红果,甚至冰糖葫芦都是冻的,吃这种东西可是很考验牙齿的,牙齿不好地人可是不能轻易尝试的。

再说说当地的美食吧,在几天的'游玩中,我们陆续品尝到了松花江里的各色江鱼,鱼的名字也很奇怪,有猫鱼、葫芦籽、大白鱼、大马哈鱼、牛尾巴、大鳇鱼等等,这些鱼的味道都很鲜美,肉质也很细嫩。也品尝了采自大森林里的各种野菜和野味。野菜有五味子、平蘑、榛蘑、秋耳、猴头菇等,它们的味道也是各有各的特色。野味有鳄鱼肉、狍子肉、鹿肉、飞龙、铁雀、林蛙等等,这里面我最喜欢吃狍子肉丸。

最后再说说这里的雪吧,都说东北的雪大,只是听说,没有亲眼看见。这次我们来到哈尔滨,可是这里今年还没下过大雪,为了看到雪,我们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吉林省的大海林林场的雪乡看雪。这里真不愧称作雪乡,到处都是雪,房顶的雪厚得像奶油蛋糕上面的奶油一样都快流下来了。由于是雪乡,所以这里也真有雪乡的特色,在这里,我看到了狗拉雪撬,亲自坐过了马拉雪撬,在滑雪场滑过了雪,在滑雪道里坐着雪圈体验了一下速滑地感觉,并且在非常具有东北特色的火炕上睡了一晚上,品尝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饭菜。

这一次东北游,虽然外面天气很冷,可是我们的心里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我们体验了东北天气的寒冷,领略了东北人的热情,总之,在这里一切都很好。有机会,下次我还要到东北。

篇11:东北导游词

二月十三日,我和姨姨坐上了长长的火车,踏上了跟她回东北老家的旅程。

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沈阳,我和姨姨又坐了三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下午五点多我们终于到了姨姨的东北老家柳河。一下车,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贪婪的注视着这陌生的世界。这儿的天出奇的蓝,到处是银装素裹的雪景,树木上、屋檐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好美丽!

姨姨家里的爷爷奶奶热情的把我们接回了家,家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东北的室外冰天雪地,室内却温暖如春。在这里我见到了东北独有的炕头,睡在上面好暖和,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心里想:“东北真好啊!”

在东北的日子里,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去山上“放冰车”。 “放冰车”就是用一个厚的.大纸盒子,我坐在上面顺着山坡的雪道呼啦一下滑下去。刚开始,我滑的很不熟练,掌握不好平衡,不是滑不下去就是一头撞进雪堆里,有时还会被甩出去,栽进雪地里连翻几个跟头。尽管总是被搞的像个冰冷的雪人,从头到脚挂满了雪,但是我却觉得非常有趣,每次玩起来我都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眨眼间春节到了,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室外到处燃放起烟花爆竹,天空中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室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东北的烤肉。烤炉上架着马肉、牛肉、羊肉等,所有的肉被烤的香味扑鼻,非常解馋!我最喜欢吃烤地瓜片,烤熟的地瓜片金黄金黄的,咬起来很脆,伴着蘸酱一起好吃极了!

快到了该返程回家的时候了,我和爷爷奶奶挥手告别,心里却一直恋恋不舍,什么时候我还能再去一次东北啊!

篇12:东北导游词

8月6日,我和老爸到了东北。我们第一站是长白山。

我们在长白山脚下休息到清晨6点,就去爬长白山了。我们坐车上山,一路上我在看风景,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山脚下的树木又多又茂盛是原始森林,到了半山腰,树木少了很多,山顶就只有小草了,因为长白山是火山。

山顶到了,在我眼前的是天池,天池的水真清啊,清得就像画中的一样,再加上蓝天白云,就像一幅画。站在主峰回头看,哇,整座山尽收眼底,有小花,有树林,有悬崖等等。

我们第二站是老黑山。

老黑山也是火山。但它跟长白山是不一样的,因为老黑山山脚下是火山石,火山石是黑色的,还有很多洞洞,半山腰和山顶都是森林,山顶的大窟窿就是火山口,火山口深不可测。回头一看,就是五大连池,五大连池是五个池连在一起的,其中三池最大。

我们第三站是松鼠岛。

松鼠岛在太阳岛上,松鼠岛上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为了不让松鼠跑出去,松鼠岛上有黑松鼠和花松鼠其中,花松鼠怕人,黑松鼠不怕人,而且黑松鼠只吃松子,花松鼠什么都吃。我们还参观了“松鼠宾馆”,“松鼠宾馆”里又脏又臭,还有很多瓜子壳。

对了,再补充一点,就是松鼠们吃东西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人们吃坚果一样。还有,松鼠可以直接往上爬树,绕着往上爬树,松鼠下数是头朝下,我觉得这样很危险,因为如果松鼠没抓紧树,那就要摔个“脑袋开花”?

我们第五站是黑河。

黑河是一个小城市,但是空气很好。早上,太阳四点多就升起来了,打开窗户,一种清香味飘了进来。上午,天空万里无云就是太晒了。因为对面是俄罗斯,所以,黑河很干净,地面上没有垃圾,街道两边树木茂盛。晚上,站在黑龙江边看夜景,可以看到黑河的楼房上的灯,有时还可以看见孔明灯呢。

我们又去北京玩了几天就回广州了。

这一次的东北游可真愉快。

篇13:绕口令东北

(一)

老杜和老顾,

齐走富裕路。

老杜养了兔,

老顾养了鹿。

老顾给老杜十只兔,

两家平等同只数;

老顾给老杜十只鹿,

顾家是杜家一半数。

请问老杜养了多少兔,

再问老顾养了多少鹿。

(二)

四和十,十和四,

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

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

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

十四、四十、四十四。

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我知道;

我明知道你不知道但我还是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所以你也不知道我知道不知道;

到底谁知道谁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你就是不知道。

[绕口令东北]

篇14:东北绕口令

《算算看》

老杜和老顾,

齐走富裕路。

老杜养了兔,

老顾养了鹿。

老顾给老杜十只兔,

两家平等同只数;

老顾给老杜十只鹿,

顾家是杜家一半数。

请问老杜养了多少兔,

再问老顾养了多少鹿。

篇15:东北绕口令

《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

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

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

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

十四、四十、四十四。

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我知道;()

我明知道你不知道但我还是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所以你也不知道我知道不知道;

到底谁知道谁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你就是不知道。

篇16: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1954年春,小凤仙患上类似于老年痴呆和脑血栓的病症。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陪伴小凤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凤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进李家。“婆婆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那时候,无论街道组织什么活动,婆婆都积极参加,有时候还拉着二胡唱上一段,宣传党的政策。”

佟桂英同样看过小凤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后的小凤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谁也不能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个倾国倾城的小凤仙联系起来。想来,短暂清醒之间的小凤仙是无比痛苦的。

对于小凤仙准确的死亡日期,李桂兰的回忆是,“应该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过,那时候我正好怀孕,所以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

或许是50多年的时光流逝,让一段记忆变得斑驳陆离,李桂兰的哥哥就有着与妹妹不同的回忆,“葬礼我去了,父亲把继母最喜欢的照片放进棺材里,其他的都烧掉了,我记得应该是秋天的时候。”

很难判断,小凤仙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自幼被卖到青楼,当然不幸,结交蔡锷,维护共和,斗智袁世凯,这些本来不应该是一个弱女子所应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锷之间的爱情,宛如一幅充满激情的油画,厚重而又热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于己回味。

其实,小凤仙根本不会在乎后人如何猜测她,因为早在几十年前,视小凤仙为红颜知己的蔡锷,就已经给出小凤仙和所有世人一个答案了,蔡锷送给小凤仙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东北民间故事:当东北剽悍土匪遇上日本鬼子

在东北这块广垠的土地上,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尤其在日本侵略者造成“九,一八”事件后,大批原东北军将士,不服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脱离国民党军队,联合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抗日力量,英勇地进行打击,抵抗日军侵略者的斗争。由于世道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组织,一下子发起,涌出了几百股反日武装力量,也包括了原就存在的土匪力量,东北一时成了“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混乱局面。

东北的土匪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一;纯土匪;人数不多,通常在十几二十人之间。专门欺侮老百姓,杀人放火无所不干。当地的老乡最恨的就是这种,毫无人性可讲的土匪,大点的村屯,宁可不吃不喝,省下钱来买枪组织护村队,跟这些土匪对着干,以保卫村,屯的安全。

二;杀富济贫;这类土匪不抢穷人的东西,专找大户的地主老财,这种绺子(土匪的别称)一般人多枪多,地主老财家也有护院的,有的还在四角建有炮楼。不是人强枪多马壮,要想去砸窑(攻打地主老财家的大院),搞不好就会吃亏。一旦砸窑成功,除了存下自己必需的米,粮,弹,多下的就就地分给了四周的穷苦贫民。这些绺子的大当家的一般也是从穷人家逼上山当土匪的,一点良心末泯,在后来的年月里,有不少这样的绺子大多参加了抗日义勇军(抗联的前身)。这些绺子有时还帮穷人从其他的小土匪里,要回被帮去的人质和财物。一次双阳县的“大来好”(土匪名号,以下同。)路过一家小村的豆腐店,听里面 哭声很响,就手走了进去问;“乍地啦?”豆腐店老板说;“孙子给帮了。”“嗯,谁帮的?”。

“是后沟的‘红山’给帮的,说要五十大洋……”。

“他妈妈的,别哭了,我去给你要回来。”‘大来好’说着就出了门,他回到山里,带上三百多人,骑上马就奔后沟去了。

一到后沟,‘大来好’把队伍压好,派了个崽子上山报信。‘红山’一听‘大来好’奔山来了,便急急地下山迎候。‘红山’这绺子土匪人,枪不过三十,哪敢和‘大来好’来硬的,只是满面笑容地说;“大当家的,今儿个乍有闲功夫到小弟这儿来坐坐?”。“咱也没多闲功夫,你把豆腐店老板的孙子给我,他妈的,没钱花就去砸响窑(大财主家)。人家一个破豆腐店,他妈的一年也赚不下二十大洋,你小子开口就是五十,是他妈的咱这号人干的?把孩子抱出来!”

‘红山’没办法,只好乖乖地把孩子交给了‘大来好’带走。

豆腐店老板一家人见孙子平安回来了,那高兴劲儿都没法说了,一个劲地向‘大来好’作揖跪谢,‘大来好’一摆手说;“我也是土匪,可我不祸害穷兄弟,我的弟兄也一样。行啦,好好养着小崽子。”。‘大来好’说着带着弟兄们就走了,连口水都没喝。

三;为国为民。这类绺子怎么也算是土匪呢?这不是概念上的错误,这是当年东北民间武装的一个事实。这一类绺子起局时,没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只是图个吃喝玩乐,逍遥法外的想法。大当家的有一定的规矩,不祸害贫苦老百姓,要抢就抢大户人家,地主老财。但当日本人进占东北后,看到日本人如此残忍地杀害,欺凌中国人时,出于他们的本性和良心,用不着什么党的劝说,指导,就自发地走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当他们在打击小日本鬼子时,还经常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于是,他们便有意无意地和老百姓的生死连结在一起了。照理他们走到这个地步,应该说是可以摆脱“土匪”的称呼了,但是,他们内部的一套却还是按照土匪的方式方法行事的,诸如;大当家的(土匪头子),炮头(带兵打仗总头目),粮台(管理弟兄吃喝衣服等后勤),水香(队伍每到一地,由水香负责安排哨兵,侦察周边地形等事务),翻垛的(要懂天文地理,五行八卦,黄道吉日等等,实际上是大当家的参谋)。

随着日本人的步步进逼,大小土匪们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1926年的冬天,吉林敦化,汪清一带山里一股号称‘野马’的绺子,邀请了‘老三省’绺子的大当家‘老三省’商量合作事宜,‘野马’对着弟兄们说;“咱们打着吃(做土匪)也三年了,没放过火,没杀过人,没碰过女人一根毫毛。这也算对得起天良了。现在是猫冬季节,是大家伙吃喝玩乐的季节。可日本人他妈的把山下封的死死的,今儿个我把“老三省”大当家的请来,就是想想个法子,怎么样打狗日的小日本一顿,大家伙好改善改善生活。下山去活动活动。‘老三省’大当家的,你说乍办?”

“中,”‘老三省’点了下头说;“你绺子里有多少人马?”

“一百二十。”‘野马’毫不含糊地说。

“那不行,”‘老三省’想了一下后说;“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大的,延吉有小日本一个开拓团(开拓团是日本移民到中国开荒种地的日本平民,一般不配备武装,由驻军保护)。驻兵一个大队。我看把‘大来好’,‘江南好’,‘包打一面’,‘黑星’,这些绺子里的人马都叫来,加上我绺子里三百多人马,凑上千把百人,把延吉的小鬼子吃了。他妈妈的,也叫小鬼子尝尝中国人的历害。王八蛋的,要叫日本人把东三省侵没了,我这个‘老三省’还老个屁省!”。

两人商量定当,各写书信派人送往各地绺子。

就在27年的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六。)清晨。

‘老三省’,‘野马’,‘大来好’,等绺子头脑,兵分三路,穿山越岭,悄悄地而又急急地向延吉城奔去。他们要在小日本吃晚饭的当口赶到,好打它个措手不及。

夜色渐黑时,‘老三省’三路人马巳悄然地进了延吉城。延吉城里还弥漫着春节的浓厚气氛,时而有鞭炮声从城的各个角落‘噼啪’地响着。街头上看不见有日军巡逻的兵士,‘老三省’,‘大来好’,‘包打一面’三个绺子有八百多人,直接往日军驻防大队扑去,‘野马’,‘江南好’,‘黑星’,近五百人一路向开拓团摸去,主要是防备开拓团里有日本军人在内。

歌舞升平的延吉城里,日军驻防大队内的地炕上面,一些日本兵喝高兴了,脱了衣服在跳舞,‘老三省’,‘大来好’,‘包打一面’怀抱机关枪,带着兵横扫了进去,不管死活,会动还是不会动,一律叫后面的崽子统统补上一枪。日本兵投降也来不及了。

二十分钟,战斗结束了。

几个大当家的一清点战果,计;

一;歼灭日军二百五十六人。

二;缴获野炮六门。轻重机枪各六挺。

三;手枪,步骑枪二百七十支。军刀七十五把。

四;军马七十六匹,弹药六十箱,钢盔二百七十顶。

五;烧毁军营一幢。

这一仗震惊了日本东北陆军司令部,使得以后的日军再不敢以小队出动打土匪了。开始了以招降的办法来对付山里的抗日土匪。

东北民间自发拉队伍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很多,只不过抗日战争胜利后,有的参加了人民军队,有的跟国民党走了,还有少许还是上山当土匪了,当土匪自由。

世界知名大学的校训

犯罪心理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些

二本大学录取-温州大学一本文科专业有哪些

湖南高考专科第一批投档分数线

广西高考本科第一批投档分数线

关于英国心理学专业优势学院校排名

二中校训作文

校训心得体会

武书连大学教师水平、教师绩效100强浅析

给学校感谢信

范文博 东北师范
《范文博 东北师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范文博 东北师范(精选16篇)】相关文章:

盘点五花八门的各国“洋高考”(组图)2024-01-27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2022-11-08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哪个校区?2023-03-09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是几本2022-04-30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2024-03-09

东北林业大学接收推免攻读硕士招生简章2022-09-13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2023-12-12

三本大学排名2023-11-13

江西省三本大学排名2023-06-28

强基计划报名时间2023-10-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