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之夜雨寄北、论诗(共7篇)由网友“CCCCCCCC”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之夜雨寄北、论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之夜雨寄北、论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并探究(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 “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一、当堂检测:诵读。
诵读欣赏:
《论诗》学案 赵翼
【学习目标】
1.能理解背诵默写本诗。
2.训练古诗赏析能力。
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菘,号欧(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35岁中进士。曾任广西镇安(今广西德保县)知府和广州知府,官至贵州分巡贵西兵备到,后主讲扬州安定书院,晚年隐居常州家中,以赋诗论史度过了四十二的余生。他一生写了七部著作,其中四本是关于史学的,三本是关于文学的。在史学界受到极高的评价。他的诗的诗不拘一格,自成一家,诗风开朗,时见雄浑,与袁牧,蒋士铨合称为乾隆时期“江左三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自学指导】
1\ ⑴论诗: 探讨诗歌创作理论的诗⑵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⑶江山:这里用来代称国家。⑷才人:指有才华的人。
⑸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人史中两座最早的丰碑。后来 把关于诗人写作的事叫“丰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方和深远影响。
2\翻译此诗
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千古,现在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人现在,各自都会在文坛上享誉好几百年。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全诗,作者就“论诗”提出了什么见解主张?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2)前两句诗中,作者为什么要评论李杜诗歌的“不新鲜”?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
三、当堂检测
诵读;理解。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之夜雨寄北、论诗]
篇2: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章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能体会烘云托月的写法
2. 通过诵读,体味材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填空
诵读材料所选文字中描绘的女子叫( ),她是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该小说的作者是( ),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 )( )( )。
2、我读我感知
诵读材料写琴的眼睛,突出了她怎样的美。
3、说说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方法。
A.琴穿了一件淡青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
B.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他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
C.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合作探究】
1. 诵读材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眼睛。第一、二、三句从哪些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效果,是什么手法?
2.第四句写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3.最后一句写众人的视线集中在琴身上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说说选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
2.仿照选段的方法写写身边一位同学,完成后交流评价。
诵读欣赏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部分
1.填空
琴 《家》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略)
3.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
三、合作探究部分
1.第一、二、三句运用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从粗到细进行勾画,以美烘托美。
2. 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眼睛给脸庞增加了光彩,使整个房间明亮了许多,实写她的思想、智慧之光。
3.用众人视线渲染她的明丽动人,是侧面描写。
四、课堂检测(略)
雷真民
[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篇3:八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之《因为有你》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之《因为有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留心身边的生活,思考身边的生活。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紧扣知识点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2、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人物语言描写要有个性化。
2、语言描写要精练。
教学难点:
1、写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学习写不同题材的文章,练习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知识储备:
1.回顾自己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在本次作文写作中恰当使用。
2.恰当使用各种表达方式。
3.充分调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写好写实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学习内容:
㈠、布置文题:
因为有父母,我们在爱中成长;因为有同学,我们懂的了友谊的珍贵;因为有自然,我们享受着温馨与宁静;因为有黑暗,我们更明白了光明的可贵……请以“因为有你”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㈡、作文指导:
1、“你” 所指代的对象可指“这一类”或“这一个”,不能多指对象,或随意改变指代对象。如:构思(一)
你--民族的脊梁 不屈的你-陈涉 爱国的你-林则徐 伟大的你-毛泽东
构思(二)
你--自然 小时候-绿叶 上小学-松树 升初中-白杨
2、要明确面对谁写文章,人称要统一,以第一、二人称为叙说主体。作者叙写时应面对文中“你”所指代的对象,而不应面对读者转述,把“你”说成他(她、它)。
3、可采用书信体,既可加强文章亲切感,又可使文章的形式别具一格。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应点明“你所指代的对象”以突出中心,要知道自己明白的阅卷者不一定明白。
5、文章中“你”所指代的对象应具有名词的属性。可以指人,也可指物,可以指具体的事物,也可指抽象的情感。
6、构思时可把物拟人化,也可把人拟物化(如“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7、“你”所指代的对象应出提示之新。如:
你--对手,老师,爷爷,陌生人,解放军,共产党,书籍,二胡,篮球,长城,理想……
㈢、素材启示
1、《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谜总是看不清/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谜总是看不清/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你说要远行暗地里伤心/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四、习作范文:
因为有你
因为有你,让我在爱中成长;因为有你,让我懂的了正义;因为有你,让我会关心他人。 --题记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捧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回想起我第一次说话的时候,“宝贝,不是nai是爱”。妈妈纠正我。“没关系,我家宝贝那么聪明,”爸爸劝道。
回想起小时候,我是多么开心。小时候,爸爸刚进门,不管有多累,总是和我玩滑梯,直到我睡在爸爸的臂弯里。
长大以后,爸爸妈妈管教越来越严格,以至于都没有了玩的'时间,但是让我懂的了太多。
有一天,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冷不丁地的发现一个扒手正在割一个妇女的手包。我看了看爸爸,示意爸爸不要多管闲事,没想到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只见爸爸没有鲁莽的与小偷搏斗,而是到了公交车司机旁,告诉司机不要开门,直到开到公安局去,爸爸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了一大层,仿佛一座大山直立不倒。
因为有你,我懂的了正义!
还记得那天中午,我一进门就大声嚷嚷。“饿死我了。饭好了没有?”幸好那天妈妈不在,要不准的挨骂,没想到爸爸被我一下,菜刀不偏不倚地切在了食指上,只见大滴大滴的血滴在案板上,我赶紧跑过去,爸爸却笑着说“宝贝,爸爸不痛,没关系的”还没说什么,我就哭了起来。爸爸却反过来安慰我。
吃完饭后,我赶紧收拾好,准备去帮爸爸洗碗,似乎是来弥补我的过错,没想到爸爸笑了笑说“时间不凿了,去上学吧!”便拿起书包。我接过书包,看着爸爸那裹满纱布的食指浸入了冰凉的水中,我鼻子一酸,打开门便冲出了家门,靠在墙壁上,暗暗的下定决心,爸爸,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你!
因为有你,让我学会关爱他人。
在这十几年里,你是我无微不至的爸爸,你是我与众不同的老师,你给了我很多启迪,那是-- 因为有你,我真正体味到了人生!
因为有你
亲爱的小宝∶
你在哪里啊?我的朋友。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的乐事吗?你还记得,因为有你,我的改变吗?
小宝,你在哪里啊?记得小时候,你刚刚成为我的邻居,我无视你的存在,在你家门前一个人捉蟋蟀,你跑了过来,笑着对我说:“我们一起玩吧!”我却扭过头,自顾自的玩了起来,在我细数我的成果时,在角落里,看到了你那一次又一次弯腰,一次又一次落空笨拙的姿势,同时,我还大笑着叫到“笨蛋,看你那小样儿,也不知道上天为什么会创造你......”你嘟着嘴说:“我本来就是笨笨的,我不否认,但你难道没有看到吗?我笨,你肯教我吗?”我傲慢的扬起头,说:“看好了啊!”我从草丛中摸索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目标,便重重地一扣,却不想扣住了一块玻璃,我在那里嚎啕着,是你,交出了你的妈妈为我包扎。从此,我从心底认可了你,但对你依旧冷漠。
你还记得那次吗?我在巷口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我拿着绳子,要帮助他的小脚爪,但你一把夺过了小鸟,跑走了,那次我从心底里讨厌你,但两周以后,你却坏给了我一个活蹦乱跳的小鸟,并告诉了我要善待小动物,从此,你成为了我的第一个朋友。也正是你,我才不再冷酷无情。
记得那次我们搬家的时候。你和我都哭了,在告别时,我谁会回去看你的,但在我回去时,去听道理你搬家了的消息,我看着不便的房子,有些忧伤。我无法寻回你,我想找到你啊!
……
小宝啊,你知道吗?因为有你,让孤僻的我变得开朗;因为有你,让冷傲的我变得谦逊;因为有你,让无情的我变得热心。你知道吗?因为有你,才有快乐的我。
小宝你在哪里?因为有你的真挚,所以有我的改变,所以,我想要寻回你!
祝你
快乐平安
你曾经的玩伴…
.年.月.日
五、达标检测:
请你也写一篇同题作文。
于美洋
篇4: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这三首诗词曲,理解大意。
2.体味赏析每首诗中的经典名句。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自主学习
1.李白:字 ,自号 。他是 (朝代)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 言古诗。
二、合作探究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渔家傲》
一.自主预习
1、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2、范仲淹: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天净沙 秋思》
一、自主预习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 ________”是曲牌名,“________ ”是题目。
2、马致远:号________,大都(今北京)人, ________(朝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合作探究
1.把这首诗中并列的九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
2.哪位同学能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是个什么样的断肠人?
3.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三、《诗词曲三首》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谢朓( ) 饯 ( )别 校 ( )书郎
酣( )高楼 逸兴( ) 称 ( )意
明朝( ) 弄扁( )舟 燕 ( )然
2.诗歌内容理解填空: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词的上阕侧重 。上阕勾勒_______,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__和__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长烟落日”,颇得王维《使至塞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之神韵,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________的黄昏景致。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______的复杂感情。
(5).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篇5: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山市》学案(教师版)
教师版1课时
一、【学习目标】2分钟知识目标
1.我会找能理解时间等字词。
2.我能翻译重点句子。
3.我读熟课文内容,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学生主动介绍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
2.注音
蜃(shèn)景 奂(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禅(chán)院 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逾(yú)时 倏忽(shū)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 找出说明时间词语: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2. 翻译:(全班大组里小组ABCDE分配任务)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A组)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B组)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C组)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D组)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E组)
3. (2)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过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________神奇。(由小组推荐人在黑板上书写)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 找出时间词语: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2. 翻译:(全班大组里小组ABCD分配任务)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A组)
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B组)
译: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C组)
译: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D组)
译:(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E组)
译: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3. 这篇文章以 时间 为顺序,描述了 山市蜃景从出现到消失的 过程。先看到 孤塔,不久看见 宫殿 ,然后又看见 高墙 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 危楼 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变幻 神奇。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做辅导丛书上练习。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山市》学案(教师版)]
篇6: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山市》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2分钟知识目标
1.我能读会写“蜃景、睥睨、高垣、逾时、倏忽、连亘、窗扉””等字词。
2.我能理解、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
3.我读熟课文内容,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学生主动介绍作者:_______。
2.注音
蜃( )景 奂( )山 禹( ) 青冥( )
禅( )院 甍( ) 高垣( ) 睥睨( )
连亘( ) 窗扉( ) 逾( )时 倏忽( )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 找出说明时间词语: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2. 翻译:(全班大组里小组ABCDE分配任务)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A组)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B组)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C组)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D组)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E组)
3. (2)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过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________神奇。(由小组推荐人在黑板上书写)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2题,必做1、3、4题)
1. 找出时间词语:忽(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倏忽( )
2. 翻译: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A组)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B组)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C组)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D组)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E组)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做辅导丛书上练习。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山市》学案(学生版)]
篇7: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无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学习目标:
我要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欣赏诗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 3)、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无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1)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2)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合作探究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达标检测
1.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有二:其一是: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 。
3.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气概。
4.诗歌的内容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关系,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云鬓( ) 殷勤( ) 夜吟( ) 蓬山( )
二、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 ______(朝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
____ , 。
3、运用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相见时难”中的“难”是指______________,“别亦难”的“难”指______________。
雷真民
★ 谈中国诗教案
★ 《嫦娥》教学反思
★ 夜雨寄北教案
★ 初中语文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之夜雨寄北、论诗(共7篇)】相关文章:
锦瑟高中生作文2022-10-22
七至九年级的古诗经典句子2022-05-25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句子2023-05-13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学教案2023-09-04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2022-09-26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堂教学设计2022-12-01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诗鉴赏2022-12-14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2023-02-05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2023-06-03
夜雨寄北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2023-08-06