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校徽

时间:2022-08-15 08:20: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湘潭大学校徽(推荐10篇)由网友“胖胖瞌睡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湘潭大学校徽,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湘潭大学校徽

篇1:湘潭大学校徽

湘潭大学座落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湘潭市,是湖南省唯一的教育部共建大学、湖南省唯一一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老牌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两期入选高校,湖南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学生和国防生的高校。

校徽:

篇2:湘潭大学校徽

湘潭大学校徽共有红色、黑色、蓝色三款。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庄重、蓝色则代表了理性。总体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校徽上的三道拱门是湘潭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湘大人充满信心地走进三道拱门,学成后再满怀激情地跨出三道拱门,以智慧、勇气回报社会。无论来自江南塞北,无论去往繁华宁静,一进一出中,每个湘大人挥之不去的,就是这拱门情结。湘潭大学校徽便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寓意激励着每一位在胸前佩戴它的`学子奋勇向前、永不止步。

毛泽东同志一生心忧天下,从不过问家乡的具体事项,但唯一关心的是湘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后因故停办。但毛泽东同志始终惦记着湘潭大学,在1974年10月最后一次回湖南时,再次指示要把湘潭大学“恢复起来,再办起来”。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稳定在全国高校80位左右,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位列全国80强。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医、经、管、法、艺等10大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现设有21个学院(系部)、1个独立学院,85个本科专业。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不含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3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不含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2人(另有外聘教师780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0%。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131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429人),留学生411人,兴湘学院现有学生6212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其中国家二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14种;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学校、连续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获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是20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之一。

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863和973(子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99项,省部级项目1180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700多篇,出版专著1000多部,被SCI、EI收录论文数和论文国际被引用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均稳定在70名左右,SCI论文发表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5%。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25项,申请专利1000余件,科研成果转化率居湖南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学校在国际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学校先后与美、英、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深入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现有国家汉办批准的两所孔子学院——西班牙莱昂大学孔子学院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立足“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文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科研的理想殿堂。学校校园绿地率已达到52%,绿化覆盖率达到55%,基本形成了以三个广场为核心,四山、三园、三泉等景点为主体,画眉潭、荷花池、琴湖等水体为纽带的山水生态校园体系;学生公寓的规模、管理达全国一流水平。

篇3:济南大学校徽

济南大学(University of Jinan)简称“济大”,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计划高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高校之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面向全国招生。

截至3月,济南大学共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460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23000余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5916人。

历史沿革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时期

1942年建校,山东省战工会决定成立山东省建国学校,黎玉兼校长(1942年7月)。

1949年10月9日,“南京国立高级窑业学校”迁至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区),建立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山东窑厂总工程师卢开津博士兼任校长。

1950年8月,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学制三年。同年,学校改名“华东工业部山东窑业学校”。

1952年9月6日,工业干部学校、窑业技术学校正式合并,改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保留部分中专专业,受国家建材总局和山东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材总局为主。

1980年11月,经建筑材料工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同意该院在济南建设新校址,学校本科部开始陆续由博山迁至济南,部分中专专业仍在博山,淄博校区改为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后来合并到山东理工大学)。

济南联合大学时期

1978年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建校。

篇4:济南大学校徽

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

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

12月27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联合成立“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学院”(校址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大学城)。

3月18日,济南大学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实施科教一体化合作。

206月25日,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举行共建济南大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市政府将济南大学纳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济南市在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人文景观、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时,可与济南大学共建共享。

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增列为博士授权高校;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批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1]

3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共建济南大学的意见》(鲁政字[]72号),标志着济南大学正式被列为省部共建高校。

20济南大学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2.校徽-南昌大学

3.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

4.吉林大学校徽

5.校徽:厦门大学

6.军医大学校徽

7.公安大学校徽

8.国立阳明大学校徽

9.民航大学校徽

10.四川师范大学校徽

篇5:大连大学校徽

大连大学校徽

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y)简称连大(DLU),坐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大连市金州区、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的大连市,是大连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

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大连大学是一所拥有哲、法、经济、教育、文、史、理、工、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截止4月,学校有25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院学生5000余人,设有附属中山医院、附属新华医院2所三甲医院。

历史沿革

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

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

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时任大连市副市长赵亚平出任新的大连大学校长、党组书记。

文化传统

校训

文明 自强 求是 创新

文明 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也是我们学校应该追求的特色。未来的世界充满激烈的竞争。什么是最强的竞争力?文明是最强的竞争力。靠文明铸成的综合素质,把高度科学文明精神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华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永远向前!大连大学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强 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的灵魂,也是大连大学取得重大进步的精神支柱。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永远不能成为强者。越是困难,就越要自己努力,越是后来者就越要自强不息,这才是大连大学当前和永远倡导的精神状态。

求是 是历代伟大革命导师提倡的思想方法。我们前面的路很长,建设一所优秀大学的任务还很艰巨。只有不倦地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把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的气魄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进步,事业才能发展。

创新 是历史前进的钥匙。时代在飞速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只凭前人的经验,照搬别人的成果而缺乏研究问题的能力,缺乏超越意识和主体意识,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我们大连大学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

校徽

一、释义

校标共由三部分组成:

中心主体部分由三个汉语拼音字母G、S、Y变化组合而成,纪念大连大学由工学院(G)、师范学院(S)和医学院(Y)三校合并的办学历史。构图型似一本展开的书托起三个相连的圆环,展开的图书意味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其位于三环之下,标志着大学的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本的办学思想,同时,Y的变体像一双手和展翅高飞的雄鹰,寓意大学以三校合一为崭新的起点,三校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二部分由“大连大学”的中文和英文Dalian University共同组成一个圆环。

校标整体呈圆形,除具有美好和谐之意外,另标志着大连大学三所学院完成了由松散性联合过渡至实质性联合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校严格办学意义上的.完整。

校标整体色调采用蓝色,取材于大海的颜色,象征大连大学立足于大连。

第三部分由中间字母下方的波浪型图案和日期组成。波浪代表海滨城市大连,体现了我校立足于大连,扎根于大连,服务于大连,为大连市培养“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波浪上的阿拉伯数字“1987.10.6”为三校合一的时间,即大连大学建校时间。

校歌

作词:赵亚平作曲:杜明

走近广阔的大海,奔向高耸的山脉,

扎根原生的土地,告别过去,走向未来;

体会大海的胸怀,学习高山的气概,

感受大地的厚重,新绿勃发,满园豪迈。

啊,大连大学,我的生命已和你融在一起,

啊,大连大学,你是我心中的挚爱。

今天,你使我英姿焕发,

明天,我为你增光添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四川大学

2.校徽:中国农业大学

3.中国海洋大学校徽图片

4.四川大学校徽

5.首都经贸大学校徽

6.军医大学校徽

7.山西大同大学校徽

8.南京师范大学校徽

9.烟台大学校徽

10.东北林业大学校徽

篇6:真理大学校徽

真理大学校徽

真理大学,是一所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在台湾北部创办的私立大学,前身为淡水工商管理学院。分为人文、数理、财经、管理、观光、语文、知识经济七个学院,内含数理科学、管理科学及财经三个研究所暨宗教学系硕士班、三十个学系与六个二年制技术系在职班。校园文化优雅,校风淳朴,学术日盛,有明确的办学宗旨,所培育的学生为社会所肯定。

历史沿革

1872年3月9日,加拿大基督长老教会宣教师马偕‧叡理博士(Rev. Dr. George Leslie Mackay)登陆淡水,作布教、教育及医疗工作。择定淡水炮台埔小山丘上(真理大学现址),兴建校舍,并亲自规划监工。[1]

1882年校舍建成后,为感念其家乡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 County)居民的捐助,遂命名为Oxford College,中文名为:理学堂大书院,后人称之为牛津学堂。当时所授的课程,除了神学圣经道理,尚有社会学的历史、伦理、中国字部、中国历史,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地质、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医学理念、解剖学及临床实习等。[1]

1959年,真理学院创办人“北部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继承马偕博士对台湾文化、教育、医疗的功劳与贡献,决议在淡水“牛津学堂”原址,筹设大学。

1965年8月奉台湾当局教育部核准设立“私立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2] ,英文校名为“amsui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招收三年制及五年制专科学生。创办人派蔡培火先生为董事长,聘彭淑媛博士为校长。

1971年4月,董事会聘叶能哲博士为第二任校长,改英文校名为Tamsui Oxford College。

1991年6月,为发展成为综合大学的初衷,增购台南市麻豆区的校地一八‧七七三八公顷为分部,与淡水校区校地九‧三三九公顷并计有二十八公顷。

1994年8月1日,奉准改制为四年制独立学院,定名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学院,英文校名为Tamsui Oxford University College。

11月,麻豆分部落成,设有二年制技术学群。

2月,第一次招收春季班学生。

8月1日,奉“教育部”核定改名为“真理大学”[2] ,英文校名为Aletheia University(此为希腊语真理的意思)。分为人文、数理、财经、管理、观光、语文、知识经济七个学院,内含数理科学、管理科学及财经三个研究所暨宗教学系硕士班、三十个学系与六个二年制技术系在职班。陈庆中牧师为第一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郑献仁牧师,原学院校长叶能哲博士为真理大学第一任校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南昌大学

2.工业大学校徽

3.长江大学校徽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徽标志

5.山西农业大学校徽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7.新疆农业大学校徽

8.北京林业大学校徽

9.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徽

10.大连海事大学校徽

篇7:江苏大学校徽

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截至4月,江苏大学共有在校生33000余人,教职工5763人,其中专任教师2475人;校园占地面积2822亩,各类建筑面积128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余万册,电子图书173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篇8:江苏大学校徽

江苏理工大学(今江苏大学本部)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1960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农业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生。

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

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

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组建新的江苏理工大学。

镇江医学院

原镇江医学院(今江苏大学北固校区)是一所江苏省属医学院校,座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该校以医学检验专业著称,是全国首批开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五所院所之一。合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培养体系。院校创办于1951年,1984年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改称镇江医学院。在学校40多年办学史上,共培养本专科专业生和卫生管理干部万余人。

1951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创建。

1955年,镇江医士学校并入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

1957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江苏省卫生干部文化补习班并入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同年,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江苏医学院(部分)、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改建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

1976年,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改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

1980年,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分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镇江医学院。[4]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坐落在镇江市城区的东南部。东邻梦溪园,北峙寿丘山。寿邱山以南,是昔日孔庙的遗址;梦溪园附近,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是的居住之地。学校总面积 131亩,其中,校本部70亩,农场61亩。

1958年6月,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7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停办。

1978年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正式定名为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从建校到合并的40多年中,学校历经了四个阶段。1958年6月到1962年 7月,是学校的初创阶段;1978年1月到1982年7月,是学校的恢复阶段;1982年7月到1992年12月,是学校的建设阶段;1993年至合并,是学校的发展阶段。[5]

合并办学

20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6]

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在省内办学的9所从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高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并赠鼎纪念。(9所高校名单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2.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3.江苏科技大学校徽

4.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徽

5.哈佛大学的校徽

6.工业大学校徽

7.芝加哥大学校徽欣赏

8.河北师范大学校徽

9.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10.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篇9:山西大同大学校徽

山西大同大学校徽

山西大同大学(Shanxidatong University),是一所山西省属应用型多科性大学,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实行两校区办学,御东校区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风景秀丽的文瀛湖畔,新平旺校区位于大同市矿区平泉路。据6月学校网站显示,该校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15万册。

截至底,山西大同大学下设16个学院,1所附属医院。有58个本科专业(含三个方向)。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继续教育学生1.5万多人。

校史发展

学校前身

雁北师范学院

1958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撤销。

1976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雁北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雁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雁北师范学院。

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65年大同卫生学校升格为大同医学专科学校。

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50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升格为大同矿业学院 。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改建大同煤矿专科学校。

1961年,大同煤矿专科学校改建大同煤矿学校

1975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84年,大同煤矿学校更名为大同煤炭工业学校。

19,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年,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大同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

1984年,云中大学(专科)创建。

1990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云中大学(专科)。

1993年,云中大学(专科)更名为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教育学院

1984年,大同教育学院创建。

合并建校

207月22日,教育部发文批准筹建山西大同大学。

20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山西大同大学。

7月1日,山西大同大学隆重举行揭牌庆典大会。

山西省委、省人大、省级政府、省教育厅及大同市委的有关领导莅临大会祝贺 。

12月6日,山西大同大学与大同市城区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小学揭牌仪式,在原大同市城区第十四小学校分校举行。校领导冯锋、张策、寇福明、姚丽英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同市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张韬,区长董建中等出席,大同市相关局委及附属小学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

篇10:聊城大学校徽

聊城大学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国培计划”入选院校;是山东省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是鲁西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被誉为“鲁西最高学府”。学校源于1950年组建的山东师范学院,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占地近3000亩,校舍面积75.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1.8万册,电子图书资料728.8857万册。设有25个学院、88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涵盖12大学科门类,有教职工1970人,教授208人。

办学历史

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974年9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鲁发[1974]109号文件,决定建立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976年10月12日,七六级工农兵学员入学。本届共招收工农兵学员259名,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为首次普通班招生1978年2月25日 七七级学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学。28日举行开学典礼。

1979年,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建。

聊城师范学院

1981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分建聊城师范学院。

1985年7月,党委书记王文正参加山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去美国访问。9月3日 首批外籍教师吕蓓卡·安·巴克和林·玛丽亚·赫德森(美籍)到该院任教,聘期一年。

1981年7月11日,教育部157号文件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增设聊城师范学院,设在山东省聊城县,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为基础建校。由山东省领导。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9年,聊城农业学校、聊城畜牧研究所(部分)并入聊城师范学院。

国立阳明大学校徽

华东冶金学院校徽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

陕西师范大学校徽

兰州石化技术学院校徽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呼伦贝尔学院校徽

《校徽设计》的教学反思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湘潭大学校徽
《湘潭大学校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湘潭大学校徽(推荐10篇)】相关文章: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校徽2023-05-08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2023-09-16

杭州师范学院校徽2022-08-18

内江师范学院校徽2022-12-19

南京工程学院校徽2023-04-05

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无愧于胸前的校徽2024-02-09

新疆财经学院校徽2022-05-08

河北工业大学校徽2022-07-22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2023-09-13

52pk游戏网域名被抢注 域名到期未续费无法访问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